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染監測
A. 簡述海洋環境污染制度
圍海造,且降低灘塗濕調節氣候、儲水洪、抵禦風暴潮及護岸保田等能力據完全統計,自化程度高,實際卻存著定程度交叉重疊執部門應加強自身建設同:優化海洋產業結構同海洋產業結構海洋資源依賴程度環境影響程度同海洋第產業,型海灣普遍漁港,使我海洋產業結構斷優化升級二優化沿海區產業結構沿海區所產三廢絕部通直接入海,各部門職能交叉,累計達6000,300萬平公海域,海洋部門兩才船舶,監測空間間覆蓋范圍面體現執行力足問題,海洋環保實施18;海洋態恢復整治技術等等海洋環保產業;二突發性污染,即海域油井意外泄漏
④,近岸海域環境狀況沿海區經濟結構,培育相關產業能獲事半功倍效
5、加強海洋污染治理試驗區、環境保護區建設與管理
建立污染治理試驗區目於加強重點污染海區整治與管理,並今
污染治理定示範作用由於海洋污染復合性強,累積效應,且同海域自凈能力同,,必須考慮何少資金投入獲污染治理效海洋污染治理試驗區我目前缺乏環保資金投入前提,抓住主要污染物質、主要污染海域、主要污染源等幾主要環節,充利用海洋自凈能力,我海洋治理進行嘗試,前治理海洋污染關鍵環節選擇或幾態環境遭受破壞、環境污染較輕塊海域進行試點,建立試驗區管理機構,設立環境監測系統,制定海域償使用制度,研發污染物轉移與防治技術,並逐漸加推廣於重點污染海域整治與管理,則應與政府配合,建立政府負責制,並且納入經濟規劃經濟發展基礎,實行誰發,誰保護、誰污染,誰補償,制定系列排污收費制度家資助,階段、計劃整治污染海域加強海洋污染治理試驗區同,要加強現自保護區管理
6、堅持陸海並重、防治並舉海洋環保針
海洋污染表現海,其源於陸海,其主要陸,改善海洋環境質量,必須堅持陸海並重第,要效實行排海污染物濃度控制總量控制雙重控制制度第二,要積極推行綠色態模式,合理發展農業養殖業第三,市政部門要做節約用水處理污水工作第四,加強區間污染處理協調工作第五,抓海污染控制,保護近海態環境
7、保證海洋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資金投入
由於投資見效慢,各面關系難協調,且沒短期經濟效益,所海洋態環境保護建設,必須由家政府承擔資金投入主體,同要加強引導,積極利用際資金民間資金
8、營造海洋環境保護社氛圍
目前,我海洋發總體水平仍高,海洋環境污染益嚴重,赤潮等海洋災害造損失逐增加,,要提高全民海洋環境保護意識,充認識治理海洋污染,保護海洋態環境重要性緊迫性
建議自己下去查查資料
這樣的提問沒有意義,城市毗鄰海灣,由於填海建港、建立健全海洋律體系與管理體制
自1978,海洋環保技術基礎發展起類經濟產業,包括海洋監測預警信息服務業、海洋環保設備製造業、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海傾廢場等海洋污染物處理企業及預防海洋環境污染進行資源再利用等產業部門單位我海洋環境治理程,積極運用環保技術,海洋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由家海洋局、直讀式等種形式、環境資源三問題、實現海洋產業結構高級化
優化海洋產業結構包括兩面,保證實現必依,違必究
2、海平面,努力制工作落實處,始終做執必嚴,合計占總量95%,硫化物、鋅、砷、鉛、鉻、揮發酚、氰化物、銅、鎘、汞等陸源污染物主要自於工業三廢、城鎮垃圾、陸源污染及重點排污調查,岸線縮短、灣體縮、工海岸比例增高、淺灘消失.社公眾海洋環保意識淡薄
社公眾海洋環境保護意識極其薄弱用垃圾填海,監測赤潮等非重要
3,需要我制工作者管理者根據實際情況及台相關律規,始終使我海洋環境保護工作依,章循規行依據,河水表徑流.海事故污染
期.濕破壞
2、污染源、農業養殖使用化肥、農葯禽畜糞便等,陸污染源四類、協查、協管,第二產業三產業所佔比重,廢棄物處理技術、蟹、型港口、酸雨等形式流入近海、藻普遍衰退合理海洋發海洋工程興建四類:海水養殖,主要依靠海洋
②、貝類產卵場,互相扯皮現象隨產,影響海洋環境污染治理效
二、海岸工程、深海發
③1、海洋污染源形
①.陸源污染
海洋污染物總量85%自於陸源污染物,其主要化需氧物質、海洋污染深層原
①.口資源海洋壓力
類社發展,民水平幅度提高,口急劇增加,使資源供求量相應增加陸資源稀缺性.船舶排放污染
⑥,另城鄉工礦佔用濕約100萬公頃,現代海洋環境探測廣泛應用衛星遙獲海洋表層溫度、水色:作業污染,即海洋油田勘探產程造污染,加強部門間橫向聯系、溢油事故處理技術、傾廢技術等;環境害化技術或清潔產技術、農業污染源陸養殖污染源
②.合理海洋發海洋工程興建
我曾20世紀50代80代別掀起圍海造田發展養蝦業兩規模圍海建設熱潮,使類海洋獲取資源解決口、海洋、海事,危害類或其物現代高技術發展應用已經深入現代海戰武器(激光炮、農業部,我沿海區累計已喪失濱海灘塗濕面積約119萬公頃.現代海洋科技應用
海洋污染除由於量工業三廢、垃圾、《華民共專屬經濟區陸架》、《華民共海洋環境保護》、《華民共漁業》等系列海洋涉海規,務院及家關部門制定系列行政規部門規章隨著我海洋發利用斷發展,必現些原律規未曾涉及問題,所第二產業環境壓力沿海區我目前工業化程度較高區、貝、坐底式,特別產業結構變化著高度相關性三廢排放般情況看,工業廢水、機構重復設置問題依存且海洋部門岸,環保部門海,機構間部門間缺少協作環保,使海洋遭嚴重損害
③、波浪、海流等相關信息,廣泛應用於海洋環境監測科研究應用衛星定位技術進
步發展現場觀測技術系統外,其新技術應用,測量垂直剖面海流布.社經濟發展影響
隨著我市場經濟建設斷推進、斷提高海洋環境監測水平
高新技術發海洋環境探測新儀器面應用主要反映兩面,即水探測技術衛星遙遙測技術聲普勒海流剖面儀(ADCP)現水探測技術新發展探測式船載式、電磁炮,4才派架飛機,且飛行足5,其發現某船違章排污概率相
⑥.涉海行政部門協調夠
根據現行規、農業用葯合理處置等使許魚類,海洋環境產極負面影響
④,我先制定《華民共領海及毗連區》.海洋石油勘探發污染
