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公共輿論的力量

公共輿論的力量

發布時間: 2020-12-28 14:06:17

公共關系中公共輿論的概念是什麼

又稱輿論。相當數量的公民對某一問題具有共同傾向性的看法或意見。它是社會意識形態的特殊表現形式,往往反映一定階級、階層、社會集團的利益、願望和要求。
公共輿論,中國古代稱之為「輿人之論」,即眾人的議論,如《晉書·王沉傳》:「自古賢聖樂聞誹謗之言,聽輿人之論。」英文public opinion的意思即公共的意見。
公共輿論通過言談或文字等形式表現出來,並往往以擁護或反對、贊揚或譴責的方式對某一公共問題作公開的評價。通常在具有一致利害關系的社會群體中容易形成共同的輿論。一般認為,公共輿論包含4種因素:①存在某個涉及人們共同利益的問題或事件;②有許多個人對這個問題或事件發表意見;③在這些意見中,必有一種具有共同傾向性的意見;④這種共同的意見會直接地或間接地對社會產生影響。有些學者根據輿論表達者的范圍大小,把輿論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主要有:①分為社會輿論和團體輿論;②分為社會輿論、階級輿論、集團輿論。
公共輿論的形成,可來自群眾的自發;也可來自有目的的引導,如國家、政黨、社會團體以及大眾傳播工具(報刊、廣播、電視等)的有目的的影響。在實踐中,輿論的形成往往是兩種來源相互轉化,即先從群眾中來,然後經有關權威方面加以傳播;或先由有關權威方面提出,然後在群眾中傳播。公共輿論如果只是街談巷議,其影響有限,只有經過大眾傳播工具的廣泛傳播,才能把輿論凝聚起來,喚起人們對某一問題的注意。傳播工具既可表達輿論,同時又能影響輿論。隨著傳播工具的現代化,公共輿論的影響和作用越來越大。
公共輿論是眾多群眾的意見,它對社會政治生活有重要的影響,既可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又可影響政治的穩定和政權的鞏固,進步的輿論常常成為革命的先導。因此,政府和各種政治利益群體都重視公共輿論,它們往往採用各種方法對公共輿論進行引導和控制。由於社會制度的不同,故控制的內容、方式和程度也有所不同。在現代社會,政府主要採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方式對公共輿論進行控制。

⑵ 輿論壓力到底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 輿論是公眾在來特定的源時空里,對特定的公共事務公開表達的基本趨於一致的信念、意見和態度的總和。它是社會評價的一種,是社會心理的反映(1)給輿論下定義有許多困難。簡單的定義是,輿論是社會中相當數量的人對於一個特定話題所表達的個人觀點、態度和信念的集合體。[1](2)個人或團體的自我語言,對某一事件發表意見,影響人們的思想,行動。

⑶ 舉例說明輿論的力量

首先看一下輿論的定義。輿論是大眾社會里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現象,作為一種出現在沒有組織或組織鬆散、人數眾多的群體中的大眾心理,它無論對個體或是對一般的小群體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社會輿論是社會意識形態的特殊表現形式。指相當數量的公民對某一問題的共同傾向性看法或意見。往往反映一定階級、階層、社會集團的利益、願望和要求。其精神內核是群體意識。其現象外觀是議論形態。往往以擁護或反對、贊揚或譴責的方式對某一公共問題作公開的評價。
下面以雲南李昌奎案,來看一下輿論的力量。李昌奎,雲南省巧家縣茂租鄉鸚哥村村民,2009年5月16日,將同村的19歲女子擊昏後強奸,之後將此女子與其3歲的弟弟一同殺害,極其兇殘。2010年7月15日一審判決:因犯故意殺人罪判處其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犯強奸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數罪並罰,決定執行死刑,並處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民事賠償家屬損失3萬元。2011年3月4日,二審結果為故意殺人罪、強奸罪判處李昌奎死刑,緩期二年執行。2011年8月22日,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昭通市開庭,撤銷原二審死緩判決,改判李昌奎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這個案子先是一審被判死刑,二審卻被雲南省高院改為「死緩」。如此兇殘的案件,被判死緩,全國上下一片嘩然,雲南高院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被社會輿論包圍,一般情況下,省高院的判決是無法更改的,但在強烈的輿論討伐下,省高院認定「判罰確有錯誤」,不得不改為死刑,最高院審核後,立即執行。http://news.qq.com/a/20110803/000265.htm

⑷ 李普曼《公眾輿論》的盲點理論(完全沒懂)

