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與公共治理
『壹』 2021國考面試熱點:數字化時代,如何讓老人潮起來
熱點背景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有碼暢通無阻,無碼寸步難行」,媒體已公開報道多起老人出行公共場所沒有健康碼「被拒」的案例:有因為不會出示健康碼無法乘坐公交、地鐵或進超市購物的;有因為老年機無法出示健康碼被其他乘客趕下車的。
2020年10月,一位網友曬出一張照片,配文僅有三個字兩個標點:「無錫。善……」卻收獲近19.7萬網友的點贊,近6千條評論與3.7萬次轉發,微博話題「無錫火車站設置無健康碼通道」也獲得了超1300萬的閱讀量。一塊簡單的提示牌囊括了不會使用健康碼的老年人,還將手機沒電,沒帶手機,無微信等特殊情況的旅客納入其中,通過這條簡單的微博,瞬間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和稱贊:「真好,文明的溫度!」
模擬試題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曬出一張拍攝於江蘇無錫火車站的照片,配文只有3個字+2個標點符號:「無錫。善……」獲得了19萬次點贊。照片顯示,無錫火車站為使用老人機、手機沒電、無微信、無手機、不會操作等無法出示健康碼的旅客開通「無健康碼通道」。對於如何讓老年人在數字化經濟時代「潮」起來,你怎麼看?
中公解析
1.表明自身觀點。
觀點一:
老年人就好比一部手機,隨著時代的發展,也需要不斷的更新版本、迭代升級。而如何讓老人跨越數字化的鴻溝,在數字化時代潮起來,是我們應該深思的問題。畢竟人不是手機,不會因為卡頓而被拋棄,應該保留互相體察的溫度。
觀點二:
疫情期間,衍生出了健康碼、線上預約、無接觸式配送等多種數字化的交際模式,大大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品質和便捷度。在這樣一個全民「掃一掃」的時代,這項在不少人看來很簡單的技能卻並沒有全面普及。在大多數人享受其帶來的便利之時,也應當想到那些沒有搭上信息化快車的被「健康碼」困住的老年人。
2.結合實際,多角度分析。
(1)分析「關注老年人在數字化時代生活」的原因:
社會背景:
①疫情期間,互聯網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網上購物更加普遍,多元信息化的時代需要老人適應;
②我國老齡化形式嚴峻,國家應對養老出台了相關政策,因此,老年人是我們成為了需要重點關注的群體。
老人自身:
①老年人口基數大,低齡老人佔比高,老年人也具有一定學習能力,渴望跟上時代潮流;
②幹部延遲退休,需要老年人加強自身學習;
③鄉村老年人的特徵:年齡大,思想固化,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弱一些。
家庭方面:子女工作繁忙,忽視老年人需求,形成老年孤島,老人難以滿足精神慰藉。
市場需求:銀發經濟和老齡產業,對疫情經濟復甦有助力作用。
(2)分析「關注老年人在數字化時代生活」的影響:
社會治理:這是社會治理的有益探索,體現城市對邊緣化人群的溫度和人文關懷,進而營造敬老愛老的社會氛圍。
老人:
①有利於打破老人與智能生活的壁壘,為老年人提供便利,滿足自身需求,提升體驗感,幸福指數;
②能滿足多元化交友需求,豐富精神世界,提升晚年生活質量。
家庭:
①有利於促進家庭和諧,通過視頻電話等形式能拉近親情交流;
②形成數字反哺新潮流。
市場經濟:推動銀發經濟和老齡產業發展,形成新的經濟潛力和支柱產業,拉動經濟增長,助力疫情期間的經濟復甦。
3.提出對策。
將心比心,關愛老人,是一個城市應有的善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延續,也考驗城市的精細化管理程度。因此,需要我們做到:
(1)社會:
①加強職業培訓。鼓勵村(居)委會社區工作者、志願者、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家屬等,幫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信息平台等新技術,幫助廣大老年人克服不會用、不敢用、不能用智能技術的困難。同時,播放防詐騙方法的相關視頻,提醒他們保持戒心,規避詐騙陷阱;
②公共交通設施也要人性化管理,支持老人卡功能,不能將老人完全阻擋在網路圍牆之外;
③在老年大學設立智能手機培訓班,(每周一次,每課1.5小時),手把手教學手機上網、繳費、購物等一系列問題。
(2)政府部門:
①民政部門及相關單位,保留人工窗口和面對面的服務形式,更好的為高齡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等貧困老人服務;
②引進指紋識別,刷臉識別,語音識別技術,建立老年人信息資料庫,方便他們在辦理各項業務時可以刷卡辦理,方便快捷。
(3)老人:鄉村老人也要積極學習順應時代潮流,掌握互聯網技術,提升生活質量。
(4)家庭:子女應主動耐心引導,幫助學習智能技術,同時倡導理性消費。
(5)市場:
①相關企業和第三方平台,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崇尚科技向善,充分尊重考慮老年人的需求。加強技術突破,支持適老化終端設備升級和推廣,讓老人看得懂,學得會,能使用;
②完善服務水平,例如共享單車提供電話人工咨詢服務,更好的為老年人及時解決問題。
4.知識補充:
(1)寧波一位近八旬老人過馬路時亮,司機們都自覺停車避讓,交警特意把綠燈多亮了97秒,這件事同樣照見了一個城市的善意,折射了以人為本的公共管理理念;所有司機安靜地等待、有車主冒雨送傘給老人,體現了市民的文明素質。
(2)疫情期間,有媒體推出慢性病患者購葯求助平台,幫助許多老人解決買不到葯的難題;為了教老人使用微信,一位小伙把操作步驟都畫了下來;還有很多手機廠商推出了大字版的老人模式
更多信息請搜素 日照中公教育官網
『貳』 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際中,談談你對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認識
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任何具有廣泛影響的公共危機事件的爆發,都需要積極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和地區「守土有責因地制宜」的雙向制度優勢。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中央加強了對疫情防控的頂層部署,通過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協調調度,及時解決了防控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緊迫問題,尤其是多個省份一對一支援湖北各地的重大舉措,體現了中國危機管理的歷史傳統和巨大制度優勢。
在一些關鍵領域、關鍵環節發揮集中統籌的制度優勢在任何危機管理中都是必要的,一個有效的「中央大腦」是形成危機應對的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前提,是克服各方面信息不對稱、調動全國四面八方、各系統各部門高效協同形成「全國一盤棋」的關鍵。
但是從此次疫情的處置全過程尤其是病毒爆發初期的情況來看,在疫情防控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現有國家治理體系中強化集中統一領導同疫情防控中必要的分布式管理和臨機決策的需求之間,仍然暴露出一定的沖突和矛盾,面對危機,權責配置失衡的問題一度凸顯。
