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心理衛生論文

心理衛生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2-20 12:56:44

Ⅰ 需要一篇3000字左右的論文,關於心理健康的論文,謝謝!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范、行為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並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於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繫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繫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一項關於當代人主要素質的調查表明,當代人的素質不能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究其原因,與教育不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關。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願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系不和而逃避群體自我封閉。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鬱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學生心理素質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土木水利學院 2002級學生入學第一年便因心理問題休學4人,他們四人分別因為:1、追求女生遭到拒絕而情緒不穩定;2、長時間懷疑同學背後議論自己、鄙視自己,因而不敢面對別人;3、對生活目標喪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鬱;4、狂躁不安,行為異常。最終都不能繼續學業。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還表現為環境應激問題、自我認識失調、人際關系障礙、情緒情感不穩、感情適應不良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四、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1、客觀方面
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 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目的是為今後繼續深造或就業做准備;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目的是把學生塑造成建設祖國的高級專門人才。中學課程幾年一貫學習僅有的幾門高考課程,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相隨;大學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新大學生往往不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 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多數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後,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系較中學時代要復雜。 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夥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這對年齡僅有十七八歲的新生來說,是極不習慣的,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4)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中學的工作和活動多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由少數同學承擔的。大學強凋學生的自我管理,班裡事情多,社團活動多,學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新生往往不大適應這種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謀其政,感到壓力大。
2、主觀方面
新生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著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以及主觀願望上的自主自立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著矛盾。這兩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適應新環境能力不強的新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如下心理問題:
一是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 。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誇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鬆懈了鬥志,終日悠哉游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里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二是失望與失寵感 。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於理想化、神秘化,入學後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三是松氣情緒與歇腳心理。 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後奮斗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鬆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為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後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學習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有礙個性發展。

五、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並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時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進。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採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症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每年約有 10%的新生被約請面談,根據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 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學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經社會歷史積淀的文化知識、道德規范、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主導的。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並在他們身上持久紮根。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於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徵。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境,有助於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六、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培養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基礎
二十一世紀的晨鍾已經敲響,在這新舊世紀交替之際,培養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予高等學校的歷史重任。如何培養跨世紀人才,其核心是加強對青年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全面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二十一世紀人才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全面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質,且相互和諧統一,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學內涵。我們應該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們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而較為忽視的是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即使在比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對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心理衛生死角」引起足夠的重視,其結果是導致學生中出現了大量的心理問題,嚴重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影響了人才的整體素質,阻礙了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給國家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態,不僅關繫到廣大學生健康生理、心理的發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繫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直至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准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Ⅱ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4000字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摘要]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整體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們在追求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關注著心理健康,作為天子驕子的大學生也不例外。現今的大學生具有開闊的視野,活躍的思維,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著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心理問題和沖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對作為天子嬌子的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衛生的概念延伸過來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心理衛生則是指一切維護心理健康的活動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學問。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范、行為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並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於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繫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繫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一項關於當代人主要素質的調查表明,當代人的素質不能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究其原因,與教育不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關。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願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系不和而逃避群體自我封閉。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鬱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學生心理素質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土木水利學院 2002級學生入學第一年便因心理問題休學4人,他們四人分別因為:1、追求女生遭到拒絕而情緒不穩定;2、長時間懷疑同學背後議論自己、鄙視自己,因而不敢面對別人;3、對生活目標喪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鬱;4、狂躁不安,行為異常。最終都不能繼續學業。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還表現為環境應激問題、自我認識失調、人際關系障礙、情緒情感不穩、感情適應不良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四、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1、客觀方面
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目的是為今後繼續深造或就業做准備;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目的是把學生塑造成建設祖國的高級專門人才。中學課程幾年一貫學習僅有的幾門高考課程,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相隨;大學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新大學生往往不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多數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後,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系較中學時代要復雜。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夥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這對年齡僅有十七八歲的新生來說,是極不習慣的,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4)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中學的工作和活動多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由少數同學承擔的。大學強凋學生的自我管理,班裡事情多,社團活動多,學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新生往往不大適應這種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謀其政,感到壓力大。
2、主觀方面
新生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著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以及主觀願望上的自主自立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著矛盾。這兩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適應新環境能力不強的新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如下心理問題:
一是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誇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鬆懈了鬥志,終日悠哉游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里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二是失望與失寵感。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於理想化、神秘化,入學後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三是松氣情緒與歇腳心理。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後奮斗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鬆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為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後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學習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有礙個性發展。
五、如何正確地認識自我

