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污染現狀
1. 中國環保現狀
現在環保控制的還是比較好的,因為整體環保抓的是特別的嚴。
2. 中國目前環境情況如何
中國的環境保護 (一)中國的環境問題嚴峻 雖然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績,但是,環境形勢仍然相當嚴峻。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只有日本和美國的1/12~1/10,但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卻遠遠超過這兩個國家。 1.生態惡化的趨勢仍在加重 (1)森林、草原的生態功能急劇衰退,土地退化日益突出。中國森林面積覆蓋率僅為13.92%;人工林樹種單一,病蟲害嚴重;土地退化嚴重,已佔國土面積的16%;水土流失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38%;全國約有1.7億人口受到荒漠化危害;鹽鹼化土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8.5%;優質耕地面積逐年減少,近10年來,每年減少36萬hm2;草地退化面積約占可利用草場的1/3,目前仍以2萬km2的速度增長。 (2)水體生態平衡嚴重失調,自然災害日趨頻繁。河流斷流日益加重,尤以黃河最為突出;洞庭湖面積已減少了38%;全國水資源日趨短缺,缺水城市達300多個,日缺水量1 600萬t;濕地面積不斷縮小,東北三江平原500多萬km2自然濕地目前僅剩200多萬km2,且瀕臨消失的危險。河流區域性污染嚴重,廣大水系中38%的河段達到或好於地表水3類標准,1/3以上河段的水體喪失了使用功能。酸雨問題仍然突出,酸雨覆蓋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30%。 (3)生物多樣性銳減。全國有15%~20%的動植物種類受到威脅,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華南虎等20個珍稀物種分布區域縮小,種群數量驟減。在聯合國《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中》列出的640種瀕危物種中,中國佔了1/4。 2.能源結構性污染突出,工業污染排放量仍高 大氣污染歸因於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和過低的治理水平。1998年我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SO2排放量26kg,遠高於發達國家的水平。2000年全國SO2排放總量1995萬t,居世界第一;煙塵排放總量1 165萬t;工業粉塵排放量1 092萬t。水環境質量繼續惡化,工業城市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COD為1 389萬t,在全球均處於高位。幾大水系中,淮河、海河、遼河的水質污染狀況已明顯制約了這些流域地區的經濟發展。 3.城市污染依然嚴重 在空氣污染方面,1999年對335個城市進行了綜合分析,在335個城市中,40.5%的城市超過空氣質量三級標准,處於中度或嚴重污染狀態。大城市的汽車尾氣污染日益突出,占空氣NO2污染負荷的50%。1999年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中,我國佔7個,全國600多座城市的大氣環境沒有幾個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標准。在水污染方面, 2000年全國年排污水總量達415.1億t,相當部分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域。全國城市河段水質為5類或劣5類佔52%。在雜訊污染方面,多數城市的雜訊污染處於中等水平,重點城市的區域雜訊處於輕度或中度污染水平。在垃圾污染方面,城市年產量約為1.4億t。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僅為10%左右,垃圾糞便處理率61.8%,廢棄塑料的「白色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 4.農村環境問題日趨突出 由於傳統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導致農業環境質量下降。牲畜養殖污染物排放數量大,濃度高,每頭豬的廢物排放量是人的6~7倍,牛則達到20倍。江蘇省的蘇、錫、常三地牲畜養殖產生的污染量,基本上相當於1 500萬人產生的污染。農田污水灌溉面積比20世紀80年代增加了1.6倍。農葯化肥的過量使用,土壤污染成為潛在的環境問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或地下水中,導致水體污染。 中國的環境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觸目驚心。據1996年中國社科院的估算,每年由於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千億元。其中,水體污染400億元左右,大氣污染300億左右,加上固體廢物等其他污染總合計950億元左右,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75%。這些損失主要表現在:人體健康的損失約佔32%;農、林、牧、漁業的損失約佔32%;工業材料和建築物的損失約佔30%;其他約佔6%。據聯合環境規劃署資料報道,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環境污染引起的經濟損失占國民生產總值3%~5%。中國的環境污染明顯重於發達國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已成為危害人民健康,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3. 一. 當前中國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
一、我國資源開發利用和環境質量現狀
1、現階段我國礦產資源、能源和水資源 等主要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規模巨大
「十五」期間,中國能源消費總量持續快速增長,從2001年的13.5億噸標准煤增加到2005年的22.2億噸標准煤,增長了64.4%。我國水資源總量佔世界總量的6.5%,用水總量佔世界總量的15.4%,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率已分別高達70%、60%和90%。
