依法促建
㈠ 如何以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如何推進法治建設
1.加強法律權威性。「法律是摒棄了激情的理性,所以比任何個人更可取。」從亞里
【】士多德的法治論可以看出,西方法治從源頭起就直接提出了法治和人治的尖銳對立2。其
中蘊含的核心價值是:高揚法的神聖性、至上性、權威性,強調實行法治的標志是服從法律
【2】。只有堅持法律的權威性,才能杜絕人治,真正實現法治。堅持法律的權威性,是實現法治的根本。法治就是把權力賦予法律,而不是某個人。再優秀的人,當大權在握,理性也會被慾望腐蝕。所以說「法律比任何個人更可取。」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法治,就是人民把當家作主的權利賦予法律,以得到保障。
【】2.規范立法3。嚴格執行立法程序,才能保證人民的立法權得到實現。我國是社會主
義國家,立法權屬於人民。人民代表大會是權利機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立法權的具體實現。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完善立法程序,才能保障人民立法權,使得立法能夠真正代表人民利益。這樣的法,才能推動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另一方面,規范立法也是立法科學性的保障。
3.保證司法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法治的本質要求。法治的本質是把權力賦予法律,而非個人。這就要求,人人皆須平等地服從法律的約束,無人可以凌駕於法律
【】之上2。這也是對法律權威性的保證。
【】4.政府權力要受法律制約2。法律賦予政府執法權,而這種權力一旦擺脫法律約束,
就會成為野獸,對法律進行破壞和踐踏。有效地限制政府權力,是對法律權威性和司法公平的最重要的具體實現。「人類迄今最偉大的成就是把權力關進籠子」(——美國總統 小布希)。如何完善政府制度,來監督、約束政府的權力,是建設法治的重要課題。
【】5.法治建設要與社會和諧發展相適應1。只有符合人民願望和要求的法律,適應我國
國情的法律,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這也要求立法的規范性和民主性。
㈡ 如何解放思想全面推進法治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一、強化組織領導,全面夯實基層創建基礎。
1、領導重視,使基層創建工作由軟變硬。
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基礎性工作,涉及到基層的各方面。始終堅持「抓領導、領導抓」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以黨工委書記任組長的依法治街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全街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人大督促抓,相關部門配合抓的齊抓共管的格局,共同推進創建工作扎實有效地深入開展。
2、落實保障,為創建工作提供動力。
在年初及時制定開展民主法治創建工作的規劃,為基層創建工作提供了依據。街道、村居兩級加大經費投入,保證了普法工作的有序進行。
3、加強指導,增強創建工作針對性。
採取抓兩頭帶中間的做法,明確了相關聯系人,按區域分別召開現場會,指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做的好的村為樣本,促進後進村,帶動中間單位,有效地提高了工作質量。
二、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著力提升基層干群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
1、突出村居幹部的普法教育。
村居幹部是依法行政的主體,是農村民主法制建設的關鍵,也是農村普法教育的帶頭人和宣傳員。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街道每年均邀請聘請高校教授、資深律師為村居幹部講授《民法》、《刑法》、《合同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知識,還把推進《村(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學習貫徹和《民法》、《民事訴訟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等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教育作為村居幹部的普法重點內容,做到布置檢查工作時有這方面的要求,評比獎勵時有這方面的標准,增強村居幹部依法治村居的意識,提高他們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為在法律和政策規定的范圍內為群眾謀利益打牢了基礎。
2、突出普通村民群眾的普法教育。
①針對新形勢下農民學法需求,街道組建普法宣傳小分隊和講師團進村入戶,結合農村生產生活實際,有針對性的開展普法宣傳,接受群眾咨詢,解答法律問題;春耕前夕,針對土地水源及預防假種子等問題重點宣傳《土地承包法》、《水法》、《種子法》等;農閑期間,針對容易發生婚姻家庭和鄰里糾紛等問題重點宣傳《婚姻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及相關民法知識。
