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污染
❶ 畜禽養殖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糞便污染:目前畜禽養殖產生了大量糞便,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機污染物等。由於以往畜禽養殖場(戶)環境意識差,畜禽糞便隨意堆放,並隨雨水進入水系。因此,畜禽糞便成為繼工業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後的第三大污染源,是造成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水質污染:養殖場對水體的污染主要為有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有毒有害物污染。養殖污水不經過無害化處理直接排放到溝渠或者開放水域里,由於這些污水中氮(N)、磷(P)含量豐富,極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污。高濃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質不斷惡化。污水對周邊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影響,有些已對集中飲用水源地構成嚴重威脅;
大氣污染:畜禽糞便經過發酵後會產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氫、糞臭素、甲烷等有害氣體,這些氣體不但會破壞生態,而且還會直接影響人類健康。有害氣體能進入呼吸道,引起咳嗽、氣管炎和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不僅威脅著養殖場的安全,更危及養殖場員工和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
生物污染:糞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如不及時處理就會孳生蚊蠅,使環境中病原種類增多、菌量增大,使病原菌和寄生蟲蔓延,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發生,危害人畜健康。如近年來發生的禽流感、豬流感、手足口病等人畜共患疾病,與畜禽糞便污染造成的惡劣環境不無關系。
❷ 畜牧業的污染對策
制定防止污染的法律法規,加強環境監督
根據我國畜牧業的具體發展情況和水平,找出一套可行的畜牧環境質量標准和畜禽排泄物及廢棄物排放標准,為現有規模化畜禽場及新建、改建、擴建畜禽場的規劃和管理,提供理論和法律依據,將畜禽場環境治理納入法制管理軌道。建立健全專業的畜牧業環境質量監督機構,對畜禽場的各方面引起的污染作出相應的規定,摸清畜禽場及對周邊空氣、土質、水體、河流、湖泊等污染的程度以及造成的危害,針對性地採取措施,以便治理,達到對畜牧業環境治理的目的。
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大對畜牧業污染的治理力度
政府部門應通過政策傾斜,調動畜牧業對環境污染治理的積極性,鼓勵畜牧企業在經營中不斷得到經濟效益的同時,合理安排對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投入,以及對安全畜產品生產的投入,以達到畜牧業持續發展的效果。 利用畜禽疫病診斷監測手段,以及強化畜禽產地、屠宰、運輸、市場等環節的檢疫監控並逐步加強對飼料和添加劑、獸葯和生物製品、動物健康狀況、有害物殘留、畜禽場環境狀況、畜產品加工及銷售過程等的安全監控,尤其要加強畜產品銷售過程中的監督和執法力度,杜絕不法商販用不合檢疫衛生標準的肉食品來擾亂市場,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用靠綠色環境生產綠色畜產品,以達到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就促進和保證了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❸ 畜牧業對環境的污染有哪些
畜牧業主要污染源源有:對環境造成污染問題比較突出的是臭氣、生產污水和畜禽糞便。
❹ 環境污染與畜牧業生產的關系
近年來,隨著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的迅速發展,不同規模的養殖場不斷涌現,原本潛在的由畜禽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顯現,並且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加而日益突出。環境污染可以導致國民和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而大規模集約化養殖場又是我國今後發展畜牧業的方向,因此養殖場的環境污染控制關繫到畜牧業能否可持續發展。
在當前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中,必須掌握生態平衡原理,加強畜牧業生態保護,發展生態環保型畜牧經濟,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空間,提高畜產品的品質和產品的附加值,全面提高畜牧業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生態保護、畜牧業生產、農牧民增收的協調發展。
