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環境污染為主題做ppt
⑴ 環境污染為主題的ppt怎麼做
1、提出問題
2、尋找資料
3、整理資料
4、解決方法
5、個人意見
6、總結
不懂可追問~有幫助請採納~
⑵ 急求關於環境保護的PPT2個
家庭節能環保倡議書
各住宅區的所有家庭:
至今,各種環保節能的的政策及措施都已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文明生活發展趨勢,然而我們對其真正深入了解認識了嗎?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真正的做到了呢?是不是還是一副聽的時候專心,過後說起開心,做的時候不用心呢?節能環保並不是我們多喊幾句口號就可以實現的,它需要我們真正的從實際生活中去改善,去實踐,從身邊的每一件事情開始做起。
作為每一個家庭,對社會發展及人類進步起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是我們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支柱。因此,我們更應該提高家庭的綜合素質,切實了解節能環保的現實意義和重大作用,將每個家庭成員組織起來,牢牢抱成一團,從生活的方方面面著手去認識,去改進,將節能環保的主題落到實處。
倡導節能環保,首先要減少了解我們日常生活中到底能源耗費在哪裡?污染在哪裡?針對主要問題,提高節能環保效率。那麼家庭污染和社會污染到底哪一個更嚴重呢?
新近研究表明:社會工業生產造成的污染只佔污染源的百分之四十一,現代家庭造成的污染卻佔百分之五十九。與社會相比,雖然家庭只是社會的一個細胞,而就污染的危害程度來說,家庭卻相對嚴重一些,已經檢測到的有毒有害物質達數百種,常見的也有十種以上,。有一組統計數據可進一步證實家庭污染的危害性:即一個家庭一天平均要製造一點八公斤垃圾,丟棄五個不可分解的塑料袋、二至三個一次性飯盒;一個家庭因洗頭、洗澡、洗衣服等,一天平均製造二百公斤廢水;一個家庭每天平均使用二十克化學用品等。這些污染物和匯流成河的生活廢水,每時每刻都在污染著我們的土地、河流和海洋。
據媒體報道,在一項針對2000多個家庭住戶樣本的室內污染狀況調查中,結果顯示:50%以上的家庭室內存在著污染,而「罪魁禍首」就是家用電器。更令人擔憂的是,在被調查的家庭中,絕大多數還沒有意識到家中的家電污染問題。目前家庭中常見由家電導致的污染包括細菌污染、輻射污染及雜訊污染等,重則危害健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看到這組數據不由得讓我們驚訝,一直以來我們都要將污染的矛頭指向工業生產,殊不知,其實最大的污染源就是我們自己,就是我們每一個家庭。我們平時不注重環保節能的後果,最後危害最大的,依然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是我們原本潔凈清悠的地球村。
在能源浪費方面,家庭也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多台電視機同時開;多個電腦同時用;電視沒看時不切斷電源,長期處於待機狀態;幾十上百瓦的白熾燈同時開好幾個;聲控燈感應器壞了,燈就沒日沒夜地亮著;飲水機24小時運作;有的電熱戶冬天用幾個上千瓦的大電爐眼睛眨也不眨;打開水龍頭嘩嘩一放就是好幾分鍾,等到熱水出來了,才慢悠悠地洗漱……
點點滴滴,看來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這樣的點點滴滴,使居民區能源浪費現象顯得相當突出。檢查我們的行為,司空見慣的「無意識浪費」,在家庭生活中浪費掉的寶貴能源實在太多了。習慣成自然,且有很多浪費現象是人們長期養成的習慣,又習以為常,因此在節約家庭能源方面考慮得不多。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改掉那些不經意的浪費「習慣」,其實很簡單,只需要舉手之勞。
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面對地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資源日益短缺的現實,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拯救地球、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家庭節能環保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很容易進行,做好家庭的節能環保工作,不僅節約了資源,也為家庭節約了一定開支,一舉兩得。由此我們發出倡議:
一、從家庭用電開始,節約每一度電,杜絕家家電污染。
每個家庭都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a、把白熾燈改成第四代LED綠色光源,在同樣的亮度下,其耗電量只是白熾燈的十分之一,但壽命卻是白熾燈的50倍。
b、要選用無氯綠色環保家電和太陽能家電系列,比如:使用太陽能發電器、太陽灶、太陽能燈、太陽能帽、太陽能手電筒、太陽能乾燥器、太陽能熱水器、地板採暖系統等,既節能環保,又安全方便,既為國家的節能環保工作做出貢獻,又使家庭引導了綠色生尚生活新潮流。
c、選購空調時要考慮最適合房間大小的匹數。而且夏季空調溫度設定在26-28℃。
