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公共危機體系

公共危機體系

發布時間: 2020-12-23 03:52:09

A. 公共危機管理的應急管理員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是( ) 計劃體系;指揮體系;組織體系;控制體系

答案是組織體系

公共危機管理的應急管理員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是組織體系

B. 我國公共危機管理體系的建設關鍵是做好什麼

建設公共危機管理體系,關鍵是制定完善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在建立健全公共危機管理機制、體制和法制上下功夫

C. 公共危機管理的領導體制

公共危機管理的法制建設
教學要求:
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具體內容;明確行政緊急權力及其法律規制;了解公共危機管理中的政府職責、公民權利保障等基本內容。
教學內容:
一、公共危機管理的法律體系建設
公共危機管理法制屬於非常態法制,清楚闡述相對常態法制的不同點,介紹我國危機管理法律體系的建設是必要內容。
(一)相對於常態法制,公共危機管理法制的不同點
(二)我國危機管理法律體系的健全和完善
二、依法行政與公共危機管理
危機管理是政府的職責,如何本著「責任政府、服務政府」的理念,積極承擔和履行法定職責是必須了解的基本內容。
(一)公共危機管理中的政府職責
(二)行政緊急權力及其法律規制
三、公共危機管理中的公民權利保障
現代危機管理以法治為原則,以保障人權為核心,應該熟悉危機過程中公民的權利及其救濟的基本內容。
四、制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突出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內容的重點學習,是突發事件管理中政府「依法行政」的基礎。
重點問題:
1、准確把握《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具體內容。
2、正確理解行政緊急權力及其法律規制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公共危機管理的體制建設
教學要求:
掌握我國政府危機管理的機構設置及設置的基本原則;明確政府公共危機管理的基本職能;了解改革與完善公共危機管理體制的基本趨勢。
教學內容:
一、公共危機管理的領導體制
公共危機管理主體是政府,政府領導體制的建立需要在權力分配與監督上加以完善。
(一)公共危機管理的統一指揮體制與政府職權劃分
(二)公共危機管理中的責任與監督機制
二、公共危機管理的政府職能與機構
(一)公共危機管理的基本職能
(二)公共危機管理政府機構設置原則及機構建設
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與《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對公共危機管理體制的基本規定。
三、改革與完善公共危機管理體制的基本思路
強調在政府領導和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的同時,加強非政府組織、社會力量、專家咨詢組織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的作用發揮。
重點問題:
1、准確把握政府危機管理的機構設置及設置的基本原則。
2、正確理解政府公共危機管理的基本職能。
第四章 公共危機管理的機制建設
教學要求:
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對危機預警機制、決策處置機制、資源配置和管理機制、善後管理與評估機制以及公共危機的新聞發布機制的具體規定;了解公共危機管理機制建設的基本原理。
教學內容:
一、公共危機預警機制
(一)公共危機預警系統的基本功能
(二)建立公共危機預警的原則
(三)公共危機預警機制的框架體系
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與《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對公共危機預警機制的基本規定。
二、公共危機決策機制
危機決策考驗領導群體非常態下的領導能力發揮,需要遵循非常態管理的原則和決策機制。
(一)危機決策的原則
(二)危機決策機制的構成
三、公共危機資源配置與保障機制
(一)我國目前公共危機管理資源配置問題分析
(二)改善我國公共危機管理資源配置與管理機制
理論分析應結合《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相關規定。
四、公共危機新聞發布機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對突發事件新聞發布有著比較明確的規定,重點講解突發公共事件新聞發布機制的六個方面。
五、公共危機善後管理與評估機制
結合《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強調善後管理的5各方面;理解危機風險、影響和管理評估的基本思路。
重點問題:
1、准確把握公共危機管理機制的結構。
2、正確理解公共危機善後管理與評估機制的重大意義。
第五章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教學要求:
掌握《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基本內容;明確《天津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具體要求;了解公共危機管理預案的編制與評估技能。
教學內容:
一、《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解讀
重點闡釋原則和框架。
二、《天津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解讀
重點掌握運行機制與應急響應的具體規定。
三、《天津市突發公共事件預案編制暫行規定》解讀
重點掌握突發公共事件預案內容框架和編制基本要求。
重點問題:
1、《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運行機制的基本內容。
2、《天津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基本原則。
3、公共危機管理預案編制的基本程序。
第六章 自然災害管理
教學要求:
掌握我國自然災害應急響應的等級體系與應急響應的具體規定;明確自然災害災後恢復重建中區縣政府的主要工作;了解《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的基本內容。
教學內容:
一、我國自然災害的基本特徵與管理體制
宏觀了解我國自然災害的基本特徵與管理體制建設的歷程。
二、自然災害的緊急救助
必須明確自然災害的緊急救援主體是各級政府,管理自然災害救助的行政部門是各級民政部門。重點強調在不同情況下的應急響應和救助責任:
(一)自然災害應急響應的等級體系
(二)縣級政府自然災害應急響應與救助的具體規定(農村地區要重點將冬春災荒救助制度進行學習)
三、災後恢復重建
明確在恢復重建中民政部門和各級政府,尤其是縣級政府的具體責任。
(一)民政部門恢復重建的行政管理程序
(二)縣級政府的具體職責
四、社會捐助制度
一般性了解社會捐助的渠道和主要方式。
五、建立中國特色自然災害應急體系
結合《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了解中國特色自然災害應急體系的結構。
重點問題:
1、准確把握自然災害應急響應的等級體系的內容。
2、正確理解民政部門和地方政府在自然災害應急救助中的責任和任務。

