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地方公共物品

地方公共物品

發布時間: 2020-12-23 02:31:34

A. 全國性與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務有哪些異同

全國性公共物品或服務是指那些與國家整體有關的、各位社會成員均可享回用的物品和服務,答其受益范圍是全國性的,如國防,這樣的公共物品或服務應當由中央政府來負責提供。從理論意義上講,全國性公共物品或服務應該具有兩個方面的突出特徵:(1)全國性公共物品或服務的受益范圍被限定在整個國家的疆域之內,無論國土面積大小,都是如此;(2)全國性公共物品或服務的提供者為中央政府,而不應該是某一級地方政府。

所謂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務,是相對於全國性公共物品或服務而言的。具體地講,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務是指那些只能滿足某一特定區域(而非全國)范圍內居民的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務,如路燈等一系列城市基礎設施,其受益范圍具有地方局限性。這表明地方公共物品或服務的提供者應該是各級地方政府,而不應該是中央政府,並且這類公共物品或服務的受益者主要是本轄區的居民。

B. 如何理解我國鄉村地區公共管理的情勢特徵

摘 要:實現農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給是解決長期困擾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城鄉二元結構問題的根本手段。針對我國農村公共物品管理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問題,相關文獻從供給或是需求角度運用理論、模型或者調研等各種方法對農村公共物品現狀做了不同的闡釋。現有文獻主要有兩個局限性,一是在研究方法上重定性而輕定量;二是在研究內容上立腳點以供給為主,而從需求主體角度對農村公共物品的分析較少,還有很多尚需研究的問題等待我們解答。
關鍵詞:農村公共物品;供給;需求;管理

2007年6 月,國家批准重慶市和成都市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公共物品和服務等重點領域率先突破,為在全國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則專門就「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作出部署,其中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都被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表明中央努力形成城鄉公共物品供給一體的新格局的戰略考量。建立與城市對接的農村公共物品管理體系是推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關鍵措施,是解決長期困擾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城鄉二元結構問題的根本手段。

