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稅依法
㈠ 如何辦理海關注冊登記證明
報關注冊登記一般包括三個基本程序:
一、向海關提出申請:
符合海關規定條件的企業,向海關辦理報關注冊登記,應當向海關提出書面申清,並提交規定的文件資料。
例如,自理報關單位注冊登記時須提交以下文件資料:
(1)自理報關單位注冊登記申清書、企業情況登記表、企業管理人員情況登記表。
(2)「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復印件。
(3)政府主管部門批准文什(包括批准證書、批復等)(外商投資企業提交)。
(4)「法人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個人獨資企業、個人合夥企業或個體工商戶提交「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5)「稅務登記證書」副本復印件:(包括國稅和地稅)。
(6)「組織機構代碼證書」副本復印件。
(7)銀行基本賬戶開戶證明(如「開戶許可證」復印件或」開戶核准通知書」復印件等證明材料)。
(8)企業法定代人人或個人獨資企業、個人合夥企業或個體工商戶負責人身份證復印件。
(9)報關專用章印模(需註明企業名稱及「報關專用章」字樣)。
(10)企業章程復印件(個人獨資企業、個人合夥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免交)。
(11)企業合同復印件(中外合作、合資企業提交)。
(12)固定生產經營場所證明(如租賃合同或房產證等證明)。
(13)海關需要的其他文件、資料。
二、海關審核
對於專業報關企業,海關根據當時、當地報關服務市場的情況,審核申辦企業各項條件是否符合開辦所規定的要求,其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能力及企業提交有關文件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等。
對於代理報關企業,海關需要評估當時、當地報關服務巾場的情況,核實企業是否已開展經營國際運輸代理或國際運輸工具代理業務,企業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能力,企業提交有關文件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等。
對於自理報關企業,海關審查企業有關文件的真實性和合法性,企業注冊地址、企業的性質等,從而確認是否受理、是否符合注冊的條件。
三、頒發報關注冊登記證
海關對企業提交的文件資料予以審核後,在規定的時限內作出准予或不予注冊登記的決定。經海關審核准予注冊登記的單位,由海關分別頒發「專業報關企業注冊登記證書」「代理報關企業注冊登記證書」或「自理報關企業注冊登記證書」,並按規定為企業編制「報關注冊編碼」,給予海關注冊登記編號(又稱經營單位代碼)。
經海關注冊登記的企業,即成為報關單位,可以在規定的經營地域或口岸的范圍內開展報關業務。
(1)地稅依法擴展閱讀:
對於報關企業,海關要求企業必須具備:
(1)境內企業法人資格條件;
(2)企業注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150萬元;
(3)健全的組織機構和財務管理制度;
(4)報關員人數不少於5名;
(5)投資者、報關業務負責人、報關員無走私記錄;
(6)報關業務負責人具有5年以上從事對外貿易工作經驗或者報關工作經驗;
(7)無因走私違法行為被海關撤銷注冊登記許可記錄;(8)有符合從事報關服務所必需的固定經營場所和設施。
參考資料:報關注冊登記-網路
㈡ 上海市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去那列印
納稅完稅證明可以攜帶身份證件到所在地地稅局大廳進行開具。
2015年上半年開始,上海稅務局官網已經可以支持個人所得稅查詢及列印,所以也可以在網上列印。但需要提前了解網上列印的是否可以作為證明文件提交,如果不可以還是實地辦理列印。
地稅局列印需要知道公司繳納個稅的地稅局地點才可攜帶身份證件進行列印。
網上列印,需在稅務局網頁上完成個稅信息核驗(新用戶注冊)。附上網址:http://www.tax.sh.gov.cn/pub/
(2)地稅依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稅務機關徵收稅款時,必須給納稅人開具完稅憑證。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稅款時,納稅人要求扣繳義務人開具代扣、代收稅款憑證的,扣繳義務人應當開具。」
根據《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的規定,完稅憑證的種類有:各種完稅證、繳款書、印花稅票以及其他完稅證明。
常見的完稅證明有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境外公司企業所得稅完稅證明、車船購置完稅證明、契稅完稅證明等。