一、畜牧業環境污染途徑
1、糞便污染
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造成的環境污染,是造成牧業環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產生量很大。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的糞便量約為17.3億噸,而我國工業行業每年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為6.34億噸,畜禽糞便是工業固體廢棄物的2.7倍,如果這些畜禽糞便隨意堆放,不做適當處理,勢必對周圍環境的水體、土壤、空氣和作物造成污染,成為公害,成為畜禽傳染病、寄生蟲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傳染源。
畜禽糞便直接還田如使用不當或連續過量使用,還會導致硝酸鹽、磷及重金屬的沉積,從而對地表水和地下水構成污染。污水流入河流、池塘可使藻類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產生各種毒素,嚴重污染水體。畜禽糞便一旦污染了地下水,極難治理恢復,將造成較持久性的污染。
2、水質污染
畜禽尿液、沖洗場地的污水、雨水沖刷糞堆、畜牧場和加工廠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其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質,其污水的生化指標極高。高濃度的畜禽有機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將會造成水質不斷惡化,畜禽污水中的高濃度氮、磷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畜禽污水排入魚塘及河流中,會使對有機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漸死亡,嚴重威脅水產業的發展。畜禽糞便污染物不僅能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還易進入到地下水中,嚴重污染地下水。它可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減少,水質中有毒成分增多,嚴重時使水體發黑、變臭,失去使用價值。
3、惡臭污染
規模化養殖場產生的大量糞便如果沒有進行有效的處理,則養殖場散發出非常難聞的氣味,會嚴重地污染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
4、葯物殘留潛在污染
葯物殘留對畜產品及環境造成潛在污染。畜產品中殘留的葯物有獸葯、人葯、消毒葯、農葯及其它化學物質,目前最突出的是使用違禁的鹽酸克侖特羅(β-興奮劑的一種)的殘留問題。此外,抗生素和激素的濫用,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超量使用也會造成葯物殘留。
二、畜牧業環境污染成因
1、 畜牧業由分散經營轉為集約經營
我國傳統畜牧業規模小,僅作為一種家庭副業來經營,所以污染影響不大。近年來隨著現代畜牧業的發展,
飼養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飼半舍飼轉變、經營方式要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畜牧業逐漸轉為集約化,飼養規模較大。產生的糞尿等排泄物數量大,如不及時處理,隨時都能對人類和畜禽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2、 畜牧場地由農牧區向城郊區轉移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蛋、奶、肉等畜產品的需求量逐漸增多,為了便於畜產品的產、供、銷一條龍的配套,畜牧業由農區、牧區逐漸向城鎮郊區轉移,造成了農牧脫節,家畜糞肥大量積壓,不能及時施用於農田而造成污染。
3、 農業有機肥逐漸轉向化肥
農業上有機肥逐漸轉向化肥,有機肥使用減少,造成大量畜禽糞便等有機肥積壓浪費、形成公害。
4、 獸葯、飼料添加劑使用不當
由於規模化、集約化畜牧業的發展,使用抗生素、維生素、激素、金屬微量元素已成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長的需要,經濟利益驅動和科學知識的不足,濫用上述葯物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畜產品的葯物殘留及環境污染。
二、畜牧業生態保護的對策與建議
1、加強對畜牧業生態保護的領導
要高度重視畜禽養殖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要吸取國外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後防止的教訓,將畜牧業生態保護納入環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提高畜產品安全意識,按照國際慣例組織畜牧生產,加強畜禽及其產品的安全管理與質量認證。
