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與四個全面
❶ 什麼是四個全面,五位一體
四個全面: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
五位一體: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
(1)依法治國與四個全面擴展閱讀
1、「四個全面」的邏輯關系。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言簡意賅、精闢深刻,既有戰略目標又有戰略舉措,既統攬全局又突出重點,每一個「全面」都有其重大戰略意義,相互之間密切聯系、有機統一。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是簡單的並列、平行關系,而是一個有機聯系、環環相扣的整體。從大的關系看,是目標引領舉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一個都不能缺的三大戰略舉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動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證。從每一個「全面」之間的具體關系看,也都是彼此聯系的。
全面深化改革,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動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國,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同時又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法治保障,無論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都需要在法治的軌道上、框架下來進行。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都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2、「四個全面」的本質。
「四個全面」的本質,就是「戰略布局」。這個戰略布局,蘊含了深刻的戰略思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針和助推器;
第一次為全面從嚴治黨標定路徑,要求「增強從嚴治黨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實效性」。每一個「全面」,都是一整套結合實際、繼往開來、勇於創新、獨具特色的系統思想。四個「全面」加起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
❷ 法治是我們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之一,你是如何理解的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指的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全面從嚴治黨
❸ 如何在四個全面的角度理解全面依法治國意義
。依法治國重在治理公權力,就是要把權力放進制度的籠子里,讓它受約束,讓它規范行使,讓它受到監督。
「全面依法治國」有標志性意義
治國理念與方式的重大轉變
「我們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而且是全面法治的轉變。」談到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王公義認為,這是我們治國理念和治國方式的重大轉變。他向記者談到,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創造,因為從過去重視以政治手段治理管理社會,到這次以法律手段管理社會是中國社會治理方式的重要轉變。同時,他認為,全面依法治國標志著以法治來治理社會取得重要進展,因為中國歷史上雖然也講過依法治國,但是都是人治下的法治,現在講全面的法治,這是歷史的很大進步。
全面理解「全面依法治國」
重點把握四個關鍵
如何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作用,甄貞認為,可以從四個關鍵來理解和把握。首先是中國特色,因為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成果,也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方式,我們黨選擇依法治國,實際上代表我們要走一條法治的治國之路。各個國家在治國的理念上選擇依法治國是理念的一種進步,但是具體方式應該結合各國的不同情況,因地制宜。所以,我們國家要走的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之路。
第二個關鍵就是堅持問題導向。整個依法治國在四中全會的《決定》中已經做了非常全面的部署,實際上包括了公民的守法,國家的科學立法,政府的依法執政,司法的公正司法,再有就是加強法律監督,這五大任務實際上在推進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多的問題,這次推進依法治國關鍵是要從問題入手,要從解決這些已經存在的問題入手,使得依法治國更加深入。
依法治國重在治理公權力,這是需要把握的第三個關鍵。就是要把權力放進制度的籠子里,讓它受約束,讓它規范行使,讓它受到監督。所以依法治國的重點應該是重在治權。為了重在治權,我們既要強調權力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比如享有公權力的部門之間要互相的監督和制約。同時也要讓老百姓的私權力對公權力形成制約和監督,治權應該是依法治國的根本。
最後一個關鍵體現為中國特色的法律監督。檢察機關負有法律監督職責,而且《憲法》對國家的檢察機關也是這樣定位的,它是一個法律監督機關,對於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負有不可推卸的職責,在推進依法治國的時候,加強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作用,也是讓依法治國之路更有中國特色的一種表現。
「四個全面」相互促進
重點打好依法治國之「基礎」
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國與其他三個全面之間的關系,王公義在訪談中談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過程中如同「鳥之兩翼」「車之雙輪」,缺一不可,兩個同時發展才能夠推動社會前進,小康社會才能實現。
如何認識依法治國與從嚴治黨二者關系,他認為,它們是唇齒相依、相輔相成的關系。因為黨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者,是依法治國的政治保障,也是「四個全面」之魂,如果沒有黨的領導,這「四個全面」很難實現的。所以沒有全面嚴格依法從嚴治黨的話就不會有全面依法治國,當然沒有全面依法治國也難以做到全面從嚴治黨,這是相輔相成,因為中國共產黨是我們領導的核心是先鋒隊,中國能不能建設好關鍵在黨,依法治國是最基本的要求,是最底線最基本的要求,而治黨一定比依法治國要求要高。
「中國的事兒要辦好,沒有黨的領導,沒有黨率先從嚴治黨、依法治黨的話,中國的建設是很難辦的。」王公義談到。依法執政非常關鍵,從嚴治黨才能保證依法執政。從嚴治黨治好了,依法執政搞好了、依法治國才能實現,否則這是實現不了的。談到實現全面小康社會,他認為,依法治國、深化改革、從嚴治黨是建設小康社會的最基本動力、最基本的保障和最基本的支撐,如果沒有全面的依法治國實現不了全面的小康社會,不可設想一個全面小康社會不是一個法治社會,是一個秩序比較混亂的,那不是小康社會,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它是一個基礎。 他們內部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互相都是有影響和促進的。
❹ 「依法治國」與「四個全面」是什麼關系
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並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思想和戰略布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僅是「四個全面」重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重要制度的基礎和法治保障。正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階段性的奮斗目標,具有戰略統領和目標牽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奮斗目標和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路徑、關鍵一招、強大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奮斗目標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障,是引領、促進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徑依賴。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領導核心,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最根本的保證。只有通過全面從嚴治黨,才能使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發揮領導核心和根本保證作用。
