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回收污染
⑴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廢紙、金屬、玻璃、塑料等屬於可回收利用垃圾B.空氣質量報告中涉及的污染物
A.可回收物是指適宜回收循環使用和資源利用的廢物.主要包括:⒈紙類:未嚴重玷污的文回字用紙答、包裝用紙和其他紙製品等.如報紙、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片、紙盒等;⒉塑料:廢容器塑料、包裝塑料等塑料製品.比如各種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等;⒊金屬:各種類別的廢金屬物品.如易拉罐、鐵皮罐頭盒、鉛皮牙膏皮、廢電池等;⒋玻璃:有色和無色廢玻璃製品;⒌織物:舊紡織衣物和紡織製品,故A正確;
B.空氣質量報告中涉及的污染物主要是SO2、NO2和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還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故B正確;
C.裝飾材料中含有甲醛、苯等有害物質,是家庭污染的重要來源,燃料燃燒、烹調、吸煙是室內污染的另一重要來源,故C正確;
D.應用離子交換樹脂可軟化硬水,但離子交換樹脂沒有強氧化性,所以不能殺菌消毒,故D錯誤;
故選D.
⑵ 塑料為什麼不能被回收利用
據我所知塑料與鋼鐵、木材、水泥一起共同構成了現代工業四大基礎材料,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塑料具有材料綜合性能優異,加工方便,生產和使用中可以顯著節約能源等優點,使其被廣泛應用於工農業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隨著塑料工業的蓬勃發展及其大規模的使用,廢舊塑料製品與塑料垃圾帶來的環境污染也日趨嚴重,塑料製品的廢棄與處置已引起一系列環境問題,「白色污染」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塑料材料污染環境的代名詞,並成為全球矚目的環境公害。正確認識廢棄塑料對環境的影響,積極研究它們的處理、處置工藝,對保護環境、資源利用都具有重要意義。
1 廢舊塑料產生的環境影響
1.1廢棄塑料包裝物引起的「白色污染」
塑料以其價廉及成型方便而被大量用作各種產品的包裝物,隨著現代塑料工業的發展及消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為一次性使用品,用後即棄,造成環境污染。例如,用作家用電器、工業儀器儀表等包裝物及快餐盒、飲料杯等的白色發泡聚苯乙烯塑料,其特點是體積大,重量輕,不腐爛,不分解,被人們用後拋棄,引起鐵路沿線、江河航線、城市及風景點到處是白色泡沫,嚴重影響環境和市容衛生,被人們稱為「白色污染」。
據文獻報道,1995年我國塑料製品總產量近700萬噸,其中用於包裝物約170萬噸,這些包裝物用後約有50萬噸作為固體廢物進入城市固廢處理系統,另一部分則被用戶隨手亂扔,形成塑料垃圾。這些塑料垃圾亂棄於繁華城市、旅遊景點的路旁、綠地或林蔭樹上,破壞城市風景,影響市容市貌;在多風城市,亂棄的塑料袋隨風起舞,對城市供電系統造成極大威脅,1996年天津電業部門因塑料袋纏繞架空供電線上造成短路事故就有十多起;包裝食物、飲料的塑料包裝物是蚊、蠅和細菌賴以生存和繁殖的溫床,極易引起病菌傳播,影響環境衛生和城市公眾的身體健康。
1.2廢棄塑料填埋處理對環境的影響
作為垃圾送入城市垃圾填埋場填埋處理是目前處理廢舊塑料的主要方法。隨著塑料工業的飛速發展,廢棄塑料產量與之成正比,由此引起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首先是垃圾填埋侵佔有限耕地,嚴重浪費國土資源。二是塑料垃圾填埋後經久不腐,殆害未來。耐腐蝕抗細菌本是塑料製品的一大優點,但它們成為垃圾後卻成為科學家們頭痛的難題,在無空氣無光照的情況下,微生物難以分解有機物,塑料垃圾在填埋中需200年後方能分解殆盡。三是填埋後塑料垃圾經雨水長期沖刷,使大量有害物質帶入人類的生活環境,造成對子孫後代的危害。由上述所見,採用填埋法處理塑料垃圾對環境的污染是一種長期效應,在實際處置中應避免使用這類方法。
農用地膜的使用為農業生產帶來了較大的發展,但地膜使用後的破碎亂丟也對土壤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薄膜碎片對土壤形成阻隔層,使耕地劣化,阻礙植物根系發育和對水分、養分的吸收,使土壤毒化。
