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理白色污染
目前我國開始從行政和技術兩個方面採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強管理。例如,社會上較為關注的鐵路兩側的」白色污染「問題,通過加強管逗已取得顯著改觀。鐵路部門從1994年下半年開始,在沿線分區劃段包干。部分旅客列車採用袋裝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拋棄廢物。乘務員也不象以前那樣,將車箱垃圾直接掃出窗外,而是將垃圾袋卸在車站,由車站集中處理。目前,採用袋裝垃圾的列車越來越多,隨意向車外扔垃圾的現象越來越少。已有2.9萬公里的線路兩側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實踐證明,加強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第二,禁止使用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杭州是我國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杭州市於1995年9月15日由市容環衛局、工商局、衛生局聯合發布了《關於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的通告》,將此通告在《杭州日報》上連續刊登三天。管理部門在執行過程中發現,一些個體流動商販仍在出售泡沫塑料餐具。最近,杭州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杭州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條例》第35條規定:禁止銷售、使用泡沫塑料製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違者可處500~5000元罰款。該《條例》將於1997年9月15日起實施。武漢、哈爾濱、福州、廣州、廈門、寧波、汕頭等城市也頒布了有關政策、法規,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過採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圍,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從實踐的結果來看,單靠禁止是很難徹底解決「白色污染」問題的,上述頒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紙製品或可降解塑料製品代替原來的難降解的泡沫塑料製品。但是替代品在價格和品質上均無法與普通塑料製品競爭。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僅靠行政命令,不考慮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操作起來是很困難的。
第三,強制回收利用。清潔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可以重復使用,或重新用於造粒、煉油、制漆、作建築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體廢物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通用原則。回收利用不僅可以避免「視覺污染」,而且可以解決「潛在危害」,緩解資源壓力,減輕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負荷,節約土地,並可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這是一個標本兼治的好辦法。但回收利用應該在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垃圾之前。從垃圾場里重新分揀廢舊塑料包裝物,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廢塑料的利用價值也很低。因分揀出來的廢塑料製品太臟,也難以按材質分類,質量無法保障。北京市環保局在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回收利用為主,替代為輔,區別對待,綜合防治」的技術路線。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環保局與市工商局聯合發出了《關於對廢棄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須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北京市生產、經銷一次性塑質餐具(包括托盤、碗、杯等)的單位或個人必須負責回收利用廢棄餐具,也可以委託其他單位回收利用。《通知》還規定1998年的回收率必須達到30%,1999年達到50%,2000年達到60%。《通告》發布後,生產、經銷單位和個人立即到當地環保部門申報登記,提出自己的回收利用計劃和具體保證措施。這是北京市解決「白色污染」的一個突破口。在取得實效後,將逐步增加強制回收利用的廢塑料製品的種類和比例,最終消除「白色污染」。天津市環保局完成了《天津市防治「白色污染」工程可行性調研報告》,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確定通過回收再利用達到節約資源、消除污染的目的。目前正在制定「回收利用計劃書」、「試點工作運行圖」、「試點工作進度大綱」,並在籌備成立「天津市『白色污染』防治產業協會」。
在技術方面,一是採取以紙代塑。紙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纖維素,廢棄後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決前面所說的「潛在危害」,但也會帶來新的環境問題:首先造紙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國的森林資源並不富裕;其次造紙過程中會帶來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紙製品尚不能與塑料製品抗衡。目前,我國也有以甘蔗桿、稻草為原料生產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處於試驗階段。
二是採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裝製品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如澱粉、改性澱粉或其它纖維素、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使塑料包裝物的穩定性下降,較容易在自然環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區已有19家研製或生產可降解塑料的單位。試驗表明,大多數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環境中暴露3個月後開始變薄、失重、強度下降,逐漸裂成碎片。如果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則降解效果不明顯。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個不足:一是多消耗糧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視覺污染」;三是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不能徹底解決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於含有特殊的添加劑而難以回收利用。