(2)疫情防控與公共治理擴展閱讀
新型冠狀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通常是在人接觸到感染者的分泌物的時候。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口罩,防護效果都是有限的,需定期更換。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及時更換口罩:呼吸阻抗明顯增加時;口罩有破損時;
口罩與面部無法密合時;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漬或飛沫等異物);曾使用與隔離病房或與病患接觸(該口罩已被污染)。
目前,國外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對 N95 口罩的最佳佩戴時間沒有明確結論,我國也尚未對口罩的使用時間做出相關規定。對N95口罩防護效率及佩戴時間的研究結果顯示,N95 口罩佩戴 2天,過濾效率仍保持在95%以上,呼吸阻抗變化不大;佩戴 3 天過濾效率降低至94.7%。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在 N95 口罩供應不充足的情況下,只要沒有被明顯弄臟或損壞(如摺痕或撕裂),可以考慮重新使用。
『叄』 結合自己的社會觀察,生活經歷或專業背景,就如何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談談你的看法或建議
1、強化戰略思維,集聚優勢資源,攻克深度貧困堡壘。
形勢越是紛繁復雜,越要從戰略全局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在解決突出問題中實現戰略突破,在把握戰略全局中推進各項工作。對於脫貧攻堅任務重的地區來說,脫貧攻堅是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要始終聚焦「2020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這一目標任務,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強化戰略支撐,對未摘帽貧困縣、未出列貧困村實施掛牌督戰,傳導壓力、壓實責任,強化對深度貧困地區的資金、項目、政策支持。
完善深度極度貧困地區支持政策落實情況定期報告機制。集中精力解決剩下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打好攻堅拔寨的合圍戰、殲滅戰。
2、強化辯證思維,做到統籌推進,善於危中尋機、化危為機。
總書記強調:「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強化辯證思維,就是一分為二,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從實踐看,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產生了負面影響,但疫情的沖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
經過全國上下艱苦努力,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只要我們繼續綳緊弦、加把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堅定不移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好落實好,就有條件有能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要著力推動扶貧項目、扶貧企業、扶貧產業盡快復工復產達產。
特別是做好農業生產;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點對點」幫助貧困勞動力盡快有序返崗,加大扶貧公益崗位開發力度,吸納就地就近就業。同時根據國內外疫情防控新形勢調整應對舉措,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
3、強化底線思維,堅持多措並舉,補齊短板弱項。
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條重要經驗。強化底線思維,就是客觀設定最低目標,立足最低點爭取最大期望值。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主要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是黨中央確立的扶貧標准。
當前,貧困群眾「兩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但要穩定住、鞏固好,還要在補短板、強弱項上下功夫。要繼續加強義務教育保障建設,開展控輟保學專項行動,實現「應助盡助」。進一步強化基本醫療保障,針對疫情暴露的短板。
加快完成鄉鎮衛生院、行政村衛生室標准化業務用房建設和診療設備采購任務,統籌醫療費用各項保障制度,減輕貧困人口醫療負擔。深化住房安全保障,逐戶篩查核實貧困戶住房情況,加強危房改造過程和質量管控。抓好飲水安全,進一步改善飲水條件,確保貧困群眾都能喝上放心水。
4、強化創新思維,注重精準施策,努力實現高質量脫貧。
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工作要「創新工作方式」「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創新思維,就是善於因時制宜、開拓進取,在把握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有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尤其需要拓寬思路、創新方法、精準施策。
充分挖掘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中蘊藏的機遇。積極探索產業扶持資金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共同發展的新模式、新舉措,促進產業扶持資金投向從生產環節向生產、加工、一二三產業融合並重轉變。用好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強化建檔立卡數據摸排核實和比對分析。
完善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建立健全財政扶貧資金動態監控機制。創新平台載體,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開展線上線下「立體營銷」,鼓勵電商平台開設「扶貧產品館」,多渠道解決農畜產品價低、賣難問題。
(3)疫情防控與公共治理擴展閱讀:
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隊伍作風。」這就要求我們發揚優良作風,完善體制機制,推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真正落地見效。