李林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然包括到2020年初步建成法治中國的「法治小康」戰略目標。法治小康既是全面小康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順利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法治保障。法治小康,在價值層面追求的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幸福博愛、和諧有序,充分實現人權與人的尊嚴;在制度層面追求的是人民主權、憲法法律至上、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治權,努力建成法治中國;在實踐層面追求的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和依法辦事,努力實現良法善治。與此同時,法治小康又通過依法治國特有的制度安排、規范手段、教育強制功能等,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和有效的法治保障。
李林說,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全面依法治國是引領、促進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式和路徑依賴,要正確處理法治與改革的關系,堅持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相統一,充分發揮立法的引導、推動、規范和保障作用。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需要修改法律的應當先修改法律,先立後改;可以通過解釋法律來解決問題的應當及時解釋法律,先釋後改;需要廢止法律的要堅決廢止法律,先廢後改,以保證各項改革依法有序進行。堅持在現行憲法和法律框架內進行改革,充分利用憲法和法律預留的改革空間和制度條件,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對確實需要突破現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改革試點,如果通過解釋憲法,通過法律的立、改、廢、釋等措施不能解決問題,也可以採取立法授權試點改革的方式,經有關機關依法授權批准,為改革試點工作提供合法依據。
李林介紹,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堅持依法治國這個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和社會的基本方略和法治這個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堅持依憲執政、依法執政,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守法、帶頭守法。堅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過程,落實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以及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各方面,堅持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的高度統一,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堅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
❺ 四個全面的內容是什麼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內涵更為豐富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從覆蓋人群的角度,誰也不能落下。他說過這樣的話,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農民占人口最大多數,如果沒有農村的小康,農民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全面小康無從談起。還有,中西部地區民眾尤其是少數民族同胞也不能落下。如果落下了,不僅僅是經濟問題、社會問題,還會是嚴重的政治問題。
2、全面深化改革 更加突出問題導向
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主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這個問題上做出了重大決策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改革是問題倒逼的。在他看來,許多深層次的問題離開改革都沒辦法解決。比如,發展中不全面、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就是沒有把科學發展的要求變成對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標准。
3、全面依法治國 提升黨的治國理政水平
全面依法治國是十八屆四中全會研究的主題。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依法治國。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這方面的問題也不少。
習近平總書記看得很明白,一定得健全法治。如果法治靠不住,政策和領導人的講話更靠不住。真正讓老百姓放心,要讓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靠法治,把好的理念、好的規矩制度上升到法律的規定上,讓任何人都必須執行。
4、全面從嚴治黨 成功走出一條新路
抓作風。十八大以來,因為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受處理的黨員領導幹部達到23萬多人,社會風氣有了明顯好轉。
習近平總書記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總結大會中明確指出,踐行群眾路線首先是找突破口,「四風」危害最甚,所以整飭「四風」就是突破口。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突出以上率下的作用。規矩要明確、具體、好操作,對任何人都不能例外,誰違反了都要追究。
(5)依法治國與四個全面擴展閱讀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現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總體框架,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關鍵環節、重點領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嚴密,這對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提供了強力保障。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戰略思想的重要內容,閃耀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光輝,飽含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
2014年11月,習近平到福建考察調研時提出了「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的「三個全面」。
2014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則將「三個全面」上升到了「四個全面」,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新增了「全面從嚴治黨」。
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什麼全面依法治國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閃耀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光輝,飽含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現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總體框架,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關鍵環節、重點領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嚴密,這對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提供了強力保障。