d、冰箱內貯存食物不宜過滿,冰箱內食品之間及食品與箱壁之間應留有100mm以上的空隙。 這比緊貼牆面每天可以節能20%。
e、洗衣機的耗電量取決於使用時間的長短,一般合成纖維和毛絲織物洗滌3~4分鍾,棉麻織物洗滌6~8分鍾,極臟的衣物洗滌10~12分鍾。
f、電視機不要開得很亮,音量也不宜過大,因為每增加1瓦音頻功率,就要增加3~4瓦電功耗。
g、使用電飯鍋最好提前淘米,用溫水或熱水煮飯,這樣可以節電30%。
h、電飯鍋用後立即拔下插頭,當鍋內溫度下降到70攝氏度以下時,它會斷斷續續地自動通電,既費電又會縮短使用壽命。
i、普通玻璃窗只要貼上一層特殊節能膜,室內溫度起碼降3℃, 如果陽光更加猛烈,溫差會進一步拉大,節能效果更加明顯。據介紹,採用這種節能膜後,不僅能過濾紫外線,節能效果達到30%,而且使用期限長達20年。
二、全家動員,全面加強環保節能的思想認識。
首先,父母要做好孩子的表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由於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強,家長的一言一行都能影響孩子。因此,家長自身必須牢固樹立節能環保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自覺做到「環保節能從我做起,從日常小事做起」,把節能保護滲透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孩子在節能環保方面做出表率。其次,著力培養孩子的節能環保意識。家長可以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領孩子到一些風景名勝區去體驗環境美,然後再領孩子到一些環境污染嚴重的地方,讓他們目睹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的場景。通過這種對比,讓孩子親身感受環境污染的危害性。最後,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節能環保氛圍。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把環保意識落實到行動上,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如購物時,要注意選擇無污染的綠色產品;從自身做起,認真搞好家庭衛生,努力創造一個整潔的生活環境。這樣,通過教育孩子,一方面加強了家長本身的節能環保意識,另一方面也著實減少了家庭的開支,還能為我國的節能環保工作作出貢獻,可所謂是「利大無窮」。
三、節約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減少水污染。
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不斷增加,努力緩解資源不足的矛盾,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十分緊迫的任務。中國是世界12個貧水國家之一,淡水資源還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因此節約用水迫在眉睫。
據統計,就按某市共1700萬常住人口,有600多萬戶家庭來講,如果每家每月節約1度電,一年全市就可節電6000萬度,相當於一座小型發電廠的發電量;如果每家每月節約1噸水,一年全市就可節水6000萬噸,相當於一座80萬人口城市一年的生活用水總量。
時時刻刻注重節約用水,防止水污染,可以從下幾個方面著手:
推廣使用節水型水閥和衛生潔具;用水完畢隨手關閉龍頭,別讓水空流;隨時檢查維修水龍頭阻止滴漏;提倡一水多用,讓水重復使用;節約用水,用洗菜、淘米水沖廁所、澆花;洗衣服使用無磷洗衣粉,減少污染;如果將漂洗的水留下來做下一批衣服洗滌水用,一次可以省下30-40升清水;慎用清潔劑,盡量用香皂,別讓水源污染,時時告誡我們自己,保護水源就是保護生命!
四、節約每一張紙,使用再生紙和節約用紙,保護森林資源。
目前,造紙的原料主要是木材。我國造紙業年需消耗木材1000萬立方米。我們使用、消耗大量的紙張,實際上是在消耗森林資源。現在,地球上平均每年有4000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森林可以為人類提供氧氣、吸收二氧化碳、防止氣候變化、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維持生態平衡等。保護森林,減少開采量,就需要削減木材的需求量。回收1噸廢紙能生產800千克再生紙,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約一半以上的造紙原料,減少35%的水污染。每張廢紙至少可以回收再生兩次。因此,應提倡積極回收廢紙、盡量使用再生紙和雙面用紙充分發揮電子政務優勢,大力推行無紙化辦公,盡量使用電子媒介修改文稿,努力減少紙張消耗。節約用紙則是保護森林、保護環境的最好措施。
五、節約每一升油,減少空氣污染源。
減少對機動車的依賴,近距離出行盡可能使用自行車或者步行,給城市的交通減輕一點負重;減少公務用車,在不影響公務,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減少獨自用車;緊急公務活動確需使用公務車輛時,盡量集中乘坐。讓我們人人來做公交族,個個爭當自行車騎手!
