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訴求
㈠ 輿論公開性、公共性的區別
公開性:全面公開,公布天下
公共性:有共同的特性
㈡ 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公共性首先是一個哲學概念,立意於人的本性和發展問題的全部,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政治哲學層面的公共性,重視人的獨立、自由、平等、尊嚴等基本價值屬性,強調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創造性、參與性,強調公共利益的存在價值,倡導優質的公共生活。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哲學和政治領域的公共性內涵在公共政策領域的具體化和落實,在本質上是人性、價值理性在公共政策領域的貫徹。所以,應當從公共性的哲學和政治內涵中尋求其理論淵源,吸收歷史上各路公共性思想資源中的有益部分為己所有,以指導和規范公共政策的理論和實踐,真正發揮出其對於「好」的公共政策的界定、確認和引領功能。
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內涵在其影響公民權利的社會職能中體現出來。具有公共性的公共政策,應當具有促成社會資源平等分配、促進公民參與公共政治生活、促進公共利益的建設和維護三大基本社會職能,這是解析公共政策公共性的三個維度。社會資源分配的平等只能是有差別的平等而不是絕對的均等,體現和維護人的尊嚴。公民參與公共生活,展示不同訴求,開展理性對話和交流,以形成各方可接受的政策方案,這個程序和過程本身還是政策民主的重要本意。公共利益並非個人利益的簡單累積,而是對於個體利益的超越和升華,是個人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
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應該是政策制定者發揮價值理性的過程。應當從政策受眾中選取議題,通過公眾廣泛參與以匯集各方訴求,在現有條件下最大程度達成各方利益共識,既維護個體利益,又實現公共利益。審慎思辨具有超越自由民主的優勢,是政策制定過程中平衡各方利益、實現真正民主的有效路徑。政策目標的確立應當從具體政策的時空條件出發,非競爭性、非排他性等特性,在具體個案中要相應微調,目的是確保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平衡、和諧和統一。政策工具的選擇實質上影響著公共政策的內容,所以,政策工具的價值維度必須得到重視。
公共政策執行絕不是價值中立的,執行者的自由裁量權影響甚至改變著政策本意。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和行政環境的制約,客觀上要求公共行政人員擁有自由裁量權;自由裁量權的正當行使,是公共政策得到有效率執行的條件,更是確保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本質得以實現的條件。在客觀責任與主觀責任發生沖突的情況下,政策執行者應當尊重並確保基本價值的優先地位,恪守「一厘米主權」。為此,公共行政人員應當培養起自主性行政人格,堅持以人為本的政策理念,這是構建服務型行政的要件之一。
公共政策評估的功能和目的遠不是僅僅為了政策實施周期的完成,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結合客觀實際的評判基礎和標准,以糾正既往,啟示來者。在評估實際結果達到預期規劃目標的程度的基礎上,更要跳出政策看政策,注意考察政策實施對於構建公正、合理的社會利益格局的作用,將事實評估和價值評估有機結合起來。有效的事實評判是價值判斷的基礎,綜合性價值判斷是事實評判的深化。
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實現,宏觀上還需要良好公共行政文化的形成,其核心是公共行政人員公共精神和社會公眾公民精神的培育。要優化、完善承擔著行政文化導向功能的公共行政考核體系,以帶動行政價值觀朝著公平、正義的方向發展。憲法高度概括了政體的基本價值立場,公共行政人員應當將其內化為行動指南。行政倫理教育可以彌補外在的法律和制度之剛性規定的不足,內在地規制和引領行政文化。這些,都有助於構造公共政策公共性在其中得以兌現的優質的「軟」環境。
㈢ 公共性事件的定義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
㈣ 公共政策的訴求名詞解釋
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是目前世界上公共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疇。傳統的公共政策版研究派生於政治學權和行政學,意在從規范意義上探討國家、社會和公民之間的利益制衡,通過政治學和行政學的原理及模型分析對國家、地方和團體層面的政策制定、執行與評估進行研究,為高質量的公共政策提供咨詢。
中文名
公共政策
外文名
Public Policy
釋 義
世界上公共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疇
派生於
政治學和行政學
㈤ 什麼叫公共性
公共來性是人在實踐活動中所表自現出來的一種社會屬性,是在人的利己性與利他性的整合中所形成的人類生存的共在性,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依性。在這個過程中,人既不斷為生存創造條件,又不斷實現自身價值和提升自我,推動社會發展。
拓展資料:
「公共性」是社會治理的目標和基礎所在。在實踐中,我國現代社會治理的「公共性」並未得到有力伸張,治理的「公共性」缺失問題也確確實實在一定程度存在。
我國現代社會治理的「公共性」,應體現在四個方面:立法執法的細密與嚴謹;公共訴求的有限和理性;治理主體的使命感和匠人精神;社會價值體系的開放和包容。
㈥ 公共政策訴求的形式有哪些
三個類型:(1)現代國家的立法機構、行政機構、司法機構以及一定類型的政治版體制權中的執政黨領導機構等公共權力組織,屬於強制性公共組織;(2)各種經濟仲裁委員會、消費者權益保障委員會等更多地依靠市場手段而較少地依靠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半強制型公共組織;(3)各個層次的公立學校、醫療保障機構、研究機構、文化和科學技術機構等以提供公共服務為主並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共管理的非強制型公共組織。 具體見: http://ke..com/view/1296092.html?tp=0_01 望採納~!互相幫助~十分感謝~~!
