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染源
A. 海洋污染源是如何形成的
海洋污染的污染源廣、持續時間長,擴散范圍大,對海洋污染的治理非常專困難。所有的陸地污染物都可能最屬終通過河流、空氣等渠道進入海洋。海洋的污染物還可因食物鏈作用而聚集或傳遞。如牡蠣在被農葯污染的海水中生活一個月,體內農葯濃度可達周圍海水濃度的7萬倍。海水可以把污染物送到各個地方。日本的瀝青塊可以漂洋過海出現在英國和加拿大的西海岸。石油油膜在波斯灣的大部分水域存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廠不得不因此停產。海洋環境問題的產生,是由於人們在開發利用海洋的過程中沒有同時顧及,或不夠注意海洋環境的承受能力,低估了自然界的反作用。因此,海洋環境尤其是河口、港灣和海岸帶區域受到了人為污染物的沖擊,不僅影響海洋資源的進一步開發,甚至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海洋開發的事實告訴人們,在海洋技術發展中必須全面綜合考慮,以構成一個完整的海洋開發技術系統。
B. 中國海洋污染源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 )
【答案】A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我國的海洋污染源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大陸架開採石油,在石油開采中會造成泄漏,石油污染是最大的污染源,故選A.
考點:本題考查石油污染的有關知識.
C. 請列舉至少3種海洋污染源和至少3種保護海洋環境的措施
答:海洋污染源
【1】海上石油鑽采(石油污染);
【2】海上航運(主要是油污專染);屬
【3】陸源污水排海(工業和農業廢水的重金屬污染、氮磷污染)。
答:保護海洋的措施;
【1】陸源排放廢水的減量化、無害化;
【2】禁止海下核試驗;
【3】嚴格海上鑽採的安全管理,減少油污染事件的發生;
D. 海洋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海上交通以及海上污染事故、近海河流帶進去的污染物、近岸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等等
E. 海洋污染源有哪些
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隨著各國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海洋受到了來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日益嚴重的污染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後果。據不完全統計,1999年我國共發生較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947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5億元;2000年發生較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1120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5.6億元。海洋漁業污染損害事故據不完全統計,1999年我國共發生較大突發性海洋漁業污染損害事故104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2.7億元,其中特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經濟損失在1000萬元以上)3起,重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經濟損失在100萬元以上)12起。2000年共發生較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120餘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3億元,其中特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4起,重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11起。日益嚴重的污染給生態環境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後果,這一問題引起了有關國際組織及各國的政府的極大關注。為防止、控制和減少污染,在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努力下,國際社會先後制定了一系列公約,它們對防止、控制和減少污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雖然,沿海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針對本國實際情況制訂了相應的法律,國際社會也針對世界海洋污染制訂了一系列的國際公約,但是,海洋環境污染的形勢還是非常嚴重。造成污染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空氣污染、躁音污染、淡水污染等。本文只就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對策作一探討。
一、造成污染的原因
1、船舶造成的污染
何謂船舶造成的污染,是指因船舶操縱、海上事故及經由船舶進行海上傾倒致使各類有害物質進入海洋,海洋生態系統平衡遭到破壞。船舶造成污染的特徵:(1)經由船舶將各類污染物質引入海洋。(2)污染物質進入海洋是由於人為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也就是說污染行為在主觀上表現為人的故意或過失。(如:洗艙污水、機艙污水未經處理排入海洋)(3)污染物進入海洋後,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
船舶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現為:(1)船舶操作污染源,這種污染的產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員的故意或過失造成的。如:有的船舶工作人員故意的將含有有害物質的洗艙污水排入海洋,船舶機艙工作人員故意將含有污油的機艙污水未經處理排入海洋,還有的由於工作責任心不強錯開伐門將燃油排入海洋。(2)海上事故污染源,船舶由於發生海上事故,如:船舶碰撞、擱淺、觸礁等事故使各種污染物質,主要是燃油外溢、油艙由於事故破裂造成的滲漏對海洋造成的污染。(3)船舶傾倒污染源;這種污染源的產生,主要表現在,經由船舶故意的將陸地工廠生產所產生的生產廢料、生活垃圾、清理被污染的航道河道所產生的帶有污染物質的污泥污水,傾倒入海洋。所以說船舶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
2、海洋石油開發對海洋造成的污染
