氚氣污染
⑴ 核廢水究竟是什麼,它對自然界的危害到底有哪些
在地球上,地震的威脅可以說非常大,無論是陸地區域還是海洋區域都是一樣的,在2011年的時候,「東日本大地震」的出現引發了世界性的關注,因為這次的強震導致了巨型海嘯及福島核災難,造成上萬人死亡,這對日本來說確實算得上是毀滅性的,而時至今日,日本福島可以說都沒有完全恢復過來,還有很多區域依然是沒有人敢回家居住的。
所以綜合情況來說,「氚」對人的影響還是有,但是具體多強公開的說明也只是說了是健康威脅,加上民用之中,它還有被利用的時候,說明如果少了的話,影響可能不大,但是量太大的話,影響可能就會大一些,這就是日本核污水之中最主要的物質,這也就是名為「氚」的放射性物質難以被去除,也就導致核污水持續堆積的原因之一,就看日本最終的決定了。
⑵ 關於核污染。
主要指核物質泄露後的遺留物對環境的破壞,包括核輻射、原子塵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還有這些物質對環境的污染後帶來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質污染的水源對人畜的傷害。
核污染(nuclear contamination)來源與途徑:
1.有核武器實驗、使用,核電站泄露,工業或醫療上使用的核物質遺失等。
2.核武器爆炸 :熱輻射傷害 、核輻射傷害 、放射性存留。
核爆炸不會引起明顯的氣候變化,但會在事故發生地及一定距離范圍內存留放射性。
核電站受損後,核污染是通過何種途徑發生的呢?中國核能動力學會經濟專業委員會原主任溫鴻鈞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一處損壞的核電設施會釋放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質,其中一些"壽命短"的放射性物質相對來說危害不大,另一些"壽命長"的放射性物質則要危險得多。這里的所說的"壽命",是指"半衰期",也就是放射性物質的原子有半數發生衰變時所需要的時間。
據了解,利用高溫分裂鈾的過程會產生一百多種新的化學物質。核反應堆完全熔解後,會釋放一些較低毒性的放射性氣體,包括氮-16、氚和氪。這些氣體比較輕,會快速消散,對人類的危害不大。氮-16迅速轉變為穩定的氧。氪氣很輕,進入大氣後迅速消散。氚氣能量很低,半衰期為12年。當它衰變時,會以穩定的氦氣形式存在。
然而,衰變也是核反應,也產生輻射。據了解,核反應堆完全熔解後,會釋放出另一種危險物質銫-137。銫-137有劇毒。銫-137的半衰期為30年,人會通過食物和水將其攝入,或類似灰塵被人吸入。與其接觸,會增加癌症的患病率。
陳建民教授稱,核污染分為兩種途徑,一種是產生放射性氣溶膠等放射性污染物,對呼吸系統及人體體表產生危害;另一種是隨風向擴散產生的污染。但無論哪種,其污染程度都要視核泄漏嚴重程度而定。切爾諾貝利事故中,核燃料在爆炸中形成煙塵飄揚空中,危害面積非常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