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工工作簡歷
A. 環衛打官司討尊嚴/他經歷了什麼
環衛打官司討尊嚴 他經歷了什麼? 環衛工說遭辱罵 司機稱其借故訛錢
重慶環衛工打官司討尊嚴
本報訊(記者李國 實習生孫雅純)11月22日上午,隨著重慶渝北區法院審判法官的一聲錘響,一起環衛工「在公共場所遭受辱罵」的糾紛案正式開庭審理。庭審現場,一環衛工指責一女子,以辱罵的方式侮辱了她的人格。而該女子堅稱,沒有使用任何侮辱性語言,對方是在借故訛錢。
今年50歲的陳女士,3年前從四川廣安來到重慶,現是渝北區龍溪鎮環衛所工人。
「我們環衛工就不是人嗎?就該被她罵爹罵娘?」22日上午,陳女士一見到記者便激動地傾訴自己的遭遇。她稱,9月25日晚上,自己在龍溪鎮松樹橋中學大門對面,遭一輛大眾車主吳某辱罵長達一個多小時,期間圍觀的群眾有數十人。
吳女士究竟有沒有使用侮辱、攻擊性的語言成為雙方在法庭上質證的焦點。
陳女士的工友榮女士和唐女士特地請假,作為目擊證人出庭作證。
陳女士和工友唐女士共同負責道路清掃。9月25日晚7點多,正作業的唐女士推著垃圾車,與吳女士駕駛的大眾車發生輕微刮擦。
吳停車詢問旁邊的陳,有沒有刮蹭。陳女士說:「當時我在和姐姐打電話,並不知情,於是,就用手比劃了一個大概半米遠的手勢,說了句『還差得遠』。」
戴著墨鏡的吳女士圍著自己的車轉了一圈,未發現不妥之處,隨後便驅車離開,而唐女士也推著垃圾車去了垃圾傾倒處。
而後,吳越想越覺得不對,待車停好後,下車仔細檢查,發現車輛有擦刮的痕跡,便出來質問還在打電話的陳,為什麼刮到了說沒刮到,你認不認識剛剛推垃圾車的人,她到哪裡去了等問題。
「她說不認識剛剛推車的人,並且給我指唐所走方向的反方向。我按照她指的方向並沒有找到。」吳女士說,她這才回來質問陳女士,為何說謊騙人,但沒有使用辱罵、攻擊性的語言。
陳女士的公益援助律師竇娟,提供了當晚事發期間的一個多小時的監控錄像。雖然,畫面中並無聲音,但能看出,期間陳女士多次想離開,都被吳女士拉了回來。對此,吳女士也證實了這一事實。
吳女士表示,自己與陳發生爭執的原因在於,她作為擦刮事故當事人唐女士的同事,在她詢問相關情況的時候,陳不應該對自己說謊,幫唐女士打掩護。
爭執發生後,吳女士報了警,交警通過調取車上的行車記錄視頻後,判定系吳的全責。
「她們被警察帶走處理車子問題的時候,我留在原地越想越委屈,於是我也報了警。」陳女士說,「警察建議我找法院。」
由此,陳女士一紙訴狀將吳女士以「公共場合侮辱他人」為由訴至法院。
據記者了解,在當晚事發現場,包括69歲的王師傅在內,均稱:「小車司機(吳女士)罵環衛工的言辭確實有些過分。」
經過兩個小時的庭審,審判長希望以調解的方式,讓雙方握手言和,吳先給陳表達了歉意,但是,陳女士並不認可和接受。由於調解失敗,本案將擇日宣判。
陳女士說,「我的目的是讓她在公開場合賠禮道歉,法庭只有這么幾個人,這樣的道歉我不認可。」
陳女士和丈夫都是環衛工人。「丈夫本不想做清潔工,覺得別人瞧不起,但我覺得我們不偷不搶,沒有什麼。」
而公益律師竇娟提醒,不能因職業、出身而歧視他人,尤其公眾場合,言語失當,輕則治安拘留,嚴重構成犯罪。
B. 你到目前為止經歷過的最大挫折是什麼
大概是我工作第復一年的時候,制我策劃了一個公益活動,給環衛工人送白手套。當時為了宣傳企業,我在步行街設了一個場地,邀請步行街上的路人,掃描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在我們的公眾號上送上對環衛工人的祝福,限定是八個字以內,然後我們就會把這個祝福印在白手套上,送給環衛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