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依法理財論文

依法理財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1-22 03:37:55

Ⅰ 會計論文 5000-6000左右

會計法治與市場經濟

楊照華(新疆對外經濟貿易會計學會830001)

【摘要】宏觀經濟轉型和治國方略的轉變必將引發會計革命。以新修訂《會計法》頒布為標志,會計將經由會計法制化向會計法治邁進。會計責任的嬗變與經濟體制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產權改革、市場諸利益主體、企業制度、會計監督機制、會計國家化與會計國際化與會計法制化相互制約、作用和影響,促使經濟生活向規范有序的方向發展,實現會計工作理想的社會狀態———會計法治,其遵循的目標、原則、途徑等本文將做出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會計法制化市場經濟制度會計法治目標原則條件途徑

會計作為市場經濟的一個信息系統,在經濟轉軌和法制化進程中將呈現全方位的變化。《會計法》的修訂和逐趨完善,標志著我國會計法制化已初具形態,為會計法治提供了基礎環境和手段,將逐步實現從會計法制化到會計法治的過渡。本文從經濟體制的視角分析會計主體和會計法律責任主體的變遷,討論會計責任的體制根源和會計法制的體制基礎;市場諸主體利益格局的形成要求會計作為一個信息系統和管理工具必須提供以法制化作保障的會計信息,以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會計法製作為一個歷史范疇,必將隨著人類社會、政治、經濟的文明和進步,由法律的調整最終上升為由道德規范予以調整。

一、會計法制與市場的關系

會計法制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市場經濟是由若干利益鮮明的主體和游戲規則構成的權責系統。會計法制通過對會計行為權利義務的設定,實現對會計關系(即國家在管理會計工作和會計人員在辦理會計事務過程中形成的經濟關系)的調整。從而為市場經濟秩序的穩定和有序發揮作用。

(一)從經濟體制分析會計主體及會計責任主體的變遷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首先是要確定會計主體,會計主體是會計為之服務的特定組織或單位,旨在明確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界定提供會計信息的邊界,從而解決會計的服務對象問題。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在宏觀上制定企業財政財務政策及會計制度,控制企業資金審批、劃撥、調配,審定企業財務報表、年度預決算和資產經營計劃,核銷企業呆壞賬,核實批復報損金額等,形成高度集中統管的財會模式;另一方面,由於所有權和經營權未完全分離,國家以所有者和社會管理者的身份,參與企業利潤分配和所得稅的徵收。在這種體制下,所有者和經營者合為一體,國家和企業的利益是一致的,企業實際上是在國家直接領導下的一個部門,國家和企業共同分割和分解了企業的財務管理許可權和會計的獨立核算權。會計核算的范圍可視為國家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一部分,企業的會計核算實質上是以國家的各項要求和指標為尺度來歸集會計信息,是對計劃經濟予以局部的反映。會計信息提供的目的主要為了滿足國家經濟管理的需要,企業基於一定的管理目的,對會計信息也有所要求。因此,企業會計具有很強的宏觀屬性,國家在宏觀上成為企業會計核算的會計主體,企業作為會計主體的觀念趨於淡化和模糊。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隨著政企職責分開和兩權分離及產權制度改革的推進,企業成為產權清晰的獨立經濟實體,自身經濟利益隨之凸現,為適應獨立核算和自主理財的需要,企業會計核算范圍由著眼於宏觀轉向於微觀,核算的目的、范圍及規則等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企業遂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會計主體。

從法律的角度看,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實質上並不具備完全的民事、刑事主體資格,其權利能力及行為能力囿於體制的框架形成很大局限。會計主體是有別於法律主體的,當把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時考察,

兩者具有統一性。由於兩種體制下存在兩種不同的會計主體,基於會計主體的會計行為產生的法律責任的歸屬,以及承擔法律責任的責任主體也就有所區別。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是企業會計核算的會計主體,企業僅作為國家計劃經濟末梢的終端,其會計行為是國家的宏觀行為,國家是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理論上應由國家來承擔,但實際上是行不通的。因此計劃經濟體制下會計法律責任模糊,難以具體落實,形成會計法律有法難依。可以說會計責任流於形式存在著體制的根由。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作為獨立的利益實體,承擔著資產所有者的受託責任,基於多方利益主體的要求,企業必須規范會計行為,加強內外部的會計監督。多元利益格局的形成促使會計責任從國家體制中分化出來,會計責任從單一的理論形式演變為對全社會的多元責任,企業在成為會計主體的同時也真正成為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從會計主體和會計責任主體嬗變過程中可以看到,會計法制的發展經歷了從無法可依到有法難依,從制度約束到法律化,從長官意志到依法理財,會計工作也從無序到有序,逐步實現會計法制的現代化,並最終實現會計從會計法制化到會計法治。

Ⅱ 求一篇淺談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論文

可以的,我有

Ⅲ 怎樣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論文

(一)落實崗位責任制
會計機構的職責是:健全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依法核算,並且進行會計監督,根據財政部門做出的規定,編報預算,組織執行,對各項資金節約使用、統籌安排,確保單位財政工作順利開展,正如反應預算執行狀況,分析財務活動,對國有資產管理予以加強,避免國有資產流失。
(二)強化任職資格管理
會計工作人員必須對財務制度、財政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瞭然於心,結合行政事業單位的具體情況制定財務管理制度,並且嚴格執行,按照規定執行專項資金預算以及部門預算等,對預算執行、財務收支情況嚴格分析檢查,從而加強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嚴格執行持證上崗制度,對於無證在崗的會計人員限期取證,否則一律撤換。
(三)建設會計從業隊伍
相關負責人要加強財務管理方面知識的學習,並且提供財務制度、財政政策的自覺性,依法理財,強化會計工作領導能力,定期對財務管理、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保證財務人員的崗位穩定性,從原則上來說,要杜絕身兼數職的現象發生,從而保證財務人員能夠專心從事財務管理和會計審核工作。其次,財政部門要科學制定培訓計劃,並且豐富培訓內容,結合新形勢的發展要求,定期組織財務人員進行會計信息技術、會計制度、會計法規以及財政政策法規等知識的學習,不斷強化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與此同時,還要有計劃的招收具備會計專業學歷以及懂得業務的優秀人員充實會計崗位,提高會計工作力量。財務部門需要完善考核評價制度,對審計、人事、檢查、組織等部門,協調開展考核工作,其考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會計基礎工作、專項資金管理、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財政預算執行以及財經法規制度落實等,培養財務人員的責任意識。
(四)探索新型管理模式
為了規避部門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才缺失以及管理不規范的問題發生,應該在會計備案制的基礎之上,對專業人才的職業狀況進行全面了解,優先選擇經驗豐富、素質過硬的會計工作者進入到資金管理要求高、會計核算復雜、資金量大的單位中,充分利用會計專業人才,從而加強財務管理水平。其次,實行會計輪崗交流制度,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以及知識面,原則上來說,工作滿五年的會計崗位必須交流,不滿五年需要交流的要通過財政部門提出建議。系統輪崗要經由當地財政部門提出,並且上報政府後,經批准方可實施,參與輪崗交流的人員待遇及身份不變。
(五)建立監督和獎勵機制
財政部門要正確發揮其監督職能,對於單位財務會計人員的配備及崗位設置情況予以監督,提高財務人員的履職情況監督,財政、審計部門要協調配合,定期進行專項檢查,對於發現的問題要嚴格處理,其檢查結果作為獎罰評價的標准。對於做出卓越成績的財務人員要給予物質或精神的獎勵,並且按照一定比例每年對優秀人員予以表彰,建立會計人員積極進取、服務社會、堅持原則的良好形象,確保財務人員的合法權益。

Ⅳ 我想找一些關於中小企業會計核算方面的論文資料

一、會計資料信息不全是突出問題

(一)會計基礎工作混亂

1.原始憑證方面:我國會計原始憑證失真現象在當前經濟社會中較為嚴重與普遍。不僅嚴重影響了整體會計信息質量,也造成國有企業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和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在民營中小企業的日常會計核算中也存在著類似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原始憑證填寫不完整。民營中小企業核算的很多原始憑證不合乎國家相關法規的要求,各項原始憑證要素的填制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現象。如:開票日期時常不填寫;開票人、收款人,只填寫姓不填寫名,有的乾脆不填寫;購買企業的客戶名稱要麼不填、要麼填寫不明確現象較為普遍,金額數字填寫模糊,常出現漏填小寫金額或大小寫金額不符;有的原始憑證的填寫表面上看合乎規定要求,但實際上存在填制的隨意性和人為因素很大。有些企業在會計核算中忽視對費用的審核和控制,對原始憑證審核不認真,原始憑證規定的內容填寫不全,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有關制度規定,有的購買實物的原始憑證只有領導簽批,沒有驗收人或經手人簽字,而且白條入賬情況較普遍,給偷漏稅金等違規行為提供了方便。這些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不斷被納入民營中小企業的會計資料,影響了會計信息的准確性。