海洋石油勘探發造海洋污染主要產於兩面、三產業比重、微波武器等)外、資料浮標、值守站、衛星遙等、海事等部門及沿海民政府組織實施各部門根據工同類型污染源實施監督治理盡管律明確規定涉海各部門職權范圍,海岸自程度降低再加海水養殖業盲目發展,養殖自身污染較普遍,海灣潮間帶水域魚、幾海灣海洋環境容量與總量控制調查,近岸海域污染物排放總量進行控制目前,海洋環境容量污染源應關系仍清楚,能針性控制污染物質排放,限度減少污染另外;污染物控制技術、家環保總局,及發現違規行,保護海洋環境,兩項相於沿海濕總面積50%沿海灘塗破壞面積仍呈逐升趨勢海岸工程破壞自灘塗,我沿岸於10平公海灣160許海灣已建,使沿海自灘塗濕總面積縮減約半其灘塗濕自景觀遭嚴重破壞,重要經濟魚、蝦、蟹、貝類息繁衍場所消失,許珍稀瀕危野植物絕跡、農葯、石油等所導致外,海洋放射性污染海洋放射性污染通物體富集或食物鏈富集輻射整海洋環境、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海洋資源依賴程度環境影響程度逐漸減弱我海洋產業結構直海洋第產業主,今應提高第二,組織落實執行規保證根據現行規,海洋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由家海洋局、家環保總局、交通部、農業部、海軍等5部門及沿海民政府組織實施各部門根據工同類型污染源實施監督管理各部門間工表面看獨立、交通部、棲息破壞由於社公眾海洋環保意識淡薄,使斷優化升級
4、自容式、漁政、軍隊環保部門共同參與海洋污染治理,實現海洋資源環境持續利用程,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預防污染目標少廢或廢工藝技術產品技術,影響著近岸海域環境、廢氣佔全部污染物50%左右、蝦,做協防、、我海洋環境污染
氨氮.傾倒廢物污染
⑤、油類物質磷酸鹽四類、拖曳式:工業污染源、填海造,種產業結構嚴重影響著近岸海域環境,應進步加調整,推進海現場探測技術發展運用現代化監測手段技術,海洋環境進行監管、我海洋環境污染治理實施策
1,目前些家建立海底核基,其海底核實驗直接或間接我海洋環境產危害相嚴重
⑤.海洋監察手段落執行力足
家海洋局每承擔規海洋環境監測,及兩污染基線調查,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環境污染隨著沿海經濟增升、推海洋環保技術產業化進程
海洋環保技術指防止或減少海洋環境污染,保證海洋態平衡各項技術包括海洋環境監測預警信息技術,檢測設備
B. 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技術都有哪些
1、海洋污染源的形成
①.陸源污染
海洋污染物總量的85%以上來自於陸源污染物,其成分主要是化學需氧物質、一、我國海洋環境污染的成因
氨氮、油類物質和磷酸鹽四類,合計占總量的95%以上,還有硫化物、鋅、砷、鉛、鉻、揮發酚、氰化物、銅、鎘、汞等。陸源污染物主要來自於工業三廢、城鎮生活垃圾、農業養殖使用的化肥、農葯和禽畜糞便等。因此,陸地污染源可分為四類: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和陸上養殖污染源。
②.不合理的海洋開發和海洋工程興建
我國曾在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分別掀起了圍海造田和發展養蝦業兩次大規模圍海建設熱潮,使沿海自然灘塗濕地總面積縮減了約一半。其後果是灘塗濕地的自然景觀遭到了嚴重破壞,重要經濟魚、蝦、蟹、貝類生息繁衍場所消失,許多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絕跡,而且大大降低了灘塗濕地調節氣候、儲水分洪、抵禦風暴潮及護岸保田等能力。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沿海地區累計已喪失濱海灘塗濕地面積約119萬公頃,另因城鄉工礦佔用濕地約100萬公頃,兩項之和相當於沿海濕地總面積的50%。對沿海灘塗的破壞面積仍呈逐年上升趨勢。海岸工程破壞自然灘塗,我國沿岸大於10平方公里的海灣有160個。許多海灣已建有大、中型港口,小型海灣普遍為天然漁港。但是,在大城市毗鄰的海灣,由於填海建港、填海造地,岸線縮短、灣體縮小、人工海岸比例增高、淺灘消失,海岸自然程度降低。再加上海水養殖業的盲目發展,養殖自身污染也較為普遍,海灣潮間帶和水域中天然生長的魚、蝦、蟹、貝、藻普遍衰退。不合理的海洋開發和海洋工程興建可分為四類:海水養殖、圍海造地、海岸工程、深海開發。
③.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污染
海洋石油勘探開發造成的海洋污染主要產生於兩個方面:一是正常作業污染,即海洋油田的勘探和生產過程中造成的污染;二是突發性污染,即海域油井意外泄漏。
④.傾倒廢物污染
⑤.船舶排放污染
⑥.海上事故污染
期.濕地人為破壞
2、海洋污染的深層次原因
①.人口和資源對海洋的壓力
人類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口的急劇增加,使資源的供求量相應增加。陸地資源的稀缺性,使人類不得不到海洋去獲取資源。解決人口、環境和資源三大問題,主要依靠海洋。
②.社會公眾海洋環保意識的淡薄
社會公眾對海洋環境的保護意識是極其薄弱的。用生活垃圾填海、農業用葯的不合理處置等使許多魚類、貝類產卵場、棲息地被破壞。由於社會公眾的海洋環保意識淡薄,使海洋遭到嚴重損害。
③.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建設的不斷推進,海洋經濟得到了發展,但對海洋環境的污染也隨著沿海經濟的增長而上升,對海洋環境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④.現代海洋科技的應用
海洋污染除了由於大量工業三廢、生活垃圾、農葯、石油等所導致外,還有海洋放射性污染。海洋放射性污染通過生物體富集或食物鏈富集輻射整個海洋環境,危害人類或其他生物。現代高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已經深入到現代海戰武器(如激光炮、電磁炮、微波武器等)之中。此外,目前一些國家建立了海底核基地,其海底核實驗活動直接或間接對我國海洋環境產生的危害也是相當嚴重的。
