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依法行政論文
『壹』 高懸賞求一篇論文,論法治與依法行政,字數3000,希望有勇者出來救我於水深火熱之中。。。
論法治與依法行政
論法治與依法行政體現了與時俱進,承前啟後和開拓進取的理論品格,滲透著注重世情,注重國情,注重黨情,注重民情,緊扣時代脈搏的求實精神;通篇閃爍著順應時代,順應時勢,順應民意,注重民本,注重現實、注重生活的理性光輝,無疑是領導和指引中國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行動綱分,為我國在今政水平,提升黨的領導藝術,加設進程,為實現礎,勾勒出了民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有法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提,同時也是法制建設和法制健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主的思想,充分抒發人民的願望、意志和要求,充分發揮人民富、勇於創新的聰明才智,才能豐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涵,鞏固和壯大民主政治的群眾基礎,序,才能從根本上確保黨的主張,政府的行政,憲法與法律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相吻合。也只有這樣方能鞏固我們黨的執政之基,擴大力量之源,改善執政水平,提升執政藝術,同時也為黨領導的政府依法中既宏觀、又微觀,既綜合又具體,既概括又可操作的科學規劃,值得民民主為己任,歷來以重視和積命。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堅證,又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主,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一)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人政治參與,保證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享有大會制度,保證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保證立法和決策更好地體現人民的意志,員的結構,特別是來源的代表性,知識結構的現代性,人員素
作,防止立法腐敗,防止名為.依法立法,確保立法工作的透明-遍性、實用性和規范性,並造成』公開行政權力的真空,出現政策、『行政命令勝過法律、法規的現象,.府依法行政,更不用說其他依法。(二)依法決策。決策程序的.決策有利於實現科學決策,科學決·分割、區域分割,實現決策權與實『施和監督相分離,充分發揮社會公·制度,實行決策的依法性,論證制:和責任制,防止決策的部門化、個』主化、專家化、程序化的依法決策,(三)依法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方式,這對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全局性作用。要做到依『法執政,關鍵是執政黨要在憲法、』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和個.組織上領導,通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進行思想宣傳,發.憲法和法律的模範作用;基礎是黨『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獨立負責,步調一致地開展工『構和工作機制,按照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規范黨委與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的關系,』並使這種關系依法界定,使之規(四)依法行政。在今後一個和戰略規劃,建立和培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做好各項應對入世的工作,最關鍵的一環是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實現依法行政。為做好依法行政的工作,還必須重性工作,如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為規范、展的體制思想觀念都要堅決沖破,決改變,一切影響發展的弊端都要堅決革除」的要求,依法規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關系,按照精簡、統督相協調的要求,繼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科學規范部門職能,合理設置機構,優化人員結構,實現機解決層次過多,職能交叉,人員臃腫,權責脫節和多重多頭執法等問題:按照政事分開原則,加大改革事業單位管理體制,能按產業化、市場化發展的事業部門,如文化和教育單位,要不失時機地進行改(五)依法用權。任何黨政機有的權力,也不可自己派生權力,更不可能出現「既是決策者,又是執行者.既是裁判員,又是監督人」人民賦予、委託的,所以就必須建機制,從決策、執行和裁判等環節加強對權力的依法配置和監督,民謀利益,為社會提供最優的公有這樣,才能逐步實現依法行政、依法用權,並盡快走向社會主義配置權力資源,有效制約權力應用,必須在制度建設方面加以完導幹部的監督,加強對人財物管理和使用的監督,強化領導班子內部監督,完善重大事項和重要幹部任免的決定程序;二是改革和完善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建立比較完善的巡視制度;三是大力發揮能部門的作用;四是實行多種形式的領導幹部述職述廉制度,健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質詢制和民主評議制度;五是認真推行政務公開制度,確保依法行政,依法用權的透明度;六是加強組織監督和民主監督,發揮社會輿論的道德監要通過依法立法,依法決策,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和依法用權的法治建設,實現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國家,還應在依法司家安全等方面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做好相應的立法和制度建設,在民為因果的狀況下,形成相互補充、良好關系,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入世的新環境、新形勢,加快全
『貳』 思修論文2000字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及內容
內容:
①依法治國的主體是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②依法治國專的本質是崇尚屬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③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④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⑤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⑥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總之,依法治國要求各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叄』 公務員依法行政,求論文一篇
規范政府行為,建設法治政府
地方政府是我國行政管理體制中的重要環節,是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前沿陣地,同人民群眾的接觸最經常,聯系最直接,其依法行政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對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行具有決定性意義。多年來,地方政府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提高了依法行政意識,提升了依法管理水平,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有些問題還比較突出,如不妥善解決,勢必影響到依法行政工作的整體推進,影響建設法治政府目標的實現。
一、存在問題
