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服務中小企業公共平台
Ⅰ 有哪些知名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知名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有深圳市安普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東莞分公司、佛山市精美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武漢馬房山理工工程結構檢測有限公司、北京第三方檢測機構全民檢測有限公司、上海寶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1、佛山市精美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深圳市安普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東莞分公司是鍍層厚度,斷口分析,現場成分分析的優良服務提供商,提供全新優良的東莞堆焊管排現場成分分析檢測--金屬檢測中心,潮州堆焊管排現場成分分析檢測--金屬檢測中心,東莞焊接件牌號鑒定公司哪家好等系列服務。
Ⅱ 中小企業文化建設
【論文摘要】中小企業長期以來在國民經濟中一直都未受到充分的重視,它們在大企業的陰影下,舉步維艱。當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都受到嚴峻的威脅。中小企業走出困境的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就是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文章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以中小企業為出發點,從企業文化建設這個突破口入手,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及成因,並闡述了中小企業建設企業文化的對策措施。
一、我國中小企業文化的現狀
近幾年來,我國中小企業文化建設已在一些中小企業初顯規模:一些中小企業紛紛概括出本企業的企業精神、經營戰略,並且開始採取措施,力求盡快的把它們變成全體職工共同的基本信念、價值標准和行為准則;一些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小企業,則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傳統文化進行了揚棄,在中小企業文化上進行更新和深化,力求用嶄新的中小企業意識來培育職工;一些新建的中小企業,更是從建立的第一天起,就旗幟鮮明的提出本企業的經營哲學、發展戰略、企業精神;特別是一些新興的高技術中小企業,針對知識密集、知識分子密集的企業特點,普遍把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視為中小企業的靈魂和生命。我國中小企業類別眾多,各類不同的現有中小企業都有不同的企業文化,在這里只分析國有中小型和私營企業文化。
1、國有中小企業文化現狀分析
(1)組織結構等級分明。等級是組織中各種關系的矩陣,在國有中小企業這樣的社會群體中,一層層關系按等級排列起來便形成了國有中小企業特有的組織結構。人與人之間被嚴格定位的稱呼清楚的反映了國有中小企業組織結構的層級,某人是否被稱為「廠長」、「主任」、「書記」,還是「師傅」,這些都傳遞著重要的信息它代表著每個人在組織中所處的位置,而每個位置又決定了人們的行為方式。在現實中「尊重領導」往往培養了一種專製作風。一些領導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待人處事盛氣凌人,工作上缺乏民主作風,容不得不同意見。「尊重領導」的需要使得工人和領導各自安然接受自己的角色:領導決策,工人服從。
(2)行政管理官僚主義。層級和領導與工人的分工的不同造成了管理作風的官僚主義。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究情理法,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問題處理不按正常程序叫做「例外」,人員提升不按正常規定叫做「破格」。因此,國有中小企業中的管理實際上常常依靠的是傳統文化中不成文的規則。所謂「公章不如熟面孔」,這種現象打亂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削弱了規章制度的作用,不利於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這種官僚作風也影響了上下兩級的溝通,上情不能下達,下情也不能上傳。廠級領導很少下車間,工人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處理是常事。
