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依規信教
⑴ 佛教的基本教義
一、佛教的基本教義
1、關於善惡因果與修行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的實踐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說教方面。佛教的善惡因果觀與修行法門,既與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說教有共通之處,又自有其殊勝之處。
2、關於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的理論方面、哲學方面、辯證思維方面。佛教關於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論,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禪悟)基礎上的成果。當然,從具體內容上看,這兩大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割開來的。
3、佛教的基本教義主要是:緣起、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因果業報、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盤,以及自成一體的密宗法義等。
二、教義解釋
1、緣起
緣起,即諸法由因緣而起。所謂緣起論,即闡釋宇宙萬法皆由因緣所生起之相狀及其原由等教理之論說。緣起論是佛法的代表,是佛教與世界上其它宗教或古今任何哲學流派相區別的根本特徵。緣起論系以「法印」為基礎,以「十二因緣」、「四諦」、「八正道」為中心思想。
2、法印
所謂法印,即作為印證是否合乎佛法的標准。小乘佛教有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之說。
3、四諦,又作四聖諦。
(1)苦諦:指三界六道生死輪回,充滿了痛苦煩惱。
(2)集諦:集是集合、積聚、感招之意。集諦,指眾生痛苦的根源。
(3)滅諦:指痛苦的寂滅。
(4)道諦:指通向寂滅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
4、八正道
(1)正見:正確的見解,離開一切斷常邪見。
(2)正思維:正確的思維,離開一切主觀分別、顛倒妄想。
(3)正語:正確的言語,也就是不妄語、不慢語、不惡語、不謗語、不綺語、不暴語,遠離一切戲論。
(4)正業:正確的行為活動,也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等,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5)正命:正確的生活方式,即遠離一切不正當的職業和謀生方式,如賭博、賣淫、看相、占卜等。
(6)正精進:正確的努力,去惡從善,勤奮修行,不懶散度日。
(7)正念:正確的念法,即憶持正法,不忘佛教真理,時時以惕勵自己。
(8)正定:正確的禪定,即專注一境,身心寂靜,遠離散亂之心,以佛教智慧去觀想事物的道理,獲得人生的覺悟。
5、十二因緣
1)無明緣行:無明,指眾生對佛法真理、對宇宙人生真相的無知狀態。
(2)行緣識:正因為有意志活動,因而產生心識,識即精神活動,指按照意志活動投生後產生最初的意識。
(3)識緣名色:由於心識活動而形成精神和物質的胎質。名,指概念,精神方面;色,指色質,物質方面的形體。
(4)名色緣六處:六處,又稱六入,在此指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和認識器官。這時,胎質逐漸成熟,即將誕生。
(5)六處緣觸:觸指接觸,指胎兒出生後,六種感覺和認識器官與外界接觸。
(6)觸緣受:受即感受、接受,由於身心逐漸發育,六根與色、聲、香、味、觸、法六境接觸頻繁,而產生相應的或苦或樂、或不苦不樂的感受。
(7)受緣愛:愛指愛欲、貪愛,隨著年齡的增大,在不斷感受的基礎上產生分別心,有了愛惡之情。
(8)愛緣取:取即執著、追求,正因為有了貪愛,到了成年以後,愛欲強盛,開始對外界執著追求。
(9)取緣有:這里的有,指思想、行為所產生的難以抹掉的後果,即業,分為善、惡、無記三種性質的業。由於執著,造下了種種業。
(10)有緣生:正因為有了業,這種業必然產生未來的果報,使人在死後重新投胎受生,從而導致來世的再生。
(11)生緣老死:有了生則必然招致老、死。這樣,十二個環節輾轉不斷地生死輪回,互為因緣,即是十二因緣。
(12)十二因緣包含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有兩重因果關系,稱為三世兩重因果。
6、因果業報
因果,或稱因果律,為佛教教義系統中,用來說明世界一切關系的基本理論。謂一切事物皆由因果法則支配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已作不失,未作不得」。若否認這種因果之理的存在,則稱「拔無因果」。
7、三界六道