D. 簡述公共危機預警的含義及類型

危機管理已是當前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普遍越受到企業的重視。當前,由於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和企業內部自身條件的不斷變化,可能導致企業對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變化的不和諧進而引發企業危機,那麼生產經營活動中無時無刻不存在風險和危機,包括品牌、質量、財務、聲譽等等。企業危機管理的精髓是在危機來臨之前如何識別、防範危機的發生,危機來臨時如何管理危機以及將危機轉化為企業發展的機遇。超前的、無形的、全面的危機意識才是企業危機防範中最堅固的防線,在日常工作中,企業必須建立完備的危機處理應急機制,否則當危機來臨之際,企業就會出現無所適從,亂象叢生的被動局面。 危機管理的理念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在企業經營形勢不好的時候,人們容易看到企業存在的危機,但在企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居安思危則並非易事,然而危機往往會在不經意的時候到來。所以,企業進行危機管理第一應樹立一種「危機」理念,營造一個「危機」氛圍,用危機理念來激發員工的憂患意識和奮斗精神,使企業經營者和所有員工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充滿危機感,時刻對危機保持高度警惕。 危機管理要建立科學的危機預警系統。運用一定的科學技術辦法和手段,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變數進行分析及在可能發生危機的警源上設置警情指標,及時捕捉警訊,隨時對企業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測,對危害自身生存、發展的問題進行事先預測和分析,以達到防止和控制危機爆發的目的。 一是要進行危機監測。對可能引起危機的各種因素和危機的表象進行嚴密的監測,搜集有關企業危機發生的信息,及時掌握企業危機變化的第一手材料。二是要進行危機預測和預報。對監測得到的信息進行鑒別,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危機類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估計,並在必要時發出危機警報;三是要進行危機預控。企業應針對引發企業危機的可能性因素,採取應對措施和制定各種危機預案,以有效地避免危機的發生或盡量使危機的損失減少到最小。 當企業遇到危機時,要以最快的速度啟動危機處理預案,規避和消除危機的蔓延和擴大。在處理危機時,要把公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企業從危機爆發到危機化解應更多地關注消費者的利益而不僅僅是企業的短期利益,拿出實際行動表明公司解決危機的誠意,盡量為受到危機影響的公眾彌補損失,以利於維護企業的形象。危機發生後,應盡快調查事情原因,弄清真相,開辟高效的信息傳播渠道。隨時接受媒體和有關公眾的訪問,以低姿態、同情心和親和力的態度來表達歉意、表明立場,全方位地處理善後工作。
我國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現階段我國進入了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改革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社會制度系統不斷發生變遷,利益和權力在不同的主體之間進行著重新分配,導致各種不穩定的 因素出現。洪澇災害、地震、空難、SARS、禽流感、礦難等天災人禍頻發,我國已經進入危機高發時期,在這種情勢下,加強並完善政府的危機管理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危機和公共危機管理概述
