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公共管理主體

公共管理主體

發布時間: 2021-01-09 08:15:37

公共事業組織成為公共管理的主體依據是什麼

公共事業管理來業務自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現代管理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員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掌握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能從事公共事業單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規劃、協調、組織和決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學、經濟學、社會科學等現代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具有適應辦公自動化,應用管理信息系統所必須的定量分析和應用計算機的技能; 3.具有進行質量管理、數據的收集和處理、進行統計分析的基本知識和能力; 4.熟悉我國有關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較強的社會調查和寫作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❷ 下列哪項不屬於公共管理主體

A,XX市公交公司

私人贏利企業怎麼能算得上公共管理體系

❸ 公共管理的法律是指公共管理主體與其相對一方形成什麼關系

你好,公共管理的法律是指公共管理主體與其相對一方形成行政法律關系,一般一方為行政主體(行政機關與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另一方是行政相對人與利害關系人。

❹ 各類事業單位是公共管理的主體嗎

是的 公共管理中的行政管理主體是政府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事業管理就是事業單位比較多

❺ 公共管理的核心主體是

公共管理的核心主體在於公共安全管理、其次是公共衛生管理。

❻ 公共管理的主體包括哪些

行政主體:在中國行政法學領域,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職權,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

行政主體具有下列三個特徵:
1.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其他國家機關、組織的區別所在。

2.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內部的組成機構和受行政機關委託執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務的組織的區別。

3.行政主體是能夠獨立對外承擔其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具有獨立法律人格的具體表現,也是—個組織成為行政主體的必備條件。

公共管理主體是指在公共事務管理的過程中,以實現公共利益為目的,按照一定程序,運用公共權力,提供公共物品與公共服務的公共組織和個人。

特徵
(1)公共性
從行為性質及目的來看,公共管理主體從事的是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工作,其行為的直接訴求是獲取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務,創造公共產品,服務於社會公共生活,即維持社會秩序、對社會價值進行再分配等。

(2)合法性
從其產生來講,公共管理主體必須根據社會公共生活的實際需要,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原則和程序依法進行審批和設置。從行為方式及過程來講,公共管理主體必須嚴格遵循相關的法律程序或內部規定,依法規范自己的管理行為,在法律或章程的范圍內自覺履行公共管理的職責

(3)層次性
由於社會公共事務的復雜性與多元性,不同的事務的范圍、性質具有程度上的輕重之別,這就決定了公共管理主體之間以及各自內部具有不同的層級設置,各自所擁有的權責狀況及其相應的地位所產生的影響大小各不相同,各自應該管理的公共事務內容也相差很大。

(4)合作性
在現代社會,公共管理主體多元發展,政府組織與非政府組織進行著合理的多元分化和相互滲透,不同主體之間互相配合、相互監督,呈現一種良性的互動關系。

(5)開放性
隨著社會自治能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社會自治組織不斷加入到公共事務的管理中來,具體承擔著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提供,政府不再是公共管理的唯一主體,公共管理的主體結構從封閉性逐漸走向開放性。