三界六道是佛教業報輪回說的主要內容。三界,指眾生所居住的三種世界,或者說三類生存形態,即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又稱六趣,分別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8、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又作三十七菩提分,指為追求智慧、獲得覺悟而進入涅盤境界的三十七種修行方法和途徑。三十七道品分為七科,即: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等七個方面。
9、涅盤
涅盤,意譯作滅、寂滅、滅度等,是佛教修行的最終目的和最高境界,一般指破除煩惱、無明後所證得的精神境界,這是一種不生不滅、超越生死、永恆安樂的境界。此外,出現於此世為人的佛(特指釋迦牟尼),其肉體之死,稱涅盤(寂滅)、般涅盤(圓寂)。
10、密宗法義
在佛教教義中,密宗的教義系統具有其顯著的獨特性。密宗的兩部根本經典是《大日經》和《金剛頂經》。密宗的基本思想是《大日經》中所說:「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密宗法義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成「六大體大」、「四曼相大」、「三密用大」等。
(1)依法依規信教擴展閱讀
世界觀
法界一界是佛教了義的世界觀。每個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譬如數學家能如實看清幾何體形狀,有些人就是看一輩子也看不清;又譬如色盲的人無法看清色盲測試圖。所以同一法界,不同的人所見是不同的。
正如《佛說不增不減經》所開示:「舍利弗,一切愚痴凡夫不如實知一法界故,不如實見一法界故起邪見心,謂眾生界增,眾生界減。舍利弗,如來在世,我諸弟子不起此見。若我滅後過五百歲,多有眾生愚無智慧,於佛法中雖除須發,服三法衣,現沙門像,然其內無沙門德行。
如是等輩,實非沙門自謂沙門,非佛弟子謂佛弟子,而自說言:『我是沙門真佛弟子。』如是等人起增減見。何以故?此諸眾生以依如來不了義經,無慧眼故」 。
與魔斗義
永嘉大師雲:「圓頓教。沒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和迷信違背科學者爭,一定往生凈土,諸佛菩薩必來迎,契合佛心故。譬如和上帝斗的布魯諾菩薩。這就是我佛教的凈土法門。菩薩行,凈人間,與一切迷信者斗其樂無窮。
正如《殊勝具戒經》所說:「爾時佛告諸善男子言。汝善男子。應共魔斗尋求聖位。若修行菩薩。成熟眾生之時。先共邪魔斗戰。令其變化相應善行。不求余師。是為法行!」
平等義
寶積經:「文殊師利言。善男子。若法不增不減是名圓滿。雲何圓滿。若於諸法不能了知則生分別。若能了知則無分別。若無分別則無增減。若無增減此則平等。」
無業無報義
大士。仁今已造極猛惡業。欲害如是天人大師。是業若熟當於何受。時文殊師利告舍利弗言。如是大德如汝所說。我今唯能造作如是極重惡業。而實不知於何處受。然舍利弗。如吾見者。當若化人幻業熟時我如斯受。所以者何。彼幻化人無心分別無有念想。
一切諸法皆幻化故。又舍利弗。我今問汝隨汝意答。於意雲何。如汝意者實見劍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師利曰。又定見彼惡業可得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師利曰。又定見彼受果報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師利言。如是舍利弗。彼劍既無復無業報。
誰造斯業誰受報者。而反問我受報處乎。舍利弗言。大士。以何義故復如是說。文殊師利言。如我所見。實無有法業報熟者。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無業無報。
無報恩義
爾時善住意天子。復白文殊師利言。大士。希有希有。今日乃能宣說如是甚深義處。我於大士以何報恩。文殊師利言。天子。汝莫報恩。善住意言。大士。我今雲何得不報也。文殊師利言。天子。汝莫報恩。所以者何。
天子。汝能如是不報恩者。即為報也。善住意言。大士。仁今寧可無報恩乎。文殊師利言。天子。如是如是。我不報恩亦非不報。善住意言。大士。仁以何義更作是說。文殊師利言。天子。凡愚之人造種種法。起種種見。行種種行。以作如是種種見行。是故念言我當報恩。
天子。此非正行善男子也。其有正行善男子者。乃至無有少作。或作不作。彼終不言我念報恩。又復天子。不報恩者。如佛世尊宣說平等。謂一切法悉無所作。無有作處。皆入平等。無有轉還。亦無超越。非自非他。無作不作。是故我為無報恩也。
念佛不忘救國
一天早晨,弘一法師在承天寺食堂用餐,當食之際,禁不住潸然流涕,備極痛苦地對弟子們說:「吾人所吃的是中華之粟,所飲的是溫陵(泉州古稱)之水,身為佛子,此時此刻,不能共紓國難於萬一,為釋迦如來張點體面,自揣不如一隻狗子,狗子尚能為主守門,吾人卻一無所用,而猶靦顏受食,能無愧於心乎!」
