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被污染
1. 被污染的糧食國家都怎麼處理
農葯的采購來、保管和使用,稍不注自意,農葯便會污染糧食。 主要的污染途徑有:農葯與糧食的混貯、農葯與糧食的混合運 送、用不幹凈的農葯包裝物盛裝糧食及施葯不注意安全操作(如 在糧倉隨便撒葯滅鼠和熏蒸)等。發現糧食沾污了農葯後要及時 處理處理方法要視情況而定。如混入的農葯為有機磷等高毒農 葯,糧食則不能食用。少量糧食可深埋或燒毀,較多的糧食需消 毒後再轉為他用,所有的處理措施都要注意安全,以防人員中 毒。對一些低毒農葯或性質不明的農葯所污染的糧食,如數量較 大,則應暫時封存,並取樣送有關部門(衛生、糧食)檢驗,確 認無毒才可食用,污染嚴重的要先用清水或鹼水漂洗消毒,再經 過曝曬,取樣驗證後根據檢驗結果而定。禁
2. 被污染的土地,有誰知道嗎
土地受到有毒物質污染就如同患上了惡性腫瘤,癌細胞不斷侵噬大地的肌體。我國20%的耕地遭受污染,患上 「惡性腫瘤」,每年因此造成的直接損失相當於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1%。土地污染的危害不亞於水污染和大氣污染,但人們卻遠不像關注水污染和大氣污染那樣關注土地污染。
據統計,全國遭受工業「三廢」污染的耕地達3億畝,遭受化肥和農葯污染的耕地也有2億多畝,二者佔全國耕地總量的20%。「八五」期間,670萬公頃的耕地橫遭污染,而1997年,僅農業部記錄在案的重度土地污染事故就有 1057起,直接經濟損失達1.5億元。
土地污染最直接的危害是不利於植物生長,導致農作物減產乃至絕收,嚴重污染的土地可能寸草不生。不僅如此,有毒物質被植物吸收積累後,通過食物鏈又進入人體,並在人體內富集,極有可能使人中毒。
土地污染,患上「惡性腫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罪魁禍首是來自工礦業廢水的灌溉。包鋼附近,164種有毒物質日復一日地隨著污水滲入地下,無情地吞噬著良田沃土,最終使10萬畝耕地喪失農用價值,被迫棄耕。我國每年由於污染水、污染農用地造成的損失達90億元。
土壤、大氣、水等環境受到污染,最終檢驗其危害的是兩個指標:它是否影響了人體健康;它是否破壞了生態。
絕大多數種類的污染物,都可以被各種植物吸收,然後進一步進入人體。因此可以說,一個區域土壤中如果存在某一種污染物,它總是可能通過各種生物途徑進入人體。但不同種類的植物,對不同種類的污染物的吸收量卻不相同,比如生菜、蘑菇裡面容易富集鎘;而不同種類的蔬菜吸收砷的程度差別也很大。
因此,科學家現在正在做一些研究,希望根據不同植物對不同污染物的吸收狀況,針對每一塊特定特徵的土地種植特定種類的農作物,以避開對土壤中主要污染物的吸收;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一些特殊植物對某一種污染物的超強吸收能力,特意種植這種植物來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從而起到凈化土壤的目的。利用蜈蚣草去除土壤中的砷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在中國,水果裡面的銅污染情況比較普遍,這是因為波爾多液(硫酸銅溶液)的廣泛使用所致。
各種污染物進入植物、動物體內後在形態上會發生一些變化,其毒性也會相應被改變。汞在進入動物體內後會變成甲基汞,毒性驟然增大,因此人吃了含有微量汞元素的魚就可能嚴重中毒(日本的水俁病就是由於這種原因引起)。