②成立了法制文藝宣傳小分隊,針對農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將相關的法律法規編排成文藝節目,在農閑和節假日期間利用「村民活動中心」舉辦法制文藝演出,使農民群眾在娛樂中學習法律知識。
③運用標語、橫幅在大街小巷、村頭村尾、主要路口、人來人往的地方進行張貼、橫掛,宣傳法律法規知識,使農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律法規教育。
④根據農民群眾需要,送書送法進村入戶,宣傳貼近農民生活實際的法律法規。同時把普法教育與文明戶評比相結合,與遵紀守法戶評比相結合,形成了農民普法教育的新局面。
3、突出青少年的普法教育。
針對當前村居留守青少年日益增多的現象,我們主要把著眼點放在增強中小學生的遵紀守法觀念上。
①注重普遍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在寒暑假期間組織留守青少年開展學法活動,增強其法律意識。
②注重校園課堂法制教育與社會實踐主題活動相結合。通過積極開展法律徵文比賽、法律知識競賽等主題普法活動,形成了社會各界聯手推進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格局。
三、管理力度到位,指導基層充分發揮自治功能。
1、街道民主法治建設圍繞「四民主、兩公開」工作要求。
不斷建立健全和完善規章制度建設,把「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居)務公開、財務公開」和「民主監督」以制度的形式確立固定下來,切實保障和落實村居民的選舉權、知情權、管理權、參與權、監督權,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和幹部群眾自我管理服務功能。
2、推進民主決策有力度。
街道堅持把對村居的管理權直接交給村居民,按照「自己的事情自己定,大家的事情大家辦」的原則制定適合本村或社區實際的村(居)民自治章程等,為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便於操作的規范依據。白馬村在蓋建村部辦公大樓、改建一站式服務大廳等涉及居民利益的重要事項時,嚴格按照工作程序,召開村民代表會議,研究代表提出的具體意見或建議,認真、真實的記錄會議情況,及時將會議中作出的決定以公告形式告知百姓,保障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民意,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
3、深化民主管理有力度。
街道各村居能主動把村民自治與加強黨的領導統一起來,能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在村級事務上建立兩委聯席會議制度,凡村裡的大事難事,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由黨支部會議提出解決方案,討論後依法提交村民代表會議通過,較好的將「村官自治」轉變為「村民自治」。
4、執行民主監督有力度。
民主監督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非權力性監督。只有把群眾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才會有更廣泛的基礎。高旺社區、城東社區、虎橋村、七里橋村等依法建立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有序開展日常監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干群協商共事制度,在村居幹部和村居民之間搭建起干群對話的平台和橋梁,構建了村級權力制衡機制,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基層民主法治創建工作成績的取得是人民群眾克難攻堅、共同奮斗的結果,也是廣大基層幹部開拓創新、辛勤工作的結果。在今後工作中,我們將更加註重解放思想,開闊思路,更加註重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更加註重工作的深入和落實,扎實把創建工作做的更好。
㈢ 如何促進依法行政 建設法治煙草
一、「四個注重」保證行政執法有理有據。
以技能大比武和專賣執法人員技能鑒定為契機,促進專賣執法人員加強學習,提高素質,
強化意識。開展系列培訓,全面提高稽查人員綜合素質,保證行政執法有理有據。一是注重營
造學習氛圍。強化專賣人員學習意識,加強法律、法規知識學習,採取「一月一法一考」的方
式,即一月學習一項法律內容,參加一次考試,營造「學、比、趕、超、幫」的學習氛圍。二是
注重創新培訓方式。切實按照「五能五提升」的要求,以中隊為單位,安排隊員「一月一人一課」,
即一月安排一名隊員授一次課,挑選講解到位、內容翔實、通俗易懂的隊員,給全體專賣人員
授課,培養「一專多能」人才,既給員工展現自我的平台,又促進全體人員共同提高。三是注重
加強培訓力度。認真學習51號令、兩高司法解釋、12號令等相關法律法規,以保持業務知識不
斷更新,強化了業務知識的學習,全年開展培訓20餘次,培訓人數達到數千人,採用自學、集
中學等多種形式的培訓方式,重點培養人員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四是注重鼓勵
員工在職學習。目前專賣隊伍全部通過執法證考試,通過率達到100%,大專以上學歷達到
85.7%。
二、「三送三增強」宣傳法律政策進店堂。
結合「六五」普法,提高零售戶的法律維權水平,一送法律政策,增強守法意識。積極宣傳
普及煙草專賣法律知識,廣泛宣傳「12313」卷煙打假舉報電話,檢查一戶、宣傳一戶、以案說
法,增強零售戶自覺守法經營意識。二送貼心服務,增強維權意識。向零售戶傳授卷煙真偽鑒