2、加強畜禽污染環境監測
隨著畜牧業的迅速發展,要加強對畜牧業環境污染進行污染監測,開展畜禽污染現狀的調查,科學地掌握畜牧業環境污染情況,為畜牧業的生態保護提供依據。
3、 建立人工生態型畜牧場
根據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組織畜牧場生產,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利用動物、植物、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和現代技術、實行無廢物和無污染生產。採取以「中心畜牧場+糞便處理生態系統+廢水凈化處理生態系統」的人工生態畜牧場模式,利用糞便處理生態系統產生沼氣,並對產生沼氣過程中的產物直接或直接再利用。利用廢水凈化處理生態系統,將畜牧場的廢水及尿水集中控制起來,進行土地外流灌溉凈化,使廢水變成清水循環利用,從而達到畜牧場的最大產出,又保持了環境無污染無公害處於生態平衡中。
4、採取動物營養性環保措施
(1)合理配製飼料
准確測定畜禽營養需要量和飼料原料的營養價值,更准確地配製出符合不同生產階段和目的的畜禽飼料,減少養分的過得供給,降低畜禽養分的排泄量,減少畜禽排泄物對環境造成污染。
(2)使用環保型飼料
應用環保型飼料,降低畜禽氮和磷的排泄量,提高飼料的品質及養分的利用率,降低豬、禽排泄物中氮和磷的含量,減少排泄物的數量。
(3)消除飼料中抗營養因子的抗營養作用
大多數植物性飼料及副產品尤其是豆類及餅粕、麩糠中含有大量的抗營養因子,這些因子可降低飼料中營養物質的利用率,增加排泄量,經過適當的加工處理,如膨化、制粒等,可降低日糧中抗營養因子的含量,提高飼料養分的利用率,減少氮和磷的排出量。
(4)採用多階段飼養法
多階段飼養法是指將畜禽根據不同的營養需要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再根據不同的營養需要量進行飼養的方法。畜禽隨著時間和體重的增加,其營養需要也發生了變化,經過調整飼料配方,可有效地滿足其營養需要,減少其對氨基酸和磷等的過量攝入,從而減少其過量排泄。
5、搞好生態草原建設
在食草動物集約化發展、大力推廣舍飼半舍飼的同時,加強草原的保護與建設,把發展畜牧業同保護和建設好生態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草原生態建設為重點,提高草原的生態效益,推進畜牧業產業化,從而提高畜牧業的綜合效益。
6、控制畜禽排泄物
加強畜禽糞便管理,控制糞便的產生、播撒和處置,防止畜禽糞便造成大量積壓,消除污染隱患。對畜禽糞便進行技術處理,提高畜禽糞便作為農業肥料的利用效率,殺滅病原菌,增加養殖業的收入。降低飼料中的礦物質及粗蛋白含量,從而降低糞便中的氮和礦物質含量,減少環境的污染。
7、控制葯物殘留
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飼料、獸葯管理的規定,嚴禁在飼養過程中使用國家明令禁止、國際衛生組織禁止使用的所有葯物,嚴格按照用葯規程用葯,控制畜禽用葯,限制某些抗生素及葯物的濫用,保證畜產品的安全,減少對人畜的污染。
❺ 畜禽養殖業污染對環境有什麼樣的危害
畜牧養殖所形成的污染如不及時治理,將會帶來嚴重後果:一是大回量高濃度臭氣的長期存答在,會嚴重影響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二是糞便、尿水和污水的任意排放會破壞附近河流及地下水水質,嚴重威脅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三是極容易傳播人畜共患病,因為由動物傳給人的人畜共患病有90餘種,這些人畜共患病的載體主要是畜禽排泄物,養殖區與居住區混雜,一旦發生疫情,後果不堪設想。
❻ 畜禽養殖污染如何處理
1、農牧結合、資源循環利用模式
即一些分散的養殖戶將養殖排泄物簡易堆漚發酵直接用於種植業做基肥。
2、建生物有機肥廠
由工廠集中回收一部分養殖場(戶)的家畜糞便,經生物發酵製成生物有機肥包裝上市。
3、進行生態化處理
畜禽糞便一沼氣 (沼液)一作物(水產)多種生態循環模式。
❼ 畜牧業生產中,造成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的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畜牧業主要污染源源有:對環境造成污染問題比較突出的是臭氣、專生產污水和畜禽糞屬便。
畜牧場臭氣主要來自飼料蛋白質的代謝產物,以及糞便在一定環境下分解產生,也來自糞便或污水處理過程。較臭的物質來自氨氣、含硫化合物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分解產物。臭氣不僅影響人畜健康,對家畜的生產性能及產品品質也有影
畜牧業污水以規模化養豬場和奶牛場產生的數量最多,問題最為突出。污水的數量及性質因採用不同的欄舍結構、沖洗方式和地板結構、材料以及生產規模而異。
家畜的糞便是畜產廢棄物中數量最多、危害最為嚴重的污染源。糞便是家畜的代謝產物,每天排出的糞尿量一般相當於體重的5~8%
。畜禽糞尿排泄量主要受環境生態因子、飼料質量、飲水量等影響。
❽ 畜牧業的污染表現
重金屬公害大的有來汞、自鉛、砷、鎘等,重金屬不能被降解為無害物,它們進入水體和土壤後,部分被動植物所吸收,並有逐級富集作用,可致使人畜中毒、死亡或患癌症。
