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依法治國存在問題

依法治國存在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1-24 05:26:52

1.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面臨哪些阻礙和難題

縱觀十幾年來的法治實踐,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存在兩個亟需解決的問題:一是專「專家」立法問題;屬二是以法治民問題。前者造成法制建設偏重外延式輕視內含式,也就是法律法規數量上增長較快而質量上提高較慢;後者造成了官員隊伍腐敗愈演愈烈、弱勢群體維權十分艱難。

2.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

(一)堅持黨的領導,處理好依法國與黨的領導的關系。社會主義法國家的本質屬性是社會主義。堅持黨的領導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依法治國,不僅不能削弱黨的領導,還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要充分認識在依法治國中的領導地位和重要作用,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旗幟鮮明地反對任何削弱甚至否定黨的領導的傾向,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的全過程,落實到依法治國的每個環節。要保證黨在立法工和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善於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變為國家意志。各級黨組織要支持和保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支持和保障執法部門依法嚴格公正執法,不幹預執法機關正常的執法活動。要正確把握和處理黨的領導和依法辦事的關紗,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幹部要模範遵守憲法和法律,堅決防止和克服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等現象。加快建設社會義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也是黨的領導法律化、制度化的過程。必須根據加快依法治國的新形勢,與時俱進,進一步改進黨的領導,創新黨的領導方式和報廢政方式,充分發揮黨委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指導監督的職能作用,確保立法質量,確保不律實施。
(二)堅持從國情出發,處理好吸收我國法治經驗與借鑒外國法治文明的關系。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政潔法律制度,應與這個國家的國情和性質相適應。中國的事情只能用中國的法律來治理,而不能用外國的法律來治理,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事實上,中國的法制與外國的法制是不可能簡單「接軌」的,制定中國的法律也不可能簡單地「臨摹」外國的法律。我們所實施的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治國理政方略。從這些基本觀點出發,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立足我國國情,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不律觀,使法制建設保證社會主義原則的要求;堅持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使法制建設保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順利進行;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民主專政制度,建設一套與之相適應的不律體系;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尊重和保障人權,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法制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堅持吸收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制建設的寶貴經驗,使我國法制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借鑒國外法制建設的有益經驗和人類共同創造的法治文明成果,對推動我國法制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此,仍要進行認真研究和探索,積極吸收和借鑒,但決不照搬別國的法律制度和政治體制,以確保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正確方向。

3. 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中存在哪些不適應,不符合全面依法治國的突出問題

法治建設的實然。在我國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同時,
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回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答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制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是立法方面的,如立法工作的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有的是執法司法方面的,如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有的是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方面的問題。解決當前法制建設存在的種種問題,加強黨的領導是最根本的保證和最有效的途徑。只有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我國法治建設才能在和諧有序規范的軌道上良性運行。

4. 近年來,我國在依法治國中取得了哪些成績存在哪些問題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講依法治國,取得了一些成績,建立起一套更加完備的法制體系,法內律條文覆蓋了我容們國家的各行各業,如《物權法》,《公務員法》等,不管哪個行業都有法可依,提高了我們人民的法律意識。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經濟糾紛。另一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執法不嚴,執法力度不夠強,普法教育做的不好,全民法律知識相對貧乏,尤其是農村老百姓大多不懂法,法盲多,犯罪率依然很高,青少年犯罪率也很高等一系列問題。我的知識有限,只能回答至此。

5. 依法治國現在還存在哪些問題

第一:全民公選第二:公、檢、法首先清算,全殺掉,一個不留,第三:打土豪斗貪官第四:全民可以自由擁有槍支第五:實現共產主義

6. 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依法治國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必須持續進行。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
專首先是,立法的問題,屬能不能制定更多好的善的法律,有依據可循,這是前提。
其次,執法問題,行政機關,能否合理地嚴格地執行法律,將條文真正實行,這是關鍵環節。
最後,司法,法院和檢察院能否在法律的范圍內,很好滴斷案判案,使得判決能更好滴實現正義。
因此,這個過程需要很大努力,必須在黨的領導下,穩步推進。