企業每月申報,憑稅務申報表及財務報表去申報(也可以電子報稅),並交入銀行稅款,就可以拿到完稅證明。
個人要開發票或想納個人所得稅,憑協議或合同及開票申請,身份證復印件等去稅務局辦理相關手續,交納稅金後,也可以立即各種完稅證,作為完稅證明使用。
㈢ 依法誠信納稅 共建和諧社會演講稿
依法誠信納稅 共建和諧社會(供參考)
正值全國上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著力構建和諧社會之際,我們迎來了全國第16個稅收宣傳月。在今年4月份的稅收宣傳月里,全區各級地稅機關將開展形式多樣的稅收宣傳活動,努力營造依法治稅環境,真正形成「稅收管理社會化、稅源監控多元化」的治稅格局,提高公民依法誠信納稅、社會各界依法誠信護稅意識,優化稅收征納環境,促進我區經濟發展,推進和諧林區建設進程。
第一、全區地稅機關要依法誠信征稅
一是堅持依法治稅,全面加強稅收管理。全區地稅機關要始終堅持依法治稅,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的原則,切實採取各種有力措施,依託信息化技術,強化稅收征管,千方百計提高稅收征管效率。特別是要加大重點稅源行業和企業的監控力度,進一步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堅決打擊涉稅違法犯罪活動,大力清繳欠稅,堅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努力營造一個執法公正、稅負公平的稅收環境。
二是堅持從嚴治隊,努力提高幹部素質。要適應新時期、新任務的要求,就必須不斷提高隊伍素質,從嚴治隊。要突出抓好領導班子建設,加強領導班子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以提高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切實加大稅務幹部的教育培訓力度,提高幹部隊伍的政治思想和業務素質;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預防職務犯罪和其他腐敗行為,努力造就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熟練、作風優良、執法公正、服務規范」的高素質稅務幹部隊伍。
三是堅持服務經濟建設,促進我區經濟穩步發展。全區各級地稅機關和廣大地稅幹部要把握大局,牢固樹立稅收經濟觀,圍繞地委行署確定的發展目標,充分發揮好稅收對經濟的調控職能作用,進一步增強稅收服從服務於經濟發展的意識,自覺、主動地把稅收工作置於全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中去考慮。引導納稅人用好、用足、用活稅收優惠政策,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積極支持企業發展,為改革發展穩定做出新的貢獻。
第二、全區廣大公民要依法誠信護稅
一是要依法履行協稅護稅職責。地稅收入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推動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希望全區廣大公民對稅收工作要予以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依法履行協稅護稅工作職責,積極配合地稅機關開展工作,支持地稅機關發揮地稅職能作用,集中精力抓稅收,為我區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提供財力保障。
二是要堅決打擊涉稅犯罪。對違反稅收法律的偷、逃、抗、騙稅行為和其它涉稅違法犯罪案件,廣大公民要主動配合,積極反映情況,堅決予以打擊。同時,對各級地稅機關履行職責和執行稅收政策情況進行監督。
三是要維護稅法的嚴肅性。懇請廣大公民監督我區各級地稅機關的執法行為,堅持抵制越權減免稅行為,切實維護稅法的嚴肅性。
第三、全區廣大納稅人要依法誠信納稅
一是要學習相關的稅收法律法規。每個納稅人都要認真主動學習有關稅收法律法規,熟悉有關稅收政策,了解納稅人的權益和義務。要推動全社會都來學稅法、知稅法、懂稅法、守稅法,形成良好的稅收法治理念。
二是要誠信履行納稅義務。全區各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納稅人都要認真履行應盡的納稅義務,按時申報納稅,依法繳納應納稅款,自覺維護稅法,做到依法誠信納稅。
三是要依法配合稅務機關履行職責。涉稅各單位要切實履行好義務,依法配合稅務機關做好稅收征管、稅務檢查,有效實施稅收保全和強制執行措施,做好相關稅收的代扣代繳工作,確保稅務機關履行職責。
依法誠信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稅收工作需要全社會的理解、關心和支持,讓我們積極參與到依法治稅工作中來,共同營造「依法誠信納稅」的良好氛圍,改善我區經濟發展環境,加快實現「實施生態戰略,發展特色經濟,構建和諧興安,建設社會主義新林區」的戰略目標。
