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意識的素材
『壹』 如何圍繞"公共意識的重要作用"來寫篇議論文
大家知道什麼是公共空間意識嗎?換一種形式問的話,在圖書館,你能做到輕聲細語嗎?在觀看演出時,你能做到和台上很好互動嗎?在乘坐公交時,你能有序排隊,主動讓座嗎?在公共空間中,你能做到自覺自律,很好的維護我們共同生活學習的環境秩序嗎?「公共空間意識」是現代文明的標志之一。而對我們在校學生來說,校園內,我們的公共空間就是與同學、老師共同生活學習的各個公共領域,如各類教學場所、寢室、食堂、會場以及與他人共同相處的其它場所。假如在公共空間缺乏自我約束,則會妨礙公共秩序,而公共空間遭到破壞,到頭來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
公共空間意識事關個人的文明素養,事關學校的品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關繫到國家民族的尊嚴。據報載,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對此,我向各位同學、老師提出如下倡議:
1、加強公共空間意識教育,要從保持課堂學習安靜、自修作業安靜、就餐安靜、重要集會安靜、就寢安靜做起;
2、公共空間中做到不亂扔雜物,不隨地吐痰,不攀折、損壞花草樹木,不亂刻亂畫,校園內看到紙屑等能隨手拾取;
3、能排隊候車,依次上下車;不亂穿馬路、闖紅燈;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美術館等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無污言穢語、嬉戲打鬧;
4、能熟練使用「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文明禮貌用語,儀容儀表整潔得體;
5、友善對待外來人員,能夠熱情為陌生人指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主動為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者讓座等;
6、積極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督促和勸導親屬不要在公共場合吸煙等不文明行為,讓我們的公共空間更美好,更溫馨,人際關系更和諧。
同學們,老師們,我們每天都在公共空間生活、學習和工作,希望我們努力提升「公共空間」意識,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公共場合小聲說話,保持教室、辦公室等公共場所環境衛生,自修課不隨意發出聲音,就餐保持安靜等。就是這些小事,但都在檢驗著我們的道德素養、公共空間意識。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吧,做到心中有他人,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貳』 請問:如何圍繞"公共意識的重要作用"來寫篇議論文
我想你的這篇論文抄在寫之前襲,你要明白2點:一是 要明白什麼是公共意識(給你個大致的意思參考下:能自覺認識公共關系對組織的生存、發展具有相當作用的思想觀念。其內容主要包括:意識到維護組織形象和信譽的重要性,重視信息的溝通、傳播,能主動、積極開展公關活動),二是 公共意識的培養,三是公共意識在人際交往,社會交往以及工作開展所帶來的作用。 只要你明白這這三點就可以開始准備稿子了。不過第三點最重要也比較復雜,建議你還是多翻閱下資料(建議下你可以分開論述各種交往的重要性,最後加個總結;你也可以把三個交往雜糅到一塊找到一個共同點來展開論述,在結尾進行總結)。第二點你可以從簡來答,因為你的論文是:公共意識的重要作用"。不能偏題
說那麼多都是建議!有問題可以給我QQ郵件!
『叄』 強化公民道德意識素材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不僅僅需要黨的正確領導,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中國公民的共同努力。全民道德素質,是每一個公民素質的綜合體現,作為社會最普通的一員,我們可以做的事有很多,或許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真實反映著全民的道德素質。
在道德建設中,我們必須大力強調「從基本規范做起」、「從自身做起」,並把這一要求從始至終地貫徹到每一個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正如《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所指出的「公民道德建設的過程,是教育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以活動為載體,吸引群眾普遍參與,是新形勢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道德實踐,就不可能有全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更不可能有社會風氣的改善。
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日常的具體事情做起,把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付諸實踐。「小事見大節」、「細微見真情」,只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日積月累、鍥而不舍,才能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改善社會的道德風尚。從一個人來說,道德品質和道德水平的提高要靠行為的積累;從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來說,道德風尚和道德氛圍的形成,要靠「人人參與」和「身體力行」道德的基本規范才能達到。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人人都能實踐公民道德的基本規范,可以說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中之重。只有人人都能積極地、認真地履行公民道德的基本規范,社會成員的道德水平和國家的社會風氣及道德風尚才能真正得到改善。