而國際上公認的河流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應低於40%,否則將危害河流健康和流域安全。過去幾年間,我國主要資源消費的增加量佔世界總增加量的比例,包括能源、煤炭、石油和鋼等均居世界第一位,資源開發利用的規模巨大。
2、我國資源開發利用的效率不高
目前我國的原材料利用效率低、浪費嚴重,單位產值的消耗強度大大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單位資源產出水平僅相當於美國的1/10、日本的1/20。
以水資源為例,我國農業灌溉用水消耗的水資源總量占水資源總消耗量的70%,但由於輸水方式、灌溉方式、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原因,農業用水的利用率不高,渠道灌溉區只有30%—40%,機井灌溉區也只有60%,低於發達國家水資源利用率80%的水平。
3、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嚴重
我國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單位GDP SO2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是發達國家的8—9倍,能源消費量和CO2排放量均居世界第二位,日耗水量和日均污水排放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有機污水排放量相當於美國、日本和印度排放量的總和,單位GDP污染物排放量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十幾倍。
4、環保投入不足,歷史欠賬大
從總體和全局上來看,我國現階段環境污染的治理緩慢,治理的速度趕不上破壞和污染的速度,重點環境治理工程成效不明顯且容易出現反復。我國環保投入雖然總量上有所增加,但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仍然偏低。
我國資深環境問題和環境管理專家、新中國第一任環保局局長,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長曲格平先生認為我國環境保護的階段性任務,從來就沒有實現過預期目標,他在2006年4月份參加同濟螄匯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未來領導人研修班開幕論壇上表示「25年間環保計劃中定下的指標從未完全完成過」。
環保投入不足造成歷史欠賬大,有限投入的使用效益又不高,加上環境污染的時間跨度長、地域范圍廣、污染物總量大、污染類型復雜,加劇了我國環境污染治理的難度。
二、我國資源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1、政績考核過分注重經濟指標
改革開放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被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長期以來,經濟指標已成為黨政領導政績考核的主要依據,使黨政領導過分地注重GDP的增長,甚至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換得短期經濟量的增長。
由於在政績考核中缺乏資源環境保護方面的明顯約束,地方政府在資源環境保護方面的積極性不高,往往預算內的環保配套資金都難以到位,加上社會資本投入有限,使得我國環保投入長期不足。
2、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和不合理的能源 結構造成嚴重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在當前的國際市場分工中,我國已成為世界加工廠,承接了國際市場上勞動密集性高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型經濟的產業轉移。多年來經濟增長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發展道路,經濟總量的增長在相當程度上是建立在資源大量消耗和環境嚴重污染的基礎上。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少數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的國家,目前我國煤炭生產量和消費量均佔到世界總量的30%以上。據估算,全國煙塵排放量的70%、SO2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的67%、CO2排放量的70%都來自於煤炭燃燒,燃煤是造成我國煤煙型大氣污染和酸雨污染的重要原因。
(3)中國環境污染現狀擴展閱讀:
造成中國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主因,是伴隨著急速發展而來的一次能源消耗大幅上升,而且當中基本上都是燃煤的。
就像其他東亞國家,中國是以出口帶動經濟發展的;而在注重提升工業生產力的情況下,減少污染物排放的生態保護和污染控制措拖基本上是沒有的。在生物資源方面,中國發展了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以保護受威脅的物種及棲息地。
對於中國每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存在不同的統計數字:國家環保總局指出2004年污染損失達到GDP的3% ; 另有估計認為環境損失達到GDP的5-10% 每年因空氣污染死亡的人數達35.8萬人。
據報道,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證實,政府不會再公布綠色GDP數據。華爾街日報稱,有關中國經濟增長環境成本估算數據,有礙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及形象,而備受爭議和過於敏感,一直受到地方政府官員的抵制。
4. 中國環境的污染情況
雖然某些城市的空氣質素亦有改善,但據估計,每年因空氣污染死亡的人數達35.8萬人 。 根據中國自行評估,在有記錄空氣質量資料的338個城市中,三分之二被認為受污染,而其中的三分之二被評為中等或嚴重污染。在中國,跟空氣污染有關的呼吸及心臟疾病是排在前列的致死原因。全國三成地方會下酸雨。中國政府的環境規管被認為落後美國20年,落後歐洲20到30年。而因為汽車使用增加,煙霞問題亦日益惡化。
