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小孩的衛生

小孩的衛生

發布時間: 2021-01-24 14:01:21

A. 怎樣教育孩子個人衛生

如何培養孩子整潔衛生的好習慣
講衛生的好習慣一旦養成,將會使孩子的一生受益。生活中大部分疾病,都與個人衛生習慣密切關聯。孩子勤換衣服、勤洗頭、洗澡,能夠整理房間,飯前便後洗手,早晚刷牙,這些事情看似小事,卻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生活質量。同時,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也能促進社會衛生面貌、道德風尚的改進。
一、讓孩子保持身體及服裝的整潔。
良好的個人衛生形象,能夠引起他人的尊重,也是對別人尊重的表現。孩子清潔身體、保持衛生,能夠防止細菌人侵身體,也能給人良好的印象。
媽媽要教會孩子基本的自理,讓孩子定時洗臉、洗頭、洗手、刷牙、洗澡、換衣、剪指甲,保持身體及服裝的整潔。孩子不依賴媽媽,就能養成保持個人清潔的好習慣。
二、讓孩子養成衛生的飲食習慣。
飯前便後要洗手,不用手抓食菜餚,生吃瓜果要洗凈等,這些都屬於良好的衛生飲食習慣,能夠有效防止孩子的「病從口入」。
三、讓孩子注意生活環境的保潔。
不亂扔果皮,不隨地吐痰、大小便,就是保持公共環境衛生。孩子作為社會小公民,也要注意公共衛生,這樣才能贏得更多人的尊重。
孩子講公共衛生,也是講社會公德的表現。孩子作為社會未來的主人,媽媽一定要注意培養他講公共衛生的好習慣。
四、媽媽要保持家居環境的整潔。
衛生、整潔的家居環境,是媽媽能為全家人提供的。孩子也要學會注意家中的各種衛生細節,使家裡的地板、窗簾、床上用品、餐具、衛浴具等,都保持清潔。
孩子講衛生的好習慣,多是從媽媽這里學得的。媽媽能為孩子提供一個整潔、干凈的家居環境,就是在熏陶孩子的衛生習慣。
五、讓孩子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媽媽在幫助孩子制定切實可行的生活制度時,應該明確規定起居、飲食、游戲、學習和勞動的時間。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如穿、脫衣褲能按照一定的次序,穿著要整潔大方,脫下的衣服要及時洗凈,晾乾的衣服要疊好並放在固定的地方;按時洗頭、洗澡,勤換衣服;經常修剪指甲;每天早晚要刷牙;早晨起床後將床鋪整理好;做完作業把書桌上的文具、書包收拾好;將玩過的玩具放到原來存放的地方等。
六、提高孩子對美的正確認識。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們從很小的時候就有愛美的追求了,但他們認識能力的發展還不成熟,在美的追求中還缺乏鑒賞能力,缺少必需的知識,常常表現為表面的模仿。因此,父母應以身作則,注意自身的言談舉止、服飾打扮,將自己健康、正確的審美觀念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其次,要注意家庭環境的美化,房間的布置要整齊、清潔、樸素,家庭的生活氣氛應親密和睦。另外,要注意孩子的服飾、儀表、言談符合美的要求。孩子的穿著要整潔、樸素、適合年齡和孩子的身份,嚴禁穿奇裝異服和又臟又破的服裝。衣服弄臟了要及時換洗,破了要縫補好。