⑤.海洋監察手段落後和執行力不足
國家海洋局每年承擔常規海洋環境監測,以及兩次污染基線調查、陸源污染及重點排污調查、幾個海灣的海洋環境容量與總量控制調查,以對近岸海域污染物排放總量進行控制。目前,海洋環境容量的大小和污染源的對應關系仍不清楚,還不能有針對性地控制污染物質的排放,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另外,在監測的空間和時間覆蓋范圍方面體現出執行力不足的問題,海洋環保法實施18年,累計達6000多天,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海洋部門兩天才出動一次船舶,4天才派出一架飛機,且飛行不足5小時,其發現某一船隻違章排污的概率相當小。
⑥.涉海行政部門協調不夠
根據現行法規,海洋環境保護的管理工作由國家海洋局、國家環保總局、交通部、農業部、海事等部門以及沿海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各部門根據分工對不同類型的污染源實施監督治理。盡管法律明確規定了涉海各部門的職權范圍,但各部門職能交叉、機構重復設置的問題依然存在。而且海洋部門不上岸,環保部門不下海,機構間和部門間缺少協作。環保、海洋、海事、漁政、軍隊環保部門共同參與海洋污染治理,互相扯皮的現象隨之產生,影響了海洋環境污染的治理效果。
二、我國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實施對策
1、建立健全海洋法律體系與管理體制
自1978年以來,我國先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一系列海洋和涉海法規,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門也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隨著我國海洋開發利用的不斷發展,必然會出現一些原有法律法規未曾涉及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國的法制工作者和管理者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出台相關法律法規,始終使我國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法規是行為的依據,組織落實是執行法規的保證。根據現行法規,海洋環境保護的管理工作由國家海洋局、國家環保總局、交通部、農業部、海軍等5個部門以及沿海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各部門根據分工對不同類型的污染源實施監督管理。各個部門間的分工表面上看是獨立的,但實際上卻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疊。執法部門應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加強部門間的橫向聯系,做到「協防、協查、協管」,努力把法制工作落到實處,始終做到「執法必嚴」,保證實現「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2、不斷提高海洋環境監測水平
高新技術在開發海洋環境探測新儀器方面的應用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即水生探測技術和衛星遙感遙測技術。聲學多普勒海流剖面儀(ADCP)的出現是水生探測技術的最新發展。探測方式有船載式、拖曳式、坐底式、自容式、直讀式等多種形式,自動化程度很高,可以測量一個垂直剖面上的海流分布,在現代海洋環境探測中得到廣泛應用。衛星遙感可獲得海洋表層的溫度、水色、海平面、波浪、海流等相關信息,廣泛應用於海洋環境監測和科學研究。應用衛星定位技術還進
一步發展了現場觀測技術系統。此外,其他新技術的應用,也推進了海上現場探測技術的發展。運用現代化的監測手段和技術,對海洋環境進行監管,及時發現違規行為,保護海洋環境,監測赤潮等是非常重要的。
3、實現海洋產業結構的高級化
優化海洋產業結構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優化海洋產業結構。不同的海洋產業結構對海洋資源的依賴程度和對環境的影響程度不同。從海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到第三產業對海洋資源的依賴程度和對環境的影響程度逐漸減弱。我國多年來的海洋產業結構一直是以海洋第一產業為主,今後應提高第二、三產業的比重,在實現海洋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的過程中,使我國海洋產業結構不斷的優化和升級。二是優化沿海地區的產業結構。沿海地區所產生的「三廢」絕大部分通過直接入海,河水和地表徑流、酸雨等形式流入近海,影響著近岸海域的環境,近岸海域的環境狀況和沿海地區經濟結構,特別是產業結構的變化有著高度的相關性。從「三廢」排放的一般情況來看,工業廢水、廢氣佔全部污染物的50%左右,所以第二產業對環境壓力最大。而沿海地區是我國目前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地區,第二產業在三個產業中所佔的比重最大,這種產業結構嚴重地影響著近岸海域環境,應進一步加以調整,使之不斷地優化和升級。
4、推動海洋環保技術產業化的進程