借鑒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空氣質量保障的成功經驗,推進珠三角區域環保合作,實施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措施。大運會舉辦期間,主辦地深圳空氣污染指數小於30,空氣質量為優,圓滿完成了「綠色大運」 空氣質量保障任務。 全國幾乎所有的河流都被認為或多或少受污染了。全國一半人口沒有清潔的用水。90%的城市水體被嚴重污染。缺水也是一個問題:例如華北的缺水問題嚴重威脅到經濟上的可持續發展,也令政府開始大規模從長江引水到華北城市,包括北京和天津。
發生於十一月十三日的2005年吉林化工廠爆炸導致大量硝基苯流入松花江。由於致癌物質過多,整個三百八十萬人口的哈爾濱市從該月二十一日到二十六日停止供水,但官員其實是在二十三日才承認停水是因為水源被嚴重污染。
2007年5月至6月,由於太湖沿岸嚴重的工農業和生活污染、生態系統結構惡化導致藍藻暴發,江蘇省無錫市近百萬市民無法提取飲用水,經歷著一場嚴重水危機。 2010年2月9日中國政府發表的第一次污染普查報告指出農葯與殺蟲劑是水污染的重要來源。
水資源的相關事項由幾個不同的政府部門負責:負責水污染的是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水資源本身是水利部的工作范圍;下水道由建設部負責;而地下水是由國土資源部負責。
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遼河七大水系總體為輕度污染。204條河流409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Ⅰ-Ⅲ類、IV-V類和劣V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59.9%、23.7%和16.4%。主要污染指標為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其中,長江、珠江水質良好,松花江、淮河為輕度污染,黃河、遼河為中度污染,海河為重度污染。
長江水系 水質總體良好。105個國控監測斷面中,Ⅰ-Ⅲ類、IV類、V類和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88.6%、6.6%、1.0%和3.8%。
黃河水系 總體為中度污染。44個國控監測斷面中,I-III類、IV類、V類和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68.2%、4.5%、6.8%和20.5%。主要污染指標為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類和氨氮。
珠江水系 水質總體良好。33個國控監測斷面中,I-III類、IV類、V類和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84.9%、12.1%、1.0%和3.0%。
松花江水系 總體為輕度污染。42個國控監測斷面中,I-III類、IV類、V類和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47.6%、35.7%、4.8%和11.9%。主要污染指標為高錳酸鹽指數、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淮河水系 總體為輕度污染。86個國控監測斷面中,I-III類、IV類、V類和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41.9%、32.5%、9.3%和16.3%。
海河水系 總體為重度污染。62個國控監測斷面中,I-III類、IV類、V類和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37.1%、11.3%、11.3%和40.3%。主要污染指標為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遼河水系 總體為中度污染。37個國控監測斷面中,I-III類、IV類、V類和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40.5%、16.3%、18.9%和24.3%。主要污染指標氨氮、高錳酸鹽指數和石油類。
西南諸河 水質總體良好。17個國控監測斷面中,I-III類和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88.2%和11.8%。與2009年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
西北諸河 水質總體為優。28個國控監測斷面中,I-III類、V類和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92.8%、3.6%和3.6%。與2009年相比,水質明顯好轉。
三峽庫區 水質總體為優。庫區6個國控斷面中,2個斷面水質為I類,其餘均為II類。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沿線 總體為輕度污染。10個國控監測斷面中,I-III類、IV類和劣V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60.0%、30.0%和10.0%。主要污染指標為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類。與2009年相比,水質有所好轉。 化學肥料的過量使用已經導致中國土壤嚴重酸化。中國農業土壤40%遭侵蝕,如不改善,會讓中國發生糧食危機。導致農業土壤質量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氮肥使用過度,其餘原因包括工業污染,重型機械殺傷。
5. 中國環境情況
目前來看,中國的環境問題不容樂觀。在世界八大環境問題中,中國引來了全世界的「矚目」。世界三大酸雨區,其中之一就在我國的長江以南地區,而全國酸雨面積占國土資源的30%; 溫室效應的主要禍首二氧化碳,我國就是世界第二大排放國,而目前二氧花硫的排放已是世界第一; 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萬公頃的速度侵蝕土地,而我國每天都有500公頃的土地被沙漠吞食; 森林面積減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而我國年均消失天然林40萬公頃,且按近十年的平均採伐和毀壞森林的速度,到5055年將失去全部森林; 水資源危機,作為世界21個貧水國之一的中國,全國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 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67萬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億噸沃土付之東流; 與日俱增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圍了我國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氣污染已使我國600多座城市的大氣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不到1%。 關於環境問題,1979年在高度經濟增長開始之際,政府同時制定了環境保護法並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6. 我國的環境污染現狀