② 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1、採取以紙代塑
紙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纖維素,廢棄後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決前面所說的「潛在危害」,但也會帶來新的環境問題:造紙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國的森林資源並不富裕;其次造紙過程中會帶來水污染。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紙製品尚不能與塑料製品抗衡。
2、採用可降解塑料
在塑料包裝製品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使塑料包裝物的穩定性下降,較容易在自然環境中降解。北京地區已有19家研製或生產可降解塑料的單位。大多數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環境中暴露3個月後開始變薄、失重、強度下降,逐漸裂成碎片。
3、從法律上進行規定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4、廢舊塑料的回收利用
廢舊塑料通常以填埋或焚燒的方式處理。焚燒會產生大量有毒氣體造成二次污染。填埋會佔用較大空間;塑料自然降解需要百年以上;析出添加劑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等。因此,廢塑料處理技術的發展趨勢是回收利用,但廢塑料的回收和再生利用率低。
5、強制回收利用
清潔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可以重復使用,或重新用於造粒、煉油、制漆、作建築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體廢物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通用原則。
回收利用不僅可以避免「視覺污染」,而且可以解決「潛在危害」,緩解資源壓力,減輕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負荷,節約土地,並可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③ 關於塑料垃圾,你有什麼好的治理方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尤其是,人類生活中的塑料垃圾,由於其不可降解,不能回收,對環境的污染最為突出。
據環球網消息,目前全球各地對塑料垃圾的回收率極低,造70億噸垃圾回收僅一成,每秒有3400個塑料瓶被丟棄,每年有800萬噸流入海洋。現在,流入海洋的塑料碎片已達5萬億個,足以圍繞地球超過400圈。有研究表示,人類迄今生產超過91億噸塑料,其中大多數都被堆入垃圾填埋場或亂丟在自然環境中,照此速度發展,2050年,地球上將有超過130億噸塑料垃圾,美麗的地球可能最終變成「塑料星球」。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這些垃圾流入海洋後,被海鳥、魚等動物吃進肚子里。這些動物直至死亡,它們肚子里的塑料都還沒有化解。
可見,塑料垃圾問題已經成為了人類必須面對的首要的公共環境問題!
塑料垃圾的主要危害
塑料垃圾的危害,根據其危害的形式,一般可以分為兩類:
一是視覺污染。在城市、旅遊區、水體和道路旁散落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觀,由此造成視覺污染。
二是生態環境污染。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環境後,由於其很難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第二,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很難處理:填埋處理將會長期佔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於堆肥處理,分揀出來的廢塑料也因無法保證質量而很難回收利用。
如何治理塑料垃圾污染?
治理塑料垃圾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行業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和全體公民的積極參與。同時,針對塑料垃圾的不可降解、不易回收的特性,我們必須採取綜合的、科學的、有效措施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塑料垃圾污染。
1、加強宣傳教育,培養大眾的環保意識。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塑料垃圾污染危害的認識,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教育人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憤。在自身嚴格遵守環保法規的同時,積極制止身邊的不良行為。
2、採取有效措施,抓好塑料垃圾的回收管理工作。加強對大量產生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業,如鐵路、水運、民航、旅遊、飯店、餐飲、零售等部門的塑料垃圾管理力度,改變無人負責、無序堆放、隨意拋棄的現象;採取強制措施,從回收集中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廢舊塑料包裝物回收利用率。
3,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對塑料垃圾問題的法律監管。盡快制定頒布國家治理塑料垃圾污染的有關法規,明確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回收利用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義務和法律責任。應對塑料包裝物的生產、經營、消費等各個環節,分別制定具體的控制措施和引導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產生量,鼓勵提高廢舊塑料包裝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經濟政策,建立消除塑料垃圾的良性運作機制。運用經濟手段,鼓勵和促進廢舊塑料包裝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節約和綜合利用資源,防治白色污染發生,保護生態環境。
5、加大科研力度,開發塑料產品的綠色環保替代品。加強替代包裝產品的開發、研究,努力減少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產生量。在技術方面,一是採取以紙代塑。二是採用可降解塑料。如果製造出一種替代品,在達到一定使用壽命廢棄後,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由於其化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引起某些性能損失及外觀變化而發生降解,對自然環境無害或少害。這樣起碼解決了塑料的不可降解的問題。
對於塑料垃圾問題,你有什麼建議,歡迎發表意見。
④ 減少白色污染的建議共六條.