危機是對一個社會系統的基本價值和行為准則能夠產生威脅,並且在時間壓力和不確定性極大的情況下,必須對其做出關鍵決策的事件。危機具有結構不良、突發性、緊迫性、不確定性的特點,使人們無法在短期內確定危機性事件的演變趨勢。危機既能起到社會安全閥的積極作用,又有破壞性、消極性的一面,而從社會現實來看,危機往往對經濟和社會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危機從發生到消亡,一般要經歷潛伏期、暴發期、持續期和解決期四個時期,因此,建立危機的預警機制,在危機潛伏期及時發現並遏制,是危機管理的第一要義。
對應於危機的四個階段,危機管理也包括四個方面的工作:危機前的預防、危機前的准備、危機暴發期的應對、危機結束期的恢復,這四個階段通常簡稱為PPRR,即指預防(Prevention)、准備(Preparation)、反應(Response)和恢復(Recovery)。盡管危機管理是一個綜合性、多元化的復雜工程,但仍應遵循一些普遍性、規律性的原則,包括第一時間原則、全局性原則、主動面對原則、科學合法原則、預防第一原則等。
政府危機管理是政府針對突發危機事件的管理,目的是通過提高政府對危機發生的預見能力和危機發生時的自治能力,及時有效地處理危機,恢復社會穩定和秩序,恢復公眾對政府的信心。政府危機管理是與企業危機管理相對應的概念,但與企業危機管理在管理主體方面不同,政府危機管理面對的利益關系和危機影響的范圍更為廣泛。
二、我國政府危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數十年的危機處理實踐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初步建立了一套危機管理體系,該體系在預防危機發生、減輕危機損害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目前我國危機管理體系不健全,在協調社會安全包括公眾健康在內的多層次、多類型的綜合危機管理體系的建設方面尚無實質性的進展。
1.我國政府危機管理缺乏完備的法律保障體系。在立法方面,我國缺乏一些跟政府危機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導致了我國採取的大部分緊急對抗措施一般都無法律依據。我國已制定了《戒嚴法》、《防災減震法》、《傳染病防治法》、《防洪法》等,但這些單行的法律只能適用於一種緊急狀態,覆蓋面單一。在執法方面還存在執行不到位的情況,依法行政尚待加強。另外,在政府處理危機過程中,防止公民權利受到侵害的執法監督方面,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尚是空白。
2.我國政府危機管理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危機管理是一個跨區域、跨時段的綜合性系統管理工程,通常不是一個政府部門就能有效完成的,在很多情況下,危機的處理需要社會各個部門通力協作,積極配合。雖然我國在一些領域設立了專業的危機檢測和預警機構,但社會各部門在面對危機時還不能有機結合、團結協作,缺乏有效的內部考試,大網站收集協調機制。政府各職能部門間條塊分割,權責不明晰,造成危機應對效率低下。
3.政府危機管理中缺乏信息通報和公開機制。由於傳統歷史原因和官僚作風的影響,我國政府在信息公開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失。危機事件發生後,一些政府官員出於各種考慮,採取封鎖消息等手段,增大了政府危機處理的難度。
三、我國政府危機管理體系的構建