1.3廢棄塑料焚燒處理對環境的影響
為解決填埋法佔地、費用高以及對環境的長期性破壞,不少國家都在積極開發焚燒廢棄塑料設備,並利用焚燒所產生的熱量進行發電,達到資源再利用。然而,這種貌似簡單易行的方法卻隱藏著極大的危害。
塑料在熱分解過程中,聚合物發生裂解,釋放出大量的有害氣體,如聚苯乙烯塑料在80℃以下可保持物質組成不變,當溫度超過280℃時,其分子量開始下降,產生揮發性氣體,氣體中含苯乙烯單體44%,雙體22%,三體及少量的甲苯、乙基苯等,這些都是對環境有極大危害的有害物質。焚燒聚氯乙烯塑料,不僅產生對環境破壞極大的氯氣、氯化氫及二惡英氣體,而且還產生C0、N0x、甲醛、氯乙烯、苯乙烯等有害氣體,對生態環境產生極大的影響。
在塑料焚燒過程中,作為塑料填充、染色等無機金屬也被揮發於大氣之中,如Pb、As等有害物質,造成大氣污染。
由上可見,隨著塑料工業的不斷發展,塑料廢棄物給環境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已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構成了一定危害。因此,如何防治塑料垃圾的危害已成為各國塑料工作者及環保工作者的注視熱點。目前處理塑料垃圾的方法除填埋法和焚燒法外,還有根據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處理原則研究出的化學法和物理法,使塑料垃圾資源化,變廢為寶,造福人類。
2 廢棄兼回收再利用處理方法與技術
廢棄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是保護環境的重要手段,又是充分利用人類現有資源的重要途徑。據報道,美國再生塑料量平均年增長率達16%,1988年達215萬噸。我國塑料工業起步較晚,廢棄塑料的回收再利用剛剛起步,在各大城市中一些個體經營者以廉價設備和廉價勞動力對廢棄塑料作初級處理,這些小攤點由於資金不足,技術力量薄弱,往往在處理中帶來二次污染,造成對環境更嚴重的破壞。如1999年6月〈成都商報〉報道的郫縣秦家廟小學80餘名小學生集體中毒事件,經調查即為某經營者採用廉價設備處理廢塑料時造成毒氣外泄所致。另有報道雙流某個體加工攤點採用醫院廢棄塑料針管製造民間包裝食品袋,其流入社會引起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
2.1廢棄塑料的回收再利用處理方法
塑料的回收不同於金屬、紙和玻璃的回收,因為各種塑料的物理和化學特性的差別和各種塑料的不相容性,它們的混合物不適宜加工,因此,每一種塑料必須分別收集,然後分門別類地加以處理。在收集和分類過程中需防止污垢和外來雜質的混入,否則將影響回收料的再使用。
塑料的種類不同,使用壽命也有較大差異,如低密度聚乙烯以薄膜製品為主,使用壽命1~2年;PVC管使用壽命較長,可達10年以上。因此,在加工利用廢棄塑料時應根據塑料的來源、種類、沾污情況和混合狀況,選擇合適的回收處理方法,才能將廢棄塑料轉變為適宜再加工的材料。表1是不同種類塑料的再生處理方法。
表1 不同種類塑料的處理方法
原 料
處理方法 產 品 類別
種 類
顏 色
A PE、PP、PS、床上用品、 塑料箱、塑料部件(工業廢品,100%塑料) 單色 分類、比重篩選、風選、粗碎、水洗、乾燥、造粒 市售再生顆粒(PE、PP、PS) B PE、PP、PS、ABS、AS電線包皮、模製塑料部件、模製類容器(含塑料50%)
雜色
黑色
風選、分類、粗碎、粉碎、水洗、乾燥、熔融成型 電線滾筒、樁、U形槽、棒、板、貨架、原料、台架、集裝箱、人造魚礁 C APP、PE、聚合物、再生廢品、容器、工業製品(城市排放塑料,不含PVC) 雜色 除掉 PVC,粗碎、熱分解,焚燒,掩埋 燃料(汽油、碳化物)、熱能、化工產品(乙烯、丙烯、苯乙烯單體) PVC A、B類與上同,C類熔融固化後掩埋或成塊掩埋 熱固性塑料 以焚燒為主,掩埋
塑料的回收再利用遇到的首要問題是廢棄塑料的收集問題,要使收集工作順利進行,需公民的公共環境意識的提高,變被動收集為主動交納,需產生廢棄塑料的企業部門與處理部門的緊密合作,生產部門欲能將所產生的廢棄塑料按類收集,分別送交,則為處理部門的回收處理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2.2廢棄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技術
2.2.1廢塑料熔融加工
該技術是目前廢塑料再利用中最經濟和最方便的方法,因為它能夠使整個材料及能量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其基本原理是廢塑料經粉碎送入熔融裝置,廢塑料在其熔化溫度內被熔化,經擠壓造粒,冷卻,切粒即獲得二次母粒。這種技術主要遇到的問題是高能耗及廢塑料中填充料的影響。