重金屬在動物體內和人體內都有富集效應——即吸收進入體內後很難自然排出。比如體內如果有過量的鉛,在不繼續接受鉛污染的條件下,骨骼內的鉛要經過20年才能排除一半。而人體內鎘的生物半衰期也有20~40年。
因此,即使人們吃的食物裡面重金屬含量沒有高到讓人急性中毒的濃度,如果長久接觸或者食用某一種重金屬,體內濃度還是會越來越高。當積累到一定濃度,就表現出慢性中毒症狀。因此,重金屬中毒損害機體器官往往是終身、不可逆的。而相比之下,有機污染物大多不容易富集。
化肥污染的主要問題是產生亞硝酸鹽。這是一類致癌物質。
可以說,無論我們周圍環境(包括土壤、水和大氣)是否受到了污染,人體都會不可避免地和各種污染物接觸。在一定濃度范圍內,這些污染物盡管也包含劇毒物質,但對身體不會造成影響。比如一般情況下,土壤、水、空氣、植物和人體都含有微量的砷(包括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當環境中的砷化合物不超過人體負荷時,就不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危害,但如果人體對含砷化合物的攝入量超過排泄量,如飲用水含砷量較高,長期飲用,則會引起慢性中毒。(來源:中國新聞周刊;感謝中科院地理資源所陳同斌研究員和武警總醫院紀小龍教授提供幫助)
礦業帶來土壤的重金屬災難
如果「長三角」、「珠三角」的土壤狀況用「受到污染」來表述,那麼,內地一些重污染區也許要用另四個字來形容:環境災難
「與『長三角』、『珠三角』的土壤污染狀況相比,可以說,我們考察的這些內地重污染區所受的污染完全就不是同一種概念,」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主任陳同斌研究員說。
他的解釋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僅僅是從蔬菜里檢查出了超標的污染物;而這些內地重污染區,土地上壓根兒就長不出蔬菜和糧食,原先正常生長的農作物在超標的重金屬作用下,被活活毒死了。
污染重地連竹子也不能生長
從1997年至今,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對土壤污染的狀況進行調查,國家在這個項目上一共投入了近1000萬元。由陳同斌率領的調查小組先後考察的區域有:湖南的郴州、衡陽、永州部分地區、石門、常德、株州(現在尚未結束);廣西的桂林、柳州、何池、百色;雲南的個舊、玉溪;貴州的東南部;甘肅的金川;北京全境。
項目組拍攝的記錄照片讓記者感覺到了震撼:光禿禿的山地、寸草不生的田野、焦黃的稻田,以及小孩、老人和婦女潰爛的皮膚——這都是重金屬污染物的「傑作」。
「當我們到達這些重污染區時,當地百姓得知我們是從北京來的專家,很多人跪倒在我們面前哭訴,」陳同斌告訴本刊記者。
照片的拍攝地是湖南郴州。這是全國污染最嚴重的地方嗎?「不,是最嚴重的地方之一。」陳同斌回答說,雲南、廣西、甘肅等省份都存在相當程度的大面積污染區。
「從我們拍攝的這么多照片,你可以看出,這些重污染地區的農業已經受到嚴重影響,太高濃度的重金屬污染造成植物無法正常生長,造成農業減產;很多土地和農田受到的污染更嚴重,農作物幾乎不能存活(連竹子都不能生長),即使存活也結不了果實。」陳同斌說,污染區受到如此重創的耕地均以萬畝計算,很多農民因此顆粒無收,僅僅依靠地方政府的一點補助過生活。
污染從尾砂庫開始
造成這些地區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采礦。