另外,如果是自己開車,可掌握以下節能環保技巧:1、如果開車時巧用空擋滑行,一輛1.6升排量的家用轎車每月可以節約10升汽油;2、起步時離合器不能松得太快,否則既耗油又易熄火;3、提高速度時應輕加油門;4、在遇紅燈或前方車輛剎車時,不要高擋沖到跟前時才猛踩剎車;5、汽車行駛過程中,要注意看水溫表,發動機正常的水溫應保持在80攝氏度至90攝氏度之間,如果過高或不足都會使油耗增加;6、時常檢查輪胎的氣壓,以保持在最佳狀態,輪胎氣壓不足會增加耗油量;7、不要隨意更換輪胎的大小,選擇更寬的輪胎或許讓車看來更有「跑車味」,但輪胎越寬,車輪阻力越大,燃油消耗量就越多;8、用黏度最低的發動機油。發動機油黏度越低,發動機就越「省力」,也就越省油;9、不要熱身過度。有些車主喜歡在早上開車前,先熱身再上路,但熱身太久會更耗油,可以先讓車慢慢行駛一兩千米來達到熱身效果;10、不要超速。對一般汽車而言,80公里的時速是最省油的速度,有統計表明,每增加1公里的時速,耗油量會增加0.5%。還有一些節油竅門是在駕駛之外的:輪胎氣壓不足會增加耗油量;盡量用黏度低的發動機油,這樣也能省油;開啟空調要確保窗門緊閉;定期清洗隔離塵網可以節省30%的電力。
六、每個家庭都應節約每一粒糧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家庭做飯時要量力而行,飯不在多,而在於要營養均衡,暴飲暴食或吃飯過飽,都會影響人體的健康,更要杜絕奢侈浪費,父母要給孩子做好表率,從小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七、少用一次性製品,保護地球環境和生態平衡。
現代化生活充斥著許多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桌布、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照相機……一次性用品給人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給生態環境帶來了災難;它們加快了地球資源的耗竭,同時也給地球帶來了環境污染。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對物品進行多次利用,應當成為新的社會風氣,新的生活時尚。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浪費,讓我們擺脫「一次性消費」的誘惑,我們可以用充電電池代替普通電池;用手絹代替紙巾;用瓷杯、玻璃杯代替紙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用自動鉛筆代替木桿鉛筆。如果經常在外出差吃飯,可隨身帶雙筷子、帶個勺子,帶上牙刷、牙膏、剃須刀、洗發水等等,使生活處處皆環保。家庭出遊,更要身帶各種物品,減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及浪費。同時,也要勸說周圍的朋友,將節能環保根植於每個家庭。
八、自備購物袋,減少白色污染。
在我們的生活里,塑料袋成了必不可少的東西,無論是在大小超市,還是在菜市場和街邊的小攤販那裡,給顧客提供塑料袋似乎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與此相對照的是,一些消費者在購物時過度依賴塑料袋。那些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僅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使垃圾量劇增。大部分消費者把超市塑料袋帶回家中當垃圾袋使用,丟棄後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經成為城市環境的大敵。
我國每年塑料廢棄量為100多萬噸。如果平均每個塑料袋鋪開是0.6平方米,那麼每人每年棄置的塑料薄膜面積達240平方米。而一些街頭小販用的塑料袋還存在嚴重的衛生問題。少用或不用塑料袋應該是我們首先倡導的綠色生活。
家庭用塑料袋,更是白色污染中的重點,無論是超市購物,還是街頭買菜,都少不了塑料袋。因此,各個家庭都應該外出買菜時自帶竹籃,美觀又環保。
九、注意日常生活小細節。
1、燒菜做飯少用煤爐,改用液化氣,炒菜時不要等油熱得冒煙時才放菜,盡量減少空氣污染。
2、家中的陽台上多種花草盆景,經常打掃房間,經常曬被,保持家庭環境空氣清新怡人。
3、減少噪音污染,盡量減低說話或錄音機播放時的音量。
4、正確處理廢棄物,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合理排放生活用水。
5、保護野生動植物,不吃野生動物,保護生態平衡。
6、奉勸家人、親友不吸煙,不隨意焚燒垃圾,維護家人身體健康,保持潔凈環境。
7、塑料瓶、廢紙等收集起來賣給收廢站,減少垃圾排放。
8、家中養的寵物要看管好,防止影響鄰居休息及糞便污染,維護和諧的生活社區和環境。
各個家庭朋友們,全民動員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基礎。我們渴望干凈的地球,渴望綠色、健康、潔凈的生活空間。
讓我們積極響應倡議內容,攜起手來,從我做起,從每一個家庭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善待地球,讓我們大家都自覺地來做環保節能的宣傳者和實踐者,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及實現我國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⑶ 關於環境污染的英語ppt!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或由於人為的因素,環境受到有害物質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長繁殖和人類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響。)由於人為因素使環境的構成或狀態發生變化,環境素質下降,從而擾亂和破壞了生態系統和人類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條件的現象。美國進口普衛 欣天 貓
Because people do not expect,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highly developed instry to prevent negative, has caused the global three big crises: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ecological destruction.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refers to the natural or man-made add somesubstances into the environment more than the self purification capacit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harmbehavior. (or e to human factors, the environment contaminated with harmful substances, so thatgrowth and reproction and human normal life biological adverse effect.) Because the human factorchanges the form or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quality decline, thereby disrupting anddisrupt the normal pro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 and human phenomenon.
⑷ 要做ppt 求關於化學環境污染前後的圖和在放映時適合污染時的背景音樂以及治理後的背景音樂 越多越好
治理前(建議用黑白照片、慢放)
平野義久 - 《Quaerens Me》
治理後
Yanni - 《With An Orchid》
⑸ 求環境污染的圖片,可用做PPT背景的。
⑹ 求環境保護方面ppt背景!!!!
環境保護PPT素材背景:
1、環境保護,利國利民
⑺ 環境保護 ppt
近年來,隨著地區經濟的迅猛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防止環境污染,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在環境科學中,一般認為環境是指圍繞人群的空間及其中可以直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稱。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進程中,環境對開創人類文明和進步發揮著巨大作用。大氣、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讓人類得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森林、礦藏等資源又為人類的不斷發展提供物質,創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類文明。但是,人類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也對自己的自下生存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為此,我作了調查。
在街街道隨機抽取20人作為調查對象:
一、請問你注意保護環境嗎?
回答會的有8人,佔40%。回答不會的有3人、佔15%。回答有時會,有時不會的有9人,佔45%。看來,大家還是對環境問題不太重是啊。
二、你會主動義務幫助保護環境嗎(如清除「牛皮蘚」、回收廢電池、清除白色污染等)?