我們時常在各種報刊雜志上看到目前大學生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大學生中有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病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並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衛生問題。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環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就業競爭的加劇所帶來職業選擇的提前以及與之相關的高強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從大學生自身看,大學正是人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生理、心理與社會化的協調發展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沖突,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往往會發生矛盾。面對這些問題,如果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解決問題,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到成熟的過渡之後,逐漸進入活躍狀態。從心理發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發展的某些方面落後於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生復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發展。這種情況也會在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例如父母下崗、家庭生活發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

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拚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六、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並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時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進。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採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症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每年約有 10%的新生被約請面談,根據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 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學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經社會歷史積淀的文化知識、道德規范、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主導的。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並在他們身上持久紮根。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於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徵。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境,有助於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像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於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准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參考文獻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編 呂建國 四川大學出版社

《大學生心理輔導》主編 蘇巧榮 蘇林雁 浙江大學出版社

《心理學教程》主編 王貴林 陳洵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Ⅲ 心理健康論文咋寫

僅供參考
1、全面滲透、全方位推進。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適應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質教育模式。

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個重要屬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調動學校各個方面的力量,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學校首選策略。首先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給予高度重視,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納入學校教育工作系統。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視,該策略才有實施的基礎;然後將心理教育分布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構建一個專門渠道與非專門渠道有機結合的教育網路。專門渠道就是要開展心理教育專業課,實施心理輔導、開展心理咨詢、和實施心理治療;非專門性的就是在學科教學中、在德育活動中、在課外活動中、在勞技課中、在學校的各項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還要構建一個學校、家庭、社區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網路,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各科教學之中,教師通過不同的教學途徑,變換多種教學方法,運用每一教學步驟,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有利於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近十來年,通過教學改革已有很多可以借鑒,如上海黃浦區教育學院和嶗山中學、濰坊中學在教改實驗中設計的三段式課堂結構:第一段: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動機,喚起高昂、飽滿的熱情,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第二段:利用創設的氣氛,提出問題,在學生的好奇的思索中,注意力最集中的一段時間里,教師控制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動力作用和智力因素的操作功能,使其達到最佳狀態,完成新課教學任務;第三段:鞏固擴展第二階段學習內容,強化心理品質訓練。實驗結果,不但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學生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應發展。又如在教學中確立情感目標,進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教師有意識地把情和知統一於教學之中,使學生的識記能力、欣賞能力、情感陶冶同時活躍起來。語文課中的表情復述、課本劇排練,數學課中對數學美的鑒賞,都能達到此目的。我校青年教師毛波在講「長江三峽」一文時所創設的「創設情境——美讀感知——品味理解——想像創造」四部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在探索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教育的成功範例。

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學生健康的人格,優良的心理品質與班主任工作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從現有教學體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輔導至關重要,但現實中,班主任大多數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心理咨詢技術,還不能勝任對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加強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培訓,使班主任人人能勝任這項工作,這是學校的當務之急。

2、加強家庭教育,家長注意引導孩子身心全面發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每一個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樣有著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觀念,教養方式,家庭的教育環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為家長應從下面幾個方面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

(1)轉變只重智育,忽視德育,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觀念。

(2)以身作則,率先示範。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別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會健康。

(3)重視對學生精神生活的引導,加強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鼓勵樹立建功於國家和自立自強的觀念意識,注意鍛煉孩子的吃苦耐勞,戰勝挫折的意志和堅強的品德,有意識地創設一些困難,障礙,曲折,讓孩子去經歷,增強其自信,磨煉其意志,培養其獨立的人格。特別是培養和發展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從中培養孩子觀察,記憶,分析,創造,審美的能力。

(4)尊重孩子,不走兩個極端。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為家長,應該從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當作私有「財產」,愛之則寵,恨之則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溺愛型和打罵型的教養方式可直接導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發生。所以家長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進行思想交流多給以鼓勵,這樣孩子在被愛,被尊重的環境中成長,他也必然知道怎樣去愛他人,尊重他人,幫助他人。

(5)家長要經常和學校聯系,取得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長要克服單純依賴學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積極參加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如家長會,家長學校,座談會等。對學校老師反映的意見,要正確對待,既不要袒護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對孩子進行的教育內容要與學校一致,對孩子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進行理想教育,不能給孩子灌輸不健康的內容,如金錢至上,甚至對社會陰暗面當著孩子的面橫加評論。