1.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現狀
從目前農村公共物品的供給范圍看,公共財政基本涉及了農村所有公共物品領域,研究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文獻通過實地調研或者經驗材料的方法,結合基礎理論,全方位地展開了研究和探討。大多提到了我國農村公共物品供給嚴重不足的現狀,具體歸納為供需總量失衡、供給結構性失衡、地區間供給失衡和供給主體責權失衡這幾個方面的特徵,並且合理地分析了農村公共物品供給問題產生的原因。
1.1 供需總量失衡
農村地區基礎條件較薄弱,加之鄉鎮機構財政能力有限,公共財政覆蓋力度不夠,導致當前我國農村公共物品供給形勢嚴峻,供給總量不足,難以滿足農業生產、農村發展以及農民生活消費的需要。國內不少專家、學者對這一現狀進行了闡述,陳錫文(2007)用數據說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難以滿足生產需要,農田水利設施老化失修嚴重;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明顯滯後。
1.2 供給結構性失衡
相關文獻針對農村公共物品供給過剩與不足並存的現象也分析頗多,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陶勇(2001)總結農村公共物品供給存在四「重」四「輕」的特徵:(1)重「硬」輕「軟」,熱衷於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形象工程等「硬」公共物品,而不願提供農業科技推廣、農業發展的綜合規劃和信息系統等「軟」公共物品。(2)重「准」輕「純」,「准」指准公共物品,如鄉村道路、自來水設施、農田灌溉設施。 「純」指純公共物品,如污水治理。(3)重「短」輕「長」,熱衷於投資一些見效快、易出政績的短期公共項目,而不願提供見效慢、期限長但具戰略性的純公共物品。(4)重「建」輕「修」,熱衷於投資新建公共項目,而不願投資維修存量公共項目。
1.3 地區間供給失衡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區域間資源稟賦、地理區位等發展條件迥異,區域差異性很強,各地區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是極不平衡的。地區間農村公共物品供給差距的衡量方法不一,有研究通過構建農村公共物品質量指標體系進行實證檢驗,比較分析地區間差異,如李大勝等(2006)從耕地的機械強度、灌溉面積比重、耕地的用電強度、農戶農業固定資產原值等四個指標出發,對31個省份的情況做聚類分析;而《公共財政覆蓋農村問題研究》課題組(2004)從經驗角度論證了地區間公共物品供給差異明顯,東部地區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狀況有所改善,中西部地區相對落後,公共財政覆蓋范圍狹窄。
1.4 供給主體責權失衡
關於農村公共物品供給主體的問題,國內研究主要集中在鄉鎮政府廣泛的事權與有限的財權的不匹配。郭澤保(2005)總結政府在農村公共物品供給中存在三種狀態,即「缺位」、「錯位」和「越位 」。曲延春等(2007)解釋了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認為這主要是由於「自上而下」的決策機制導致的,公共物品供給的內容和數量大都由上級政府的指令,農民缺少實質性的參與。
2.農村公共物品投資效果評價
進入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村公共物品供給問題,各級地方政府加大了對農村公共物品的投資力度,取得了積極的效果,對農民所產生的收入效應、消費效應和就業效應,對刺激農村消費、擴大內需和拉動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根據相關文獻整理,具體有以下方面效果:
2.1 提高農民福利
農村公共物品可以通過兩條途徑提高農村居民福利。一方面通過享用農村公共物品提高農民福利水平,賀雪峰(2004)認為對「三農」問題的研究應從農民增收轉移到農民福利上來;史耀波和溫軍(2009)指出農戶享受的公共服務有待進一步優化,農戶福利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農村公共物品的供給會提農地價值,從而農戶在農地流轉過程中產生福利經濟效果。胡初枝等(2008)運用函數或者模型研究農地價值和農地流轉的福利效應,對農戶農地流轉的福利經濟效果進行實證分析。
2.2 刺激農民消費
農村公共物品供給水平的提高能刺激農民消費,Zhao和Yang (2003) 通過對農村部分公共物品供給的實證研究,得出中國農村的電力等公共設施的改善,有助於農民增加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的需求的結論。楚永生和丁子信(2004)通過對農村公共物品供給與消費水平相關性理行實證分析得出農村公共物品供給水平與消費結構改善具有較強的正相關性,認為農村公共物品的供給匱乏不僅成為農民收入增長的重大障礙,而且構成農村消費水平進一步提高的制約因素。
2.3 增加農民收入
造成中國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原因很多,農村公共物品供給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張秀生等(2007)。中國長期以來農村公共物品供給體制的缺陷,使得農村公共物品供給嚴重不足,進而影響到中國農村農民私人物品的產出效率低下,致使農民收入增長乏力。劉曉昀、辛賢、毛學峰(2003)從農戶收入和支出的角度分別利用OLS 和 TSLS 法對貧困地區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對農戶收入和支出的影響作了研究,結果顯示貧困地區農戶明顯從基礎設施投資中獲益,而基礎設施投資對農戶的影響往往因農戶的人力資本狀況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2.4 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大量的研究表明,農村公共物品投資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農村公共物品的完善會促進農村資源的重新整合,產生更具生產效率的生產和分配模,從而成為農村經濟增長的基礎。樊勝根等(2002)利用1970 年至1997 年之間的省級數據,用聯立方程模型估計了不同類型的政府投入效果,政府用於促進農村生產方面的投資不僅促進了農業生產增長,同時還促進了農村扶貧,縮小了地區差距,但投資收益因投資的地區不同而有很大差異。
3.農村公共物品需求研究
農村公共物品反映的是農村的需要,代表農民的公共需求,但是針對我國農村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從供給角度出發,對於農村公共物品需求的研究還尚顯不足,已有的少量研究也側重於特定種類公共物品的需求研究。目前研究公共物品需求的相關文獻通過抽樣調查的方式了解農民對公共物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分析農民對農村公共物品的需求偏好,支付意願和滿意度等方面。
3.1 需求滿意度
我國目前農村地區公共物品的供給不僅供給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而且偏離了農戶的真實需求。劉義強(2006)通過對全國農村公共物品的需求問卷調查顯示,農民對公共物品的需求普遍得不到滿足,這也證明了我國農村公共物品的供給嚴重缺乏。王明昊和趙陽(2008)以農村公路為例,考察農戶對農村主要公共物品的滿意程度和投資意願,分析表明,我國農村公路建設在總量和質量上仍有待提高,特別是存在著很大的地區差異;農民對農村公路的滿意程度不高但投資意願較高。
3.2 需求優先序
孔祥智等(2007)以問卷調查為基礎,利用聚類分析的方法,從農戶的視角就農戶對公共物品需求的優先序進行實證分析。農戶認為重要的公共物品可以根據需要優先序分為三大類:第1大類包括飲用水的改善、田間道路和鄉村道路的建設、生產技術指導和培訓、醫療保障及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義務教育、養老和社會救濟;第2大類包括農用電改造、生活垃圾處理、廣播電視網路建設、 計劃生育、大規模病蟲害防治、文體設施及服務;第3大類包括農田、山林水利建設。農戶認為急需政府投資的公共物品可以根據需要優先序聚為3大類,第1 大類包括醫療保障及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農田、山林水利建設,田間道路和鄉村道路的建設。第2 大類包括養老、社會救濟,飲用水的改善,義務教育,生產技術指導和培訓。第3 大類包括生活垃圾處理,廣播電視網路建設,農用電改造,大規模病蟲害防治,市場信息服務,計劃生育,文體設施及服務。總體看來最重要的公共物品和最急需政府投資的公共物品的排列順序是基本相同的。
3.3 需求偏好估計
近年來,國內學者也較多地通過調查方式來獲取人們對公共物品的需求以及探求影響需求的因素。孔樣智和塗聖偉(2006)運用計量方法對影響農村社區公共物品需求偏好的因素進行識別分析,結果表明,農戶公共物品需求偏好受個人特徵、家庭特徵和村莊特徵共同影響,但不同特徵變數的影響方向和程度存在顯著性差異。何忠偉等(2007)運用 CVM 對京北水資源支付意願進行調查,運用模型研究了影響居民對京北水資源支付意願的因素。
4.農村公共物品管理研究的趨勢
相關研究文獻從各個角度考察農村公共物品供給不足的原因,總的說來,造成農村公共物品供給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供給方制度的不合理,也有需求方參與的缺位,既有宏觀層面的原因,也有微觀層面的原因。因此,為適應城鄉協調發展,實現農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給,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們需要對公共財政體系、管理體制和相關配套措施等方面進行改革、完善與創新。
4.1 建立城鄉一體化供給體系
要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加大對農村公共物品的投入力度,實行城鄉一體化的公共物品供給體制就勢在必行。《公共財政覆蓋農村問題研究》課題組(2004) 建議在在公共物品供應的政策設計上要留下城鄉協調發展的介面,給予農村居民同城鎮居民相同的國民待遇,向城市和農村提供大致均衡的公共物品,以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減輕農民負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目標。由於公共財政投入資金有限,孔祥智等(2007)建議公共財政投入對農民而言最重要的公共物品和最急需政府投資的公共物品,重點保證農民對農村飲用水的改善、田間道路和鄉村道路的建設、生產技術指導和培訓、醫療保障及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義務教育、養老和社會救濟等方面的需求。
4.2 健全農民需求表達機制
要有效化解農村公共物品供求失衡的矛盾,就必須建立和完善農村公共物品需求選擇的表達機制。相關研究大多認為,「一事一議」制度是有利於提高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數量和改善其結構的表達機制,即在遇到有重大的關於農民切身利益的問題時,應由村委會召開村民大會,聽取村民的意見,由村民們根據自身的利益需要來作出符合他們自己利益的決策。楊丹和章元(2009)研究表明,村民基於對村集體所能提供的公共物品的需求而參與選舉會促使該種公共物品供給增加;而選舉產生的村領導會對選民差異化的公共物品需求產生反應,做出迎合選民需求的供給決策。
4.3 開拓新的融資渠道
農村公共物品供給困境的最大障礙就是公共物品的資金有限,僅僅依託政府公共財政負擔農村公共物品的供給遠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應開拓新的融資渠道,推進農村公共物品的市場化改革。曲延春等(2007)建議政府可以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明確界定產權,解決收益外溢問題,大量地引入民間資本參與農村公共物品的提供;或者採取政府與私人共同供給,政府在政策上給予優惠和適當財政補貼等方式,以多種籌資渠道和提供形式緩解資金的不足,促進農村公共物品的更充分供給。
4.4 加強供給制度的管理與監督
加強農村公共物品供給制度的管理與監督,以規范農村公共物品的供給行為,切實保障農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給。資金是實現農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給的血液,張秀生等(2007)尤其強調對供給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提出要引進科學的支出分配方法,制定符合實際的支出標准,實行公開透明管理機制,增加公共資源使用的透明度,實行鄉村兩級政務公開、事務公開、財務公開,定期將收支情況公之於眾,對支農資金實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科學管理和監督;並且建議引入社會監督機制,將公共物品供給資金的使用置於嚴格的社會監督之下,提高農村公共資金的使用效益。
5.農村公共物品研究總體評價
農村公共物品的研究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定性研究逐漸向定量研究延伸,從供給主體角度思考問題轉向需求主體角度分析問題,調查農民對公共物品的真實需求,了解農村公共物品的供給現狀和供給中存在的真實問題,或者通過構建模型描述存在的問題,得出科學的結論,提供解決農村公共物品問題的政策建議。
但農村公共物品研究的文獻主要有兩個明顯的局限性:一是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定性研究而輕視定量研究;二是在研究內容上從供給主體角度對農村公共物品的分析較多,而從需求主體角度對農村公共物品的分析較少。
定性分析能從思想上把握農村公共物品管理存在的問題,由於缺乏有力的數據作支撐而少有說服力。定量分析農村公共物品在目前農村數據可得性困難的背景下,主要通過實地調研和觀察獲得第一手材料,這就加大了定量分析技術上的難度和經費的限制;而且實地調研往往是地區小范圍的,存在的問題是否具有代表性,得出的結論能否推廣都有待商榷。
農村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針對農村公共物品供給主體存在的問題,對供給管理進行了深入地分析,卻鮮有文獻站在農民的角度考慮公共物品的需求和偏好。從需求角度分析農村公共物品的效用,農民對不同農村公共物品的偏好, 如何完善農民對公共物品需求的表達機制等需求角度的問題是未來進一步研究的重點。