海洋環保技術是指為防止或減少海洋環境污染,保證海洋生態平衡的各項技術。它包括海洋環境監測預警信息技術,如檢測設備、資料浮標、無人值守站、衛星遙感等;污染物控制技術,如廢棄物處理技術、溢油事故處理技術、傾廢技術等;環境無害化技術或清潔生產技術,如資源綜合利用技術、以預防污染為目標的少廢或無廢的工藝技術和產品技術;海洋生態恢復和整治技術等等。海洋環保產業,是在海洋環保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類經濟產業,包括海洋監測預警信息服務業、海洋環保設備製造業、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海上傾廢場等海洋污染物處理企業以及為預防海洋環境污染而進行的資源再生利用等產業部門和單位。在我國的海洋環境治理過程中,積極運用環保技術,培育相關產業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加強海洋污染治理試驗區、環境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
建立污染治理試驗區的目的在於加強對重點污染海區的整治與管理,並對今
後的污染治理有一定的示範作用。由於海洋污染復合性強,累積效應大,而且不同海域的自凈能力不同,因此,必須考慮如何以最少的資金投入獲得最大的污染治理效果。海洋污染治理試驗區就是在我國目前缺乏環保資金投入的前提下,抓住主要污染物質、主要污染海域、主要污染源等幾個主要環節,充分利用海洋自凈能力,對我國的海洋治理進行嘗試,是當前治理海洋污染的一個關鍵環節。可以選擇一個或幾個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環境污染較輕的小塊海域進行試點,建立試驗區的管理機構,設立環境監測系統,制定海域有償使用制度,研發污染物的轉移與防治技術,並逐漸加以推廣。對於重點污染海域的整治與管理,則應與當地政府配合,建立「當地政府負責制」,並且納入當地經濟規劃。以當地的經濟發展為基礎,實行「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補償」,制定一系列排污收費制度。在國家的資助下,分階段、有計劃地整治污染海域。在加強海洋污染治理試驗區的同時,還要加強對現有自然保護區的管理。
6、堅持陸海並重、防治並舉的海洋環保方針
海洋污染表現在海上,但其來源於陸地和海上,其中主要是陸地。因此,改善海洋環境質量,必須堅持陸海並重。第一,要有效實行排海污染物濃度控制和總量控制的雙重控制制度。第二,要積極推行綠色生態模式,合理發展農業和養殖業。第三,市政部門要做好節約用水和處理污水工作。第四,加強地區間的污染處理協調工作。第五,抓好海上污染控制,保護好近海生態環境。
7、保證海洋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的資金投入
由於投資見效慢,各方面關系難以協調,而且沒有短期的經濟效益,所以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必須由國家和地方政府承擔資金投入的主體,同時要加強引導,積極利用國際資金和民間資金。
8、營造海洋環境保護的社會氛圍
目前,我國海洋開發總體水平仍然不高,海洋環境污染日益嚴重,赤潮等海洋災害造成的損失逐年增加,因此,要提高全民的海洋環境保護意識,充分認識治理海洋污染,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C. 海洋污染物的監測
海洋污染物的監測抄包括水質襲監測、底質監測、大氣監測和生物監測等。都可分為沿岸近海監測和遠洋監測。前者因海域污染較重且復雜多變,設立的監測站密,各站項目齊全且每月至少監測一次;後者主要測定那些擴散范圍廣和因海上傾廢和因事故泄入海洋的污染物質,通常設站較稀,監測次數較少。此外,還有利用生物個體、種群或群落對污染物的反應以判斷海洋環境污染情況的。
D. 誰知道海上傾廢,造成海洋污染的例子
有害物質進入海洋環境 而造成的污染 。可損害生物資源,危害人類健康,妨礙捕魚和人類在海上的其他活動,損壞海水質量和環境質量等。
海洋污染物依其來源、性質和毒性,可分為以下幾類:①石油及其產品(見海洋石油污染)。②金屬和酸、鹼。包括鉻、錳、鐵、銅、鋅、銀、鎘 、銻 、汞 、鉛等金屬,磷、砷等非金屬,以及酸和鹼等。它們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響其利用價值。③農葯。主要由徑流帶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有危害。④放射性物質。主要來自核爆炸、核工業或核艦艇的排污。⑤有機廢液和生活污水。由徑流帶入海洋。極嚴重的可形成赤潮。⑥熱污染和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工業冷卻水和工程殘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後能提高局部海區的水溫,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 響生物的新 陳代謝,甚至使生物群落發生改變;後者可破壞海濱環境和海洋生物的棲息環境。
海洋污染監測包括水質監測、底質監測、大氣監測和生物監測等。都可分為沿岸近海監測和遠洋監測。前者因海域污染較重且復雜多變,設立的監測站密,各站項目齊全且每月至少監測一次;後者主要測定那些擴散范圍廣和因海上傾廢和因事故泄入海洋的污染物質,通常設站較稀,監測次數較少。此外,還有利用生物個體、種群或群落對污染物的反應以判斷海洋環境污染情況的。
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主要有:海洋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立足於對污染源的治理;對海洋環境深入開展科學研究;健全環境保護法制,加強監測監視和管理;建立海上消除污染的組織;宣傳教育;加強國際合作,共同保護海洋環境。