「白色污染」危害性極大,目前我國應該採取哪些措施治理白色污染?所謂「白色污染」,是人們對塑料垃圾污染環境的一種形象稱謂。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製成的各類生活塑料製品使用後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由於隨意亂丟亂扔,難於降解處理,以致造成城市環境嚴重污染的現象。白色污染存在兩種危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那麼,目前我國應該採取哪些措施治理白色污染呢?
在我國,回收廢塑料的工作已經起步。我們應配合政府有關部門,把廢棄物分類,以便回收工作能順利地進行。最後,我們應該加強環保宣傳,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環保氛圍,是解決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種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廢塑料,就要實行垃圾回收分裝制度,把不同類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內,這就需要我們有高度自覺的環保意識。
⑤ 白色污染的處理方法
1、分離分選技術
廢舊塑料回收利用的關鍵環節之一是廢棄塑料的收集和預處理。尤其我國,造成回收率低的重要原因是垃圾分類收集程度很低。
2、焚燒回收能量
聚乙烯與聚苯乙烯的燃燒熱高達46000kJ/kg,超過燃料油的平均值44000 kJ/kg,聚氯乙烯的熱值也高達18800 kJ/kg。廢棄塑料燃燒速度快,灰分低,國外用之代替煤或油用於高爐噴吹或水泥回轉窯。由於PVC燃燒會產生氯化氫,腐蝕鍋爐和管道,並且廢氣中含有呋喃,二惡英等。
3、熔融再生技術
熔融再生是將廢舊塑料加熱熔融後重新塑化。根據原料性質,可分為簡單再生和復合再生兩種。簡單再生主要回收樹脂廠和塑料製品廠的邊角廢料以及那些易於挑選清洗的一次性消費品,如聚酯飲料瓶、食品包裝袋等。回收後其性能與新料差不多。
4、其他利用技術
廢舊塑料還有著廣泛的用途。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採用黃砂、石子、液態PET和固化劑為原料製成混凝土,Bitlgosz 將廢塑料用作水泥原材料。
(5)如何治理白色污染擴展閱讀:
所謂的「白色污染」是指城鄉垃圾中或散落各處,隨時可見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廢棄物對於環境的污染。它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包裝、一次性聚丙烯快餐盒,塑料餐具杯盤以及電器充填發泡填塞物、塑料飲料瓶、酸奶杯、雪糕皮等。
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人們希望尋找一種能替代現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應運而生,這種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點是在達到一定使用壽命廢棄後,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由於其化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引起某些性能損失及外觀變化而發生降解,對自然環境無害或少害。
例如澱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澱粉在短時間內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澱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導致薄膜力學性能下降,同時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劑與土壤中的金屬鹽反應生成過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鏈斷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環境所消納,同時起到改良土質的作用。
參考資料:
白色污染(環境污染問題)_網路
⑥ 整治白色污染的措施
現在國家提倡治理白色污染,但是效果甚微,作為一個學環保專業的人,我內心也是痛心疾首!
白色污染的治理一般要從三個方面去著手治理:
1、源頭上治理:
治理措施1、從科技的手段去介入,現在有很多的可降解的一次性飯盒,如果能擴展到其他更多領域中,將塑料使用完後,放在一定的環境中就可自然降級,那這個問題就簡單多了!
治理措施2、從使用的角度去介入,在一定的程度上找到了可替代的產品,那這個塑料產品沒有了銷售市場,自然就不會生產了。曾今國家提出超市的一次性購物袋要收費,要大家拿環保袋。這種說不好聽只是增加了超市的收入而已,並沒有真正的將塑料袋禁止。假如我們乾脆不提供這個塑料袋,或者是有別的東西可替代這個玩意,這自然一次性購物袋沒有市場了,商家肯定不會生產了。
2、從傳播路徑上治理:
治理措施1、政府出台一些相關的規定,明令禁止生產不可降解的一次性購物袋,這些白色污染自然不會流通了。這個是國家將來必然走的路,但需要時間和資金。
治理措施2、這些塑料袋回收後可以賣錢,就像多年前,我們把紙皮、廢鐵等給丟了,後來有人回收後可以賣錢,這些或許真的可以把白色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3、從使用者上去治理:
治理措施1、強化宣傳、強化教育,讓大家有目共睹認識到塑料的毒性一樣,自然很多人對一次性的白色污染物會抵觸的!就像很多年前大家對電池沒有任何感覺,現在很多人知道電池的危害,自然的將其收集後再處理了!