時代進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來引領,社會發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來推動。在他們身上,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反映了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精神。捧讀全國道德模範名單,一個個平凡名字的背後是一件件感人的事跡。這些「助人為樂模範」、「見義勇為模範」、「誠實守信模範」、「敬業奉獻模範」、「孝老愛親模範」,讓廣大公民近距離地感受到了榜樣的力量,感動和帶動人們見賢思齊,奮發向上。向道德模範們學習,就是要以他們為楷模,從他們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品質中汲取力量,自覺遵守社會主義道德准則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遵循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形成良好社會風尚,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在今後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我們還要繼續積極關心、愛護、宣傳全國道德模範,推動道德模範的高尚行為逐步轉化成為廣大公民的自覺行動,推動全社會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素質教育是綜合工程,需要全社會來共同完成。
『肆』 如何樹立公共空間意識(200字左右)
公共空間的意識即公共意識。獨立自由的個體所具有的一種整體意識或整體觀念。「公共空間意識」是現代文明的標志之一。其中的「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觀念,體現了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體諒他人即體諒自己的 「使所有人利益最大化」原則。 公共空間意識一方面是個人主體自由的體現,另一方面又意味著是對於一個超越於個體自身以外的共同整體的體認。個體追求一種對私人的狹隘性和短暫性的超越,於一個更廣闊的整體中理解自身,這促使公民把自己與共同整體聯系起來,在與他人的交往、討論、協商中發現普遍性的共識和共同的價值,並以這種共識和共同價值為基礎設定行為的規則,以維護和實現共同的利益、價值和秩序。由於它的普遍性,他便帶有了一種對他人行為的同等預期,由此產生對他人的信任感,成為個人與他人合作行為產生的前提。 簡單地說,公共空間意識就是公德心,這是一個人在社會中必須具備的。舉止文明 ,助人為樂,愛護公共財物,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的環境整潔、舒適和干凈等就是有公德心的人表現。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現在中國已經和國際接軌,作為一名中國人,應有樹立中國人文明形象的重任。 前段時間,三鹿奶粉因在奶粉中參三聚氰胺而引起了人們的憤怒;三聚氰胺與甲醛縮合聚合可製得三聚氰胺樹脂,可用於塑料及塗料工業,也可作紡織物防摺、防縮處理劑。其改性樹脂可做色澤鮮艷、耐久、硬度好的金屬塗料,但對身體有害,不可用於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那些毒奶粉的生產廠家自然也知道這些,且還是昧著良心參了假,這正是缺少公德心的表現。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乏類似的事件,像公共場所大聲喧嚷,亂丟垃圾等,這樣和那些不良廠家又有何區別呢? 如果人人都為他人著想一下,自覺遵守公共空間規則,那們,有哪裡會有漫天飛舞的垃圾呢?希望大家可以記住,樹立公共空間意識,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伍』 公共關系意識
1.看我復跟這個同學的關系,如制果非常好,他(她)在我心中很重要,而且這個矛盾不是他(她)品質問題,而是一般的生活或社會矛盾,我也很希望繼續跟他(她)做朋友,那麼我會主動修好。如果是普通同學,看問題性質,如果我被冤枉了或者誤解了,我會找中間人說明,如果是他(她)錯,那麼可能就此陌路了呵呵。
2.老師或家長,我會等他們氣消了再解釋的。
3.我不會的,有的事越描越黑。而且在學校里大家相處不是一天兩天,時間長了或者再經歷更多的事情以後,相信大部分人對自己的看法會自動改變。
4.會的。班級榮譽不好,個人也沒什麼光彩。我很重視集體榮譽。就好像沒有人會願意讓別人批評自己的父母一樣!
5.當然會參加,並盡量融入其中,道理如4。
6.可以!這是應該的,畢竟一個人不能只活在自己的小社會里。
『陸』 以公共意識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
公共意識:
首先闡述公共意識的概念和內涵,
其次闡述目前公民公共意識的體現情況,
然後寫公共意識的重要性,
最後寫完善公共意識建立的方法與措施。
望採納。
議
論 加
文
怎 我
么
寫?
『柒』 行就是要承擔的作文素材
責任在抄身邊
總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口號喊得震天響,總在口頭上把遵守法紀、做好小事當作義不容辭的責任。可是,當真正需要主動承擔責任的時候,我們為什麼總是顯得那樣麻木不仁,那麼無意識?這還得從去年我所經歷的一件事說起,這是一件細微小事,但它卻嚴肅而不經意地檢驗了
我履行公共責任的意識。它讓我汗顏,讓我慚愧,讓我心靈震顫,讓我思想警醒。
那是一個雙休日,我到城東的街心公園去散步,當然,我並沒有忘記自己肩負的學習責任。我拿著一本參考書,想找個安靜的地方看上幾頁。走著走著,忽然覺得腳下有粘乎乎的東西,低頭一看,原來是一張北極熊牌雪糕的包裝紙。「真沒素質,真不道德,真不負責任。」我心裡痛罵著那個丟包裝紙的人,不經意地猛一抬腳,就將包裝紙甩飛了出去。一陣的飄飄悠悠,包裝紙重新落在了不遠處的人行道上。我懷著一種莫名的滿足,選定街心花園的涼亭坐了下來,迅速地打開書本,進入角色
『捌』 如何提高中國人的公共意識