(2)原始憑證不真實。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會計原始憑證填寫的經濟業務項目與實際發生的項目內容不符。如:明明是購物券,卻填寫為材料等品名,有的將不能報銷的化妝品、手機、日用品等請客送禮的物品以「辦公用品」為名,堂而皇之地通過虛假的憑據合法報銷列支;二是經濟項目內容與發票使用范圍、經營范圍不符。如:使用商業零售發票,項目內容卻填寫為運輸費,飲食業發票項目內容填為復印費,既給會計監督製造了難度,又難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度。三是使用過期作廢發票及收費收據等;不按規定開具微機列印發票或不能同時全聯次地復寫開具發票,而是按各自需要「大頭小尾」地開具各聯次不統一的票據,造成支出方實際支出少,卻以「大金額」票據列報,收入方實際收入大,卻以「小金額」的票據列收入賬,從中各得其所,從而達到偷漏稅款的目的。四是違規編制虛假的自製原始憑證,如:編造人員名單領取各種勞務費等款項,甚至編造到農貿個體市場購買材料等自製憑證從而套取現金。

2.記賬憑證方面:有的企業填制會計記賬憑證摘要寫得過於簡單。如汽車修理費、設備維修費、房屋修繕費等,摘要只寫「維修」二字,不能說明經濟業務的具體情況;會計科目名稱不規范,處理業務不及時。有些企業到月底結賬時,將當期發生不同經濟業務的多張原始憑證填寫在一張記賬憑證上,分不清會計科目對應的是哪些原始憑證內容,使同一張記賬憑證所附的原始憑證數量過多,業務記錄亂而不準確;有的民營中小企業在開設銀行賬戶時,將相關收支業務的會計憑證單獨記賬、單獨保管,未列入企業財務會計總賬內管理,或以個人名義開設儲蓄賬戶,形成「賬外賬」和「小金庫」;在年終結賬時,有的企業製作會計憑證不符合國家有關會計制度規定,使相關科目不能正確、完整地反映核算企業的盈餘狀況;填制會計憑證內容不完整,如附件張數不填寫,或編制人、出納、稽核等相關人員不簽字蓋章。

3.賬簿設置方面:一些企業設置兩套甚至更多賬簿,以應付不同部門,如「虧損賬」是專門應對國家稅務部門,「盈利賬」專門應對銀行部門,以套取貸款。個別企業不設置總賬,無法對各明細賬進行核對、控制和平衡;固定資產不入賬,形成「賬外資產」。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混用或一本賬多年度使用,賬簿在啟用時不填寫「經營人員一覽表」和「賬戶目錄」,會計人員調動時間和經營人員責任不清;賬簿登記發生錯誤時更正方法不規范,有挖補、塗抹、刮擦和數字書寫錯誤。

4.財務報告及其它方面:不少企業財務報告只有報表,沒有報表附註及財務狀況說明,財務報告內容不完整,「賬表不符」現象時有發生。

(二)會計核算中內控制度不健全

有些企業缺乏相互制約的財務監督機制,企業會計出納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規范,內部會計管理失控,給違法違紀行為造成可乘之機。賒賬過多、過濫,不能實行統一有效的管理。有些為了企業利益,置國家政策法規於不顧,利用虛列費用、隱瞞收入等方式偷逃稅款。有些企業資產負債管理無序,不按基本建設程序辦事,不重視對企業固定資產的管理,新增固定資產不記賬,減少固定資產不沖賬等問題相當普遍。

(三)電算會計資料管理不完善

很多民營中小企業施行會計電算化後,由於電算化會計核算的特殊性,一些企業的電算化會計資料管理任務還不明確、電算化會計檔案的庫房管理達不到要求,部分企業又沒有及時修訂相應的電算會計資料管理制度和檔案保管人員職責,造成電算化會計資料被人為破壞和自然損壞嚴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會計電算化軟體近年來頻繁更換和升級,原相關的會計軟體和文檔資料也容易出現不相兼容的情況,如果處理不當這部分會計資料不僅得不到有效的保管和發揮應有作用,同時也不符合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另外,目前許多會計電算化企業的憑證、賬表採用針式列印機列印輸出,特別是用針式列印機列印輸出的3年以上的紙質會計檔案,很容易褪色造成字跡不清,難以完好地保存到規定的保管年限。長期下去,必然導致會計檔案十分不完整和不安全。

二、制度不健全和執法不嚴是主要原因

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相關法制不夠完善與健全,現有法規的宣傳和執法力度不夠,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法制環境。盡管《會計法》、《現金管理條例》、《稅收征管法》等相關法規對弄虛造假者和會計核算不規范行為作了許多規定與限制,有不少制度法規范圍和標准滯後於新的經濟形勢,特別是針對民營中小企業的會計法規更是嚴重滯後。「《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中的一些內容已經不能適應形式發展的需要;具體會計准則絕大部分只適用於上市公司,也遠遠不能夠滿足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①,給會計核算中的不規范行為提供了溫床,有了可乘之機。另一方面,現有法規宣傳力度不夠和民營中小企業所處地位的特殊性決定了一部分民營中小企業為了企業自身利益,往往有通過逃避納稅的方式增加財富的想法,經營狀況不好時,逃廢債務的願望一般也比大型企業要強烈。當國家有關執法機關對民營中小企業監督檢查不夠及時,對資金的管理、盈餘情況監督不夠嚴格,對偷漏稅款問題的處罰力度不夠,外部監管力度不夠時,促使民營中小企業中會計不規范行為和會計信息失真的程度擴大。

(二)對會計人員管理方式欠缺、內部監督不力。從管理方式來看,民營中小企業的核心管理人員普遍沒有經過科學化管理的熏陶,管理水平不高。首先表現在對會計人員管理觀念陳舊,會計人員選用上任人唯親,相信血緣關系,強調忠誠老實, 不注重才能;其次,管理方式上過度集權,不夠民主,往往易傷害會計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家庭式管理現象普遍存在,強調家族利益,使企業中的會計從業人員覺得在為一個家庭服務,個人晉升發展的機會很少。而且管理隨意性強,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獎懲沒有制度,財務不透明,不重視精神激勵,只注重物質激勵等。從企業內部監督來看,由於會計憑證的設計、印製、使用期限沒有統一規范,技術與管理存在著漏洞。雖然目前我國企業的各類發票和財政收據由財政部門或稅務部門監制,但各省、市、地區、各行業、各部門的票面樣式各異,種類繁多。加之市場經濟下企業部門的經營范圍的擴大,票種和票面的多樣、多變使財務人員目不暇給,在會計實務工作中很難辨別真偽,給企業內部財務人員的對業務工作的監管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另一方面為了節省成本,民營中小企業配備會計人員人數十分有限,往往是一個人身兼數職,給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此這些方面的因素都是造成民營中小企業會計行為不規范的重要原因。

(三)民營中小企業高素質會計人才相對匱乏。與國有企業和其它會計領域相比,民營中小企業高素質財務人員的數量略顯劣勢,由此也造成很多問題,如會計人員、經濟事項的經辦人在會計事項的處理和會計核算中,專業知識缺乏,業務水平不高,法規知識缺乏了解,法制觀念淡薄的現象嚴重,對違法違規的嚴肅性認識不足;有些民營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對財務工作重視不夠,疏於管理,缺乏依法理財的意識。業務直接經辦人、個別財務人員為達到各自的目的,想方設法在會計核算上做文章,為各自部門或個人利益所驅動,鑽管理上的漏洞,將不能報銷的項目填寫成能列支的項目,編造虛假憑證,達到侵吞企業資產的目的,損害民營中小企業的長遠利益。再如對高科技會計設備和網路的應用方面就更為突出,會計人員電算化會計知識缺乏現象較其它會計領域嚴重。許多會計人員和企業財務領導電算會計知識缺乏或老化,對本企業電算化會計的軟體、硬體及生成的會計資料的組成內容不甚清楚,或缺乏對電算化會計資料的管理經驗,重有形的、紙介質的檔案管理,輕無形的、光、磁等介質檔案管理,管理無序,許可權混亂。造成存有會計數據、會計軟體的光、磁介質會計檔案和其它會計文檔資料未及時歸檔納入正常管理程序。

(四)會計核算主體界限不清。中小企業的組織形式有獨資、合夥和有限責任公司。獨資、合夥的組織形式無法人資格,卻要負無限連帶責任;有限責任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以其出資額負有限責任。無論採用哪種組織形式,都存在企業產權與個人財產界限不清的問題,民營中小企業的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分離遠不如大企業那麼明顯,投資者就是經營者,企業財產與個人家庭財產經常發生相互佔用的情況。組織結構也多採用集權制,經營機構會計工作規范等都很少,有也不全面,給會計核算工作帶來困難。