(3)人際關系以和為貴。儒家學說強調「和為貴」。以往的職業終身制也促使人們十分注重搞好上下級關系和同事之間的關系。這種思想在一部分職工中,尤其是中老年職工中很有影響。「和」是解決矛盾沖突的原則。「和為貴」的思想具有兩重性。一方面有利於形成團結、和諧的氛圍,但另一方面這種思想會削弱規章制度的作用。從管理者和工人的角度看,和諧有助於提高工人的勞動熱情,但追求和諧的負面結果往往是追求平均主義,勞模輪流當,獎懲不明,好壞不分,人與人之間無原則的遷就,大家只追求結果的均等,而不講貢獻的大小,拿原則作交易,這嚴重影響了好的工人的勞動積極性。打破無原則的人際關系,將是國有中小企業文化重塑的重要內容。
2、私營中小企業文化現狀分析
(1)多向作用的價值觀。價值觀是中小企業文化的核心。私營企業文化的價值觀就在於獲取利潤。這種價值觀決定了它在經營中具有很強的市場觀念、信息觀念、人才觀念、風險觀念、效益和效率觀念,以及為了實現利潤而採取的靈活多變的經營策略。同時,私營中小企業主將合理合法的靈活變通的經營策略、經營手段與行賄送禮、腐蝕拉攏、偷稅漏稅等不合法甚至非法的經營手段融合運用,卻有破壞著公平競爭的原則,敗壞著社會的風氣。這種多向作用的中小企業文化,呈現不定型的動態,急需社會主流文化的引導。
(2)多元化的人際關系。中小企業主和職工之間既是社會主義的勞動者,又是「老闆與伙計」。這種特殊的人際關系,使得私營中小企業文化中的群體關系呈現一種極為復雜的多元化的狀態:利益與共形成平等合作的氣氛;存在或強或弱的人身依附關系,而且有強烈的血緣觀念、地區意識、裙帶關系;具有濃厚的個人主義色彩;中小企業主很少考慮下級和工人的意見,辭退工人簡便,進出自由度大。這種復雜的人際關系反映了私營中小企業同時兼容了家族觀念和地區意識,追求利潤目標和社會主義的平等原則,中小企業文化呈現著混合色彩。
(3)雙面刃的組織結構。私營中小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特徵主要有:企業機構精幹,管理層次單一,脫產人員少,中小企業主集權管理,辦事效率高,風險系數也高,同時,缺乏相應的制約監督機制,易發生侵犯職工權利、傷害社會效益的反文化行為。同時,這類中小企業文化也程度不同的存在層次差距大、自控能力差、不規范性強等特點。
二、我國中小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雖然中小企業文化己成為理論界的一個「熱點」,但我國在中小企業文化上的自覺建設方面還處在初始階段,還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同時,中小企業文化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中小企業文化的建設要受到來自各方面復雜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制約。由於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體制還沒有真正的完善,中小企業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加上勞動力素質偏低等原因,要構建我國的中小企業文化體系,形成有中國特色的中小企業文化,我們面對較大的困境,難點頗多。
1、傳統文化中的惰性影響
一位文化研究者說:「中國的傳統文化既是一筆巨大的資源財富,也是一個不小的文化包袱」。這些「包袱」主要有如下一些惰性思想的影響:存在「大一統觀」思想與實行行政化管理,自從秦始皇建立起高度統一的這樣集權國家以後,「大一統」的幽靈便在華夏大地徘徊了兩千餘年,整個社會圍繞政治軸心運轉,即使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以後,由於計劃經濟體制的確立,這種觀念非但沒有絕跡,而且進一步得到了強化由於管理模式上的「大而全」、「小而全」,使中小企業患有各種常見病:如中小企業內部各種機構重疊,人浮於事;手續繁多,信息流通慢;在思維方式上,一味強調「尊經」、「尊聖」、「法古』,而忽視個性的培養,創造性的發揮和多樣化的追求,造成死板僵化的文化格局。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等級觀念、宗法思想對中小企業文化的滲透之深,影響之大越來越明顯的成為中小企業現代化的阻礙力量。上述傳統文化在現實世界中,到處可見到其影子,對我國中小企業文化的進步產生著極大的負面影響。
2、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和制度規范
我國中小企業文化研究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還缺少系統完整的企業文化理論,以至在構建中小企業文化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有的中小企業對中小企業文化的認識失之過寬,認為是可望不可及的東西,認為在現階段還不宜推廣;有的中小企業對中小企業文化的認識又失之過窄,認為增設文化設施,開展文體活動就是中小企業文化,於是熱衷於辦劇團、成立運動會等等;也有的中小企業把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看得過於簡單,認為提出幾句響亮的口號作為中小企業精神,寫在紙上,貼在牆上就行了,滿足於表面文章,不願花大力氣,下苦工夫。這也是目前重塑中小企業文化必然遇到的問題。傳統文化過於重視人倫關系,也造就了我國中小企業文化嚴重輕視法制的缺陷,在我國的很多中小企業中,缺乏嚴格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個人說了算的非制度化現象相當普遍。