㈣ 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需要哪些報表
根據國家《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 納稅人辦理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時,應如實填寫和報送下列有關資料:
1、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及其附表。
2、財務報表。
3、備案事項相關資料。
4、總機構及分支機構基本情況、分支機構征稅方式、分支機構的預繳稅情況。
5、委託中介機構代理納稅申報的,應出具雙方簽訂的代理合同,並附送中介機構出具的包括納稅調整的項目、原因、依據、計算過程、調整金額等內容的報告。
6、涉及關聯方業務往來的,同時報送《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年度關聯業務往來報告表》。
7、主管稅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
(4)地稅依法擴展閱讀:
匯算清繳是指納稅人在納稅年度終了後規定時期內,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企業所得稅的規定,自行計算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
根據月度或季度預繳的所得稅數額,確定該年度應補或者應退稅額,並填寫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提供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有關資料、結清全年企業所得稅稅款的行為。
應注意的是:
1、實行按月或按季預繳所得稅的納稅人,其納稅年度最後一個預繳期的稅款應於年度終了後15日內申報和預繳,不得推延至匯算清繳時一並繳納。
2、若納稅人已按規定預繳稅款,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規定期限辦理年度企業所得稅申報的,則應在申報期限內提出書面延期申請,經主管稅務機關核准後,在核準的期限內辦理。
3、若納稅人因不可抗力而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的,可以延期辦理;但是,應當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後立即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主管稅務機關經查明事實後,予以核准。
4、納稅人在納稅年度中間破產或終止生產經營活動的,應自停止生產經營活動之日起30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企業所得稅申報,60日內辦理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並依法計算清算期間的企業所得稅,結清應繳稅款。
5、納稅人在納稅年度中間發生合並、分立的,依據稅收法規的規定合並、分立後其納稅人地位發生變化的,應在辦理變更稅務登記之前辦理企業所得稅申報,及時進行匯算清繳,並結清稅款;其納稅人的地位不變的,納稅年度可以連續計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的相關規定,納稅人因有下列特殊困難:
(1)水、火、風、雷、海潮、地震等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或者可供納稅的現金、支票以及其他財產等遭遇偷盜、搶劫等意外事故,導致納稅人發生較大損失,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受到較大影響的。納稅人應提供災情報告或者公安機關出具的事故證明;
(2)因國家調整經濟政策的直接影響,或者短期貨款拖欠,當期貨幣資金在扣除應付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後,不足以繳納稅款的。納稅人應提供有關政策調整的依據或提供貨款拖欠情況證明和貨款拖欠方不能按期付款的證明材料。
㈤ 改革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有何意義專家:推進稅收法治建設
十三屆全國人大抄一次會議已經通過國地稅合並方案,下一步各地就要按照國務院的部署,進行省及省以下各級國地稅機構的合並。中央對國地稅合並的目的,主要還是減輕納稅人的負擔,讓納稅人辦稅不必跑了國稅局又要跑地稅局,申報資料重復報送。現在電子辦稅及互聯網+的使用,再分國地稅兩套徵收機構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所以按照現今形勢的要求,進行國地稅合並。
㈥ 地稅局不作為可以起訴賠償嗎
1、首先要先確定行政不「不作為」行為:
行政「不作為」表現形式大致有拒絕履行、不予答復、拖 延履行,它與行政中「亂作為」一樣,都將可能侵犯或損害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首先,行政不作為違法必須以行政主體具有法定義務為前提。這種法定義務是法律上的行政作為義務,不是其他義務。
行政作為的義務來源於法律的明確規定,根據中國的行政組織法,各行政機關都有法定職責,同時,也有要求行政機關在履行法定職責時遵守法定程序的義務。在實體上的行政義務,主要是要求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人應盡到保護的職責;
在程序上的義務,由於中國行政程序法典尚未出台,行政程序的法定義務主要散見於各單行法律、行政法規及行政規章中,如行政處罰法中規定的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處罰過程中的表明身份的義務,告知的義務,聽取申辯和陳述的義務等。
其次,行政不作為違法以行政主體沒有履行法定作為義務為必要條件。行政主體的不履行法定義務表現為,行政主體沒有作出任何意思表示,或不予接受、遲延辦理。
如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面臨人身權、財產權遭受侵害時,具有相應法定職責的行政機關予以拒絕或不予答復。
再如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方提出的保護人身權和財產權的申請明確表示不履行或雖然未明確表示不履行但超過法定期限仍不履行,即在法定期限內,既不表示履行也不表示不履行。
這里的「不履行」不是行政主體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是有履行能力卻故意未履行、延遲履行。
2、訴訟時效和訴訟請求
不作為訴訟與一般訴訟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並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去訴訟,更不知道應該訴訟的內容。
(1)如果行政機關應當履行而沒有履行而導致當事人利益受到損害時,公民可以在任意時間內提起訴訟,但是最長不能超過自知道行政機關不作為之日起兩年內請求,否則將會錯過維護權利的最佳時機。
(2)根據法律規定,公民在提出申請事項時,行政機關即使不批准也要給其書面答復。因此,如果公民在法定的時間內沒有受到行政機關的任何回應,當事人可以先向行政機關詢問情況,仍不予答復則可以在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提起訴訟。
(3)當事人在提起訴訟後,可以請求行政機關履行職能,需要提出申請的公民可以補充資料後再次申請。但如果當事人已經沒有履行的需要,則可請求行政機關賠償當事人因不作為而遭受到的財產損失。
(6)地稅依法擴展閱讀:
如何界定「不作為」,理論界大體有四種主張:
程序說主張,應從行政程序方面區分行政作為與行政不作為,只要行政主體作出了一系列的實質性程序行為,即表現出積極的作為狀態,無論該行為在實質內容上反映的是『為』或『不為』,都應該是行政作為,反之就是不作為。
因此, 行政不作為是指行政主體負有作為的法定義務,並有作為的可能性而在程序上逾期有所不為的行為。(黃志強《行政不作為相關法律問題探析》)
;實質說主張,行政不作為是行政主體消極地不做出一定的動作,但要分方式的不為和內容的不為。方式有『為』,但反映的內容是不為,則是形式上有『為』而實質上『不為』,也是不作為。「(陳小君、方世榮《具體行政行為的幾個疑難問題識別研析》);
違法說主張,在行政違法理論中,沒有合法的不作為。行政不作為就是行政不作為違法,是指行政機關、其他行政公務組織或公務人員負有法定的作為義務卻違反該規定而不履行作為義務的行為。(楊解君《行政違法論綱》);
評價說主張,討論行政不作為以及對其提起訴訟的前提是不作為存在著違法的可能性,而非現實性,行政不作為違法只能是審查後的結果,而非提起審查前的結論。
㈦ 做一個產品的地區代理需要辦營業執照嗎
需要辦理營業執照。
因為代理商提供的授權書只說明你取得了代理商賦予你的回經營資格,而「總部公司的營業執答照及稅務登記證的復印件」只能其授權單位的身份,這些都不能替代工商部門批准了你在本地經營。
所以,必須先到當地工商局申辦營業執照,並在營業執照下發一個月內向當地稅務部門申報稅務登記,否則就屬於無照經營或非法經營了。
(7)地稅依法擴展閱讀:
如果是電商商的話只需要公司授權。
2019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將正式實施。
新電商法明確了從事個人代購、微商、開網店也須依法辦理工商登記取得相關行政許可,依法納稅,否則是不可以繼續店鋪經營。
電子商務法第八條只規定以下幾類情形是不需要登記的:
1、個人銷售自產農副產品;
2、個人銷售家庭手工業產品;
3、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
4、個人進行零星小額交易活動;(暫未做統一硬性界定)