回答會的只有2人,都是老人、佔10%。回答老師布置了就去,不布置就不去的有5人,佔25%,都是小學生。還有一些回答不會去的有13人,佔65%。大家都是把這些工作當作別人的事情,不太關心。
三、平時,看報紙,新聞會不會對環境方面的新聞引起重視?
大多數回答說不會,、只關注一些娛樂或別的方面的,佔55%。回答會的只有1位,佔5%。回答有時候會看一看,但是不太回去引起重視,只覺得這個事情與我們無關的有8人,佔40%。
點評:看來,人們對於環境問題人染是無動於衷,不太回去關心。
地球上共同的環境問題是:
1。臭氧層被破壞。臭氧層占平流層總量的十萬分之一,雖然含量極低,卻能吸收紫外線的功能,但是由於人類破壞,臭氧層迅速耗減,被極度破壞。如南極的臭氧層空洞。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被破壞的面積達2400萬平方公里。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是在20億年裡形成的,可是在上個世紀里就被破壞了60%。歐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層平均減少了10%——15%,西伯利亞上空甚至減少了35%,因此科學家警告說地球上空臭氧層被破壞的程度遠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嚴重得多。
2。淡水資源危機。地球地面雖然2/3為水覆蓋,但是97%為無法飲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為淡水,但其中2%封存於極地冰川之中。在僅有的1%淡水中,25%為工業用水,70%為農業用水,只有5%可供飲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目前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缺水,其中28個國家被列為嚴重缺水的國家和地區。據統計我國北方缺水區總面積達58萬平方公里,我國500多個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達58億立方米。由於人類的破壞使得地球水資源有限,不少大河如美國的科羅拉多河,中國的黃河都已雄風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麗景象已成為歷史的記憶了。
3。土地荒漠化。當前世界荒漠化現象仍在加劇。全球現有12億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有1。35億人在短期內有失去土地的危險。到1996年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佔到整個地球陸地面積的1/4,相當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國土面積的總和,全球愛荒漠化影響的國家有100多個,荒漠化以每年5——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相當於愛爾蘭的面積。對於受荒漠化威脅的人們來說,荒漠化意味著他們將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礎——有生產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後記:人們將面臨的危機有很多,如果人類一如既往地破壞環境,那麼人類將會滅絕,地球也將會成為宇宙中一個遙遠的歷史。
【我們身邊造成污染的污染物是:建築廢料,塑料袋,動物的死屍,糞便,一次性飯盒,木塊和果皮.】
污染物對環境來說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動物的死屍會影響環境的衛生,而且還會滋生細菌.公廁排出的糞便不僅對水有污染,並且還影響市容.排洪渠道是疏通下大雨積聚的水,如果排洪渠道堵塞的話,那水就會越積越多,甚至會水浸.
上面介紹的污染物對動物,植物也有極大的危害.
例如:臭氣對植物光合作用有很大的影響……
污染物對環境和生物造成的近期的危害:使空氣變得臭氣熏天,而且使排洪水進一步的污染.
遠期的危害:使人身體的免疫力不斷下降,對人肺部有很大的影響,嚴重時還會死亡.
結論
看了這么多,你是不是對目前的環境有些憂慮呢?對,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保護環境衛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拒絕使用一次性木筷;廢棄電池和塑料袋要處理好;多植樹造林,不踐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護環境,我們責無旁貸!
⑻ 幫忙,有關化學課上PPT展示的主題,大家給個意見
酸雨 (acid rain)是指PH值小於5.65的降水。
編輯本段酸雨相關名詞
什麼是酸雨?
被大氣中存在的酸性氣體污染,pH值小於5.65的降水叫酸雨。什麼是酸? 純水是中性的,沒有味道;檸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較大,它們都是弱酸;小蘇打水有略澀的鹼性,而苛性鈉水就澀澀的,鹼味較大,苛性鈉是鹼,小蘇打雖顯鹼性但屬於鹽類。科學家發現酸味大小與水溶液中氫離子濃度有關;而鹼味與水溶液中羥基離子濃度有關;然後建立了一個指標:氫離子濃度對數的負值,叫pH值。於是,純水(蒸餾水)的pH值為7;酸性越大,pH值越低;鹼性越大,pH值越高。(PH值一般為0-14之間)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值近於7;當它為大氣中二氧化碳飽和時,略呈酸性(水和二氧化碳結合為碳酸),pH值為5.65。pH值小於5.65的雨叫酸雨;pH值小於5.65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彌漫的霧,pH值小於5.65時叫酸霧。
檢驗水的酸鹼度一般可以用幾個工具:石蕊試液\酚酞試液\PH試紙(精確率高,能檢驗PH值)\PH計(能測出更精確的PH值)。
什麼是酸雨率?
一年之內可降若干次雨, 有的是酸雨, 有的不是酸雨, 因此一般稱某地區的酸雨率為該地區酸雨次數除以降雨的總次數。其最低值為0%; 最高值為100%。如果有降雪, 當以降雨視之。
有時, 一個降雨過程可能持續幾天, 所以酸雨率應以一個降水全過程為單位, 即酸雨率為一年出現酸雨的降水過程次數除以全年降水過程的總次數。
除了年均降水pH值之外, 酸雨率是判別某地區是否為酸雨區的又一重要指標。
什麼是酸雨區?