據陳同斌介紹,一些特定種類的礦產,往往伴生著大量有害重金屬,包括鎘、砷、鉛等等。沒有開採的時候,這些有害重金屬被固定在礦床里,礦產被開采時它們也被「解放」出來。正常情況下,這些采礦區似乎沒有太大問題:他們都建造有尾砂庫(即建造一個大壩來攔截廢礦渣的區域),還可能通過環境影響評估。
「但一旦碰到『100年一遇』、『50年一遇』的洪水或者其他意外因素時,這些尾砂壩或者被沖垮,或者是因高度不夠而發生泄漏,帶有很高濃度重金屬的污水就蔓延出來。這種事故一旦發生,往往下游上百公里的河道、以及河道旁的田地都受到污染。」陳同斌說。
陳同斌告訴記者,很多礦業主在建造這些尾砂壩時為了節約成本,都存在偷工減料的現象,造出的尾砂壩厚度不夠,抵擋不了洪水。而事實上,即使尾砂壩沒有問題,開礦對當地土壤的危害依然避免不了:重金屬可以通過尾砂庫的排水、土壤滲漏等渠道擴散到周圍土壤,只是過程更長一點而已。
那麼,正常情況下(不計洪災等意外因素的影響),一個礦區的污染范圍有多大?陳同斌的小組對湖南郴州的寶山銅礦區和柿竹園礦區進行了嚴密檢測,得到的污染半徑分別是大約36公里和25公里(當然,污染區域是一個不規則的形狀,不是完整的圓)。以此計算,每一個礦區的污染面積可能會達到幾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
而尾砂壩本身,以及廢棄的礦場(往往到處都是礦渣堆),作為一個巨大的污染源,要把它恢復成可以利用的土地幾乎不可能。陳同斌說,一個礦區往往配置好幾個到十幾個尾砂庫,大的尾砂庫佔地達幾千畝;而甘肅金川的一個礦場,面積甚至超過了30平方公里(4.5萬畝)——這完全是一個碩大無朋的「毒場」。
礦業污染仍在加劇
與東部沿海地區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戰戰兢兢不同,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在受到重污染的內地,很多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對於那些「看不見的威脅」——土壤已經被嚴重污染,卻還可以勉強長出糧食——認識不足。
「在我們給他們做報告之前,他們沒有太多去關注這個問題:只要糧食還能長出來,我們就可以吃下去。」陳同斌說,老百姓也知道這里存在環境問題,因為這里各種疾病,包括癌症發病率高、死亡率高,他們總是看得見的。「那些受嚴重污染的水,他們只用來灌溉,卻不知道污染可以通過灌溉進入糧食,然後進一步危害到他們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但礦工一般都知道自己是在從事一種危險的行業。「我剛去金川的時候,認為這么偏僻的一個城市,到了晚上應該很冷清;沒想到,這里的夜晚比北京還熱鬧,後半夜礦工們都聚在一起喝酒,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礦區文化。」——礦工們有很多都認為自己的壽命不會太長,因此不會有很長遠的打算,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根據陳同斌等人的調查,中國的土壤污染問題在整體上以重金屬污染最為嚴重(當然不排除局部地區以有機污染為主的情況),而在重金屬裡面,目前砷對土壤的污染可能應該排在首位,盡管以前很多人都認為最嚴重的是鎘污染(主要原因是以前對砷的測量相對少一些)。
