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污染定義
Ⅰ 陸源污染指的是什麼
指陸地上產生的污染物進入海洋後對海洋環境造成的污染及其他危害。陸源型污染、海洋型污染、大氣型污染構成海洋的三大污染源。陸源污染物質種類最廣,數量最多,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最大。
Ⅱ 陸地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陸地表復面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表層,制是地球上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隨著地球上生命的出現,陸地也相應形成。陸地由礦物質、有機物質(主要是有機物質和土壤微生物)、水分和空氣組成。所以,陸地組成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從生態學的觀點看,陸地是物質的分解者(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的棲息場所,是物質循環的主要環節。從環境污染的觀點看,陸地既是污染的場所,也是緩和和減少污染的場所。從環境工程角度看,防治陸地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調查統計,自然乾燥土壤元素多數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例如,粘土、砂土、有機物等。陸地污染是指進入陸地中的有害、有毒物質超出陸地的自凈能力.導致陸地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發生改變。陸地污染危害農作物生長,使農產品有毒物質含量增高,影響人體健康。
Ⅲ 陸源污染是指的什麼
是指陸地上產生的污染物進入海洋後對海洋環境造成的污染及其他危害。陸源污染和海洋污染、大氣污染構成海洋的三大污染源。
Ⅳ 陸地污染 英語怎麼說
Land Pollution
Ⅳ 陸地污染的源頭是什麼
不同的污染,源頭不同,比如:
汽車尾氣排放是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源頭。
總的來說,污染受工業發展影響巨大。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或由於人為的因素,環境受到有害物質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長繁殖和人類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響。)。
Ⅵ 我國防止污染的法律制度和措施有哪些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在我國擁有主權的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中,現已鑒定的海洋生物多達12萬種①。而且我國擁有18000公里的海岸線和廣闊無垠的灘塗,構成了我國的廣闊藍色牧場。海洋豐富了人們的食品結構,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海洋環境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海洋污染。造成海洋污染的因素有陸源污染物、海洋傾廢、海岸工程、船舶污染等,而在這幾種因素中,陸源污染物是造成海洋污染最主要的原因,陸源污染物佔到了海洋污染物的近80%②。所以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意義重大。
一、陸源污染物的概述
(一)陸源污染物的定義
1982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四章規定了防止陸源污染物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損害。但是,對陸源污染物的定義未作解釋;1990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第二條指出,陸源是指從陸地向海域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的場所、設施等。陸源污染物是指由前款陸源排放的污染物;1999年12月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也未對陸源污染物的定義進行界定。
(二)陸源污染物的種類
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了陸源污染物的種類主要有:強放射性廢水、病原體廢水、富營養物質、含熱廢水、沿海農葯、岸灘廢物;199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規定的種類有:高度和中度放射性物質、病原體廢物、富營養物質、含熱廢水、沿海農葯及器具、岸灘廢物、油酸鹼毒物質;1999年12月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的種類范圍要廣於上述二者:高度中度低度放射性物質、病原體廢物、富營養物質、含熱廢水、沿海農田林場使用的農葯及生長調節劑、油酸鹼毒物質、過境轉移危險廢物、通過大氣層傳播的廢物。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發現陸源污染物的種類隨著新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改在不斷地擴大。1999年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作為海洋環境保護的基本法,與作為行政法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對陸源污染物的種類和范圍的規定並不完全吻合,這就造成了上下位法律文件的相互脫節,對法律法規的執行造成了影響。
二、我國的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的法律制度
(一)我國的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的法律制度發展過程
1.防止陸源污染物的法律制度的起步階段。從1972年至1982年,是我國海洋環境保護立法的起步階段,也是我們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的開始。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大會,標志著環境問題已經開始列入世界各國發展的日程。我國政府十分重視海洋環境的保護工作,國務院1974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暫行規定》,1979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2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至此,我國第一部海洋環境保護綜合性法律誕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四章明確把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制度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是我國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法律制度的開端。
2.防止陸源污染物的法律制度的形成階段。從1982年至1992年,是我國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法律制度形成階段。1982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頒布,標志著中國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工作開始進入法制化軌道,帶動了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立法的全面開展。為了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更好地貫徹施行,國務院在這一時期相繼頒布了多個相關行政法規,1983年12月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1984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1985年5月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1990年6月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等多個相關行政法規的先後頒布,標志著我國的海洋環境保護的法律體系框架已經形成,我國的海洋環境保護有了法律的保證。而我國的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法律制度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一章規定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的頒布標志著我國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法律制度在立法上跨進了一大步,我國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法律制度已初步形成。