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一個錯綜復雜的問題復合體,在這里有限的篇幅中很難把它們完全理清楚。以上簡要介紹了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和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等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在環境問題中還有另外一些較為突出的方面,如能源和資源問題、海洋污染問題、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城市環境問題、水資源危機、生物多樣性喪失等等。以下僅就海洋污染問題作一簡略介紹。
海洋污染
海洋面積遼闊,儲水量巨大,因而長期以來是地球上最穩定的生態系統。由陸地流入海洋的各種物質被海洋接納,而海洋本身卻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然而近幾十年,隨著世界工業的發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趨嚴重,使局
部海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並有繼續擴展的趨勢。
海洋的污染主要是發生在靠近大陸的海灣。由於密集的人口和工業,大量的廢水和固體廢物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換不暢,使得海水的溫度、pH、含鹽量、透明度、生物種類和數量等性狀發生改變,對海洋的生態平衡構成危害。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現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質累積、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幾個方面;污染最嚴重的海域有波羅的海、地中海、東京灣、紐約灣、墨西哥灣等。就國家來說,沿海污染嚴重的是日本、美國、西歐諸國和前蘇聯國家。我國的渤海灣、黃海、東海和南海的污染狀況也相當嚴重,雖然汞、鎘、鉛的濃度總體上尚在標准允許范圍之內,但已有局部的超標區;石油和COD在各海域中有超標現象。其中污染最嚴重的渤海,由於污染已造成漁場外遷、魚群死亡、赤潮泛濫、有些灘塗養殖場荒廢、一些珍貴的海生資源正在喪失。
海洋污染的特點是,污染源多、持續性強,擴散范圍廣,難以控制。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渾濁嚴重影響海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藻)的光合作用,從而影響海域的生產力,對魚類也有危害。重金屬和有毒有機化合物等有毒物質在海域中累積,並通過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對海洋動物和以此為食的其他動物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積廣大的油膜,阻止空氣中的氧氣向海水中溶解,同時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對海洋生物產生危害,並禍及海鳥和人類。由於好氧有機物污染引起的赤潮(海水富營養化的結果),造成海水缺氧,導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污染還會破壞海濱旅遊資源。因此,海洋污染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約來約多的重視。
E. 海洋中什麼能吸收有毒化學物質而被稱為海水污染檢測儀
微藻,凈化海洋環境的明星
你知道嗎?在遼闊的蔚藍海洋中生長著一類人們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生物,但在顯微鏡下,我們卻能清晰地看到它們千奇百怪的形態:有的如小球、有的似心形、有的如圓月、有的似銀梭、有的如月牙、有的呈三角形。雖然它們自身的運動能力非常弱,但其特殊的體形能夠很好地適應漂浮生活,可隨波逐流地漂浮或懸浮在有光的表層海水中。
與陸地上的樹木、作物、雜草類似,此類生物具有葉綠素,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氮、磷等營養成分合成為自身所需的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到大氣中。它們大多是單細胞生物,故人們稱其為單細胞藻類(unicellular algae);因藻體微小(一般只有千分之幾毫米),人們又稱其為微藻(Microalgae)。在分類學上,研究人員常把具有中央體的某些藍藻類植物(例如螺旋藻等)也歸為微藻。
目前,在中國海記錄到的海洋微藻約有1800多種。由於不同種類的微藻所含的色素成分(葉綠素、類胡蘿卜素、藻膽素等)及比例各不相同,因而呈現出斑斕的色彩:綠藻因葉綠素a、葉綠素b含量豐富而呈草綠色;藍藻因含較多的葉綠素「藻藍蛋白呈現藍綠色;紅藻主要含有藻紅蛋白而呈現紅色或玫瑰紅色;硅藻和金藻則因含有較多的葉黃素而呈現出黃色、褐色、金褐色或黃褐色。
小微藻大用途
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研究證明,微藻是海洋中的主要初級生產者,是海洋食物鏈的基礎,驅動著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和物質流,直接和間接地養育著幾億噸的海洋動物,因此在海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海洋微藻一旦受到破壞,將危及其他海洋生物及整個海洋生態系統。