更讓人擔憂的是,這種污染目前還在加劇。「隨著市場經濟推進,對礦物的開采規模還在變得越來越大,而環境保護的設施又遠沒有跟上。」陳同斌說。
珠三角,「染毒」的土壤
工業的發達,在製造著GDP和財富的同時,也製造著污染。而這種污染,正通過被浸透的土壤和生長其上的蔬菜糧食,侵入我們的身體。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珠三角,就是這樣一個樣本
本刊記者/劉英麗(發自廣東)
這塊大約26畝的蔬菜地,在廣東省東莞市萬江區流涌尾村,已經是面積最大的一塊種植土地了。
來自貴州的王姓農民,正在這塊租來的田地邊的簡易棚里做午飯。周邊還有一溜的簡易棚,全是外來租地而種的農民。本地人不再需要種地為生了。
「以前菜好,但價格低,現在菜不好,但價格好。」王說。他1999年來到東莞種菜,如今每畝地年收入1200元。
站在他的田間四處望去,北邊十幾米處是一家造紙廠,廠內高高聳起一根煙囪,據一位多次進入廠房的摩的司機介紹,那是造紙廠的焚化爐,每周在固定的時間將布條、油紙等物放進去燒。南邊三十米處一排廠房一字排開,那是一座座電子廠。
26畝蔬菜地,南北均被廠房包圍。沿著東邊的一條小路向北,是一個垃圾場,長約500米,寬幾十米。標有「萬江環衛所」的藍色垃圾車,大約5、6分鍾來一趟,卸下一袋袋的垃圾。
除這塊地外,萬江區流涌尾還有兩處約2~3畝的蔬菜地,其餘地方都建了廠房。村裡小賣部的一個40多歲的中年婦女介紹說:「這個地方的土地幾乎都拿來修工廠了,尤其是五金、造紙和電子廠。」
流涌尾是正在進行的一項土壤污染調查所選擇的樣本地區。但它的狀況在東莞的區鎮中不算特殊。
而東莞,也不是珠三角土壤污染最為嚴重的地區。
3. 描寫環境被污染的句子
河水污染非常嚴重,氣味奇臭,沿河有許多小魚死掉了。循河而上,原來武當屠宰廠有兩個排污口,直排污水進入河流。
路上 、垃圾一大堆空中 、灰塵滿天飛
一片綠洲、一方凈土、看不到無數車鳴、無數喧囂、聽得到
現在已經很少見到清澈見底的河流了。許多河流,尤其是流經城市的河流,往往很臟。水面上漂浮著垃圾,連水裡的魚吃起來都有一股怪味。這些都是因為河水被污染而造成的。河水被污染後,就慢慢地變成黑褐色,散發著一陣陣的臭氣。這樣的水,既不能喝,更沒有人到裡面去游泳,連水裡的魚蝦都會慢慢死去。想想看,如果沒有清潔的水,人類怎麼能夠生存下去?污染環境的人類最終會害了自己。
大河裡濁浪滾滾,水面上的垃圾五顏六色,腥臭不堪,隨波逐流。
整個市上空都被層層的煙霧籠罩著,人不僅能感受到天氣的悶熱,而且熏得人眼都睜不開。
水泥廠的滾滾飛塵,煉焦爐的濃濃黃煙,化工廠的滔滔烏龍……它們,盡管給人類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然而同時卻是撕裂生態環境的罪魁荼毒生靈的禍首!酸雨、輻射、二惡英,水污染、聲污染、空氣污染、重金屬污染、電子垃圾污染……層出不窮。癌症、氟鎘病、水俁病……接踵而至。身體污染心理中毒,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沙漠日趨逼近,對近在咫尺的歷史名城敦煌來說絕不再遙不可及;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已乾涸見底,民勤岌岌可危;可可西里火葯槍一聲悶響,歡快的藏羚羊來不及發出最後一聲控訴便已被一群不速之客拖入囊中;清初秦晉地區還是高森林覆蓋率的蔥綠之地,可今天呈現在世人面前的只有那溝壑縱橫的貧瘠黃土,千瘡百孔傷痕累累。亞美比亞美索比達平原回饋今人的盡是赤烈熏蒸的漫漫黃沙,誰能遙想這不毛之地竟孕育了燦若星河的兩河文明呢?