2.2.2廢塑料的水解回收技術
通過縮聚反應生產的塑料樹脂,如聚氨脂、聚醯胺、聚脂、聚碳酸酯等都可以進行水解,使這些聚合物重新恢復到原始單體或中間體。塑料在加工和使用中結構是穩定的,聚合物分解需有一定的外界條件,圖1是聚氨脂軟質泡沫塑料的分解示意圖,通過水解的產物能夠作為泡沫塑料生產的起始原料。
2.2.3廢塑料的油化回收技術
塑料是由石油作原料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當將其施加能量切斷原子鏈,可得到類似油分子構造的物質。利用這一原理,採用加熱分解,蒸餾,即可獲得汽油、柴油等石油燃料,這一過程稱為塑料的油化。圖2是塑料油化工藝流程圖。
油化工藝產出的油品產率可達75%~80%以上,生成油可用作燃油鍋爐用油。該技術較其它廢塑料處理技術難度大成本高,但從環保角度看則是一項適用的處理技術。
2.2.4高溫熱解法處理廢塑料
高溫熱解是指高溫情況下高分子材料的熱降解,同時放出大量氣體。其處理流程如下:燃燒區有一層沙土,通入氣體使沙土如液體一樣流動,形成流化床,欲處理的廢資料置於流化床上,反應器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系統,溫度可達600~900℃,處理廢塑料時可獲得44%的燃料氣體,26%的芳香烴及輕質汽油和焦油的混合物,以及30%的固體殘渣。
這種方法適合處理那些含金屬箔或金屬塗層的塑料製品,獲得的燃料氣體和油類混合物可作為燃料使用,但剩餘的30%殘渣必須進行再處理。
2.2.5燃燒法處理廢棄塑料
對於那些沾污的廢塑料和多次再生的廢塑料製品,焚燒處理是它的最後歸宿,這樣可獲得廢塑料的熱能。廢塑料的生熱值與相同各類的燃料油相當(見表2),燃燒獲得的熱能可用於發電。
⑶ 塑料袋對環境的危害
塑料袋回收價值較低,在使用過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遊區、水體中、公路和鐵路兩側造成視覺污染外,還存在著潛在的危害。 塑料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離。這就意味著廢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污染物長期存在並不斷累積,會對環境造成極大危害。
據統計,全球一年使用2.6億噸塑料,其中1.7億噸屬於一次性使用。
廢塑料製品混在土壤中不斷累積,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拋棄在陸地上或水體中的廢塑料製品,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青海湖畔有20戶牧民共有近千隻羊因此致死,經濟損失約30多萬元。羊喜歡吃塑料袋中夾裹著的油性殘留物,卻常常連塑料袋一起吃下去了,由於吃下的塑料長時間滯留胃中難以消化,這些羊的胃被擠滿了,再也不能吃東西,最後只能被活活餓死。
(3)塑料回收污染擴展閱讀:
塑料包裝材料具有重量輕、強度大、抗沖擊性好、透明、防潮、美觀、化學性能穩定、韌性好且防腐蝕等優點,在包裝領域廣泛取代了金屬、木材、紙張、玻璃、皮革等,因此,塑料包裝對減輕我國的資源、能源壓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塑料包裝材料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即其自然降解時間長,有的長達100年以上。塑料的不易降解性,導致其廢棄物長期存在下去。而且,往往消費一次即被丟棄,故塑料包裝廢棄物成為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環境問題,形成了所謂的「白色污染」,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很大壓力,因此,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就迫在眉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塑料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塑料
⑷ 什麼塑料是不可以回收的
塑料屬於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指的是本身或材質可再利用的紙類、硬紙板、玻璃、塑料、金屬、塑料包裝等。