在環境污染中,空氣污染和水污染是最大的問題。
有八個方面的原因:
1、發達國家的污染環境的企業,大量搬遷到發展中國家。
2、國內一些中小企業,不重視保護環境。
3、政府有關部門只追求經濟指標,不顧老百姓的死活。
4、對於造成污染的企業,處理不力。
5、對於洋垃圾走私的處理不力
6、城市的盲目擴大、發展,忽視公共交通
7、農葯、化肥的過量使用。
8、城市垃圾沒有好好處理,沒有分類收集,造成垃圾污染。
7. 中國環境現狀
中國環境問題現狀
中國政府雖然知道環境問題的重要性和其在中國的嚴重性,但並不想對此大張旗鼓。德國外長此次訪問中國期間與非政府組織的代表們見了面,但記者不得入內。德國之聲特約記者對中國環境問題現狀報導如下。
中國經濟在繁榮著,它的劇變引起了許多國家的敬佩,但也引起了一些恐懼,因為高速發展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清晰。幾乎沒有一天是在沒有報紙報導新發生的礦難,煤氣爆炸,或者化學品事故的情況下空白著過去的。
中國多年來不顧一切地發展經濟,為了制服貧窮,保持國家的穩定。一個悲哀的小結:這個國家三分之一以上的天空下著酸雨,50多個湖泊由於環境被破壞而乾涸,煙塵讓城市的天空不再露出藍色,70%的中國河流受到了污染。
環境污染越來越成為社會不滿的導火線。綠色和平組織的尼娜.圖仁說:「甚至中國環保副部長(好象應該說是副總局長)也發出警告說,中國將因此而出現大遷徙,也就是說環境難民,他們離開他們所在的地區,因為他們在那裡已經無法滿足基本生活需要。」
中國發生的示威抗議越來越多。農民覺得他們的土地受到了威脅,漁民擔心他們的收入來源被切斷,城市居民擔心他們的健康受到傷害。就象這位北京姓劉的29歲青年說的:「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必須命令式地來關注環境保護問題。大多數情況是用錢來解決的。假如發生了災難,受害者家庭得到一筆補償金。接下來呢?接下來就什麼聲音也沒有了。」
環保規定和安全規定至今在日常事務單子上還排在很後面。與此同時,腐敗欣欣向榮。一旦現金流動,兩眼經常就閉了起來。在最近的一系列環境災難發生後,中國國務院推出了一個保護環境的計劃。根據這個計劃,到2010年,受污染的地區要恢復潔凈,進一步的污染要阻止住。
環境保護者李先生對此能否貫徹持懷疑態度。在騎著自行車穿越北京時,他總是戴著一個口罩。他罵道,由於空氣污染,他一直在不停地咳嗽:「北京西面有一個鋼鐵廠,東面有一個化工廠。大多數人在冬天還是靠燒煤來取暖。有那麼多汽車向空氣里排放廢氣。當然還有更多導因。控制汽車尾氣可能還是最容易做到的。要投資很多錢,給工廠安上過濾系統。」
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國。這個國家打算加大力度,發展諸如太陽能、地熱、風力這樣的可再生能源。但中國能源今天的主要來源仍是化石類燃料,超過80%,比如石煤。
綠色和平組織的圖仁女士說:「煤的問題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整個的經濟發展在能源上可以說主要是站在煤的腳上的。雖然人們打算在今後2至3年裡每年都建設一些核電廠,但這絕不是好的解決方法。」
到2020年,中國將共新建30個新的核電廠。人們只能希望,到那時,環境保護獲得更大的重視,安全規定得到遵守。
8. 中國環境污染的數據
全國環境污染數據(90年代中期損失1875億)
1875億元經濟損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一是大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
二是水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
三是固體廢棄物和其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
。水污染
在這三部分中,水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最為龐大。在計算中不考
慮因地球物理原因形成的水污染造成的損失,僅僅計算人類生產活動
中產生和排放的廢棄物進入自然界水體所造成的水體污染而帶來的經
濟損失,該數字達到了1428.9億元,占環境污染造成的全部經濟損失
值的76.2%。
其中,工業污染性缺水是各項損失中最嚴重的一項。1995年,全
國工業污染性缺水就造成直接工業經濟損失750億元,佔了水污染造
成的損失的一半以上。
。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已對我國經濟建設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總懸浮顆粒物
(TSP)、二氧化硫(SO2)等對我國人民的健康損害尤其嚴重,1995
年全國因為大氣TSP和SO2污染影響導致的人體健康損失估算達到
171億元。
酸雨也是一個「大殺手」。酸雨不僅對農作物和森林損害極大,而
且酸雨對於建築材料也有極大的腐蝕作用,從而對建築物造成危害。
據估算,1995年,我國因為酸雨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130億元。
以上數據摘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最新公開發表的「90年代中期中國
環境污染經濟損失估算」報告。撰寫該報告的專家指出,我國因為環
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還遠遠不止此數目,該數字只是部分可以計算
的環境損失。
要使農業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環境問題最為重要。
環境保持和環境治理將是中國在新世紀發展中最大的科研題目和
潛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