不要等到地球的最後一滴水蒸發殆盡,才幡然醒悟「是該動手的時候了」,那時環境兵臨城下大舉報復的厄運也就不遠了。請善待環境,不要做任何盲目的挑釁。當地球僅剩最後一滴水,這滴水——將是人類最後一滴追悔莫及的眼淚。
貪婪的人類,不知道珍惜自己賴以生息的家園,無休止的過渡開發,使原本茂密的森林,變成濯濯童山,鳥獸已無棲息之處;鋼鐵森林噴吐出來的滾滾濃煙,遮天蔽日,使原本蔚藍的天空混沌不清;川流不息,日夜排放的污水,使原本清澈的江河湖泊,游魚不生。於是地球的報復終於來了,土地沙化,沙塵暴肆虐;植被破壞,泥石流頻發;大氣變暖,冰川消融,導致氣候異常,厄爾尼諾現象周期縮短,台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開始顯示了地球的忍耐已經到了極度,人類也親口嘗到了自己釀造的苦酒。
我的家在清水塘地區,是株洲工業集中區,也是全國第二大環境污染區。彌漫的毒氣、刺耳的噪音、濃厚的灰塵,這讓人不堪忍受,且嚴重損害到居住在這一帶的人們的身體健康。
希望可以幫到你!
4. 別生產中什麼的任意使用都是造成水被污染的。
在工業生產中會產生很多廢渣、廢水、廢氣,而在生活會有生活垃圾及污水,農業生產中的化肥農葯等都是現在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因素. 故答案為:廢渣、廢水、廢氣;污水;化肥、農葯.
5. 被污染的河流
上帝創造萬物之處是美麗、和諧的,白雪覆蓋山頂,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廣闊無垠的草原草原微風拂面,一切都是那麼的愜意。然而,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過度侵蝕各種資源,使得環境越來越惡劣,那些美好的環境已經是一去不復返,讓我們來看看世界上十條污染大的河流吧。希望大家看完後有所感觸,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給我們的子孫後代創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這些曾經可能是最美麗的水生生物棲息地,但現在卻成為污染之最的河流,讓我們一起來關注吧。
Citarum river, Indonesia
驚訝嗎?這是位於印度尼西亞爪哇西部的芝塔龍河。因為人類的活動,嚴重污染了河流,河裡再沒有水生動物,看似垃圾池的芝塔龍河卻是當地居民農業灌溉和飲用水的主要來源。2008年12月,亞洲開發銀行批准5億美元貸款以用於清理河道,需要多少年才能讓芝塔龍河恢復生命呢?
~~
Yamuna River, India
亞穆納河是恆河最大的支流,也是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印度首都新德里58%的垃圾廢物都傾倒在亞穆納河裡。政府開出了1700億盧比的河流治理費用,數字之龐大令人吃驚,可惜目前亞穆納河就像大家所看到的那樣。
~~
Buriganga river, Bangladesh
孟加拉共和國伯利康加河是達卡市主要河流。該地區80%以上的工業、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河水中的生物早已不存在。
~~
Yellow river from Lanzhou, China
黃河是中國第二長的河流,也是中國北部主要供水河。因開採石油等工業導致河流嚴重污染,然而這段河流是200萬蘭州居民的主要飲用水源。
~~
Marilao river, Philippines
菲律賓馬里勞鎮的馬里勞河裡處處可見塑料包裝袋,橡膠拖鞋,香蕉樹干,被河水泡到臃腫的腐爛的動物屍體……水質污染極為嚴重,含有鉻,鎘,銅,砷有毒化學物。盡管當地政府設定了系列關於污染河流的罰款條例,但效用卻微乎其微,當地政府是該反省了。
~
Ganges river, India
恆河印度教徒認為從甘戈特里冰川引流的最神聖的河流。估計每天2,000,000人在恆河沐浴以洗脫罪惡,卻無視恆河裡漂流著各種各樣的垃圾,甚至人類的屍體。
~
Songhua river, China
松花江是中國東北地區河流,也是是黑龍江最大的支流。2005年11月測定河水被苯污染,為此不得停止向哈爾濱供水。
~
The Mississippi river, USA
美國密西比河是美國自然資源最集中的河流,沿河有著較大經濟效益。美國超過40%的污水都排放到密西比河流域中,沿河還有畜牧污染,更為嚴重的是估計墨西哥每年排放超過150萬噸的氮到此河流之中。
~
The Sarno river, Italy
薩爾諾河流域跨越龐培(義大利古都,公元79年火山爆發,全城淹沒)一直延伸到義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市,是歐洲污染最嚴重的河流。大規模的農業灌溉和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都被直接排入河中,流域污染水質也導致那不勒斯灣海域遭受污染。
~
The King River, Australia
澳大利亞污染最嚴重的河流可以認為是國王河,河水遭受嚴重采礦污染,河水呈酸性。每年超過150萬噸的尾礦被排入河域中,累計至今已超過1億噸。
這僅僅只是十條作為例子的河流,全球有多少河道上漂浮著屍體、垃圾?這是無法估算的數字。看看自己周圍的環境,對比一下前後十年的環境,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了?否則,人類文明最終將滅了自己!