我國國民的思想道德水平與快速發展的經濟形勢不相適應,主要表現為公共意識的嚴重缺失,成為當前提升國民素質的一大阻礙。我認為,提高國民的公共意識,要從以下四點來做,
1、正視我們當前的國情
我們應該正視當前社會成員公共意識嚴重缺失的現實,正視當前國民素質普遍偏低的現實。國民的公民意識、公德意識和公益意識的水準還停留在比較低的層次上。只有了解承認自身的缺點不足,才能去克服改進。一般說來,國民素質決定著社會體制,社會體制又影響著國民素質。而同一種社會體制下,各級國家機關公職人員的廉潔勤政程度也會對國民素質產生重要影響。這些年來由於社會機體腐敗,社會風氣、道德水平和生存環境造成的破壞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嚴重影響了社會成員的正常的道德價值取向,甚至造成許多人的人格扭曲。如果我們不能夠充分地認識這一點,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積極引導規范社會成員的觀念意識朝著有利社會進步的方向發展。
2、要高層部門給予高度重視
要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由過去的兩個文明到現在的三個文明,是我們的執政黨在執政意識和執政觀念上的重大進步。我認為,應由中央部門具體分析調研當前國民素質現狀,並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適合不同地區、不同階層、不同行業的改進措施,以全面推進這項工作,並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明顯的實效。建議國家重點大專院校開設國民素質專業,為使這項工作長期持續有效地進行下去,培養專業高水平人才。
3、社會成員需要加強個人自律
我們一貫都是講「良心」的。善待自己所處的社會,善待周圍的每一個人,善待自己所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善待周圍的一切人和事。善待他人的同時也就是在善待自己,因為在任何時候,一個人都只能是整個社會的一分子。從功利角度來說,這個社會人人在為我,我也在時時為人人。應該倡導「自我修養」,即不管是否具有外在的監督,自己都能夠通過對人類進步道德意識的感悟,通過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行為表現的反思,來不斷戰勝自身的非公共意識因素,不斷提高自身的公民意識、公德意識和公益意識的層次,從而使自己的公共意識得到提升。
4、共同努力再造社會氛圍
我們需要向發達國家學習,急起直追,縮小差距,我們可以引進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先進的設備,先進的管理方式。但國民素質的提升是不能靠從國外引進來實現的。現代的教育科學證明,國民素質的培育,必須從兒童抓起,在青少年時代奠基。家庭教育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的,許多發達國家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對孩子進行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和善良風俗方面的教育。家庭氛圍所形成的美德對每個人將來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都將產生重要影響。家庭教育具有其不可替代性,不容忽視。重視少年兒童的公共意識的早期培養,又要強調社會各階層群體的公共意識的加強。
我相信,隨著現代城市群、城市帶的出現和崛起,現代信息傳播方式的不斷完善,我國國民的公共意識一定有一個較大的提升。讓我們時刻謹記: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做個具有公共意識的人。
『玖』 公共意識的公共意識
獨立自由的個體所具有的一種整體意識或整體觀念。公共精神的內核。個體的主體性和獨立性是現代社會所張揚的精神氣質,這種主體意識和獨立氣質並非與公共意識所指代的整體意識相抵觸,相反它是現代公共精神的前提和出發點。這種個體獨立性在現代社會以體現個人尊嚴和價值的「自由」的面貌出現。它與公共意識中的整體感具有內在的聯系,在某種意義上,公共意識正是主體自由意識關系的升華。具有公共意識意味著他並沒有把自己作為一個孤立的個人,而是把自己認同於一個與他者聯系在一起的共同整體,自我應與他者一起努力尋找和發現彼此之間的共同聯系,以這種共同聯系來確定共同的規則。在這里,公共意識一方面是個人主體自由的體現,另一方面又意味著是對於一個超越於個體自身以外的共同整體的體認。個體追求一種對私人的狹隘性和短暫性的超越,於一個更廣闊的整體中理解自身,這促使公民把自己與共同整體聯系起來,在與他人的交往、討論、協商中發現普遍性的共識和共同的價值,並以這種共識和共同價值為基礎設定行為的規則,以維護和實現共同的利益、價值和秩序。由於它的普遍性,他便帶有了一種對他人行為的同等預期,由此產生對他人的信任感,成為個人與他人合作行為產生的前提。在現代條件下,如美國學者庫柏(Terry L. Cooper)所認為的,公共意識並非「期望公民必須變得無私並在行為上完全利他,但它確實意味著,公民有責任既要發現他們自己的個人利益也要發現政治社群的利益,而對這一社群利益,他們負有契約性的自製的責任。」公民不僅需要擁有承諾公共善的性情,而且必須能夠理解它,即必須能夠明白以更廣闊的社群利益來理解自我利益,認識到正確理解的自利是社會性生活的必要前提,而社會性生活則是個體公民所不可避免的生活方式。正是這種對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聯系的體認,促使公民主動進入公共領域,追求公共目標和公共利益。
『拾』 關於責任意識的作文素材。
吳斌,一個公交汽車司機在拉運乘客途中,突然被飛來的鐵片擊中,極度痛苦,公共車面臨失控的危險,但他仍堅持著做完了三件事:一是把車慢慢靠到路邊;二是踩下剎車;三是打開車門,看著乘客一個個都下去了,才無力地爬在方向盤上,再沒有醒過來
南京的明城牆,歷經600多年,風雨不動,巍然如山。只要你仔細去看,每一塊城磚上都刻著燒制者的姓名。在當時,這也許只是為了保證工程質量所採取的一種措施手段;在如今看來,這是一種何等的責任意識。城磚上的那個人早已作古,但刻有他們姓名的磚與明城牆同在。站在這城牆底下,默誦著這些姓名,會讓人肅然起敬。有責任的人是崇高而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