㈦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是什麼
「公共性」作為公共管理的一種基礎性內涵,與公共管理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治理活動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系,這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它涉及到我們對於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價值取向,即它是實證的過程還是規范的研究,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公共性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原則,一切形式和制度的破立必須周繞這個啄則展開,因為「公共性」這個概念所標示的是最為基本的行政理念,是整個行政體系和行政行為模式建構的出發點和原則。本文在簡要論述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內涵的基礎上,聯系我國當前行政管理體制的實際情況,提出落實公共性這一核心原則的建議。
就總體而言,作為公共管理的本質內涵,公共性與社會性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在階級與國家產生之前的原始社會時期,公共性與社會性在最廣泛意義上是一致的或領域是重合的;隨著階級與國家的產生,國家成為公共性的代表,公共性逐漸從社會領域中凸顯並獨立出來;而在階級與國家消亡之後,公共性與社會性又再次融為一體。因此,本文所討論的公共性,是指處於從階級與國家產生到消亡這一歷史時期的特定概念。另外,從上述公共性的自然發展過程可以得出,社會性是公共性的存在基礎,公共性則是社會性的特殊體現;社會性具有量的規定性,公共性則有質的規定性。隨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公共性將不斷擴張與壯大,最後發展成為社會性。
㈧ 什麼是公共性
就是有共同點和共性
㈨ 為什麼很多廣告都喜歡使用性訴求使用性訴求有何利弊
含蓄的開放
引言
以提出「品牌形象論」著稱的廣告大師大衛·奧格威從創意入手提出了廣告三原則(beauty——美女、beast——動物、baby——嬰兒,通稱「3B」),並解釋說以此為表現手段的廣告符合人類關注自身生命的天性,最容易贏得消費者的注意和喜歡,以展示美女形象或特寫肢體部位的性訴求方式。
廣告的首要效用就是引起注意,而性作為人性的弱點往往就是廣告的切入點。
西方的性訴求廣告是赤裸裸的;而中國的「性」訴求廣告的表現和中國人做人特點一樣,含蓄,內斂,其方式又像待字閨中的傳統女子——「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的開」,「欲說還羞」。
國內性訴求廣告的現狀綜述
國內性訴求廣告類型
1.廣告中「性」表現形式分類
(1)「性」即性感,勾起性幻想的一些行為或語言。西方的此類廣告充滿了幽默與調侃,而中國此類型廣告普遍流於惡俗。例如:匯仁腎寶「他好,我也好」;上海地鐵內曾有一個內衣的廣告牌,廣告語是:「玩美女人」;雕牌廣告語:「你泡了嗎?泡了。你漂了嗎?漂了。」這樣的廣告容易讓人產生不健康的聯想。但也有較為成功的案例,如「太陽花」滑鼠廣告,浴缸與手指的結合(手指像翹在浴缸上的美腿),廣告語為:享受,才是「手」要的。
(2)同性的誘惑力。像減肥茶,內衣,剃須刀,西裝的廣告,往往找身材迷人的名人做廣告,讓同性產生羨慕感,從而產生購買慾望。
