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依法治國帶來的影響

依法治國帶來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0-12-24 08:32:04

Ⅰ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會給百姓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法律是公民人身和財產安全的保障,是立國之本,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可以給百姓更穩定的社會環境,也可以給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有法可依,有法可守,可以更好地做一個合法、守法的公民。

Ⅱ 全面依法治國對個人的影響

個人權益能得到保障!

Ⅲ 依法治國對大學生生活有什麼影響

提升大學生的法治意識,對於貫徹落實我國的依法治國方略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歷史的責任,
是建設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
大學生最終是要踏上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事實證明,法治意識強的畢業生能夠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積極投身與社會主義建設,為社會進步做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法治意識差的畢業生走上違法道路的可能性大。由此可見,法治意識的高低不僅能決定個人的成敗,也影響著社會的穩定與安全。
依法治國需要依賴於全體公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大學生是公民中先進的特殊群體,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對實施依法治國具有長遠性、根本性的意義。

Ⅳ 論述全面依法治國對國家,社會,個人有哪些影響

依法治來國是共產黨執政方源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
是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和有力保障。社會主義法治作為社會主義民主的表現形式已當然地包含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之中,並且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法治在作用上是相輔相承的。
依法治國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和推進器。

Ⅳ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依法治國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有何影響

你好,這是很好的參考,你看看呢:
四中全會核心議題是「依法治國」,要在原有「依法治國」基礎上對中國法治體系進行全面升級,以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四中全會關於依法治國將形成一個影響中國未來至少數十年的《決定》。那麼,為何此時中央刻意強調依法治國?依法治國的升級版目的又是為了治誰呢?

占豪認為,當前提出依法治國根本原因有三:

一、法治文明建設的需要。

新中國以後,中國法治文明呈螺旋式上升趨勢,總體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但是,我國的法治無論是體系、人民的法律意識或是執法機構,所體現出來的法治文明程度都仍然不夠。文明的社會一定是法治的社會,一定是法治體系完善、執法公平的社會。基於當前現狀,繼續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與社會和諧的根本需要。

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規范政府和資本權力的需要。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政府應逐漸從主導經濟資源配置、主導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導者角色中解脫出來,在市場機制逐漸完善的情況下,應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激發市場的活力嗎,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才能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這方面,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已經明確,繼續深化市場體制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同時,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由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另外,還有包括深化財稅改革、城鄉一體化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創新等。

如此變化,意味著政府在經濟運行中的人為干預減少了,事前管得少了、限制少了,市場本身在經濟運行中起的作用將被大大放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法律法規等制度限制,那麼市場就會陷入原始的市場競爭當中。這種原始的競爭,市場上的競爭者會為了經濟利益不擇手段。這種野蠻的市場競爭,不但不會促進經濟發展,還會破壞市場的有序運行,如此必然會導致社會混亂,經濟發展會受到重創。鑒於此,國家出台法律法規,由政府加強市場監督、監管並依法治理的體系是非常必要的。通過這些法治體系,去監督市場的運行,從而保證市場處於公平的競爭之下。只有這樣,市場才能是公平的市場,競爭才能是公平有序的競爭。當然,國家才能對資本不失控,社會經濟才不會變成各種勢力之間的征伐,經濟、社會才會處於可持續發展和進步當中。

更直白點說,就是國家、政府放權給市場,是為了充分發揮各種生產要素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但是,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卻不能失去對資本、資源的終極控制,避免經濟走向失控,社會走向失序。

當然,這種規范更為重要的是規范政府的權力,避免權力濫用影響社會經濟發展,避免權力和市場進行直接的、私下的利益交換,避免以權謀私形成黑色利益,增加市場的不公平競爭。一個公平的市場,一定是一個在政府依法嚴密監督,同時又給市場足夠發展空間的市場。中國的依法治國的改革,正是基於此,目標就是建立一個充分活躍、有序的市場經濟體系,同時建立一個和諧、有序的公民社會。