C. 西方公共選擇學派的主要成果包括哪些

公共選擇學派
地方公共物品與俱樂部——俱樂部理論
(一)俱樂部與非純公共品
1.公共物品、非純公共物品與俱樂部
在現代經濟中,政府作為經濟中的一個部門,主要提供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由私人部門提供。不過,介於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之間還有一種商品,稱作非純公共物品或混合商品,多數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私人聯合提供。
非純公共物品類似於俱樂部提供的物品,研究非純公共品的供給、需求與均衡數量的理論,叫俱樂部理論。
2.俱樂部理論
俱樂部經濟理論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初期A.C.庇古與F.奈特有關對擁擠的道路徵收通行費的論述。
現代俱樂部經濟理論的真正奠基人是布坎南與蒂鮑特。俱樂部經濟理論的基本目的是研究非純公共品的配置效率問題。
(二)布坎南模型——「內俱樂部理論」
1.俱樂部均衡的布坎南模型
布坎南的創始性研究解釋的是俱樂部的自身問題,不考慮俱樂部與外部的聯系,因而叫內俱樂部理論。在俱樂部研究上,布坎南既是創始人,又最具有代表性與影響力,其後的很多研究與之緊密相關。
俱樂部規模包括提供的物品數與容納的成員數兩方面。如果只從俱樂部成員的角度考慮,那麼按照微觀經濟理論,俱樂部欲實現均衡,就必須滿足如下兩個條件:(P92 第二自然段的後半部)
2.最優俱樂部規模的決定
簡言之,布坎南的理論表明,俱樂部成員的效用同時取決與俱樂部物品與成員數量。若俱樂部物品太多,則用私人物品消費量少,故效用不高;若俱樂部物品太少,則效用同樣較低;若俱樂部成員太多,就會因擁擠而減少效用;若俱樂部成員太少,則每人分攤成本較高,也會減少效用。所以俱樂部中的物品與成員數適度,並且應同時決定。
3.布坎南模型的推論
布坎南的俱樂部理論解釋了非純公共物品的配置,但這一理論同樣可適用於純公共物品與純私人物品兩個基本點極端例子。
(三)聯系俱樂部內外的一般理論
1.俱樂部內外均衡的一般理
關於俱樂部的一般理論有很多人進行了研究,其中W.奧克蘭的模型較完整較有代表性。以下便以奧克蘭模型為主介紹一般俱樂部理論。
一般俱樂部理論從整個社會的角度分析俱樂部均衡,分析時既考慮俱樂部也考慮非成員,把兩者聯系在一起。在一個社會中,俱樂部成員的效用受到三個因素影響:私人物品消費量,俱樂部物品消費量,俱樂部的擁擠程度。任何一個社會成員都力求個人效用最大,為此他首先得決定是否加入俱樂部。而一旦假如俱樂部後,他還得決定對俱樂部的利用率。如何理應俱樂部又取決於俱樂部物品數量、成員人數和會費。這些都是俱樂部一般理論要解決的問題。當每個社會成員實現最大個人效用時,我們就說實現了俱樂部內外同時均衡。

2.一般俱樂部理論的推論
從關於俱樂部的一般模型中,可以看到其種種具體經濟含義。
(1)成員特性的作用。成員是否同質,對俱樂部特性的影響是不同的。
(2)排斥成本問題。排斥成本指的是建立與維護一種機智,以限制俱樂部利用率與成員數的成本,前面的一般模型中未考慮到這一成本,引入這一成本後,一些結論也許要修改。
(3)關於不同組織結構的效率問題。
私人經營不管是由成員合作經營還是由企業經營,都可能實現配置效率。這說明非純公共物品並不必然意味著市場失靈,並不意味著政府幹預的必要性。
(四)以足投票與地方公共物品資源配置
1.蒂鮑特假說——以足投票理論
蒂鮑特的觀點表明,分權決策可以自動實現地方公共物品配置上的帕累托效率。然而,要指出的是,蒂鮑特假說壓迫以來幾個比較極端而不太實現的假設,這就影響到蒂鮑特理論的說服力。
2.蒂鮑特假說的意義、缺陷與發展
(1)意義
蒂鮑特假說說,在地方公共物品生產或社會規劃方面,自由資源的個人分權行動能夠實現帕累托最優。蒂鮑特假說推倒巧妙,結構新穎,富有啟發性。
(2)缺陷
蒂鮑特理論的第一個缺陷表現在(a)地方公共物品的生產存在著規模經濟,而不是始終規模收益不變。(b)很難有足夠數量的社區。(c)社回成員的流動性是不完全的,遷移是有代價的。此外,個人收入顯然要受到他所處社區的限制,人們不可能擁有完全的信心,各社區之間存在外在效應。
蒂鮑特模型的第二個缺陷是未能具體考慮地方公共物品的籌資問題,只是泛泛而談高支出與高稅收相伴。社會公共物品組合的確定也存在問題,這是蒂鮑特理論的第三個缺陷。
(3)發展
與此同時,蒂鮑特以足投票理論也有發展。艾拉德與希爾曼考慮了移民政策對最優社區規模的影響。伯格拉斯指出:個人的技術差異影響著邊際產品,從而決定著社區類型與居民定居選擇。赫爾普曼、潘斯和費什也在蒂鮑特以足理論上有了發展。
3.蒂鮑特以足投票與布坎南俱樂部和薩繆爾森公共物品的比較
蒂鮑特以足投票與布坎南俱樂部的關鍵區別在於:蒂鮑特以足投票顯示的是對地方公共物品的偏好,這一地方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更接近於純公共物品;布坎南的俱樂部顯示了對非公共品的偏好,這里的非純公共品具有排他性。與此同時,兩者也有共同之處:(a)蒂鮑特以足投票與布坎南俱樂部都假定同質的成員同等分攤成本;(b)社區與俱樂部是否最優取決於其成員的觀點。
薩繆爾森較早地分析了公共物品的配置問題,但結論令人沮喪。蒂鮑特首先注意到並區分了全國性公共物品與地方性公共物品,提出以足投票概念,從而使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問題的解決呈現轉機。
(五)財政聯邦制
1.財政聯邦制
財政體制與政治體制是密切相關的。就各級政府的關系而言,政府體制基本上分為單一國家、聯邦和邦聯三種形式。聯邦體制決定了財政結構是財政聯邦制。
但是,公共選擇學派指出,現實中的財政體制並不理想,理想的財政體制應是經濟考慮建立的財政聯邦制。財政聯邦制的好處在於,它可以充分地實現個人自由,提高經濟效率。財政聯邦制與以足投票還促成了各級地方政府之間或各行政社區之間的競爭。
2.最優財政結構的確定
理想的財政聯邦制是指一種最優財政結構,它設計到各級轄區規模的確定和地方公共物品的提供應分歸哪級轄區。布坎南與弗勞爾斯指出,財政權力和責任的分配,應綜合考慮下面一些因素:(1)地方公共物品的作用范圍,及其外部經濟的影響范圍;(2)地方公共物品的生產成本;(3)集體決策成本。
3.聯邦職能
理查德.馬斯格雷夫與帕吉馬斯格雷夫把聯邦應參與完成的只能歸納總結為配置、分配與穩定三個方面。
五戶官僚機構與公共物品生產——官僚經濟理論
(一)官僚機構、官僚經濟理論
1.官僚機構與公共物品供給
在政治過程中,立法決策過程確定的是公共物品的需求,至於公共物品的供給,那時政府的各級行政機構提供的。公共選擇學派將各行政機關統稱為官僚機構。
2.傳統的官僚理論
傳統的官僚政治理論是與公共選擇觀點截然不同的。關於官僚機構的較早而有最有影響的分析當數馬克斯.韋伯的理論。在他看來,官僚機構是服務於當選政府所認為的那種公共利益的,它們提供的服務是不偏不倚的,有效率的,它們是一個有效的組織機構。韋伯的理論更多的是規范成分而少實證成分,實際上,他描述的官僚是一個理想的官僚模型。

3.公共選擇的官僚主義經濟論
官僚經濟理論的共同特點是把官僚機構作為生產者納入公共選擇理論的供給模型之中進行分析,把官僚看成是理性的經濟人,追求個人利益。官僚機構與官僚行為遵循著制度約束下的刺激反應模式。官僚經濟理論基本上是用微觀經濟學的均衡範例來分析的。