(3)異性的吸引力。人們常說「美女香車」,所以車展的時候往往找美女站在車的旁邊,讓觀眾有更深的印象。而在普通電視廣告中,如果是帥哥美女(尤其是名人)做代言人,該產品的銷量就會大幅提高。比如有些女生指定要喝瓶壁上印有潘瑋柏頭像的可樂,又或者因為帥哥韓庚代言「閃亮」滴眼液而立刻放棄曾經常用的品牌。在西方也流行性感女郎配美酒的廣告,而在中國,酒常常象徵友誼,或者集體性活動上的必備品,顯得更加嚴肅一些,絕不會用女人來做誘惑。
(4)對異性的嚮往——對愛情的嚮往。增加廣告說服力的三種方式:提高信息源可信度;提供雙面信息;給消費者以積極情感體驗。以凄美或甜蜜的愛情故事,玫瑰等為表現形式傳遞信息就是積極情感體驗的一種。如FM365「真情互動篇」:繁華都市男女主人公發生了一段網路戀情,於是他們以舉一把傘為相約信號。但天不隨人意,傾盆大雨使滿街行人都舉起了傘,而兩位主人公也因此擦肩而過。當這對年輕人又同時出現在網吧,且鄰桌相望時,其對白:「認識你是在FM365,整整365天了,你的笑容總藏在網線的另一端。雖然說距離是你的保護傘,但我還是很想看到你的笑容。明天下午,我等你。我會舉一把傘」;「其實我整夜都在想像傘下的你」;「相遇很困難,錯過很容易」;「我會一直在FM365上與你同舉一把傘」。
這樣的廣告,怎麼能讓嚮往愛情與浪漫的人不動心呢?
2.廣告效果分類
(1)功能性性訴求廣告
這部分廣告與性商品、性形象、性心理直接相關,由於受到廣告法規有關性用品不準做廣告的限制,訴求方式多採用旁敲側擊的迂迴方式,媒體也多選用非大眾媒體,總的來說,和性最相關的功能性性訴求廣告沒能在國內性訴求廣告中占據主導地位。
(2)想像性性訴求廣告
這類廣告多採用網路媒體,互聯網由於自由、開放、互動等特徵,深受想像性性訴求廣告的青睞。廣告主運用修辭方式,以諧音、曖昧的詞語或畫面喚起受眾的性幻想,以此達到吸引受眾注意所宣傳信息的目的。像是溫柔網站的「好好學,天天上」,「做一個正版的男人」等。
(3)象徵性性訴求廣告
由於象徵性性訴求廣告盡量避開對「性」的直接宣傳,而採用與性相關的實物或情節來傳達商品信息或某種觀念,因而沒有「性」,又蘊涵「性」,與國內性文化相符,比較適合國內受眾的口味。此類廣告多以平面方式呈現,選用的媒體也多是報紙、雜志等,既可以以象徵性的物品來暗指性,又可以准確無誤的傳達信息。只是這類廣告的創作要既大膽又含蓄,難度較大,目前國內缺少這方面的傑作。但貝納通為MATE安全套做的廣告卻充分表現象徵性性訴求。以糾纏的衣服,疊在一起的女士涼鞋和男士皮鞋表現性行為,如此即可含蓄而生動的表達出MATE的重要性。
(4)與商品無關的性訴求廣告
此類廣告是把與性無關的產品與「性」粘和在一起。國內的性訴求廣告常常將產品與性硬拉扯在一起,多通過廣播電視媒體發布。像是「勁浪」牌口香糖電視廣告的「…讓你感覺就像一浪接一浪!」其中包含美女、俊男、床、浪,這所有的元素組成了一則媚俗的廣告。創意者的暗示,曖昧的畫面和配音剪接,繁衍的是一種惡俗的市場感應,導致了品牌的抑制,更嚴重傷害了產品形象。低劣的傳播趨向,盡管會使人印象深刻,但會給大眾造成一種污穢厭惡的感覺,更不要提它們所追逐的市場份額了。畢竟,「性」並不是人們對廣告的根本訴求,也不是一個優秀廣告人的唯一或最佳策略。
以上四種類型是國內性訴求廣告的主要類型,從廣告效果來看,廣告中運用了「性」一定會起到效果,至於是好是壞,就要看廣告公司的運作能力了,如今國內的性訴求廣告大多是把力氣花在吸引受眾的眼球上,從廣告主角度來看,無疑是成功的,但從受眾角度來看,爭議頗多。
國內性訴求廣告增多的原因
(1)利益的驅使
對廣告傳媒與商家來說,經濟利益始終是排在第一位的,利益的驅使,使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策劃一些有足夠沖擊性和震撼力的廣告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而性訴求廣告無疑是一個絕佳的選擇,無論是好評如潮,或是千夫所指,其轟動的效果都達到了宣傳的目的。如今年引起轟動的「恆源祥」廣告。