(6)對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家長要及時分析,及時引導,及時解決,以免積少成多,日久天長,釀成大禍。

3、營造一個寬松,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培養學生一個完整的自我,一個人格健全的「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僅不能離開學校,家庭的教育和輔導,而且也離不開社會環境的熏陶。環境育人,不良的社會環境回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會各界和社區應關心青少年的成長,支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並促進其發展,形成一個有益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氛圍。據調查某校30%的初中生認為社會不良現象對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湖北某縣有一個中學生因看到過多的社會陰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殺身亡。所以,我們的社會必須加強措施,減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對青少年的腐蝕和滲透,減少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發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書刊物,出售香煙及不合法葯品,開放「三室一廳」等等。只有為青少年的成長建立一個全社會的「保護網」,過濾社會有害物質,還青少年一個潔凈的藍天,同時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和造就二十一世紀人格健全的創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大學時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年輕的大學生應該熱情奔放、朝氣蓬勃,但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大學生性格孤僻,將心理封閉起來,遭遇到挫折、誤解、冷落就可能引發個人的迷茫、抑鬱甚至暴戾等。於是有人選擇自殺,因為喪失了生活信心;也有人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傷害他人,因為剎那間的爆發使之喪失了冷靜與理智。面對日益顯現的由於大學生心理問題而導致犯罪的現象,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輔導、如何引導大學生心理走向健康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心理學研究認為,心理障礙主要是由於個體對環境的刺激不能適應,不能調整自己的心理和行為以取得與外界平衡而產生的。近年來,由於社會競爭加劇,生活壓力加大,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給大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大學生,他(她)們文化程度高,自我期望值高,倍受社會矚目和期待,但尚處於成長階段,特別是他(她)們中大多數都是獨生子,當他(她)們在學習、生活及人際交往中一旦遇到沖突和挫折,少數同學往往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和行為,就容易產生憤怒、沮喪、固執、壓抑等不良情緒,以及出現攻擊、退縮、冷漠、推諉、幻想、逃避等消極行為,這些現象在高校中越來越突出。為了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培養合格的人才,必須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原因有多種,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①人際交往問題;②感情問題;③學業問題;④生活適應障礙;⑤就業壓力。其中人際關系、就業壓力是困擾當代大學生的主要問題,但是感情問題所造成的危害也比較嚴重。人際交往問題現在的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都非常疼愛,生活上嬌生慣養和學習上一帆風順,使他們很少經受挫折鍛煉,獨立生活能力較差。一旦進人大學,面對新同學、新朋友,不知道怎麼相處,有很多學生不能適應集體生活,有的學生表現出很自私、敏感、煩躁。還有的學生因為性格原因,在同學中不被理解,遭遇排斥,其中有部分學生獨來獨往、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就產生一種受冷落或性格孤僻、苦悶、粗暴、憤怒、壓抑、不能吃虧等心理傾向。大學生處於生理發育的成熟期,思想感情較為活躍,對異性的渴求尤為強烈,但由於缺乏經驗和處理戀愛問題的能力,常常會為感情糾葛而產生焦慮情緒,造成學習成績急劇下降,陷人感情漩渦而不能自拔,甚至產生毀容、自殺等心理危機;另外在性與戀愛上,開放的校園使性與戀愛成為大學生活的重要話題,一些學生難以把握自己,一旦出現問題可能走向極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學習。但在學習上,由於從緊張的高考中脫穎而出,許多大學生到了大學就想放鬆一把,而昔日的高才生走到一起,部分學生沒有了往昔的優勢,學習壓力增大,於是就出現厭學、考試焦慮、考試作弊等現象。從高中進人大學時,對大學懷有美好的憧憬,把大學生活想像得十分完美,覺得大學就是人們常說的「象牙塔」,然而進人大學後卻發現自己的想像與現實反差那麼大。部分學生對專業的期望值較高,在學習過程中,隨著對專業的了解和教師的原因或學生自身學習方法不當,感到學習的收獲與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遠;有的同學將個人追求的目標定位太高,當他(她)發覺自己所學專業和分配現實與理想中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大相徑庭時,就會在心理上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焦慮和煩惱。他(她)們對自己的能力、才華和未來往往充滿自信,普遍存在著憂慮感,當各地「尖子」匯集在大學以後,他(她)們各自的優勢不再突出,學習成績不理想,生活條件不好等,進而產生失落、憂慮、自卑、緊張,陷人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困惑之中。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非常殘酷的就業市場競爭,給在校大學生帶來新的壓力,大學生為了找一份滿意的工作,給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標,比如:通過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等,這些繁重的學習任務,嚴重阻礙了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很容易產生憂慮、焦慮、自卑、神經衰弱等心理疾病。這在高年級學生中表現尤為顯著,許多大學生在畢業前或畢業後都沒有找到合適工作,心理問題就表現出來。面對種種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被納入到了課程教育中。造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相應的解決對策也不應是單一的。針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如何及早疏導、干預、防患於未然,塑造大學生健全的心理,這是人們關注的重要話題。1 、用科學、實效的方法正確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自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用科學、實效的方法來正確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首先,要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以科學的態度,按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發展特點開展活動;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要正確運用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採用科學方法、手段及技術,積極主動的干預學生成長;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遵循一般的教育規律,又要考慮個體的差異,按學生的發展特點,有的放矢地設計和實施。2 、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有機的結合起來個體的心理發展必然要受個體認識、思想的影響和指導。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能指導人們心理健康的發展,而健康的心理又是人們正確思想形成的基礎。因此,在教育實踐中,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形成合力。德育工作可利用心理學先進的理論與方法,增強道德教育的說服力、感染力,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藉助於德育途徑對學生實行「價值干預」,在意識層次上提高學生的認識,使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3、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學校教育全過程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專職心理輔導人員的工作,而是整個學校的工作。因此,高校領導要從全局出發,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為主體,全員參與的工作體制。每位教職員工都應有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和意識,根據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況,在學校、管理和服務中,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准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Ⅳ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不知道怎麼寫~你就去參考參考(心理學進展)這類似的期刊唄~多看下文獻~總能寫到論文的