(二)尼斯坎南壟斷官僚主義經濟理論
尼斯坎南是在綜合塔洛克與唐斯成果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理論的。他關注的中心是效率問題,他研究官僚機構是為了分析官僚機構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和比較官僚組織與其他市場經濟組織的相對效益。
1.官僚的目標函數:最大預算
尼斯坎南看來,官僚的目的不是公共效益,也不是最大效率,而是個人效用最大化。為了使個人效用最大,官僚又要追求薪水等各種因素,而這些因素除易於更迭易於管理外,又都可歸結為使預算最大。

2.官僚機構的外在環境
官僚是在一系列約束下活動的。這里的約束來自外界。官僚機構的外在環境表現為向它提供資金購買產品的機構,如政府或者立法機構。
官僚機構與政府或立法機構之間的關系,是一種雙邊壟斷關系。但在這種雙邊壟斷關系中,雙方的權力是不對等的,其原因在於信息的昂貴致使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官僚機構相對於國會佔有優勢。

3.官僚機構運行約束
官僚機構在生產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務的運行中,要受到需求與預算兩種約束。需求約束主要來自作為選民代理人的國會,也可能來自上級行政機關。預算約束來自官僚機構內部,是一種成本約束。

4.最優產量的確定與官僚機構均衡
官僚總是謀求預算最大,預算最大時的產出即為均衡產出,但此時預算資金必須大於或等於最低成本開支。這表明,局的最產出除取決於預算撥款與成本開支兩個因素。確定了最優產出,就以為著實現產出均衡或局均衡(即官僚機構均衡)。顯然,局均衡的必要條件是,預算撥款大於或等於成本。

5.預算最大化壟斷官僚主義的生產效率
由於官僚機構要從擴大預算規模中獲取效用,在官僚機構與上級撥款單位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雙邊壟斷關系,因而官僚機構具有更大的自主權與壟斷力。結果是:第一,生產產量相對社會最優需要過剩,故無論哪種均衡都缺乏配置效率;第二,在需求約束的均衡下,產出是以高於最低可能成本的成本供給出來的,缺乏配置效率;第三,官僚機構傾向於過量使用資本以提高預算的現值。

6.米格與布朗熱對尼斯坎南壟斷官僚模型的發展
可以說,尼斯坎南模型是公共選擇文獻中關於官僚機構理論的最重要罪最有價值的模型之一,因而影響也最大,受很多學者重視與發展。其中以米格與布朗熱具有代表性。
米格與布朗熱在保留尼斯坎南基本模型的壟斷假設的前提下,首先對其預算最大化假設提出挑戰,認為它關於官僚的目的的假設未能區分產出和所有其他通過財政支配權而獲得的特權。米格與布朗熱還指出,官僚追求最大財政節余的行為,與尼斯坎南模型中追求最大預算撥款的行為正好是兩個基本點極端,官僚的實際選擇也處於兩者之間。另外,從比較靜態分析的角度來看,米格與布朗熱和尼斯坎南關於公共物品需求增加的結果也是各不相同的。

7.對尼斯坎南模型的批評
作為一個重要理論,尼斯坎南的壟斷官僚行為模型,也理所當然地受到很多批評。
關於預算最大化假設,P.M.傑克遜等人指出,增加官僚效用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因素與預算規模正相反,有些因素則負相反。尼斯坎南關於作為資人的主管機構(立法機構)與作為供給者的官僚機構這一雙邊壟斷中權利不對等的問題,也成為批評的焦點。尼斯坎南模型同其他公共選擇文獻一樣,還包含著一個隱含的保守結論:市場比官僚機構更有效率。這以結論在尼斯坎南模型中表現為產量過度,甚至是效率降低。這一自由放任結論受到I.麥克林的批評。再者,尼斯坎南模型的基礎之一——壟斷假設也同樣受到挑戰。除此之外,尼斯坎南模型是一個經濟理論,它不僅受到經濟學家的批評,同時也受到一些政治家尤其是有英國文化背景的政治學家的批評。

(三)競爭官僚主義經濟理論
1.尼斯坎南的理論
尼斯坎南也專辟一章分析了官僚機構在競爭環境中的行為,只不過影響甚小。
競爭發生在不同的幾個局之間,競爭程度依政府級別而有所不同,尼斯坎南區別了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兩個級別的官僚機構。

2.布雷頓與溫托布的交易行為理論概述
布雷頓與溫托布是競爭官僚行為理論的代表。他們的基本觀點是,官僚在局機構中的行為是不斷進行選擇,或是選擇高效率的表現,或是選擇地效率的表現,著取決於官僚之間達成的交易。從布雷頓與溫托布強調競爭與交易來看,他們顯然是利用了標準的新古典理論。
下面從選擇行為、信任和競爭三個方面介紹交易官僚行為理論。

3.選擇行為
(1)選擇內容
布雷頓與溫托布認為,選擇的內容實際上是指等級結構中不規范勞務的供給量。
(2)有效行為還是無效行為的選擇及其後果
布雷頓與溫托布指出,是提供有效的不規范勞務還是提供無效的不規范勞務,取決於如下因素:主管人與官僚之間的信任程度;官僚之間的信任程度;無效勞務供給的風險,這最終取決於監控的程度,從而又取決於監控的成本。
對於是提供有效的勞務,還是無效的勞務或規范的勞務,其特點是:(a)下屬在生產一項政策時要麼有效率要麼無效率,不可能兩樣都生產;(b)有效率的與無效率的行為都有風險;(c)當下屬有效率時,主管人為其不規范勞務制度報酬,當下屬無效率時,下屬從所提供的不規范勞務中自取報酬。
(3)不規范勞務數量的選擇
至於提供多少數量的不規范勞務,只要找出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即可。

4.信任
信任理論構成布雷頓——溫布托模型的又一個要素。關於這一理論的內容,他們指出,我們必須提供並尋求回答如下:(1)為什麼有些產權由信任而不是由法律支持?其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官僚網路中交易的商品與勞務很難度量,所以很難建立有法律強制實行效力的契約;第二個原因是官僚網路中的交易類似於實物交換,繳獲與付款在時間錯開,供求雙方形成一種貸款式的信用關系,在這些情況下,產權契約難以實施;(2)個人如何生產與積累信任?信任是交易雙方共同生產共同消費的,是一個准公共物品,它產生於不斷的交易之中。(3)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積累的信任的均衡數量是什麼?(4)網路的刪減會如何影響一個局機構產出的生產成本?——第三和第四個問題不是很重要,這里直接轉到第五個問題。(5)信任對諸如外在性、道德危險,有條件契約之類的現象的影響是什麼?在類似於市場的官僚網路中,交易的前提是以信任為基礎的產權關系,信任使得上述因素不致於引發市場失靈。從這一點而言,布雷頓和溫托布還是認為官僚主義機構並不必然無效率,這與尼斯坎南的結論有區別。

5.競爭
(1)競爭
官僚機構有沒有競爭,有沒有效率,可依據三個標准判斷:官僚在各機構間的流動性;評估官僚表現的難易程度;主管單位撤換不稱職官僚的刺激強度。
官僚網路中的競爭採取三中形式:官僚在局裡為工作或正式地位而競爭;官僚在信任關系的網路中為地位與成員資格而競爭;網路之間與官僚機構之間為資源與許可權的分配而競爭。
(2)官僚間的競爭
布雷頓與溫托布認為,在存在著競爭的條件下,官僚的選擇仍然存在,也仍然影響成本,但官僚的租金會減少乃至消失——競爭完全時就消失,競爭不完全時則減少但不會消失而依然存在。
(3)局之間與網路之間的競爭