6.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被污染
地球上現在地表水大部分都被污染了,地下水也有很多被污染了,越是發展慢的國家污染的情況是越來越嚴重,發達國家的話,他們很注意,環境保護會好一些。
7. 容易被污染的食物有哪些
每年都有許多人受到食源性疾病的影響。美國公共利益科學中心表示,最有可能受到污染的是新鮮水果、蔬菜、肉類和家禽。
用污水沖洗或食用前沒有徹底清洗,都有可能使食材受到污染。最常見的使人住院甚至死亡的食源性疾病問題包括沙門氏菌、諾如病毒、彎曲桿菌、大腸桿菌和李斯特菌。
下面「問上醫」給您總結了12種最容易受到污染的食物,以及污染它們的「罪魁禍首」。
1.含有抗生素的肉類
說到肉類含有抗生素,很多人可能不會相信,但是大多數家禽和肉類動物在飼養過程中都會使用獸用抗生素,所謂完全不含抗生素的肉、蛋和奶幾乎是不存在的。
這是因為人們對肉類的需求越來越多,需要採用高密度的集中養殖才能滿足需求,但是這也很容易導致傳染性動物疾病傳播。合理使用獸用抗生素可以保證人們不食用病死的動物肉類。用過抗生素的動物,肉中確實會有抗生素殘留。但只要按照安全標准要求使用,並嚴格遵守休葯期的規定,抗生素的殘留量並不足以威脅人類健康。
2.哈密瓜與李斯特菌和沙門氏菌污染
李斯特菌是特別危險的,因為它生活在土壤中,可以感染哈密瓜的內部和外部。此外,它在寒冷的溫度下也可以茁壯成長。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報告,哈密瓜還會受到沙門氏菌的感染,使人住院甚至死亡。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稱,盡管瓜類食物中的李斯特菌感染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但是仍然需要注意其他食物,包括生的乳酪、沙拉和冷凍蔬菜。
3.綠葉蔬菜的交叉污染
綠葉蔬菜是最容易受污染的食品之一。一些人喜歡簡單地清洗之後就生吃綠葉蔬菜,有可能會發生污染,所以最好不要在同一個水槽同時清洗肉類和蔬菜,切菜和切肉的砧板要分開。
清洗肉類時一定要小心,因為污染物可能會散播到水槽和櫃台上,並可能導致交叉感染。解凍肉類的時候,最好放在盤子上,防止液體流的到處都是。
4.未煮熟的雞蛋和沙門氏菌
雞蛋污染幾乎總是因為沙門氏菌。人們可能會好奇沙門氏菌是如何進入雞蛋的,最常見的一種沙門氏菌感染會感染產卵母雞的卵巢。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是徹底煮熟雞蛋,不吃半熟或不熟的雞蛋。
5.金槍魚和其他大型魚類中的危險毒素
金槍魚最大的問題不是水銀,而是一種名為鯖魚毒素的天然毒素。如果魚類被捕之後保存的溫度不夠低,這種毒素就會在金槍魚(和其他魚類)的肉中堆積起來,而且烹飪並不能去除這種毒素。中毒的症狀包括頭痛、惡心和心悸。大多數感染鯖魚毒素的人不需要治療,也不會致命。
6.生的和未煮熟的牡蠣與諾如病毒
牡蠣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大多數都與諾如病毒和弧菌有關。弧菌有機體會更危險,它與引起霍亂(一種急性腸道感染)的細菌密切相關。牡蠣可能會受到生長水分的污染,也有可能在烹飪過程中受到污染。
為了避免污染,應該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貝類,並保持烹飪環境清潔。
7.懷孕期間食用軟芝士(乳酪)
巴氏殺菌可以殺死芝士中的致病細菌,讓食用芝士更安全。但是許多軟芝士都沒有經過巴氏殺菌,孕婦和小孩子可能需要避免。硬的芝士通常都經過了巴氏殺菌處理,孕婦可以安全食用。乳製品造成的大多數疾病都是因為生牛奶。
8.冰淇淋與細菌感染
沙門氏菌和葡萄球菌可以導致冰激凌污染。由於機器清洗不當,冰淇淋也有可能會受到李斯特菌的感染,這可能對孕婦有害。
9.西紅柿與細菌和病毒
沙門氏菌可以通過植物的根系從土壤中進入西紅柿。在准備烹飪的過程中,細菌或病毒可能會通過西紅柿表皮的裂縫來污染西紅柿。西紅柿感染後,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唯一方法就是煮熟食用。
10.生豆芽與大腸桿菌感染
豆芽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生長狀況最好,但是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也會在相同的環境中繁殖。