Ⅳ 大一心理健康論文3000自我成長之路

寫作思路: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寫誠實的自己的話」是老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的。旨在營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謂「自主」就是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讓學生無拘無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寫作。「自主」作文就是「言為心聲」,率性而為,展現自我的風采,體現鮮明的個性。

正文:

時間一顆甜蜜的糖果,越吃越覺得有味道。時間是一種葯,有點苦,有點澀。時間是一塊木糖醇,偶爾會讓你清醒。我的人生就像糖果,葯,木糖醇。正因為它們,我的人生成長路充滿繽紛的色彩。

時間,記錄著我的成長路。小時候的我,很調皮。由於媽媽忙,我只好和外婆一起生活。外婆習慣做農活,我就一直在她的身邊玩玩。我喜歡玩土,把自己弄得黑黑的,這樣大家就認不出我來咯!哈哈!我還喜歡弄花草,喜歡研究它們。

我經常把外婆家弄得不安寧。一不小心把碗弄破了,一不小心摔了。我可真不讓父母他們省心啊!小時候的我因為給家裡增添了不少的歡樂和笑聲,我的生活充滿了繽紛的色彩。就這樣我慢慢的成長著。

時間,記錄著我的成長路。從小學到初中,也許大家對我的印象是乖乖女。因為我從小到大,基本上都是聽父母的話,他們不喜歡的事情,我都不會去做。就這樣,我在父母的良好教育下,慢慢成長了。在小學里,我和同學們玩得很瘋狂。我們經常一起去吃小吃,一起去海邊玩。在初中,我開始學會要懂得如何讀書。

我開始學會做更多的家務。甚至我學會了如何幫媽媽賣肉。在這階段里,我學會的更多的東西。我學會了幫助爸爸媽媽,學會給他們按摩,學會和他們談心,學會體諒身邊的人,學會了如何照顧人。因為父母的教育,讓我學會了很多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這些東西對我來說是寶物。我會一直利用和珍藏著。因為父母,我的生活充滿繽紛的色彩,我繼續慢慢的成長著。

時間,記錄著我的成長路。上了高中,我才知道,原來我還是有人關注的。以前我總抱怨說,爸爸媽媽他們都太偏心了,哥哥可以什麼事情都不做,但我就不行。但父母讓我讀高中的做法,改變了我的想法。高一到高二兩年了,父母的關心和老師的關心,讓我逐漸東得我該如何學習。我更加學會了感恩!因為父母,我懂得我的人生夢想。