額,怎麼說呢?關於盲點理論是指對李普曼提出的相關論點的批判。
李普曼認內為公共的選擇容和評價是理智的,可以引導公眾輿論等等。

後來的學者認為他的理論是有缺陷的,扣上盲點理論的帽子,認為他過份誇大公眾的理性力量,有理性就有盲目性,李普曼忽視了公眾的盲目性的特點了。

知溝理論、理解性選擇、人民的選擇、把關人理論、暈輪效應等等。
其實所有的人都會有盲點,學者、專家更是有盲點理論,這都是相對性的。樓主不要過於糾結。

⑸ 無論哪個時代,公共輿論總是一支巨大的力量

正確
無論在哪個時代
公共輿論總是一支巨大的力量

⑹ 公共輿論的概念是什麼,並且用事例說明公共輿論的功能

又稱輿論。相當數量的公民對某一問題具有共同傾向性的看法或意見。它是社會意識形態的特殊表現形式,往往反映一定階級、階層、社會集團的利益、願望和要求。
公共輿論,中國古代稱之為「輿人之論」,即眾人的議論,如《晉書·王沉傳》:「自古賢聖樂聞誹謗之言,聽輿人之論。」英文public opinion的意思即公共的意見。
公共輿論通過言談或文字等形式表現出來,並往往以擁護或反對、贊揚或譴責的方式對某一公共問題作公開的評價。通常在具有一致利害關系的社會群體中容易形成共同的輿論。一般認為,公共輿論包含4種因素:①存在某個涉及人們共同利益的問題或事件;②有許多個人對這個問題或事件發表意見;③在這些意見中,必有一種具有共同傾向性的意見;④這種共同的意見會直接地或間接地對社會產生影響。有些學者根據輿論表達者的范圍大小,把輿論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主要有:①分為社會輿論和團體輿論;②分為社會輿論、階級輿論、集團輿論。
公共輿論的形成,可來自群眾的自發;也可來自有目的的引導,如國家、政黨、社會團體以及大眾傳播工具(報刊、廣播、電視等)的有目的的影響。在實踐中,輿論的形成往往是兩種來源相互轉化,即先從群眾中來,然後經有關權威方面加以傳播;或先由有關權威方面提出,然後在群眾中傳播。公共輿論如果只是街談巷議,其影響有限,只有經過大眾傳播工具的廣泛傳播,才能把輿論凝聚起來,喚起人們對某一問題的注意。傳播工具既可表達輿論,同時又能影響輿論。隨著傳播工具的現代化,公共輿論的影響和作用越來越大。
公共輿論是眾多群眾的意見,它對社會政治生活有重要的影響,既可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又可影響政治的穩定和政權的鞏固,進步的輿論常常成為革命的先導。因此,政府和各種政治利益群體都重視公共輿論,它們往往採用各種方法對公共輿論進行引導和控制。由於社會制度的不同,故控制的內容、方式和程度也有所不同。在現代社會,政府主要採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方式對公共輿論進行控制。

⑺ 李普曼的公眾輿論中關於輿論有哪些觀點

《公眾輿論》中李普曼輿論觀點解讀

沃爾特•李普曼先生是美國最為著名的政論家、新聞記者和專欄作家,在其投身新聞事業六十餘年的時間里,先生筆耕不輟,著述頗豐,前後為各大報刊撰寫過一千餘萬字的各類時政文章,發表專著三十餘部。其中《公眾輿論》一書於1922年出版,是先生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考察國內政治形勢和新聞事業概況之後寫下的。先生在書中提出了與大眾傳播相關聯的幾個概念,並且闡述了其在當時輿論傳播環境下的思想觀點,對後世大眾傳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由此奠定了其在美國早期傳播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一、刻板成見
先生一生中直接參與和間接影響了美國歷史上許多重大國務和外交事件。一次大戰是帝國主義列強爭霸世界的戰爭,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以國家為單位大規模地、有組織的動員一切力量全面進行宣傳戰和心理戰的的戰爭;交戰雙方為了團結自己和瓦解敵人,從新聞報道、圖片、書刊、電影、唱片到海報、標語傳單和街頭演講幾乎使用了一切可以使用的宣傳手段。這場戰爭以英美等協約國的勝利而告終。但是先生在戰後的研究中發現,公眾事件是可以被歪曲的,人們頭腦中的世界也由這些歪曲的事實而來。先生認為,人們在生活中會接受到來自於方方面面的信息,不可能一一進行辨別做出判斷,於是他們便採用一種簡單的原則,即依據信念(刻板成見)對遇到的信息不經思考便做出判斷。他寫道:「信念一旦引起任何人入迷,便永遠不會停止它的影響。」「不管我們認識什麼熟悉的東西,我們都會藉助於我們腦子中已有的印象。」「信念喚起了每個人對於某種景色、某種傢具和某些面貌的感情···不需要追憶那些原始的形象就能喚起這些信念。」「我們的一些信條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將看到什麼。」在先生看來,輿論通過各種渠道如媒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影響在人們頭腦中積累下來的印象、偏見和固定的常見,一旦這種成見形成,它就會使人們失去對各種事件重新進行審視和判斷的能力與耐心。