B. 如何培養孩子整潔衛生的好習慣

怎樣培養孩子講衛生的好習慣 良好的衛生習慣是保證孩子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父母們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文明公民,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個人清潔衛生看起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卻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人們常說活著就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從而獲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孩子的個人衛生意識非常差。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住在集體宿舍的學生,穿戴卻亂七八糟,衣服褲子皺皺巴巴,油污斑斑。集體宿舍的衛生更是慘不忍睹。桌子上杯盤狼藉,有的剩飯剩菜已經長出「黴菌」,床上更是成了「雜貨鋪」,被子已經看不出是什麼顏色,床下的世界更「精彩」,空瓶子、臭襪子、臟球鞋等橫七豎八地堆在一起。 郭晉達的兩只手好像從來沒有沾過肥皂。「該去洗澡了!」每回媽媽聞到兒子的氣味,就忍不住要說他。「好吧,睡覺前我會去洗。」郭晉達順從地回答。可是,從浴室出來,郭晉達的頭發濕了,臟衣服也換成睡衣了,那股味道卻仍然留在身。「你聞起來和你洗澡前沒兩樣。你確定你洗過了嗎?」媽媽大聲質疑他。「當然洗了呀廠郭晉達趕緊離開,丟下一句肯定的回答。 爸爸和媽媽發現,他們的兒子似乎不知道該如何洗澡。於是,他們決定要給他上一堂洗澡的課。第二天晚上,他們把郭晉達叫到跟前。爸爸說:「郭晉達,我知道你寧願做很多事情也不要洗澡和洗頭。 可是,保持清潔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所以我和媽媽想了一個簡單的法子,可以幫你保持清潔。從今天開始,每天晚上睡覺前,你必須洗澡洗頭。洗好後,我們會檢查,如果洗得很於凈,就有點數當獎勵。點數越多,你可以選擇的特殊待遇就越多,例如,可以晚睡或是多看半個小時電視。可是,如果洗的不幹凈,你就得回去重洗,一直待洗到干凈為止。知道嗎?」「我知道。「郭晉達把內容又簡述了一遍。 當天晚上,郭晉達洗好澡後去給爸媽檢查。他的頭發是濕的,可是沒有洗發精的味道。爸爸脫下郭晉達的上衣,搓搓他的肚皮,有一層黏膩的污垢。「看來我得陪你回浴室再洗一遍。」爸爸說完,帶著郭晉達回到浴室。 這一次,郭晉達左搓右揉了好一陣子。