1、加強作風建設,激勵廣大幹部擔當作為。越是形勢復雜嚴峻,越需要廣大黨員、幹部勇當先鋒、敢打頭陣;越是任務艱巨繁重,越需要廣大黨員、幹部主動擔當、積極作為。要加強扶貧領域幹部隊伍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減輕基層負擔,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保障,讓基層幹部心無旁騖地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堅持激勵和約束並重,把關心關愛一線幹部的各項待遇保障制度落到實處。對存在鬆懈、厭戰思想的幹部,及時開展思想教育,決不在最後關頭「掉鏈子」。
2、完善制度機制,層層壓實責任。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穩定,需要制定和完善相關體制機制。健全困難群眾定期排查、監測預警機制,完善產業、就業幫扶等服務機制,探索相對貧困治理機制,建立相對貧困對象識別、返貧認定、退出認定和動態管理機制。
推動低保制度與精準脫貧政策有效銜接。嚴格落實「雙組長」負責制,發揮專責小組作用,通過督促指導、督查暗訪等方式,逐級壓實責任。對中央專項巡視「回頭看」、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發現的問題,一項一項整改清零、一戶一戶對賬銷號,以高質量整改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肆』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何重大意義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味著什麼?
第一,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將更好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
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註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國家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和顯著優勢。
我們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黨和國家實行的民主集中制,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有黨和政府強有力的社會動員組織能力,有全國一盤棋的互助協作機制等,這些都是我們的制度優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核心。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決不能否定和丟棄我們制度的優勢,恰恰相反,是要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把各方面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
第二,意味著我國將進一步擺脫傳統人治社會的影響,大踏步走向現代法治社會。
法治是現代國家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使我國真正實現從傳統人治社會向現代法治社會轉變,這將是意義更為深遠的歷史性轉變。
第三,意味著我們將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人類社會制度文明作出更大貢獻。制度文明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一樣,是人類文明的基本形態之一。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發展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既積極借鑒人類制度文明有益成果,又決不照搬別國制度模式,努力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總起來說,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
一、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我們所說的國家治理,就是黨領導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我們所說的國家治理體系,就是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它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這些構成了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依託。
我們所說的國家治理能力,就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的能力,也就是制度執行力。這種能力體現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治理能力的關鍵是人的素質,特別是幹部素質。提高治理能力關鍵是全面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特別是建設適應現代化要求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國家治理體系=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經濟制度+其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
國家治理能力=制度執行力=改革發展穩定能力+內政外交國防能力+治黨治國治軍能力等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國家治理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依照我國憲法,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是國家治理的主體,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黨在國家治理中發揮著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擔負著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的使命,要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必須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社會治理的主要方式:
一是系統治理,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二是依法治理,加強法制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
三是綜合治理,強化道德約束,規范社會行為,調節利益關系,協調社會關系,解決社會問題;
四是源頭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及時反映和協調人民群眾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