3、領導者素質有待提高
我國中小企業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從體制外到體制內逐漸發展壯大,向社會證實了他們的能力、魄力、膽識和才氣,並有了今天在國民經濟中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作用。雖然不同時期的中小企業家所處的體制背景、政策環境、機會與挑戰各不相同,他們的性格特徵和素質也差異萬千,但縱觀他們的創業歷程,卻可以從中尋出許多共同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才使得他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中國企業界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然而另一方面這個企業家群體卻仍然不夠成熟,這使得一些中小企業曇花一現,「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三五年」成為我國企業界的一大特徵。很多優秀的中小企業家業績曾經無比輝煌,後來卻日漸隕落,在為他們扼腕痛惜之餘,我們也發現固然影響企業的成敗有很多因素,甚至是很偶然的因素,但中小企業家們自身的某些特點卻也是導致中小企業創業者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原因。
三、建立中小企業文化的對策與措施
1、吸收傳統企業文化精華
儒家文化思想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文化思想,其實質是倫理文化、道義文化,主要以「仁、義、禮、智、信」等價值觀念來調節人們的行為和利害沖突。現代中小企業的價值觀應是義利並重,守義取利,即在遵守社會公德和國家政策法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提高經濟效益或追求利益最大化。前者是對中小企業「義」的基本要求,後者則是利的集中體現,二者的統一則是現代中小企業最基本的行為規范。經營方針採取「誠信為本」、「薄利多銷」,即通過樹立「誠信無欺」的經營信譽來贏得顧客,以「薄利多銷」來增加利潤。「誠信為本」的中小企業信念也可以被視為中國傳統中小企業道德的核心。傳統的中小企業信念體現在中小企業道德行為上,就是「價實、貨真、量足、守義」,這既是中小企業的倫理道德觀念,也是中小企業行為准則。價實,是說商品價格,歷代把「口不二價」作為經營者之美德。貨真,是說商品質量,就是說經營者必須對消費者負責,保證商品質量。量足,是說商品的計量足,這是經商者的美德。守義,是談經商作風,也是一種中小企業風尚。
2、追求中小企業崇高目標,實現中小企業價值
許多中小企業在確立中小企業目標時把矛頭對准競爭對手,爭取成為行業中的龍頭老大。然而,如果目標只限於擊敗對手,僅能維持短暫的時間,因為一旦目標達成了,心態就會轉為保持現在第一的地位便可。這種只想保持第一的心態難以喚起建立新目標的創造力和熱情。真正的中小企業家比較在意自己內心對「卓越」所定義的標准,而不是「擊敗其他所有的對手」。
中小企業經營者不僅要確立中小企業目標,更重要的是讓組織上下都願意為中小企業目標奉獻力量,並讓這樣的努力持久不懈。每個人都必須相信自己的工作是與這一崇高目標聯系在一起的,中小企業的雄心是正當可行的,它不是公關慣用的華麗詞藻,也不是鼓舞士氣的誇大宣傳。共同的目標會喚起人們的希望,工作也就變成是在追求一項蘊含在組織的產品或服務之中,比工作本身更高的目的。
3、造就中小企業家隊伍
著名經濟學家熊波特將市場經濟看作是企業家經濟,並認為企業家是現代經濟發展的主體,如果這一命題成立的話,我們當然也可以說,中小企業家是現代中小企業文化的主體。因為,現代中小企業制度及其效率能否發揮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能否在中小企業中形成積極進取的中小企業文化。而中小企業家在中小企業文化中起著創造者、培育者、倡導者、組織者、指導者、示範者和激勵者的角色。中小企業家是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龍頭,歷史賦予當今中小企業家的任務,不僅是做創造物質財富的「發動機」,而且要做中小企業文化的開拓者,要善於運用文化手段去塑造中小企業形象。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是,要進一步深化中小企業改革,為中小企業家隊伍的成長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
【參考文獻】
[1] 劉思強:中小企業企業文化建設初探[J].湖南社會科學,2002(5).
