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防控目標
Ⅰ 環境污染與防治
一、水體污染與防治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質,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寶貴自然資源。本世紀以來,由於世界各國工農業迅速發展,城市人口急劇增加,生產和生活的用水量也隨之劇增。同時,大量生產和生活污水排入江河、湖泊及滲入地下,使眾多水源遭受污染,導致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面臨嚴重缺水形勢。所以,防治水污染、保護水環境,已成為當今世界性的問題,更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當務之急。
(一)水體污染
水體污染是指由於人為因素或自然因素,將有害物質直接或間接排入水體後,使水體的水質和底泥的物理、化學性質或水生生物的組成發生變化,從而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價值和使用功能的現象。
水體污染可分為化學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種類型:化學型污染是指由於向水體中排放酸、鹼、有機和無機污染物質造成的水體污染;物理型污染是指排入水體的泥沙、懸浮性固體物質、有色物質、放射性物質及高於常溫的水造成的水體污染;生物型污染指隨污水排入水體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水體污染。
(二)水體污染的危害
水體被污染後,水的質量惡化,不僅降低甚至喪失使用功能,加劇水資源緊缺,還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產生一系列危害。
a、危害人體健康
被污染的水體中含有農葯、多氯聯苯、多環芳烴、酚、汞、鉻、鉛、鎘、砷、氰、放射性元素、致病細菌等有害物質,它們具有很強的毒性,有的是致癌物質。這些物質可以通過飲用水和食物鏈等途徑進入人體,並在人體內積累,造成危害。
b、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當含有大量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的生活污水、農田排水連續排入湖泊、水庫、河水等處的緩流水體時,造成水中營養物質過剩,便發生富營養化現象,導致藻類大量繁殖,水的透明度降低,失去觀賞價值。同時,由於藻類繁殖迅速,生長周期短,不斷死亡,並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可被厭氧微生物分解,產生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從以上兩方面造成水質惡化,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c、破壞水環境生態平衡
良好的水體內,各類水生生物之間及水生生物與其生存環境之間保持著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密切關系,處於良好的生態平衡狀態。當水體受到污染而使水環境條件改變時,由於不同的水生生物對環境的要求和適應能力不同,產生不同的反應,將導致種群發生變化,破壞水環境的生態平衡。
(三)水體污染防治途徑
防治水體污染,應從整體出發,走綜合防治的道路。綜合防治就是以一個水域、水系或城市水環境作為污染防治對象,運用行政管理、法制、經濟和工程技術等多種措施進行防治,使其恢復和保持良好的水質及正常使用價值
a、推行清潔生產
通過調整工業結構和改善工業布局等調控措施,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率,減少污染源的排放,不僅提高經濟效益,而且更有效達到環境治理的目標。
b、回收有用物質
c、發展節水型工業
二、大氣污染與防治
在自然地理學上,大氣是由於地的引力而隨地球旋轉的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外層多種氣體的混合物。其組成包括恆定的、可變的和不定的三個部分。
(1)大氣污染
人類生產、生活活動或自然界向大氣排出各種污染物,其含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使大氣質量發生惡化,使人們的工作、生活、健康、設備財產以及生態環境等遭受惡劣影響和破壞,這類現象稱為大氣污染。
污染源可分為天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地點或地區,如排放灰塵、二氧化硫、硫化氫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氣,以及發生森林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地方。人為污染源則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類:按污染源空間分布方式可分為點污染源、面污染源、區域性污染源;按人們的社會活動功能可分為生活污染源、工業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為固定污染源和移動污染源。
(2)大氣污染的危害
a、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大氣污染極易影響人體健康,它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往往是多方面和綜合性的,其中又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重金屬煙塵、氟化物、碳氫化合物等化學污染物對呼吸道的危害最為常見。這是因為,呼吸道粘膜對污染物特別敏感並具有很大的吸收能力。此外,大氣污染對眼、皮膚等也常有刺激和危害,並可誘發心血管、神經系統的疾病。
b、大氣污染對植物的危害
大氣污染對植物的危害,隨污染物的性質、濃度、排放量和接觸時間、植物的品種以及生長期、氣象條件的不同而異。氣體污染物通常都是經葉背的氣孔進入植物體,然後逐漸擴散到海綿組織、柵狀組織,破壞葉綠素,使組織脫水壞死;干擾酶的作用,阻礙各種代謝機能,抑制植物的生長。顆粒狀污染物則能擦傷葉面、阻礙陽光,影響光合作用,妨礙植物的正常生長。顆粒物上的重金屬等有害元素還可進入植物細胞內,產生進一步的危害,使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c、其它危害
大氣污染還可通過干沉降、濕沉降(如酸雨)形成全球性災難;使全球氣候逐漸變暖,危害生態環境;危害臭氧層,使人群和動植物對紫外線的保護屏障受到破壞等等。
(3)大氣污染的防治途徑
