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碗叫法
Ⅰ 古時候的碗叫什麼
盆、碗、盂、缽等
古人的餐具
簋(fu),形狀很像大碗,圓口,大腹,下有圓座。有的簋還有耳朵,或者是方座。米煮好了以後,古人就把飯從甗(上文提到)中盛到簋里,就可以開吃了。
簠(gui),和簋的功能差不多,也是用來盛糧食的,簠大多有蓋。最開始有說圓的叫簋,方的叫簠,後來漸漸不那麼嚴格區分了。尤其是在表示祭祀的禮儀時,簠簋兩個字還常常連在一起組成特定的詞語,表示祭器。
豆,有點像現在的高腳盤,盤上有柄。後來,豆演變成一種量器,古代四升為一豆,就是從它的食具功能來的。
簞(念「單」),多是竹製或葦制的,用於盛飯。從材質上就可以看出,相比較大戶人家的青銅制的簋簠,簞多半是平民百姓的食具了。《論語》中就有這樣一句話,人們大都耳熟能詳:「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描述的正是孔子的學生顏回清貧的生活;當然,更該記住的是他樂在其中的心態。
皿,用於盛飯食用,等同於現代飯碗,兩邊有耳。
盂,盛飲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圓形之足。
盆盂,均為盛物之器。
案,有腳的托盤,用於擺放食物,即「舉案齊眉」中的「案」。
匕,是長柄湯匙;俎,即現代砧板的前身,兩頭有足用於支地。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於俎上,然後用刀割著吃。
箸,夾食的用具,即「筷」。這些餐具的原料有竹、木、陶、青銅乃至金銀、象牙所制等。
Ⅱ 各個民族叫碗叫什麼
壯族把大碗叫海碗,小碗叫做碗龜。
Ⅲ 碗又叫什麼名稱
字從石從宛,宛亦聲。「宛」意為「凹形的」。「石」與「宛」聯合起來表版示「凹形的石制容器權」。本義:凹形石制容器。引申義:陶、木等質地的凹形容器。
碗是比較深的圓形的容器,碗口寬而碗底窄,下有碗足,一般用途是盛裝食物,碗因為其體積較鍋、盂小而可用手端盛。碗的別稱
上闊下窄的形態,放在平地上是不穩定的,據此考古學家推測,古人對碗的使用,可能是最初是放在地上挖出的坑之內的。它的起源目前不可考,不過可追朔自古代的泥制容器,有陶瓷、木、石、壓克力、玻璃、琉璃、椰子等材料,製作精美的骨董碗常常是收藏家的最愛。
Ⅳ 這叫什麼碗
事實上沒有看到你碗的圖片,
沒有圖片,沒有圖形,
無圖無真相。
Ⅳ 為什麼要使用公共碗筷
使用公共碗筷,是為了更好地阻隔疫病的傳播,也是為了公眾的健康,雖然剛開始會付出一些代價,但長期來看是有好的效果的
Ⅵ 古代吃飯的碗叫什麼
盆、碗、盂、缽等
Ⅶ 這叫什麼碗啊
請重新提問,你沒有發布圖片,無法看出是什麼碗!
Ⅷ 請問這種如下圖是什麼碗叫什麼名字
好像沒有特定的名稱吧,就是大口淺壇型的大腕。
Ⅸ 碗筷在古代的叫法
碗分種類,喝茶的有盅,裝東西的有碟
筷子就是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