三、反腐、打黑除惡,打破局部利益,避免形成阻礙社會發展的既得利益集團。

我們知道,自新一屆領導人上台,中國就進入了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反腐進程。反腐近兩年來,共有18萬幹部落馬受到懲治,僅省部級以上官員的落馬數量就達53名。在此期間,不僅僅是對政府官員反腐,還包括對媒體的反腐,對學術的反腐,對媒體的反腐等。當然,也包括打黑除惡。改革開放以來,包括腐敗分子、黑社會、無良媒體等黑惡勢力,他們已經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創造的價值有限,但卻不斷巧取豪奪社會資源,掮取更大的權力以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和繼續得利模式。譬如,面家形成的官僚集團,保護傘下卻是黑社會集團劉漢。再譬如,一些媒體失去職業道德的敲詐行為、以權謀私行為等等。

上述這些黑惡勢力,他們逐漸聯合起來,形成了很強大的利益集團,他們占據了大量社會資源、經濟利益,掌握了大量的權力。如果整個國家、社會,盤踞著大量這種既得利益集團,那結果會是什麼呢?就是國家發展逐漸喪失活力,經濟陷入停滯,國家推行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也將無法改動。因為,一改就會動到這些勢力的利益,他們就會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種權力、各種社會資源,對改革者進行抹黑、打壓。如此一來,國家改革將無法繼續推行,民眾利益將無法得到保證,社會將逐漸變成一潭死水。至於那些利益集團,他們猶如盤踞在國家人民身上的吸血鬼,他們不創造經濟利益,倒是不斷貪婪地吸食著百姓的血汗。長此以往,社會各個階層會出現嚴重對立,社會矛盾必然激化,整個國家可能因此陷入動盪之中。歷史上,所有的朝代興替幾乎都是因為這種原因導致的。

因此,我們可以這么認為,四中全會依法治國主要針對的目標是包括貪官、違法商人和擁有某種權力的既得利益體,依法治國的目的是節制包括政府行政權力、資本權力和其它權力,將各種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各種權力只能在合法的渠道內、社會的陽光下有序運行。只有這樣,才能還社會一個清明,還市場一個公平,才能可持續地推動國家社會和經濟發展。

如果對回答滿意,請採納,鼓勵鼓勵熱心人,這年頭助人為樂也不容易啊~~~·

Ⅵ 全面推行依法治國對我國有什麼影響

依法治國,是來堅持和發展中源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Ⅶ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對我國依法治國將產生什麼影響

《決定》展示出中共依法治國決心,新的司法改革措施將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創造更好的法律環境。中國共產黨在十八屆四中全會閉幕後發表的公報中宣布,將堅持根據憲法和法律依法治國,對干預司法的活動進行制約。中國共產黨計劃賦予司法系統更大的權力,並給予公民在立法過程中更大的話語權,同時強調了確保黨在法律體制中領導地位的重要性。該報道援引分析稱,這一專注法律問題的決定反映出黨內人士已經意識到有必要建立現代化法律體系,來公平、權威地解決爭端,特別是在經濟增速放緩加劇社會壓力之際。全會提出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這些舉措,對於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市場經濟運行而言至關重要。