危機不可能絕對避免,但卻可以管理、控制和化解,盡可能減少危機的發生,降低危機損失。西方發達國家非常重視政府危機管理的研究和實踐,我國必須在立足於本國國情的基礎上,借鑒和吸收國外成熟的政府危機管理經驗,切實提高我國政府危機管理的水平。
1.建立和完善國家危機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首先應制定統一的緊急狀態法。我國憲法已對緊急狀態制度做出了原則性規定,但對於在何種情況下,如何行使緊急狀態權力,法律尚未做出明確規定。盡快制定一部緊急狀態法,作為我國危機管理的綱領性法律文件和制度框架,對於提高我國政府危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次,應當在緊急狀態法的基礎上,制定和完善有關危機管理的專門法律法規,以保證政府危機管理權的合法行使,避免肆意侵犯公眾權利。再次,要強化執法,建立危機管理執法監督體系。危機管理執法評價工作應由各級人大常委會和人民政府統一領導,監察部門、審計部門以及新聞機構等共同參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和向社會公布,對於評價低的,應責令限期整改,直至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2.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機管理體制。為快速高效地處理危機,我國必須建立一個職能明確、責權分明、組織健全、運行靈活、統一高效的危機管理體制,並用法制化的手段明晰政府各職能部門的職責,以實現應對危機時這些部門間的高效協調運作。因此,需要建立合理完備的危機管理體制,即危機管理的指揮決策機構、職能組織體系、信息參謀咨詢組織體系、綜合協調部門和輔助部門。這些不同的組織部門,在危機應對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反思我國的現狀,亟須建立一個高層次的危機管理中心,以保證在危機狀態下能夠高效地協調各個職能部門的協作。在實際運作方面,要在中央政府建立常設性危機管理的領導、指揮和協調機構。該機構應是危機事件可能發生的領域內的專家智囊團,應定期就某一領域中當年或者更長時間內可能產生的危機進行預警分析和風險評估,並據此制定危機管理的戰略、政策和規劃;危機發生時,它應當轉為國務院處理有關緊急事務的具體指揮和協調機構,針對已經發生的突發性危機事件權威地分配各種國家資源,並在危機信息的發布、災害的預防和受災考試,大網站收集區的重建方面發揮協調有關部門的核心作用。
3.進行信息溝通機制改革,完善危機信息管理系統。良好的信息溝通機制可以保證信息准確、及時地傳遞,以便政府快速制定危機應對的政策和決策。當前建立完善我國危機信息管理系統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政府要增加透明度,暢通渠道。要重視和發揮媒體在危機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在處理危機事件時,政府應與媒體作深入地溝通、協調和合作,使媒體在政府的正確引導下充分介入危機事件中。其次要完善危機信息管理的聯動機制。在危機管理中,信息往往是決定性的因素,對於災情匯集、災情研究、求援指揮都是不可或缺的。危機一旦發生,政府部門應迅速率先發布事件的過程,以防混淆視聽。要創造媒體公正介入的秩序,保持適度的新聞自由,讓公眾了解事件真相。要運用信息網路技術,實現各部門信息及時溝通以及整個社會資源的協同運作。
4.加強危機管理的素質教育,提高社會公眾的危機應對能力。政府官員和社會公眾的危機意識、應對危機的知識和能力是政府危機管理系統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首先,應進行危機的警示宣傳,使公民樹立正確的危機意識;其次,對普通民眾開展危機管理知識和技能培訓,增強公民自救互救能力,形成比較強的社會整體危機應對能力;最後,組織開展危機應對演習,提高整體防控危機的能力。

