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市法治上海
㈠ 上海市閔行區法治實踐基地揭牌儀式的簡報
A 閔行區「法治實踐基地」揭牌成立
12月1日下午,閔行區法宣辦在區看守所舉行了「法治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區紀委、區委政法委、區公安分局、區司法局領導共同為「閔行區法治實踐基地」揭牌,拉開了「六五」普法期間「法治實踐基地」為社會提供法治實踐平台的序幕,將閔行區第二十三屆憲法宣傳周活動推向了高潮。
「法治實踐基地」由閔行區法宣辦主辦,由區紀委、區公安分局、區綜治辦、區預防辦、區禁毒辦、區婦聯、區矯正辦、區司法局等單位共同協辦,是一個旨在為社會各界人士提供法治實踐的綜合法宣平台,由黨員幹部廉政教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在刑意識教育站、法律援助工作站、社工綜合服務站、白玉蘭心理咨詢室、刑事法律服務咨詢室、監所法律咨詢室、法制案例長廊、法制宣傳教育講壇等十個部分組成。在正式啟動後,「法治實踐基地」將充分發揮兩方面作用,一是面向社會,有計劃的組織領導幹部、公務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來滬務工人員、青少年等社會各界人士到法治實踐基地參加活動,體會法律的權威、體驗自由的珍貴、感受犯罪的代價,從而增強大家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識;二是面向在押人員,通過提供法律咨詢、法制教育、心理矯治、結對幫教等,幫助在押人員積極悔改,在回歸社會後能自覺守法,以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
「六五」普法期間,閔行區法宣辦將依託「閔行法治實踐基地」,積極組織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加法治實踐活動,進一步弘揚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深化法治實踐,不斷提高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㈡ 上海為中小學配的法治副校長有哪些重點工作
上海6部門7月底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本市中小學校法治副校長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並隨即開始施行,明確提出上海中小學應至少配備1名法治副校長,根據《意見》,法治副校長人選由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派出單位提供,參與制訂學校法治教育規劃、計劃,協助學校開設法治教育課程;根據治安形勢變化,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生特點,以案釋法,實施有針對性的法治教育。法治副校長每年應落實一般不少於4課時的法治教育任務。
《意見》明確,法治副校長要加強對教職員工的法治教育,督促學校健全完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涉及性侵害違法犯罪人員入職前查詢和從業限制等制度機制。掌握學校周邊地區治安動向,提出工作建議,並積極參與組織開展學校周邊治安秩序整治。還要主持或參與學生安全事故糾紛的協商調解;參與學生欺凌治理和罪錯學生教育矯治等工作,完成學校要求的防治學生欺凌的訓誡職能及教育任務。
依法妥善處理在校教師、學生違法犯罪案件,配合相關部門嚴肅查處侵害師生合法權益和滋擾校園的案件,加強對涉案未成年學生的隱私保護。對校園內發生的嚴重違紀問題,督促學校根據校規校紀妥善處理,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
(2)依法治市法治上海擴展閱讀
法治副校長要務實
熟悉校園的人就會知道,以上每一條規定都牽涉到大量具體、繁雜的事務。如果說,過去的法治副校長能夠抽出時間到學校上幾堂法治課就可以獲得好評,換到今天的語境中無疑遠遠不夠。
不是務虛而是務實,對法治副校長提出更高要求勢在必行。當下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遠較過去復雜,他們可能面對的法律問題也越來越多。一個好的法治副校長,必須具有較強的專業背景,通過法治課上的生動宣講,使法律常識、守法觀念於不知不覺間注入孩子們的大腦。除此之外,他更需要在孩子們遭遇沖突甚至侵害,最痛苦最困惑最茫然的時候提供及時的幫助。
實際上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法治副校長的作用才最能凸顯。因為不論是校園欺凌還是性侵,都敏感而復雜,要進行及時、妥善的處理,把孩子們受到的傷害降到最低,往往不是文化課老師甚至家長所能勝任。
新的環境下,法治副校長制度有望成為一種標配。高規格代表著重視的程度。而在規格之外,對一個優秀的法治副校長來說,專業背景、愛心和耐心則尤為緊要。因為有耐心才能對龐雜瑣碎的事務不厭其煩,有愛心才能熱愛這一崗位,也才能贏得孩子們的信任。
㈢ 依法治國依法治省依法治市提法科學嗎
依法治國本身就是一個廣義的法治概念,沒有治省治市的說法
㈣ 依法治市,如何發揮交警職能作用
發揮公安機關職能作用,推進依法治市建設的幾個重要路徑
(一)堅持依法行政是發揮公安機關職能,推進依法治市戰略的基本前提。一是要培育法治思維。「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國無法不治,打造法治萬源的前提,是努力培育法治思維和運用法治方式;用法治思維處理各種復雜問題,用法治手段化解社會矛盾,用法律法規維護社會秩序。二是要帶頭守法,依法辦事。厲行法治,推進依法治市建設,重在行動、落到實處。做到依法治理、依法治權,防止公權力的缺失和濫用;進而帶動全市上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三是要切實護法。堅持高起點站位,充分發揮公安機關在維護法律權威、彰顯法治精神方面的職能作用;理直氣壯為各行政執法機關的正常執法活動提供堅強保障;在法律框架內,堅決打擊各種拒絕、阻礙國家機關正常執法的違法犯罪活動,以切實維護法律的尊嚴。四是要注意把握分寸。簡言之就是要使公安機關的執法在總體上服從於法律效果的前提下,努力做到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的統一。做到政策性和策略性、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
(二)堅持依法打擊是發揮公安機關職能,推進依法治市戰略的有力舉措。打造法治萬源,嚴打違法犯罪,建設平安萬源是基本的氛圍保障。一是要維護社會大局平安。當前,萬源「統籌城鄉,『兩化』互動」的改革發展需要一個社會有序、治安平穩的良好環境;就公安機關而言,要緊緊圍繞平安萬源建設,加大對社會面的控制力度。二是要嚴密防範。要建立對「兩搶兩盜一詐騙」等多發性侵財案件偵破和防範的長效機制。三是嚴打犯罪。依法嚴厲打擊各種擾亂社會秩序、侵害人民群眾食品安全和財產權益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
