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依法治國與科學發展觀

依法治國與科學發展觀

發布時間: 2020-12-28 14:54:26

⑴ 科學發展觀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什麼樣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法律和法治思想在中國發展的過程表明,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律觀的基本原則,並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才能引領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不斷向前推進。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全局出發,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律觀為指導,在認真總結中國法治建設實踐經驗、借鑒世界法治文明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提出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使馬克思主義法律和法治思想更加全面、更加具體、更加深化,形成了人本法律觀以及在其指導下的和諧法治觀、依法執政觀、法治理念觀、民生法治觀。
一、人本法律觀

2003年10月14日,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即:「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科學發展觀體現在法律和法治思想上,就形成了新的以人為本法律觀,它是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在中國的最新發展。

以人為本法律觀有別於歷史上的三類法律觀:神學法律觀;物本法律觀或資本法律觀;國本法律觀(即以國家為本位的法律觀)。

人本法律觀的立論依據包括:人是法律之源;人是法律的主體;人是法律的目的;人是法律的關鍵;人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法律的內容與發展;人的社會實踐是檢驗法律的唯一標准。

二、和諧法治觀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樹立和諧法治觀。法治社會就是和諧社會。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民主法治是和諧社會的首要要求、內容和標志。和諧社會首先是一個民主法治社會。很難想像,一個在政治上不文明的國家,一個法治不健全的國家能夠實現國內社會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和諧,而和諧社會也就無從談起。

和諧社會理論對法治建設的指導,形成了一種和諧法治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和諧法治的首要表現,就是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載體,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這三者和諧統一起來。

第二,和諧法治還表現為法治各環節的和諧。在立法環節,就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在執法環節,就是嚴格、公正、文明;對司法環節的要求,就是公正、高效和權威;在守法環節,對公民來說要學法、用法。另外,對法律監督也提出了要求。這樣,法治的各個環節相互統一,和諧有序,多位一體。

第三,和諧法治表現為政法工作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權威的法治環境,必須堅持執法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和諧統一。

第四,和諧法治還表現為至高無上的法律價值——公平正義與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和諧。

三、依法執政觀

黨在提出依法治國後適時提出了依法執政。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明確指出:「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

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歷史性跨越。從1982年我們黨提出「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到1997年黨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國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到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要提高依法執政能力,再到2004年十六屆四中全會第一次把依法執政確立為黨執政的基本方式,這既反映了我們黨在領導與推進法治建設歷程上的不斷探索和深入思考,更反映了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執政方式的與時俱進和制度創新。

以依法執政的基本方式為標志,中國共產黨將領導中國人民從開元建國、致富強國步入制度治國、制度執政、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新時代。

確立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執政的基本方式,它與依法治國這一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相呼應,是我黨從領導人民通過革命奪取政權的革命黨到領導人民執掌政權的執政黨的歷史性選擇,是從在封閉條件下實行計劃經濟到在改革開放條件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代性要求,是黨對國家和社會實現法治化領導的體制性呼喚。

要真正落實依法執政,黨在執政方式上應當實現三大轉變:第一,從主要依政策執政向主要依法律執政轉變;第二,從強調嚴格遵守法律執政向既嚴格遵守法律、又主動創制和運用法律執政轉變;第三,從加強自身制度建設與領導國家法治建設分頭實施向兩者同步推進,統一於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轉變。

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既在中外共產黨執政史上第一次解決了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問題,也是中外法制史上一個沒有先例的重大法治創新,它突出體現了執政黨在國家法治建設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關鍵性。無論是依法治國還是依法行政,其前提、核心和關鍵都要求黨必須依法執政。因此,黨依法執政的提出,將對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產生深遠影響。

四、法治理念觀

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反映了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科學發展觀落實到法治建設領域內的具體體現,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法治保障;同時,既反映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目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具備的重要內容,又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法治基礎。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觀,是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以總結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經驗為主、同時合理借鑒中外法治文明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做出的重大理論創新。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法治精神」是兩個內容互相銜接的科學命題。前者著重於強調法治的社會主義方向和基本原則,是體現著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後者則著重於強調法治的普世價值,當法律制度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需要以法治的普世價值為精神紐帶,形成社會的凝聚力。法治的力量不僅表現在制度體系的建立上,更表現在社會成員對法律的普遍信任上,以及以這種信任為基礎形成的法律文化共同體上。