三、會計規范化管理是基本對策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完善和健全國家制定的會計法規制度,特別是針對民營中小企業的法規更應有專門的人員加以研究以應對當前民營中小企業的現狀,加大宣傳法律法規力度和執法力度。在法規體系建設上,要有較強的操作性、實用性、科學性、嚴謹性,完善其配套措施,注意各相關法規的銜接,避免執行的混亂,健全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使會計各項工作及監管部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會計核算不規范的法律漏洞。與此同時加大會計法規實施力度,強化企業負責人的第一負責人意識,增強法紀觀念,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除要求及時整改外,應嚴格依法處理並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涉及違法犯罪的要移交司法部門,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從而使會計違規違法行為無立足之地。

(二)吸引高素質會計人才強化民營中小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建設。首先民營中小企業大力吸引高素質會計人才,相比之下,民營中小企業高素質人才還相對缺乏,因此吸引人才是解決民營中小企業會計核算不力的重要解決辦法。其次,要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各企業應根據自己的實際,建立一套內控嚴格、切實可行的財務管理制度,對現金的管理、財產的審批、審批許可權的分配、財務計劃的制定和實施、資金的籌集和使用都要有明確、具體的規定。其次要做到各項制度堅決執行、堅持始終。

(三)加大外部監督檢查力度。各監督部門不僅要對稅收情況監督,還要對一些違紀違規問題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稅務、工商等國家機關和業務主管部門對民營中小企業進行檢查和審計時,要以《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稅收征管法》、《公司法》等法規作為衡量會計工作的基本標准和依據,對會計工作質量進行監督;要進一步規范民營中小企業的會計基礎工作,對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私設會計賬簿和設有「賬外賬」的企業,依照財政會計法規的有關規定從嚴進行處罰。

(四)提高民營中小企業投資人和管理者依法理財的意識和財務人員的素質,增強責任心。財務管理的好與不好與企業管理者關系極大,尤其是會計人員如何理財,如何進行會計核算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於企業主管人員。因此,要解決會計核算不規范的問題要首先解決企業所有者和管理者的依法理財的觀念問題。

(五)加強對財務人員培訓。各級財政部門要對民營中小企業的會計人員進行培訓,進一步組織以會計法、會計制度、會計准則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規為主要內容的培訓,使會計人員熟練掌握各基本環節的規定和要求。相關業務主管部門還要對民營中小企業的會計人員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試、考核,不斷提高其業務素質和法制觀念。

(六)建立企業電算化會計資料管理的具體法規。對企業電算化會計資料的保管方式、保管條件以及企業電算化會計檔案保管人員的工作職責應做出明確的規定,並按要求嚴格執行。應對紙質檔案和磁性介質檔案進行分類保管。其中,光、磁介質會計檔案應以只讀形式保管,做雙份備份,並呈異地存放。這樣做既可防止光、磁碟損壞丟失數據,又可防止一些人為因素破壞會計數據。由於光、磁介質的特殊性,管理人員必須對這些存儲在光、磁介質上的電算化會計檔案進行定期檢查、復制,以防止會計信息損壞。應使用噴墨或激光列印機以保證紙質會計檔案列印質量和存儲時間,一般情況下,企業每一至兩年應對會計檔案進行一次大的清理,發現紙質檔案有損壞要進行修補,而對磁性介質檔案每年應進行一次復制,以防磁碟等介質損壞造成會計數據丟失。考慮到磁碟存貯的會計數據局限性,不僅磁碟備份的有效期限不能滿足會計檔案保管的要求,而且磁碟數據可以不留痕跡地修改或者會因計算機病毒破壞造成會計數據的丟失,目前的光碟刻錄技術能夠較好解決會計賬簿實現安全無紙存檔的問題。即每年年終決算後,將會計信息(為解決軟體升級帶來的不兼容問題,最好包括應用軟體系統)記錄在一次性刻寫光碟上。這樣不僅光碟有效保存期限長(超過十五年),完全能夠滿足一般會計賬薄保管的需要;而且一次刻錄後,光碟不再能重復擦寫,可以有效防止數據被非法修改或病毒破壞。要建立嚴格的電算化會計檔案借閱手續制度和使用許可權制度,會計數據磁碟不得帶出財務(檔案)室,對需要查詢會計資料的,須經主管領導批准方可進行,管理人員要對查詢事件進行登記備查。

總之,盡管由於各種原因造成民營中小企業日常會計核算中存在各種不完善之處,但是只要認真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找准解決問題的對策,這些問題也就會逐步消失,使國內的民營中小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納入正常、有序的發展進程中,從而規避可能的會計風險,有助於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注釋:

①《關於完善我國會計法規體系研究》課題組.我國會計法規體系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財會月刊,2004,(9).

參考文獻:

[1]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Z].北京,1999-10-31.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會計基礎工作規范[Z].北京,1996-6-17.
[3]張俊民.會計監管[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0.
[4]李恩柱.會計風險的內涵及其主客體分析[J].財會研究,2001,(3).
[5]陳偉.財務監督和內部審計的分析與比較[J].特區經濟,2004,(11).
[6]崔傑.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與對策[J].焦作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4).
[7]Beaver.FinancialReporting:AnAccountingRevolution[M].PrenticeHall,Inc,1998.