布雷頓與溫托布關於競爭分析的結論是,競爭並未消除選擇行為,因此應依賴於主管人的監督、重組與管制來消除官僚對無效率行為的選擇。

(四)投入偏好與財政節餘利用
1.奧熱霍夫斯基的理論
奧熱霍夫斯基的觀點是,官僚通過僱傭更多的職員來使用財政節余。通過模型分析,奧熱霍夫斯基的結論是,為了獲得最大效用,資本和勞動的邊際產品之比不得等於其價格之比,既不得等於利息率與工資之比。同時,從比較靜態學的角度看,奧熱霍夫斯基認為,資本價格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對資本——勞動比例的影響都是不確定的。

2.皮科克的理論
皮科克認為,奧熱霍夫斯基的理論相對尼斯坎南模型而言確實是一個進展,但是未抓住官僚所具有的兩個廣泛公認的特性:謹慎與懶惰。
皮科克的推論是:(a)在勞動投入成本即薪水既定時,官僚對勞動的需求即職員僱傭受到最大預算規模的限制;(b)當職員增加提高管理難度與強度、減少工間閑暇,導致官僚效用損失時,產量的擴張受到此效用損失的限制;(c)產量水平低於完全競爭時應有的產量,因而生產缺乏配置資源;(d)工間閑暇與財政節余過量,因而官僚機構運行缺乏生產效率或技術效率。

(五)官僚機構主辦人與官僚的關系問題
1.早期的雙邊壟斷理論
(1)尼斯坎南的觀點
在尼斯坎南的理論中,官僚機構與主辦人的關系是一個雙邊壟斷關系,前者的預算資金來自後者的財政撥款,最終來源於稅收。
(2)布雷頓等人對尼斯坎南觀點的反應
布雷頓與溫托布雖然也低估了主辦人在官僚機構中的作用,但總的來說,還是認為主辦人或立法機構並非如尼斯坎南而言是被動的,而是積極主動的。
米格與布朗熱和奧熱霍夫斯基基本上接受了尼斯坎南的結論,米勒則對他們都進行了批評。

2.委託人——代理人理論
布雷頓與溫托布認為,在官僚機構(包括私人公司)中產權不能由法律職稱與維護,只能藉助於信任關系維持,因而真正意義上的產權其實並不存在,存在著的只是信任網路。而近期的一些理論扭轉了這一趨勢,注意到官僚機構中產權的存在以及主管人與官僚主義之間存在著的以產權於契約為基礎的委託人—代理人關系。
在分析官僚機構中的主管人—官僚關系時注重產權的存在,這明顯地是受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阿爾欽與德姆塞茨提出的以產權為基礎的廠商理論的影響。
在官僚機構中,委託人為立法機構或其代表的選民,代理人是各局行政長官。由於種種原因,官僚機構中委託人與代理人的關系面臨很多的問題。
但是,盡管有諸多困難,官僚機構中也還是存在著委託人監督代理人的有效方式。
(六)官僚機構的效率、增長與改革
1.官僚機構的效率
(1)效率的含義與種類
綜合起來看,公共選擇文獻對官僚機構效率的分析,區分了配置效率與X-效率兩個概念。
(2)配置無效率的原因
對於官僚機構而言,配置效率的低下主要起因於官僚機構的壟斷性質與需求顯示方式。
(3)X-無效率的原因
官僚機構往往不可能安全實現既定目標,從而供給方面產生X-無效率,其原因有兩個。一個原因是,官僚機構的目標很籠統,很抽象,難以度量,因而必須設置具體化的中間目標或操作性目標,以供官僚機構在運轉實奉為准則。但是,操作目標只是正式目標的近似代替,實現操作目標只能以為著次優而不是最優,因而以為著X-無效率。另一個原因是目標的沖突。
從供給方面看,官僚機構的X—無效率也起因於公共產出的難於定義與度量:既難於從物質形態上,也難於從價值形態上度量。
此外,導致X—無效率的原因還有交易成本高與信息傳遞有損耗等原因。

2.官僚機構的增長
官僚機構的增長無論是表現在規模的絕對擴大,還是表現在國民經濟中相對地位的上升上,都是人們感受到的突出現象。官僚機構增長也許有客觀需要的一方面,但更多的是朝需要過度增長。官僚機構規模過大與增長過快,實際上以為著官僚機構效率的境地,這主要是指配置效率的降低。

3.官僚機構的改革
從各種文獻看,無論是公共選擇理論還是組織理論和公共管理理論等,都指出優化官僚機構運行的最基本方法,是強化官僚機構解說責任與外在控制。
改進官僚機構的第二種方法是,改進其運行方式與組織形式,這是尼斯坎南提出的,目的是抑制其擴大預算從而擴大部門規模的傾向。