因此,全面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既要堅持社會主義法治方向,又要堅持法治的一般原則和觀念,把作為普世價值的法治精神與當代中國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穩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五、民生法治觀

處於社會轉型期的當代中國,正在通過矛盾糾結、利益沖突的深水區,面臨著諸多無法繞過的暗礁,各種經濟、社會問題凸顯。民生已然成為中國普通民眾更迫切的需要。關注民生,是現代中國法治擁有堅實基石的必由之路;建設民生法治,是中國現代法治得以真正實現的希望所在。

民生問題的最終解決,需要法律功能的很好發揮,民生問題應該設定相應的法律機制來保證其適宜的解決與安置。我們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日前發出《關於充分發揮行政審判職能作用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通知》,要求各級法院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貫徹到行政審判和非訴行政案件執行的每一個環節,要求以積極的態度救濟民權,以優質的服務減輕民負,以快捷的審理解除民憂,以公正的裁判保障民利,以有力的執行實現民願。

當前,在繼續完善民主立法、經濟立法的同時,應當著力加強社會領域的民生立法。中國現代法治應以民主為基礎,以民生為根本。從民主到民生,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前進。法治關注民生,構建民生法治,成為解決民生問題與建設現代法治的絕佳交匯點。建設民生法治,是21世紀中國法治的必由之路。

⑵ 社會主義法治與科學發展觀的聯系。

一、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素是發展。
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要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發展,離不開法律的保駕護航。
首先,科學發展觀所強調的是應保持一定增長速度的穩定的增長,它需要一系列有利於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基本規則,才能長期穩定地有效實施,而法律正是這些規則的穩定體現。
其次,科學發展觀是一種全面的發展,它既涉及農業、工業、服務業,還涉及每一產業內部眾多的部門;它既涉及經濟領域,又涉及社會領域和生態領域;它既要求經濟上的數量增長,更要求發展所需的質量改善。總之,其有關主體之間的利害關系錯綜復雜,必須運用法律加以具體規范。
再次,科學發展觀所強調的是一種在競爭中的發展,各類經濟主體的運作都必須與市場機制和開展競爭相聯系。而要建立起能夠開展公平競爭的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只有通過在相應范圍內加強法治才能有效予以維護。
最後,科學發展觀所強調的發展是在國家范圍內的一種受國家宏觀調控的發展,要實現這一發展,必須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而只有在相應法律規范的保障下,才能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
可見,要發展,就必須藉助強有力的法律保障。以發展為第一要素的科學發展觀要求法治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變革與傳統發展模式相適應的現行法律的問題。在對現行法律予以變革的同時還需要推行一些新的政策和做法,而要進行這些變革只有依靠法律的權威性才能奏效。
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就為完善我國法治建設提供了最基本的價值取向。依法治國不是依法治民,法治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立法、執法、司法都要以維護、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根本的出發點。人類政治文明從人治走向法治,並不僅僅表現為法律數量上的增加和法律功能的擴展,不僅僅體現在對法律權威的崇尚,最根本的變化首先是法律價值的轉換和創新,是法律對人的主體性,對人權尊重和保障,是法治為滿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供製度基礎和法律保障。離開了以人為本,單純追求形式上的法律完備和法律權威,就可能成為一種「惡法之治」。
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堅持以人為本,就是指在立法內容上要充分體現和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意志和利益,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成為人民利益和意志的集中表達,這既是社會主義立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同時在立法程序上,要堅持民主立法,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使人民群眾成為立法的真正主體,這既是立法內容民主性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體性條件。 法治的終極追求,是對人的自由與尊嚴的最大化保障,讓人有絕對的權力,不依賴於階級或國家,設計的是一幅自由自在的充滿人性關懷的生活模型。這個意義而言,法治是社會發展走向「以人為本」的制度前提。
三、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為我國法治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我國法治建設是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健康發展的保證,因此,我國的法治建設就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全面協調的原則,全面加強法治建設,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法律建設協調發展。

科學發展觀與法治建設密切相關,依法治國本身就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法治建設與科學發展與密切相關,法治建設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才能有所成就,科學發展觀只有轉化為具體的法律規則並加以遵循,才能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