(2)思想的解放與網路文化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都性有了更客觀更理性的認識。看見廣告上的性感鏡頭再也不會像過去一樣尷尬,半遮半掩地看。而網路文化的發展更讓人對「性」訴求廣告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3)消費者的態度
鄧名瑛說,「性和人類生產生活有著天然的聯系。」
美國弗傑姆遜認為,「廣告正是把那些深層次的慾望通過形象引入到消費中去。」
在與消費者的對接上,性訴求廣告就是循此誘發埋藏最深的潛意識。當一頁雜志上有好幾則廣告時,大多數讀者都是先看含有性訴求的廣告,可以如此有效的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性訴求廣告自然受到廣告人和商家的青睞。
p.s.有人說國內性訴求廣告的增多是因為國內廣告人創意枯竭,這個說法並不科學。因為「性」訴求並不是一個迫不得已的策略,而是為了更加滿足人們的廣告需求與審美存在的。
國內性訴求廣告應遵循的創意原則
視覺刺激——如某企業在廣州一個鞋城內做的宣傳海報,上面是一對被去掉頭部穿著一雙運動鞋的男女,右手都拿著一隻青蘋果,男的身上只穿了一條黑色內褲,女的則一絲不掛,「關鍵部位」只用樹葉遮蓋,海報上寫著「敢做敢當」等字樣。
現場表演——如沈陽某泡泡浴廠家就作了一次美女沐浴的現場表演。在舞台中央擺放著一個大浴盆,身著三點式的美女緩緩邁進浴盆,圍上帷幔,隨著一件胸衣從帷幔中拋出,觀眾席中響起一陣歡呼。
遵循人倫情感,社會道德,情感,理智感和美感。
1.廣告內容方面
(1)要有「度」
性訴求廣告能在瞬間產生巨大的沖擊力,激發受眾的性本能,強化受眾的感情活動,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從而激發其購買行為。但性元素若駕馭不好,一不留神就會走向色情化,引起非議。影響到企業和品牌的形象,是產品也變得惡俗。因而「度」的把握至關重要,性訴求廣告應該堅持健康的原則,既要達到吸引注意力的目的,又要控制在受眾心理接受度的范圍內,不宜過於直白,否則走向色情化,只會弄巧成拙。
國內比較好的例子是「三源美乳霜」廣告的「做女人挺美」的平面廣告,廣告語簡潔准確,含而不露,引而不發,琅琅上口,流傳甚廣,讓人心領神會,又不會心生尷尬,尤其對女人的觸動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這個「挺」字的應用,更是巧妙絕倫。該平面廣告可以說是創國內先鋒,給國內性訴求廣告的表現手法增加了無限生機。
(2)要與產品相匹配
性訴求是有自主的意識的,不容易融入到廣告活動中,廣告中的性元素的運用應當和產品的特性及廣告的主題密切配合,融性元素於廣告主題中。美國廣告學者大衛·里斯曼和迪莫西·哈特曼指出,性訴求廣告只有和產品相匹配時,受眾的注意力、記憶率才能同廣告信息的強度成正比,反之性元素僅僅作為一種吸引目光的材料,只會導致受眾的注意力的分流,無暇顧及產品的信息。
西方國家在這一點上大多做的很好,他們把「性」當作一種介質,使其在廣告中與其他元素相融合,性元素運用的謹慎而富有技巧,巧妙的調動起受眾的荷爾蒙,使產品在受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愛克發水下相機的廣告:幾位泳裝美女水中調戲一位羞澀男子,竟把內褲脫下來戲弄他,等女郎聽到「咔嚓」的聲音才發現,男子已在水下給她們拍了照,男子拿到
照片後,驚訝地蒙上了自己的眼睛。廣告風趣幽默,畫面和主題緊密結合,說明該品牌照相機既有防水的功能,在水下又有很好的成像質量。該廣告運用了性元素,但顯得自然而不造作,沒有刻意琢磨的痕跡,強調了產品的特性,不失為性訴求廣告中的傑作。
(3)要與地區的傳統文化和道德習慣相符合