調整能源戰略,採用清潔能源。我國一次性能源消費以礦物燃料中的煤炭為主。不僅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使全球氣候變暖,還形成酸雨,給全球生態環境帶來極大威脅。因而,調整能源戰略,逐步改變能源結構是防治大氣污染的一個重要途徑。
a、大力開發利用水能
b、有步驟地發展核能
c、積極開發利用生物能源
d、利用其他清潔能源
三、其他環境要素和物質的污染與防治
(1)土壤污染與防治
a、土壤污染物質
一般是指進入土壤中並影響土壤特性的物質,分為有機物類;重金屬污染物;放射性物質;致病的微生物。
b、土壤污染的防治
在制定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時,必須考慮因地制宜、切實可行的方法,控制和消除工業"三廢"的排放;加強對土壤污染區的監測和管理;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葯。
(2)固體廢物的污染與防治
a、固體廢物的污染
固體廢物通常是指人類在生產和生活活動中丟棄的固體和泥狀物質,包括從廢水、廢氣中分離出來的固體顆粒。
固體廢物有多種分類方法,可以根據其性質、狀態和來源進行分類,如按其化學性質可分為有機廢物和無機廢物;按其危害狀況可分為有害廢物和一般廢物。歐美等許多國家按來源將其分為工業固體廢物、礦業固體廢物、城市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和放射性固體廢物等五類。
b、固體廢物的危害
侵佔土地;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污染水體;
對大氣的污染;
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c、固體廢物的防治
控制固體廢物對環境污染和對人體健康危害的主要途徑是實行對固體廢物的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處理。
資源的回收
利用對固體廢物的再循環利用,回收能源和資源。對工業固體廢物的回收,必須根據具體的行業生產特點而定,還應注意技術可行、產品具有競爭力及能獲得經濟效益等因素。
無害化處置
固體廢物的無害化處置是指經過適當的處理或處置,使固體廢物或其中的有害成分無法危害環境,或轉化為對環境無害的物質。常用的方法有:土地填埋;焚燒法;堆肥法。
(3)雜訊污染與防治
a、雜訊的污染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說,凡是干擾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統稱為雜訊。如機器的轟鳴聲,各種交通工具的馬達聲、鳴笛聲,人的嘈雜聲及各種突發的聲響等,均稱為雜訊。
雜訊污染屬於感覺公害,它與人們的主觀意願有關,與人們的生活狀態有關,因而它具有與其他公害不同的特點。
b、雜訊的防治
構成雜訊污染有聲源、聲音傳播途徑與接收者二要素,控制雜訊污染可從這二方面著手:降低聲源雜訊;在傳播途徑上控制雜訊。
(4)放射性及電磁、熱污染
a、放射性污染的概念及來源
放射性污染的概念
放射性污染指的是由於人類活動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對人體的危害。從自然環境中釋放出的天然放射,可以視為環境的背景值。
放射性污染的來源:核工業;核電站;核燃料後處理廠;核試驗等。
電磁的污染及來源
電磁污染是指天然的和人為的各種電磁波干擾以及對人體有害的電磁輻射。在環境保護工作中,主要是研究當電磁場的強度達到一定限度時,對人體機能產生的破壞作用。
人為的電磁污染來源於:
① 脈沖放電;
② 工頻交變電磁場;
③ 射頻電磁輻射。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隨頻率的增高而加大。中、短波頻段電磁場對機體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神經衰弱癥候群和植物神經失調,發生頭痛頭暈、周身不適、疲倦無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胸悶、心悸及女性月經周期紊亂等。
c、熱污染
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使局部環境或全球環境發生增溫,並可能形成對人類和生態系統產生直接或間接、即時和潛在的危害現象稱為熱污染或環境熱污染。
熱污染能改變地表狀態引起災害;形成熱島效應;影響漁業生產。
(5)生活環境污染
居室污染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人體自身呼吸排出的CO2;吸煙污染空氣;廚房污染;家用化學品的污染;居室裝飾污染等。
Ⅱ 環境污染怎麼防治
為了做好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們每一個公民必須努力增強環境意識:一方面要清醒地認識到人類在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往往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另一方面要把這種認識轉變為自己的實際行動,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態度積極參加各項環境保護活動,自覺培養保護環境的道德風尚。防治環境污染的措施很多,其中與生物科學密切相關的有利用生物凈化來消除環境污染和發展綠色食品等。
生物凈化
生物凈化是指生物體通過吸收、分解和轉化作用,使生態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過程。在生物凈化中,綠色植物和微生物起著重要的作用。
綠色植物的凈化作用
綠色植物的凈化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綠色植物能夠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吸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例如,1hm2(公頃)柳杉林每個月可以吸收60kg的二氧化硫。第二,綠色植物可以阻滯和吸附大氣中的粉塵和放射性 污染物。例如,1hm2山毛櫸林一年中阻滯和吸附的粉塵達68t;又如,在有放射性污染的廠礦周圍,種植一定寬度的林木,可以減輕放射性污染物對周圍環境的污染。第三,許多綠色植物如懸鈴木、橙、圓柏等,能夠分泌抗生素,殺滅空氣中的病原菌。因此,森林和公園空氣中病原菌的數量比鬧市區明顯減少。總之,綠色植物具有多方面凈化大氣的作用,特別是森林,凈化作用更加明顯,是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屏障。