某地收集到酸雨樣品, 還不能算是酸雨區, 因為一年可有數十場雨, 某場雨可能是酸雨, 某場雨可能不是酸雨, 所以要看年均值。目前我國定義酸雨區的科學標准尚在討論之中, 但一般認為: 年均降水pH值高於5.65, 酸雨率是0-20%,為非酸雨區;pH值在5.30--5.60之間, 酸雨率是10--40% , 為輕酸雨區; pH值在5.00--5.30之間, 酸雨率是30-60%,為中度酸雨區;pH值在4.70--5.00之間,酸雨率是50-80%,為較重酸雨區;pH值小於4.70, 酸雨率是70-100%,為重酸雨區。這就是所謂的五級標准。其實,北京、西寧、蘭州和烏魯木齊等市也收集到幾場酸雨,但年均pH值和酸雨率都在非酸雨區標准內,故為非酸雨區。
我國三大酸雨區包括(我國酸雨主要是:硫酸型)
1。西南酸雨區:是僅次於華中酸雨區的降水污染嚴重區域。
2。華中酸雨區:目前它已成為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
3。華東沿海酸雨區:它的污染強度低於華中、西南酸雨區。
編輯本段酸雨的發現
近代工業革命,從蒸汽機開始,鍋爐燒煤,產生蒸汽,推動機器;而後火力電廠星羅齊布,燃煤數量日益猛增。遺憾地是,煤含雜質硫,約百分之一,在燃燒中將排放酸性氣體 SO2;燃燒產生的高溫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氣發生部分化學變化,氧氣與氮氣化合,也排放酸性氣體NOx。它們在高空中為雨雪沖刷,溶解,雨成為了酸雨;這些酸性氣體成為雨水中雜質硫酸根、硝酸根和銨離子。1872年英國科學家史密斯分析了倫頓市雨水成份,發現它呈酸性,且農村雨水中含碳酸銨,酸性不大;郊區雨水含硫酸銨,略呈酸性;市區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鹽,呈酸性。於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氣和降雨:化學氣候學的開端》中提出「酸雨」這一專有名詞。
編輯本段酸雨的成因
酸雨的成因是一種復雜的大氣化學和大氣物理的現象。酸雨中含有多種無機酸和有機酸,絕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業生產、民用生活燃燒煤炭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硫,燃燒石油以及汽車尾氣排放出來的氮氧化物,經過「雲內成雨過程」,即水汽凝結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結核上,發生液相氧化反應,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經過「雲下沖刷過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過程中不斷合並吸附、沖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氣體,形成較大雨滴,最後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國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多成於化石燃料的燃燒:
⑴S→H2SO4 S+O2(點燃)→SO2
SO2+H2O→H2SO3(亞硫酸)
2H2SO3+O2→2H2SO4(硫酸)
總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S+O2(點燃)=SO2 2SO2+2H2O+O2=2H2SO4
⑵氮的氧化物溶於水形成酸:
a.NO→HNO3(硝酸)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總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4NO+2H2O+3O2=4HNO3
b.NO2→HNO3
總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4NO2+2H2O+O2→4HNO3
(*註:元素後的數字為腳標,化學式前的數為化學計量數。)
編輯本段酸雨形成的影響因素
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轉換條件
一般說來,某地SO2污染越嚴重,降水中硫酸根離子濃度就越高,導致ph值越低。
2. 大氣中的氨
大氣中的氨(NH3)對酸雨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氨是大氣中唯一的常見氣態鹼。由於它的水溶性,能與酸性氣溶膠或雨水中的酸反應,起中和作用而降低 酸度。大氣中氨的來源主要是有機物的分解和農田施用的氮肥的揮發。土壤的氨的揮發量隨著土壤pH值的上升而增大。京津地區土壤pH值為7~8以上,而重 慶、貴陽地區則一般為5~6,這是大氣氨水平北高南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偏酸性的地方,風沙揚塵的緩沖能力低。這兩個因素合在一起,至少在目前可以解釋 我國酸雨多發生在南方的分布狀況。
3. 顆粒物酸度及其緩沖能力
大氣中的污染物除酸性氣體SO2和NO2外,還有一個重要成員——顆粒物。顆粒物的來源很復雜。主要有煤塵和風沙揚塵。後者在北方約佔一半,在南 方估計約佔三分之一。顆粒物對酸雨的形成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所含的催化金屬促使SO2氧化成酸;二是對酸起中和作用。但如果顆粒物本身是酸性的,就不能 起中和作用,而且還會成為酸的來源之一。目前我國大氣顆粒物濃度水平普遍很高,為國外的幾倍到十幾倍,在酸雨研究中自然是不能忽視的。
4.天氣形勢的影響
如果氣象條件和地形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則大氣中污染物濃度降低,酸雨就減弱,反之則加重(如逆溫現象)。
編輯本段酸雨的危害