D. 西方公共選擇學派的主要成果包括哪些

公共選擇學派
地方公共物品與俱樂部——俱樂部理論
(一)俱樂部與非純公共品
1.公共物品、非純公共物品與俱樂部
在現代經濟中,政府作為經濟中的一個部門,主要提供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由私人部門提供.不過,介於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之間還有一種商品,稱作非純公共物品或混合商品,多數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私人聯合提供.
非純公共物品類似於俱樂部提供的物品,研究非純公共品的供給、需求與均衡數量的理論,叫俱樂部理論.
2.俱樂部理論
俱樂部經濟理論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初期A.C.庇古與F.奈特有關對擁擠的道路徵收通行費的論述.
現代俱樂部經濟理論的真正奠基人是布坎南與蒂鮑特.俱樂部經濟理論的基本目的是研究非純公共品的配置效率問題.
(二)布坎南模型——「內俱樂部理論」
1.俱樂部均衡的布坎南模型
布坎南的創始性研究解釋的是俱樂部的自身問題,不考慮俱樂部與外部的聯系,因而叫內俱樂部理論.在俱樂部研究上,布坎南既是創始人,又最具有代表性與影響力,其後的很多研究與之緊密相關.
俱樂部規模包括提供的物品數與容納的成員數兩方面.如果只從俱樂部成員的角度考慮,那麼按照微觀經濟理論,俱樂部欲實現均衡,就必須滿足如下兩個條件:(P92 第二自然段的後半部)
2.最優俱樂部規模的決定
簡言之,布坎南的理論表明,俱樂部成員的效用同時取決與俱樂部物品與成員數量.若俱樂部物品太多,則用私人物品消費量少,故效用不高;若俱樂部物品太少,則效用同樣較低;若俱樂部成員太多,就會因擁擠而減少效用;若俱樂部成員太少,則每人分攤成本較高,也會減少效用.所以俱樂部中的物品與成員數適度,並且應同時決定.
3.布坎南模型的推論
布坎南的俱樂部理論解釋了非純公共物品的配置,但這一理論同樣可適用於純公共物品與純私人物品兩個基本點極端例子.
(三)聯系俱樂部內外的一般理論
1.俱樂部內外均衡的一般理
關於俱樂部的一般理論有很多人進行了研究,其中W.奧克蘭的模型較完整較有代表性.以下便以奧克蘭模型為主介紹一般俱樂部理論.
一般俱樂部理論從整個社會的角度分析俱樂部均衡,分析時既考慮俱樂部也考慮非成員,把兩者聯系在一起.在一個社會中,俱樂部成員的效用受到三個因素影響:私人物品消費量,俱樂部物品消費量,俱樂部的擁擠程度.任何一個社會成員都力求個人效用最大,為此他首先得決定是否加入俱樂部.而一旦假如俱樂部後,他還得決定對俱樂部的利用率.如何理應俱樂部又取決於俱樂部物品數量、成員人數和會費.這些都是俱樂部一般理論要解決的問題.當每個社會成員實現最大個人效用時,我們就說實現了俱樂部內外同時均衡.
2.一般俱樂部理論的推論
從關於俱樂部的一般模型中,可以看到其種種具體經濟含義.
(1)成員特性的作用.成員是否同質,對俱樂部特性的影響是不同的.
(2)排斥成本問題.排斥成本指的是建立與維護一種機智,以限制俱樂部利用率與成員數的成本,前面的一般模型中未考慮到這一成本,引入這一成本後,一些結論也許要修改.
(3)關於不同組織結構的效率問題.
私人經營不管是由成員合作經營還是由企業經營,都可能實現配置效率.這說明非純公共物品並不必然意味著市場失靈,並不意味著政府幹預的必要性.
(四)以足投票與地方公共物品資源配置
1.蒂鮑特假說——以足投票理論
蒂鮑特的觀點表明,分權決策可以自動實現地方公共物品配置上的帕累托效率.然而,要指出的是,蒂鮑特假說壓迫以來幾個比較極端而不太實現的假設,這就影響到蒂鮑特理論的說服力.
2.蒂鮑特假說的意義、缺陷與發展
(1)意義
蒂鮑特假說說,在地方公共物品生產或社會規劃方面,自由資源的個人分權行動能夠實現帕累托最優.蒂鮑特假說推倒巧妙,結構新穎,富有啟發性.
(2)缺陷
蒂鮑特理論的第一個缺陷表現在(a)地方公共物品的生產存在著規模經濟,而不是始終規模收益不變.(b)很難有足夠數量的社區.(c)社回成員的流動性是不完全的,遷移是有代價的.此外,個人收入顯然要受到他所處社區的限制,人們不可能擁有完全的信心,各社區之間存在外在效應.
蒂鮑特模型的第二個缺陷是未能具體考慮地方公共物品的籌資問題,只是泛泛而談高支出與高稅收相伴.社會公共物品組合的確定也存在問題,這是蒂鮑特理論的第三個缺陷.
(3)發展
與此同時,蒂鮑特以足投票理論也有發展.艾拉德與希爾曼考慮了移民政策對最優社區規模的影響.伯格拉斯指出:個人的技術差異影響著邊際產品,從而決定著社區類型與居民定居選擇.赫爾普曼、潘斯和費什也在蒂鮑特以足理論上有了發展.
3.蒂鮑特以足投票與布坎南俱樂部和薩繆爾森公共物品的比較
蒂鮑特以足投票與布坎南俱樂部的關鍵區別在於:蒂鮑特以足投票顯示的是對地方公共物品的偏好,這一地方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更接近於純公共物品;布坎南的俱樂部顯示了對非公共品的偏好,這里的非純公共品具有排他性.與此同時,兩者也有共同之處:(a)蒂鮑特以足投票與布坎南俱樂部都假定同質的成員同等分攤成本;(b)社區與俱樂部是否最優取決於其成員的觀點.
薩繆爾森較早地分析了公共物品的配置問題,但結論令人沮喪.蒂鮑特首先注意到並區分了全國性公共物品與地方性公共物品,提出以足投票概念,從而使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問題的解決呈現轉機.
(五)財政聯邦制
1.財政聯邦制
財政體制與政治體制是密切相關的.就各級政府的關系而言,政府體制基本上分為單一國家、聯邦和邦聯三種形式.聯邦體制決定了財政結構是財政聯邦制.
但是,公共選擇學派指出,現實中的財政體制並不理想,理想的財政體制應是經濟考慮建立的財政聯邦制.財政聯邦制的好處在於,它可以充分地實現個人自由,提高經濟效率.財政聯邦制與以足投票還促成了各級地方政府之間或各行政社區之間的競爭.
2.最優財政結構的確定
理想的財政聯邦制是指一種最優財政結構,它設計到各級轄區規模的確定和地方公共物品的提供應分歸哪級轄區.布坎南與弗勞爾斯指出,財政權力和責任的分配,應綜合考慮下面一些因素:(1)地方公共物品的作用范圍,及其外部經濟的影響范圍;(2)地方公共物品的生產成本;(3)集體決策成本.
3.聯邦職能
理查德.馬斯格雷夫與帕吉馬斯格雷夫把聯邦應參與完成的只能歸納總結為配置、分配與穩定三個方面.
五戶官僚機構與公共物品生產——官僚經濟理論
(一)官僚機構、官僚經濟理論
1.官僚機構與公共物品供給
在政治過程中,立法決策過程確定的是公共物品的需求,至於公共物品的供給,那時政府的各級行政機構提供的.公共選擇學派將各行政機關統稱為官僚機構.
2.傳統的官僚理論
傳統的官僚政治理論是與公共選擇觀點截然不同的.關於官僚機構的較早而有最有影響的分析當數馬克斯.韋伯的理論.在他看來,官僚機構是服務於當選政府所認為的那種公共利益的,它們提供的服務是不偏不倚的,有效率的,它們是一個有效的組織機構.韋伯的理論更多的是規范成分而少實證成分,實際上,他描述的官僚是一個理想的官僚模型.
3.公共選擇的官僚主義經濟論
官僚經濟理論的共同特點是把官僚機構作為生產者納入公共選擇理論的供給模型之中進行分析,把官僚看成是理性的經濟人,追求個人利益.官僚機構與官僚行為遵循著制度約束下的刺激反應模式.官僚經濟理論基本上是用微觀經濟學的均衡範例來分析的.
(二)尼斯坎南壟斷官僚主義經濟理論
尼斯坎南是在綜合塔洛克與唐斯成果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理論的.他關注的中心是效率問題,他研究官僚機構是為了分析官僚機構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和比較官僚組織與其他市場經濟組織的相對效益.
1.官僚的目標函數:最大預算
尼斯坎南看來,官僚的目的不是公共效益,也不是最大效率,而是個人效用最大化.為了使個人效用最大,官僚又要追求薪水等各種因素,而這些因素除易於更迭易於管理外,又都可歸結為使預算最大.
2.官僚機構的外在環境
官僚是在一系列約束下活動的.這里的約束來自外界.官僚機構的外在環境表現為向它提供資金購買產品的機構,如政府或者立法機構.
官僚機構與政府或立法機構之間的關系,是一種雙邊壟斷關系.但在這種雙邊壟斷關系中,雙方的權力是不對等的,其原因在於信息的昂貴致使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官僚機構相對於國會佔有優勢.
3.官僚機構運行約束
官僚機構在生產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務的運行中,要受到需求與預算兩種約束.需求約束主要來自作為選民代理人的國會,也可能來自上級行政機關.預算約束來自官僚機構內部,是一種成本約束.
4.最優產量的確定與官僚機構均衡
官僚總是謀求預算最大,預算最大時的產出即為均衡產出,但此時預算資金必須大於或等於最低成本開支.這表明,局的最產出除取決於預算撥款與成本開支兩個因素.確定了最優產出,就以為著實現產出均衡或局均衡(即官僚機構均衡).顯然,局均衡的必要條件是,預算撥款大於或等於成本.
5.預算最大化壟斷官僚主義的生產效率