Ⅳ 《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研究》論文重點怎麼寫

1 會計職業道德概述
會計職業道德,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徵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各種經濟關系的職業行為准則和規范。
一般社會公德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引導、制約會計行為,調整會計人員與社會、會計人員與不同利益集團以及會計人員之間關系的社會規范。它貫穿於會計工作的所有領域和整個過程,體現了社會要求與個性發展的統一,著眼於人際關系的調整,以是否合乎情理、善與亞為評價標准,並以社會評價(榮譽)和個人評價(良心)為主要制約手段,則一種通過將外在的要求轉化為內在的、即精神上的動力要來起作用的非強制性規范。其主要構成要素有:(1)會計職業理想。人員的擇業目標,或維持生計,或發展個性,或承擔社會義務,或兼而有之。它是會計職業道德的靈魂。(2)會計工作態度。會計工作的職業特徵要求會計人員在從事會計活動時,既認真負債,精益求精,又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這是會計人員履行職責義務的基礎。(3)會計職業責任,即會計人員擔任某項職務或從事某項工作後就應承擔(或被賦予)的相應義務。職責與職權相互關聯。會計職責是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核心,也是評價會計行為的主要標准。(4)會計職業技能,包括完成會計工作所必要的知識以及所需要的工作能力與經驗。它是會計人員圓滿完成會計工作的技術條件。(5)會計工作紀律。保密性、廉正性(正直、誠實、廉潔)與超然性既是維護和貫徹會計職業道德的保證,也是評價會計行為的一種標准。(6)會計工作作風。它是會計人員在長期工作實踐中形成的習慣力量,是職業道德在會計工作中連續貫徹的體現。在工作中嚴謹仔細,一絲不苟,勤儉理財,嚴格按會計規范辦事,自覺抵制非首先因素的侵襲等等,均是良好的會計工作作風。
2 會計職業道德的作用
(1)會計職業道德是對會計法律制度的重要補充。會計法律制度是會計職業道德的最低要求,會計職業道德是對會計法律規范的重要補充,其作用是其他會計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
(2)會計職業道德是規范會計行為的基礎。動機是行為的先導,有什麼樣的動機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會計行為是由內心信念來支配的,信念的善與惡將導致行為的是與非。會計職業道德對會計的行為動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如誠實守信、客觀公正等,引導、規勸、約束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遵循職業道德要求,從而達到規范會計行為的目的。
(3)會計職業道德是實現會計目標的重要保證。從會計職業關系角度講,會計目標就是為會計職業關系中的各個服務對象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能否為這些服務對象及時提供相關的、可靠的會計信息,取決於會計職業者能否嚴格履行職業行為准則。如果會計職業者故意或非故意地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會計信息,會嚴重背離會計目標。造成會計信息嚴重失真,使服務對象的決策失誤,甚至導致社會經濟秩序混亂。因此,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約束著會計人員的職業行為,是實現會計目標的重要保證。
(4)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提高素質的內在要求。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對會計職業者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素質的重要體現。一個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應當做到愛崗敬業、提高專業勝任能力,這不僅是會計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也是會計職業者遵循會計職業道德的可靠保證。倡導會計職業道德,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並結合會計職業活動,引導會計職業者進一步加強自我修養,提高專業勝任能力,有利於促進會計職業者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
3 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必要性
(1)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解決會計造假和會計信息失真的需要。會計造假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社會因素,有政治原因也有經濟原因,雖然解決會計造假不能僅僅靠會計個人力量。但是會計造假主要發生在會計工作中,主要是會計行為,在解決會計造假中,會計人員必然是主要力量。只要會計人員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堅持原則,嚴守職業道德,就能遏止會計造假和信息失真現象,因此在目前會計造假和信息失真嚴重的情況下,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重要措施。一個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應具備「德、能、勤、績、公、廉、儉」等七個方面的素質。會計人員有足夠的專業技術水平、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執業的基本知識固然很重要,但由於會計工作的特殊性,會計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管理工作好壞的關鍵。
(3)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樹立會計行業良好社會形象的需要。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迫在眉睫,會計人員只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會計行業才會有良好的工作環境,社會對會計行業的看法才能改變,會計的形象才會改善,會計的地位才能提高,因此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會計行業良好發展的根本。
4 我國會計職業道德的建設途徑
4.1 加強政治學習,提高對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努力學習政治,提高思想覺悟,這是財務人員做好工作的前提。要組織財會人員認真學習關於講政治的重要講話,學習時事政治,教育廣大財會人員牢固樹立共產主義信念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同時還要做好思想品德教育。
4.2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財會人員的使命感
會計人員要使職業生活更有意義、更有價值,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遵循會計職業道德規范。自覺提高專業品德修養,增強熱愛本職工作的意識,講求對事業的獻身精神,維護會計職業的尊嚴,保持良好的社會形象。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資金來源渠道的多樣化,與會計改革措施的陸續實施,使會計人員所面對的將不再是單純的數字,而是一個復雜多變的世界。會計人員承擔的工作任務越來越復雜繁重,責任更大,遇到的問題更復雜,需要投入的精力也更多。在新形勢下,會計人員應在工作中堅持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認真貫徹執行《會計法》和國家有關的財經法規,依法辦事,依法理財。
4.3 建立會計崗位輪換制度,保證會計工作質量
財政部制定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中規定:「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應當有計劃地進行輪換。」實行有計劃的會計輪崗制度,有利於加強會計工作的內部監督,在會計機構內部形成換崗交接清查的內部檢查和牽制機制,防止貪污腐化行為的出現;有利於提高全體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使他(她)們能掌握多種崗位技能,促使本單位會計管理水平的整體提高;還有利於調動會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接觸不同內容和形式的業務崗位,激發會計人員創造和提出業務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思想。
4.4 建立健全選拔和激勵約束機制。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
建立健全選拔機制。任何財務活動,都要通過會計進行收支與核算。在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度確定以後,會計工作質量的高低,會計人員業務素質是決定因素。因此,要選擇政治素質好、事業心強、具有會計知識和技能的人從事會計工作。
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在日常的財務管理工作中,要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情況建立檢查、考核、評價、獎罰制度,並與崗位資格、聘任專業職務、提職、晉級、精神與物質獎勵等結合起來。促進會計人員嚴格遵守職業道德,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有利於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Ⅵ 運用政府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相關知識,對我國政府宏觀經濟管理的政策進行分析,寫一篇小論文。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作用
摘要: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宏觀調控的兩大政策支柱,相應地,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效應是決定宏觀調控成效最為重要的兩個方面,事關國民經濟能否保持平穩運行和實現長期增長,因而在一個國家的政策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 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 宏觀調控
1992年,黨的十四大正式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此後10多年,我國經濟增長先後經歷了速度過快、穩中趨降和平穩較快三個階段,總體上呈現出持續較快增長和波動幅度收窄的良好態勢。在這個過程中,財政政策作為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發揮了積極作用。特別是自2004年5月份以來採取的財政貨幣政策調控,深化財稅管理體制改革,長期居高不下的投資規模終於大幅回落,物價無論是PPI還是CPI均疾步走低,貨幣供應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圍內。從而體現了財政政策在促進體制改革、促進協調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國在加強財政宏觀調控、推進依法理財,推動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等方面,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實施了以「控制赤字、調整結構、推進改革、增收節支」為主要內容的穩健財政政策,促進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財政經濟狀況進一步改善。
2005年,全國財政收入31627.98億元,突破3萬億元大關,比上年同期增長19.8%。200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脈絡已經清晰。國民經濟在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的情況下,出現了幾個值得關注的趨向:一是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連續下滑,目前已經進入理想的區間;二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順利實施,人民幣匯率在初始升值2%之後穩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幣升值後凈出口繼續上升,貿易順差大幅增加,外匯儲備創歷史新高;四是工業企業利潤率下降;五是部份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
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實施宏觀調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難度。若要保持高增長、低通漲的理想發展格局,短期內通過利率、匯率調節經濟增長、改善進出口平衡、提高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壓縮長線投資等已經沒有太大的餘地。而與貨幣政策相比,財政政策則可以通過降低企業稅負總水平、調整進出口關稅政策、實行有差別的行業稅制和稅收優惠政策、調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轉移支付等措施,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抑制和消除目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實現社會的協調發展,從而實現政府的宏觀調控目標。

2003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在整個貨幣政策調控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從2003年4月份開始,人民銀行通過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加大對沖外匯占款的力度;此後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向商業銀行提示房地產信貸風險,要求商業銀行加強貸款管理;此外,還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由原來6%調高至7%。2004年一季度開始,人民銀行連續出台了三大政策:3月25日起分別上調中央銀行再貸款利率和再貼現利率;4月25日起再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並實行差別存款准備金率制度;10月人民銀行分別上調了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同時放開了貸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從而體現出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
2005年,金融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人民銀行執行了穩健的貨幣政策,通過市場化手段加強總量控制、優化信貸結構、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保持金融穩定運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2005年11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8.3 %,狹義貨幣供應量M1同比增長12.7 %;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2.2萬億元;信貸結構有所改善,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同比多增4413億元,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344億元,農業貸款同比多增75億元。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都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 是國家的重要政策。但兩者又有不同。調節經濟的手段不同 , 財政政策是運用財政收入和支出來調節 , 貨幣政策是通過調節貨幣的供應量和需求量來調節。制定政策的機關不同 , 財政政策中的財政收支計劃必須經過人大的批准 , 貨幣政策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財政調節更具有直接性 ,貨幣調節則相對具有間接性。財政政策要在促進經濟增長、優化結構和調節收入方面發揮重要功能,貨幣政策要在保持幣值穩定和總量平衡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財政政策推動體制改革和制度建設
承擔體制改革和制度建設的成本,是我國財政肩負的特殊重要職能。回顧我國的改革發展歷程,國有企業改革中的債務處理、人員安置和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金融改革中的壞賬處理和資本金補充,多年欠賬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理順價格關系時各方面利益關系的協調等,都有財政資金大量投入。這與那些體制和制度基本定型、公共財政主要著眼於社會事業發展的國家有很大不同。從全局和長期看,增加財政對改革的投入意義重大。體制沒有理順,會加大生產和交易成本,因而加快改革有著明顯的制度收益。通過投入於改革,財政政策不僅成為穩定社會的「減震器」,而且成為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社會活力、保持長期較快發展的「助推器」。
財政政策促進社會協調發展和社會公平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經濟社會各個領域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利益關系急速調整,統籌兼顧各方面訴求的壓力加大。最近幾年,財政通過稅收、國債、補貼、轉移支付等手段,更加註重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特別是農村的發展,注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特別是落後地區的發展,注重促進社會事業發展特別是義務教育的發展,注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特別是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調節了各方關系,維護了社會穩定。我國是一個正在進行體制改革和發展很不均衡的大國,基本國情決定了宏觀政策既要調控總量又要調控結構,財政政策既要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又要支持改革,調控手段既要利用市場力量也要利用行政力量,這樣才能保持經濟持續平穩較快增長。
貨幣政策保持物價穩定促進經濟增長
我國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是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具有兩方面含義,一是穩定物價,二是維護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中央銀行通過運用貨幣政策工具調控中介目標來實現最終目標。現階段我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是貨幣供應量。現行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存款准備金率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央銀行在宏觀調控方面積極探索,針對宏觀經濟運行狀況,靈活採取寬松或緊縮的貨幣政策,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信貸、利率、匯率、資產價格等渠道,影響企業和居民的生產、投資、消費等行為,既成功地治理了通貨膨脹,又有效地防止了通貨緊縮,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
1993—1994年,各地涌現開發區熱、房地產熱和股票熱,投資需求、消費需求急劇擴張,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決策,實施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通過對商業銀行推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靈活調節利率、協調運用本外幣政策等措施,適時調控貨幣供應總量和結構,同時大力整頓金融秩序、規范市場行為。包括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在內的綜合治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通貨膨脹,使國民經濟成功實現「軟著陸」。再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周邊國家貨幣大幅度貶值。中國從自身實際情況和國際形勢的要求出發,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為地區金融穩定作出重要貢獻,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贊譽。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出口需求減少,同時國內供給能力提高,部分商品供大於求。在內外因素綜合作用下,國民經濟出現通貨緊縮跡象。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擴大內需方針,中國人民銀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當增加貨幣供應量,通過政策法規和「窗口指導」,引導貸款投向,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同時執行金融穩定工作計劃,促進商業銀行深化改革,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穩健貨幣政策的執行,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創造了良好條件。在各種宏觀經濟政策的綜合作用下,我國經濟成功抵禦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在宏觀調控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同時承擔的任務更加繁重,面臨的挑戰也更加艱巨。