硫和氮是營養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面中礦物質,供植物吸收。如酸度過高,pH值降到5.6以下時,就會產生嚴重危害。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農作物枯萎;也會抑制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與土壤離子結合的鈣、鎂、鉀等營養元素,使土壤貧瘠化;還可使湖泊、河流酸化,並溶解土壤和水體底泥中的重金屬進入水中,毒害魚類;加速建築物和文物古跡的腐蝕和風化過程;可能危及人體健康。
酸性雨水的影響在歐洲和美國東北部最明顯,而且被大力宣傳,但受威脅的地區還包括加拿大,也許還有加利福尼亞州塞拉地區、洛基山脈和中國。在某些地方,偶爾觀察到降下的雨水像醋那樣酸。酸雨影響的程度是一個爭論不休的主題。對湖泊和河流中水生物的危害是最初人們注意力的焦點,但現在已認識到,對建築物、橋梁和設備的危害是酸雨的另一些代價高昂的後果。污染空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最難以定量確定的。
受到最大危害的是那些緩沖能力很差的湖泊。當有天然鹼性緩沖劑存在時,酸雨中的酸性化合物(主要是硫酸、硝酸和少量有機酸)就會被中和。然而,處於花崗岩(酸性)地層上的湖泊容易受到直接危害,因為雨水中的酸能溶解鋁和錳這些金屬離子。這能引起植物和藻類生長量的減少,而且在某些湖泊中,還會引起魚類種群的衰敗或消失。由這種污染形式引起的對植物的危害范圍,包括從對葉片的有害影響直到細根系的破壞。
在美國東北部地區,減少污染物的主要考慮對象是那些燃燒高含硫量的煤發電廠。能防止污染物排放的化學洗氣器是可能的補救辦法之一。化學洗氣器是一種用來處理廢氣、或溶解、或沉澱、或消除污染物的設備。催化劑能使固定源和移動源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又是化學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能起作用的另一個實例。
編輯本段酸雨的治理措施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減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治理措施
世界上酸雨最嚴重的歐洲和北美許多國家在遭受多年的酸雨危害之後,終於都認識到,大氣無國界,防治酸雨是一個國際性的環境問題,不能依靠一個國家單獨解決,必須共同採取對策,減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經過多次協商,1979年11月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的環境部長會議上,通過了《控制長距離越境空氣污染公約》,並於1983年生效。《公約》規定,到1993年底,締約國必須把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為1980年排放量的70%。歐洲和北美(包括美國和加拿大)等32個國家都在公約上簽了字。為了實現許諾,多數國家都已經採取了積極的對策,制訂了減少致酸物排放量的法規。例如,美國的《酸雨法》規定,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二氧化硫排放量要由1983年的2000萬噸/年,經過10年減少到1000萬噸/年;加拿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983年的470萬噸/年,到1994年減少到230萬噸/年,等等。目前世界上減少二 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
1、原煤脫硫技術,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約40%一60%的無機硫。
2、優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氣等。
3、改進燃煤技術,減少燃煤過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態化燃煤技術是受到各國歡迎的新技術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加進石灰石和白雲石,與二氧化硫發生反應,生成硫酸鈣隨灰渣排出。
4、對煤燃燒後形成的煙氣在排放到大氣中之前進行煙氣脫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煙氣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氣體。不過,脫硫效果雖好但十分費錢。例如,在火力發電廠安裝煙氣脫硫裝置的費用,要達電廠總投資的25%之多。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難之一。
5.開發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核能,可燃冰等,但是目前技術不夠成熟,如果使用會造成新污染,且消耗費用十分高.
酸雨是大氣受污染的一種表現,因最早引起注意的是酸性的降雨,所以習慣上統稱為酸雨。
純凈的雨雪在降落時,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會溶入其中形成碳酸,因而具有一定的弱酸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一般約在316ppm左右,這時降水的pH值可達5.6。這是正常的現象,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酸雨。
我們所講的酸雨是指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使得pH值降低至5.6以下的酸性降水。隨著近現代工業化的發展,這樣的降水開始出現,並且逐年增多。它已經開始影響到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以及人類自己了。
古代的雨雪酸度沒有記載,對大約180年前的格陵蘭島積冰的測定表明,那時降雪的pH值為6~7.6之間。