我國海域石油蘊藏量十分豐富,目前多數開發者集中在近海海域勘探開發。隨著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飛速發展,有的鑽井船和採油平台,人為的將大量的廢棄物和含油污水不斷地排入海洋,因此,海洋石油開發也是目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在不同的程度上對我國近海海域的自然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海洋石油開發對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現在;(1)生活廢棄物、生產(工作)廢棄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2)意外漏油、溢油、井噴等事故的發生。(3)人為過程中和自然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和含油污水流入海洋中。石油進入海水中,對海洋生物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石油進入海水後,使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石油吸收,油膜覆蓋於水面,使海水與大氣隔離,造成海水缺氧,導致海洋生物死亡。對幼魚和魚卵的危害是很大的,在石油污染的海水中孵化出來的幼魚魚體扭曲並且無生命力,油膜和油塊能粘住大量的魚卵和幼魚使其死亡。油污使經濟魚類、貝類等海產品產生油臭味,成年魚類、貝類長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其體內蓄積了某些有害物質,當進入市場被人食用後危害人類健康。
3、工廠對海洋的污染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人心,有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跨越,沿海居民對灘塗養殖利用面積正逐年擴大。從養魚、養蝦、養蟹、到養殖比前述更有經濟價值、更珍奇的水生動植物。這些養殖業的發展,帶動了水產市場的繁榮,豐富了人民群眾的飲食生活,提高了飲食水平。增加了養殖戶的經濟收入,給一部分人創造就業機會。可是,近幾年來,在我國沿海時常發生海水赤潮等海水變質現象。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除氣侯因素外,再就是人為因素所造成的。除前面所述的兩種原因以外,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陸地工廠對海洋的污染。陸地工廠對海洋的污染主要表現在,(1)與海相通的河流兩岸的造紙廠、化工廠等利用河道排放污水而流入海洋。(2)含有污染物質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傾倒河岸或河道,隨河水或漲落潮流入海洋。如,2001年天津海事法院受理的河北省樂亭縣19家養殖戶狀告河北省遷安市書畫紙業有限公司等五單位灘塗污染損害賠償糾紛一案,就是典型的陸地工廠利用通海河道排污造成海洋污染的案例。本案19位原告都是在河北省樂亭縣王灘鎮小河子(灤河)入海口兩岸對蝦和灘塗貝類養殖區從事日本對蝦和青蛤養殖。灤河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和唐山市境內,從承德流經唐山地區的遷西、遷安、灤縣、灤南、樂亭,於樂亭縣姜各庄入海。灤河在灤縣響螳分流,進入樂亭中部的支流最終流入小河子,在王灘鎮新海庄入海,在小河子入海口兩岸有上萬畝蝦池及灘塗貝類養殖區。2001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因灤河上游排放污水造成在小河子入海口兩岸部分漁業水域污染而引起養殖對蝦和灘塗貝類死亡事故。事故造成小河子入海口兩岸受污染水域的養殖面積共計7056.15畝,其中對蝦養殖水面面積6561.15畝,灘塗貝類養殖面積495畝。5月30日調查人員對小河子閘養殖區的對蝦和灘塗貝類死亡現場進行調查,結果發現67.96%的青蛤死亡,日本對蝦的平均死亡率為51%。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系唐山市灤河沿岸工礦企業向灤河排放未經達標處理的污水所致。
F. 海洋污染來源
根據污染物的性質和毒性,以及對海洋環境造成的危害方式,主要污染物有以下幾類:石油及其產品:包括原油和從原油中分餾出來的溶劑油、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石蠟、瀝青等等,以及經過裂化、催化而成的各種產品。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約1千萬噸,主要是由工業生產,包括海上油井管道泄漏、油輪事故、船舶排污等造成的,特別是一些突發性的事故,一次泄漏的石油量可達10萬噸以上,這種情況的出現,大片海水被油膜覆蓋,將促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嚴重影響海產品的價值,以及其他海上活動。
重金屬和酸鹼:包括汞、銅、鋅、鈷、鎬、鉻等重金屬,砷、硫、磷等非金屬及各種酸和鹼。由人類活動而進入海洋的汞,每年可達萬噸,已大大超過全世界每年生產約9千噸汞的記錄,這是因為煤、石油等在燃燒過程中,會使其中含有的微量汞釋放出來,逸散到大氣中,最終歸入海洋,估計全球在這方面污染海洋的汞每年約4千噸。鎘的年產量約1.5萬噸,據調查鎘對海洋的污染量遠大於汞。隨著工農業的發展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海洋的某些重金屬和非金屬,以及酸鹼等的量,呈增長趨勢,加速了對海洋的污染。
農葯:包括有農業上大量使用含有汞、銅以及有機氯等成分的除草劑、滅蟲劑,以及工業上應用的多氯酸苯等。這一類農葯具有很強的毒性,進入海洋經海洋生物體的富集作用,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產生的危害性就更大,每年因此中毒的人數多達10萬人以上,人類所患的一些新型的癌症與此也有密切關系。
有機物質和營養鹽類:這類物質比較繁雜,包括工業排出的纖維素、糖醛、油脂;生活污水的糞便、洗滌劑和食物殘渣,以及化肥的殘液等。這些物質進入海洋,造成海水的富營養化,能促使某些生物急劇繁殖,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氧氣,易形成赤潮,繼而引起大批魚蝦貝類的死亡。
放射性核素:是由核武器試驗、核工業和核動力設施釋放出來的人工放射性物質,主要是鍶-90、銫-137等半衰期為30年左右的同位素。據估計進入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質總量為2-6億居里,這個量的絕對值是相當大的,由於海洋水體龐大,在海水中的分布極不均勻,在較強放射性水域中,海洋生物通過體表吸附或通過食物進入消化系統,並逐漸積累在器官中,通過食物鏈作用傳遞給人類。
固體廢物:主要是工業和城市垃圾、船舶廢棄物、工程渣土和疏浚物等。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產生各類固體廢棄物約百億噸,若1%進入海洋,其量也達億噸。這些固體廢棄物嚴重損害近岸海域的水生資源和破壞沿岸景觀。
廢熱:工業排出的熱廢水造成海洋的熱污染,在局部海域,如有比原正常水溫高出4攝氏度以上的熱廢水常年流入時,,就會產生熱污染,將破壞生態平衡和減少水中溶解氧。
上述各類污染物質大多是從陸上排入海洋,也有一部分是由海上直接進入或是通過大氣輸送到海洋。這些污染物質在各個水域分布是極不均勻的,因而造成的不良影響也不完全一樣。
折疊溢油
在石油勘探、開發、煉制及運儲過程中,由於意外事故或操作失誤,造成原油或油品從作業現場或儲器里外泄,溢油流向地面、水面、海灘或海面,同時由於油質成分的不同,形成薄厚不等的一片油膜,這一現象稱為溢油。
折疊赤潮
赤潮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