(三)堅持依法管控是發揮公安機關職能,推進依法治市戰略的重要手段。嚴格依法行使法律賦予公安機關管控社會的職能。一是堅持民生導向。把厲行法治與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結合起來,堅持管理與服務並重,更加註重服務,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建立民意主導警務的機制。二是創新社會管理。積極構建動態化信息化條件下打防管控一體化運作的社會治安防控網路;完善落實好各項已推出的便民利民措施,適時推出一批新的執法便民利民措施,提高窗口服務水平。三是依法履行安全管理職責。嚴查隱患,狠抓防控,落實責任,堅決杜絕發生群死群傷的重特大惡性安全事故。
(四)堅持依法治網是發揮公安機關職能,推進依法治市戰略的有效方法。依法管控網路,引導虛擬社會有序發展是法律賦予公安機關的重要職責。一是要實現虛擬社會現實管控。統籌網上網下兩個戰場,主動搶占陣地,積極開展虛擬社會管理基礎工作。二是要建立網上綜合防控體系。強化「網路警察」對網上有害信息高發部位的公開巡查管理力度;有針對性的開展打擊網上多發性的「網路詐騙」、「淫穢色情」、「涉槍涉爆」、「賭博」等專項行動,及時處置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網上治安問題。三是要積極開展輿情引導,牢牢掌握話語權。
(五)堅持依法治訪是發揮公安機關職能,推進依法治市戰略的必然要求。只有依法治訪才是解決信訪問題的根本出路。具體應做到「五個到位」:群眾上訪有理的,依法解決賠償到位。群眾上訪無理的,依法解釋到位。這個時候,耐心、多次、多角度、冷靜、誠心最重要。上訪群眾有特殊具體困難的,依法依政策幫扶救助幫助到位。對一些年代久遠,性質難以認定,因政策規定無法解決,但上訪群眾家中又確有困難的,及時會同黨委政府或主管部門幫助、幫扶、救助到位,以真情換真情,以真心暖人心。上訪群眾訴求部分有理,但行為又部分違法的,依法解決教育警示到位。上訪中確有部分群眾,其反應的訴求問題部分有理、但其行為又有部分違法;對有理的,應解決訴求;對違法的,視其情節,輕者予以警告訓誡;對不聽勸阻多次違法的,嚴格依法處理。對於以非法和犯罪方式上訪的,依法打擊處理到位。
㈤ 上海為中小學配法治副校長的目的是什麼
上海為中小學配法治副校長的目的是依法妥善處理在校教師、學生違法犯罪案件,配合相關部門嚴肅查處侵害師生合法權益和滋擾校園的案件,加強對涉案未成年學生的隱私保護。對校園內發生的嚴重違紀問題,督促學校根據校規校紀妥善處理,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
近日,記者從上海市司法局獲悉,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司法局等6部門7月底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本市中小學校法治副校長工作的若干意見》,並隨即開始施行。
明確提出上海中小學應至少配備1名法治副校長,參與學生欺凌治理和罪錯學生教育矯治等工作,督促學校健全完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涉及性侵害違法犯罪人員入職前查詢和從業限制等制度機制。
(5)依法治市法治上海擴展閱讀:
《意見》內容:
根據《意見》,法治副校長人選由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派出單位提供,參與制訂學校法治教育規劃、計劃,協助學校開設法治教育課程;根據治安形勢變化,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生特點,以案釋法,實施有針對性的法治教育。法治副校長每年應落實一般不少於4課時的法治教育任務。
《意見》明確,法治副校長要加強對教職員工的法治教育,督促學校健全完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涉及性侵害違法犯罪人員入職前查詢和從業限制等制度機制。
掌握學校周邊地區治安動向,提出工作建議,並積極參與組織開展學校周邊治安秩序整治。還要主持或參與學生安全事故糾紛的協商調解;參與學生欺凌治理和罪錯學生教育矯治等工作,完成學校要求的防治學生欺凌的訓誡職能及教育任務。
㈥ 上海市有沒有關於法治的頻道
上海有一個″法治天地″頻道,是24小時全天播出的法制頻道,秉承著「弘揚版社會主義法治、權促進司法公正、維護司法權威」的創辦理念,以「引領法治精神、集成法治資訊、提供法律服務」為內容定位。頻道以全年齡段觀眾為受眾,以45-65歲的家庭消費決策者為主要受眾群。
㈦ 如何推進依法治市,建設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的建設要加強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尤其是對重要的權力。因此,版要在現有的簡政放權、放管結權合和取消行政審批事項的基礎上,大力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讓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削減行政權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同時,激發市場的活力和發展的動力,切實劃清政府和市場、社會、企業之間的關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權力運行受到嚴格的規范和制約。
㈧ 上海法治節目有哪些
上海電視台新聞頻道, 案件聚焦,庭審紀實, 東方110
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 法律與道德。第四焦點
㈨ 新時代深入推進依法治市的重大意義是什麼
一、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
依法治國是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從而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二、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在治國理政方略上作出的重大抉擇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領導人民在什麼是社會主義以及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主題下,對治國理政方略進行了長期艱辛的探索。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慘痛教訓後,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清醒地認識到,實行法治才是社會主義中國的治國之道和理政之策。與此同時,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對實行法治形成了強烈的呼喚,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都需要以良好的法治環境作為前提。不僅如此,改革開放以後所出現的我國社會結構、社會關系的深刻變化,社會成員生活方式、行為習慣以及思想意識和文化取向的重大改變,也對舊有的社會治理方式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和嚴峻的挑戰,從而進一步強化了在我國實行法治的現實需求。正是基於對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刻認識,以及對社會發展現實及發展趨勢的正確判斷,我們黨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歷史機遇,在我國社會發展的關鍵時刻,作出了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實現了我黨治國理政方略的重大轉變和歷史性飛躍。