E. 國家突發事件預警制度按照什麼分級分為幾級各用什麼顏色標示

照突發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勢態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標示,一級為最高級別。

具體內容介紹:

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一般分為四級:

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對突發事件進行分級,目的是落實應急管理的責任和提高應急處置的效能。

Ⅰ級(特別重大)突發事件由國務院負責組織處置,如汶川地震,南方19省雨雪冰凍災害;

Ⅱ級(重大)突發事件由省級政府負責組織處置;

Ⅲ級(較大)突發事件由市級政府負責組織處置;

Ⅳ級(一般)突發事件由縣級政府負責組織處置。我們還制定了專門的分級標准,其中一條共性的、最重要的標準是人員傷亡,死亡30人以上為特別重大,10人至30人為重大,3人至10人為較大,1人至3人為一般。具體確定時要結合不同類別的突發事件情況和其他標准具體分析。

(5)公共危機體系擴展閱讀

常見失誤

(1)麻痹大意,疏於防範

美國挑戰者號1986年1月28日發生爆炸的原因之一是國家宇航局認為升空失敗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一到萬分之一,壓縮了訓練計劃,改用其他航天設備零件來裝配太空梭,延緩了5億美圓安全費的下撥。2000年11月7日四川宜賓市的南門大橋垮塌,導致2死2傷,根源在於嚴重的官僚主義。該橋建成十多年從未檢修,垮塌前4個月已發現裂縫卻仍不檢修,記者連續報道四川其他地區發生多起橋梁垮塌事故,仍未引起地方領導的重視。

(2)沒有建立科學的應對機制

應對機制指預防和處理突發事件的一整套科學的制度、規范、措施、方法、技術體系的總稱。發展中國家首先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同時還缺乏預警機制。公共危機管理系統也不健全。

(3)素質低下,無能應對

有些管理者心態不良,無所謂,不採取預防措施,沒有憂患意識。有的在突發事件面前驚慌失措。有的缺乏快速感知與反應能力,應對失當,使事件復雜化擴大化。有些得過且過,不注意學習,遇事不思考,一味動用強制措施,使小失誤變成大錯誤,小事件釀成大事件。深層原因是思想不重視,缺乏經驗,班子結構不合理。

(4)就事論事,不能利用突發事件潛藏的機遇

目光短淺,只注意眼前、局部利益,集中在比較明顯和敏感熱點問題,很少思考隱性潛在問題。

F. 一套完善系統的公共危機管理法律體系應當包括那些

一套完善系統的公共危機管理法律體系至少應當包括:

  1. 憲法中的緊急狀態制度條款

  2. 突發事件與緊急狀態基本法

  3. 一般法律法規

  4. 國際條約中的突發事件與緊急狀態條款

G. 什麼是危機管理當前我國在處理公共危機方面還存在那些方面的問題,應如何系統的加以解決

危機管理是企業為應對各種危機情境所進行的規劃決策、動態調整、化解處理及員工培訓等活動過程,其目的在於消除或降低危機所帶來的威脅和損失。通常可將危機管理分為兩大部分:危機爆發前的預計,預防管理和危機爆發後的應急善後管理。
危機管理是專門的管理科學,它是為了對應突發的危機事件,抗拒突發的災難事變,盡量使損害降至最低點而事先建立的防範、處理體系和對應的措施。對一個企業而言,可以稱之為企業危機的事項是指當企業面臨與社會大眾或顧客有密切關系且後果嚴重的重大事故,而為了應付危機的出現在企業內預先建立防範和處理這些重大事故的體制和措施,則稱為企業的危機管理。
根據美國《危機管理》一書的作者菲克普曾對《財富》雜志排名前500強的大企業董事長和CEO所作的專項調查表明,80%的被調查者認為,現代企業面對危機,就如同人們必然面對死亡一樣,已成為不可避免的事情。其中有14%的人承認,曾經受到嚴重危機的挑戰。
普林斯頓大學的諾曼·R·奧古斯丁教授認為,每一次危機本身既包含導致失敗的根源,也孕育著成功的種子。發現、培育,以便收獲這個潛在的成功機會,就是危機管理的精髓。而習慣於錯誤地估計形勢,並使事態進一步惡化,則是不良的危機管理的典型。簡言之,如果處理得當,危機完全可以演變為「契機」。
處理公共危機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1)時間性原則。採取緊急處置手段,及時控制危機事態的發展是危機管理的第一原則。
(2)效率性原則。公共危機蔓延速度很快,要求政府快速反應,有效動員社會資源。
(3)協同性原則。參與危機應對的人員和力量來自各個方面,比如交通、醫療、通信、消防、食品等,協同一致動作特別重要。5.12抗震救災開始有個階段出現混亂,之後在綿羊設立了一個統一指揮領導小組,指揮調配各方力量和物資,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
(4)科學性原則。該項原則主要針對因工業技術而引起的災害以及由自然災害而造成的危機事件。如應對這類大型事故、地震、海嘯、颶風等不可盲目蠻干,必須注重科學性、技術性,多徵求專家的意見。正例:唐家山堰塞湖的處置充分發揮了水利專家的作用。反例:前蘇切爾諾貝利電站核泄漏事故,因為隱瞞真相,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參考資料:領導幹部公開選拔考試大綱