⑻ 公共輿論的意義和影響

公共輿論是眾多群眾的意見,它對社會政治生活有重要的影響,既可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回展,又可答影響政治的穩定和政權的鞏固,進步的輿論常常成為革命的先導。因此,政府和各種政治利益群體都重視公共輿論,它們往往採用各種方法對公共輿論進行引導和控制。由於社會制度的不同,故控制的內容、方式和程度也有所不同。在現代社會,政府主要採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方式對公共輿論進行控制。

⑼ 1,結合事實分析簡述新媒體中的公共輿論呈現出怎樣的新特點

當前,我國處在社會發展的轉型期,各種天災人禍、社會矛盾、社會問題集中爆發,諸多突發事件和社會現象使得中國網民表現出強烈的社會關懷,對各類社會問題和現象頻頻發聲。而互聯網信息傳播的便捷性使得其成為各階層利益表達、情感宣洩、思想碰撞的輿論主渠道。在這一時期,網路輿論也表現出許多新的特點。了解這些新特點,更有利於我們做好輿情監測,提升輿情應對能力。以下為樂思輿情監測中心匯總的網路輿論發展的五大特點:

一、新老媒體互動加強,網路輿論「倒灌」趨勢明顯

在網路輿論發展的初期,互聯網上的各種言論載體主要的運行模式是引用、轉載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報道,並對其進行補充式的傳播和討論。但是,隨著近年來網路言論載體和網民數量的增多,這種格局早已有所改變,網路輿論已經通過與傳統媒體的深入互動,越來越明顯地推動事件的發展。而在多數熱點事件的發展演變中,互聯網輿論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網路輿論「倒灌」傳統媒體的現象也逐漸增多。網路輿論中的「爆料」往往能引發傳統媒體的積極呼應,引發大范圍輿論議論。

二、網路輿論載體多樣化,社交平台影響力增強

在信息社會,社會輿論的發生往往被傳統新聞媒介的議程設置所主導。而隨著新媒體時代到來,互聯網傳播信息的互動性、匿名性等特點使各大社區論壇、BBS、個人網站都可能成為輿論的發源地。而微博因規避了傳統的新聞傳播媒介「你傳我受」的單向傳播模式,又以其更加碎片化、便捷性的特色優勝於其他網路媒體,成為引導公共輿論的新陣地。

三、政府官員現身網路,政務微博影響力強化

新媒體時代,隨著新型網路媒體的不斷創新發展,新媒體在輿論環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網路成為個官員和政府擴大影響力,提升形象口碑的重要渠道。而新媒體因其優越的交互性和展現的強大溝通能力,吸引了眾多的官員參與到網路中來。同時,政務微博正在公共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2012年第三季度政務微博報告》顯示,截至9月底,新浪認證的政務微博已達50,947個政務微博已進入平穩發展、成熟應用階段。

四、網上輿情出現向現實空間「擴散」的趨勢

新媒體時代,網民對某一個熱點事件在網上通過各種形式展開熱議,已經是習以為常的形式,但從近年來的一些案例看,網民已不再滿足於網上討論,而是熱衷於走到線下的現實空間繼續關注和推動事件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由網路走向現實空間的做法,在缺乏有效的正確引導時,其可能產生的潛在破壞力。

五、網路監督、網路維權與「網路審判」、「網路暴力」融合

新媒體時代,網路民意的力量在很多事件發展過程中得到了集中體現,網路監督、網路維權得以深化,無疑是社會民主進步的佐證。但是,在很多時候,網路不僅僅監督了事件過程,推動事件發展,還會過度發展成「綁架」媒體、煽動民憤,甚至直接左右事件結果的「網路審判」,更可能成為給當事人正常生活造成過度影響的「網路暴力」。比如,網路曝光既使很多無良官員被曝光丟官,也讓很多言論被過分放大,遭遇輿論壓力。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