以上海為例,根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第四條本市生活垃圾按照以下標准分類:
(一)可回收物,是指廢紙張、廢塑料、廢玻璃製品、廢金屬、廢織物等適宜回收、可循環利用的生活廢棄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廢電池、廢燈管、廢葯品、廢油漆及其容器等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生活廢棄物;
(三)濕垃圾,即易腐垃圾,是指食材廢料、剩菜剩飯、過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綠植、中葯葯渣等易腐的生物質生活廢棄物;
(四)干垃圾,即其它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廢棄物。
生活垃圾的具體分類標准,可以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生活垃圾特性和處置利用需要予以調整。
(4)塑料回收污染擴展閱讀:
管理責任人按照下列規定確定:
(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單位的辦公和生產經營場所,由業主委託物業服務企業實施物業管理的,物業服務企業為管理責任人;由業主自行管理的,業主為管理責任人。
(二)住宅小區由業主委託物業服務企業實施物業管理的,物業服務企業為管理責任人。農村居民點,村民委員會為管理責任人。
(三)道路、廣場、公園、公共綠地等公共場所,管理部門或者管理部門委託的服務單位為管理責任人;機場、客運站、軌道交通站點以及旅遊、文化、體育、娛樂、商業等公共場所,經營管理單位或者經營管理單位委託的物業服務企業為管理責任人。
⑸ 塑料回收在加工有污染嗎
產生的水污染是最大的。如果還進行抽粒加工,則會有空氣污染這一項,模具頂版針位置的油污。權
如果是塑料回收再加個過程,分為分解,利用密度的不同分離出來的,而塑料件本身就很多東西粘在上面,如泥土等,在塑膠件破碎時破碎機是否清潔干凈等過程都會不同程度的對塑膠產生污染、破碎、分離等工序,其中分離很多是用鹽水肯定有污染,注塑過程中用的脫模劑
⑹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回收過程會產生什麼污染物
關於回收方法:
1、廠家回收:有獎回收是好辦法;
2、社區回收:是就地回收,可行性好。
關於處理方法:
1、重新做成保溫管、保溫管;
2、做粘合劑;
3、做成苯乙烯。
⑺ 被污染的塑料袋清洗干凈後屬於可回收物嗎
合格的塑料是可以降解的,那樣的話就能重新利用。 而不合格的塑料不能自然降解,也就是說,這樣的塑料總是保持這種"塑料成品狀態",而不能回歸到組成塑料的分子狀態(如C2H3Cl單體) 不可降解的塑料遇到高溫時也容易產生不利於身體健康的物質,所以別總是用塑料袋放一些熱菜。 超市裡的塑料袋都是能降解的。
可回收
定義
:本身或材質可再利用的紙類、硬紙版(Pappe)、玻璃、塑料(plastics)、金屬、人造合成材料(Kunststoffen)包裝,與這些材質有關的如:報紙、雜志、廣告單及其他干凈的紙類等皆可回收。另外包裝上有綠色標章(Grünen Punkt)是屬於要付費的Duale System,亦屬於可回收垃圾!
不可回收
根據《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及其評價標准》行業標准,可回收物是指適宜回收循環使用和資源利用的廢物。主要包括:1、紙類:未嚴重玷污的文字用紙、包裝用紙和其他紙製品等。如報紙、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片、紙盒等;2、塑料:廢容器塑料、包裝塑料等塑料製品。比如各種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等;3、金屬:各種類別的廢金屬物品。如易拉罐、鐵皮罐頭盒、鉛皮牙膏皮、廢電池等;4、玻璃:有色和無色廢玻璃製品;5、織物:舊紡織衣物和紡織製品。不可回收物指除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常見的有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葉、剩菜剩飯、花草樹枝樹葉等。
希望能幫到你,麻煩給「好評」
⑻ 廢塑料回收與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有哪些
你應該了解的廢舊塑料回收用途!