三、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是一項浩瀚龐大、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
深入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1.堅持科學立法,構建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構建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方略實施的必要前提。迄至今天,一個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體現黨和人民意志的,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領域、新情況、新特點,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質量,及時制定、修改、完善各項法律制度,使立法更加充分地反映廣大人民的意志,更加適合我國的具體國情。
2.堅持嚴格執法,切實做到依法行政。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一個關鍵環節,是法治國家對政府行政活動的基本要求。深入貫徹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要求必須堅持嚴格執法,切實做到依法行政。
一是要求合法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二是要求合理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恰當行使自由裁量權,正確使用相關行政措施和手段,避免損害當事人的正當權益。
三是要求程序正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盡可能公開,注意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應嚴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
四是要求高效便民。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五是要求誠實守信。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
六是要求權責統一。通過科學的法律和其他制度,合理規定和配置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力和責任,保持責任與權力的對應;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切實做到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3.堅持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司法發揮著保證法律的正確實施,保障社會成員合法權益,建立和維護正常社會秩序等重要作用。實現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對於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要堅持司法公正。嚴格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同時理性地權衡案件所關涉的各種社會利益,妥善把握和處理好案件所關涉的各種關系,對各類案件作出正確處理,對各種糾紛予以有效化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要實現司法高效。合理配置司法資源,不斷完善司法程序,切實改進司法作風,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全面提升司法活動的效率,有效應對社會生活中不斷增長的司法需求。
要樹立司法權威。司法機關和司法人員要切實做到公正、高效、廉潔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全社會要依照憲法的規定,尊重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尊重司法機關作出的生效裁決。
4.堅持全民守法,形成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社會成員知法、信法、守法、用法,是依法治國方略實施的社會基礎。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每一個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模範帶頭遵守法律;每一個社會成員在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的同時,必須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尤其是在享受自由和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以及其他社會主體的合法權利與自由,必須依照法定的程序、運用法律規定或法律允許的方式與手段表達利益訴求,維護自身權益。要廣泛深入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使全體社會成員掌握和熟悉法律法規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