飼料添加劑和促生長劑對畜產品的公害
由於人類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不顧添加劑和促生長劑形成的公害時有發生。如1999年6月發生在比利時的肉、蛋、奶污染二惡英事件,給比利時及歐洲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1985年英國發現首例瘋牛病,1996年以來法國、丹麥、德國等歐盟各國相繼發生瘋牛病,給歐洲的肉牛業造成嚴重的打擊,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動物骨血粉用於飼料添加劑。促生長劑如常見的「瘦肉精」(化學名為鹽酸克倫特羅),在飼料中添加可使豬生產速率、胴體瘦肉率提高10%,雖然能提高經濟效益,但其殘留給食用的人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❾ 畜牧業的發展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近年來,隨著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的迅速發展,不同規模的養殖場不斷涌現,原本潛在的由畜禽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顯現,並且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加而日益突出。環境污染可以導致國民和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而大規模集約化養殖場又是我國今後發展畜牧業的方向,因此養殖場的環境污染控制關繫到畜牧業能否可持續發展。
在當前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中,必須掌握生態平衡原理,加強畜牧業生態保護,發展生態環保型畜牧經濟,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空間,提高畜產品的品質和產品的附加值,全面提高畜牧業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生態保護、畜牧業生產、農牧民增收的協調發展。
一、畜牧業環境污染途徑
1、糞便污染
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造成的環境污染,是造成牧業環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產生量很大。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的糞便量約為17.3億噸,而我國工業行業每年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為6.34億噸,畜禽糞便是工業固體廢棄物的2.7倍,如果這些畜禽糞便隨意堆放,不做適當處理,勢必對周圍環境的水體、土壤、空氣和作物造成污染,成為公害,成為畜禽傳染病、寄生蟲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傳染源。
畜禽糞便直接還田如使用不當或連續過量使用,還會導致硝酸鹽、磷及重金屬的沉積,從而對地表水和地下水構成污染。污水流入河流、池塘可使藻類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產生各種毒素,嚴重污染水體。畜禽糞便一旦污染了地下水,極難治理恢復,將造成較持久性的污染。
2、水質污染
畜禽尿液、沖洗場地的污水、雨水沖刷糞堆、畜牧場和加工廠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其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質,其污水的生化指標極高。高濃度的畜禽有機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將會造成水質不斷惡化,畜禽污水中的高濃度氮、磷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畜禽污水排入魚塘及河流中,會使對有機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漸死亡,嚴重威脅水產業的發展。畜禽糞便污染物不僅能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還易進入到地下水中,嚴重污染地下水。它可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減少,水質中有毒成分增多,嚴重時使水體發黑、變臭,失去使用價值。
3、惡臭污染
規模化養殖場產生的大量糞便如果沒有進行有效的處理,則養殖場散發出非常難聞的氣味,會嚴重地污染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
4、葯物殘留潛在污染
葯物殘留對畜產品及環境造成潛在污染。畜產品中殘留的葯物有獸葯、人葯、消毒葯、農葯及其它化學物質,目前最突出的是使用違禁的鹽酸克侖特羅(β-興奮劑的一種)的殘留問題。此外,抗生素和激素的濫用,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超量使用也會造成葯物殘留。