迄今為止,包裝工業仍是中國塑料工業最大的應用領域。專家預測,2005包裝用塑料同比將增長15%以上,達到625萬噸。與應用量的不斷增長相比,中國包裝用塑料的回收利用卻極不樂觀。廢塑回收應用領域狹窄,可謂回收發展的一大障礙。本期特別介紹國內外關於廢塑料回收再用的幾種主要技術。
燃料
最初,塑料回收大量採用填埋或焚燒,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因此,國外將廢塑料用於高爐噴吹代替煤、油和焦,用於水泥回轉窯代替煤燒制水泥,以及製成垃圾固形燃料(RDF)用於發電,效果理想。
RDF技術最初由美國開發。近年來,日本鑒於垃圾填埋場不足、焚燒爐處理含氯廢塑料時HCI對鍋爐腐蝕嚴重,而且燃燒過程中會產生二惡英污染環境,利用廢塑料發熱值高的特點混配各種可燃垃圾製成發熱量20,933kJ/kg和粒度均勻的RDF後,既使氯得到稀釋,同時亦便於貯存、運輸和供其他鍋爐、工業窯爐燃用代煤。
高爐噴吹廢塑料技術也是利用廢塑料的高熱值,將廢塑料作為原料製成適宜粒度噴入高爐,來取代焦炭或煤粉的一項處理廢塑料的新方法。國外高爐噴吹廢塑料應用表明,廢塑料的利用率達80%,排放量為焚燒量的0.1%~1.0%,產生的有害氣體少,處理費用較低。高爐噴吹廢塑料技術為廢塑料的綜合利用和治理「白色污染」開辟了一條新途徑,也為冶金企業節能增效提供了一種新手段。德國、日本從1995年就已有成功的應用。
發電
垃圾固形燃料發電最早在美國應用,並已有RDF發電站37處,占垃圾發電站的21.6%。日本已經意識到廢塑料發電的巨大潛力。日本結合大修已將一些小垃圾焚燒站改為RDF生產站,以便集中後進行連續高效規模發電,使垃圾發電站的蒸汽參數由30,012提高到45,012左右,發電效率由原來的15%提高到20%~25%。
日本環境省正在大力支持以廢塑料為主的工業垃圾發電事業,並在2003年度的預算中提出10億日元的額度,以著手輔助對5處廢塑料發電設施的整備工作。計劃到2010年在日本全國共建150個廢塑料發電設施,使工業垃圾發電成為新能源的重要一翼。
目前日本每年形成的廢塑料總量近500萬噸,2000年為489萬噸。其中25%作為塑料原料回收循環再用;42%埋掉;6%白白燒掉;只有3%用來發電。當然如果能100%回收循環利用最好,但有些廢塑料目前尚無法循環再利用。
用廢塑料進行發電可以減少煤炭、石油的消耗,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日本計劃到2010年將目前垃圾發電量提高5倍,使年垃圾發電量達400萬千瓦以上。
油化
由於塑料是石油化工的產物,從化學結構上看,塑料為高分子碳氫化合物,而汽油、柴油則是低分子碳氫化合物,因此,將廢塑料轉化為燃油是完全可能的,也是當前研究的重點領域。國內外在這方面均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績,如日本的富士回收技術公司,利用塑料油化技術,從1公斤廢塑料中回收0.6升汽油、0.21升柴油和0.21升煤油。他們還投入18億日元建成再生利用廢塑料油化廠,日處理10 噸廢塑料,再生出1萬升燃料油。美國肯塔基大學發明了一種把廢塑料轉化為燃油的高技術,出油率高達86%。中國北京、海南、四川等地均有關於塑料轉化為燃油研究成果的報道,但尚未看到工業化的實際應用。
建築應用
各種廢塑料都不同程度地粘有污垢,一般須加以清洗,否則會影響產品質量。利用廢塑料和粉煤灰製造建築用瓦對廢塑料的清洗要求並不十分嚴格,有利於工業化應用中的實際操作。向塑料中加入適當的填料可降低成本,降低成型收縮率,提高強度和硬度,提高耐熱性和尺寸穩定性。從經濟和環境角度綜合考慮,選擇粉煤灰、石墨和碳酸鈣作填料是較好的選擇。粉煤炭表面積很大,塑料與其具有良好的結合力,可保證瓦片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較長的使用壽命。
將消泡後的廢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加入一定劑量的低沸點液體改性劑、發泡劑、催化劑、穩定劑等,經加熱可使聚苯乙烯珠粒預發泡,然後在模具中加熱製得具有微細密閉氣孔的硬質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可用作建築物密封材料,保溫性能好。
復合再生