弟子們聽著法師的話,也都泣不成聲,悲痛異常。在這之後,他每有開講,座位後面的牆壁上,都掛起一幅由其親手書寫的中堂:「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
後有跋語曰:「佛者,覺也。覺了真理,乃能誓捨身命,犧牲一切,勇猛精進,救護國家。是故救國必須念佛。」講演中,又往往觸景生情,感時傷亂,勉勵佛教徒們對國家、對民族應有愛護的熱忱。
⑵ 《兵役法》第一章第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分種族,民族,職業,宗教信仰,家庭出身,教育程度都
《兵役法》第一章第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義務依照本法的規定服兵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經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2次會議通過,1984年5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4號公布;根據2011年10月29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第3次修正。
(2)依法依規信教擴展閱讀:
修改解析
修改後的兵役法規定,根據軍隊需要和本人自願,可以徵集當年12月31日以前年滿17周歲未滿18周歲的公民服現役。國家實行兵役登記制度。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滿18周歲的男性公民都應當進行兵役登記。經兵役登記並初步審查合格的,稱應征公民。
修改後的兵役法規定,在徵集期間,應征公民被徵集服現役,同時被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招收錄用或者聘用的,應當優先履行服兵役義務。應征公民是維持家庭生活唯一勞動力的,可以緩征。
根據修改後的兵役法,國家建立健全以扶持就業為主,自主就業、安排工作、退休、供養以及繼續完成學業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士兵退出現役安置制度。義務兵退出現役,按照國家規定發給退役金,由安置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接收,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可以發給經濟補助。
⑶ 下列不屬於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的是( ) A.平等權 B.依法納稅 C.宗教信仰自由 D.政
依法納稅不屬於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
1982年《憲法》規定的中國公民的基本權利,主版要有以下幾方權面的內容:
1、人身自由。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
2、人格尊嚴。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3、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4、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5、批評和建議、申訴、控告或者檢舉以及取得賠償的權利。
(3)依法依規信教擴展閱讀:
中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具有廣泛性、真實性和權利與義務一致性、平等性的特點。中國公民,不論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其他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都平等地享有《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
只是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權利,才依法剝奪為數極少的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嚴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政治權利。
公民在社會主義制度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制的一條基本原則,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也不受歧視。