治理措施2、能更好的找到比一次型產品更為經濟實惠的可替代品。例如現在很多廢紙收回去之後做了購物袋,用完之後紙還可以再生再做!飯盒也找到了可替代產品,但是大部分白色污染物沒有找到可替代物品。
⑦ 我國如何治理白色污染
近日,國來家發改委網自站發布《我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獻策》的消息,邀請社會各界圍繞不同領域塑料製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見建議。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還透露,正在研究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政策文件,按照「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規范一批」的原則,對不同生產、生活、消費等情形中使用的塑料製品,分領域、分品類提出政策措施。
⑧ 怎麼治理白色污染
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有效的措施。在2006年,國家強制出台了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袋的通知內,並且取消了超市容免費塑料袋的供給。時至今日,除中型以上的超市在執行這一規定外,小超市、小賣部、便利店、飯店、早市、夜市等等經營場合還都在使用超薄塑料袋。這就說明,我國在治理和降低白色污染方面其力度還很不夠,最主要的是,超薄塑料袋的市場很大,取而代之的可降解包裝袋還沒有及時跟進,這和生產技術、環保觀念都有很大關系。
還有,那些家電包裝使用的防震材料都還在使用泡沫材料,而國外大都使用可降解的紙漿材料。這個問題在我國應該是很容易實現的,但是,由於政府的不能強制介入,使用單位當然圖方便了。
所以說,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徑:第一政府強勢介入。第二、加強替代品的研製與使用。第三、提高國民的對環保的意識。
⑨ 各國在治理白色污染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白色污染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在我國限制塑料購物袋使用的同時,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出台各種政策法規限制使用塑料購物袋,看看他們在治理白色污染上有什麼高招值得我們借鑒。
嚴格立法進行封殺
美國
舊金山市1月20日成為美國第一個封殺塑料袋的城市,舊金山的超市若再向消費者提供塑料袋,將被處以罰款。塑料袋將被紙袋、布袋和以玉米副產品為原料生產的可生物降解的購物袋取代。奧克蘭市也將於明年初禁止超市用塑料袋。在東部的新澤西州,一項法案也於近日提交至州議會討論,如果這一法案獲得通過,新澤西將成為美國第一個在大型超市和商場中淘汰塑料購物袋的州。
孟加拉國
孟加拉國從 2002 年 3 月開始禁止使用塑料袋。在實施這項禁令以前,首都達卡的 950 萬人每天要消耗 1000 萬只塑料袋。禁令頒布後,全國 315 家生產塑料袋的工廠全部關門,塑料袋的用量減少了 90%。在孟加拉國,法律規定進口或銷售塑料袋的人可被判最高 10 年刑,發放塑料袋者則被處以 6 個月的監禁。有些商人曾因此被罰款,最多的被罰了 2000 美元。
非洲國家
非洲的坦尚尼亞去年就宣布禁止使用30微米到65微米厚的塑料袋。盧安達則從2005年開始就禁止使用和進口厚度在100微米以下的塑料袋。肯亞政府已經開始對塑料袋徵收120%的消費稅,並計劃從明年起將塑料袋價格提高660%。烏干達也於今年7月1日起開始執行一項禁用塑料袋的法令。
經濟手段限制使用
義大利:「課稅法」
義大利政府對塑料袋生產商實行「課稅法」,征以重稅,以遏制塑料袋的生產。據統計,實行該政策後,義大利國內的塑料袋使用量明顯下降了。
愛爾蘭:塑料袋稅
為遏制塑料購物袋的瘋狂使用,減少白色污染,愛爾蘭自2002年啟動「塑料袋稅」,對每個購物塑料袋征稅15歐分(約合19美分)。2007年,政府又將購物塑料袋稅提高到每個22歐分(約合29美分)。有人也稱此舉是「懲罰」顧客,但實踐證明,這種做法對遏制白色污染非常有效,塑料袋使用量驟降了 90%。