一是執法部門對依法行政認識不到位。在現實工作中,一些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對於依法行政的認識還不夠,依法行政的觀念還比較淡薄。依法行政工作,責任在政府,關鍵在領導。但一些行政機關的領導幹部對於依法行政工作常常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一些地方依法行政工作還只是停留在會議上,文件中,流於形式,並沒有真正落實到行動當中去。有的把依法行政同經濟建設對立起來,制定的一些政策、辦法明顯違法;有的長官意志嚴重,習慣於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憑經驗辦事,想當然地決策,輕視或不善於運用法律的手段處理問題;有的唯上、畏上,唯權、畏權,以言代法,以權壓法;有的講話沒有準則,不講誠信,政策朝令夕改,隨心所欲。
二是行政執法主體較混亂。行政執法隊伍過多、過濫,行政執法權分散,執法主體不合格,部門職能重疊,職責不清,重復執法,多頭執法現象嚴重。有些地方仍然熱衷於搞「運動式」執法、多部門「聯合執法」;有些地方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經常設立一些沒有執法權的臨時機構突擊開展工作;有些地方和部門越權執法,實施了不屬於行政管理范圍內的行為。
三是行政執法目的不正確。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行為,目的是為了保障國家行政事務的正常管理,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然而有些行政機關,其執法目的是一味追求經濟利益,行政執法帶有強烈的利益色彩。目前,多數基層執法隊伍正常經費不足,主要來源靠罰款和收費,罰得越多,收的越多,返還的越多,「執法養人,養人執法」,行政執法與執法者的自身利益直接掛鉤,造成執法行為與執法目的嚴重背離。一些部門之間有利爭著上,無利躲著走,爭管轄,爭權力,爭罰款,爭收費,造成重罰輕管,以罰代管。
四是行政執法程序意識不夠強。有些行政機關和執法人員光重視實體法,認為只要結果是正確的就可以,至於手段和方法如何,在所不論。程序意識淡薄,忽視行政權力的規范運作。有的先處罰,後收集證據;有的不履行事先告知義務,不聽取行政管理相對人的陳述、申辯;有的不告知相對人獲得法律救濟的途徑,不送達有關法律文書;有的執法過程中隨意性大,案件處理尺度不一,畸輕畸重,執法不嚴,顯失公正。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是「人治」思想的影響。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封建歷史的國家,「人治」思想根深蒂固,缺乏法治文化的長期熏陶。再加上建國後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沒有真正形成重法、奉法的良好風氣。總體而言,依法行政還是一項自上而下強力推行的工作,在基層,政府中依法行政的認識還沒有及時跟進。有些行政部門的領導,「長官」意識強,在行政管理中只知道採用簡單、粗暴的工作方法,一些重大決策不是嚴格遵循法律、法規,而是憑個人感覺拍板。有的執法者,以言代法、以權代法、以權抗法,甚至濫用職權執法犯法。
二是經濟利益驅動。基層行政執法部門普遍執法經費不足,縣、鄉政府往往將罰沒收入作為任務列入預算安排,這就使行政執法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行政執法中容易受經濟利益驅動,片面地為罰款而罰款,為收費而收費,導致行政管理權的性質異化。
三是行政執法監督制約機制不完善。行政機關監督力度不夠,監督措施不多,監督制度落實的少,大多數監督渠道和監督力量徒有其名,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行政管理相對人對其享有的權利、司法救濟方式以及投訴渠道不甚了解,不知道如何去監督,甚至還不敢去監督。
三、對策建議
一是要加大依法行政宣傳教育力度。要加強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法制宣傳教育,促使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轉變思想觀念,清除官本位、專斷作風、特權思想等封建專制意識的影響,牢固樹立法律權威至上的觀念。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必須充分認識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身體力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社會主義法制原則。同時,要加強人民群眾的法制宣傳教育,增強自覺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逐步營造一個行政法制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是要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沒有一支高素質的行政執法隊伍,依法行政就會成為一句空話。一要健全行政執法人員的准入機制。要明確規定進入行政執法隊伍的基本條件,切實落實行政執法人員考試制度,採取公平競爭的方法,擇優錄用,把好進人關。二要健全行政執法人員定期培訓制度。所有行政執法人員每年都必須參加一定課時的執法培訓。通過培訓,使執法人員的執法水平穩步提升。三要健全行政執法人員的淘汰機制。對一些不具備基本的政治、法律素養,不符合執法資格的執法人員,以及嚴重違法違紀的人員,必須及時清理出行政執法隊伍。
三是要大力推行政務公開。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是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實現依法行政的一條重要途徑。要把政務公開作為推進依法行政的一項重要制度狠抓落實。各類行政管理活動,除法律、法規要求保密的之外,都必須依法向社會公開。政務公開的范圍包括行政審批、行政收費、行政處罰、行政確認等各個方面。行政執法機關要將本機關行政執法的依據、許可權、程序、結果、相對人享有的權利等內容全面公開。所有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政策、文件,都應在行政事務服務中心可以查閱,可以咨詢,大多數行政事務可以在「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從而方便群眾辦事。努力打造「透明政府」、「陽光政府」。
四是要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力度。完善監督機制,加強執法監督,是推進依法行政的根本保證。一要開展經常性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加強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二要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要對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全面審查,防止問題文件的出台和實施。同時要落實規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保證文件的嚴肅性。三要推動決策權、審批權等重要行政權力的規范運作。要實行嚴格的決策責任追究,防止拍腦袋決策、拍屁股走人現象的發生。四要建立重大行政處罰案件、行政許可備案制度。行政機關作出的數額較大或影響較大的行政處罰案件必須及時上報上級政府法制機構備案。五要認真開展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要依法界定執法職責,科學設定執法崗位,認真梳理執法依據,將執法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每一個執法崗位和每一名執法人員身上。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評議考核制和執法過錯或者錯案責任追究制。六要健全行政投訴制度。各級政府要公布行政執法監督機構的地址、電話及服務內容,認真查處當事人舉報投訴的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
『肆』 依法行政的原則是什麼300的論文~急死~
1、合法性原則:行政行為要合法。
(1)法律保留原則:一切的行政行為都要有國會制定專的屬法律根據。
(2)法律優先原則:人民代表機關的意志優越於一切行政判斷,行政機關的一切行為不得違反法律。
2、合理性原則:行政活動不僅要合法,還要合理。
合理性的標准:一要公平公正,二要合乎立法目的,三要不能考慮不相關的因素或不考慮需要考慮的因素。
3、比例原則:國家在作出行政行為時,必須在目的和手段之間作出均衡的選擇,不能不擇手段的追求行
政目的的實現。
(1)適當性原則:行政機關所選擇的這個手段必須能夠實現行政目的。
(2)必要性原則:在這些手段中,行政機關必須選擇對當事人侵害最小的手段。即不能「宰雞用牛刀」
或「不能大炮去轟蚊子」
(3)狹義比例原則:不能為了達到很小的目的而嚴重損害人民的利益。即不能「殺雞取蛋」
4、信賴保護原則: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相對人依此安排自己的生活或生產,如果行政機關根據法
律和客觀事實的變化、公共利益的需要要改變、撤銷或廢止該行政行為,必須對相對人對其行為產生的信
賴利益加以保護。保護方式有兩種:保留該行政行為和在改變、撤銷或廢止該行政行為後,給相對人以補
償。