[2] 王成榮:企業文化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 秦夢華: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及構建方略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03(2).
[4] 張畢西:地方政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模式研究[J].江蘇商論,2004(1).
Ⅲ 大中小微企業劃分標準的劃分標准
註:大型、中型和小型企業須同時滿足所列指標的下限,否則下劃一檔;微型企業只須滿足所列指標中的一項即可。 行業名稱 指標名稱 計量單位 大型 中型 小型 微型 農、林、牧、漁業 營業收入(Y) 萬元 Y≥20000 500≤Y<20000 50≤Y<500 Y<50 工業* 從業人員(X) 人 X≥1000 300≤X<1000 20≤X<300 X<20 營業收入(Y) 萬元 Y≥40000 2000≤Y<40000 300≤Y<2000 Y<300 建築業 營業收入(Y) 萬元 Y≥80000 6000≤Y<80000 300≤Y<6000 Y<300 資產總額(Z) 萬元 Z≥80000 5000≤Z<80000 300≤Z<5000 Z<300 批發業 從業人員(X) 人 X≥200 20≤X<200 5≤X<20 X<5 營業收入(Y) 萬元 Y≥40000 5000≤Y<40000 1000≤Y<5000 Y<1000 零售業 從業人員(X) 人 X≥300 50≤X<300 10≤X<50 X<10 營業收入(Y) 萬元 Y≥20000 500≤Y<20000 100≤Y<500 Y<100 交通運輸業* 從業人員(X) 人 X≥1000 300≤X<1000 20≤X<300 X<20 營業收入(Y) 萬元 Y≥30000 3000≤Y<30000 200≤Y<3000 Y<200 倉儲業 從業人員(X) 人 X≥200 100≤X<200 20≤X<100 X<20 營業收入(Y) 萬元 Y≥30000 1000≤Y<30000 100≤Y<1000 Y<100 郵政業 從業人員(X) 人 X≥1000 300≤X<1000 20≤X<300 X<20 營業收入(Y) 萬元 Y≥30000 2000≤Y<30000 100≤Y<2000 Y<100 住宿業 從業人員(X) 人 X≥300 100≤X<300 10≤X<100 X<10 營業收入(Y) 萬元 Y≥10000 2000≤Y<10000 100≤Y<2000 Y<100 餐飲業 從業人員(X) 人 X≥300 100≤X<300 10≤X<100 X<10 營業收入(Y) 萬元 Y≥10000 2000≤Y<10000 100≤Y<2000 Y<100 信息傳輸業* 從業人員(X) 人 X≥2000 100≤X<2000 10≤X<100 X<10 營業收入(Y) 萬元 Y≥100000 1000≤Y<100000 100≤Y<1000 Y<100 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從業人員(X) 人 X≥300 100≤X<300 10≤X<100 X<10 營業收入(Y) 萬元 Y≥10000 1000≤Y<10000 50≤Y<1000 Y<50 房地產開發經營 營業收入(Y) 萬元 Y≥200000 1000≤Y<200000 100≤Y<1000 Y<100 資產總額(Z) 萬元 Z≥10000 5000≤Z<10000 2000≤Z<5000 Z<2000 物業管理 從業人員(X) 人 X≥1000 300≤X<1000 100≤X<300 X<100 營業收入(Y) 萬元 Y≥5000 1000≤Y<5000 500≤Y<1000 Y<500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從業人員(X) 人 X≥300 100≤X<300 10≤X<100 X<10 資產總額(Z) 萬元 Z≥120000 8000≤Z<120000 100≤Z<8000 Z<100 其他未列明行業* 從業人員(X) 人 X≥300 100≤X<300 10≤X<100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