5、其它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不需要進行登記的情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子商務法
㈧ 如何順應國地稅征管改革做好本職工作
對依法治稅和納稅服務關系的一點思考
2014年,省局推出了「兩個辦法一個清單一個平台」,積極探索推進稅收現代化的方向和路徑。從傳統的治稅觀念轉變為服務、法治和效率的觀念;從單純的管理型向服務和管理並重轉變,通過優化服務,幫助納稅人提高稅法遵從度。面對新的征管形勢,如何正確處理依法治稅和納稅服務的關系應引起我們基層稅務人員的高度重視,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努力實踐。
一、對依法治稅和納稅服務的概念理解。
依法治稅是指依照法律治理稅收,表現為稅務部門依法治稅和納稅人依法納稅兩個方面。具體來說依法治稅要求稅務行政執法機關和納稅人都應當按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稅收事務。納稅服務是稅務機關根據國家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通過多種方式,幫助納稅人掌握稅法、正確及時地履行納稅義務,滿足納稅人的合理期望,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的一項綜合性稅收工作。
依法治稅與納稅服務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依法治稅是稅收工作的靈魂,稅務機關堅持依法辦事,依法行政,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創造公平的稅收環境,是對納稅人的最根本服務。同時,納稅服務工作的開展也必須依法進行,努力構建和諧的稅收征納關系,提高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促進納稅人依法誠信納稅,更好實現依法治稅的工作目標。
二、當前對稅收執法和納稅服務存在的幾種模糊認識和行為表現。
(一)注重稅務處罰而忽視服務
由於長期受舊的思維模式的影響,在稅收執法中仍然存在對納稅人實行「有錯推定」的現象,對納稅人的「敵視」性大於服務性。少數稅務人員在「稅收執法與納稅服務」的關繫上還存在著不同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沒有把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或者說就認為他們是對立的。稅務機關應強調征納雙方的平等性,在征納關繫上要由強勢征稅向征納平等轉變;在執法角色上實現從「執法+管理」的強勢角色向「平等+服務」的平等角色轉變全心全意為納稅人服務,從而提高納稅人的遵從度和納稅意識。
(二)片面理解納稅服務內涵,弱化執法力度
隨著服務型政府理念的建立和納稅服務工作地位的不斷提升,也出現了一些片面理解服務的科學內涵、忽視稅務機關管理職能和弱化執法力度的現象。一些稅務人員對納稅人提出的要求,缺少用法治觀念思考問題,強調優化服務而淡化了對納稅人的管理,忽視了執法的嚴肅性,客觀上造成了管理偏松、執法不嚴的現象,以至在稅收管理工作中出現了一些漏洞。如部分稅收管理員為追求「六率」指標,除按規定提醒納稅人申報外,會對一部分通知不到或通知到仍不申報的納稅人為其作零申報或虛假的申報,這種「為納稅人服務」其實是軟化了稅收執法的剛性,同樣其他征管指標也存在相同或類似的問題,如此的長期下去就會形成惡性的納稅服務循環,造成執法的缺信度或是虛擬執法。
(三)稅收執法與管理服務上存在錯位
在具體稅收執法與納稅服務工作中,一件涉稅事項往往既會涉及到稅收執法又會涉及到納稅服務,由於對執法與服務兩種行為的含義理解不清,把本屬於執法范疇的工作運用服務手段處理,或者把本屬於服務范疇的事情採取法律手段來對待,造成職責與職權履行過程中的串位現象。長期對納稅人實行的「保姆式」管理,把許多納稅人自身的事務大包大攬在手,以「管理」代替服務。正由於不放心、不放手,許多辦稅事務可以簡化的不能簡化,許多職權可以下放的卻不能層層下放,要求納稅人辦理申請審批的事務多,審批的環節和手續多,大大增加了納稅人的納稅成本。
有的幹部講服務就不講原則,在工作中將執法和服務對立起來,導致執法錯位、缺位和不到位的現象時有發生,削弱了依法治稅的剛性。有的稅務人員片面理解納稅服務的內涵,生怕納稅人投訴,當納稅人有不符合辦稅手續、申報不實或遲申報等違章行為時,不敢堅持原則,不是審核不嚴,就是處罰不力,從而放棄了嚴格執法。從某種意義上說,依法治稅就是最大的服務。
三、如何正確處理執法與服務的關系
(一)充分履行行政職責,增強服務意識,做到權利和義務對等。稅務機關要克服以往的思維方式和運作模式,積極探索建立「始於納稅人需求、終於納稅人滿意」的稅收服務體系,以滿足社會對稅務工作職能轉變的要求。各級稅務機關必須大力提倡公正執法,牢固樹立正確執法就是最好服務的思想,真正實現三個轉變,即:由單純執法者向執法服務者角色轉變,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由形象性服務向實效性服務轉變,建立起良性互動的稅收征納關系。