5.強化監督制約,構建權力制約監督體系與機制。社會主義法治是「治官之治」和「治權之治」。要從法律上構建起「以權力制約權力、以權利制約權力、以道德制約權力」的權力制約監督體系與機制,以保證執政黨的權力和立法、執法、司法等各種權力的設置和行使始終不偏離我國民主政治的正確軌道。要圍繞權力運行的總體目標,進一步完善各種權力的配置,統籌發揮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人民法院對於行政機關行政行為的監督、專門監督機關的監督以及行政機關自我約束與監督的作用,擴大公民對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的有序參與,強化人民群眾對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廣泛監督,同時重視和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要從法律上規范各種監督行為,不斷提升監督的科學性、合理性、建設性和實效性。
㈩ 如何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市的制度和工作機制
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和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把這項任務落實落地需要選擇合適的路徑有序推進。
第一,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關鍵在黨。中國人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這個領導核心就是中國共產黨,這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關於黨的領導地位,必須理直氣壯講,大張旗鼓講。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實現中國夢只能南柯一夢。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繼續堅持推進這一目標。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這一奮斗目標提高到新的高度,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黨始終發揮著領導核心作用。要確保依法治國的正確方向,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實現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在這一根本性的原則問題上,必須立場堅定,旗幟明確。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它確立了黨的領導地位。黨章作為黨內根本大法、管黨治黨的總章程,規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黨要把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成為全國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規范,實現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有機統一。
第二,改進黨對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是關鍵。要堅持憲法確定的黨的領導地位,把黨對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作為依法治國最根本的原則,按照憲法法律規定,不斷加強和改進黨領導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即各級黨委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議大事、管全局上,集中精力抓好帶有全局性、戰略性、根本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問題,黨委要從推進全局整體工作的要求出發,統籌協調好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和社會組織的關系,使各方面都能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集中統一。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動力。我國的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遇到的問題和矛盾前所未有,我們必須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改革開放不能停滯和倒退。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沒有法治就沒有現代化的國家治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鍵是依法治國。歷史方位的變化和國家治理的轉型,重要的是以法治建設為重點,改革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逐步形成依法治國的新格局,這其中就包括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各項制度和工作機制,它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又是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
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絕不是直接干預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而是要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機制來保證。作為政治體制中的主要組成部分,黨對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健全,有利於黨對依法治國工作的領導。反之,則制約和影響黨領導依法治國的質量和水平。所以我們必須在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上下大功夫,實現黨對法治工作領導的具體化、制度化,為憲法和法律的有效運行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健全黨領導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的工作制度。一是要健全黨領導立法的工作制度。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指導,完善黨對立法工作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體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