⑶ 通過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談談你對"依法治國" 的道德思考

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這十年,對中國社會發展至關重要。今天,我們紀念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施十周年,可能不再像十年前那樣,集中關注「什麼是法治」、「為什麼實行法治」之類的問題。目前中國的發展已經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在新的形勢下,特別是科學發展觀提出後,我們需要更深層次地思考「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法治」以及「怎樣建設法治」這樣的問題。

一、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我們對法治的思考已經從國家層面擴展到社會層面,特別是和諧社會層面。當代中國社會進入到一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階段,更加凸現出對法治的呼喚和需求。科學發展觀僅僅作為口號是遠遠不夠的,要從理論層面進入到制度層面,從制度層面進入到所有人的行為層面才能得到落實。這恰恰為法治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需要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來回應社會問題。隨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的提出,法律與社會的結合面越來越大,社會對法律提出的需要法律來解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關鍵就在於法律能不能積極地去回應,去適應當代中國的發展需求。

二、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價值觀的提出,需要我們重新審視法律之上的價值問題。在改革開放初期,以及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初期,經濟體制改革提出的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體現在法律方面,也是這種價值選擇。到今天,我們法律的價值恐怕需要重新審視,更加註重民權和民生。這是我們從法律的價值選擇上需要認真研究的。法治不能一般地去談,而應積極回應當代中國社會發展最迫切最現實的民生和民權問題。我們要思考,我們維系的法律制度,它自身的合理之處怎麼樣?法律只有積極地回應和解決當代中國社會最迫切的民生和民權問題,才能為社會大多數成員所接受。

三、既然我們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那麼,法治發展自身也要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法治要可持續發展,必須從邏輯推論和道德論證回到中國的現實中來。我們討論法治時,很容易從職業的角度給予法治很多負重和理想。我認為,我們更要看到當代中國的國情。當代中國的國情有兩個重要的特點。一是初級階段,經濟文化比較落後,所以,我們不能患法治的浪漫主義;二是中國社會正處於轉型期,這也是我們在討論法治時需要認真研究的。脫離這兩個基本的特點,抽象地討論法治我們可能不能給現實的法治提供有意義的思考。

⑷ 科學發展觀和法治的關系

科學發展觀與法治建設密切相關,依法治國本身就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法內治建設與科學容發展與密切相關,法治建設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才能有所成就,科學發展觀只有轉化為具體的法律規則並加以遵循,才能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

換句話說,互相幫助的,相輔相成。

⑸ 科學發展觀指導法治發展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我不曉得, 給你找了一點資料,可能對你有用吧!
科學發展觀對我國法制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發展與法治,是當代中國的兩大主題,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與現代法治精神相契合。科學發展觀集科學性、應對性和教育性於一體,是黨中央對以往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政策進行總結和反思後,提出的可以長期指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包括法制建設實踐的科學的指導方針。當前,我們應正確認識科學發展觀與法制建設的關系,一方面,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重要科學理論;另一方面,科學發展觀所蘊涵的堅持以人為本、追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實現「五個統籌」、建設和諧社會等目標與原則,必須通過法制建設來實現。因此,我們應深入研究和准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及其指導作用,將科學發展觀切實貫徹到我國法制建設上來。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是法制建設必須堅持的最高價值和基本精神
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基本取向和核心理念,是我們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表明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1]科學發展觀必須是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因為人的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本質,人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終極目的,人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人的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
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以人為本,就是要把滿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人們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提供充足的物質文化產品、服務和制度保障,圍繞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達到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