二、畜牧業環境污染成因
1、 畜牧業由分散經營轉為集約經營
我國傳統畜牧業規模小,僅作為一種家庭副業來經營,所以污染影響不大。近年來隨著現代畜牧業的發展,
飼養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飼半舍飼轉變、經營方式要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畜牧業逐漸轉為集約化,飼養規模較大。產生的糞尿等排泄物數量大,如不及時處理,隨時都能對人類和畜禽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2、 畜牧場地由農牧區向城郊區轉移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蛋、奶、肉等畜產品的需求量逐漸增多,為了便於畜產品的產、供、銷一條龍的配套,畜牧業由農區、牧區逐漸向城鎮郊區轉移,造成了農牧脫節,家畜糞肥大量積壓,不能及時施用於農田而造成污染。
3、 農業有機肥逐漸轉向化肥
農業上有機肥逐漸轉向化肥,有機肥使用減少,造成大量畜禽糞便等有機肥積壓浪費、形成公害。
4、 獸葯、飼料添加劑使用不當
由於規模化、集約化畜牧業的發展,使用抗生素、維生素、激素、金屬微量元素已成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長的需要,經濟利益驅動和科學知識的不足,濫用上述葯物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畜產品的葯物殘留及環境污染。
二、畜牧業生態保護的對策與建議
1、加強對畜牧業生態保護的領導
要高度重視畜禽養殖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要吸取國外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後防止的教訓,將畜牧業生態保護納入環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提高畜產品安全意識,按照國際慣例組織畜牧生產,加強畜禽及其產品的安全管理與質量認證。
2、加強畜禽污染環境監測
隨著畜牧業的迅速發展,要加強對畜牧業環境污染進行污染監測,開展畜禽污染現狀的調查,科學地掌握畜牧業環境污染情況,為畜牧業的生態保護提供依據。
3、 建立人工生態型畜牧場
根據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組織畜牧場生產,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利用動物、植物、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和現代技術、實行無廢物和無污染生產。採取以「中心畜牧場+糞便處理生態系統+廢水凈化處理生態系統」的人工生態畜牧場模式,利用糞便處理生態系統產生沼氣,並對產生沼氣過程中的產物直接或直接再利用。利用廢水凈化處理生態系統,將畜牧場的廢水及尿水集中控制起來,進行土地外流灌溉凈化,使廢水變成清水循環利用,從而達到畜牧場的最大產出,又保持了環境無污染無公害處於生態平衡中。
4、採取動物營養性環保措施
(1)合理配製飼料
准確測定畜禽營養需要量和飼料原料的營養價值,更准確地配製出符合不同生產階段和目的的畜禽飼料,減少養分的過得供給,降低畜禽養分的排泄量,減少畜禽排泄物對環境造成污染。
(2)使用環保型飼料
應用環保型飼料,降低畜禽氮和磷的排泄量,提高飼料的品質及養分的利用率,降低豬、禽排泄物中氮和磷的含量,減少排泄物的數量。
(3)消除飼料中抗營養因子的抗營養作用
大多數植物性飼料及副產品尤其是豆類及餅粕、麩糠中含有大量的抗營養因子,這些因子可降低飼料中營養物質的利用率,增加排泄量,經過適當的加工處理,如膨化、制粒等,可降低日糧中抗營養因子的含量,提高飼料養分的利用率,減少氮和磷的排出量。
(4)採用多階段飼養法
多階段飼養法是指將畜禽根據不同的營養需要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再根據不同的營養需要量進行飼養的方法。畜禽隨著時間和體重的增加,其營養需要也發生了變化,經過調整飼料配方,可有效地滿足其營養需要,減少其對氨基酸和磷等的過量攝入,從而減少其過量排泄。
5、搞好生態草原建設
在食草動物集約化發展、大力推廣舍飼半舍飼的同時,加強草原的保護與建設,把發展畜牧業同保護和建設好生態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草原生態建設為重點,提高草原的生態效益,推進畜牧業產業化,從而提高畜牧業的綜合效益。
6、控制畜禽排泄物
加強畜禽糞便管理,控制糞便的產生、播撒和處置,防止畜禽糞便造成大量積壓,消除污染隱患。對畜禽糞便進行技術處理,提高畜禽糞便作為農業肥料的利用效率,殺滅病原菌,增加養殖業的收入。降低飼料中的礦物質及粗蛋白含量,從而降低糞便中的氮和礦物質含量,減少環境的污染。
7、控制葯物殘留
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飼料、獸葯管理的規定,嚴禁在飼養過程中使用國家明令禁止、國際衛生組織禁止使用的所有葯物,嚴格按照用葯規程用葯,控制畜禽用葯,限制某些抗生素及葯物的濫用,保證畜產品的安全,減少對人畜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