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的國家,發展林業有著比較優越的條件,我國古代許多地方都覆蓋著茂密的森林。但是,長期以來,由於人們對森林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如亂砍濫伐、毀林開荒等,使我國的森林越來越少。近幾十年來,我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目前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仍然很低,按人均計算,我國是世界上森林最少的國家之一。因此,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從我做起,愛護周圍的一草一木,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努力提高我國的森林覆蓋率。
自1978年起,我國先後確立了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資源永續利用為主要目標的十大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工程。這十大林業工程是:三北(東北西部、華北北部、西北地區)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太行山綠化工程;全國防沙治沙工程;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珠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遼河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和黃河中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共規劃造林1.2億公頃。十大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工程的實施,使我國相當大一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開始逐步得到改善。
微生物的凈化作用
污染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土壤和水體中有大量的細菌和真菌,這些微生物能夠將許多有機污染物逐漸分解成無機物,從而起到生物凈化作用。
自然界中不同的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的情況不同:有些有機污染物比較容易分解,如人畜糞尿等;有些有機污染物比較難分解,如纖維素、農葯等;有些有機污染物則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如塑料、尼龍。
農葯的化學性質一般比較穩定,能夠在土壤中殘留較長的時間。農葯能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呢?對此,科學家們進行了實驗。他們選取幾種有代表性的土壤,將土壤混合均勻,並等量地分裝在一些相同的容器中。容器分成兩組:一組進行高壓滅菌;另一組作為對照不滅菌。接著,分別向兩組容器內的土壤上噴施等量的「敵草隆」①,然後把兩組容器放入溫箱中培養。六周以後,檢測兩組容器中「敵草隆」消失的情況,發現經滅菌處理過的土壤中「敵草隆」只被分解了10%,而對照組土壤中的「敵草隆」則被分解了近50%。科學家們通過多種實驗得出結論,土壤中農葯的消失,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利用微生物凈化污水 污水處理廠對污水進行處理時,一方面利用過濾、沉澱等方法,除去工業污水②和生活污水中個體比較大的固體污染物;另一方面利用污水中的多種需氧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以及含氮的和含磷的無機鹽等,使污水得到凈化(如圖)。污水經過凈化處理以後,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就可以用於農田灌溉和工廠的冷卻用水。
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的生產方式生產,經過專門機構認定和許可後,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的營養食品。由於與環境保護有關的事物通常都冠有「綠色」二字,為了突出這類食品產自良好的生態環境,人們將這類食品叫做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的開發包括產地的選擇,以及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和儲運等一系列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標准和要求,以便防止和減少污染。例如,農田的大氣、土壤、水質都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態環境標准;包裝時不能對食品造成污染,食品要密封。
綠色食品標志由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組成,象徵和諧的生態系統。整個標志為正圓形,寓意為保護,綠色食品分為A級和AA級兩類,這兩類的主要區別是:A級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有機化學合成物質;AA級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任何有機化學合成物質。1999年,我國生產出七百多種綠色食品,有些已經進入國際市場,並且使一百多萬公頃的農田受到了良好的保護。
總之,開發綠色食品,是我國重視保護生態環境的產物,是我國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產物,也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費觀念改變的產物。綠色食品的開發,不僅有利於提高我國人民的身體素質,而且能夠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
Ⅲ 列舉我國防治環境污染的主要制度有哪些
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它具體包括三大政策八項制度,即「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強化環境管理」這三項政策和「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排污收費」,「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請登記與許可證」,「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項制度。