因此,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必須堅持的最高價值和基本精神。我國法制建設追求和實現的所有價值目標都是圍繞這一最高的價值要求和取向展開的。離開以人為本,其他法的價值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離開了以人為本,依法治國就可能偏離法治的軌道。
人類政治文明從人治走向法治,並不僅僅是法律數量的增加和法律功能的擴展,也不僅僅體現在全社會對法律權威的崇尚,最根本表現就是法律價值的轉換和創新,即法律對人的主體性、人的人格尊嚴和自由權利的確認和保障。以人為本的新發展觀為我國法制建設中法律的價值轉換和創新奠定了理論基礎。在依法治國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發展的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堅持以人為本,是我國法律發展模式真正變革的價值導向,是法律制度創新的標志,它將引導我國法制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二、科學發展觀對法制建設尤其是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更加註重統籌兼顧,做到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可以看出,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著眼點。法律是各種利益關系的調節器,在統籌發展的過程中充分運用法律手段,建立協調發展的機制,是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與此同時,科學發展觀「五個統籌」原則的提出也對我國法制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新的發展觀把促進全面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這將導致我國法制建設要做新的調整,尤其是我們的立法重點,必須相應地作適當調整。這種調整,在有些方面是局部的,而在若干領域,則是全方位的。
例如,要通過制定一系列的法律依法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取消舊體制對農民的法律限制和不合理的法律義務,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形成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機制;健全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度。又如,通過立法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建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目前,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已初步建立起了較完整的法規體系,但在生態立法方面迄今還是空白,而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必將直接推動生態立法的進程。再如,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一方面我們要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在加入WTO之後,使我國的法律更加開放並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又要從我國現階段國內發展的實際水平和特點出發,使我國的法律真正成為促進國內經濟發展的制度保障,成為協調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平衡器。
因此,五個統籌的發展模式,對我國法制建設尤其是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只有進一步發揮和強化法律的統籌協調功能,通過法律在社會調控、資源分配、解決糾紛等方面的作用,協調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才能最終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實現和諧社會。
三、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凸顯了司法的地位和作用
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靈魂的「以人為本」,具體地講就是以公民的權利為本。所以,以人為本在法律上的表現,就是強調對公民各種具體法律權利的高度關懷。作為法律的維護者和執行者,司法機關對保障和促進人的發展起著十分重大的作用。它通過法律用自身特有的功能和方式保護公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維護公民的正常社會、家庭關系,制約公共權力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救助保護弱勢群體,穩定公民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基本行為,最終幫助人們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同時,它通過對實施侵害行為的侵權者給予懲處,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法律監督,對濫用職權、失職瀆職、貪污腐敗者給予法律制裁,從而對公民進行司法救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講,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將使司法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進一步凸顯。司法是定紛止爭、解決糾紛、化解矛盾、調節利益沖突、實現社會和諧的特殊事業,要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司法的地位和作用顯然是不可替代的。
因此,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司法活動中得到貫徹具有重要意義。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同樣要求我國司法機關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讓司法救濟惠及全社會成員。這樣,對我國的主要司法機關人民法院和檢察院的司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貫徹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人民法院必須認真貫徹「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在各項審判中高度注重依法保障人權。在刑事審判中,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堅持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並重的現代司法理念,堅決貫徹罪刑法定原則,對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法定罪處刑;對沒有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法宣告無罪。在民事審判、執行中,也應適當採取簡易審判程序、關懷弱勢群體、適度原則等人性化的做法。
同樣,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的檢察機關必須加強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維護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檢察機關把訴訟監督貫穿訴訟的全過程,嚴格把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適用法律關。此外,檢察機關還必須加強對人權的司法保障,開展嚴肅查辦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侵犯人權犯罪案件專項活動,重點查辦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刑訊逼供、暴力取證、虐待被監管人、破壞選舉以及嚴重瀆職造成人民生命財產重大損失的案件。這樣,以人為本的文明理念讓司法更具有親和力,使人們感受到司法的力度和溫度、剛性和柔性,從而真正的彰顯司法的地位和作用。
四、科學發展觀在相關法律制度上的體現
當今法律和法學正在發生變化。傳統的對法律和法學的狹隘理解,無益於法學的發展和法制建設。只有具備正確的、科學的發展觀,並緊密地結合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實際,才能使法學研究能夠更好地反映制度發展變化的需要,使法律制度能夠更好地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服務。為此,就必須轉變傳統的法學觀念,對整個法學體系進行結構性改造,以更好地發揮其功能。無論是法律的發展還是法學的發展,主要地都是通過問題推動的。事實上,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迅猛發展,對於許多復雜的新興問題,傳統的法律理論在解釋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此,就需要經濟法理論等現代法理論來作出相應的解釋。下面主要結合經濟法來談科學發展觀在相關法律制度上的體現。
如果說,對於局部的、靜態的問題,傳統部門法比較有解釋力和決斷力的話,則對於整體性的、動態發展的問題,其解釋力就較為欠缺。經濟法包含的相關法律制度所應對的是一系列"非均衡的二元結構",它要在現實的差異性的基礎上,解決整體上的一般均衡問題,解決發展中的不均衡問題,確保實質上的平等與公平。由於經濟法在推進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發展觀也體現在具體的經濟法制度的形成過程中,同時,在經濟法理論的發生論、本體論、價值論、規范論、運行論等各個領域,也都有具體的顯現。比如,從經濟法的價值論來看,經濟法所追求的效率、公平、秩序等價值,都同經濟與社會的穩定發展直接相關。同時,經濟法的宗旨,包括了經濟宗旨和社會宗旨,都涉及到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並且,經濟法的最高宗旨,就是經濟與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3]體現的就是科學的發展觀。可見,從整個經濟法的價值追求到具體的宗旨體現,都離不開一定的發展觀。
在經濟法領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當務之急就是要盡快制定反壟斷法,規范公用企業濫用優勢的行為、限制行政壟斷、建立有效的競爭秩序,最終促使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與反壟斷法在價值追求、根本宗旨、最終目的和基本原則上具有本質的一致性,反壟斷法的制定和實施就是在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內核。
科學發展觀在社會保障法制建設中也有一定體現。有學者指出,社會法學應體現對社會和經濟的雙重關注,做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障弱勢群體的權益。由此看出,我們要重視對政治權利、經濟權利、文化權利、社會權利和訴訟權利實現中的弱勢群體的利益保護,並從司法、行政、社會等多層面構建法律保障的機制。我們還應根據科學發展觀的精神與原則,通過對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形成的根源和表現的分析,盡快制定農業現代化促進法、小城鎮法、就業法等與城鄉居民分別相適應的社會保障法律,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制度,縮小城鄉差距,最終達到城鄉協調發展。
科學發展觀尊重人與自然的關系,其目標在於建立個人與社會、經濟與生態之間和諧發展的秩序,因而,環境資源法制建設中,科學發展觀也有體現。這方面,發達國家有循環經濟立法的成功經驗,我們可以採取借鑒的方法完善我國的環境法制建設。我們還應該通過對地方立法可持續發展影響評估制度的研究,提出可持續發展指導地方立法的總體構想,並在經濟領域、社會領域、環境領域和相互之間的關聯度上,設計相應的評估體系。應該指出,在目前的環境保護立法中,存在著種種誤區,諸如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輕資源價值的提升,重產品生產者的責任、輕消費者的責任,重國家的責任、輕社會其他各界的責任,重城市環境的治理、輕農村環境的保護等情況,必須及時得到扭轉。因此,在社會主體權利義務相一致的平台上,對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進行整體的把握,健全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環境資源法律體系。
在我國過去的法律制度中,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問題的關注非常少。歷史經驗一再表明:當我們普遍不重視發展問題,漠視或者忽視發展問題的時候,就會直接影響相關的制度建設。放眼世界,各國在追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發展觀,而由於這些發展觀的側重點不同,就會對於相關法律制度的確立與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其中,正確的、科學的、先進的發展觀,會對法制建設產生積極而巨大的影響,並會有效地體現在相關的法律制度和法學理論之中。當前,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對我國法制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⑹ 科學發展觀和依法治國有什麼關系