每個地區在文化背景、風俗人情和民族傳統方面的不同,導致了對性的喜好度、理解度、寬容度的不同,或者說,是社會道德、大眾觀念造就了性訴求廣告,因而對同樣的廣告信息的反應也不同。因此性訴求廣告在創意與表現手法上,應該針對不同的地區有所調整,為受眾所接受。
2.媒體選擇方面
廣告只有通過媒體才能接觸到受眾,尤其性訴求廣告在媒體的選擇上更要慎重,應針對目標受眾選擇與自身形象相符的,能更好的傳遞廣告信息的媒體。像是一則香水的平面性訴求廣告,應選擇大多數女性愛看的時尚雜志作為媒體,如若刊登在兒童雜志上,必然引起非議,如若刊登在嚴肅的學術雜志上,則與香水的誘惑高貴形象相差太遠,如若刊登在報紙上,單調的顏色,則會使製作精美的平面廣告在傳播效果上打不小的折扣。
3.廣告受眾方面
每個人對廣告的理解都會因生活經歷、教育程度、性別等個人因素的影響而有所不同,對廣告傳達的性信息也有不同的理解。如當代大學生思想較為開放,受西方思想影響比較大,因此完全可以接受西方比較「過分」的,不能為中國媒體公開的性訴求廣告;而中老年人卻仍然覺得性訴求廣告違背道德。
「性」訴求廣告的受眾
性訴求廣告的受眾通常為青年和中年人。青年是指18-30歲,中年為30-60歲。青年人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識具有獨立性,其廣告接受心理是:求新求名求美,追求個性和時尚,憧憬美好愛情。適合青年人的性訴求廣告:清嘴含片——「想知道清嘴的味道嗎?」親親果凍——「我也要親親!」水晶之戀——「明天你還愛我嗎?」金帝巧克力——「只給最愛的人。」而中年人的性訴求廣告似乎更強調產品功能性。通常是性感成熟的美女或強健的中年男子更吸引他們。
國內性訴求廣告的創意新思路
國內性訴求廣告除了要遵循基本的創意原則外,也要引發新的思考,尋找更適合國內環境的,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的新的創作思路。
1.性+幽默+憂慮=成功的性訴求廣告
BBDO廣告公司的凱茨說,「公正的說,把幽默、性甚至是憂慮,用出人意料的方法結合在一起可以成為成功的廣告,尤其是這樣的廣告帶給人們的信息不僅僅是一個促銷信息。」他說,「我發現最好的性廣告信息是那些帶有破壞人們期望的手法,光用性把你誘入,但廣告的實際內容卻非你所想,這種惡作劇式的驚喜會轉變成對產品本身的一種美好感覺。」
對於幽默、性和憂慮的這種結合,Bluefly公司的一幅平面作品將之展示的淋漓盡致。一個女人抱著一台手提電腦坐在卧室,她對走廊上只裹了條浴巾的高大男人視若無睹,她的眼中只有電腦屏幕上Bluefly的公司標志,男人右邊的架子上放了一株巨大的單莖仙人掌,
他旁邊的床頭櫃上有一盞球狀的台燈,上面破了一個洞,所有這些細小的地方引人無邊遐想,令人驚嘆Bluefly的無限魅力竟然可以帶來那麼大的「麻煩」。
性訴求廣告大規模的開發情慾,利用有形的性元素、無形的性暗示以圖引人矚目,幽默
和憂慮作為性訴求廣告的激活劑使廣告內容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性訴求廣告從同類廣告中脫穎而出,擺脫徘徊於色情邊緣的尷尬地位,我們可以說,性+幽默+憂慮=成功的性訴求廣告。
2.利用擬人化手法削弱性的成分
由於性訴求廣告的特殊性,容易引發諸多尷尬,利用擬人的手法可以帶來極大的趣味性和娛樂性,削弱廣告中性的成分,為受眾所接受。有一個著名的案例就是喬治·路易斯為渥夫史密特伏特加酒做的一系列平面廣告。
第一個星期的廣告上,一瓶直立的伏特加對著一顆甜美的紅番茄說:「嗨,你這個正點的紅番茄,若我們兩個加在一起可以調成血腥瑪麗。我可是和別的傢伙不同喔!」番茄說:「我喜歡你,渥夫史密特,你的確有品味。」
第二個星期的是一個平放的伏特加瓶子對著一顆成熟的橘子說:「我可是個有品味的人,我要發掘你的『內在美』,使你名滿天下。還不快滾過來親我一下。」 橘子回答:「那上個星期我看到跟你在一起的那個騷貨,她又是誰?」
3.分析目標受眾的人格面具,提供相應的心理價值