由於官僚機構要從擴大預算規模中獲取效用,在官僚機構與上級撥款單位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雙邊壟斷關系,因而官僚機構具有更大的自主權與壟斷力.結果是:第一,生產產量相對社會最優需要過剩,故無論哪種均衡都缺乏配置效率;第二,在需求約束的均衡下,產出是以高於最低可能成本的成本供給出來的,缺乏配置效率;第三,官僚機構傾向於過量使用資本以提高預算的現值.
6.米格與布朗熱對尼斯坎南壟斷官僚模型的發展
可以說,尼斯坎南模型是公共選擇文獻中關於官僚機構理論的最重要罪最有價值的模型之一,因而影響也最大,受很多學者重視與發展.其中以米格與布朗熱具有代表性.
米格與布朗熱在保留尼斯坎南基本模型的壟斷假設的前提下,首先對其預算最大化假設提出挑戰,認為它關於官僚的目的的假設未能區分產出和所有其他通過財政支配權而獲得的特權.米格與布朗熱還指出,官僚追求最大財政節余的行為,與尼斯坎南模型中追求最大預算撥款的行為正好是兩個基本點極端,官僚的實際選擇也處於兩者之間.另外,從比較靜態分析的角度來看,米格與布朗熱和尼斯坎南關於公共物品需求增加的結果也是各不相同的.
7.對尼斯坎南模型的批評
作為一個重要理論,尼斯坎南的壟斷官僚行為模型,也理所當然地受到很多批評.
關於預算最大化假設,P.M.傑克遜等人指出,增加官僚效用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因素與預算規模正相反,有些因素則負相反.尼斯坎南關於作為資人的主管機構(立法機構)與作為供給者的官僚機構這一雙邊壟斷中權利不對等的問題,也成為批評的焦點.尼斯坎南模型同其他公共選擇文獻一樣,還包含著一個隱含的保守結論:市場比官僚機構更有效率.這以結論在尼斯坎南模型中表現為產量過度,甚至是效率降低.這一自由放任結論受到I.麥克林的批評.再者,尼斯坎南模型的基礎之一——壟斷假設也同樣受到挑戰.除此之外,尼斯坎南模型是一個經濟理論,它不僅受到經濟學家的批評,同時也受到一些政治家尤其是有英國文化背景的政治學家的批評.
(三)競爭官僚主義經濟理論
1.尼斯坎南的理論
尼斯坎南也專辟一章分析了官僚機構在競爭環境中的行為,只不過影響甚小.
競爭發生在不同的幾個局之間,競爭程度依政府級別而有所不同,尼斯坎南區別了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兩個級別的官僚機構.
2.布雷頓與溫托布的交易行為理論概述
布雷頓與溫托布是競爭官僚行為理論的代表.他們的基本觀點是,官僚在局機構中的行為是不斷進行選擇,或是選擇高效率的表現,或是選擇地效率的表現,著取決於官僚之間達成的交易.從布雷頓與溫托布強調競爭與交易來看,他們顯然是利用了標準的新古典理論.
下面從選擇行為、信任和競爭三個方面介紹交易官僚行為理論.
3.選擇行為
(1)選擇內容
布雷頓與溫托布認為,選擇的內容實際上是指等級結構中不規范勞務的供給量.
(2)有效行為還是無效行為的選擇及其後果
布雷頓與溫托布指出,是提供有效的不規范勞務還是提供無效的不規范勞務,取決於如下因素:主管人與官僚之間的信任程度;官僚之間的信任程度;無效勞務供給的風險,這最終取決於監控的程度,從而又取決於監控的成本.
對於是提供有效的勞務,還是無效的勞務或規范的勞務,其特點是:(a)下屬在生產一項政策時要麼有效率要麼無效率,不可能兩樣都生產;(b)有效率的與無效率的行為都有風險;(c)當下屬有效率時,主管人為其不規范勞務制度報酬,當下屬無效率時,下屬從所提供的不規范勞務中自取報酬.
(3)不規范勞務數量的選擇
至於提供多少數量的不規范勞務,只要找出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即可.
4.信任
信任理論構成布雷頓——溫布托模型的又一個要素.關於這一理論的內容,他們指出,我們必須提供並尋求回答如下:(1)為什麼有些產權由信任而不是由法律支持?其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官僚網路中交易的商品與勞務很難度量,所以很難建立有法律強制實行效力的契約;第二個原因是官僚網路中的交易類似於實物交換,繳獲與付款在時間錯開,供求雙方形成一種貸款式的信用關系,在這些情況下,產權契約難以實施;(2)個人如何生產與積累信任?信任是交易雙方共同生產共同消費的,是一個准公共物品,它產生於不斷的交易之中.(3)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積累的信任的均衡數量是什麼?(4)網路的刪減會如何影響一個局機構產出的生產成本?——第三和第四個問題不是很重要,這里直接轉到第五個問題.(5)信任對諸如外在性、道德危險,有條件契約之類的現象的影響是什麼?在類似於市場的官僚網路中,交易的前提是以信任為基礎的產權關系,信任使得上述因素不致於引發市場失靈.從這一點而言,布雷頓和溫托布還是認為官僚主義機構並不必然無效率,這與尼斯坎南的結論有區別.
5.競爭
(1)競爭
官僚機構有沒有競爭,有沒有效率,可依據三個標准判斷:官僚在各機構間的流動性;評估官僚表現的難易程度;主管單位撤換不稱職官僚的刺激強度.
官僚網路中的競爭採取三中形式:官僚在局裡為工作或正式地位而競爭;官僚在信任關系的網路中為地位與成員資格而競爭;網路之間與官僚機構之間為資源與許可權的分配而競爭.
(2)官僚間的競爭
布雷頓與溫托布認為,在存在著競爭的條件下,官僚的選擇仍然存在,也仍然影響成本,但官僚的租金會減少乃至消失——競爭完全時就消失,競爭不完全時則減少但不會消失而依然存在.
(3)局之間與網路之間的競爭
布雷頓與溫托布關於競爭分析的結論是,競爭並未消除選擇行為,因此應依賴於主管人的監督、重組與管制來消除官僚對無效率行為的選擇.
(四)投入偏好與財政節餘利用
1.奧熱霍夫斯基的理論
奧熱霍夫斯基的觀點是,官僚通過僱傭更多的職員來使用財政節余.通過模型分析,奧熱霍夫斯基的結論是,為了獲得最大效用,資本和勞動的邊際產品之比不得等於其價格之比,既不得等於利息率與工資之比.同時,從比較靜態學的角度看,奧熱霍夫斯基認為,資本價格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對資本——勞動比例的影響都是不確定的.
2.皮科克的理論
皮科克認為,奧熱霍夫斯基的理論相對尼斯坎南模型而言確實是一個進展,但是未抓住官僚所具有的兩個廣泛公認的特性:謹慎與懶惰.
皮科克的推論是:(a)在勞動投入成本即薪水既定時,官僚對勞動的需求即職員僱傭受到最大預算規模的限制;(b)當職員增加提高管理難度與強度、減少工間閑暇,導致官僚效用損失時,產量的擴張受到此效用損失的限制;(c)產量水平低於完全競爭時應有的產量,因而生產缺乏配置資源;(d)工間閑暇與財政節余過量,因而官僚機構運行缺乏生產效率或技術效率.
(五)官僚機構主辦人與官僚的關系問題
1.早期的雙邊壟斷理論
(1)尼斯坎南的觀點
在尼斯坎南的理論中,官僚機構與主辦人的關系是一個雙邊壟斷關系,前者的預算資金來自後者的財政撥款,最終來源於稅收.
(2)布雷頓等人對尼斯坎南觀點的反應
布雷頓與溫托布雖然也低估了主辦人在官僚機構中的作用,但總的來說,還是認為主辦人或立法機構並非如尼斯坎南而言是被動的,而是積極主動的.
米格與布朗熱和奧熱霍夫斯基基本上接受了尼斯坎南的結論,米勒則對他們都進行了批評.
2.委託人——代理人理論
布雷頓與溫托布認為,在官僚機構(包括私人公司)中產權不能由法律職稱與維護,只能藉助於信任關系維持,因而真正意義上的產權其實並不存在,存在著的只是信任網路.而近期的一些理論扭轉了這一趨勢,注意到官僚機構中產權的存在以及主管人與官僚主義之間存在著的以產權於契約為基礎的委託人—代理人關系.
在分析官僚機構中的主管人—官僚關系時注重產權的存在,這明顯地是受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阿爾欽與德姆塞茨提出的以產權為基礎的廠商理論的影響.
在官僚機構中,委託人為立法機構或其代表的選民,代理人是各局行政長官.由於種種原因,官僚機構中委託人與代理人的關系面臨很多的問題.
但是,盡管有諸多困難,官僚機構中也還是存在著委託人監督代理人的有效方式.
(六)官僚機構的效率、增長與改革
1.官僚機構的效率
(1)效率的含義與種類
綜合起來看,公共選擇文獻對官僚機構效率的分析,區分了配置效率與X-效率兩個概念.
(2)配置無效率的原因
對於官僚機構而言,配置效率的低下主要起因於官僚機構的壟斷性質與需求顯示方式.
(3)X-無效率的原因
官僚機構往往不可能安全實現既定目標,從而供給方面產生X-無效率,其原因有兩個.一個原因是,官僚機構的目標很籠統,很抽象,難以度量,因而必須設置具體化的中間目標或操作性目標,以供官僚機構在運轉實奉為准則.但是,操作目標只是正式目標的近似代替,實現操作目標只能以為著次優而不是最優,因而以為著X-無效率.另一個原因是目標的沖突.
從供給方面看,官僚機構的X—無效率也起因於公共產出的難於定義與度量:既難於從物質形態上,也難於從價值形態上度量.
此外,導致X—無效率的原因還有交易成本高與信息傳遞有損耗等原因.
2.官僚機構的增長
官僚機構的增長無論是表現在規模的絕對擴大,還是表現在國民經濟中相對地位的上升上,都是人們感受到的突出現象.官僚機構增長也許有客觀需要的一方面,但更多的是朝需要過度增長.官僚機構規模過大與增長過快,實際上以為著官僚機構效率的境地,這主要是指配置效率的降低.
3.官僚機構的改革
從各種文獻看,無論是公共選擇理論還是組織理論和公共管理理論等,都指出優化官僚機構運行的最基本方法,是強化官僚機構解說責任與外在控制.
改進官僚機構的第二種方法是,改進其運行方式與組織形式,這是尼斯坎南提出的,目的是抑制其擴大預算從而擴大部門規模的傾向.