當他離開浴室時,千干凈凈,像亮晶晶的玻璃一樣。他的爸媽好好贊許了他一番。第二天,情況沒變,郭晉達洗了兩次澡。第三天,郭晉達終於一次就清潔溜溜,通過梅傑夫婦的檢查,贏得他第一次的點數。他選擇要延遲15分鍾上床。全身干凈清爽的感覺真好,能和爸媽一起多看15分鍾的電視更棒。 慚漸地,洗澡不再是做苦工,反而變成郭晉達生活的一部分了。 如果一個人的衣食住行一塌糊塗,特別不注重個人衛生,他的精神面貌肯定很差,更談不上什麼精神升華。衣冠不整,精神上也必然是散散漫漫。 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是件平凡而細致的工作。父母要持之以恆,堅持一貫地要求孩子。通常運用示範、講解、提示、練習等方法,給孩子以具體的指導和幫助。 那麼,孩子的衛生習慣不好應該怎麼辦呢?家庭教育專家對父母提出了如下建議: 1、講究衛生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必須做好表率。如果孩子周圍的成人不能自覺遵守衛生規則,那麼要糾正孩子的不衛生習慣就非常困難了。父母應向孩子示範如何保持干凈整齊的儀容;梳洗打扮時允許孩子在一旁觀看,學習如何保持儀容的整潔 2、教導孩子養成梳洗的生活規律 自小教導孩子將洗臉、刷牙、洗澡等工作當成生活作息的必須部分,孩子自會養成習慣。如果允許孩子有時候不用洗澡,他會混淆,不確定該不該、需不需要洗,請他去洗澡時,他也比較可能不順從,有意見;使用生活作息表。生活作息表一目瞭然,有助於孩子規劃自己的每日作息,也可以代替媽媽的嘮叨。和孩子一起設計屬於他的生活作息表,內容包括他該有的衛生習慣和活動。 3、給孩子制定具體的衛生規則 和孩子共同制定具體的衛生規則,並向他講明這些規則的意義。甚至可以將這些規則以標語的形式張貼在牆上。例如:不撒飯粒,飯前洗手,飯後擦嘴,吃水果要洗凈等等。這樣可以時時提醒孩子遵守衛生規則。 4、堅持維持整潔工作的進行 孩子必須了解,有些要求是沒有商量餘地的。例如,如果家裡的規定是每天都要洗澡,不管孩子怎麼要求、怎麼吵鬧,都不可以讓步;或者可以和他談條件:「好,我知道你不想洗澡:可是你知道我們的約定,要等你洗完澡才可以聽故事。你自己決定要怎麼做。」 5、檢查孩子是否完成整潔工作 如果孩子應該洗澡、洗頭或飯前洗手,注意他是認真去做了還是敷衍了事?要知道,孩子的頭發濕了並不代表他一定洗了澡。萬一發現他做假或敷衍了事,罰他重洗一次,並取消他晚上的娛樂活動,例如:「你騙我說你洗好了,我很難過,今天晚上你不許玩象棋。現在再去洗一次-」讓洗澡成為愉快的經驗。為孩子准備方便及造型有趣的梳洗用具,例如泡沫沐浴乳、肥皂、梳子等等。 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父母不妨制訂一些規則,要全家人遵守。注意不要用責備的語言,而是以實際行動來感染和影響孩子的行為。