『伍』 法律方面論文
你好,法律方面的論文大部分是按照這個思路去寫的:
1.選題,你在生活中發專現存在哪些法律問題,你對屬這個法律問題有看法。比如:論保險代位求償行使中的若干法律問題。
2.選好你要寫的論題後,就開始查找有關論題方面的資料,比如現行規定,學者們對這方面的定義,主流的觀點,這方面的案例等。
3.大概熟悉在你論題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對問題的認識後,就可以開始著手正文了。
4.各個學校都有對論文格式的要求,一定要嚴格按照學校要求的格式來完成論文。多和同學交流,不懂就問老師。
5.跟你說說正文怎麼寫。
本科論文可以分成三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是中文摘要,引言,相關概念特徵,立法現狀等;
第二部分,重點是第二部分,這一部分要求你提出在存在的問題,然後針對問題給出解決的辦法。
第三部分就是把你的參考文獻列出,再致謝就可以了。
謝謝,請採納!
『陸』 論依法治國的必要性論文 ~急用&加分
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十五」計劃綱要明確指出:要「依法行政,從嚴治政」。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行使管理國家公共事務的行政權力,必須依據體現人民意志的法律。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國家普遍遵循的一項法治原則,實行依法行政,是現代政府管理模式和行政觀念的一場深刻革命。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民主法制建設,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已成為全國人民和全體公務員的高度共識。我國加入WTO以後,對加強政府法制建設、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意識與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廣大公務員要強化依法行政觀念,切實提高能力。積極推動依法行政的進程,是公務員牢固樹立依法行政觀念的基礎。
一、依法行政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
在我國這樣一個歷史上封建統治時間較長、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不高、公民法治觀念較為淡薄的國家,要實現法治這一宏偉任務,就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認真總結我國法制建設的經驗教訓,積極借鑒其他國家正確的法治理論和成功的做法,大膽探索,勇於實踐,整體實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行政這一復雜的系統工程。
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
「依法治國」作為治國方略,已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而依法治國的關鍵則在於行政機關能否做到依法行政。
(一)從法治原則的角度而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環節。
依法治國的核心應該是立法機關依法立法,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在這三者之中,依法立法是基礎,獨立司法是保障,依法行政才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據統計,改革開放20年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了280多部法律,國務院制定了700多部行政法規,地方政權機關制定了4000多部地方性法規,其中大約有80%的法律法規是要由行政機關去貫徹落實的。因此,依法治國能否取得成效,主要取決於能否依法行政。必須加強依法行政的法制建設,使各級領導幹部在日常公共事務中嚴格做到依法辦事,做到政令暢通,執法如山,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這樣,依法治國的原則才能通過政府行為落實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二)從權力制約的角度來看,依法行政也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
法治的核心是有效地約束公共權力。依法治國的重點是依法治權,治權的重點又在於治行政權力,確保依法行政。依法制約國家機關的權力,依法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既是現代法治的宗旨,也是依法治國的價值取向。憲法賦予國家行政機關極其廣泛的權力范圍,幾乎涉及社會的各個角落。行政權是國家權力中最為活躍的權力,行政權最易膨脹,它最需要自由又最容易無度,最需要控制又最難以控制。這種無所不在的公共權力必然需要依法制約,也最需要公眾監督。從行政權力的性質來看,行政權力也是最難制約的,行政權與立法權和司法權不同,可以為被管理者設定義務,可以獨立實施行政處罰,在管理中具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被濫用的可能性就大。因此,如何實現依法行政,應該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
(三)從民主政治建設的目標來看,依法行政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關鍵。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黨的十五大確定的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目標。只有在整個社會范圍內形成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社會氛圍,領導幹部依法辦事,公民依法盡義務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使法律法規能夠在國家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得到普遍切實的遵守,才能實現依法治國。而要做到這一切,關鍵還在於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國家政府行使權力時所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則。它反映了社會從人治向法治轉變的歷史進程。不奉行法治原則,談不上依法行政。人治與主觀隨意性相聯系,權力的行使由個人意志決定;依法行政與法治相聯系,權力的行使以人民制定的法律為依據和評判標准。依法行政原則的確立,對於象我國這樣缺乏法制傳統的國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1.保證行政管理為人民服務的目標
人民通過權力機關制定法律,表達意志,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就將保證行政管理遵循為人民服務的目標,使行政管理不致偏離航道。無庸諱言,行政管理范圍的寬闊和行政工作人員的眾多,作出背離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行為,甚至侵犯公民合法權益的事,也時常出現。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只有依靠嚴格貫徹依法行政的原則。
2.保證行政管理的統一性、連續性和穩定性
依法治國的最重要的特點是這個國家一切活動的統一性、連續性和穩定性。這同時也是依法行政給行政管理帶來的保障。依法行政能保證行政管理的統一,有了統一性,才能有公平和公正。社會的不公正、不公平,是產生社會不滿,甚至不穩定的重要因素。「依法治國」作為治國方略,已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而依法治國的關鍵則在於行政機關能否做到依法行政。所謂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必須由法律授權並依據法律規定。法律是行政機關據以活動和人們對該活動進行評判的標准。據統計,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百分之八十需要行政機關去執行。行政機關的施政行為與公民息息相關,直接為公民所感受,因而行政機關能否依法辦事,對公民的榜樣作用也最強。然而,目前我國的行政執法現狀卻不容樂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甚至越權執法、執法犯法、徇私枉法的現象還時有發生。
這種現象不僅損害了廣大公民的合法權益,而且極大地損害了法律的權威性,敗壞了政府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