(二)實現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結合。公正執法,優質服務是稅務機關的基本職責。任何權利、義務失去監督將會走樣。稅務執法人員是否真正履行執法責任,執法行為是否合法規范,應通過稅收行政行為執法監督做出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價,進而推動稅收法制建設,推進依法治稅的進程。要建立健全稅收執法監督的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通過內外監督來發現稅收征管存在的問題和監督稅務幹部的執法不公、執法違法等行為。
(三)突出保護合法權益與打擊違法同步。稅法面前人人平等,打擊違法就是保護守法者的合法權益。所以稅務機關要積極構築誠信、和諧、協調、互動的征納關系。根據納稅人不同信用等級,在稅務登記、發票管理、納稅申報、稅款徵收、稅務檢查、涉稅審批等方面,實行不同的管理方式,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服務,如對A級納稅人在管理中應以程序性的服務為主,並給予一定的優惠和榮譽,落實兩年免查,使納稅主體從忠誠性遵從稅法中得到"實惠",從而促使其保持較高的納稅遵從度,強化其示範效應,帶動廣大納稅人轉變對稅收管理的態度,努力提高納稅信譽等級,從而共同構築依法誠信納稅的良好稅收環境。同時要加大涉稅違法行為的曝光力度。對查處有問題的案件通過報刊、電視、電台、公告欄等形式公開進行曝光,一方面直接教育違法分子,藉助社會輿論和道德理念促其遵守法律。另一方面對有違法行為的納稅人起到威懾、警示、前車之鑒的作用,使廣大納稅人能夠自覺營造、維護良好的稅收環境。
(四)保障公正執法和納稅服務工作全面協調推進。一是讓納稅人充分享有知情權。對納稅人表示尊重的舉措應該貫穿於稅收征管的全過程,如搞好稅收政策宣傳和輔導,把新的稅收政策和繳納的具體方法,要在第一時間送達納稅人,嚴格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做到依法減免,不打折扣;二是不斷拓展政務公開的廣度和深度,探索形式多樣的公開形式,向納稅人定期通報稅務機關的工作程序和操作過程,積極探討征納互動管理模式,如請納稅人參與定額評定標准制定、繳納方法的確定等,引導納稅人參與,自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通過為納稅人提供一個受尊重的環境而感化納稅人的心境,從而樹立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以納稅人為本的良好形象。三是積極探索納稅評估、稅收專業化管理等新型征管服務模式,規范納稅資料報送內容,杜絕重復,加強納稅人服務需求征詢、處理、反饋等長效機制的建立,使納稅服務工作始終堅持以納稅人需求為導向。四是把公正執法、優化服務與現代化信息手段相結合,建立以"納稅人為中心"的稅收征管工作流程。通過征管改革、行政管理改革,對稅收業務和工作流程進行重組和優化,建立一套完整的、以信息技術為依託的,適合於專業化管理、便於操作的崗責體系,減少不必要的業務管理環節,實現信息化對稅收執法和征納稅收服務規范和服務質量的自動監控和自動考核。
(五)提升征納雙方素質。一方面,要提升稅務幹部的綜合素質。無論是稅收執法還是納稅服務,關鍵要看稅務工作者的素質。因此,稅務機關應從加強自身學習入手,使每一位稅務幹部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綜合執法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准確無誤地將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貫徹落實到位,從而為納稅人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規的宣傳、輔導、培訓咨詢等系列服務。另一方面,稅務部門要加強稅法宣傳與稅收政策輔導,逐步提高廣大納稅人依法照章納稅的自覺性和處理涉稅事宜的整體技能。
(六)探索執法與服務的新途徑。隨著經濟發展和納稅人素質的不斷提高,要求稅務機關的執法水平和服務的手段和內容要不斷的創新,才能很好地解決這對矛盾。一要加強禮貌服務,這是一切稅收服務的起點和基礎,也是稅務人員道德水準和個人修養的表現。二要嚴格執法,體現公平、公開、公正原則。對某一納稅人的特殊寬容,就是對其他納稅人利益的損害,也是對公平競爭環境的直接破壞。三要加強政策咨詢服務,加強對納稅人的稅法宣傳,教育和培訓,尤其把稅收優惠政策及時告知納稅人,在普遍的基礎上提供個性化服務,對重點企業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重點服務。四要提高征管工作效率。大力推行「一窗式」辦稅,簡化程序和手續,降低納稅成本。五要鼓勵基層稅務機關在納稅服務上大膽創新,納稅服務不能僅僅理解為推出幾項便民措施,還必須從根本上「頂層設計」簡化辦稅辦事程序,創新稅收征管服務手段,優化稅收征管制度,改革創新稅收工作體制和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