結論
2006年,我國將繼續執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今年面臨稅制改革的良好機遇,深化稅收制度改革料有新措施將陸續出台,所涉及的改革內容包括: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開征燃油稅、調整進出口環節稅收政策等。今年的財政政策將充分發揮財政的再分配職能,促進社會公平協調發展。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貨幣信貸平穩增長,增強貨幣政策在保持幣值穩定和維護總量平衡中的主動調控能力,維護價格水平基本穩定,促進經濟更加協調平衡增長。

Ⅶ 完整的一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論文幫幫忙~謝謝

一:
論《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摘要】與企業財務風險相比,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具有自己的特點,有著不同於企業經營活動財務風險的表現。本文分析了事業單位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並提出了防範這些風險的措施。

一、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特點

財務風險是財務活動中由於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因而造成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由於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基本上是非營利性的,因此,與企業經營活動財務風險相比,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具有以下特點:
(一)客觀性。財務活動存在著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不確定性因素,因而財務風險的發生有其客觀必然性。
(二)不規則性。財務風險是否發生、何時發生以及發生的范圍和程度等完全是不確定的,對財務活動的日益復雜性和多樣性,財務管理者還不能完全了解和全面掌握,由此帶來了財務風險的不規則性。
(三)可預測性。財務風險產生和發展是有規律的,隨著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進步,對財務風險的發生時間、范圍和程度進行科學的預測,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預防風險的發生,並最大限度地降低財務風險的破壞性。
(四)可變性。事業單位自身處於變化發展之中,相應的財務活動內容也在不斷更新,在一定條件下,財務風險有的激化、有的消亡、有的減少、有的改變,表現出一定的環境適應性和自我應變能力。

二、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表現

(一)支付風險。主要是來自於部門預算改革的制度性缺陷。實行部門預算,通過調整和優化預算經費支出結
構,希望藉助財政支出管理方式的改革來解決預算經費間相互擠占的固有矛盾。而實際上,在預算指標的安排上,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和專項經費「結構分散、個個不足」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在保穩定、保發展的工作壓力下,擠占專項經費,彌補資金缺口,確保預算收支平衡成為不得已的選擇,財務部門也因此承擔著極大的違規支付風險。
(二)核算風險。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制度在不斷更新與完善,財務人員受自身素質和培訓條件的限制,在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政策、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核算水平等方面落後於制度更新的步伐。財務人員在運用新的會計政策、採用新的會計處理方法上往往容易出現偏差,從而引起會計核算質量的下降,因核算錯誤形成的財務管理失誤進而造成違規處罰的現象屢見不鮮。
(三)管理風險。主要是管理制度體系不健全,造成了財務管理活動中的死角與盲區。制度落實的力度不夠,降低了管理工作的實際效果。監督措施的不到位,削弱了財務監管的控制力。管理手段更新不及時,制約了管理效率的提高。這些最終導致了對會計信息由產生、傳遞、審核等全過程的管理不到位,造成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障,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受到影響,影響決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增大決策失誤的風險。
(四) 道德風險。財務人員的道德素養對財務活動的有效開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在財務人員的選拔、任用、交流、教育等方面還沒有建立起一套科學規范的管理機制,對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投入的力量有限,使得財務人員的整體道德水平不能完全適應財務管理活動的要求,造成偏離財務管理制度,甚至違規從事財務活動的風險隱患。

三、事業單位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分析

(一)內外部控制環境難盡人意
從外部環境來看。一是國家機構改革後,政府管理的缺位。國資委成立後,沒有及時明確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歸屬及管理方式,各單位按照各自方式管理經營其資產,這部分資產處於「監管真空」。正是這種國家投資、無人負責的體制,導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普遍存在利用效率低、浪費與流失嚴重的狀況。二是隨著各項改革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事業單位將面臨諸如財務狀況的總體失衡風險、國有(控股)企業的連帶責任風險等。
從內部環境來看,因外部環境變化導致重大風險的責任在於決策者對風險控制與防範的認識不足。而當內部環境惡化時,造成內部控制失控。(二)政府預算約束嚴重弱化
近年來,由於控制環境的影響,財務風險的發生呈上升趨勢。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不同於企業的財務風險,其特殊性主要源於財務管理的特殊性即財務管理的重心是預算管理,預算具有導向作用。就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其發展和建設只能建立在財力許可的范圍之內,不能「寅吃卯糧」,更不能「負債經營」。然而事實上,眾多決策者難以抵擋外部機遇帶來的快速發展的誘惑,片面強調發展而不顧財力地鋪攤子,上項目,將企業運營中的「負債經營」思想引入政府的預算編制和執行中,勢必造成隱性赤字預算。這種由預算約束弱化、管理層決策失誤造成的經濟責任風險,已成為當前財務風險防範中的重中之重。

(三)缺乏嚴密的內部財務控制體系
隨著控制環境日趨復雜和多樣化,內控制度建設嚴重滯後。事業單位作為財政撥款單位,其財務是消耗性的純支出型財務。財務管理的大收支模式,要求對支出實施嚴格控制。由於我國目前僅有《預演算法》對財務支出進行了原則性的規定,其他適應新體制的相應制度尚未建立,造成財務支出有章難循、無章可依、缺乏有效的制度規范。在管理體制上,單位財務支出管理方法落後,經費不足與損耗浪費並存,預算控制缺乏剛性,從而給財政資金運作帶來了潛在預算失控的風險。

四、防範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措施

(一) 合理確定風險控制目標
行政事業單位的風險控制應達到這樣三個目標:一是操作性目標,即財務活動的資金核算、資產管理、項目實施、內部 監督、隊伍建設等主要工作環節在運作程序上做到規范有序;二是信息性目標,即財務管理活動所形成的全部財務信息應盡可能地接近真實情況,符合可靠性、及時性和完整性的制度要求;三是合規性目標,即財務活動方方面面不能只考慮服務部門事業發展的需要,必須遵從現行法律和規章制度的規定,確保財務工作的合法性。

(二) 強化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提高財務人員的風險控制能力
可以將財務人員風險意識的培養同崗位責任掛鉤,與職業道德教育結合起來,和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聯系起來,加大風險知識的宣傳力度、風險管理的培訓力度,提高財務人員對財務風險重要性的認識,對各種財務風險的了解,熟悉工作中財務風險的不同表現形式,樹立風險觀念。
強化風險意識的同時還要提高其風險控制能力。首先,要培養財務人員發現、了解、識別管理活動中尚未顯現的各種風險及其可能帶來嚴重後果的風險識別能力;其次,要培養財務人員運用專業技術和現代化管理手段從數量上進行充分估計與衡量的風險的檢測能力;再次,要培養財務人員正確處理常規風險活動和意外風險事項的應變能力以及要培養財務人員綜合運用各種風險控制方法,細化落實風險決策措施的應用能力。

(三) 建立財務狀況預警機制,加強財務風險預測
借鑒國際先進經驗並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風險監控、評價和預警系統。通過一系列指標的橫向和縱向數據比較,對財務運作中潛在風險預警預報,提出控制措施,將可能萌發的財務風險予以化解。
要根據《預演算法》的要求,在預算的編制、執行、調整、審批、監督和管理許可權上嚴格規定內部控製程序,建立科學的預算管理體制,強化預算的剛性,將連帶和潛在風險降到最低,增強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

(四) 正確處理風險管理與事業發展的關系
加強財務風險的管理,要進一步規范財務行為。不能一提到「 規范」就認為會阻礙事業發展,實際上規范財務管理行為既是依法理財的基本要求,又是防範財務風險、促進事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支持事業發展是財務工作的出發點與歸宿。只為眼前的利益,不講原則,不顧法規約束,踩紅線、闖紅燈,即使事業有了發展,由於財務風險的迅速膨脹引起了財務秩序混亂,也必然會導致業務工作秩序的混亂,最終必將阻礙事業的發展。