復合再生所用的廢塑料是從不同渠道收集到的,雜質較多,具多樣化、混雜性、污臟等特點。由於各種塑料的物化特性差異大而且多具有互不相容性,它們的混合物不適合直接加工,在再生之前必須進行不同種類的分離,因此回收再生工藝比較繁雜。國際上已有先進的分離設備可以系統地分選出不同的材料,但設備一次性投資較高。一般來說,復合再生塑料的性質不穩定,易變脆,故常被用來制備較低檔次的產品,如建築填料、垃圾袋、微孔涼鞋、雨鞋等。目前,國內瀋陽、青島、株洲、邯鄲、保定、張家口、桂林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分別由日本、德國引進20多套(台)熔融法再生加工利用廢塑料的裝置,主要用於生產建材、再生塑料製品、土木材料、塗料、塑料填充劑等。
合成新材料
匈牙利科學家研究出將塑料垃圾轉化成為工業原料並進行再利用的新技術,從而改變了以往將這些垃圾隨便丟棄或進行焚燒的做法。
據介紹,科學家們使用該項新技術能將塑料垃圾加工成一種新型合成材料。實驗表明,這種合成材料與瀝青按比例混合後可以用來鋪路,增加路面的堅硬程度,減少碾壓痕跡的出現,還可以製成隔熱材料而廣泛用於建築物上。專家認為,由於該技術是塑料垃圾轉化為新的工業原料,不僅在環保方面意義重大,而且還能夠減少石油、天然氣等初級能源的使用,達到節約能源的效果。
中科院廣州化學所科學家經多年研製而成的SPS高效減水劑系列產品,可賦予混凝土良好的保塑性能、防水性能及抗凍結性能。SPS高效減水劑主要由廢舊聚苯乙烯塑料構成,根據聚苯乙烯較容易引進離子基團的性質,通過化學反應,將離子基團引入到廢舊聚苯乙烯苯環上,使經過改性的廢舊聚苯乙烯,具有表面活性劑作用,能使水泥喪失包裹拌合水的能力,達到減水的效果。另外,由於聚苯乙烯是分子量很高的高分子物質,在水泥混凝土凝固過程中,這種改性聚苯乙烯分子可在水泥顆粒表面形成薄膜,提高水泥顆粒間粘合力,從而增強水泥混凝土的強度,因而成為優良的水泥防水、減水劑和增強劑。
製取基本化學原料、單體
混合廢塑料經熱分解可製得液體碳氫化合物,超高溫氣化可製得水煤氣,都可用作化學原料。德國Hoechst公司、Rule公司、BASF公司、日本關西電力、三菱重工近幾年均開發了利用廢塑料超高溫氣化制合成氣,然後制甲醇等化學原料的技術,並已工業化生產。
近年來,廢塑料單體回收技術也日益受到重視,並逐漸成為主流方向,其工業應用正在研究中。現時研究水平已達到單體回收率聚烯烴為90%,聚丙烯酸酯為97%,氟塑料為92%,聚苯乙烯為75%,尼龍、合成橡膠為80%等。這些結果的工業應用也在研究中,它對環境及資源利用將會產生巨大效益。
美國Battelle Memorial研究所已成功開發出從LDPE、HDPE、PS、PVC等混合廢塑料中回收乙烯單體技術,回收率58%(質量分數),成本為3.3美元/kg。
人造沙
2004年起,日本V-ARC公司開始將家電以及汽車等產生的廢塑料粉碎製成人造沙。廢塑料製成的人造沙將應用於地基改良材料以及混凝土二次製品等。將廢塑料再利用為人造沙的例子非常罕見。V-ARC公司計劃在2005年5月將其發展成年產值5億日元的大事業。 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資料顯示,日本國內每年有500萬噸左右的廢塑料不能被再利用,其中大部分不得不採取掩埋以及焚燒的方法處理。V-ARC打算把這些廢塑料粉碎有效利用為人造沙。人造沙的顆粒大小在1.5毫米到7.0毫米間,能夠根據用途自由設定。
與天然沙相比,人造沙的特徵是成本低、重量輕(不到天然沙的一半);顆粒大小均一,不含水等。人造沙可以應用於各種建築材料、屋頂綠化材料、地基改良材料、瓦片、瓷磚以及外牆材料等
⑼ 塑料袋屬於什麼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還是有害垃圾
說到塑料袋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塑料袋是屬於干垃圾,塑料袋不容易腐爛,而且也不容易降解,塑料袋也是屬於白色污染。所以說一直不倡導使用塑料袋。我們在逛超市的時候,有些地方已經在普及,不建議你們使用塑料袋,一般會讓你們自備布袋,或者選擇其他可以降解的袋子。
塑料袋雖然給我們生活中帶來方便,但是因為塑料袋是不可以降解,所以說我們盡量減少塑料袋的使用。我們選擇可以降解的袋子,或者我們可以選擇布袋子,大家為這美好的環境共同出一份力。
⑽ 塑料的污染有多大
主要危害:
「白色污染」主要指對環境造成的「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兩個負面
效應。
「視覺污染」是指散落在城市中,人們隨手丟棄的塑料廢棄物對市容、景
觀的破壞.例如散落在鐵道兩旁、江河湖泊中大量聚苯乙烯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掛在枝頭上的超薄塑料袋,這些都給人們帶來不好的視覺刺激,人民對此反映強烈。