因為老師,我懂得問問題,懂得和老師交流,懂得如何努力去奮斗。現在的我是高三的學生了,我的感觸挺多的。父母一天天的忙,我怕他們身體吃不消。哥哥在大學里,是否有好好照顧自己。外婆過得好不好。

他們是我最親的人,他們的關心一直沒有離開過我。我會帶著他們的愛一直努力到高考結束。也許大家都說高三很辛苦,但我覺得,因為有他們的愛,我並不孤單,即使再累,我也願意,這也值得。因為高三,是我追逐夢想的奮斗年。我的高三,我奮斗!因為他們的愛,我的人生充滿繽紛色彩。

我走在路上,嘗到了成長的辣。就像四川辣椒一樣,辣得你夠嗆,辣得你直流眼淚。當我走到那段充滿辣味兒的路時,正是小學六年級快要畢業的時候。那時,語文老師正在馬不停蹄地給我們復習,只見他右手從粉筆盒中挑出一支完整的粉筆,折掉三分之二,接著轉過身以劉翔式的速度把知識點用端正的字體「揮霍」在黑板上,嘴巴一張一合,同學們都在記筆記。

我的同桌和前桌的兩個男同學卻說得天馬行空,心思都到宇宙上找外星人去了,而我總在認真聽講著。當時,我被他們的聲音吵得無法聽講,雖不是震耳欲聾,但他們像蒼蠅一樣「嗡嗡」地在你耳邊叫著,能不煩嗎?

我便忍不住去勸他們停止演講,而老師就在我開口的那個瞬間直盯著我,當我的目光和老師的目光像兩條射線相交在一起時,一種莫名的感覺油然而生。我自認坦盪,所謂「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我說話是為了能更好地聽見老師講課的聲音,但老師怎麼……他的眉頭緊皺,目光死死盯著我,從他的眼神中透出幾分憤怒,而我的腦袋仍打著個大大的問號。

下課後,老師「飄移」著來到我桌前,還是以同樣的眼神盯了我許久,才面無表情地吐出一句:「去抄20次中小學生守則。」我愣了一下,當我回過神來時,老師的背影已遠去。

我快速地穿過人群,在走廊才追上老師,我走到老師跟前,「老師,你聽我說……」我才剛開口,沒想到老師就狠狠地說:「你不要解釋,有什麼好解釋的,說話就是說話,去抄!」老師給了我一塊重重的「必死金牌」。我賭著氣,委屈地抄著,邊抄邊哭了。那種感覺,像辣椒般的辣,把我的眼淚都辣出來了。

我仍繼續地走著,也嘗到了酸,嘗到了苦,嘗到了路上各種各樣的滋味。我回頭望去,這條路上有我留下的笑容,也有我撒下的淚水,但我喜歡這樣的道路,這樣豐富的人生。

陽光依然那麼耀眼,絲絲的涼風吹動了我的頭發。我想遠方望去:天上白雲朵朵,路旁的樹木揮動著幾片葉子向我友好地招手。我挺起胸膛,微笑地繼續走下去……

人的一生都在成長,有快樂,有煩惱,更有收獲,雖然有時我們並不想長大,不想承受成長的壓力和責任,但是成長是避不開的,與其消極的對待,不如奮起,所以作為陽光少年,我一定要樂觀的、快樂的成長,努力讓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Ⅵ 心理健康論文2500字

心理健康是一個較為復雜的概念,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它受到社會內制度、民族風俗容、傳統習慣、道德觀念、宗教信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對心理健康作出定義:「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狀態。」
世界心理衛生聯合會具體明確地指出了心理健康的標志,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有幸福感。在學習和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由此,我們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種角度來理解心理健康。廣義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的生命具有活力,潛能能夠得到開發,價值能夠得到實現;狹義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和人格完整協調,能順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Ⅶ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要有實例)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 06-10-24 17:31:00 ] 作者:未知 編輯:studa20