(五) 切實加強風險控制的關鍵環節
財務監督是防範和化解財務風險的重要環節,進一步完善內部財務監督機制是保 障風險控製成效的關鍵措施。要改變以手工為主的信息監督方法,積極引進並擴大電子技術的應用范圍,改進和完善監督手段。要改革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監督方式,加強對財務管理活動過程的經常性檢查,形成點面結合,適時動態的監督新形式。加強在資金監督、資產監督、支出監督、崗位監督等方面制度措施的配套建設,注重監督制度的整體性與系統性。著力於制度落實工作,做到核算上有會計監督,管理上有預算監督,職能上有內部審計,形成三位一體比較完善的部門財務監督體系,增強防範和控制財務風險的能力。企業財務風險存在於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企業的財務決策幾乎是在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做出的,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條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中國企業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營運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應建立企業財務風險識辨系統和有效的風險處理機制,完善風險管理機構,進一步防範企業財務風險。
[關鍵詞] 財務危機,財務風險,預警分析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在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由於各種難以預料或控制的因素影響,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從而使企業有蒙受損失的可能性。財務風險客觀存在於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財務風險的存在,無疑會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對中國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成因及其防範措施進行探討,以期降低風險、提高效益就顯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中國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
企業財務活動,一般分為籌資活動、投資活動、資金營運和收益分配四個方面。相應地,財務風險也就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營運風險、收益分配風險。具體來說,中國企業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資金結構不合理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長期資本構成及其比例關系。資本結構的不合理將使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中國企業大部分生產經營資金的來源為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從國有企業財務結構來看,普遍存在著資產負債率較高、銀行貸款過多的問題。據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的消息,2005年上半年,169家中央企業中凈資產同比增長不足1%或下降的有69家,資本積累嚴重不足;過度負債的有52家,不少企業流動比率不足國際警戒標准(200%)。有的企業資產負債率達80%以上,還有的甚至超過100%。一旦市場銷售縮減,很難靠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維持資金運轉。從企業負債結構來看,長期負債較少,短期負債過多,企業對銀行的依賴很大。企業過分依賴銀行,當出現支付危機時,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財務風險,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資成本加大。可見,中國企業資本結構存在比較大的問題。
(二)投資缺乏科學性
企業投資包括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在對外投資上,很多企業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不足,盲目投資,導致企業投資損失巨大,從而財務風險不斷。企業對內投資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過程中,很多企業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加之決策所依據的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者決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資決策失誤頻繁發生,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投資無法按期收回,這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
(三)資金回收策略不當
現代社會企業間廣泛存在著商業信用。一些企業為了增加銷量,擴大市場佔有率,大量採用賒銷方式銷售產品。從會計核算的角度看,這可以增加企業利潤,但相當多的企業在信用銷售過程中對客戶的信用等級了解不夠,盲目賒銷,造成大量應收賬款失控,相當比例的應收賬款長期無法收回,直至成為壞賬。另一方面,在中國企業流動資產中,存貨所佔比重相對較大,且很多表現為超儲積壓存貨。2005年上半年中央企業應收賬款和存貨佔用資金1.42萬億元,占流動資金的36%。在全部中央企業中,應收賬款和存貨占流動資金比重超過50%的有37家。資產長期被債務人和存貨佔用,使得企業缺少足夠的流動資金進行再投資或歸還到期債務,嚴重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安全性。
(四)收益分配政策不規范
股利分配政策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分配方法的選擇會影響投資者對企業狀況的判斷和企業的聲譽,從而影響企業資金的來源,也可能影響企業潛在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如果企業的利潤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結合企業的實現情況,不進行科學的分配決策,必將影響企業的財務結構,從而形成間接的財務風險。與國際上廣泛採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國企業較少分配現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紅股的分配方法,這一方面有意無意間助長了證券市場上的投機氣氛,另一方面無助於投資者形成正確的投資理念。不僅如此,中國企業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無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資者無所適從。
二、中國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分析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企業存在財務風險是難免的,關鍵是必須了解風險的起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自身處於不敗之地。中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很多,既有企業外部的原因,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總體來看,中國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企業的理財活動尚未與不斷變化的外部經濟環境相適應
企業財務活動是處於一定的環境之下,並受這些環境的制約,包括國民經濟整體的形勢及行業景氣度,國家信貸以及外匯等政策的調整、銀行利率及匯率的波動、通貨膨脹程度等等。企業理財環境的變化莫測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因為這些因素存在於企業之外,其變化對企業來說,是難以預見和難以改變的,這必然影響到企業的財務活動,比如利率的變動必然會產生利率風險,包括支付的利息過多的風險、產生利息的投資發生虧損的風險和不能履行償債義務的風險;而中國企業大多財務管理基礎薄弱,缺乏市場觀念和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及應變能力,面對外部環境不利變化不能進行科學的預見,反應滯後,措施不力,財務風險必然產生。
(二)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決策缺乏科學性
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也是中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中國,企業與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在采購、生產、銷售、財務、市場預測等各環節之間缺乏統籌協調配合,造成應收款項、存貨等資產損失嚴重。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不進行深入市場調研和科學論證,盲目投資,形成不良資產或巨額損失。資本結構缺乏科學規劃,籌資綜合成本高,造成負債比重加大,財務風險增高。
(三)內部財務監控機制不健全
內部財務監控是企業財務管理系統中一個非常重要而且相當獨特的系統,為使其更能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企業不僅應該設置獨立的組織機構,更重要的是要根據本企業的特點,建立起一套比較完整的、系統的、強有力的內部財務監控制度,才能保證企業內部財務監控系統的高效運行。而中國企業大多沒有建立內部財務監控機制。即使有,其財務監督制度執行也不嚴格,特別是有的企業管理與監督合而為一,缺乏資產損失責任追究制度,對財經紀律置若罔聞,難以進行有效的約束,財務風險極易發生。
(四)企業理財人員素質不高,缺乏風險意識
任何系統的運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條件,高素質的理財人員,更是企業不可多得的財富。就目前的情況看,中國企業的理財人員受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和受專業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綜合素質和業務素質都有待提高,他們的理財觀念和理財方法,特別是職業道德和職業判斷能力,還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要求
三、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
如何防範企業財務風險,化解財務風險,以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重點。筆者認為,防範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企業財務風險識辨系統
要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防範,首先必須准確、及時地識辨企業的財務風險。一般來講,企業財務風險的識辨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 運用「阿爾曼」模型建立預警系統。這種方法是由美國愛德華

Ⅷ 關於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畢業論文怎麼寫

一、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基本內涵

1、忠於職守,愛崗敬業

愛崗就是會計人員熱愛本職工作,安心本職崗位,忠於本職工作,為本職工作盡心盡力。敬業是指人們對其所從事的會計職業或行業的正確認識和恭敬態度,並用這種嚴肅恭敬的態度,認真對待本職工作,將身心與本職工作融為一體。敬業是愛崗的升華,是在其職業活動中的表現。愛崗敬業,要求會計人員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過硬的業務技能。實踐表明,在工作中存在的失誤往往不是因為業務技術難度問題,而是由於缺乏責任心和事業心所造成。只有熱衷本職,准確定位自身,才能適應並熱愛所從事工作。會計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且更易受各種經濟利益傾向誘惑和社會上不良風氣影響,這就要求會計人員要有「固本守業」的意識、忠於職守的態度和勤奮敬業的精神。會計工作的特點和性質決定了其必須周而復始的進行報賬、算賬、記賬、報表等細致繁瑣工作,如果不具備堅定的思想意志和崇高的職業責任感,就會覺得工作枯燥、單調,甚至只對金錢利益感興趣,就更談不上愛崗敬業了。

2、堅持准則,提高技能

准則是國家立法機關或政府部門制定的,用以規定人們職業行為的標准。會計准則就是由國務院授權財政部制定發布的,規范會計核算行為的國家統一會計制度。會計人員必須熟悉掌握准則的具體規定,並在會計核算時履行這些規定和要求,對經濟業務的事項確認、計量和披露,應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為國家、企業、債權人和其他相關當事人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企業、單位是在法律法規約束下進行經濟活動的。進行會計核算、會計監督以及從事審計鑒證的會計人員,其會計工作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記賬、算賬、報賬等工作。會計工作時時、事事、處處涉及到遵守准則、執行准則。不了解准則、不熟悉准則,會計工作就做不好。只有了解准則、熟悉准則才能按准則辦事,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職業技能,也可稱為職業能力,是人們進行職業活動,承擔職業責任的能力和手段。它包括會計專業基礎知識和會計理論,會計操作能力,職業判斷能力,提供會計信息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以及職業經驗等。提高技能就是會計人員通過學習、培訓和實踐等手段,持續提高上述職業技能,以達到和維持足夠的專業勝任能力的活動。

3、嚴格規程,客觀公正

客觀就是按事物的本來面目去反映,實事求是,不摻雜個人主觀意願,也不為他人意見左右,既不誇大,也不縮小。對於會計職業和會計工作而言,客觀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真實性。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實事求是的記錄和反映實際經濟業務事項,不能將未實現的或虛擬的經濟業務事項作為真實的業務進行賬務處理。二是可靠性。會計的計算要准確,記錄要可靠,憑證要合理合法。公正就是公平正直,沒有偏失,但不是中庸,而是以法律法規為依據。會計職業中的公正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會計工作的准則、程序、技術規則要公正。二是執行准則、程序和規則的人——會計人員應當具備的正直、誠實的品質。三是作為「經濟警察」的注冊會計師,在進行會計鑒證時應以超然獨立的姿態,進行公平公正的判斷和評價。客觀是公正的基礎,公正是客觀的反映。客觀公正要求會計人員要做到端正態度,遵守規范,保持獨立性。堅持會計原則、客觀公正,是會計人員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重要前提條件。會計人員按照會計法律、法規、規章的程序和要求進行會計工作,保證會計工作的有序運行和所提供的財務信息真實、准確、及時、完整。財務信息要體現在會計憑證和會計賬薄的記錄上,也要體現在財務報告和報表上,使單位領導、上級業務部門都能依照法定程序得到真實、准確、及時完整的會計信息資料,成為經濟決策的重要依據。會計人員在辦理會計事務中,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這是一種辦事態度,也是一種工作精神。要真正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此,會計人員應該樹立良好的職業品格和職業形象,自覺抵制歪風邪氣,敢於堅持原則,同一切違法亂紀的行為作斗爭,而不應該把知識和技能用錯了地方,甚至參與弄虛作假、徇私舞弊。