德國:昂貴的塑料袋
德國的大多數商店讓消費者自行選擇是使用塑料袋還是帆布或棉布購物袋——當然這是要花錢的。塑料袋根據大小來收費,從0.05歐元到0.5歐元不等。帆布袋或棉布袋售價不到1歐元。而不管顧客是否使用塑料袋,所有向消費者提供塑料購物袋的商店都要繳納回收費。
⑩ 怎樣治理「白色污染」
塑料以驚人的速度替代著傳統材料,目前塑料已與鋼鐵、木材、水泥構成現代工業的四大基礎材料。塑料的廣泛應用降低了能耗,保護了森林,節省了耕地,對人類與環境的協調起了很大作用,但隨之而來也給環境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被拋棄的廢舊塑料包裝袋、農膜、塑料製品,到處可見。待到刮風天氣,天空中會飄著、樹枝上也會掛著這些白色塑料袋。這些廢棄物在自然條件下很難自然分解,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白色污染」就是這樣引起的。
廢舊塑料引起環境污染,已受到廣泛的關注和責難。有些國家已提出限制、甚至禁止使用塑料盒和塑料袋。如美國早在1990年就在部分地區限制使用聚苯乙烯快餐盒,近年來我國也採取了同樣措施;又如愛爾蘭政府已開始徵收塑料袋稅,並鼓勵用可降解材料代替塑料袋等。但時至今日,塑料包裝仍以高於5%的速度發展,而許多其他材料僅以2%~3%的速度增長,其原因就在於塑料作為包裝材料,有其他材料無法替代的優點。客觀的需要,使塑料包裝仍在責難中繼續發展。盡管如此,各國在解決廢舊塑料處理及回收利用問題上的努力一直沒有中斷。
隨著工業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對城市垃圾開發了不少處理方法。發達國家先是採用填埋和簡單焚燒的辦法來處理廢塑料,但由於佔地太多以及帶來二次污染,這兩種方法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廢塑料污染的問題。20世紀80年代末,發達國家針對包括塑料在內的垃圾資源回收利用問題,提出發展「3R」體系,即Rection(減少用量)、Recycle(回收循環)、Reuse(重復使用)。減少用量是指提高產品質量,使薄膜減薄,塑料製品薄壁化,而性能仍與過去的產品一樣。最近又提出在塑料製品設計時,就應該考慮使用後的回收利用問題,如日本豐田汽車,相當於其車重的90%材料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廢塑料的回收是再利用的基礎,回收的難度在於其數量大、分布廣、品種多,而且許多塑料與城市垃圾混在一起。目前,國外在廢塑料回收方面已積累不少經驗,他們把廢塑料回收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做,要求政府、企業、居民共同參與。美國和歐洲各國均強制企業在包裝用塑料製品上印刷上塑料名稱,並強制居民分類存放,便於回收;市場銷售帶包裝的商品時,先返回舊包裝或先徵收包裝錢款,把這筆錢用於廢塑料回收。德國在全國設立300多個塑料製品分類網點,各網點統一將塑料製品分為瓶、薄膜、杯、聚苯乙烯發泡製品及其他製品,並有統一顏色標志。日本採用回收管理小循環體系,即廠家負責回收自己產品的廢舊物(如包裝),並再利用於自己產品之中,這樣不但能確保產品性能,也可減少流通環節。
利用回收的廢舊塑料時,首先要將它們進行分類,有塑料材料標志的可用人工分類,或可利用塑料的密度、溶解度等性質不同進行分類。分類後的廢塑料可選用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熱能再生法或發酵法進行再生利用。
物理方法是將廢塑料粉碎、造粒並直接使用或與其他聚合物混合後使用。化學方法是使廢舊塑料通過化學反應轉化為低分子化合物,生產出液體燃料、燃料氣等產品,試驗中甚至還能回收到乙烯。熱能再生是利用塑料燃燒放出的大量熱量,它的發熱量相當於煤和石油,而且不含硫,灰分少,燃燒速度快。
進入21世紀後,環境保護和廢棄資源的再生利用,將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最重要的標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