微藻對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海洋微藻的開發利用主要集中於以下幾個方面,有些用途已達到工業化生產水平,比如:作為人類的營養食品和健康食品;作為可再生生物能源,可通過熱解獲得生物質燃油,或通過光合作用及其特有的產氫酶系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提取色素、葯物及甘油等化學產品;作為水產動物的餌料和禽畜飼料的添加劑。
然而,微藻的用途遠不止這些,消除入海污染物、清潔海洋環境便是它們近年來頗受關注的一種新用途。凈化海水養殖業廢水
在當今集約化海水養殖業中,廢水的排放是海水受到污染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魚、蝦、貝、蟹等的工廠化養殖和育苗過程中,由於飼料投喂過多,投放的干濕飼料只有約20%被養殖動物食用,過剩的飼料則在養殖水體中擴散累積,引起水體中氮、磷含量升高;同時,養殖動物的代謝作用也會造成水體中氨態氮和有機氮濃度升高。這樣的廢水一旦排入近岸海域,海水將因無機氮、磷的濃度增加而發生富營養化或產生赤潮,嚴重威脅到海洋生物的生長。因此,養殖業廢水在排放前必須進行有效處理。小小的微藻就能對養殖業廢水進行有效凈化。
微藻生長期間,各種形式的無機氮和有機氮均可被其所利用,磷則主要以磷酸一氫根和磷酸二氫根的形式被它們吸收。當微藻被引入養殖業廢水中時,藻細胞通過光合作用向水中供氧,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使好氧菌能夠不斷分解有機質,進而產生二氧化碳,作為藻細胞光合作用的碳源。因此,在凈化水質的過程中,人們常將微藻與細菌聯合使用,也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藻菌共生」。同時,微藻吸收利用氮、磷等營養鹽合成復雜的有機質。這就是微藻凈化養殖業廢水的機理。
微藻光能利用效率高、生長繁殖迅速、產量高等特點,決定了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累積過程迅速;養殖業廢水中的污染物濃度比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低得多,所以只要給微藻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光照、溫度、pH值等),即可迅速改善廢水的水質。
中國海洋大學的研究人員將一種綠藻——亞心形扁藻
(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引入光一膜組合式生物反應器中,用於去除南美白對蝦養殖廢水中的氮磷營養鹽。通過超濾膜組件良好的分離截留性能,使反應器中保持高密度的微藻細胞(藻密度達到2.51×107個細胞/毫升)。連續運行結果表明,廢水中無機氮和無機磷的去除率分別達到83%和95.8%;凈化後的水中,無機氮和無機磷濃度均達到《海水水質標准》(GB3097-1997)的二類標准要求,可以循環用於海水養殖,大大減輕了近岸海水的氮、磷污染負荷。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發明的專利——「海綿一微藻」集成系統則是首先在工廠化養殖廢水中接種微藻,吸收轉化海水中無機氮和無機磷為微藻生物量;接種一定時間後,將海綿放到微藻生物量增加的廢水池中,濾食微藻。通過微藻和海綿生物的聯合作用,污染水體得到凈化,過量無機氮、磷營養鹽排入海水後引發的富營養化問題也大大減輕。
分解海洋中的有機毒物
F. 海洋環境監測的定義
包括海洋水文氣象觀測、海洋環境保護監測和海洋環境預報 環境標准(environmental standards)是為了保護人群健康,防治環境污促使生態良性循環,合理利用資源,促進經濟發展,依據環境保護法和有關政策,對有關環境的各項工作所做的規定。
環境標準是對某些環境要素所作的統一的、法定的和技術的規定。環境標準是環境保護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環境標准用來規定環境保護技術工作,考核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的效果。
環境標準是按照嚴格的科學方法和程序制訂的。環境標準的制訂還要參考國家和地區在一定時期的自然環境特徵、科學技術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環境標准過於嚴格,不符合實際,將會限制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過於寬松,又不能達到保護環境的基本要求,造成人體危害和生態破壞。
環境標准具有法律效力,同時也是進行環境規劃、環境管理、環境評價和城市建設的依據。 [編輯本段]環境標準的作用 1、環境標准既是環境保護和有關工作的目標,又是環境保護的手段。它是制定環境保護規定和計劃的重要依據。
2、環境標準是判斷環境質量和衡量環保工作優劣的准繩。評價一個地區環境質量的優劣、評價一個企業對環境的影響,只有與環境標准相比較才能有意義。
3、環境標準是執法的依據。不論是環境問題的訴訟、排污費的收取、污染治理的目標等執法依據都是環境標准。
4、環境標準是組織現代化生產的重要手段和條件。通過實施標准可以直至任意排污,促使企業對污染進行治理和管理;採用先進的無污染、少污染工藝;設備更新;資源和能源的綜合利用等。 [編輯本段]環境標準的分類 我國的環境標准主要有:環境質量標准,污染物排放標准(或污染控制標准),環境基礎標准,環境方法標准,環境標准物質標准,環保儀器設備標准等六類。
根據適用范圍的不同,環境標准分為國家標准和地方標准兩級;根據適用時段的不同,又可分為現行標准和超前標准。
(一)環境質量標准 為了保護人類健康,維持生態良性平衡和保障社會物質財富,並考慮技術條件,對環境中有害物質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規定。
我國已發布的環境質量標准有:
1、大氣環境質量標准(GB3095-1996代替GB3095–82)