4、誠信為本,強化服務

誠實即為守信,守信就是誠實。中國現代會計學之父潘序倫先生認為:「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事,信以待人,勿忘『立信』,當必有成」。前國家總理朱鎔基提出:「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原則,不作假賬」。俗話說,算盤珠子是人的手去撥的,手是人心去撥的,有什麼樣的心就撥出什麼樣的結果來。要撥准算盤,先撥正心。會計職業的誠實守信應包括三層含義:會計人員要「以誠待人」,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會計工作要實事求是,數據要真實,計算要准確,不弄虛作假;在職業活動中要講求信用,信守承諾。會計工作與單位部門的事業任務聯系緊密,與單位所屬人員的經濟利益息息相關,不但工作細致要求高,而且業務量大、具體瑣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單位部門或個人經濟利益損失,影響單位財務工作的形象和聲譽。因此,會計人員要著力強化服務意識。強化服務要求會計人員具有文明的服務態度、強烈的服務意識和優良的服務質量。服務的態度是服務者的行為表現,要求禮貌待人,以禮待人。強化服務的關鍵是提高服務質量。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會計服務的范圍也在逐步擴大,會計人員文明服務的范圍和領域也將進一步拓寬。文明服務是會計職業道德的表現。文明服務的基本要求是:「態度溫和,語言文明」;「要尊重同事,尊重事實」;「謙虛謹慎,彬彬有禮」;「團結協作,互相支持」。

5、廉潔自律,保守秘密

「不受曰廉,不受曰潔」,不收受賄賂、不貪污錢財,就是廉潔。自律的核心就是用道德觀念自覺的抵制自己不良的慾望。一個能自律的人,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把持住自我不迷失方向;而不能自律的人則頭腦昏昏,喪失警惕,隨波逐流,終將成為權、財、色的奴隸。對於整天與錢財打交道的會計人員來說,若職業道德不強,自律意識薄弱,必定會成為權、財、色的奴隸,走向犯罪的深淵。會計人員嚴格自律,防微杜漸,構建思想道德防線,也是防止腐敗和非職業道德行為的有效手段。廉潔是自律的基礎,自律是廉潔的保證。廉潔自律要求,「公私分明,不貪不佔」、「遵紀守法,盡職盡責」。會計人員要保守單位的財經秘密,不能擅自向無關人員或單位提供或者泄露單位的會計信息。會計人員由於工作原因,有機會了解到本單位目前或今後一段時間的工作計劃和重要事項,如果缺乏保密意識,不注意環境場合,隨心所欲信口開河,則可能給單位造成不必要的、甚至是重大的損害。會計人員應當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財經紀律,考慮問題、說話辦事要從大局出發,維護國家和軍隊利益,維護單位和大家的利益。樹立正確的保密觀念,工作謹慎,確保財務信息渠道的暢通健康,決不能利用職權或單位財務信息獲取個人私利。

二、理財實踐中體現會計職業道德規范

1、依法理財,真實准確

會計的職能是以貨幣為計量單位、反應和監督單位的經濟活動。如實記錄經濟活動是單位正確決策、合理開支,提高效益的重要依據。做到核算有據、賬實表真,保證會計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准確性和完整性。當財務收支手續經過財務人員審核辦理時,這其中涉及到如何正確處理各方面的經濟利益關系的現實問題,會計人員要堅決執行國家和軍隊的方針政策和財經紀律,處理好軍隊、單位和個人三者的利益關系,堅持依法理財、真實准確。依法理財要求會計人員按照法律規范組織財務活動,依法辦事,在工作中時時刻刻、事事處處執法守紀、照章辦事,不但自己要嚴格執行國家和軍隊的財經法律法規,知法依法、知章循章、把關守口,還要結合實際工作依託多方途徑,認真宣講解釋財務制度政策規定,強化大家對財經法規的認知和理解,提高其明法知法和按章辦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便於在處理各項事務過程中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2、科學理財,精打細算

科學理財,精打細算是會計工作的職業要求。一是要艱苦奮斗,勤儉持家。只有勤儉節約、精打細算,把閑置的經費用到刀刃上,才能當好家、理好財。二是要科學理財,講求效益。用科學方法理財,努力做到聚財有方、用財有效。聚財有方,要求會計人員努力拓寬思路,堅持「三個有利於」標准,適應科學理財的要求。一個合格的會計人員不能僅僅滿足於報賬、記賬、算賬等工作,要在經費管理活動中通過預測、計劃、控制、監督、考核、分析等方法,在科學理財上下功夫。精打細算、講求效益,強化成本意識和效益觀念,堅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效益為先的理財原則,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

3、當好參謀,發揮作用

會計人員從事的工作是經費核算與管理。對經費收支的運行情況和效益產生情況,要賬目清楚,心中有數,為單位領導當好參謀,協助黨委和業務職能部門,做好經費計劃籌措、分配使用、核算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一是適應改革,勇於創新。具有科學工作的態度和創新實乾的精神,是新時期財經工作對會計人員客觀要求,也是會計人員肩負的神聖職責。在當前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大形勢下,新情況、新問題的不斷涌現,沒有現成的本本可以照搬照套,對那些不符合客觀實際的陳規陋習要秉公辦事、大膽改革。二是獻計獻策,當好參謀。會計人員要發揮主觀能動作用,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內容,豐富知識結構,努力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和業務技能。要全面的收集、利用好會計信息,將掌握的各種數據資料進行認真深入的分析和比較,及時提供准確、翔實的會計分析資料和工作建議。