C. 小孩的房間衛生應該怎麼打掃

小孩子的房間可以先用吸尖器把灰尖吸掉,再用拖把拖地,特別要注意衛生死角,小孩的被子和床單要經常換洗,經常拿去太陽下曬。因為小孩的抵抗力較弱,容易受到病毒的入侵。

D. 怎樣養成孩子的衛生習慣

衛生習慣和衛生意識,反映一個國家與民族的文化素質和精神文明的水平。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可直接減少病菌的侵入,防止疾病發生。
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高尚道德品質的組成部分。要從小要求,及時教育,而且父母和家庭成員、老師以及小孩子周圍的人都要身體力行,成為良好衛生習慣的模範執行者。
例如,飯前、便後洗手,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求每一個小孩子都做到並堅持下去就不容易了。大家知道,廁所和大便中帶有很多致病菌,如便後不洗手,很容易污染食品及其他物品,一不小心,就可將被污染的東西吞入,細菌得以蔓延而發病。
嬰幼兒個人衛生習慣的培養是非常細致和多方面的。
首先要制訂嚴格科學的生活制度,還要隨著小兒智力和運動功能的發育,引導他們逐步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如不拾地上的東西吃,不吮手指和咬指甲,不隨地吐痰,不吃零食,不挑食,定時大便等。除了手的衛生之外,還應注意皮膚衛生和口腔衛生。這些都需要從小培養,堅持不懈,養成習慣。這樣對孩子健康成長將會好處無窮。
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良好和獨立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兒童保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應當從小就開始訓練。當前不少家長對獨生子女過度溺愛,事事都怕「累」著孩子,因此,對孩子本應當自己能做的事,大部甚至全部都由父母「包辦代替」了。這些舉動表面上看是關愛孩子,實際上是大大地阻礙了孩子的正常發展。為了促進寶寶的全面成長,凡生活中應由孩子自己做,並且經過訓練和努力可以逐步做到的事,都應當充分發揮孩子的潛力,讓他自己來做。即使一時做不好的也不要緊,一定要從小就鼓勵他繼續練習。經過一段艱苦的磨煉,最終一定會養成自理能力的。
生活自理所含的內容較廣,主要應包括以下八個方面的能力:
①進食從自扶奶瓶起,經過手拿餅干、手拿奶瓶、小勺餵食、小勺吃飯、自己喝湯、學用筷子、自己夾菜、用碗吃飯、不灑飯粒,直至吃完飯能擺好碗筷等。
②睡眠從大人抱著睡,經過拍著睡、自己睡覺,直到建立起准時睡按時起,不要拍、不要搖、不講故事、不唱催眠曲、自然入睡、睡時安靜等好習慣。
③大小便從無控制的大小便,到開始把小便、把大便、准時大便、白天能控制小便、能完全控制大小便,直到夜間不尿床等。
④穿、脫衣、褲、鞋、襪、帽從1歲以內開始能配合穿衣、穿褲起,到自己能脫帽、戴帽、脫鞋、脫襪、穿鞋、穿襪,至穿衣、穿褲、脫衣、脫褲,直至睡覺前能將脫下的鞋整齊地放在床下,將脫去的衣、褲、襪折好並整齊地放在固定的地方。
⑤洗臉、刷牙、洗腳從能配合大人進行洗手、洗臉、洗腳、洗澡到自己能用肥皂洗手、用牙刷刷牙、自己洗臉、洗腳,以及在大人的幫助下能自己洗澡等。
⑥收拾和存放玩具每次玩完玩具後,養成能把玩具收拾起來,並分類和整齊地放在玩具櫃內的好習慣。看完圖書也要及時整理放進書櫃。
⑦清理和擺放衣物自己的衣物、茶杯、用具等都能清理後整齊地放在固定地方。
⑧配合大人做簡單家務4~6歲兒童在大人的指導下,能夠學會拿筷子、擦桌子、擺碗等,也能聽從大人的要求,幫助拿些物品。
總之,與生活相關的一些簡單的事,孩子都能獨立地進行自理。
怎樣糾正孩子不肯洗澡的壞習慣搞清楚孩子不願洗澡的原因。一兩歲左右的孩子不願意洗澡,大多是因為害怕肥皂沫等流進眼睛裡。稍大一點的孩子不願意洗澡,多數是因為他們在干自己最願意乾的事情,不想被洗澡的事情破壞了玩興。
讓孩子感受到洗澡的樂趣。家長給孩子洗澡時,要和孩子一起嬉戲。如果家長像洗一件臟東西一樣為孩子洗澡,孩子肯定會反抗。
洗澡的時候盡量順著孩子。當孩子願意洗澡時,一定要鼓勵孩子。如果孩子在洗澡的時候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水溫由自己來調節,沐浴液自己來抹等,家長應該盡量滿足孩子的心願。在這種時候,只要孩子願意洗澡,怎麼都可以。