一、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素是發展。
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要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發展,離不開法律的保駕護航。
首先,科學發展觀所強調的是應保持一定增長速度的穩定的增長,它需要一系列有利於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基本規則,才能長期穩定地有效實施,而法律正是這些規則的穩定體現。
其次,科學發展觀是一種全面的發展,它既涉及農業、工業、服務業,還涉及每一產業內部眾多的部門;它既涉及經濟領域,又涉及社會領域和生態領域;它既要求經濟上的數量增長,更要求發展所需的質量改善。總之,其有關主體之間的利害關系錯綜復雜,必須運用法律加以具體規范。
再次,科學發展觀所強調的是一種在競爭中的發展,各類經濟主體的運作都必須與市場機制和開展競爭相聯系。而要建立起能夠開展公平競爭的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只有通過在相應范圍內加強法治才能有效予以維護。
最後,科學發展觀所強調的發展是在國家范圍內的一種受國家宏觀調控的發展,要實現這一發展,必須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而只有在相應法律規范的保障下,才能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
可見,要發展,就必須藉助強有力的法律保障。以發展為第一要素的科學發展觀要求法治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變革與傳統發展模式相適應的現行法律的問題。在對現行法律予以變革的同時還需要推行一些新的政策和做法,而要進行這些變革只有依靠法律的權威性才能奏效。
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就為完善我國法治建設提供了最基本的價值取向。依法治國不是依法治民,法治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立法、執法、司法都要以維護、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根本的出發點。人類政治文明從人治走向法治,並不僅僅表現為法律數量上的增加和法律功能的擴展,不僅僅體現在對法律權威的崇尚,最根本的變化首先是法律價值的轉換和創新,是法律對人的主體性,對人權尊重和保障,是法治為滿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供製度基礎和法律保障。離開了以人為本,單純追求形式上的法律完備和法律權威,就可能成為一種「惡法之治」。
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堅持以人為本,就是指在立法內容上要充分體現和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意志和利益,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成為人民利益和意志的集中表達,這既是社會主義立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同時在立法程序上,要堅持民主立法,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使人民群眾成為立法的真正主體,這既是立法內容民主性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體性條件。 法治的終極追求,是對人的自由與尊嚴的最大化保障,讓人有絕對的權力,不依賴於階級或國家,設計的是一幅自由自在的充滿人性關懷的生活模型。這個意義而言,法治是社會發展走向「以人為本」的制度前提。
三、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為我國法治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我國法治建設是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健康發展的保證,因此,我國的法治建設就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全面協調的原則,全面加強法治建設,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法律建設協調發展。