別知識,宣傳假煙的危害性,告知零售戶及消費者遇到銷售假煙行為立即撥打「12313」熱線,維
護自身合法權益。三送防調包知識,增強防範意識。專賣人員在市場檢查的同時,積極傳授卷
煙防調包知識,提醒客戶提高警惕,綳緊安全防範這根弦,提高自我防範能力。組織開展各種
形式的宣傳活動,累計接待咨詢300餘人次,發放宣傳材料1000餘份,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
象。
三、「四個強化」嚴格制度執行促規范。
以主要領導牽頭,各部門負責人作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落實相關組織,保證具體責任落
實到人,形成了逐級抓責任、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一是強化程序規范。為了確保合法性的
要求,縣局明確配有法制人員,對依法行政工作按流程規范操作,法制人員列席縣局重要會議
並對有關法制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為領導充當參謀和助手。強化證件管理,嚴格辦證紀律。
按申請、核查、審批、辦理、送達流程,規范辦證程序,完善辦證資料,做到預約登記,上門
核查,及時辦結。杜絕人情證、關系證。二是強化信息公開。通過設立公告欄、製作監督牌、
公布舉報電話、專門購置電子觸摸屏、提供申請書示範樣本、公開承諾辦理時限、取消行政許
可收費等措施,為零售戶提供周到熱情的服務。三是強化社會監督。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
及時對行政許可項目、行政許可依據進行清理,上網公開信息,對社會群眾陽光辦理煙草專賣
零售許可證和行政處罰工作。積極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工作,實現行政許可、行政
處罰事項同步網上運行。四是強化卷宗評比。在行使職能時,嚴格按照規范要求,保證當事人
依法享有充分的權利,並能夠認真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開門審案,確保公平公正。對行
政執法中涉案卷煙的交接程序和要求進一步細化、規范,明確了涉案卷煙在各個交接環節的責
任,便於考核,便於監督和責任認定、追究。
㈣ 如何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中國法制改革與建設的模式性特徵可以概括為八個方面。就這八個模式特徵自身而言,乃是一種優勢與缺陷同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情形。我們既能從中看見中國法治建設的卓越成就和巧妙經驗,又能發現其與生俱來的危機與困難。
一、共產黨領導下各機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協商型法治。在黨的領導下,人大、政協、行政機關、法院、檢察院等分工負責、相互協作,共同促進法治國家建設。
二、自上而下推進的權力主導型法治。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和中央政府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扮演了核心角色,自上而下的權力主導體制,使得各種改革措施易推行,比較少地受到傳統價值觀念、社會多元力量、現實復雜利益的牽絆鉗制,能夠快速實現改革目標,及時獲取改革成果。
三、吸收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中有益成分,借鑒人類法治文明成果,但以我們自主創造為主的內生演進式法治。
四、「一國兩制三法系四法域」的開放型法治。中國是法律全球化的天然「實驗室」,舉凡立法體制、司法體制、監督體制、反腐肅貪體制、警察體制以及各種法律規范設計、機制運轉和案件審理等各個層面,「兩制度三法系四法域」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以相互借鑒學習。
五、強調理性主義目標規劃的建構型法治。從社會現代化的角度看,中國屬於後發現代化國家,與許多已經完成現代化的發達國家相比,在各個方面皆有「趕英超美」的遠大理想,並具體表現在經濟建設和法治建設中的理性主義建構態度。
六、先易後難小步快跑的漸進型法治。在過去三十多年的法治變革當中,中國政府和民眾恰當地發揮了傳統的實踐理性精神。這種政策推動型的改革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發揮了積極作用。
七、注重試驗總結經驗的學習型法治。中國過去三十多年制定政策和法治改革的實際過程是: 反復試驗、不斷學習、抓住機遇、持續調整。體現出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實事求是精神。
八、追求公平正義與社會和諧的社會主義法治。我國的法治和依法治國,是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文化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
㈤ 如何加強中國的法制建設,給點建議
中國的法制改革思路經歷了從加強法制到依法治國的過程。依法治國,建設民主法治國家,已然成為舉國上下的政治共識和追求。具有高度民主的法治國家目標的提出,標志著治國方略的重大變化。依法治國的核心,在於確立憲法和法律作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准,崇尚法治大於人治和黨必須遵守憲法法律的根本原則。依法治國的目標就是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政治民主形態的符合國際人權法要求的法治國家。?