「潛在危機」是指塑料廢棄物進入自然環境而難以降解帶來的環境問題,
其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不易回收,因為回收在利用的成本高,但利用率低,商家可以說是無利可圖,而且由於它的回收價格很低很難吸引廣大市民進行「白色回收」工作。所以,導致不易回收的現象發生。
難以降解。回收回來的白色廢棄物不易處理。現階段主要處理方法有焚燒和填埋,若將其焚燒,則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煙霧,污染大氣,並且促使酸雨的形成,而至於填埋,則將其埋葬100年,則還是原狀,無法被自然所吸收且對土地有極大的危害,改變其酸鹼度,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 業減產,至於拋棄在水裡或陸地上的塑料製品,不僅影響環境,而且若被動的 吞食,則會導致死亡。這樣就破壞了生態平衡。
高溫則分解出毒害物質,塑料製品本無毒害物質,但因為它的回收再利用的設備不夠完善,工藝簡陋,而且許多廠家無合法營業執照,導致再生產的塑料製品在溫度達到65℃時,毒害物質就會析出並且滲入到食品中,則會對肝臟、腎臟、生殖系統及中樞神經等人體重要部位造成危害。
回答者:黑白_奶茶 - 舉人 五級 11-11 18:02
潛在危機」是指塑料廢棄物進入自然環境而難以降解帶來的環境問題,
其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不易回收,因為回收在利用的成本高,但利用率低,商家可以說是無利可圖,而且由於它的回收價格很低很難吸引廣大市民進行「白色回收」工作。所以,導致不易回收的現象發生。
難以降解。回收回來的白色廢棄物不易處理。現階段主要處理方法有焚燒和填埋,若將其焚燒,則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煙霧,污染大氣,並且促使酸雨的形成,而至於填埋,則將其埋葬100年,則還是原狀,無法被自然所吸收且對土地有極大的危害,改變其酸鹼度,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 業減產,至於拋棄在水裡或陸地上的塑料製品,不僅影響環境,而且若被動的 吞食,則會導致死亡。這樣就破壞了生態平衡。
高溫則分解出毒害物質,塑料製品本無毒害物質,但因為它的回收再利用的設備不夠完善,工藝簡陋,而且許多廠家無合法營業執照,導致再生產的塑料製品在溫度達到65℃時,毒害物質就會析出並且滲入到食品中,則會對肝臟、腎臟、生殖系統及中樞神經等人體重要部位造成危害。
專家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塑料製品中都含有大量的增塑劑,而增塑劑對人體有著潛在的巨大危害。
去年曾經引發超市保鮮膜安全危機的「增塑劑」(塑料袋及塑料製品中含有一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學成分,加入這種化學成分可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柔韌性,提高塑料製品的強度),如今再次闖入人們的生活。而這次問題則出現在百姓一日三餐使用的食用油塑料桶上。
不久前,廣州食品安全信息網發布消息稱,同濟大學的一項研究證實,食用油塑料桶的增塑劑對人體有害。「用塑料桶裝食用油,食用油中會溶進對人體有害的增塑劑。」消息稱,同濟大學基礎醫學院厲曙光教授的課題組,曾經分別採集市場上不同品牌和不同出廠日期的塑料桶裝大豆色拉油、調和油、花生油,以及市場上銷售的散裝豆油。測定後發現,幾乎所有品牌的塑料桶裝食用油中,都含有增塑劑「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據推斷,食用油中檢出的增塑劑,主要來源於塑料容器。這種增塑劑對人體生殖系統有毒害作用,對男性的毒害要更大一些。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增塑劑類化合物毒性低,具有良好的理化特徵,且生產方便,價格低廉,因此幾乎不加限制地生產和使用。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增塑劑使用大國,每年約生產30多萬噸增塑劑。