科學發展觀與法治建設密切相關,依法治國本身就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法治建設與科學發展與密切相關,法治建設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才能有所成就,科學發展觀只有轉化為具體的法律規則並加以遵循,才能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

⑺ 科學發展觀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意義

關於你的問題通過杭州圖書館CNKI網路查詢可以獲得相關內容陳甦編《科學發展內觀與法制建設》社科文容獻出版社,2006年 該書有大量的論文詳實的記述了兩者之間的關系。
科學發展觀與中國法制建設,李曉安
論科學發展觀與現代人權觀的契合,楊成銘
論科學發展觀與法制建設,邱 本
論檢察事業的科學發展觀,謝鵬程
從科學發展觀看經濟法理念與制度的重塑,徐孟洲 侯作前
試論科學發展觀與經濟法理念以現代性發展為脈絡的展開,常 健
參考來源:
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26075
希望有助於你的問題研究
杭州圖書館

⑻ 為什麼科學發展觀是指導法治發展的科學理論求解答

科學發展觀對我國法制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發展與法治,是當代中國的兩大主題,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與現代法治精神相契合。科學發展觀集科學性、應對性和教育性於一體,是黨中央對以往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政策進行總結和反思後,提出的可以長期指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包括法制建設實踐的科學的指導方針。當前,我們應正確認識科學發展觀與法制建設的關系,一方面,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重要科學理論;另一方面,科學發展觀所蘊涵的堅持以人為本、追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實現「五個統籌」、建設和諧社會等目標與原則,必須通過法制建設來實現。因此,我們應深入研究和准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及其指導作用,將科學發展觀切實貫徹到我國法制建設上來。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是法制建設必須堅持的最高價值和基本精神
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基本取向和核心理念,是我們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表明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1]科學發展觀必須是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因為人的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本質,人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終極目的,人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人的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
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以人為本,就是要把滿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人們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提供充足的物質文化產品、服務和制度保障,圍繞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達到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
因此,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必須堅持的最高價值和基本精神。我國法制建設追求和實現的所有價值目標都是圍繞這一最高的價值要求和取向展開的。離開以人為本,其他法的價值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離開了以人為本,依法治國就可能偏離法治的軌道。
人類政治文明從人治走向法治,並不僅僅是法律數量的增加和法律功能的擴展,也不僅僅體現在全社會對法律權威的崇尚,最根本表現就是法律價值的轉換和創新,即法律對人的主體性、人的人格尊嚴和自由權利的確認和保障。以人為本的新發展觀為我國法制建設中法律的價值轉換和創新奠定了理論基礎。在依法治國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發展的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堅持以人為本,是我國法律發展模式真正變革的價值導向,是法律制度創新的標志,它將引導我國法制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二、科學發展觀對法制建設尤其是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更加註重統籌兼顧,做到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可以看出,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著眼點。法律是各種利益關系的調節器,在統籌發展的過程中充分運用法律手段,建立協調發展的機制,是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與此同時,科學發展觀「五個統籌」原則的提出也對我國法制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新的發展觀把促進全面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這將導致我國法制建設要做新的調整,尤其是我們的立法重點,必須相應地作適當調整。這種調整,在有些方面是局部的,而在若干領域,則是全方位的。
例如,要通過制定一系列的法律依法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取消舊體制對農民的法律限制和不合理的法律義務,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形成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機制;健全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度。又如,通過立法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建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目前,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已初步建立起了較完整的法規體系,但在生態立法方面迄今還是空白,而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必將直接推動生態立法的進程。再如,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一方面我們要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在加入WTO之後,使我國的法律更加開放並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又要從我國現階段國內發展的實際水平和特點出發,使我國的法律真正成為促進國內經濟發展的制度保障,成為協調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平衡器。
因此,五個統籌的發展模式,對我國法制建設尤其是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只有進一步發揮和強化法律的統籌協調功能,通過法律在社會調控、資源分配、解決糾紛等方面的作用,協調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才能最終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實現和諧社會。
三、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凸顯了司法的地位和作用