Ⅸ 論文一篇:論財務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淺談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的健全與完善 摘要:加強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是當前財會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完善有效的內部控制,對加強單位經營管理、保護單位財產安全、保證單位會計信息真實、完整等具有積極推動和促進作用。 關鍵詞:內部財務管理 內部財務制度 隨著市場經濟建設的日趨完善,國際資本的大量湧入,越來越多的管理者意識到,健全與完善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是企業生產經營成敗的關鍵。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的健全與完善,是執行會計法規的具體補充,也是一個單位規范會計執法行為最有利的實施。只有在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健全的情況下,企業才能產生出會計工作規范的效果來,同時也能增強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 企業內部財務制度作用主要表現為:對內有助於企業經營方針目標的實現和資產的安全完整,有利於業務處理的效率和企業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對外有助於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有利於社會經濟秩序的健康運行和國家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制定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時,在保證國家政策、法律有效地貫徹執行的同時,應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充分考慮企業內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環節和風險等情況。 一、健全與完善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增強企業自我調節能力 財務管理制度是企業內部的一項重要制度,也是促進企業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制定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時,應先考慮企業管理中現存的薄弱環節和可能發生風險的現實問題。在統一會計政策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特點從企業內部管理出發,制定適合本企業的內部管理需要的制度。在《會計工作規范》的基礎上規定每人在所有可能的情況下應當履行的職責、程序。建立全員崗位責任說明書,描述每個崗位的內容、職責、上下級關系和任職條件等,使每個員工都知道自己在處理業務時所處的地位和流程環節,使財務工作的每一細節都有規范會計人員行為的含義,嚴格把關,防止各種「細菌」的侵襲。 二、健全與完善企業財務制度實施預算控制,達到企業既定目標 編制全面預算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內部管理的最高層負責決策、指揮和協調。內部審計部門負責監督預算的執行,是為了達到企業既定目標編制的經營、資本、財務等年度收支總計劃。從一定意義上講,全面預算也是對企業經濟業務規劃的授權批准,使企業每個員工在所有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有條理地進行。全面預算對企業經營業務確定了數量化目標,企業根據實際經營狀況定期編制財務報告、及時反映企業經營情況,同時再與企業預算的編制進行審核落實,在執行過程中進行監控,找出差異,進行分析與調整來考核企業各部門工作業績表現。 三、健全與完善企業內部財務制度,增強企業職業培訓 人力資源是企業中最核心的要素。人的主觀能動性決定了人力資源發揮作用的程度,一切控制都圍繞這一點進行。增強企業職業培訓首先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是會計工作規范的前提,熟悉法規是增強會計職業道德意識、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內心信念的基礎。會計工作事事處處涉及執法守規的問題。如果會計人員連國家規定的法律都不熟悉,其結果必然會降低甚至喪失會計信息的質量,因此要加強會計工作的職業道德教育。其次,需要強化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培訓。真正意義上的會計不僅能記賬、算賬、報賬,更主要的是通過記錄分析、總結經濟狀況,最終反映出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決不簡單地將會計科目看成是單純的分門別類地進行會計核算,而是分門別類地反映經濟內容的結果及其是否符合投資人或各企事業單位發展的需要。在此意義上理解其重要深遠的作用,會計人員即使在重壓之下也不會輕易違心地做假賬。因此,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是必要的。 在知識經濟中,對知識的獲取,共享和利用的能力,成為企業生存和成長的關鍵因素。不論是獲取共享知識,還是利用知識,都決定著企業能否收集到大量及時的內部和外部信息,能否實現信息在企業各層次、各部門之間迅速傳遞和交流,能否率先在已有信息的基礎上進行知識創新,佔領市場的高點,把握先機。所以,不斷更新知識成為企業內部控制的重中之重。 四、健全與完善企業內部財務制度。增強企業的監督機制 企業的內部控制范圍只是框架性的,只有在內部控制結構或內部控制范圍的基礎上,以內部控制的方法執行內部控制效果才能更好。組織規劃設計控制,首先是對企業組織機構設置,職務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進行的控制。企業組織機構有兩個層面:一是經理和總會計師的設置及相關關系;二是管理部門設置及關系,對財務管理來說,即如何確定財務管理的廣度和深度,由此產生集權管理和分級管理的組織模式。職務分工主要解決不相容職務分離。所謂不相容職務分離是指那些由一個人擔任,既可能發生錯誤和弊端的行為,又可能掩蓋其錯誤和弊端行為的職務。企業內部不相容的職務有:①授權批准職務與執行業務職務相分離;②業務經辦職務與會計記錄職務相分離;③業務經辦職務與審核監督職務相分離;④財產保管職務與會計記錄相分離;⑤業務經辦職務與財產保管職務相分離。其次是對授權批準的監督控制。處理的每項經濟業務,都必須有相應的授權批准程序,並按照有關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執行,以保證每項經濟業務的合法性。在會計系統監督控制方面,建立會計工作崗位責任制,對會計人員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監督、制約,以保證所有會計信息所反映的經濟業務均及時、完整、准確、合法。只有控制的程序確定無疑時,對內部進行連續監控才是可能和有意義的,從而促進企業堵塞漏洞、挖掘潛力、提高效能。 五、健全與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增強企業應變能力 內部控制理論的基本原則是:控制的目的是要使企業的一切都在管理人員掌握之中,所有的生產經營活動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要實現每一人和每一物在恰當的時候處在恰當的位置上。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設計內部控制的管理人員必須事先預計到各種可能性,規定每一個人在所有可能的情況下應當履行的職責、程序和手續,並據此制定政策。管理人員不是先知,只能根據自己的歷史經驗和邏輯推理能力來預測各類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但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影響企業經營的環境不僅日益復雜,而且越來越不穩定,其變化不僅無法控制,而且難以預測。多樣化的客觀需求和頻繁變化的市場要求企業活動的內容與方式及時調整。而這些是難以從歷史經驗中找到現成答案的。因此,未來的內部控制應著眼於增強企業的應變能力和學習能力。 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內部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也是促進企業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健全與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把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推向規范化、科學化的高效運行軌道上,在業務上不斷加強會計人員自身建設的同時提高財務人員自身素質,使其具備較強的財務管理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具備較熟練的會計核算和業務操作技能,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在政治上,要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規范;在工作上,要有較強的責任心,嚴格按財經法規和財務制度辦事,依法理財,不斷促進財務管理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在制定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同時,應結合崗位責任制定相應的實施辦法,以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實施。只有這樣,制定出來的制度才既能解決現實問題,又能引導企業向更好更高的管理方向努力和發展,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Ⅹ 求畢業論文《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及提綱,望高人幫助,讓我參考。

1.愛崗敬業。這是會計職業道德的核心規范。它要求財會人員充分認識本職工作在事業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同時,還要求財會人員在工作中自覺主動地履行崗位職責,以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做好工作,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要求財會人員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高度負責的精神,嚴格遵守財經法規和核算規范,偶爾發生失誤,必須速查原因,拿出對策,杜絕類似錯誤再度發生。 2.誠實守信。誠信應是會計行業最起碼、最基本的執業理念。會計人員應把「誠信為本」原則看成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礎,在工作中要做到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正確無誤;在履行專業職責時,應保持足夠的專業勝任能力,具備一絲不苟的責任感。 3.熟悉法規。這是財會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重要基礎。會計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又是一項很具體、很復雜的實務性工作。如果我們會計人員不能跟上形式,不能及時掌握新的知識,稍有不慎,就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財會人員要不斷學習,經常充電,力戒浮躁,努力提升自身的業務水準。 4.廉潔自律。會計工作的特點決定了廉潔自律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在要求,是會計人員的行為准則。對於整天與錢財打交道的會計人員來說,經常會受到財、權的誘惑,若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觀念不強,自律意志薄弱,很容易成為權、財的奴隸,走向犯罪的深淵。沒有「理萬金分文不沾」、「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的道德品質和高尚情操是不行的。可以說,會計人員自律是會計職業道德的最高境界。 5.依法辦事。這是財會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重中之重。會計人員的原則意識主要是指對各項會計方針、政策、財經法規的嚴格遵守、執行和堅持。會計人員在其會計業務工作中應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嚴格貫徹執行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依法辦理有關業務,無論是對上級領導,還是對親朋好友,都必須一視同仁,不講親疏,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情,只唯法」。 6.客觀公正。這是財會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靈魂。財會工作的首要職能就是對各項經濟活動進行客觀公正的記錄與反映,其本質特徵體現為「真實性」,離開了實際發生的客觀經濟事項去進行會計處理只能是造假賬。而公正的本質則體現為合理性,對一些特殊會計事項的處理必須堅持公正合理的原則,這不僅是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也是財會人員個人品德的體現,財會工作實踐中經常出現的若干矛盾和問題,大多與此相關。因此,財會人員必須正確行使自己的職權,必須強化自身品德修養和職業道德修養。 7.搞好服務。這是財會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時代要求。會計人員應當將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與本單位的生產經營和業務管理情況相結合,要根據發展變化了的新形勢及時調整服務類型,保證服務重點,運用所掌握的會計信息和會計方法,強化企業內部管理,進行成本控制,提高經濟效益。 8.保守秘密。這是財會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會計人員的職業性質,決定了他們能夠掌握和了解本單位大量的內部機密資料和信息,這些信息一旦外泄,可能會給單位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會計職業道德要求會計人員應當嚴格保守秘密,除非得到本單位的允許或法律、法規要求公布外,不得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單位的會計信息,也不能將其用於私人目的。 會計工作處於各單位經濟管理工作的前沿,涉及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經濟與社會事業越發展,財會工作越重要,在一些不健康的環境影響下,其價值觀念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突出表現為會計資料虛假、會計信息嚴重失真,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發生信用危機等,這些都將會直接影響到一個單位企業的經濟預測和決策;會計秩序的混亂,會擾亂經濟秩序,危及經濟安全,助長消極腐敗現象的滋生和蔓延,還會帶來極大的社會危害。因此,財會工作作為「反映、監督與控制」財務運行的主體——財會人員責任重大,財會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顯得尤為重要。 而會計職業道德修養是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逐步提高的復雜過程。作為長江引航中心的一名財務人員,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更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平凡的工作做起,為不斷適應長江引航事業又快又好發展的需要,應該具備更高的意識規范: 1.責任意識。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在工作中自覺主動地履行崗位職責,做到「今日事,今日畢」,以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做好工作,堅持原則,依法理財,依法核算,依法監督。 2.管理意識。會計人員要樹立參與管理的意識,積極主動地做好參謀。主動向領導反映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協助領導決策、參與經營管理活動,而不是消極被動地記賬、算賬和報賬。 3.技能意識。作為優秀的會計人員,必須具備應有的會計專業技術和能力,如賬務處理能力、協調溝通能力、管理決策能力、風險預測和防範能力、職業判斷能力。要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就要有危機感、緊迫感、要有不斷提高專業技能的願望和要求。會計人員只有業務嫻熟,並且有精湛的技能,才能更好地參與管理,為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只有努力鑽研業務,不斷提高業務技能,深刻領會財經法規和相關制度,才能有效地參與管理,真正起到當家理財的作用。 4.服務意識。會計人員要樹立強烈的服務意識,要擺正自己的工作位置。會計人員要在內心深處樹立服務意識,為領導服務、為同事服務、為一線生產人員服務。服務是自己的職責,是自己的義務。只有樹立了強烈的服務意識,才能做好會計工作,履行會計職能,為單位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5.創新意識。創新已成為當代人類社會發展最為重要的動力,成為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它標志著會計人員對知識和理論更新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意識要求。這種要求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知識經濟的來臨是一致的。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夠保證財務工作不斷向前推進,為「三化兩率先」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奠定良好物質基礎。 6.現代意識。在當前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每一個會計人員都必須具備現代意識。具體地說,就是應能感受到時代的脈搏,具有對新知識的渴求和好奇心,能夠不斷學習,不斷進取,不因自己年齡的衰老而保守,不因自己知識的老化而落伍,始終以自己不斷更新的知識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適應長江引航工作的飛速發展的需要。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