❼ 1、論述公共管理主體的特點

公共管理的特徵是其本質屬性的反映。首先,公共管理呈現出多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和跨學科發展的特徵。隨著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發展,人們從多角度、多側面來研究公共行政。各學科之間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明顯趨勢,導致了公共行政學多元式的綜合研究方式。這種研究方式強調各學科之間理論與方法的互補,運用各學科理論及其研究方法來解釋與解決公共行政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例如,羅森布盧姆提出公共行政就是運用管理的,政治的和法律的方法來履行對整個社會及其各個部分進行規則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戴維·奧斯本、特德·蓋布勒為代表的企業家政府理論,主張把企業或私營部門經營的一些成功的管理方法移植到政府公共部門中來,主張政府應像企業那樣引入競爭機制、樹立顧客意識、視服務對象為上帝。胡德等為代表的新公共管理理論,從現代經濟學和私營管理理論與方法中吸取要素,以公共選擇和交易成本理論為依據,提出了政府應以市場或顧客為導向、提高服務效率、質量和有效性;以「理性人」的假定為依據,提出政府公共行政應實行績效管理;以成本——效益分析為依據,提出對政府績效目標進行界定、測量與評估。多元式的綜合研究方式還使公共行政研究由研究行政環境的變化對公共行政的影響到研究環境變化後的行政結果,包括研究如何改變公共服務網路結構、努力建造高績效體系、更加關注顧客服務,從而使公共行政學理論研究愈加重視公共項目、績效評估、建立和發展新的公共責任機制等公共行政的方法與技能。
其次,在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公共管理所面對的公共事務與社會公眾都具有廣泛性、多變性和復雜性。這又使得公共管理具有綜合性、現實性的特徵。具體表現為:
(1)公共管理主體的廣泛性。公共管理主體包括政府等公共部門(Public Sector)、非盈利部門(Nonprofit Sector)、第三部門(The Third Sector)和權威性機構(Authoritative Institution)等社會公共組織,而不是私人企業或私人機構。這個主體概念從管理活動的主體上區別了公共管理與私域管理。主體概念的聯系性與運動性表明「公共」理念下的公共管理思想體系與私域管理思想體系的差異。任何縮小或無限擴大公共管理主體概念外延的做法,都會導致對公共理念和公共管理思想體系的損害。公共管理的主體是公共服務的供給者,但不能說所有公共服務的供給者都是公共管理的主體。
(2)公共管理活動的目的與性質。人類社會所有的公共管理活動既具有執行國家及其附屬物政府公共部門的意志、維護國家政治統治秩序的基本目的與性質;同時,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政治與經濟體制下,公共管理活動的具體目的與性質雖然又呈現出差異;但人類社會越發展,就越使得公共管理活動的具體目的與性質趨於共同:增進、維護與實現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務。即使是執行國家及其附屬物政府公共部門的意志、維護國家政治統治秩序的基本活動也開始逐漸「軟化」(Softening)。
(3)公共管理所肩負與承擔的社會公共責任與義務。公共管理的目的與性質決定了它所肩負的社會公共責任與義務。公共管理績效必然包括效率邏輯與公共責任邏輯兩個不可或缺的、內在統一的方面。公共管理的目標已不再是單一地追求提高效率,而是還包括了追求社會公平和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公共責任等多方面。公共管理主體在社會競爭中提供公共服務;同時,又通過公共責任機制、以嚴明的績效目標和績效管理保證公共管理主體在競爭中對社會公眾負責、提高服務質量和顧客的滿意程度。「顧客至上意味著聯邦政府為美國人民提供能夠得到的最高質量的服務」。
(4)公共管理主體與社會公眾之間信息交流和溝通的機制、回應機制。這強調的是社會公眾對公共管理活動的參與權利和以社會公眾需求為公共管理的導向。信息交流和溝通的機制主要包括公共管理主體之間、公共管理主體與社會公眾之間這兩個系統;其根本目的是為社會公眾表達利益與意志、選擇公共服務及其提供者、監督公共服務供給者、增強政府公共部門的回應力提供便捷的渠道與途徑。這樣,政府等公共部門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機構,而是公共服務的供給者;不是以自身制定的規則為依歸,而是必須以社會公眾的需求為導向,增強對社會公眾需求的回應力。
(5)公共管理活動的公開性。公開性是「公共」的應有之義。這種公開性不僅包括讓社會公眾知曉公共事務管理和公共服務供給過程中的投入、產出、中期成果、最終成果以及績效評定結果,而且還包括公共管理主體的各種公共事務管理活動及其公共服務的供給過程都必須置於社會公眾、立法機關、司法機關、新聞媒體的檢查、調查和監督之下。電子政務、電子政府以及顧客至上的公共管理理論,都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公共管理活動的公開性。
(6)公共管理理念具有的現實性。公共管理的理念包括社會導向(Community-Driven)、任務導向(Mission-Driven)、結果導向(Results-Oriented)、顧客導向(Customer-Driven)、市場導向(Market-oriented)。這些「導向」強調的是社會公眾的意志、需求和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服務性;強調通過建立和發展公共責任機制、監督機制來促使公共管理主體達成目標,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強調改進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現代信息與計算機技術來促使公共管理主體提高效率和管理能力、提高服務質量和社會公眾的滿意程度。在這一點上,公共管理比傳統公共行政更具有了現實性。
可以認為:公共管理作為一種綜合性的社會活動,作為一種現代管理模式,它具有如下特徵:
(1)、公共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社會公共利益。社會是一個多元的、復雜的人類生活的共同體。從利益角度看,社會中既存在著以個人目標為指向的私人利益,也存在著以大眾目標為指向的公共利益。所謂公共利益,就是社會成員在共同使用的基礎上共享的利益。公共利益既是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也是公共管理的本質要求;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必須以社會公共利益去促進帶動私人利益的發展。
(2)、公共管理的主體是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現代社會的公共管理主體是多元的,主要的有兩大部分:一是政府(廣義)組織,一是非政府組織。在地位作用上,政府是公共管理活動的核心主體。在職能分工上,一般來說,宏觀方面的管理職能或全局性的關鍵事項,諸如國防、外交、社會安全、重大法律、法規與政策的制定等,只能由政府組織來承擔;而微觀方面的管理,諸如社會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的一些具體事項,更多地應該交給非政府組織來做。此外,還應通過制度安排,使公民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或參加公共事務的管理活動。
(3)、公共管理的客體是社會公共事務。公共管理的客體是指公共管理活動中具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即社會公共事務。社會公共事務的內容包括社會問題、公共項目、公共物品和資源。社會問題是那些屬於公共部門職責范圍內、與公共管理目的相符合、需要解決的問題。公共項目是依據政策而採取的一系列行為及過程,是公共管理中最直接的對象。公共物品和資源主要包括公共設施、公共產品、公共信息資源、社會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公有企業和公司。
(4)、公共管理的基本職能是服務職能、經濟職能、政策與法律職能和社會保障職能。在管理職能體系中,不同性質的管理的基本職能是不相同的。公共管理的公共性與政治性特徵決定了它具有上述四項基本職能。
(5)、公共管理可運用一切公私管理手段。公共管理首先應突出「公共」的特性,在管理手段上需運用政府組織的常用手段,如行政指令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思想教育手段等。同時,私人部門的管理手段也可應用到公共管理中,如重結果、重效率、重技術等。運用私人部門的管理手段,其目的也是為了解決公共問題,滿足公眾的需要。
以上範文再擴寫下,就行了。望採納我的回答。

❽ 如何理解政府在公共管理主體中的

我國的公共事業是在傳統的政府事業基礎上轉化而來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對非政回治、非經濟的答,關繫到社會大眾基本利益的社會公共事務,是以政府事業體制進行管理的,即「政府辦事業、政府養事業、政府管事業」,主要包括科、教、文、衛、體等領域。雖然這種管理方式對當時我國公共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以及所導致的社會結構的變化,已使我國的「事業」內容日益豐富和繁雜,公眾對公共事業質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傳統的政府事業已不能適應社會公共事務發展的需要,按社會公共事務自身的規律去發展公共事業已是大勢所趨。政府作為公共事業管理的核心,其主體的合法性、合理性及其行為狀況,直接關繫到公共事業管理的目標能否實現。因此,在面對經濟全球化等外在壓力以及改革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共事業管理體制的內在訴求下,科學定位我國公共事業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已成為當務之急。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