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靈魂的「以人為本」,具體地講就是以公民的權利為本。所以,以人為本在法律上的表現,就是強調對公民各種具體法律權利的高度關懷。作為法律的維護者和執行者,司法機關對保障和促進人的發展起著十分重大的作用。它通過法律用自身特有的功能和方式保護公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維護公民的正常社會、家庭關系,制約公共權力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救助保護弱勢群體,穩定公民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基本行為,最終幫助人們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同時,它通過對實施侵害行為的侵權者給予懲處,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法律監督,對濫用職權、失職瀆職、貪污腐敗者給予法律制裁,從而對公民進行司法救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講,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將使司法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進一步凸顯。司法是定紛止爭、解決糾紛、化解矛盾、調節利益沖突、實現社會和諧的特殊事業,要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司法的地位和作用顯然是不可替代的。
因此,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司法活動中得到貫徹具有重要意義。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同樣要求我國司法機關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讓司法救濟惠及全社會成員。這樣,對我國的主要司法機關人民法院和檢察院的司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貫徹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人民法院必須認真貫徹「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在各項審判中高度注重依法保障人權。在刑事審判中,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堅持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並重的現代司法理念,堅決貫徹罪刑法定原則,對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法定罪處刑;對沒有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法宣告無罪。在民事審判、執行中,也應適當採取簡易審判程序、關懷弱勢群體、適度原則等人性化的做法。
同樣,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的檢察機關必須加強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維護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檢察機關把訴訟監督貫穿訴訟的全過程,嚴格把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適用法律關。此外,檢察機關還必須加強對人權的司法保障,開展嚴肅查辦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侵犯人權犯罪案件專項活動,重點查辦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刑訊逼供、暴力取證、虐待被監管人、破壞選舉以及嚴重瀆職造成人民生命財產重大損失的案件。這樣,以人為本的文明理念讓司法更具有親和力,使人們感受到司法的力度和溫度、剛性和柔性,從而真正的彰顯司法的地位和作用。
四、科學發展觀在相關法律制度上的體現
當今法律和法學正在發生變化。傳統的對法律和法學的狹隘理解,無益於法學的發展和法制建設。只有具備正確的、科學的發展觀,並緊密地結合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實際,才能使法學研究能夠更好地反映制度發展變化的需要,使法律制度能夠更好地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服務。為此,就必須轉變傳統的法學觀念,對整個法學體系進行結構性改造,以更好地發揮其功能。無論是法律的發展還是法學的發展,主要地都是通過問題推動的。事實上,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迅猛發展,對於許多復雜的新興問題,傳統的法律理論在解釋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此,就需要經濟法理論等現代法理論來作出相應的解釋。下面主要結合經濟法來談科學發展觀在相關法律制度上的體現。
如果說,對於局部的、靜態的問題,傳統部門法比較有解釋力和決斷力的話,則對於整體性的、動態發展的問題,其解釋力就較為欠缺。經濟法包含的相關法律制度所應對的是一系列非均衡的二元結構,它要在現實的差異性的基礎上,解決整體上的一般均衡問題,解決發展中的不均衡問題,確保實質上的平等與公平。由於經濟法在推進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發展觀也體現在具體的經濟法制度的形成過程中,同時,在經濟法理論的發生論、本體論、價值論、規范論、運行論等各個領域,也都有具體的顯現。比如,從經濟法的價值論來看,經濟法所追求的效率、公平、秩序等價值,都同經濟與社會的穩定發展直接相關。同時,經濟法的宗旨,包括了經濟宗旨和社會宗旨,都涉及到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並且,經濟法的最高宗旨,就是經濟與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3]體現的就是科學的發展觀。可見,從整個經濟法的價值追求到具體的宗旨體現,都離不開一定的發展觀。
在經濟法領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當務之急就是要盡快制定反壟斷法,規范公用企業濫用優勢的行為、限制行政壟斷、建立有效的競爭秩序,最終促使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與反壟斷法在價值追求、根本宗旨、最終目的和基本原則上具有本質的一致性,反壟斷法的制定和實施就是在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內核。
科學發展觀在社會保障法制建設中也有一定體現。有學者指出,社會法學應體現對社會和經濟的雙重關注,做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障弱勢群體的權益。由此看出,我們要重視對政治權利、經濟權利、文化權利、社會權利和訴訟權利實現中的弱勢群體的利益保護,並從司法、行政、社會等多層面構建法律保障的機制。我們還應根據科學發展觀的精神與原則,通過對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形成的根源和表現的分析,盡快制定農業現代化促進法、小城鎮法、就業法等與城鄉居民分別相適應的社會保障法律,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制度,縮小城鄉差距,最終達到城鄉協調發展。
科學發展觀尊重人與自然的關系,其目標在於建立個人與社會、經濟與生態之間和諧發展的秩序,因而,環境資源法制建設中,科學發展觀也有體現。這方面,發達國家有循環經濟立法的成功經驗,我們可以採取借鑒的方法完善我國的環境法制建設。我們還應該通過對地方立法可持續發展影響評估制度的研究,提出可持續發展指導地方立法的總體構想,並在經濟領域、社會領域、環境領域和相互之間的關聯度上,設計相應的評估體系。應該指出,在目前的環境保護立法中,存在著種種誤區,諸如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輕資源價值的提升,重產品生產者的責任、輕消費者的責任,重國家的責任、輕社會其他各界的責任,重城市環境的治理、輕農村環境的保護等情況,必須及時得到扭轉。因此,在社會主體權利義務相一致的平台上,對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進行整體的把握,健全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環境資源法律體系。
在我國過去的法律制度中,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問題的關注非常少。歷史經驗一再表明:當我們普遍不重視發展問題,漠視或者忽視發展問題的時候,就會直接影響相關的制度建設。放眼世界,各國在追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發展觀,而由於這些發展觀的側重點不同,就會對於相關法律制度的確立與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其中,正確的、科學的、先進的發展觀,會對法制建設產生積極而巨大的影響,並會有效地體現在相關的法律制度和法學理論之中。當前,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對我國法制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⑼ 科學發展觀對法治建設有哪些新要求