滿意請採納

E. 按照公共物品的( )分類,公共物品可分為純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理論:
是新政治經濟學的一項基本理論,也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政府職能轉變\構建公共財政收\公共服務市場化的基礎理論.
公共物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物品.按照公共物品的供給、消費、技術等特徵,依據公共物品排他性、非競爭性的狀況,公共物品可以被劃分為純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純公共物品一般具有規模經濟的特徵.純公共物品消費上不存在「擁擠效應」,不可能通過特定的技術手段進行排他性使用,否則代價將非常高昂.國防、國家安全、法律秩序等屬於典型的純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的范圍十分廣泛,它介於私人物品和純公共物品之間.相對於純公共物品而言,它的某些性質發生了變化.一類准公共物品的使用和消費局限在一定的地域中,其受益的范圍是有限的如地方公共物品(並不一定具有排他性);一類准公共物品是公共的或是可以共用的,一個人的使用不能夠排斥其他人的使用。然而,出於私益,它在消費上卻可能存在著競爭。由於公共的性質,物品使用中可能存在著「擁擠效應」和「過度使用」的問題,這類物品如地下水流域與水體資源、牧區、森林、灌溉渠道等.另一類准公共物品具有明顯的排他性,由於消費「擁擠點」的存在,往往必須通過付費,才能消費,它包括俱樂部物品、有線電視頻道和高速公路等。
公共物品提供方式,傳統上是政府直接負責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生產.使得政府承擔了越來越多的對經濟活動的規制、干預和生產功能,政府規模越來越龐大,而財政開支的規模也與日俱增。但是,政府在經歷了擴張性財政政策帶來的一個時期的經濟繁榮之後,制度安排的效用遞減和傳統官僚體制內在的弊病,使得自身無法經濟、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存在著過度提供公共物品、財政赤字負擔過重和無法迅速回應公眾多元化需求等諸多問題。要求政府選擇更為有效的供給制度安排.
公共物品理論認為,根據公共產品的不同屬性和特徵,安排公共產品的多元供給制度,使各種公共產品的需求與供給平衡,公決效率最優.政府出於對憲法、法律的遵從和滿足公民基本權利與公平分配的需要,它必須對某些涉及國計民生、國家安全、公民基本權利與利益的純公共物品予以提供,但同時可以通過多種組織形式,利用市場資源配置和私營部門的經營與技術優勢,來有效地生產各種不同性質的准公共物品,這樣既滿足公平價值,又滿足效率價值,並降低公共財政的支出規模,提高公眾滿意度.

F. 按照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圍標准,應由地方政府承擔的是A. 消防 B 外交

A.消防.

G. 小學法律小常識10條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論什麼人都要遵守法律,無論什麼人犯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不因身份、地位、民族、性別、貧富、職業等而有所區別。

2、憲法是我們國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都不能同憲法的規定相抵觸,任何人要服從憲法權威。

3、我們國家的審判機關是人民法院,法律監督機關是人民檢察院,法院、檢察院以及公安部門要分工合作、相互監督。

4、竊盜罪。所謂竊盜罪,就是指『偷東西』。在沒經過主人的同意下,隨便取走他人的財物,包括錢和物品。

5、傷害罪。因為打架造成別人身體上、健康上的傷害,依據受傷程度可細分為:普通傷害罪、重傷罪、普通傷害罪之加重結果犯。

6、義務教育法第四條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7、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 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

8、被人毆打以後怎麼辦?
第一、設法與才老師或家長取得聯系,以便盡快得到救助。
第二、及時治療。
第三、妥善保管包看病治療的醫院單據和診斷書,以備後用。
第四、及時報案,要報清出事的時間、地點、打人兇手的特徵。

9、我國刑法的任務是懲治犯罪、保護人民;我國刑罰中最嚴厲的手段是死刑。

10、《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七條:未成年人有本法規定嚴重不良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治安處罰。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十四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
(一)曠課、夜不歸宿;
(二)攜帶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四)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五)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六)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
(七)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
(八)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
(九)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H. 為什麼要進行公共物品融資,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嗎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公共物品在消費上的非排他性,是阻礙私人融資的專關鍵因素。


缺點:屬私人融資可能導致公共物品供給的數量不足和結構不平衡。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I. 根據公共物品原理國防外交支出應屬地方財政支出范圍是不是正確

不對 因為公共產品是根據是否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 有四種分類的內 所有的公共產品都讓政府提容供 會加大政府財政支出 從而增加稅收 故實際上 政府可以對市場經濟中的願意提供公共產品的企業進行補貼或一定程度上的壟斷地位 來達到由市場提供公共產品

J. 全國性與地方性有什麼區別

全國性公共物品或服務是指那些與國家整體有關的、各位社會成員均可享用的版物品權和服務,其受益范圍是全國性的,如國防,這樣的公共物品或服務應當由中央政府來負責提供。從理論意義上講,全國性公共物品或服務應該具有兩個方面的突出特徵:(1)全國性公共物品或服務的受益范圍被限定在整個國家的疆域之內,無論國土面積大小,都是如此;(2)全國性公共物品或服務的提供者為中央政府,而不應該是某一級地方政府。

所謂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務,是相對於全國性公共物品或服務而言的。具體地講,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務是指那些只能滿足某一特定區域(而非全國)范圍內居民的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務,如路燈等一系列城市基礎設施,其受益范圍具有地方局限性。這表明地方公共物品或服務的提供者應該是各級地方政府,而不應該是中央政府,並且這類公共物品或服務的受益者主要是本轄區的居民。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