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依法治國與中國夢的關系

依法治國與中國夢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1-01-23 20:31:44

❶ 為什麼依法治國"關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國夢

「依法治國」提到了執政以來前所未有的高度——關乎「促進國家治理專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關屬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國夢」。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已明確提出2020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要實現的法治目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9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深化改革勢在必行,依法治國更是刻不容緩。法治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文明的標志,也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保障。推進依法治國,亦將為面臨下行壓力與轉型難題的中國經濟帶來新的紅利。市場經濟的有效有序運行,法治是基本條件。當前中國經濟的諸多問題和深層次矛盾都與法治缺失有關。

❷ 為什麼依法治國關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國夢

「依法治國」提到了執政以來前所未有的高度——關乎「促進國家治理回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答也關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國夢」。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已明確提出2020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要實現的法治目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9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深化改革勢在必行,依法治國更是刻不容緩。法治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文明的標志,也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保障。推進依法治國,亦將為面臨下行壓力與轉型難題的中國經濟帶來新的紅利。市場經濟的有效有序運行,法治是基本條件。當前中國經濟的諸多問題和深層次矛盾都與法治缺失有關。

❸ 如何理解用法治保障實現"中國夢

法治追求國富民強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法治是國家富強的制度基石。實現中國夢,前提是國家富強。只有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才有堅實基礎,人民幸福才有根本指望。今天,中國正以昂揚的姿態屹立在世界東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日益展現出光明前景。法治貫穿改革發展穩定全過程,覆蓋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各領域,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基石。要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奮力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讓法治中國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美麗中國相伴而行。

法治是民族振興的制度保障。實現民族振興,主要是指中華民族開啟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全方位演進的新征程,追趕上走過幾百年歷程的世界現代化潮流,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以現代化中國的國力和形象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要如期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大業,必須繼承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與精華,積極吸收世界上一切先進文明成果,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加強法治建設。只有真正實現法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獲得堅實有力的制度保障。

法治是人民幸福的根本要求。實現中國夢,目的就是人民幸福。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社會公正、民心穩定、人民幸福的關鍵還是法治。法治是調節社會利益關系的基本方式,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集中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只有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法治建設的最高目標,才能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億萬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成長進步的機會,從而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法治凝聚中國力量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實現中國夢,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法治是凝聚中國力量的重要方式。

法治捍衛中國道路。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徵相結合而形成的一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法治能夠鞏固和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人民當家作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以憲法為核心、以法律為依據進行各項制度安排,既可以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的經濟權益和生存條件,又能夠促進人的潛能、創造力的提升;既有利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發展生產力、增強國家綜合國力服務,也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既有利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也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

法治增進社會共識。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法治不僅是衡量社會行為的基本價值尺度,也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追求。法治有助於凝聚改革的思想共識、價值共識、制度共識和行為共識,還可以通過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定程序來匯聚民意、反映民情、集中民智, 調動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使不同利益主體求同存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築牢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根基。始終沿著法治軌道推進經濟發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文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最終變為現實。

❹ 為什麼說「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中國夢的法治保障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內實現容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❺ 為什麼依法治國"關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國夢

「依法復治國」提到了執政以來前所未制有的高度——關乎「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關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國 夢」。2012年的中 共十 八大已明確提出2020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要實現的法治目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9月30日召開的中 共中央政 治局會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 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 色社 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深化改革勢在必行,依法治國更是刻不容緩。法治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文明的標志,也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保障。推進依法治國,亦將為面臨下行壓力與轉型難題的中國經濟帶來新的紅利。市場經濟的有效有序運行,法治是基本條件。當前中國經濟的諸多問題和深層次矛盾都與法治缺失有關。

❻ 法治夢對中國夢的作用

以法治推進中國夢的實現
以法治推進中國夢的實現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要堅持專依法治國的基屬本方略,通過健全與完善國家的基本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推動依法治國方針落到實處。
國家安定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國夢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國家穩定才能確保人民安居樂業、人權得到尊重、環境得到改善、食品葯品真正實現安全。國家安定需要社會主義法治作為保障,完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早日建成能夠為國家安定提供源源不斷的制度支撐。中國夢的核心是人民幸福,而一旦失去國家安定的局面那麼一切都只能是紙上談兵。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幸福的標准已經不再局限於「吃飽穿暖」,包括公平、正義、自由、人權等在內的政治文明已經成為了衡量人民幸福的重要指標。

❼ 為什麼依法治國"關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的目標和實現中國夢

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已明確提出2020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濕實現的法治目標——「依法治國基本版方略全面落權實,也關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國夢」。
9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市場經濟的有效有序運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依法治國」提到了執政以來前所未有的高度——關乎「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法治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文明的標志。推進依法治國。全面深化改革勢在必行,司法公信力不斷提脯亦將為面臨下行壓力與轉型難題的中國經濟帶來新的紅利,法治是基本條件,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國更是刻不容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全面深化改革。當前中國經濟的諸多問題和深層次矛盾都與法治缺失有關,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❽ 如何有效的依法治國為中國夢保駕護航