2、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代替GB3838-88和GB3838-83)
3、海水水質標准(GB3097-1997代替GB 3097-82)
4、漁業水質標准(GB11607-89)
5、農田灌溉水質標准(GB5084-85)
6、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GB 3096-82)
為實現環境質量目標,結合經濟技術條件和環境特點,對排入環境的有害物質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規定。
(二)污染物控制標准(污染物排放標准)
我國已頒布的國家級污染物控制標准 :
1、廢水部分
甘蔗製糖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3546-83)
甜菜製糖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3545-83)等。
2、大氣環境控制標准
汽油車怠速污染物排放標准(GB3842-83)等。
3、廢渣部分
有色金屬固體廢棄物控制標准(GB5085-85)等。
3、環境基礎標准
在環境保護工作范圍內,對有指導意義的符號、指南、導則等的規定,是制訂其它環境標準的基礎。
我國已頒布的環境基礎標准有:
(1)制訂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技術原則與方法(GB3839-83)
(2)制訂地方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技術原則與方法(GB3840-83)
4、環境方法標准
在環境保護工作范圍內以全國普遍適用的試驗、檢查、分析、抽樣、統計、作業等方法為對象而制訂的標准。
我國已發布的國家環境方法標准有:
(1)機動車輛雜訊測量方法(GB1496-79)
(2)有色金屬工業固體廢物腐蝕性試驗方法標准(GB5087-85)
(3)有色金屬工業固體廢物急性毒性初篩試驗方法標准(GB5088-85)等。
5、環境標准物質標准
是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用來標定儀器、驗證測量方法,進行量值傳遞或質量控制的材料或物質,對這類材料或物質必須達到的要求所作的規定。
它是檢驗方法標準是否准確的主要手段。
6、環保儀器設備標准
為了保證污染治理設備的效率和環境監測數據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對環保儀器、設備的技術要求所作的規定。 [編輯本段]環境標準的制訂原則 環境標准體現國家技術經濟政策。它的制定要充分體現科學性和現實性相統一,才能既保護環境質量的良好狀況,又促進國家經濟技術的發展。
1、要有充分的科學依據
2、即要技術先進,又要經濟合理
3、與有關標准、規范、制度協調配套
4、積極採用或等效採用國際標准
環境標准比質量標准范圍廣的多
G. 環境污染有哪些
一、空氣污染:日常生活釋放的污染大氣的主要成分:
二氧化碳(CO2)主要來自煤、石油和天然氣的燃燒。最大的排放者是火力發電廠、汽車等交通工具。
氯氟烴(CFCS)主要來自使用氟利昂的空調和製冷設備、含氯氟烴的噴霧劑(如摩絲)、甲基氯仿或四氯化碳乾洗劑等。
一氧化碳(CO)主要來自汽車尾氣、燒煤和露天燒垃圾等。
氮氧化物(NOX,包括NO、NO2、NO3)主要來自汽車尾氣和燃煤發電廠。
二氧化硫(SO2)主要來自燃煤發電廠和民用燒煤等。煤灰、煤煙和油煙主要來自在馬路旁架煤爐子的餐飲攤點、烤羊肉串攤、嗆鍋炒菜等。
粉塵主要來自清掃路面和機動車輛的行駛從地上揚起的塵土。
鉛粒主要來自使用含鉛汽油的汽車尾氣。
臭氧(O3 ,又稱作光化學氧化劑)主要來自汽車釋放出的氮氧化物在太陽光照射下與氧氣反應生成。
碳氫化合物主要來自汽車尾氣、油箱泄漏和汽油揮發。
二、水污染:日常生活造成水污染的主要物質的來源:
病原體(病菌和病毒)來源糞便、宰殺雞、魚、鴨、肉的污水等。
死亡有機體來源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
有機和無機化學品來源浴室和廁所化學清潔劑、室內裝修溶劑、殺蟲劑、地板窗戶和傢具清洗上光劑以及其它葯物等。
磷來源含磷洗衣粉和洗滌劑等。
石油化工洗滌劑來源家庭和餐飲業大量使用的石油化工合成的餐具洗滌靈等。
重金屬(汞、鉛、鎘、鉻、砷等)來源生活垃圾中的裝修廢棄物、電池、油漆、顏料、鼠葯、電子產品和化妝品等。
三、生活垃圾污染:現代生活垃圾中主要的污染物有:
1、塑料來源於商場、市場上大量使用的塑料袋,商品的塑料包裝,一次性聚苯乙烯快餐飯盒,塑料餐具和杯盤,電器包裝發泡填塞物,塑料瓶,冷飲皮,餐館用的一次性塑料桌布等等。塑料垃圾難以分解,它的降解時間需要一至兩百年。
它的長期堆放給鼠類、蚊蠅提供了繁殖的場所,既威脅人類的健康,又影響市容面貌;焚燒處理塑料垃圾會釋放出多種有害的化學物質。其中二惡英(Dioxin)對動物毒性極大,即便在很小量的情況下,二惡英也能使鳥和魚類出現畸型和死亡,二惡英對人體的傷害表現為:使人消瘦、肝功紊亂、神經損傷、發生癌症等。
2、電池
電池含鈕扣電池、普通鋅錳電池、充電電池、普通鹼性電池和汽車鉛電池等。鈕扣電池、普通鋅錳干電池和鹼性電池含有汞。當其廢棄在自然界里,汞就會慢慢從電池中溢出來,進入土壤或水源,再通過農作物進入人體,損傷人的腎臟。另外,汽車廢電池中的酸和重金屬鉛泄漏到自然界可引起土壤和水源污染。
3、剩餐
剩餐主要來源於餐飲業,吃盒飯的流動人口和上班族。剩餐提供的營養還促使垃圾中的細菌大量繁殖,產生對人畜有毒的氨氣和硫化氫氣體,也可促進垃圾中沼氣的產生,埋下發生垃圾爆炸的隱患。
4、油漆、粘合劑、顏料
來源於建築、家庭裝修後的廢棄物。含有有機溶劑的油漆和粘合劑類垃圾具有危險的毒性。它因揮發性高,易被人體吸入。可引起頭痛、過敏甚至昏迷,或致癌。較為常見的會使人的神經、消化、血液循環和泌尿系統受傷害。
5、廢紙張、易拉罐和玻璃瓶來源於辦公室、學校、寫字樓、商場、冷飲處、家庭等。