11.漿果中的孢子蟲與甲型肝炎
孢子蟲是一種會污染某些食物的寄生蟲,而甲肝病毒是一種影響肝臟的病毒,它也與漿果的食品安全問題有關。
12.食品污染和疾病的底線
作為消費者,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是認真清潔、烹飪以及預防交叉感染。不要因為害怕污染就拒絕新鮮農產品,這是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烹飪和儲存食物,食用前徹底清洗,使用單獨的砧板和餐具分開處理魚類肉類和蔬果。
8. 地球被污染的資料
人一直以為地球上的海、陸、空是無窮盡的,所以從不擔心把千萬噸廢氣送到天空去,又把數以億噸計的垃圾倒進海洋。大家都認為世界這么大,這一點廢物算什麼?我們錯了,其實地球雖大(半徑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公里到海底11公里的范圍內生活,而佔了百分之九十五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間約3公里的范圍內,人竟肆意地從三方面來弄污這有限的生活環境:
海洋污染:主要是從油船與油井漏出來的原油,農田用的殺蟲劑和化肥,工廠排出的污水,礦場流出的酸性溶液;它們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結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鳥類和人類也可能因吃了這些生物而中毒。
陸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鋁等廢物,它們成了城市衛生的第一號敵人。
空氣污染:這是最為直接與嚴重的了,主要來自工廠、汽車、發電廠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觸了這些污濁空氣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視覺器官的毛病。我們若仍然漠視專家的警告,將來一定會落到無半寸凈土可住的地步。
在人類的自私與貪欲面前,地球承受著嚴重的環境災難。我們把一個滿是創傷的地球交給下一代,我們應該感到慚愧與內疚。一代人的環境意識代表著這代人的環境質量。
地球是人類的母親,保護她,善待她是人類自身發展的前提地球不是我們從祖先那裡繼承來的,而是從孩子那裡借來的!未來是孩子們的,看著他們天真無邪的眼睛,我們有什麼權利透支屬於他們的有限資源,我們又怎能讓一個已被污染的地球更加滿目創痍。
或許,人類的童年一去不返?被污染的地球,生態失衡。環境沙漠化。心靈變沙漠化。
於是,人類應被洽談室成了疲憊的旅人。
渴望春天。渴望綠色。渴望友誼。渴望真誠。
讓我們與孩子們共同創造一片蔚藍的天空、一方清澈的水、一片凈土、一個語花香的未來。
9. 環境被污染了,那地球會是什麼樣子
地球主要的環境污染有:
一、土壤遭到破壞110個國家(共10億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亞洲、 和拉丁美洲,由於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過分開發和牧場的過度放牧,土壤剝蝕情 況十分嚴重。裸露的土地變得脆弱了,無法長期抵禦風雨的剝蝕。在有些地方,土壤 的年流失量可達每公頃100噸。 化肥和農葯過多使用,與空氣污染有關的有毒塵埃降落,泥漿到處噴灑,危險廢 料到處拋棄,所有這些都在對土地構成一般來說是不可逆轉的污染。 二、氣候變化和能源浪費 溫室效應嚴重威脅著整個人類。 據2500名有代表性的專家預計,海平面將升高, 許多人口稠密的地區(如孟加拉國、中國沿海地帶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數島嶼) 都將本水淹沒。氣溫的升高也將對農業和生態系統帶來嚴重影響。 據預計,1990-2010年,亞洲和太平洋地區能源消費的將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 源消費將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應加強能源節約技術的轉讓進程。 