教育部日前印發了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高校要充分認識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見》明確了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依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學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分析和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開展心理咨詢活動,教育和引導大學生不斷地加強心理品質修養和鍛煉,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那麼,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差距,使其順利成才呢?其具體的途徑和方法如下:
第一,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第二,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第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到成熟的過渡之後,逐漸進入活躍狀態。從心理發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發展的某些方面落後於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生復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發展。這種情況也會在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例如父母下崗、家庭生活發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拚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樂於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使他們能夠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范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系,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4、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對大學生心理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環境包括生存環境、成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第四,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第五,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咨詢機構,獲得心理咨詢知識。心理老師具備了較雄厚的理論功底和生活實踐經驗,對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處理技巧。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於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咨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咨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心理咨詢是指通過人際關系,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從心理咨詢具有治療功能的角度來說,心理咨詢屬於心理治療,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和治療手段,心理治療的對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輕度心理障礙的人。通過咨詢者與求詢者的交談、指導,針對求詢音的各種心理適應和提出的問題,幫助求詢者正確地認識到自身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引導求詢者更為有效地而對現實,為求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際關系的機會;增加求詢者的心理自由度,幫助求詢者改變過去的心理異常,最終恢復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詢兼有心理預防和心理治療功能,通過心理咨詢,為咨詢對象創設一個良好的社會心理環境和條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質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實現降低和減少心理障礙,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於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繫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梁啟超先生這一名言震盪著一代代年輕大學生的心靈,我們大學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為國家的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

Ⅷ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論文

誰能十全十美,百分百得意呢?人生總有不如意處,每天都有喜怒哀樂。
珍惜快樂,感激幸福,
認真對待悲哀和憤怒。
有錯就改,心地磊落。
懂得感恩,懂得道歉。
善待自己,喜歡自己,也善待別人。認真做事。有所追求。享受成果。知足常樂

平常的心理,健康的心身,知足的心態,舒暢的心情
.心理健康標准
從出生到成年,每個人都有成長的天賦。如果一個人的心理(包括智力、技能、氣質和性格特質等)成長滯後於他的發展年齡,那便是異常甚至精神障礙。家庭教養和各種環境條件往往是成長受阻的原因。早熟也可以是一種心理衛生問題,因為早熟照例只涉及一個人的某一個或幾個方面,這就導致整個心理內在的失衡,導致當事人出現心理沖突、困惑或社會適應困難。
可以從兩方面來描述心理健康的這項標准:
(1)動機過程馬斯洛假設,每個人都有若干種基本需要,如安全、歸屬、愛、被重視和自尊,滿足這些需要的動機叫做缺乏性動機,不滿足便會出現精神障礙,如神經症、人格障礙、分離性障礙等。但是,滿足了這些需要雖可免於上述精神障礙,卻並不算達到了真正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特徵之一是自我實現,即最大可能地實現個人的潛力。這種需要是高層次的需要,也叫做豐富性需要。此時,單純追求快樂和減輕緊張不安,不足以解釋這種人的行為,他們辛勤地工作,往往要體驗更強烈持久的緊張,甚至要冒巨大的危險。然而,正是這樣的人生歷程,使個人潛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G.Allport也持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個人潛能的發揮為了長遠的常常是達不到的目標,而犧牲享樂,保持緊張。長遠的目標、社會價值以及諸多利益之綜合性體系等,都給發揮個人潛力提供了用武之地。
(2)投身於生活中G.Allport提到,自我的擴張是成熟的一個屬性,這種人忘我地工作、思考、娛樂以及對別人的忠誠,他的生活是豐富多彩而又獨特的。
全身心投入生活的人,對來自別人的刺激(不論是成功的行為還是苦難中的呼救)都有能力報之以熱情的、全力以赴的反應。