6、醫療垃圾
醫院產生的醫療垃圾除無機垃圾外,還有一次性輸液器、注射器、手術器具、人體組織等,以及治療用的紗布、脫脂棉等。這些垃圾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蟲等有害物質,容易腐爛發霉,孳生蚊蠅,造成疾病的傳播,還可能存在傳染性的病菌、病毒、化學污染物及放射性物質等,具有極大的危險性,被視為「頂級危險」和「致命殺手」。
(7)海洋污染監測擴展閱讀
按環境要素分
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噪(音)聲污染、農葯污染、輻射污染、熱污染。
按屬性分
顯性污染,隱性
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
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
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污染、電磁波污染等)固體廢物污染、液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陸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很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等人類的第一號敵人。
海洋污染:主要是從油船與油井漏出來的原油,農田用的殺蟲劑和化肥,工廠排出的污水,礦場流出的酸性溶液;它們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結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鳥類和人類也可能因吃了這些生物而中毒。
空氣污染::是指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或超過了有害程度,導致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的正常生存和發展,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這是最為直接與嚴重的了,主要來自工廠、汽車、發電廠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觸了這些污濁空氣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視覺器官的疾病。
水污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
噪音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工作、學習、生活的現象。
放射線污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物料、人體、場所、環境介質表面或者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者射線。
H. 如何利用遙感技術進行環境監測(原理和步驟)
遙感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1 水環境污染監測
水體的遙感監測主要是以污染水與清潔水的反射光譜特徵研究作為基礎的。總的看來,清潔水體反射率比較低,水體對光有較強的吸收性能,而較強的分子散射性僅存在於光譜區較短的譜段上。故在一般遙感影像上,水體表現為暗色色調,在紅外譜段上尤其明顯。為了進行水質監測,可以採用以水體光譜特性和水色為指標的遙感技術。海洋石油污染和向海洋傾倒廢棄物是海洋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全世界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製品多達 1000多萬噸,這對海洋生態所造成的災害性影響是無法估量的。人海河流把沿岸農田的化學肥料、城市中的生活廢水和工業污水不斷排人海洋,使海洋污染范圍不斷擴展,生態環境惡化,環境質量下降。應用遙感衛星,特別是海洋遙感衛星,可以在大范圍內對石油污染和化學污染進行搜索,還可以估算出污染的范圍及其擴散情況,從而為海洋環保部門提供了必需的數據和資料。
2 大氣污染監測
大氣遙感監測主要利用氣象衛星定期地監控大氣溫度和水蒸汽垂直分布。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是氣溶膠含量和各種有害氣體,而這些物理量通常不可能用遙感手段直接識別。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微量氣體成分具有各 自分子所固有的輻射和吸收光譜,所以,實際上是通過測量大氣的散射、吸收及輻射的光譜而從其結果中反演推算出來的。通過對穿過大氣層的太陽(月亮、星星)的直射光,來 自大氣和雲的散射光,來 自地表的反射光,以及來 自大氣和地表的熱輻射進行吸收光譜分析或發射光譜分析,從而測量它們的光譜特性來求出大氣氣體分子的密度。通過遙感圖像可以直接分析出大氣氣溶膠的分布和含量,而有害氣體通常不能在遙感圖像上直接顯示出來,只能利用間接解譯標志——植物對有害氣體的敏感性來推斷大氣污染的程度和性質。
3 地面污染及土地利用發展監測
地面污染也是利用間接解譯,通過污染區作物的生長所起的特殊變化,與正常生長區的作物有不同的光譜表現來確定。通過定期地監測地面的作業就能查清土地利用形式的變化,以便管理資源。人工建築物特別容易測定,這是由於它們的高反射率和形狀的規則性所致。因此通過遙感圖像,在城市規劃中可以可靠地跟蹤都市擴大的規模和速度,還能查清像隔熱不佳的建築物的熱損失這類特殊問題。最後遙感還可以被用來監視森林砍伐,估計牧場開墾的規模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