H. 論我國公共危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現階段我國進入了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改革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社會制度系統不斷發生變遷,利益和權力在不同的主體之間進行著重新分配,導致各種不穩定的因素出現。洪澇災害、地震、空難、SARS、禽流感、礦難等天災人禍頻發,我國已經進入危機高發時期,在這種情勢下,加強並完善政府的危機管理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危機和公共危機管理概述
危機是對一個社會系統的基本價值和行為准則能夠產生威脅,並且在時間壓力和不確定性極大的情況下,必須對其做出關鍵決策的事件。危機具有結構不良、突發性、緊迫性、不確定性的特點,使人們無法在短期內確定危機性事件的演變趨勢。危機既能起到社會安全閥的積極作用,又有破壞性、消極性的一面,而從社會現實來看,危機往往對經濟和社會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危機從發生到消亡,一般要經歷潛伏期、暴發期、持續期和解決期四個時期,因此,建立危機的預警機制,在危機潛伏期及時發現並遏制,是危機管理的第一要義。
對應於危機的四個階段,危機管理也包括四個方面的工作:危機前的預防、危機前的准備、危機暴發期的應對、危機結束期的恢復,這四個階段通常簡稱為PPRR,即指預防(Prevention)、准備(Preparation)、反應(Response)和恢復(Recovery)。盡管危機管理是一個綜合性、多元化的復雜工程,但仍應遵循一些普遍性、規律性的原則,包括第一時間原則、全局性原則、主動面對原則、科學合法原則、預防第一原則等。
政府危機管理是政府針對突發危機事件的管理,目的是通過提高政府對危機發生的預見能力和危機發生時的自治能力,及時有效地處理危機,恢復社會穩定和秩序,恢復公眾對政府的信心。政府危機管理是與企業危機管理相對應的概念,但與企業危機管理在管理主體方面不同,政府危機管理面對的利益關系和危機影響的范圍更為廣泛。
二、我國政府危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數十年的危機處理實踐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初步建立了一套危機管理體系,該體系在預防危機發生、減輕危機損害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目前我國危機管理體系不健全,在協調社會安全包括公眾健康在內的多層次、多類型的綜合危機管理體系的建設方面尚無實質性的進展。
1.我國政府危機管理缺乏完備的法律保障體系。在立法方面,我國缺乏一些跟政府危機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導致了我國採取的大部分緊急對抗措施一般都無法律依據。我國已制定了《戒嚴法》、《防災減震法》、《傳染病防治法》、《防洪法》等,但這些單行的法律只能適用於一種緊急狀態,覆蓋面單一。在執法方面還存在執行不到位的情況,依法行政尚待加強。另外,在政府處理危機過程中,防止公民權利受到侵害的執法監督方面,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尚是空白。
2.我國政府危機管理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危機管理是一個跨區域、跨時段的綜合性系統管理工程,通常不是一個政府部門就能有效完成的,在很多情況下,危機的處理需要社會各個部門通力協作,積極配合。雖然我國在一些領域設立了專業的危機檢測和預警機構,但社會各部門在面對危機時還不能有機結合、團結協作,缺乏有效的內部考試,大網站收集協調機制。政府各職能部門間條塊分割,權責不明晰,造成危機應對效率低下。
3.政府危機管理中缺乏信息通報和公開機制。由於傳統歷史原因和官僚作風的影響,我國政府在信息公開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失。危機事件發生後,一些政府官員出於各種考慮,採取封鎖消息等手段,增大了政府危機處理的難度。