Ⅳ 當前主要的環境污染和防止方法
環境污染現在一般分為三類: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固體廢棄物造成的污染
大氣污染主要是各類排放的廢氣造成的污染,比如工業廢氣,汽車尾氣,其它燃燒造成的有毒氣體,和生物排放的廢氣。
水體污染主要是各類工業生產產生的廢水污染,比如鋼鐵,石油,印染,造紙,化工類等工業產生的廢水,還有生活廢水
固廢可以產生大量無法處理的垃圾,造成佔用地球空間,污染土壤以及水體污染,比如廢棄的一些家用電器,日光燈管,電腦主板,工業生產中得廢泥、廢渣等
以上主要概括了一些主要環境污染的原因,當然還有其它的雜訊污染等等
對於污染,最主要的方法,先凈化,再排放。
Ⅳ 水污染防治的目標和任務是什麼
一、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狠抓工業污染防治。
強化城鎮生活污染治理。
推進農業農村污染防治。
加強船舶港口污染控制。
二、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調整產業結構。
優化空間布局。
推進循環發展。
三、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
控制用水總量。
提高用水效率。
科學保護水資源。
四、強化科技支撐
推廣示範適用技術。
攻關研發前瞻技術。
大力發展環保產業。
五、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
理順價格稅費。
促進多元融資。
建立激勵機制。
完善法規標准。
加大執法力度。
提升監管水平。
七、切實加強水環境管理
強化環境質量目標管理。
深化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
嚴格環境風險控制。
全面推行排污許可。
八、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
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
深化重點流域污染防治。
加強近岸海域環境保護。
整治城市黑臭水體。
保護水和濕地生態系統。
九、明確和落實各方責任
強化地方政府水環境保護責任。
加強部門協調聯動。
落實排污單位主體責任。
嚴格目標任務考核。
十、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
依法公開環境信息。
加強社會監督。
構建全民行動格局。
Ⅵ 大氣污染防治應當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什麼的原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第三條大氣污染防治應當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全民參與、源頭治理、規劃先行、標本兼治、協同控制、損害擔責的原則。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領導,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政府主導、兵地共治、區域聯動、單位施治、社會監督的工作機制。
(6)環境污染防控目標擴展閱讀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大氣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研究,加大資金投入,開展大氣污染成因、治理技術和防治對策等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應用先進實用的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和裝備。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大氣污染防治。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大氣環境保護宣傳,普及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提高公眾大氣環境保護意識,鼓勵和引導公眾參與大氣環境保護。
Ⅶ 環境污染防治包括哪些單法
單行污染防治法對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漠視看似單行環境法律本身的缺陷,實際上卻是我國環境立法相關原則的缺失。要改變農村環境污染不斷加重的趨勢,切實有效地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就應該修改《環境保護法》,確立可持續發展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代內公平,所謂代內公平包含了農民在享受清潔、良好的環境方面享有與城市居民平等的權利。對於農村養殖業污染、農用塑料薄膜污染、農業污水污染等污染嚴重的領域應盡快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對觸及農村環境污染防治,但內容過於簡單、籠統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細化相關內容,明確相應的法律責任。對於城市污染向農村的轉移,應消除產生這種現象的制度性因素:將水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固體廢物轉移事前知情同意程序等相關制度擴及農村地區。當然,由於農村環保工作長期受忽視,環境管理機構不健全,環保經費投入不足,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
很多制度實施起來有困難,這就需要加強政府方面的責任,應在《環境保護法》中明確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將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納入工作計劃,從監督機構、人員、經費和宣傳教育多個層面確保相關立法順利實施。
Ⅷ 環境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核心目標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而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方法
清潔生產、綠色生產,你這個問題問的太廣泛,具體從哪個角度出發問題沒有明確,比如生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