連續性與穩定性,同樣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條件。市場經濟之所以必須是法治經濟,就是由於法治所帶來的統一性和連續性。要保持行政管理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也只有依靠依法行政。
3.保證提高行政效率
依法行政,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決策,依照法律規定執法,以保證行政管理符合國家和人民的要求,避免不公、錯誤和違法,減少糾紛和矛盾。同時,按法律規定的程序辦事,遵守法定的操作規則,都將大大提高行政效率,這也一再為我國歷史所證明。不能將行政效率和依法行政對立起來。
4.保證對行政管理的監督有統一的標准和程序
要使監督取得成效,必須解決監督什麼和如何監督的問題,也就是需要有監督的標准和程序。所謂監督的標准,就是對行政行為是否違法的評判標准。而能夠提供是非評判的唯一標准,是法律;所謂監督程序,即進行監督要經歷哪些步驟、方式和時限。程序就是操作規則。遵循法定程序進行監督,才能保障監督順利、有效、正確地進行。
目前,我國社會正處於一個轉型時期,人治社會應當逐步向法治社會過渡,而這種過渡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依法行政的實現程度。實踐證明,實行依法行政,保障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才能避免首長負責制下產生的主觀隨意性和盲目性,實行依法行政,才能避免和減少各種行政違法行為及由此給公民、法人造成的損失,並有助於提高行政效率。
『柒』 求畢業論文(論依法治國與依法行政的關系)
法治與依法治國
我是法學專業的能幫你
『捌』 急求:「依法行政與和諧社會的建設」方面的論文和資料
重慶市渝北區委黨校副書記、講師 樊 莉
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執政黨的任務,無論在指導思想和工作要求上,還是在輿論引導上,都要有利於黨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在我國權力系統中,行政權是最特別的,在行政權力與公民的關繫上,公民從生到死的全部生活都同政府部門所提供的服務密切相關,受到行政部門侵權的可能性最大。行政權是最不可萎縮卻也最不可膨脹、最需要自由而又最自由無度、最需要控制而又最難以控制的權力。在構建一個由人來治理人的政府時,最大困難就在於,必須首先讓政府有能力控制受它統治的人,其次是強迫政府控制自身。為此,必須依法規范和制約行政權力。
一、目前我國在依法行政方面存在的問題制約了和諧社會的建設
我國將依法行政貫徹到整個行政過程之中,合法行政、合理行政、依程序行政、信守承諾、權責統一,成績巨大,但在行政管理觀念、行為方式、職能和機制等許多方面,與依法治國的要求、與建設法治政府、廉潔高效政府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行政管理體制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還不適應,依法行政面臨諸多體制性障礙;二是制度反映客觀規律不夠,難以全面解決實際問題;三是行政決策程序和機制不夠完善;四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時有發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五是對行政行為的監督機制不夠健全,一些違法的行為得不到及時的制止和糾正;六是一些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觀念還比較淡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政府的形象,妨礙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制約了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依法行政對和諧社會建設的重大意義
依法行政對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主要表現在:
1、堅持依法行政有利於充分體現民主精神
人民主權的政治體制決定了行政機關必須依照法律行使權力,行政權力來源於人民的委託,來源於權力機關的賦予。行政機關本身沒有創造制定法律的權力,但它有執行、實施法律的義務。社會主義法治必須體現「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政精神,必須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依法行政要求行政主體的一切行政行為包括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司法、行政監督等等,都必須堅持依法行政的正當程序原則,必須讓公民廣泛參與,使廣大人民群眾不僅是利益的分配者,而且同時是利益分配的決策者,從而使行政決策者對行政相對人的各種主張和選擇進行過濾,避免採取激烈的手段來壓抑對抗傾向。
2、堅持依法行政有利於保證市場秩序的公平公正
只有從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監督等各方面都堅持依法行政,才能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我國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透明度原則要求各成員方政府在凡是涉及關稅貿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及司法判決等都一律公開,而且公開的時間與實施時間至少要間隔一個月以上。讓政府管理經濟的行為置於「陽光」之下,才能保證世界貿易的市場主體平等;才能保證市場秩序的公正公平,從而保證非歧視原則等的實現。依法行政的正當程序原則要求政府行為公開進行,及時發現和糾正決策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避免「暗箱操作」,避免權力尋租現象,避免行政專制和決策失誤,使行政行為始終置於市場主體的監督之下。
3、堅持依法行政有利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主體多元化了,利益多元化了,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要調整、要處理。在這種形勢下,只有把政府各項工作置於制度化、法律化的基礎上,把基本的行政手段、經濟手段納入法製法的軌道,只有充分提供行政救濟途徑,保障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依據統一的法定活動規范、行為准則處理各種利益關系,才有可能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人民利益,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4、堅持依法行政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轉變政府職能
堅持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納入制度化、法律化的軌道,使之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決策,依照法律規定執法,按法律規定的程序辦事,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提高行政效率,保證行政管理符合國家、人民的要求。同時,堅持依法行政,轉變政府職能,轉變工作方式,轉變工作作風,簡化行政機關辦事的手續和程序,都將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機關只有依法行政,在行政立法中,體現政府職能的轉變;在行政執法中,依據法定職權,按照法定程序辦事,才能使權力與利益徹底脫鉤,才能把該管的事情管住、管好。改革開放和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的趨勢,要求我國政府在市場「競賽」中由「運動員」轉變為「裁判員」。而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按照法律規范和市場規律自主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因此,政府的行政行為只有建立依法行政的法製程序規范,才能降低行政成本,才能真正轉變其職能,才能保障政府有效的引導和管理市場,才能避免多頭執法、違法行政的現象。
5、堅持依法行政有利於加強政府廉政建設
依法行政要求各級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都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辦事,在政務公開的條件下保證正確行使權力,防止濫用權力,保證行政管理遵循為人民服務的目標,使行政管理不致偏離軌道。「依法行政的重心和實質就是依法治官,而非依法治民,是依法治權,而非依法治事。」要解決腐敗問題,必須完善和健全監督制衡機制,必須解決監督什麼和如何監督的問題,也就是需要有監督的標准和程序,而法律才是是非評判的唯一標准和操作規則。因此,只有嚴格依法行政,才能完善制衡監督制度,依照憲法和法律,用整體權力格局的設置與動作,制約特定權力的行使;用整體利益格局的設置與動作,制約特定利益的獲取。嚴格依法行政,才能糾正行政機關「一條龍」(自己立規矩、自己執行、自己監督),「一支筆」,「一言堂」,「一個將軍一個令」等弊端。