鼓勵孩子自己洗澡。盡量鼓勵孩子自己洗澡。當孩子太小時,家長可以坐在孩子身邊,耐心地指導孩子。當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很成熟的時候,家長就可以放心地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辦。
怎樣糾正孩子不肯洗臉的壞習慣耐心地督促。孩子的衛生習慣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父母的細心培養。就拿洗臉來說,要是沒有家長的督促,大多數孩子都不可能自覺完成。當發現孩子沒有洗臉時,家長不要責罵,而應耐心地說:「臉好臟啊,該好好洗洗了。」
洗臉用具應放在孩子夠得著的地方。大多數家庭的洗臉池都是按照成人的標准來裝修設計的,因此,小孩子很難夠著。因此,家長應該給孩子准備好一個結實的小凳子,讓孩子站在上面自如地拿洗臉用具。在孩子洗臉之前,家長應提醒孩子,把小凳子、毛巾、香皂等洗漱用具准備好。
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盥洗用具。孩子都喜歡像大人那樣能自己做主,讓孩子自己挑選盥洗用品,能夠提高孩子的洗臉興趣。
怎樣糾正孩子不肯刷牙的壞習慣讓孩子從小養成刷牙的習慣。當孩子很小的時候,看見大人刷牙會感到很新奇。這時候,家長就應有意識地向孩子說明刷牙的好處。可以為孩子准備好幼兒專用的刷牙用具。等到孩子可以熟練掌握刷牙技巧的時候,家長要叮囑孩子刷完牙後把牙刷洗干凈。要讓孩子每天都要堅持刷牙。
教孩子正確刷牙。教孩子刷牙的時候動作要輕柔,不要用力過猛,以免傷害了口腔皮膚。當孩子刷完牙後,教孩子用舌頭在牙齒上移動,體會清潔的牙齒有多麼光滑。或者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刷牙,刷完後互相檢查,看誰的牙齒更白。孩子一定會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刷牙的樂趣。
多鼓勵孩子。當孩子對刷牙感到厭煩的時候,家長應該採取一切辦法,激發孩子刷牙的興趣。比如,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挑選牙刷、牙膏,或者讓孩子替爸爸、媽媽挑選刷牙用具。當孩子不想刷牙時,家長可以用「刷了牙就給你講故事」這樣的獎勵來鼓勵孩子刷牙。
帶孩子去看牙科醫生。在孩子的牙齒還沒有出什麼毛病的時候,帶孩子去看牙科醫生是完全有必要的。一方面是讓孩子了解堅持刷牙對保護牙齒的好處,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孩子了解到牙齒生病所帶來的痛苦。同時,也能隨時了解孩子牙齒的健康狀況。
怎樣糾正孩子不肯吃葯和打針等壞習慣告訴孩子必須這樣做。許多孩子生病後,變得特別嬌氣和脆弱,根本不願意吃葯、打針。這時候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只有吃葯、打針才能把疾病從身體里趕走。如果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就需要不容商量地告訴孩子,「你除了把葯吃下去,老老實實地接受打針,別無選擇」。家長千萬不要流露出孩子很「可憐」的表情,讓孩子沒有任何「逃避」的僥幸心理。
狠心「強迫」孩子接受治療,不自責。孩子害怕醫生,害怕進醫院,這似乎是一種本能。當家長說什麼孩子都不願意接受治療時,家長只能橫下一條心,「強迫」孩子接受治療。在這種時候,家長不能有絲毫的「心慈手軟」,也不要自責。
選擇較好的服葯方式。可以為孩子選擇一些葯片、葯水或能嚼著吃的帶甜味的葯,既便於孩子吞咽,又不會影響到葯品的功效。同時,家長還需弄清楚哪種葯孩子比較容易吞服。當然,所有的葯品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為孩子服用。孩子拒絕服葯的主要原因是葯很苦,因此,在醫生允許的情況下,家長可以把葯片碾碎,和布丁、蘋果醬或果醬攪拌在一起,讓孩子服用。當然,最好不要哄騙孩子這是在吃點心,而不是在吃葯。
獎勵孩子配合。當孩子乖乖地把葯吃下去,或者孩子爽快地配合護士打完了針,家長要給予孩子口頭獎勵,或者別的獎勵。當然,最主要的是要幫助孩子克服害怕吃葯、打針的恐懼心理。