Ⅷ 全面依法治國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

探討市場經濟與依法治國的問題,有助於我們進一步領會黨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精神實質,對於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保證我國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依法治國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的過程,就是經濟法制化的過程。只有建立完備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才能使市場主體、市場行為、市場秩序規范化。沒有法治,不依法治國,不僅國家不能長治久安,而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可能健康發展。依法治國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這是因為:
首先,市場經濟是一種規則經濟,它比自然經濟和產品經濟更需要法律規則。其主要表現為,第一,市場經濟與社會分工緊密相聯,其經濟活動是以商品交換而進行的,為了保證商品交換有序進行,必須有完備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作保障。第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同經濟利益的交叉與沖突將成為現實,為了保護不同利益主體的正當利益,清除阻礙市場經濟發展的各種障礙,也必須依靠法律規則的作用。第三,市場經濟的基本前提是統一的市場與統一的經濟活動,與之相適應的是要求其基本行為准則的統一,使所有的市場主體按照統一的市場准則在公正平等的基礎上展開競爭。沒有統一的市場准則,就沒有公平的市場環境,就不可能有平等的市場競爭,而平等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統一的市場准則就沒有市場經濟。
總之,市場經濟對法治的要求是由市場經濟自身的性質決定的。沒有完備的法制,就不可能有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
其次,法治與市場經濟是雙向互動的。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法律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適應於總的經濟狀況。但法律對經濟狀況和經濟關系絕不是機械被動反映,法律在經濟基礎上發展起來,又與經濟相互影響並對經濟狀況發生積極反作用。實行市場經濟,政府不再直接參與經濟活動,市場主體有廣泛的經營自主權。但市場本身又會帶來無序化,為了防止市場秩序的混亂,國家必須加強對經濟的宏觀管理。這種管理既有經濟手段,更有法律手段,完善的法律體系能避免市場經濟帶來的負作用,使市場經濟沿健康的軌道發展。社會主義基本價值取向是追求社會的公正與平等,而對市場的趨利性不予引導就會偏離社會主義價值目標。因此在中國必須強調市場經濟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強調市場經濟必須在社會主義法制軌道上運行。只有實行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才能通過法制的渠道,合理積極地利用市場經濟的各種合理因素,限制與社會主義價值取向相悖的消極因素,使市場的趨利性有利於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離不開龐大復雜的社會主義系統,各個社會系統因果互動,相互制約和影響,而法治則是這一社會系統的曾.控制器,通過實行依法治國理順各方面關系,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正因為如此,鄧小平同志在辯證地分析了法制與經濟的相互關系時,提出「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的偉大思想。只有法制完備了,經濟才會搞好,社會才會發展和前進。
最後,世界經濟的實踐證明,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必然要求有比較完備的法制。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統一市場的形成,世界各國的生產、交換和消費,都日益超出一國范圍,走向國際化。世界各民族之間經濟上的互相往來和互相依賴,逐步取代了原來閉關自守和自給自足的狀態。我國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走向國際市場,就一定要學會充分利用國內和國外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為加速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由於各國社會制度不同,發展水平各異,雖然經濟交往日益頻繁,互相依賴和互相合作也日益緊密,但相互競爭也不斷加強,有關當事國或當事人的利害得失也常有矛盾沖突,彼此之間的經濟關系需要按照國際慣例和國與國之間約定的規則辦事,需要藉助於統一的法則加以指導、調整和約束。因此,依法治國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走向世界的需要。
二、依法治國是我國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需要
改革呼喚法治,法治貫穿改革,法治與改革同步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從我國改革的實踐來看,經濟體制改革是對人們利益關系的重構,政治體制改革將調整人們權利義務關系,不管是利益關系的重構,還是權利義務關系的調整,都需要法治作保障。社會主義法治集中體現了全體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權威性的特殊地位,它能使在改革深化過程中,各階層群體的利益得到正確處理與協調。法治對改革的作用具體表現為:首先,法治為改革制定統一章法。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改革應按照總體設計,在總結試點借鑒他國經驗基礎上,將具體的改革措施和步驟用法律形式明確加以規定,然後依法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離開法治的改革就難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造成本來可以避免的損失。其次,法治為鞏固和保障改革取得的成果提供有效手段。在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需要及時把一些成熟的經驗上升為法律規定。這樣一方面可以消除人們怕變的思想顧慮;另一方面又可以為深化改革提供依據,促進改革向縱深發展。最後,法治為改革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改革也是一場革命,它不可能不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干擾,要排除各方干擾,必須運用法律這個有力武器。
當前,我國的改革已進人建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全局性整體推進的新階段,新階段的一個重大特點,是要大力使體制和政策制度化和法律化,也就是由過去的依靠行政手段轉向依靠法律手段來引導和調控,從而推進和保障我國的改革。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所有制結構、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以及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對外貿易新體制等等。上述新機制或新體制的建立與完善離不開完備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只有完備市場經濟法制,使市場經濟關系、經濟運行和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才能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和有效運行。因此,法制建設必須與經濟建設同步進行,法治必須貫穿於改革的全過程,我們應當把實行依法治國放在與經濟建設、改革開放並重的高度來認識。
三、依法治國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可持續發展的可靠保障
社會可持續發展包括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整個社會系統的協調進步。社會歷史發展的事實表明,沒有法制,不依法治國,就不可能有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社會生產力也不可能高速持續增長。現代政治學認為,一切政治組織和國家機關,只有將權力納人法治軌道,把它置於大多數人的共同制約下,並在實踐中形成一整套法律制度,實現依法治國,才能保持社會的長期穩定。
鄧小平同志極為重視法治對社會穩定的作用,他認為「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為重要。這些方面制度好可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鄧小平還指出:「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律。現在,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社會主義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實現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社會長期穩定。穩定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穩定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穩定、經濟穩定、社會秩序穩定、人心穩定等。穩定和發展是當前中國社會的兩大最高利益。
依法治國是實現社會穩定與發展雙重目標的最佳方略。這是因為:首先,法治是現代國家社會穩定的保證。社會穩定是指一個社會的政治經濟等社會要素處於協調平穩狀態,不出現根本破壞性變化,追求社會穩定就是使社會處於有序狀態。而法治則是引導社會按照法律規定,有條不紊地進行各項活動,減少社會不安定因素。法治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功能是緩和、協調、化解和預防社會矛盾與沖突,為建立和維護一定社會秩序服務。其次,法治是社會發展的基礎。馬克思主義認為,包括法律在內的各種制度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國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一項重要工作是建立健全我國的法律制度。當前,我們要抓緊制定與健全發展市場經濟的法律制度,使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獲得可靠保障。最後,法治是將社會穩定與發展統一起來的有效手段。社會關系的調整可分為個別性調整和規范性調整兩大類。所謂個別性調整是指針對某一具體情況,確定一個具體的標准來對人們的行為進行調整的方式。其特點是有助於對具體情況作出恰當處理,但缺乏普遍適用的標准。所謂規范性調整是指根據反復適用於同一類型情況的規則來對人們的行為進行調整的方式。