三、以依法行政促和諧社會建設
當前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在依法行政方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建立、完善制度機制
一是健全民主決策機制。科學、合理界定各級政府、政府各部門的行政決策權,完善政府內部決策規則。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實行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二是理順行政執法體制。理順行政執法體制,加快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繼續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工作,積極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的工作,推進綜合執法試點。減少行政執法層次,適當下移執法重心。三是探索化解社會矛盾的機制。積極探索預防和解決社會矛盾的新路子。要大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對矛盾糾紛要依法妥善解決。對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調處的民事糾紛,行政機關要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及時予以處理。要積極探索解決民事糾紛的新機制。四是完善行政監督機制。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訴訟法規定對行政機關實施的監督。對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行政機關應當積極出庭應訴、答辯。創新層級監督新機制,強化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建立健全經常性的監督制度,探索層級監督的新方式,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監督。
(二)注重民主法治建設
高質量的法律是維護正義的最後一道屏障,是保護人類社會公平的強制性規范法律制度是人類社會偉大的特徵,更是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後盾。優良的法律制度是社會和諧幸福、欣欣向榮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民主法治不僅是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而且是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在現代社會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法律,在一個公正和諧的社會,法律是應該成為每一個人的庇護神,這樣的法律才會為社會尊重。民主法治是和諧社會最根本的指導原則和最重要的運作機制。當代世界治理的理論和實踐表明,民主法治不僅是國家政治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社會自治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只有將民主法治的指導原則和運作機制引入社會公共治理的過程之中,才能有效克服集權制、官僚制向社會滲透可能造成的弊端,從而提高社會結構的協調性和社會發展的合理性。在我國現階段一些「不和諧」的社會現象依然存在,有些問題的社會影響還比較嚴重,要合理解決這些問題,有賴於民主制度的健全和法治手段的完善。
(三)尊重人民訴求
公民的利益訴求、權利訴求、民主訴求等公正訴求得不到有效表達時,當社會不能提供足夠資源滿足這些訴求時,就會產生社會矛盾。如果民意和訴求沒有正常渠道得到順利表達,它就會以某種不正常的方式釋放出來,產生破壞性。如果激烈程度較高的沖突連連爆發,就會使社會出現風險。近年一些地方上訪現象增多,已引起社會的局部不穩定。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民的訴求在某些地方未得到應有的尊重,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還不暢通。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於民眾訴求增加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造成我國社會矛盾的風險源主要有:經濟風險,即失業,它使一些人的生存缺乏保障;政治風險,即腐敗,它使人民對黨和政府的認同度降低;社會風險,即貧富懸殊,它使一些人產生失落感;體制風險,即民眾訴求得不到通暢表達,它使一些人採取非理性行為。規避和化解風險,就必須通過民主法治建設及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形成能夠全面表達社會利益、有效平衡社會利益、科學調整社會利益的民眾訴求表達機制,順暢的民意溝通機制,有效的矛盾調處機制,便民利民的服務機制,公正的司法機制,完善的監督機制和嚴格的責任追究機制,既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又努力解決利益矛盾。
(四)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
從使社會充滿活力,到尊重人民訴求,再到使社會成員各得其所與和諧相處,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使一切積極的社會力量共生共進,即形成一種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合力,或者是「集中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新力量」。「共生共進」應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落腳點。其基本特徵,就是公平和正義形成合力,共促發展。
在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的新形勢下,必須更加註重社會公平,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群眾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尤其要消除產生分配不公的不合理甚至是非法的因素。一方面繼續鼓勵有能力的人走勤勞致富、合法致富的路子;另一方面,堅決防止那些利用種種非法手段搞歪門邪道的人富起來;同時,還要加強社會調控,讓那些能力和條件較差的群體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社會的幫助,逐步改善自己的境遇,最終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現在群眾意見大的,不是對那些勤勞致富的人,而是對那些非法致富和不合理致富的人。在收入分配差距面前,群眾要的是公平的機制、公平的規則、公平的環境、公平的條件和公平的發展機會。
(五)妥善協調各種利益關系
這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政治任務,是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全局性重大問題。因此,我們要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要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要高度重視和維護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堅決糾正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要建立健全社會利益協調機制,解決利益矛盾。同時要注重研究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的主要類型、基本特徵、形成機理和發展趨勢,尤其要研究探索各類群體性事件的形成規律和化解辦法。
要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和依法治國的新進程,必須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切實推進行政法治,各級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樹立「公民的權利是無限的,除非法律不限制」,「行政機關的權力是有限的,除非法律授權」,「無授權無行政」等法治基本觀念,政府機關應從命令行政、權力行政向依法行政和非權力行政轉變。