??
我國已初步形成由憲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組成,以憲法為中心的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經濟法,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婚姻法,繼承法及其他部門法律在內的比較完整的法律體系。特別是近年來,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數量不斷增加,使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得到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為建設法治國家初步奠定了基礎。但是,我國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離法治國家的實質要求和形式要求還有很大的距。在某些領域特別是在公民基本自由和權利保障方面無法可依或惡法難依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部門法律缺乏基本法律或程序法,缺憲法配套法律法規。各部門法的規定不盡完善,部門法之間不協調的情況突出。許多部門法律制度受到計劃經濟體制模式的束縛和影響,不能很好地適應進一步改革開放的要求。甚至憲法本身還亟待進一步修改和完善,還缺乏實施保障的系統規定,離法治國家標準的實質要求和形式要求都有很大差距。要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和適應法治國家的需要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在立法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
近期,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重點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規范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產關系,信用關系和契約關系,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
??
落實依法治國的方略,還將進一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現代政治民主形態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前提條件。要推進政府工作的公開化和法制化,依法行政,從嚴治政。在行政法制方面,不僅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行政實體法,而且要抓緊制定行政程序法,進一步實現政府工作程序的法制化。行政程序必須體現民主原則,注重從保障公民民主權利的角度出發,通過對行政主體職責,許可權,行為方式的規范,對行政權的運行進行控制和監督。行政法制改革還要求實現行政公平。還要加快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制,提高行政執法水平。?
??
落實依法治國方略還需要大力推行司法改革,確保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要逐步形成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的責任制,建立和完善冤案錯案追究制度,人民陪審員制度和司法監督機制,確保公正執法。在這方面,要繼續將審判方式改革推向深入。要健全依法行使權力的制約機制,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把勤政廉政建納入法制軌道。?
??
同時,要深入開展民主法治宣傳,提高全體公民的民主意識和權利觀念,重點要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民主法治觀念。
㈥ 如何推進法治建設
一、要處理好法治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鄧小 平早就指出:「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謂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既然兩手抓,我們就要注意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法治要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要把法治建設的著力點放在促進經濟發展上,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搞發展。把法治建設的落腳點放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通過抓法治建設,促進經濟快速發展;通過法抓法治建設,保障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通過抓法治建設,推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同樣,搞經濟建設也要有利於推動法治建設。我們在抓經濟工作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我們搞經濟建設,發展生產、上基礎設施項目,既要敢為人先,邁大步子,又要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決不能不顧客觀實際與可能,不通過周密的科學論證,不按法定程序操作,盲目搞「形象」工程,熱衷上「政績」項目。其結果不但拿不到什麼「政績」,反而事與願違,得不償失,甚至在不知不覺中觸犯刑律,成歷史罪人。這樣的教訓在社會上並不少見,我們要舉一反三,引以為戒。總的來說,我們要通過抓法治建設,保障經濟健康發展,又通過抓經濟建設,促進文明法治建設。
二、要處理好法治和德治的關系
法治,就是通過依法強制執行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德治,就是通過規范人們行為和過細的思想工作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法治和德治是一個緊密結合的整體,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廢。如果能夠把二者之間關系處理好,使之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就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要以抓法治促德治,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危害社會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正常的工作、生產和生活秩序,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持。同樣,要以抓德治為法治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要採取各種形式深入開展公民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以學習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契機,掀起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熱潮,不斷增強公民的道德修養,促使遵守法律法規逐漸由外在約束變成廣大公民的內在的自覺行動。由此可見,法治以德治為基礎,德治又需要法治作保障,二者在目標和方向上是一致的,同時二者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條件下,只有把道德規范這種軟約束和法律規范這種硬控制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更加符合治理國家的客觀規律,才能有效地發揮調節人們行為的作用,以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
三、要縱橫結合,各方協作,齊抓共管
縱橫結合,「縱」就是各行業、各戰線,如工業、農業、財稅和教育等要保證本行業、本戰線的法律法規得到有效落實。「橫」就是以行政區域為單位,如省、市、縣(區)要抓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縣(區),也必須在各行政區域里保證國家法律法規的順利實施。就是說,我們既要抓橫的依法治理,又要抓縱的依法治理,並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抓緊抓好,務求實效。同時,在法治建設中,上下之間、部門之間、單位之間必須從建設文明法治社會的大局出發,十分注重抓好協調和合作。工作上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互相協調,通力合作;出現問題,互相補台。真正形成合力,齊抓共管,整體推進法治建設進程。
㈦ 什麼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最根本的保證