Ⅸ 依法治國對民事訴訟法實施的影響

一、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現狀之我見
案件執行工作作為人民法院兩大任務之一,在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實施初期,各級人民法院並沒有對其給予足夠重視,加之執行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各級人民法院執行機構設置混亂,執行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案件執行工作不規范等情況極為普遍,在我國社會轉型時期,執行工作越來越多的阻礙了人民法院正常工作的開展和司法權威的完全樹立。特別是近幾年來,人民法院"執行難"問題,已日益成為社會各界公認的一大社會頑疾。
自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實施以來,隨著人民群眾思想觀念的變化和社會經濟生活的飛速發展,各種涉法利益沖突的增加,法治意識的增強,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所必經的一個相對不穩定的社會階段對人民群眾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人民法院"執行難"的問題日益突出。近幾年來,更是成為嚴重製約我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大障礙,也極大的損害了法律的權威和尊嚴,給司法工作帶來了嚴峻考驗,使社會公平正義受到了極大挑戰。客觀地看,造成人民法院"執行難"問題的因素很多,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我國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過程中,財產私有化程度加快,但社會公眾財產的公示公告不夠,財產監管制度不完善,使人民法院執行工作中難以查詢到確實可供執行的財產線索;相關部門及個人囿於自身狹隘利益的考慮,不願積極協助人民法院執行,更有甚者採取非法手段極力阻撓人民法院執行;部分被執行人誠信意識缺乏,蓄意隱瞞、轉移財產,躲避執行,甚至給人民法院來個人間蒸發,讓人民法院執行人員無法查獲其行蹤;部分黨員幹部甚至是一些領導幹部法紀觀念淡薄,經不住當事人的一再懇求,擋不住"人情關系"的庸俗干擾,而出面干預和影響人民法院的正常執行工作,而人民法院因人力物力受制於人,挺不起腰,抬不起頭,不得不屈服忍耐;執行案件的數量激增與執行力量不足之間的矛盾,執行人員分身乏術,疲於應付的現象;個別執行人員消極執行的情況;法律法規關於執行工作的規定不夠完善,又相對滯後,從法律程序上制約了執行工作的健康發展。種種不利因素,不一而足。
近年來,隨著法院"執行難"問題的日益嚴重,以及各種暴力抗法事件的增多,人民群眾特別是一些案件當事人對於人民法院的執行工作充滿怨言,嚴重地損害了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對我國的法治建設造成了極大的不利影響。各級人民法院對此在緊緊依靠黨委、人大領導和監督的同時,不斷創新執行理念,改進執行方式方法,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執行手段。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也多次就"執行難"問題下發文件予以支持,但均因於法無據,而在施行過程中畏頭畏尾,收效甚微。人民法院"執行難"的狀況仍沒有得到大的扭轉。
二、新民事訴訟法執行篇的閃光點、對執行工作的影響及實際執行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本次民事訴訟法執行篇的修改,最高立法機關既著眼於保障人民群眾的自治權力,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也從法律層面上對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行為明確了嚴厲制約和制裁的依據,為人民法院解決"執行難"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對法院"執行難"問題的解決必將起到強大的積極促進和推動作用。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