淺談依法行政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系
沈世鋒
依法行政,是指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據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許可權,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項社會事務,依法進行有效管理的活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依法行政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和諧社會是依法行政目標理想。
一、依法行政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只有奉行法治,人們在制度的指引下才能充分實現預期、獲得利益,整個社會在規則的基礎上才能規范運行,各種矛盾和糾紛只有在法治框架內才能得以有效解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推進依法行政。
(一)依法行政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有效途徑。當前城鄉之間、區域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在擴大,就業困難,腐敗現象仍然較為嚴重,可持續增長受到資源、能源和環境的嚴重製約、農民失地和城市拆遷引起的社會矛盾較為突出,影響和阻礙了和諧社會的進程。只有在制度上正確反映、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注重社會公平,依法保障欠發達地區、比較困難的行業和群眾的利益,充分發揮政府管理經濟和社會服務的職能,才能保證廣大人民群眾都能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充分發揮法律「定分止爭」的功能,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確保違法行為得到及時制止和制裁.只有嚴格依法行政,認真抓好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合理收入分配、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等突出問題。才能使人民群眾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得到切實保護,才能及時化解各種社會矛盾。
(二)依法行政是建立誠信政府的首要環節。政府信用是社會信用的核心,是誠信建設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要建設誠信社會,首先要從培植政府信用抓起,必須依靠依法行政取信於民 政府行為關繫到國計民生,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性原則,誠信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投資環境。政府在行政過程中要將誠信擺在突出位置。政府工作要有法必依,立言立行,「言必信,行必果」,樹立起政府誠信形象。沒有誠信的政府就沒有誠信的社會。誠信是立國之本,也是社會和諧的基本前提和首要環節。要打造「誠信政府」,制定決策時要從群眾利益角度出發,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理念和人民公僕意識,而不局限於部門和小集團的利益。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不能「朝令夕改」;在執行有關政策時不受人情、關系等「外來力」沖擊和制約,堅決杜絕「吃、拿、卡、要」和辦事拖拉的現象,以提高辦事效率來打造「誠信政府」,塑造廉潔、高效、公正的政府形象。「不作為」是政府最大的失信於民,要進一步增強執政為民的責任感,打造「誠信政府」,最根本的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為群眾多辦實事、好事。
(三)依法行政是使社會充滿活力的不竭動力。黨的十六大指出「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都應該得到保護。要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於人民」。而只有依法保護合法收入,依法保護誠實勞動,才能實現多勞多得,增強各種生產要素的活力,積極鼓勵人們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創造更多的精神財富,達到經濟和社會、文化的共同發展.只有通過立法建立健全利益平衡機制、權利訴求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並嚴格依法行政,才能激發、調動人們努力工作、獻身社會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破除一切束縛發展的障礙,從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制度環境,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斷激發人們創業沖動,從而使社會充滿生機和活力。
(四)依法行政是社會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有力保障。 構建和諧社會必然要求尊重自由、保障權利、契約社會,著力創造安定有序和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而這些都必須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之上並以法治作為保障。要通過依法行政保障政治民主,實現民意充分表達。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各階層的地位和利益關系都在發生深刻變動,各種市場主體和社會主體的願望和要求需要充分表達,依法開辟和疏通各種渠道反映他們的利益需求才能引導各種利益主體在以理性、合法方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利益矛盾和沖突;行政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等制度在解決社會矛盾中有著積極的作用。通過依法行政,可以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形成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通過司法保障建立利益救濟機制,當社會的和諧關系受到威脅或遭到破壞,公民的合法權益被組織或者他人侵害之時,司法機關作為正義的保護神應該挺身而出,預防和打擊犯罪,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只有嚴格依法行政,始終把控制人口、嚴格依法保護資源,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放在重要的位置。才能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和諧相處,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條件、提供保障、夯實基礎。
二、當前依法行政理論與實踐的局限性對構建和諧社會的負面影響
(一)依法行政觀念的相對滯後影響和諧社會建設。由於受封建專制舊觀念和傳統習慣勢力影響,行政者難以走出行政法即管理法,行政法是管理社會、管理公民的法,行政行為模式就是「命令—服從」的誤區;規則意識淡薄,缺乏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和崇尚法治的理念,工作主觀隨意性大,官僚主義、強迫命令、權力膨脹、把個人凌駕於國家政權和法律之上,忽視公民的自由和權利、違法行政,濫用職權甚至墮落腐敗現象仍然存在,不適應建設法治政府所要求的合法行政、合理行政、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