榮格提出人格面具的理論,人格面具是指人總是在公共場所中掩飾自己不符合大眾的缺點,而傾向於表現出完美的自我形象。這在性訴求廣告用途很大,受眾的需要早已從量、質的滿足上升到了感性滿足,受眾需要更多的是購買產品所能夠擁有的心理價值,以此來實現自身的價值來完善自己的人格面具。
駱駝香煙就是在這一點上做文章,駱駝牌香煙是一種味道濃重的男士香煙,香煙盒的底色是淡黃色,暗喻廣闊的沙漠。背景圖案上的金字塔和棕桐樹代表古老的東方,給人一種神秘的和原始的感覺。抽駱駝香煙的人都是渴望塑造一種深沉的男人形象,而在煙盒上駱駝圖案中隱藏著一個生殖器勃起的裸體男人的形象,這正迎合了受眾渴求男人味的心理要求,抽駱駝牌香煙的人就是充滿神秘感的真正的男人,買駱駝香煙的人不僅僅買到了香煙,更獲得了心理上對力量、神秘、深沉的滿足與補償。
4.挖掘被壓抑的進步思想
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文化體制,從弗洛姆的理論來說,即一是共同語言,社會利用一套句法和語法規則表達各成員的生活經驗、人生態度;二是邏輯規則,它使那些符合社會文化的東西變得自然而合理;三是禁忌,即把不符合社會規定的一些觀念、情感壓抑住使之在社會成員的意識中不予以顯露出來。我們在遵從這些文化機制的基礎上,應揣摩目標受眾的心理,挖掘其內心不予顯露或是遭到壓抑的需求,將受眾心中進步的思想發掘出來,與性元素相糅合在廣告中表現出來。
5.融合中國的傳統文化
性訴求廣告想要在中國成功,一定要融入一定的中國傳統文化,民族的即是國際的。中國人的思想雖然已經得以開放,但是總體還是講求含蓄美、內斂美,著旗袍的溫婉形象永遠要比穿比基尼的性感美女更對國內人的胃口,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隻把重點放在女人胸部與大腿的戶外性訴求廣告屢屢遭禁的原因了。
中國性訴求廣告發展
中國的電視廣告開始於1979年。當時幾乎沒有性訴求廣告。平面廣告也幾乎是實用型,介紹產品功能,文案長,畫面單調,色彩暗淡。1980年的廣告文案變短,色彩鮮艷。1981年外廣協所屬北京廣告攝影學會舉辦的中國首次「國外廣告攝影觀摩展」,其宣傳廣告是以穿泳衣的女子與舢板為主體的廣告,擺脫曾經的農民形象。1986年天麗香波廣告中,女模特穿性感的粉色露背裝,產生極大誘惑力。1996年則是憧憬愛情性的「性」訴求廣告,「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鐵達時表。1988年則是三源美乳霜的廣告。同時,傑士邦因破天荒地做起了車身廣告「傑士邦安全套——給您無憂無慮的愛」而鬧得滿城風雨,因為當時是不允許做計生用品廣告的。但1999年還是播出了產生爭議的「安全套」公益廣告。2000年,美女泡在浴缸里的方便麵廣告「泡的就是你」遭封殺。2000年以後的廣告逐漸走向開放,直到今天,雖然我們還是無法接受一些西方赤裸的「性」訴求廣告,但至少安全套的廣告已經不能讓人臉紅了,滿街的安全套販賣機也不會再讓人新鮮或緊張了。雖然目前一些「性」訴求廣告缺乏創意,或者過於生硬地套用一些廣告元素,但不可否認的是,廣告人是在努力地完善創意。
結語
性」在廣告中的運用一直是富有爭議性的。「性」元素的運用一方面可以吸引受眾眼球,突出品牌風格和產品功能,另一方面也存在污染社會文化環境,損害企業形象的負面效應。但是這些風險也是可以通過一些手段去規避的。在廣告中運用「性」需要注意健康的原則、把握受眾所能接受的度,還要注意「性」與產品的關聯性,另外還要考慮廣告投放的地區及傳播媒體等。更重要的是,「性」訴求並不是觀眾唯一的需求,也不是廣告創意唯一的表現形式。在利用性元素的時候,廣告人必須遵守倫理道德以及情感。「性」訴求廣告在中國具有廣闊前景,但依然面臨著挑戰與道德的限制。只有真正優秀的高素質廣告人才能讓性訴求廣告在中國市場良好並持續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