⑷ 依照法律規定什麼人不能服兵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第三條規定:反革命分子和依照法律在一定時期內被剝奪政治權利的封建地主、官僚資本家和其他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都不得服兵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歲的男性公民,不分民族、種族、職業、社會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義務依照本法的規定服兵役。
(4)依法依規信教擴展閱讀:
參加兵役登記是法律賦予每個適齡男性公民應盡的光榮義務和神聖責任,帶有強制性。
兵役法第六十六條規定,有服兵役義務的公民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縣級人民政府強制其履行兵役義務,並可以處以罰款:拒絕、逃避兵役登記和體格檢查;應征公民拒絕、逃避徵集;預備役人員拒絕、逃避參加軍事訓練、執行軍事勤務和徵召。
逃避或拒絕兵役登記的公民,既影響正常參軍,還將受到行政性處罰。根據兵役法規定,應征公民拒絕、逃避徵集且拒不改正的,不得錄用為公務員或者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兩年內不得出國(境)或者升學。
國防生違反培養協議規定,不履行相應義務的,依法承擔違約責任,根據情節由所在學校作退學等處理;畢業後拒絕服現役的,依法承擔違約責任,並按照上述條款規定處理。若是在戰時拒絕履行相關義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⑸ 如何通過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群眾依規有序信訪
(一)准確定位,規范信訪秩序,實現信訪工作理性回歸
堅持規范信訪事項和規范信訪秩序相結合,規范信訪事項是規范信訪秩序的前提,要想規范信訪秩序,必須規范信訪事項。凡是明確有法律渠道和主管部門的訴求,都不應作為信訪事項受理登記。
拓寬向群眾宣傳政策法律的渠道,告知其選擇法律途徑維護合法權益的有關規定。如果把不是信訪的問題引入信訪渠道,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還誤導了群眾。在暢通信訪出口上做實做強,使大量被誤導進入信訪渠道的上訪人,通過教育引導、法律告知引導其退出信訪渠道,選擇法律途徑解決訴求。
(二)強化法治,把信訪事項導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
破解信訪難題的根本出路是加強法治建設,推進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逐步把信訪事項導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依法解決問題。
具體來講,一要依法解決問題,對法律和政策有明確規定符合解決條件的,一定要做到「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二要依法教育疏導,綜合運用法制宣傳、教育引導、心理疏導、化訪為訴、進入程序、依法處置等措施,把涉訪人群導入法治框架內解決問題。三要依法懲戒處理,對無視法律權威的違法上訪行為,要用法律方式依法處理;對把上訪當成誣告、陷害、誹謗渠道的,要強化法律告知,依法追究責任,堅決維護社會主義法制權威。四要依法終結信訪,堅決維護三級終結的權威;對涉法涉訴信訪案件,一律按法律規定,通過審判監督和檢察監督、行政復議、國家賠償程序處理,並結合各部門的紀檢監察監督、法制工作監督,強化糾正錯誤,規范執法行為,堅決維護法制權威,維護法律尊嚴。
(三)正確引導輿論,淡化信訪宣傳誤導,強化法制宣傳教育
高度重視輿論宣傳對信訪群眾的導向作用,客觀報道宣傳信訪政策法規,提高群眾對信訪的正確認識,引導信訪群眾依法信訪。
淡化對信訪特別是越級信訪促進問題解決的宣傳,不過分誇大和渲染信訪的作用,大力營造依法解決問題的輿論氛圍,從思想上消除涉訪當事人對信訪渠道過高的價值預期,引導其自覺選擇司法解決途徑,在法治程序里化解矛盾、促進和諧。通過對處理違法信訪行為等典型案例的宣傳教育,以案析理、以案說法,有效震懾違法,努力營造依法、理性、有序信訪的良好社會氛圍。堅持把宣傳政策法律和教育引導貫穿於依法治訪的全過程,注重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強化法律告知、釋疑解惑,教育警示群眾防範違法犯罪,實現執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四)強化源頭治訪,把涉訪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縣級以下
信訪問題的解決和防範關鍵在基層。要緊緊抓住縣級以下有關部門這個解決問題的責任主體和防範源頭:一是把矛盾發現在早、化解在小、解決在源頭。二是增加縣級以下有關部門化解矛盾、依法解決問題的層級,從村組、社區到鄉鎮、辦事處、縣區有關部門來真正了解實情、層層化解矛盾。三是對涉訪違法行為也要發現在早,處置在小,解決在縣級以下。要堅持法制原則,以「合法」還是「違法」作為定性標准,不要糾結於是否為「上訪人員」、「特殊群體」,防止違法行為的逐步升級。四是強化責任追究,及時吸取教訓、引以為戒,發現問題、改進工作,更好地從源頭上發現和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⑹ 邪教是什麼