(二)制度建設的局限性影響和諧社會建設。制度建設的局限性具體表現在政出多門, 行政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部門利益法制化,忽視社會公共利益 。制度建設結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不夠、圍繞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建新制度不夠,沒有充分考慮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一些政策的出台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擁護與支持,導致有令不行,政令不通,很難把黨和國家的意志變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三)依法行政實踐的相對滯後影響和諧社會建設。依法行政面臨諸多體制性障礙,行政決策程序和機制不夠完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時有發生,人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對行政行為的監督制約機制不夠健全,一些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制止或糾正,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得不到及時救濟,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對建設法治政府,構建和諧社會帶來了負面影響,妨礙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四)行政執法問題影響和諧社會建設。行政執法受利益驅動與利益掛鉤,隨意提高罰款標准、跨管轄范圍執法、重復執法的現象較為嚴重,加重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經濟負擔;執法人員素質不高,執法時生搬硬套,導致不文明執法、執法擾民,濫用執法權越權執法,野蠻執法的現象時有發生;在行政執法監督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監督措施不力,受利益驅動嚴重,輕事前監督,重事後監督,該監督時不監督,有了利益亂監督現象,對行政執法不作為缺乏監督現象較為突出。
三、推進依法行政助推和諧社會建設實踐
行政者的觀念和法律素養、制度建設質量、行政管理體制、行政執法及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已成為推進依法行政助推和諧社會建設的幾個基本實踐問題。
(一)強化依法行政觀念,助推和諧社會建設實踐。建設和諧社會要求行政者自覺堅持依法行政觀念,在思想觀念上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在關於人民與政府關系的認識上,必須從公民義務本位和政府權力本位向公民權力本位和政府責任本位轉變;二是在法治觀念上,必須從依法治民、依法治事向依法治官、依法治權轉變;三是在責任意識上,必須從片面強調公民責任向強化政府責任轉變。轉變觀念,要注重提高行政者的法律素養。一是全面掌握法律知識,使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懂得授權在民,執法為民;二是提高依法行政意識,培養對法律的信仰與忠誠,做執法、守法和依法行政的模範;三是培育法律思維的能力,用法律思維來研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越是情況緊急,越是問題突出,就越要想到運用法律思維、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
(二)提高制度質量,夯實和諧社會建設基礎。提高制度建設質量,首先要注重把握制度建設的規律。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考慮城鄉、區域、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重視有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方面的制度建設;要防止行政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部門利益法制化;要實現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在法律制度上的平衡。其次要堅持制度建設的原則。一是堅持公平原則。制度建設必須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基本著眼點;二是堅持權責一致原則。權力與責任要緊密掛鉤、權力與利益要徹底脫鉤,權責要統一、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侵權要賠償,控權到位、監督有力;三是堅持公共利益與公民合法權益一致原則;四是堅持立足現實與著眼未來緊密結合的原則。把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緊密結合起來,用法律規范引導、推進和保障改革的順利進行,體現改革創新精神。
(三)轉變政府職能,優化和諧社會建設體制環境。構建和諧社會,政府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促進政府由「全能政府」轉向「有限政府」,由「審批型政府」轉向「服務型政府」。一是落實「三個優先」原則。就是要把政府不該管的事交給企業、社會和中介組織,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二是恪守信賴保護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必須全面、准確、真實,政策和決定要保持相對穩定,不能朝令夕改,確要改動的造成相對人受損害的,要依法予以補償;三是堅持公開透明原則。凡是需要老百姓知曉、執行的政策、決定都要公開並得到老百姓認同,並受其監督;四是創新管理方式。要實行規則導向型管理方式,對需要實施行政許可管理的事項,要嚴格依法進行,對不需要行政許可但需要政府管理的事項,要強化間接管理和事後監督,充分發揮行政規劃、行政指導、行政合同的作用。
(四)規范行政執法,抓好和諧社會建設重要環節。構建和諧社會,行政執法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做到嚴格、文明、公正執法。一是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不失職、越權和濫用權力,依法保障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二是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按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要求,相對集中行政執法權、處罰權、許可權,推進綜合執法試點,減少行政執法層次,改變行政執法「上下一般粗」的狀況,執法與執法者利益要徹底脫鉤,保障執法經費;三是建立健全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制度;四是建立一支政治合格、紀律嚴明、業務精通、清廉務實、作風過硬的行政執法隊伍。對以權謀私、徇私枉法、執法犯法、欺壓百姓的行為嚴肅查處,絕不姑息;五是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機制,獎勵和責任追究機制。
(五)強化權力監督,創新和諧社會建設監督機制。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強化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努力建設法治政府,確保執政為民,從而防止權力濫用和腐敗。一是健全行政決策監督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群眾參與、專家咨詢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明確決策許可權,完善和遵守決策程序,堅持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專家咨詢論證制度、社會公示和聽證制度,按「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嚴肅追究決策失誤者責任;二是認真實行行政復議制度。妥善解決行政爭議,化解人民內部矛盾;三是完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制度。依法對違反上位法規定、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以及相互「打架」的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及時廢止和修訂;四是加強審計、監察等專門監督。通過嚴格審計和監察及時發現問題,並依法處理,行政機關要重視民主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認真查處,改進工作,並訊速反饋信息,以取得人民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作者單位:湘西州政府法制辦)
『玖』 《公務員依法行政》論文
規范政府行為,建設法治政府