E. 小孩不注意個人衛生

這是需要從小培養的習慣,肯定小時候就沒養成愛講衛生的還習慣,這個年內紀正處於叛逆期容,他的衣物讓他自己洗,家長不要管,指導他自己都覺得穿不出去了,沒辦法了,自己就會去洗了,光學習好有什麼用,不注意個人衛生誰願意跟你在一起啊,就得逼他一把

F. 給孩子們講衛生小常識

1、小學生應養成哪些個人衛生習慣? (1)早晚洗臉 (2)早晚刷牙 (3)飯前便後要洗手 (4)睡前洗腳 (5)勤洗頭 (6)勤洗澡 (7)勤剪指甲 (8)生吃瓜果要洗凈 (9)不喝生水 (10)不躺著看書 2、什麼情況下應洗手? (1)飯前便後應洗手 (2)吃東西前應洗手 (3)勞動(幹活)後應洗手 (4)玩游戲後應洗手 (5)觸摸臟東西後應洗手 (6)觸摸傳染病人的東西後應洗手 (7)到公共場所回來後應洗手 (8)拿碗筷前應洗手 3、書寫,閱讀時,眼和書本的距離應是多少? 30—35厘米,或一尺左右。 4、為什麼要及時理發和經常洗頭? 理發和洗頭能夠清除頭發和頭皮上的污垢, 頭屑,病菌、預防頭癬,皮膚病,防止生頭虱。 5、為什麼不能喝生水? 生水中含有病菌,蟲卵,可引起腸道傳染病(腸炎、痢疾,傷寒等)和腸道寄生蟲(蛔蟲病等)。 6、為什麼不能吃腐敗變質食物? 腐敗變質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病菌和毒素,吃後會發生食物中毒,腸炎,痢疾,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7、挑食和偏食有什麼害處? 挑食和偏食會造成營養素的缺乏,導致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和健康。 8、為什麼飯後不宜馬上進行劇烈活動? 剛吃過飯,胃裡充滿了食物。劇烈運動後影響胃腸正常 消化,可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時間久了還可引起 消化不良和胃病。 9、 看書寫字時要注意什麼? 姿勢正確,光線適宜,眼與書本保持一尺左右距離,時 間不可過久,走路乘車時不看書。 10、做眼球保健操有什麼好處? 消除眼睛疲勞,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眼。 11、每天應該刷幾次牙?什麼時間刷? 每天應該刷兩次牙,早晚各一次。 12.怎樣保護牙齒? (1)吃東西後漱口 (2)早晚刷牙 (3)不咬過硬東西 (4)不吃過冷過熱的東西 (5)睡前不吃東西 (6)患牙病及時治療 13、為什麼不能咬筆頭和手指? (1) 筆頭,手指不幹凈(有細菌,蟲卵,塵土等),可引起疾病 (2)影響牙齒和手指發育 14、怎樣預防農葯中毒? (1)不玩盛過農葯的瓶,口袋和農葯噴霧器 (2)避免口腔,鼻腔吸入農葯 (3)防止農葯沾染皮膚,如果皮膚沾染農葯要及時沖洗凈 (4)瓜果蔬菜要洗凈 15、為什麼不能隨意挖耳朵? 挖耳朵是一種不衛生的習慣,易損傷外耳道,引起發炎 或長癤子,還可能損傷耳膜.引起中耳炎, 使聽力下 降。甚至造成耳聾。 16、怎樣預防蛔蟲病? (1)飯前便後洗手 (2)不喝生水 (3)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凈(4)不咬手指及筆頭 17、怎樣預防沙眼? (1)每人一條洗臉毛巾 (2)不用臟手揉眼睛 (3)保持手帕、毛巾、臉盆清潔 (4)有條件的最好每人一個專用臉盆 18、隨地吐痰有什麼害處? 隨地吐痰是一種不文明行為:痰液中含有病菌,隨地吐痰會污染環境,傳播疾病。 19、「四害」指的是什麼? 蒼蠅 老鼠 蚊子 蟑螂 20、被狗咬傷後怎麼辦? 立即去醫院或衛生院治療,及時注射狂犬疫苗。 21、小學生每天應至少保持多長時間的睡眠? 10小時 22、蒼蠅,蚊子能傳播什麼病? 蒼蠅傳播:腸炎、痢疾、傷寒、甲型肝炎等。 蚊子傳播:乙腦,瘧疾。 23、肝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是什麼? 甲型肝炎:主要通過病人糞便污染水源,食物傳播 乙型肝炎:主要通過血液及血液製品傳播。 24、為什麼不能隨地大小便? (1)污染環境 (2)傳播疾病 (3)不文明 25、為什麼刷牙時要每人一把牙刷? 防止互相傳染疾病 26、怎樣預防感冒? (1)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2)經常開窗通風換氣 (3)隨氣候變化增減衣服 (4)不去病家串門 (5)感冒流行時不去公共場所 27、家裡有了肝炎病人怎麼辦? (1)及時治療 (2)隔離消毒(用開水煮病人用過的碗筷,毛巾,衣物。用消毒劑擦拭病人用過的傢具等) (3)接觸病人後要洗手 (4)不吃病人吃剩的東西 28、怎樣保持教室的清潔衛生? (1)每天掃地,掃地前先灑水 (2)常擦桌椅和門窗 (3)不亂扔紙屑果皮 (4)不隨地吐痰 (5)桌椅擺放整齊 (6)注意通風換氣 29、維護公共衛生應做到哪些? (1)清掃室內外環境 (2)不隨吐痰 (3)不亂丟紙屑果皮 (4)不隨地大小便 (5)不在牆壁桌椅上亂畫

