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案例大賽作品
①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的介紹
本書對大量公共管理案例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並把它們同公共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有機結合起來,體現出公共管理學的科學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特徵,以期推動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全書通過系統分析已發生的真實而典型的行政事件的過程、行政行為和方法等,總結出公共行政的原理、原則和方法。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公共管理專業、行政管理專業、政治學專業以及其他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國家公務人員培訓和考試的參考讀物。
② 公共管理學市場失靈的案例
例如在我國,國家將煙草行業納入專賣管理軌道,其目的在於最大內化地追求追求煙草製品帶容來的稅收,將其轉化為社會公共產品,同時以行政行為調控煙草製品的生產及銷售過程。但是,顯而易見的,煙草製品天然具有損害消費者生理的效用,控制以及銷售煙草製品的主體——國家、或市政府,並沒有直接為消費者因吸煙造成的生理損失負直接責任。這種公共管理中的負外部,無法由市場本身解決,性體現了市場失靈。
③ 求推薦一本關於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的書,希望是對案例的分析比較給力的那種書。非常感謝~~~
陳奇星的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很不錯哦
④ 公共管理學相關問題 一道案例分析題
(答案來自武漢大學 行政管理學2003[試卷+答案]年考研真題)
(1)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當前我國政府管理中存在很多漏洞:有的幹部為達到其個人的政治目的,不惜採取謊報數字、弄虛作假等手段來欺騙組織和領導,實績真假難以辨別;監督機制不健全,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情況很普遍,政府缺乏誠信,幹部作風敗壞。 (2)這些問題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我國的幹部考核制度不健全,存在很大問題。我國公務員的考核是對公務員的德、勤、績、能的考核。其中「績」是指國家公務員在行政工作中取得的實際成績。是對公務員所完成的各項工作的實際效果,數量和質量,效率和社會效益的全面考核。這是考核的重點。但是現在考核工作中存在著大量問題。 (3)對於這種情況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解決 ①全面客觀地考察和評價領導幹部的政績,防止「官出數字,數字出官」 各地各部門、各級領導幹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搞不切實際的達標、評比和考核活動,不做表面文章。考察和評價領導幹部政績,不能簡單地看數字,更不能以數字取人。考察和評估一個地區的工作,要看這個地區的工作基礎、客觀條件以及發展後勁,看領導幹部是否真抓實干,是否對上級負責與對下級負責、是否得到群眾認可、取得讓群眾滿意的成績。絕不能簡單地憑統計數據決定幹部的任用和解決幹部的職級待遇。對那些靠虛報浮誇騙取榮譽地位的人,必須從領導崗位上調整下來,對所騙取的各種榮譽和獎勵,予以取消。 ②建立健全科學的統計工作體系和機制,保障統計數據的真實性 依法規范設置統計機構,建立以周期性普查為基礎,經常性抽樣調查為主體,必要的統計報表、重點調查、綜合分析等為補充的多種方法綜合運用的統計調查方法體系。進一步完善抽樣調查工作,加快推進抽樣調查在專業統計中的應用。政府綜合統計部門要建立和完善統計信息公眾網。 ③堅持依法統計,嚴肅查處統計違法行為 各級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要依法統計,獨立行使各項統計職權。堅持實事求是,不造假,不報假,對統計數字真實性負責。加強統計執法力量,加大統計執法力度。各級紀檢、監察、司法等部門要與統計部門密切配合,開展經常性的統計執法監察和執法檢查,嚴肅查處領導幹部在統計上弄虛作假的違紀違法行為。
⑤ 中國公共管理案例庫 山大學生如何登陸·
中國公共管理案例庫必須要先注冊帳號,山大學生先以學生證和身份證注冊即可登陸·
⑥ 尋找一公共管理的案例,並做出評價…非常感謝
A、案例分析:公共管理與中國改革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體制和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公共管理所涉及的領域中各種與改革不相適應的矛盾和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雖然經過20多年不懈的改革、調整,但是,多年的歷史積弊想在短時間內全部解決是不現實的。 歸結起來,我國目前公共管理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
1、政府財政壓力依然很大;
2、在行政立法和執法上,存在重立法、管理,輕執行、監督等現象;
3、政府機構依然龐大,政府職能雖然有所減少,但隨著改革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政府的新職能也在增加;
4、政府及其公務員的服務理念還較差,長官意識嚴重,存在官僚主義和腐敗行為;
5、人事成本居高不下。機關、事業單位仍然存在大量冗員;人才選拔錄用機制、績效管理與評估機制、晉升機制、獎懲機制和公共責任機制尚未形成;
6、行政效率低。機構層次多、職責不清,互相推諉、扯皮,缺乏服務意識、成本意識等,使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無法走出「追求高效率——低效率——無效率」的循環。