7. 當前在依法治國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主要體現是什麼

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專面反映客屬觀規律和人民意願,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強,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依然存在。這些問題,違背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妨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8. 我國依法治國的重點是什麼,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依法治國雖然只有四個字,卻是一種治國思想體系、一種治國原則體系和一種治內國制度容體系的總成,包含有豐富的內容。在這一整套的龐大體系中,憲法佔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憲法是法治的標志,沒有憲法,就沒有法治,就不可能實行真正意義上的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就是依憲治國,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核心。

9. 我國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哪些方面

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具體表現在:

1、公權力機關的退位、歸位與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發育仍不成熟之間的矛盾。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是公權力機關退位和歸位,理性再定位的過程。但由於市場機制仍不健全,社會組織仍不規范,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往往難以擔當起合格的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導致公權力的進退維谷。

2、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的要求與法律質量整體上仍不理想之間的矛盾。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是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然而,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立法質量已在不斷提高,但仍有一些法律尤其是低層級的法律規范質量不高、類型化不夠、科學性不足,將執法和司法帶入或難以實施,或實施沖突,或實施背反的多難困境。

3、嚴厲制裁違法行為的要求和期待與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較高之間的矛盾。

普遍守法是法治社會的當然特徵,嚴厲制裁違法行為是保障法治權威和發揮法治威懾力的必要條件。

但是現實中,在一些方面,由於責任設置過低,特別是查處率不高,導致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客觀上造成「逆向選擇」、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並導致普遍違法。

(9)依法治國存在問題擴展閱讀:

我國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的改善:

1、價值建設,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法治社會的根本問題在於將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內化於人心,成為社會成員決策和行動的基本指引。

當前人民群眾已經有一定的法治意識,但牢固的法治理念尚未確立。實現人心大治,不僅要通過立法、執法、司法著力強化規則意識、誠信意識、權利義務統一意識、責任意識,還要透過多途徑、全方位的理念引領價值觀建設,使法治精神浸潤人心。

2、基層調整,使治理暢達「末梢神經」。

體制問題具有決定性。我國傳統上從中央到基層的縱向層級化管理體制倚重「生產經營單位」和「基層組織」。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存在著在「最後一公里」失靈的問題。建議以確立社區的法律地位為主要方式,重塑我國社會的基層組織形態,確保國家與其成員之間的「感測」途徑暢通。

10. 我國法治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出現不適應不符合問題有哪些

我國法治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1、把依法治國確定為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啟我國法治建設新紀元。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新中國第一部憲法,還通過全國人大組織法、國務院組織法、地方組織法、法院和檢察院組織法等一系列法律。

2、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這是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是我們黨形成的推進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新理念。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如期形成

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有法可依,是新時期我國法治建設的一項重點任務,也是新時期立法工作的一個基本目標。

我國法治建設出現不適應不符合問題:

1、中國歷史缺乏法治傳統,權力大於法律

中國幾千年封建專制歷史,有人治而無法治,有律法而無律政,重權力而輕權利,有法理精華而無法治精神。法家思想源遠流長,甚至在獨尊儒學以後,國家治理仍然是「外儒內法」。

2、中國社會缺乏法治需求,關系大於公正

需求引導供給,供給刺激需求。在關系大於公正,人情面子壓倒一切的社會現實中,法治需求長期不足,導致法治供給萎縮;法治供給萎縮,反過來又不能有效刺激法治需求,形成惡性循環。

(10)依法治國存在問題擴展閱讀:

中國法治建設要走自己的路:

從歷史經驗來看,走自己的路是我國法治建設的必然選擇。近代以來,中國一直在學習和借鑒西方的法律理論與法律制度。但無論是清末的改良立憲方案還是後來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方案,在中國都出現了「水土不服」,都沒能取得成功。可見,法治建設如果嚴重脫離中國實際,必然導致失敗。

從國外實踐來看,走自己的路是我國法治建設的明智之舉。在世界范圍內主要存在兩大法系,即以法、德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和以英、美為代表的普通法系。這兩大法系在法典編纂、法律適用技術以及訴訟程序等諸多方面都呈現較大的不同。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