G. 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有位「代理家長」是位醫生,因為職業的關系,她特別注意培養孩子的衛生習慣。她常常跟孩子說:「要做個講衛生、愛清潔的孩子,這樣別人才會喜歡你。比如說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孩子問題:「為什麼飯前便後要洗手?」 「代理家長」告訴她:「因為手每天要碰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很多細菌,要是在吃飯前不洗干凈,吃飯時不小心把細菌吃進肚子里就會長出蟲子來,有蟲子,就要去醫院打針吃葯了。」 「代理家長」還進一步告訴孩子,飯前便後洗手可以預防各種腸道傳染病、寄生蟲病。於是,在「代理家長」的細心要求下,這位留守孩子每天早晨起床後,自己洗臉、洗手。尤其是吃飯前,從來都不用人提醒,自己主動去洗手,打肥皂,把手擦乾。她現在已經完全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
衛生習慣是孩子生活習慣中極其重要的一個部分,它關繫到孩子生活的各個方面。對於保持孩子的健康、樹立孩子的小小形象都是必不可少的。作為「代理家長」,要注意培養留守兒童從小就養成講衛生、愛清潔的良好習慣。
怎樣培養孩子講衛生的好習慣呢?
首先,要讓孩子獲得必要的衛生健康知識,理解衛生與健康之間的關系,激發他愛清潔、講究衛生的願望。以往家長總是限制孩子「不能做這,不能做那」,「應該這樣,應該那樣」,而很少告訴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的收效往往不大。要對孩子進行衛生與健康教育,培養孩子講衛生的好習慣,就首先是要解決「為什麼」的問題。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問題,家長可以隨時提出來,幫助孩子分析,讓他理解每一件事情的意義,逐步讓他懂得不講究衛生,就會影響健康,要想有個健康的身體,必須講究衛生。家長可以經常給孩子提出問題,例如:①為什麼要在飯前便後洗手?②為什麼要漱口?③吃水果為什麼要洗干凈?④為什麼要將垃圾扔到垃圾箱里?⑤為什麼要洗澡?不洗澡會怎樣?⑥為什麼要常換洗衣服?家長要注意讓孩子弄懂和能夠正確回答以上問題,必要時家長要給予補充和說明。
再次,家長應該盡量少用命令、否定的口氣要求孩子,要給他講明道理,讓他理解為什麼這樣做的原因,加深他的認識,使他能自覺地講究衛生,保護自己身體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例如:讓孩子養成早晚洗手洗臉,外出回家、吃東西前均洗手的習慣,還要教育孩子飯前、便後主動洗手,弄臟手、臉後隨時洗凈;應教會孩子刷牙時順著牙縫上下刷,由外側到內側,這樣才能刷掉殘留在牙縫中的食物,保護牙齒,預防齲齒;孩子洗澡時要告訴孩子把腳趾、腳跟部洗到,洗完後擦乾,夏天應天天洗澡、換衣,其他季節也應定期洗澡、洗頭,勤換內衣褲;注意提醒孩子勤理發,勤剪指(趾)甲。孩子的頭發以整潔、大方為宜。指甲長了,藏污納垢,很不衛生,也容易抓傷皮膚,應要求孩子定期修剪;家長應勤督促、多指導,多用語言鼓勵孩子,使孩子逐漸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