3.防止陸源污染物的法律制度的發展階段。1992年6月,聯合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了環境和發展首腦會議,會議通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21世紀議程》。我國根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21世紀議程》於1994年3月25日頒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即《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對我國防止陸源污染物的制度做出了規劃。1996年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修改草案。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修改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這些立法是在《21世紀議程》的指導思想下產生的,這幾部法律法規的實施,直接有效從源頭上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減輕了陸源污染物對海洋的壓力。《保護海洋環境免受陸源污染全球行動綱領》執行情況政府間審查會議於2006年10月16~20日在北京舉行,重點討論2002~2006年時期內在國際、區域和國家各級執行《保護海洋環境免受陸源污染全球行動綱領》方面所取得的進展。且我國制定了《保護海洋環境免受陸源污染國家行動計劃》,其基本思路、編制原則、行動分期和行動目標對我國今後的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指出了一條道路,使我國的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
(二)我國防止陸源污染物法律制度的不足
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作為唯一一部專門針對防止陸源污染物制定的行政法規已經實施了17年之久,在17年當中我國經濟和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本法規一直都未經過修改,其落後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情形非常明顯。
其次,我國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的制度未從宏觀把握。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原則性規定國家建立實施重點海域排污總量控制及加強入海河流的管理使入海河流水質良好,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對此隻字未提,絲毫不涉及宏觀治污(雖然後者制定時間早,但是下位法並未根據上位法進行修改)。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因素是沿海城市工業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入海河流攜帶污染物,如果不能把海域和流域從宏觀上進行控制是根本不可能做好防止陸源污染物工作的。而宏觀治污又恰恰是我國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所欠缺的。
三、完善我國的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制度
(一)修改法律法規或者重新制定法律法規
上面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已經頒布實施17年之久,已經落後於經濟和社會發展,修改或者重新制定勢在必行。在立法過程中,應注意兩個層面,其一是制定適用全國的普通法律法規,其二是要制定適用於特別方面的特殊法律法規。像問題嚴重的渤海,我們可以制定專門的法律文件,在防治污染上可以借鑒日本的成功經驗。
增強現有的環境要素的相關立法與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的制度融合。直接制定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的法律,並不是意味著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的責任由這一部或幾部專門法律法規承擔,其他的防止污染的法律法規仍應進行完善,與專門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的法律法規做好銜接。
經濟的發展促成新型村鎮的產生,而法律對新型村鎮的排污並未規定,屬法律空白。而新的村鎮對河流的污染不容忽視,應盡快立法。
(二)宏觀控制海域和流域污染物總量
入海河流攜帶污染物污染海洋是重要原因,所以應當加強對入海河流的污染防治。《水法》規定了在國家確定的重點河流建立流域管理委員會,言外之意對未被國家確定為重點河流的河流不用建立流域管理委員會。在目前我國環境狀況下,本人認為此規定值得商榷。雖然我國已經建立了流域管理委員會,但是其地位和職能模糊不清,不利於發揮其真正作用,所以要盡快明確其法律地位和職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某條河流作為一個生態環境進行研究③,測量,進而進行總體控制。同樣,對於一塊海域,其容納污染物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只有從整體上考慮,才能最大限度的控制污染物。目前,我們對流域管理委員會和海域管理機構的研究正在深入,針對流域和海域的生態特點,早日賦予流域管理委員會和海域管理機構職能,打破污染防治的行政區域限制,是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的可行之路。
(三)環境權與排污權的平衡
公民享有環境權④,企業和個人享有排污權⑤,而排污權和環境權是一對矛盾——享有排污權意味著損害環境權,享有環境權又意味著排斥排污權,二者何者為先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本人認為,在我國目前的環境狀況下,綜合我國發展形勢和國家政策,今後我們應以環境權為先。即在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二者之間,應適當的傾向於生態環境。
(四)加大環境監測力度,嚴懲違法行為
此處的環境監測是廣義的環境監測。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是個非常復雜的課題,它既需要我們在直接防止上下功夫,更需要其他方式的幫助,如在內陸需要環保行政部門嚴格執行環境標准,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充分有效的處理城市污水等措施,才能減少排入海洋的污染物總量,而上述措施又有賴於其他法律法規的認真執行。所以此處的環境監測應該從源頭開始,環環相扣,監測污染物從產生到入海的整個過程。
注釋:
①國家海洋局《中國海洋21世紀議程》
②國家海洋局《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2007年上半年
③曹明德、黎作恆《<黃河法>立法芻議》,《法學評論》2005年第1期
④呂忠梅《論公民環境權》載《法學研究》1995年第6期
⑤排污權(又稱「環境使用權」:是環境利用人依法對環境容量資源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徐祥民、田其雲《環境權——環境法學的基礎研究》北大出版社2004年版217頁
(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
Ⅶ 請說一說陸地污染和海洋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空氣污染這些環境污染的解決方法
對於城市的居民來說,大氣污染對生活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更為嚴重的內是有一種情況確信無疑,那容就是近些年來,史無前例的災難性破壞都證明了與氣候有關,此外,城市環境中工廠廢氣導致酸雨、汽車尾氣造成的光化學煙霧、NO、ClO、BrO破壞大氣臭氧層使皮膚病患者增多等等嚴重的威脅了城市人口的身體健康。
大氣污染的治理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一種理解是從立法的角度,用法律限制或禁止污染物的擴散。第二種理解是指治理,重點在於控制污染源,進行清潔生產,將污染工藝更換為少污染或無污染工藝是最理想的方法,在廢棄物或者有害物質以及包含有這些物質的載體在排放到環境前,對它們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者是降低它們的危害程度。
Ⅷ 環境污染包括哪些方面
1、陸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很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等。
2、海洋污染:主要是從油船與油井漏出來的原油,農田用的殺蟲劑和化肥,工廠排出的污水,礦場流出的酸性溶液。
3、空氣污染::是指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或超過了有害程度,導致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的正常生存和發展,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主要來自工廠、汽車、發電廠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等。
4、水污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
5、噪音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工作、學習、生活的現象。
(8)陸地污染定義擴展閱讀:
環境污染的特點:
時間分布性
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強度隨時間而變化。例如,工廠排放污染物的種類和濃度往往隨時間而變化。由於河流的潮汛和豐水期、枯水期的交替,都會使污染物濃度隨時間而變化。隨著氣象條件的改變會造成同一污染物在同一地點的污染濃度相差高達數十倍。交通雜訊的強度隨不同的時間內車流量的變化而變化。
空間分布性
污染物和污染因素進入環境後,隨著水和空氣的流動而被稀釋擴散。不同污染物的穩定性和擴散速度與污染性質有關,因此,不同空間位置上污染物的濃度和強度分布是不同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環境污染
Ⅸ 我們應該對陸地污染做一些事英文
我們應該對陸地污染做一些事
We should do something about land pollution.
我們應該對陸專地污染做一些屬事
We should do something about land pol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