地方政府是我國行政管理體制中的重要環節,是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前沿陣地,同人民群眾的接觸最經常,聯系最直接,其依法行政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對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行具有決定性意義。多年來,地方政府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提高了依法行政意識,提升了依法管理水平,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有些問題還比較突出,如不妥善解決,勢必影響到依法行政工作的整體推進,影響建設法治政府目標的實現。
一、存在問題
一是執法部門對依法行政認識不到位。在現實工作中,一些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對於依法行政的認識還不夠,依法行政的觀念還比較淡薄。依法行政工作,責任在政府,關鍵在領導。但一些行政機關的領導幹部對於依法行政工作常常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一些地方依法行政工作還只是停留在會議上,文件中,流於形式,並沒有真正落實到行動當中去。有的把依法行政同經濟建設對立起來,制定的一些政策、辦法明顯違法;有的長官意志嚴重,習慣於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憑經驗辦事,想當然地決策,輕視或不善於運用法律的手段處理問題;有的唯上、畏上,唯權、畏權,以言代法,以權壓法;有的講話沒有準則,不講誠信,政策朝令夕改,隨心所欲。
二是行政執法主體較混亂。行政執法隊伍過多、過濫,行政執法權分散,執法主體不合格,部門職能重疊,職責不清,重復執法,多頭執法現象嚴重。有些地方仍然熱衷於搞「運動式」執法、多部門「聯合執法」;有些地方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經常設立一些沒有執法權的臨時機構突擊開展工作;有些地方和部門越權執法,實施了不屬於行政管理范圍內的行為。
三是行政執法目的不正確。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行為,目的是為了保障國家行政事務的正常管理,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然而有些行政機關,其執法目的是一味追求經濟利益,行政執法帶有強烈的利益色彩。目前,多數基層執法隊伍正常經費不足,主要來源靠罰款和收費,罰得越多,收的越多,返還的越多,「執法養人,養人執法」,行政執法與執法者的自身利益直接掛鉤,造成執法行為與執法目的嚴重背離。一些部門之間有利爭著上,無利躲著走,爭管轄,爭權力,爭罰款,爭收費,造成重罰輕管,以罰代管。
四是行政執法程序意識不夠強。有些行政機關和執法人員光重視實體法,認為只要結果是正確的就可以,至於手段和方法如何,在所不論。程序意識淡薄,忽視行政權力的規范運作。有的先處罰,後收集證據;有的不履行事先告知義務,不聽取行政管理相對人的陳述、申辯;有的不告知相對人獲得法律救濟的途徑,不送達有關法律文書;有的執法過程中隨意性大,案件處理尺度不一,畸輕畸重,執法不嚴,顯失公正。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是「人治」思想的影響。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封建歷史的國家,「人治」思想根深蒂固,缺乏法治文化的長期熏陶。再加上建國後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沒有真正形成重法、奉法的良好風氣。總體而言,依法行政還是一項自上而下強力推行的工作,在基層,政府中依法行政的認識還沒有及時跟進。有些行政部門的領導,「長官」意識強,在行政管理中只知道採用簡單、粗暴的工作方法,一些重大決策不是嚴格遵循法律、法規,而是憑個人感覺拍板。有的執法者,以言代法、以權代法、以權抗法,甚至濫用職權執法犯法。
二是經濟利益驅動。基層行政執法部門普遍執法經費不足,縣、鄉政府往往將罰沒收入作為任務列入預算安排,這就使行政執法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行政執法中容易受經濟利益驅動,片面地為罰款而罰款,為收費而收費,導致行政管理權的性質異化。
三是行政執法監督制約機制不完善。行政機關監督力度不夠,監督措施不多,監督制度落實的少,大多數監督渠道和監督力量徒有其名,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行政管理相對人對其享有的權利、司法救濟方式以及投訴渠道不甚了解,不知道如何去監督,甚至還不敢去監督。
三、對策建議
一是要加大依法行政宣傳教育力度。要加強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法制宣傳教育,促使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轉變思想觀念,清除官本位、專斷作風、特權思想等封建專制意識的影響,牢固樹立法律權威至上的觀念。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必須充分認識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身體力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社會主義法制原則。同時,要加強人民群眾的法制宣傳教育,增強自覺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逐步營造一個行政法制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是要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沒有一支高素質的行政執法隊伍,依法行政就會成為一句空話。一要健全行政執法人員的准入機制。要明確規定進入行政執法隊伍的基本條件,切實落實行政執法人員考試制度,採取公平競爭的方法,擇優錄用,把好進人關。二要健全行政執法人員定期培訓制度。所有行政執法人員每年都必須參加一定課時的執法培訓。通過培訓,使執法人員的執法水平穩步提升。三要健全行政執法人員的淘汰機制。對一些不具備基本的政治、法律素養,不符合執法資格的執法人員,以及嚴重違法違紀的人員,必須及時清理出行政執法隊伍。
三是要大力推行政務公開。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是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實現依法行政的一條重要途徑。要把政務公開作為推進依法行政的一項重要制度狠抓落實。各類行政管理活動,除法律、法規要求保密的之外,都必須依法向社會公開。政務公開的范圍包括行政審批、行政收費、行政處罰、行政確認等各個方面。行政執法機關要將本機關行政執法的依據、許可權、程序、結果、相對人享有的權利等內容全面公開。所有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政策、文件,都應在行政事務服務中心可以查閱,可以咨詢,大多數行政事務可以在「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從而方便群眾辦事。努力打造「透明政府」、「陽光政府」。
四是要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力度。完善監督機制,加強執法監督,是推進依法行政的根本保證。一要開展經常性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加強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二要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要對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全面審查,防止問題文件的出台和實施。同時要落實規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保證文件的嚴肅性。三要推動決策權、審批權等重要行政權力的規范運作。要實行嚴格的決策責任追究,防止拍腦袋決策、拍屁股走人現象的發生。四要建立重大行政處罰案件、行政許可備案制度。行政機關作出的數額較大或影響較大的行政處罰案件必須及時上報上級政府法制機構備案。五要認真開展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要依法界定執法職責,科學設定執法崗位,認真梳理執法依據,將執法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每一個執法崗位和每一名執法人員身上。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評議考核制和執法過錯或者錯案責任追究制。六要健全行政投訴制度。各級政府要公布行政執法監督機構的地址、電話及服務內容,認真查處當事人舉報投訴的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
『拾』 求《市場經濟與依法行政》論文一篇
怎麼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