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氣功或者其它名義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製造、散布歪理邪說等手段蠱惑、蒙騙他人,發展、控製成員,危害社會的非法組織。
邪教大多是以傳播宗教教義、拯救人類為幌子,散布謠言,且通常有一個自稱開悟的具有超自然力量的教主,以秘密結社的組織形式控制群眾,一般以不擇手段地斂取錢財為主要目的。
法國專家們經過深入研究,認為應該從社會學角度出發,以「危險性」來界定邪教:一個團體,利用科學、宗教或治病為幌子,掩蓋其對信徒的權力、精神控制和盤剝。
以最終獲取其信徒無條件效忠和服從、並使之放棄社會共同價值觀(包括倫理、科學、公民、教育等),從而對社會、個人自由、健康、教育和民主體製造成危害,即為邪教。
(6)依法依規信教擴展閱讀:
基本特徵
與正常的宗教相比較,法國專家們發現,邪教具有以下一系列專有的特徵:
邪教的「精神領袖」至高無上,是一切信徒所必須永遠服從的。這個「精神領袖」往往在世,也是邪教的創立者。他要麼假借其他宗教的軀殼,要麼自創一個教派。如「科學神教」藉助基督教,控制著信徒的所有行動,而他自己則可以不受教規的限制。他能夠解釋一切現象。
當代邪教: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邪教組織逐漸發展起來。20世紀80年代,邪教勢力大多在偏遠地區活動,90年代新生邪教多以中心城市為基地擴張,進入21世紀,當代邪教勢力開始出現國際化的趨勢。在中國,明確認定的邪教組織共有14個。同時,「法輪功」是帶有典型邪教性質的非法組織。
具體的邪教為:法輪功、全能神、徒弟會、全范圍教會、靈靈教、新約教會、觀音法門、主神教、被立王、同一教、三班僕人派、靈仙真佛宗、天父的兒女、達米宣教會、世界以利亞福音宣教會、日月氣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邪教
⑺ 基督教的人怎樣在胸口畫十字,順序怎樣!(緊急)
畫十字順序:
1、畫十字是基督教徒祈禱時一種儀式,第一步雙手合十,表示虔誠。這是版開始祈禱的准備權動作。
關於禁食:
有採取定期的早晨禁食的(如太6∶17),有一段時間集中進行的(如徒9∶9),在內容上有為罪懊悔的(如利21∶27,詩69∶10),有為得能力的(太17∶21),有為懇切代求的(如斯4∶16,代下20∶1-4,但9∶3),有為明白引導的(徒13∶2);在形式上有部分禁食和絕對禁食。部分就比如只吃素,或是只喝水,只禁早餐,中餐,晚餐這樣。
⑻ 宗教信仰填什麼
宗教信仰根據個人事實進行填寫,信奉什麼教派就填什麼教派,若無宗教信仰填無即可。
例如三大教:
1、基督教: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之一。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宗教。在21世紀初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約10億信徒(2006年),為擁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之一,以亞洲、非洲的信徒的發展最快。基督教的經典是《聖經》,特點:博愛、人人平等。
2、伊斯蘭教:世界性宗教之一。在亞洲、非洲,歐洲,特別以西亞、北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信仰者總數超過12億人(2008年)。伊斯蘭教的經典是《古蘭經》。伊斯蘭教的特點是和平、仁愛、自強不息。
3、佛教:世界第三大宗教,起源於象雄文化。在21世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佛教就是讓人們斷除「惡」的行為、行持能夠給人們帶來快樂的行為。
(8)依法依規信教擴展閱讀
宗教信仰的產生:在原始人類智力和能力很不發達的原始社會階段,人類出自內心地對日月星辰運轉的神秘力感,日夜冷暖的更替輪回,自身生命的存在與信託,感到越發的困惑與無助,對死亡產生了巨大的恐懼與不安,對主宰人類命運的自然力量以及社會力量背後的那種不可琢磨的偉大超自然超社會的力量頓生一種難以抗拒的頂禮膜拜之感。
從而導致人們以一種虔誠的態度「仰望」這種偉大的力量,對它產生一種信任依託之感,希望能藉助他這個無限的終極力量解決自己心靈的恐懼和困惑。
人類就不斷地對這種終極無限的力量盡其所能地描述表達,在人類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強弱的不同階段,在生存環境不同的不同地域,對這種終極無限的形象、性質表達各不同,並且形成的宗教經典體系、宗教儀式、規章制度也是不同的,即宗教情感的外在載體、表現方式是存在很大差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