總書記強調指出:「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只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國的法治思維和法治精神才能真正地在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落地生根,才能藉此不斷激發每個中國人的潛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發揮巨大的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不實現「法治夢」,就不可能實現「中國夢」。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決策,提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英明論斷。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樹立法治理念,培養法治思維,完善司法公開制度,依法加強民主監督、法律監督和輿論監督,讓任何社會矛盾都可以通過法治加以解決,讓民眾享受到公平正義,完成中國向現代文明國家的成功轉變。歷史證明,不實行法治,不依法治國,中華民族不可能復興,中國不可能真正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更是一個國家走向偉大復興的標志。法治興則國家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共建共享法治建設的成果,才能享受到法律溫暖的陽光。法治,是個人、團體、政黨、社會進行一切活動最起碼的底線,沒有這個底線,任何國家即使再強大、再富有,也只是徒有其表。法高於權,用法律將權力關進籠子里,用法律斬斷人們對不義之財的巨大慾望。今天的中國,有很多法律都還處於簡單粗陋、有的甚至還處於空白匱乏的局面。對於正處於經濟轉型時期的中國來說,我們正處在一個物質欲集中爆發的一個時期,一些人對權力與金錢的崇拜與慾望超出理性,甚至為其付出生命的代價。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在於不僅是要讓犯罪之人、腐敗之人接受法律的制裁,更是要以法防患於未然,用法律的威嚴與透明將其快要伸出的手硬生生地給逼回去。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中國夢能夠早日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
法治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將由此走上康莊大道。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依託。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從粗放發展階段轉向科學發展階段,必須通過法治克服短期化、功利化傾向;改革進入「深水區」,必須通過法治形成更加規范有序推進改革的方式;社會進入「轉型期」,必須通過法治化解復雜的深層次矛盾。對於正處在改革關鍵時期、經濟轉型時期的中國來說,法治更加需要滲透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這樣我們的全體人民才能嘗到法治所賜予我們每一個人的福利。因此,法治將為全面深化改革保駕護航,推動經濟持續發展,健全反腐倡廉制度,樹立公平正義的法治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將由此走上康莊大道。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選擇。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群眾的夢,要依靠全體人民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中國夢的本質內涵。什麼時候法治執行得好,國家就能發展富強;只有通過法治保障,才能實現人民幸福。如果沒有法治,社會秩序將處於一片混沌之中;如果沒有法治,市場經濟將是混亂一片;如果沒有法治,人們的權利與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沒有法治,權力尋租與貪污腐敗得不到控制與鏟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系我們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執行得越徹底,貫徹得越全面,中國的發展就越科學、越健康。法治的影響是持久而深遠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一定能夠使中國在未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精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個美好圖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將為中國夢的實現保駕護航。我們相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一治國理政的重大布局指引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早日從圖景走向現實!

❾ 實現中國夢為什麼要堅持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然路徑

  1. 依法治國,是我國憲法確立的一項重大基專本方略,是實屬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法治是保持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基礎,也是促進社會發展、維系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利益的關鍵所在,實現「中國夢」,離不開法治護航

  2.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堅持依憲治國。憲法是法治的基礎,沒有憲法,就不會有法治,也就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依法治國。沒有憲法,民主的事實將無法得到法律的承認;沒有憲法,基本民主制度的建立,也將無法得到實現。憲法還是檢驗一個國家是不是法治國家的標准,判斷一個國家是不是法治國家,在於是否有切實發揮作用的憲法。所以在推進我國依法治國的進程中,核心就是要堅持依憲治國

  3.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依法治國這一強大保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要發揮依法治國在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為建成更加完善的法治國家而不斷奮斗

❿ 為什麼說:「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中國夢的法治保障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雄厚的物質財富做基礎,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需要法治保障。

歷史和現實已經證明,只有市場經濟才能創造出雄厚的物質財富,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能為實現中國夢創造豐富的物質基礎。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需要法律法規的調節與約束。依法治國對市場經濟的保障作用主要體現在:能夠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真正尊重市場行為;有效維持市場主體公平的競爭秩序,確保市場有效有序運轉,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其法治原則是:對於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對於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對此有明確的規定。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更是進一步規范了政府的行政行為,強化了政府的市場思維,調節了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將政府職能從聚焦於事前審批,轉換到依法建立健全積極有效的事中事後監管機制上來。政府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該怎麼干,都只有一個依據,就是法律。
鄧小平同志1992年春天視察深圳時就曾發出感慨,「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這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定下法制基調。「法治」和「市場」,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兩大關鍵詞。據說這一年,北京新成立的公司以每月2000家的速度遞增,全市庫存的公司執照8月份即全數發光,北京市工商局不得不緊急從天津調運一萬個執照以解燃眉之急。改革對社會的激活、法治對市場的促進,由此可見一斑。
如何按照「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原則,既管住政府這只手,又用好政府這只手?關鍵詞有兩個:一是簡政放權,二是加強監管。事實上,很多對投資項目的前置審批都是不合理的。搞市場經濟,本來就是誰投資誰承擔風險,大部分投資決策就應該下放給市場主體。這樣的審批不取消不下放,不僅不能優化投資,徒做無用功,還會為權力尋租提供機會。另一方面,減少事前審批,事中事後的監管必須跟上。目前,我們的監管隨意性較大,一有問題就搞「突擊」監管,搞「大檢查」。這容易造成監管缺位失位和錯位越位並存,令選擇性監管大行其道,將直接影響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的建立。因此,法治規范下重規則、重機制的監管方式和手段非常重要。
法治是有效維持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秩序的保障。市場主體有效參與競爭和創新需要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競爭能帶來繁榮,有法治保障的競爭才能帶來永續繁榮。現在,公平的市場秩序沒有完全形成,對侵犯知識產權、搞假冒偽劣或坑蒙拐騙懲治不力,這樣,守法誠信經營的企業,成本相對就高,這是不公平的,也必然會影響競爭的效率和市場的活力。
這其中,有前面提到的監管不到位不科學的原因,需要政府完善和創新監管,特別要建立健全科學的抽查機制、責任追溯制度,規范自由裁量權,堵塞縫隙和漏洞。同時,也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本身尚不完善,特別是產權歸屬不明晰,產權保護不得力和糾紛解決機制不固定,結果不確定等原因。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基本導向,就是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通過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同時,清理有違公平的法律法規條款,以更多激發市場活力、更快釋放改革紅利、有效遏制權力尋租,有效抑制腐敗。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