三、我國政府危機管理體系的構建
危機不可能絕對避免,但卻可以管理、控制和化解,盡可能減少危機的發生,降低危機損失。西方發達國家非常重視政府危機管理的研究和實踐,我國必須在立足於本國國情的基礎上,借鑒和吸收國外成熟的政府危機管理經驗,切實提高我國政府危機管理的水平。
1.建立和完善國家危機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首先應制定統一的緊急狀態法。我國憲法已對緊急狀態制度做出了原則性規定,但對於在何種情況下,如何行使緊急狀態權力,法律尚未做出明確規定。盡快制定一部緊急狀態法,作為我國危機管理的綱領性法律文件和制度框架,對於提高我國政府危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次,應當在緊急狀態法的基礎上,制定和完善有關危機管理的專門法律法規,以保證政府危機管理權的合法行使,避免肆意侵犯公眾權利。再次,要強化執法,建立危機管理執法監督體系。危機管理執法評價工作應由各級人大常委會和人民政府統一領導,監察部門、審計部門以及新聞機構等共同參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和向社會公布,對於評價低的,應責令限期整改,直至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2.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機管理體制。為快速高效地處理危機,我國必須建立一個職能明確、責權分明、組織健全、運行靈活、統一高效的危機管理體制,並用法制化的手段明晰政府各職能部門的職責,以實現應對危機時這些部門間的高效協調運作。因此,需要建立合理完備的危機管理體制,即危機管理的指揮決策機構、職能組織體系、信息參謀咨詢組織體系、綜合協調部門和輔助部門。這些不同的組織部門,在危機應對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反思我國的現狀,亟須建立一個高層次的危機管理中心,以保證在危機狀態下能夠高效地協調各個職能部門的協作。在實際運作方面,要在中央政府建立常設性危機管理的領導、指揮和協調機構。該機構應是危機事件可能發生的領域內的專家智囊團,應定期就某一領域中當年或者更長時間內可能產生的危機進行預警分析和風險評估,並據此制定危機管理的戰略、政策和規劃;危機發生時,它應當轉為國務院處理有關緊急事務的具體指揮和協調機構,針對已經發生的突發性危機事件權威地分配各種國家資源,並在危機信息的發布、災害的預防和受災考試,大網站收集區的重建方面發揮協調有關部門的核心作用。
3.進行信息溝通機制改革,完善危機信息管理系統。良好的信息溝通機制可以保證信息准確、及時地傳遞,以便政府快速制定危機應對的政策和決策。當前建立完善我國危機信息管理系統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政府要增加透明度,暢通渠道。要重視和發揮媒體在危機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在處理危機事件時,政府應與媒體作深入地溝通、協調和合作,使媒體在政府的正確引導下充分介入危機事件中。其次要完善危機信息管理的聯動機制。在危機管理中,信息往往是決定性的因素,對於災情匯集、災情研究、求援指揮都是不可或缺的。危機一旦發生,政府部門應迅速率先發布事件的過程,以防混淆視聽。要創造媒體公正介入的秩序,保持適度的新聞自由,讓公眾了解事件真相。要運用信息網路技術,實現各部門信息及時溝通以及整個社會資源的協同運作。
4.加強危機管理的素質教育,提高社會公眾的危機應對能力。政府官員和社會公眾的危機意識、應對危機的知識和能力是政府危機管理系統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首先,應進行危機的警示宣傳,使公民樹立正確的危機意識;其次,對普通民眾開展危機管理知識和技能培訓,增強公民自救互救能力,形成比較強的社會整體危機應對能力;最後,組織開展危機應對演習,提高整體防控危機的能力。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