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兩個「最根本的保證」充分說明了黨的領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的重要地位。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這是憲法精神、憲法原則的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即「八二憲法」,包括「修正案」。下文有關憲法的引用均出自「八二憲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根本,從多方面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一、「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從而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自1840年以來,中國各族人民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的英勇斗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辛亥革命廢除了封建帝制,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戰勝許多艱難險阻而取得的。」憲法以法律形式確認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特別是確認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英勇奮斗取得的,實質上就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二、從「國家的根本制度」的規定上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憲法第一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階級社會里,群眾是劃分為各階級的,階級通常是由政黨來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實際上就是肯定工人階級通過它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實行領導,這從國體上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三、從「國家的根本任務」的規定上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規定了國家建設的根本目標和性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規定了實現國家建設目標的根本路徑。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沒有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無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因此從實現「國家的根本任務」上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四、憲法確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從根本上解決了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的關系問題,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存在「要不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問題,而是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恪守法治精神必須堅持憲法精神,堅持憲法精神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五、」依法治國首先要解決「有法可依」問題。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開展立法工作,僅僅用幾十年時間,到2010年,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在有法可依的問題總體解決之後,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各方面反映強烈的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更加緊迫。
六、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七、目標已然確立,關鍵在於落實。依法治國的目標,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實現。
1、因為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黨必須保證國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機關,經濟、文化組織和人民團體積極主動地、獨立負責地、協調一致地工作。」黨章明確了各級黨組織必須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的根本執政原則。
2、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權源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心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制定、執行憲法和法律的基本理念,代表著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利益。
3、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國共產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國家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從受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中國共產黨自身歷史方位的成功轉變,為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實現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積累了治國理政的經驗。
4、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這些基本原則,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奠定了政治根基。堅持這些基本原則,就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歷史已經證明,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歷史將來必將證明,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㈧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什麼政府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以學習和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契機,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客觀要求,也是提高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水平的現實需要。
第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依法行政既是法治政府建設的核心,也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線。《決定》指出,各級政府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進一步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依法行政的本質是職權法定,以法律形式明確政府職能。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必須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確保法律、行政法規有效執行;加強對重大決策部署落實、部門職責履行、重點工作推進以及政府自身建設等方面的考核評估,加強行政問責,健全糾錯制度,不斷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進一步推行權力清單制度,使職權法定、邊界清晰、主體明確、運行公開。
第二,不斷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決定》指出,要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一是要建立集體決策制度,完善行政決策程序制度,健全決策透明制度,建立重大決策實行專家論證和風險評估制度,不斷提高政府決策能力和水平;二是要重視法制機構在推進依法行政中的監督作用,積極發揮審查把關監督作用,積極發揮參謀助手法律顧問作用,積極發揮政府重大法律事務審查把關作用,為政府依法決策提供支持;三是建立督查機制,健全責任倒查機制,既要按照責任、標准和期限的要求,保證各項決策的落實,又要對未按要求貫徹落實政府決定及決策,進行追責,予以行政問責,轉變作風,提高行政執行力。
第三,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決定》指出,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要完善行政執法體制,以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為目標;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制定具體執法細則,規范裁量標准和操作流程;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以強化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為路徑,推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建設,保證行政執法機關嚴格執法;嚴格行政執法人員管理制度,逐步推行行政執法績效考核制度,科學合理設計考核指標體系。
第四,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決定》指出,要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必須加強黨內的監督,健全黨內的各種監督措施,包括述職述廉制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個人收入申報制度、廉政檔案制度、民主評議制度等;提高權力監督機構的地位,重點確立人大法制監督的核心,突出紀檢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部門和履行司法監督職能的司法機關的獨立性;完善社會監督機制,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加強行政監控整體效能,構建嚴密完備的權力監控網路機制。
㈨ 依法治教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意義有哪些
(1)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國方針在教育領域的體現;(2)是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自身不斷發展的需要;(3)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法律關系的日趨復雜化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