(6)依法治國與四個全面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並指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這表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涵,正式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深刻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新內涵,是深入學習和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關鍵所在。
❼ 「依法治國」與「四個全面」是什麼關系
全面來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源改革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全面依法治國是引領、促進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式和路徑依賴,要正確處理法治與改革的關系,堅持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相統一,充分發揮立法的引導、推動、規范和保障作用。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需要修改法律的應當先修改法律,先立後改;可以通過解釋法律來解決問題的應當及時解釋法律,先釋後改;需要廢止法律的要堅決廢止法律,先廢後改,以保證各項改革依法有序進行。
❽ 如何理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全面依法治國
「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
1、「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3個『全面』的關系,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2、適應經濟新常態,把握穩與改的張力,保持質與量的平衡,需要高超的方法論;
3、讓改革和法治互相助力,以法治思維推進改革、以改革魄力完善法治,需要縝密的辯證法;
4、讓經濟與生態價值合流,在量化的標准中體現出人的尺度、在人的全面發展中自然達成社會財富的累積,這是深刻的發展觀;
5、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在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國中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包蘊著寬闊的歷史視野、睿智的哲學判斷。
❾ 四個全面是指哪四個全
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全面深化改革;
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4、全面從嚴治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小康社會」的提法,最早可追溯至1979年12月6日,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會見來訪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提出的「中國現代化所要達到的是小康狀態。」1997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時任總書記江澤民的報告中出現「建設小康社會」的提法。
到200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這一提法改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在201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提法。
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覆蓋的領域要全面,覆蓋的人口要全面,覆蓋的區域也要全面。
全面深化改革
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對內改革、對外開放」被提出,即改革開放。2012年召開的中共十八大上,時任總書記胡錦濤的報告中出現「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而在2013年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被簡稱為「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1978年,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首次完整提出法治建設十六字方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他指出「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這被視為依法治國的開端。
199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明確提出,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從此被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依法治國」寫入憲法。
而201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第一次出現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提法。2014年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和任務。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會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
1、 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
2、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3、 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 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
5、 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全面從嚴治黨
1956年時鄧小平就已經指出,要「從國家制度和黨的制度上作出適當的規定,以便對於黨的組織和黨員實行嚴格的監督」。而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便成為加強黨的建設的基本方針和具體實踐。
1987年,中共十三大正式提出把「從嚴治黨」作為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基本方針,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堅持從嚴治黨」修訂入黨章。而「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通常被認為是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成形的。 全面從嚴治黨重點在這幾個方面:抓作風;抓反腐;抓幹部;抓制度。
(9)依法治國與四個全面擴展閱讀:
意義
1、 從歷史的發展脈絡來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對我們黨治國理政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和豐富發展。
2、 從當代中國的現實來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集中體現了時代和實踐發展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
3、 從事業的長遠發展來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立了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的行動綱領。
❿ 四個全面即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____、____。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