我們特別應當採用經濟鼓勵手段,使工業家們開發改進工業資源利用效率的工藝技術。 三、生物的多樣性減少 由於城市化、農業發展、森林減少和環境污染,自然區域變得越來越小了,這就 導致了數以千計物種的滅絕。因為一些物種的絕跡會導致許多可被用於製造新葯品的 分子歸於消失,還會導致許多能有助於農作物戰勝惡劣氣候的基因歸於消失,甚至會 引起新的瘟疫。 四、森林面積減少 最近幾十年以來,熱帶地區國家森林面積減少的情況也十分嚴重。在1980-1990 年,世界上有1 .5億公頃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這種森林面積減少的速度,40年以後, 一些東南亞國家就在也見不到一棵樹了。五、淡水資源受到威脅 據專家估計,從下個世紀初開始,世界上將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長期缺水。請記住, 我們不能造水,我們只能設法保護水。 六、化學污染 工業帶來的數百萬種化合物存在於空氣、土壤、水、植物、動物和人體中。即使 作為地球上最後的大型天然生態系統的冰蓋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機化合物、那些重 金屬、那些有毒產品,都集中存在於整個食物鏈中,並最終將威脅到動植物的健康, 引起癌症,導致土壤肥力減弱。 七、混亂的城市化 到本世紀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將達21個,大城市裡的生活條件將進一步惡化:擁 擠、水被污染、衛生條件差、無安全感。 這些大城市的無序擴大也損害到了自然區。因此,無限制的城市化應當被看作是 文明的新弊端。 八、海洋的過渡開發和沿海地帶被污染 由於過渡捕撈,海洋的漁業資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減少。因此,許多靠攝取海 產品蛋白質為生的窮人面臨著飢餓的威脅。集中存在於魚肉種的重金屬和有機磷化合物 等物質有可能給食魚者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問題。 沿海地區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壓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擠在離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這種人口擁擠狀態使常常很脆弱的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九、空氣污染 多數大城市裡的空氣含有許多取暖、運輸和工廠生產帶來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威脅 著數千萬市民的健康,導致許多人失去了生命。 十、極地臭氧層空洞 盡管人們已簽署了蒙特利爾協定書,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兩個極地的上空仍再次 形成臭氧層空洞,北極的臭氧層損失20%到30%,南極的臭氧層損失50%以上。
10. 被污染的糧食國家都怎麼處理
「每年因土壤污染致糧食減產100億公斤」。
「環保部門估算,全國每年因重金版屬污染的糧權食高達1200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
「重金屬污染的增加,農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土壤板結,導致農產品產量與品質下降。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陳志群認為,由於農葯、化肥和工業導致的土壤污染,我國糧食每年因此減產100億公斤。」
——來源:《經濟參考報》2012年6月11日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有效防霧霾
霧霾對人的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都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