科學發展觀與法治建設密切相關,依法治國本身就是科學發展觀專的重要內容。法治建設屬與科學發展與密切相關,法治建設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才能有所成就,科學發展觀只有轉化為具體的法律規則並加以遵循,才能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 換句話說,互相幫助的,相輔相成。

⑽ 求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主要內容,急啊,zai 在25號之前,謝過

1「三個代表」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學習「三個代表」)

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三個代表」的主要內容
一是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工人階級是和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系的,社會化大生產又是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裝備起來的,因而工人階級代表著當代最先進的社會生產力,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就必然忠實地代表著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正因為我們黨是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的,所以全黨為之奮斗的目標,歸根到底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黨的一切方針政策都要最終促進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促進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
二是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先進文化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種先進文化,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思想文化領域指導地位的;是堅持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為內核,大力弘揚這個主旋律的;是堅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使文化發展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的;是堅持借鑒和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使文化發展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的;是堅持文化的大眾化,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不斷滿足群眾多方面、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的。
三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由無產階級的先進分子所組成,不僅代表全體無產階級利益,而且代表全體勞動人民的利益,這是共產黨不同於歷史上一切其他階級政黨的最根本的特點。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我們黨的全部任務和責任,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衡量黨的一切工作和方針政策的最高標准。我們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必須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當前,就是要切實把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一切以人民群眾是否擁護、贊成、高興、答應作為制定政策和判斷政策得失的標准。
2、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