厲教授進行的比較研究表明,食用油中檢出的增塑劑,主要來源於其塑料容器。在科研小組所採集的食用油樣品中,發現有一種品牌的塑料桶裝食用油樣品增塑劑的含量最高,分別為2.98mg/L和24.16mg/L,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由於該品牌的塑料容器中增塑劑含量較高或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被增塑劑污染。
研究同時發現,樣品中酞酸酯類增塑劑的含量與貯存時間沒有明顯的相關性。增塑劑向食用油中的遷移速率影響因素較多。除了貯存時間外,遷移速率與貯存溫度以及塑料包裝材料?增塑劑的含量有關:貯存溫度越高,遷移速率越快;塑料中增塑劑的含量越高,所用的增塑劑與樹脂的相容性越差,可能被溶出的增塑劑的百分比就越大。不同廠家出品的桶裝食用油所使用的塑料包裝材料中增塑劑的含量不同,貯存溫度也隨環境不同而變化,因此在沒有控制其他影響因素的情況下,食用油中增塑劑的含量沒有呈現出明顯的隨貯存時間延長而增加的趨勢。家庭廚房排油煙機上積累的食用油殘渣中,增塑劑的含量非常高,這說明人們在烹飪過程中,還有大量的增塑劑可能會隨著油煙吸入肺中。
消息還說,科研人員發現,增塑劑的急性毒性很低,人體攝入後短時間內幾乎沒有急性中毒的表現,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是安全的,相反,其慢性毒性對人體的危害相當大。國外的動物研究結果表明,增塑劑可導致動物存活率降低、體重減輕、肝腎功能下降、血中紅細胞減少,具有致突變性和致癌性。
專家介紹,含有DOP(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劑的PVC製品在與人類醫療、生活相關的領域中應用也很廣,而且很難用其他材料來全部取代。如乳膠手套、血漿袋,一部分輸血、輸液、呼吸用具,以及兒童玩具、人造革(用作服裝、鞋料、手提包、沙發面料等)中,PVC製品佔有很大比例。一些發達國家已對這些產品中使用的增塑劑和其他助劑有了嚴格的規定或相應的建議,而我國的醫用手套、血漿袋的主增塑劑仍為DOP。
更讓人擔心的是,目前增塑劑污染幾乎無處不在,這種化工行業最常用的原材料,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從塑料製品中溢出,進入空氣、土壤、水源乃至食物。「其使用范圍之廣,污染面積之大,影響人數之多,比農葯、DDT等有過之而無不及。」厲曙光教授指出,目前還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這是一種很危險的趨勢,如果國家有關部門再不給予有效地預防和強有力地控制,我們將為這一現象承擔嚴重的後果.
隨著增塑劑的發展和使用范圍的增大,人們對其安全性日益重視。各國政府已開始意識到增塑劑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威脅,如丹麥禁止在幼兒玩具和保育用品的塑料中使用酞酸酯類增塑劑。因為幼兒大多喜歡將玩具放入口中,這樣增塑劑會危害兒童健康;瑞士也禁止在兒童玩具中使用DOP。
雖然各國限制增塑劑的方式不盡相同,但基本遵循兩個原則:其一,限制塑料中增塑劑的使用量;其二,限制向食品中遷移的最大允許量。採用第一原則的國家有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荷蘭、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將上述兩原則結合使用。
據介紹,我國也制定有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助劑的使用衛生標准(GB9685—94),對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助劑的品種、使用范圍和最大使用量均作了規定,其中D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和DOP的最大允許使用量分別是35%和50%,但尚未制定食品中的最大允許含量。
為此,有專家建議,我國食品行業應大力提倡減少塑料包裝容器的使用,尤其應避免塑料製品同各種食品的直接接觸,防止增塑劑對食品的污染。與此同時,應該在科學研究方面加大投入,開展增塑劑毒性方面的研究,以及同人體健康進行相關的前瞻性流行病學調查,從細胞、分子、基因等水平分析和了解增塑劑的毒性,在高分子領域開發和研製更優質、更安全的替代產品,並研究相關的干預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