二十世紀50年代以前,世界上降水的pH值一般都大於5,少數工業區曾降酸雨。從60年代開始,隨著工業的發展和礦物燃料消耗的增多,世界上一些工業發達地區(如北歐南部和北美東部)降水的pH值降到5以下,而且范圍不斷擴大,生態系統受到了明顯的傷害。
1872年英國化學家史密斯在其《空氣和降雨:化學氣候學的開端》一書中首先使用了「酸雨」這一術語,指出降水的化學性質受到燃煤和有機物分解等因素的影響,也指出酸雨對植物和材料是有害的。
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水生生態學家戈勒姆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揭示了降水的酸度同湖水和土壤酸度之間的關系,並指出降水酸度是礦物燃料燃燒和金屬冶煉排出的二氧化硫造成的。但是,他們的工作都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二十世紀60年代間,瑞典土壤學家奧登首先對湖沼學、農學和大氣化學的有關記錄進行了綜合性研究,發現酸性降水是歐洲的一種大范圍現象,降水和地面水的酸度正在不斷升高,含硫和含氮的污染物在歐洲可以遷移上千公里。
1972年瑞典政府向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提出一份報告:《穿越國界的大氣污染:大氣和降水中的磕對環境的影響》。從此更多的國家關注酸雨這一問題,研究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1975年5月,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舉行了第一次國際酸性降水和森林生態系統討論會。198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了國際環境酸化會議,酸雨已成為當前全球性環境污染的主要問題之一。
酸雨的形成是一種復雜的大氣化學和大氣物理現象。酸雨中含有多種無機酸和有機酸,絕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以硫酸為主。硫酸和硝酸是由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轉化而成的,可以是當地排放的,也可以是從遠處遷移來的。
煤和石油燃燒以及金屬冶煉等工業活動會釋放二氧化硫到空氣中,通過氣相或液相氧化反應生成硫酸。同時高溫燃燒會使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生成一氧化氮,其在大氣中與氧繼續作用,大部分轉化成為二氧化氮,遇水或水蒸氣就會生成硝酸和亞硝酸。
由於人類活動和自然過程,還有許多氣態或固體物質進入大氣,對酸雨的形成也產生影響。大氣顆粒物中的鐵、銅、鎂等是成酸反應的催化劑。大氣光化學反應生成的臭氧和過氧化氫等又是使二氧化硫氧化的氧化劑;飛灰中的氧化鈣、土壤中的碳酸鈣、天然和人為來源的氨,以及其他鹼性物質又會與酸反應,而使酸中和。
降水的酸度實際上就是降水中的主要陰陽離子的干衡。當大氣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濃度較高時,降水中就會表現為酸性;如果降水中代表鹼性物質的幾個主要陽高子濃度也較高時,降水就不會有很高的酸度,甚至可能呈現鹼性。在鹼性土壤地區,或大氣中顆粒物濃度高時,往往出現這種情況。相反,即使大氣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濃度不高,而鹼性物質相對更少時,則降水仍然會有較高的酸度。工業區的高大煙囪可把二氧化硫擴散到很遠的地方,因而很多山區和荒野地帶也降酸雨。
硫和氮是植物生長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殼中的礦物質,供動、植物吸收。但如果酸度過高,例如pH值降到5以下,就可能使生態系統遭受損害。
在土壤鹽基飽和度低的地區或土層薄的岩石地區,酸性雨水降落地面後得不到中和,就會使土壤、湖泊、河流酸化。
當湖水或河水的pH值降到5以下時,流域內的土壤和水體底泥中的金屬(例如鋁)就會被溶解進入水中,毒害魚類,使其繁殖和發育受到嚴重影響。水體酸化還會導致水生生物的組成結構發生變化,耐酸的藻類、真菌增多,而有根植物、細菌和無脊椎動物減少,有機物的分解率降低。因此,酸化的湖泊、河流中魚類減少。瑞典和挪威南部以及美國東北部許多湖泊都已成為無魚的死湖。
例如美國東部阿迪朗達克山區,海拔700米以上的湖泊,目前半數以上湖水pH值在5以下,90%已無魚。而在1929~1937年間,只有4%的湖泊的pH值在5以下,或者是無魚的。現在瑞典18000多個大中型湖泊已經酸化,其中約4000個酸化嚴重,水生生物受到很大傷害。
酸雨還會抑制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與土壤粒子結合的鈣、鎂、鉀等營養元素,使土壤貧瘠化。
酸雨會傷害植物的新生芽葉,從而影響其發育生長;酸雨腐蝕建築材料、金屬結構、油漆等,古建築、雕塑像也會受到損壞;作為水源的湖泊和地下水酸化後,由於金屬的溶出,就會對飲用者的健康產生有害影響。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減少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人為排放量。另外瑞典等國試驗在已酸化的土壤和水體中施加鹼性的石灰,在短期內也曾取得較好的效果
怎樣減少酸雨?
酸雨是我們當今面臨的、更為顯著的空氣質量問題之一。酸性物質以及導致形成酸性物質的化合物,是在燃燒礦物燃料來發電和提供運輸時生成的。這些物質主要是從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衍生而成的酸。這些化合物也有一些天然來源,例如雷電、火山、生物物料燃燒和微生物活動,但除了罕見的火山爆發外,這些天然來源同來自汽車、電廠和冶煉廠的排放氣相比,是相當小量的。
用以減少酸雨的各種戰略對策,可能每年需要幾十億美元的投資。由於耗資如此巨大,所以,至關重要的是要很好地了解涉及污染物遷移、化學轉化和歸宿的大氣過程。