綜觀各國公共管理改革實踐,雖各有特色,但也有共性。對中國來說,所採取的是漸進或分階段進行的改革方式,即「摸著石頭過河」的模式。在這種改革的開始階段,進行具有特色的試驗,當取得成就和經驗之後再加以推廣;表現形式是體制改革由點到面,即抓住重點突破,進而逐步深化和滲透到全局的過程;具體的做法是先試點後推廣,即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先在某個地方或企業進行試驗,取得經驗後再全面推廣。中國的公共管理過程也是這樣一個過程。
借鑒國外的公共管理理論和實踐結合我國的實際,我國的公共管理改革可著手於以下幾個方面。
答: 1、構建適應WTO要求的公共管理體制;2、按照私營部門的管理方法建立「企業型政府」;3、進一步精兵簡政提高服務意識和效率;4、加強公共管理法制建設;5、推進公共管理民主化和信息化改革。 案例一: 1、案例內容介紹:北京限字當頭解決擁堵是否可行 北京的街頭每天都要上演無數場免費的「汽車展示會」。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一輛輛汽車像生了病的烏龜趴在一條條馬路上,步履蹣跚,動彈不得。北京市代市長王歧山在SARS危機後公開表示:最頭痛的是交通問題。
的確,再沒有比堵車問題更能夠觸痛北京人煩惱的神經了。所以,當市政府有關部門提出要限制發展私家車和對黃標車(尾氣排放量達不到排放標準的車)採取限行舉措時,輿論的焦躁海洋就像被扔進一塊石頭,叫好叫壞之聲皆不絕於耳。 數據顯示:1996年北京市機動車只有100萬輛,到2003年已增加1倍,達到200萬輛。其中私家車就有120多萬輛。2002年全市新增機動車27.6萬輛;而2003年前8個月,全市又新增機動車24.6萬輛,已經逼近2002年的總數。 面對洶涌而來的汽車潮流,北京在很長時間里一直手足無措。多年來的堵車狀況沒有什麼改善。 據了解,20世紀80年代初期,有權威部門對2000年北京汽車發展數量的預測僅僅是70萬~80萬輛,而事實上,在新世紀鍾聲敲響之前,北京市汽車總量就足足比這一預期數字多出近100萬輛。在2000年,北京市有關部門又曾預測,到2010年北京機動車保有量才會
突破200萬輛,沒曾想,這個數字提早7年就實現了。為此,所有在北京生活的人們都付出了擁堵的代價。 為何出現這么大差距?一些官員的習慣性解釋是,經濟發展那麼快,以致許多公共(如首都機場)都提前達到目標容量。 通過提高牌照費、養路費、燃油費、停車費等做法來限制私家車,是東京、紐約等國際大都市的共同做法。但限車的前提是通過引導,實現城市道路和交通資源的最優化配臵。而北京市道路交通資源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該如何解決是擺在北京市政府面前的一大難題。 在計程車和私家車大幅增長的同時,北京市地鐵和公共車加起來對城市交通的分擔率卻不足30%,離80%的期望值相距甚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在下降。 許多去過歐美國家考察的人士均認為,與東京、紐約、巴黎等國際城市相比,北京的馬路並不比人家窄,停車場不比人家少,車輛也不比人家多。但交通擁堵現象卻日趨嚴重,難以緩解,以致嚴重影響城市運轉效率,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一家大型出租公司老總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拋開別的不談,單單十字路口的管理、出口和路標設臵的混亂,就使得現有交通資源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 除了提出要限制發展私家車外,北京市有關部門還針對一些車輛採取限行舉措。北京市公安局和環保局聯合宣布,從2003年9月1日開始,在部分路段對黃標車限行。 北京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對媒體解釋說,限制黃標車是為了改善交通狀況,提出大氣環境質量。他們從今年3月就開始研究、認證這項規定的可行性,所以這項規定「絕不是倉促出台的」。但黃標車主們卻普遍有遭遇突襲的感覺。因為,限制黃標車出行的措施,從發出通知到開始執行,只有一個來月的時間。他們的質疑是:這項措施涉及30萬輛車,事關數十萬人的利益,為何事前不搞聽證?從3月份就開始研究、論證,為什麼外界一點不知道? 據了解,黃標車改造的費用動輒三五千元,有的多達數萬元,一些進口車根本就沒辦法改。但兩部門對其新政策帶給這部分人的損失,沒有考慮做出任何補償的規定。 一位車主在互聯網上質問:按北京市的規定,一部汽車使用壽命私家車為10~20年,我們在1995年買的汽車,符合當時的所有法規。為什麼突然要讓舊車實行新標准,這符合法律嗎?(資料來源:中國《新聞周刊》,根據作者胡奎的文章改編) 2、思考題:你如何評價北京市政府的限制措施?試從公共管理的角度加以評析。 第一,北京市政府應該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開機制,建立多元的信息系統,確保多元信息過程的常規運作。通過良好的溝通和有效的信息交流,整合和協調公共管理的行動。廣大車主不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公布信息的突然性太強,讓人措手不及,這有損人民利益。因此,建立有效的危機管理信息系統是十分重要的。這一信息系統也可在公共事件的早期預警方面發揮作用。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現類似情況,信息溝通和交換可以保證政府做出及時和准確的決策,協調行動。 第二,為維護社會整體利益,而對個人利益有所損害,要由政府實行公共補償。這一措施這在國外是很普遍的。改善交通是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部分,對應的是社會整體的利益和安全,其相應的成本付出應由政府承擔,而不應當是個人獨自擔承。政府應把個體經濟利益擺上適當的位臵,實現了二者的有效平衡。這樣才有利於培養民眾的社會責任心,百姓對政府也會更加信任,更有安全感,以便形成良好的利益互動機制,形成應對公共事件的高效運轉的社會機制。 第三,系統分析造成北京擁堵的多方面原因,多渠道解決這個問題,而不能僅僅靠這一個措施。比如交通問題除了車輛過多的原因,還有道路本身的問題、交通設施不完善、標志信號模糊、甚至信號不健全等問題。就針對各方面問題提出多種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