Ⅸ 對心理健康的認識---論文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能幫助其認識自我,認識自己與社會的關系,發展潛能,助其學業、事業的成功,保證每一個學生最大的發展空間。小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發育和發展,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流和自我意識等方面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好些學生就產生了心理障礙和心理異常現象:如有的學生性格孤僻不合群,有的自卑羞怯,有的嫉妒心強唯我獨尊,有的性格脆弱多疑,有的虛榮心極強,有的倔強沖動,更有的經受不了一點挫折等等,這些心理問題和心理現象嚴重製約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他們的健康心態,出現心理問題時進行及早的干預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我所教的班上有位男同學小健,他出世當天媽媽就去世了。因為這個原因,小健的爸爸認為是他的到來害死了自己的妻子,因此一直以來都沒理會過小健,照顧小健的任務自然落到了爺爺奶奶的肩上。長輩的溺愛使小健覺得自己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直到小健懂事以後,爸爸找到一位新伴侶,小健對新媽媽很抗拒,因為一直以來爸爸都不管他,爺爺和奶奶用金錢灌溉,只有這位新媽媽最多管閑事,要求小健凡事盡力做到最好,無形中他就在與新媽媽對抗著。媽媽通過電話聯系我們老師,把小健在家的情況告訴我們。幾位老師找來小健,和他進行了一次長談。我對小健說:「你以為自己的處境不好,有位後媽管著自己,覺得生活很慘。你知道在你身邊比你身世更糟的同學多著呢!」接著我給他舉了幾個例子,主人公全是他的同班同學,有父母雙失的,有被人領養連親生父母是誰也不知道的。我要讓小健清楚的認識到他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新媽媽自己打算不生育小孩,全身心投入去教育好小健,反被他誤解,這是他的不對。我還例舉了一些沒有父母管束的孩子的事例,藉此扭轉小健的錯誤心態。此事過後,課余時間我還會找小健談談心,詢問他的生活以及和家人相處的情況,從他的言談和神色可透露出,他很開心爸爸經過媽媽的勸說,擺脫了陰影的困擾進而開始關心自己了。小健和同學之間的磨擦也漸漸地少了。由於老師的教育方式方法不當,有些學生經常飽受老師的白眼由此產生了一些不健康的心態:如對人的仇視心態,冷漠無情的性格等等,由於心理上又沒有得到及時的引導,只要有那麼一點點的誘因,就可能從心理不平衡向品德不良蛻變。只有對學生認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系統性,規范性,實效性,才能防微杜漸,使各種類型的學生都能在社會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實現各自的人生價值。從而實現避免各種突發事件,維護社會穩定,學校正常運作,學生家庭幸福的目的。有位女生小文,她的媽媽在她五歲那年再生下了一個弟弟。弟弟從嬰兒時期就愛哭鬧,所以父母就不由地把注意力地放在弟弟身上,弟弟自懂事起就非常野蠻。小文覺得弟弟的存在使父母不再疼愛自己,她開始變相地報復起父母來。平時姐弟倆打鬧是常事,即使好端端地小文也要推倒弟弟,父母肯定會責罵小文說她心地不好,小文對弟弟的怨恨又加深了。在家父母讓小文做某些事情,她會作對似的不理會,直到惹得父母發火罵她,她也大聲地反罵一通,像要宣瀉些什麼。小文父母向我反應小文的逆反心理,覺得沒法管教,索性不管了。我通過談話,借機對小文進行心理輔導。首先我對小文說:「父母一開始並不是不疼愛你,只是弟弟哭鬧時他們無法分身,令你覺得他們只愛弟弟,所以你會欺負弟弟以博取父母注意你。」小文說:「誰讓他們只罵我不罵弟弟!」我說:「因為你刻意欺負弟弟,不聽他們的勸告,日子久了他們對你失望了。他們現在對你這樣,你要付上一半的責任!」小文無言以對。我再向小文灌輸:首先會告之她的父母今天和她談心的提及的話題,讓他們也能靜下心來理清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能老是說弟弟小要姐姐遷就他;其次要求小文在家盡量不再和父母唱反調,弟弟雖野蠻但也不能動手打他,如果他有不對的地方,選和父母說,如果父母不理睬就對老師說,讓老師去和她的父母談,不然的話,就連我也不會幫她了。小文覺得有理,點點頭答應了我。現在小文的父母和女兒的關系緩和了許多,小文感覺到父母不像以前那樣偏幫弟弟了,他們能做到公平地對待自己和弟弟,她很高興地和我談到自己和弟弟能和平相處了。一部分優秀的學生之所以無大的作為或經受不了生活中的風風雨雨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優等生往往從小到大都是在老師和家長的呵護下成長起來的,心理歷程可謂少有波瀾,承受經歷挫折的機會少之又少,這往往造就了學生心理脆弱,一遇失敗,就出現心理全面崩潰,自暴自棄等弱點。如果我們能加強這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他們承受挫折等能力,他們的前途應該是不可限量的。相反,一部分中上層生由於他們在校時既能因成績的進步等原因受到老師的表揚,有時又因成績的不夠理想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幫助,應該說他們既享受到了成功的心理體驗,也品嘗了失敗的滋味,他們這塊學生的心理素質相對是較好的,所以他們步入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後,由於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而獲得最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和維護,做到抓兩頭促中間,全面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作為教育者既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進行培養促進,使學生的心理品質不斷優化,又要對心理處於不良狀態或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進行幫助,使之回復正常狀態,保證每一個學生的心理正常健康發展。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