酸沉降包括兩部分,即「濕」降水(如雨和雪的形式)和干沉降(氣溶膠或氣態酸性化合物的形式沉降到諸如土壤顆粒、植物葉片等表面上)。以被沉降而告終的物質,往往以一種極其不同的化學形式進入大氣。例如,煤中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這是它從煙囪排出的氣態形式。隨著它在大氣中運動,便慢慢被氧化,並與水反應生成硫酸——這是它可能被沉降在下風向數百英里處的形式。
氮氧化物的生成、反應以及最終從大氣中脫除所經歷的路線也是非常復雜的。當氮氣和氧氣在發電廠、在民用爐灶和汽車發動機中的高溫下加熱時,生成一氧化氮(NO),再與氧化劑反應生成二氧化氮(NO2),最終生成硝酸(HNO3)。全球氮氧化物衡算——它們來自何方及它們去往何方的定量估計值仍然相當不確定。
可以容易地看到,在我們徹底了解各種不同化學形式的氮、硫和碳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以及這些化學物種的全球來源與歸宿之前,將難以滿懷信心地選擇空氣污染控制戰略。大氣化學和環境化學是實現一個更清潔、更有益健康的環境的核心。發展空氣中痕量化學物種的可靠測定方法、重要大氣反應的動力學、和發現可用以減少污染物排放的、新的、更有效的化學工藝,這些就是未來10年中必須受到國家承諾的目標。
編輯本段酸雨的生物防治
世界觀察研究不久前發表的1994年全球趨勢報告《1994年生命特徵》中說:總的來看,地球的情況並不太好,在所有衡量地球健康狀況的指標中,我們僅成功地扭轉了一項指標的惡化—使臭氧層出現空洞的氟里昂的減少。碳排放量沒有減少,大氣污染日益嚴重。據統計,人類每年向大氣層排放SO21.15噸,NO2約5012萬噸。全世界城市人口中有一半左右生活在SO2超標的大氣環境中,有10億人生活在顆粒物超標的環境中。大氣污染已成為隱蔽的殺手。而SO2則是罪魁禍首。最近,歐洲的26個國家和加拿大,在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提出的一份新協議上簽了字,休證把本國SO2的排放量減少87%,美國也承諾到了2010年將SO2的排放量減少80%。歐洲國家和加拿大稱贊這項新協議是防治大氣污染的一個里程碑。 SO2不僅污染空氣、危害人類健康,而且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大氣中的SO2和NO2,在空氣在氧化劑的作用下溶解於雨水中。當雨水、凍雨、雪和雹等大氣降水的pH小於5.6時,即是酸雨。據美國有關部門測定,酸雨中硫酸佔60%,硝酸佔33%,鹽酸佔6%,其餘是碳酸和少量有機酸。
酸雨給地球生態環境和人類的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的影響和破壞,酸雨使土壤酸化,降低土壤肥力,許多有毒物質被值物根系統吸收,毒害根系,殺死根毛,使植物不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分,抑制植物的生長發育。酸雨使河流、湖泊的水體酸化,抑制水生生物的生長和繁殖,甚至導致魚苗窒息死亡;酸雨還殺死水中的浮游生物,減少魚類食物來源,使水生生態系統紊亂;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體健康。酸雨通過對植物表面(葉、莖)的淋洗直接傷害或通過土壤的間接傷害,促使森林衰亡,酸雨還誘使病蟲害暴發,造成森林大片死亡。歐洲每年排出2200萬噸硫,毀滅了大片森林。我國四川、廣西等省區已有10多萬公頃森林瀕臨死亡。酸雨對金屬、石料、木料、水泥等建築材料有很強的腐蝕作用,世界已有許多古建築和石雕藝術品遭酸雨腐蝕破壞,如加拿大的議會大廈、我國的樂山大佛等。酸雨還直接危害電線、鐵軌、橋梁和房屋。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三大酸雨區,一是以德、法、英等國家為中心,涉及大半個歐洲的北歐酸雨區。二是50年代後期形成的包括美國和加拿大在內的北美酸雨區。這兩個酸雨區的總面積已達1000多萬平方千米,降水的pH小於5.0,有的甚至小於4.0。我國在70年代中期開始形成的覆蓋四川、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蘇和青島等省市部分地區,面積為200萬平方千米的酸雨區是世界第三大酸雨區。我國酸雨區面積雖小,但發展擴大之快,降水酸化速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見的。由於大氣污染是不分國界的,所以酸雨是全球性的災害。
酸雨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聯合國多次召開國際會議討論酸雨問題。許多國家把控制酸雨列為重大科研項目。全世界已有40多個國家通過有關污染限制汽車排污。1993年在印度召開的"無害環境生物技術應用國際合作會議"上,專家們提出了利用生物技術預防、阻止和逆轉環境惡化,增強自然資源的持續發展和應用,保持環境完整性和生態平衡的措施。專家們認為:利用生物技術治理環境具有巨大的潛力。煤是當前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但煤中含有硫,燃燒時放出SO2等有害氣體。煤中的硫有無機硫和有機硫兩種。無機硫大部分以礦物質的形式存在,其中主要的是黃鐵礦(FeS2)。生物學家利用微生物脫硫,將2價鐵變成3價鐵,把單體硫變成硫酸,取得了很好效果。例如,日本中央電力研究所從土壤中分離出一種硫桿菌,它是一種鐵氧化細菌,能有效地去除煤中的無機硫。美國煤氣研究所篩選出一種新的微生物菌株,它能從煤中分離有機硫而不降低煤的質量。捷克篩選出的一種酸熱硫化桿菌,可脫除黃鐵礦中75%的硫。據1991年統計,捷克利用生物技術已平均脫去煤中無機硫的78.5%,有機硫的23.4%,目前,科學家已發現能脫去黃鐵礦中硫的微生物還有氧化亞鐵硫桿菌和氧化硫桿菌等。日本財團法人電力中央研究所最近開發出的利用微生物膠硫的新技術,可除去70%的無機硫,還可減少60%的粉塵。這種技術原理簡單,設備價廉,特別適合無力購買昂貴脫硫設備的發展中國家使用。生物技術脫硫符合「源頭治理」和「清潔生產」的原則,因而是一種極有發展前途的治理方法,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