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污染轉嫁
A. 什麼是轉嫁污染
環境污染轉嫁或轉移,是指一定區域內的人類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直接或者間接地對該區域外的環境造成污染損害,或將自己造成的環境污染的治理責任推與他人。環境污染轉嫁或轉移,是指一定區域內的人類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直接或 者間接地對該區域外的環境造成污染損害,或將自己造成的環境污染的治理責任 推與他人,從而使自己不承擔或少承擔污染損害治理責任的社會行為。
例如,經 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將污染嚴重的設備或技術轉移給沒有防治污染能力的地區,技術較先進的企業將淘汰落後的污染設備轉移給技術落後的企業,使被轉移地區 的環境嚴重受到污染。這種現象在全球范圍內都普遍存在,尤其是近年來,發達 國家和地區的環境標准越來越嚴格,使得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承受的環境治理 責任越來越多,企業為了逃避污染治理的負擔,把在發達國家或地區明令禁止使 用的技術和設備轉移至欠發達國家或地區。有的則在技術和設備更新以後,將淘 汰的設備廉價賣給其他沒有治理能力的企業。為防止污染轉嫁和轉移,保護環 境,我國制定了有關規定。所謂防止污染轉嫁或轉移制度,就是為防止污染轉嫁指國家之間轉嫁污染或將本國污染轉嫁到公海海域或南極、北極地區。,國內污染 轉嫁是指一國內不同行政區域間轉嫁污染或企業向社會轉嫁污染治理責任。
(3)
按轉嫁對象不同,污染轉嫁可分為大氣污染轉嫁、水污染轉嫁、固體廢物污染轉 嫁等。此外還有顯性污染轉嫁和隱性污染轉嫁、污染本身轉嫁和污染抬理責任 轉嫁、擴散性污染轉嫁和非擴散性污染轉嫁、積極污染轉嫁和消極污染轉嫁等。
西方國家將其大量的垃圾和重污染設備轉嫁或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已是一個 十分嚴重的外交、政治和法律問題。以美國為例,根據有關報道②電碼,每年各地回 收的塑料袋和瓶子,大量輸往像中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這樣的欠發達國家。
根據港口資料,單在1995年,美國就輸出了超過2億噸的塑料廢料。接受這些 廢料的國家有阿根廷、巴西、智利、中國、印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等,而亞 洲國家是美國輸出塑料的最主要之國。1991年,超過1 500萬磅塑膠廢料運往菲 律賓,3 500萬磅運往印度尼西亞,逾7 500萬磅運往我國香港地區(其中大部分 被轉往我國內地)。除了將垃圾直接運抵我國外,許多外商投資於污染密集型產 業,也成為污染轉嫁的方式。污染密集型產業是指那些生產過程中若不加以治理 則會直接或間接產生大量污染物的產業。這些污染物對人類、動植物生命或健康
有害,促使環境惡化,影響生態質量。另外,在生產過程中,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曼到威脅或明顯受到影響。而根據1995年第三次工業普查資料③,外商投資於 污染密集產業的企業有16 998家,佔三資企業的30%左右;其中投資於高度污 染密集產業的企業有7 487家,佔13%左右。一些外商投資企業還直接參與將危 險廢物非法進口到中國的活動。
B. 什麼是轉嫁污染
環境污染轉嫁或轉移,是指一定區域內的人類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直接或者間接地對該區域外的環境造成污染損害,或將自己造成的環境污染的治理責任推與他人。
環境污染轉嫁或轉移,是指一定區域內的人類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直接或
者間接地對該區域外的環境造成污染損害,或將自己造成的環境污染的治理責任
推與他人,從而使自己不承擔或少承擔污染損害治理責任的社會行為。例如,經
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將污染嚴重的設備或技術轉移給沒有防治污染能力的地區,
技術較先進的企業將淘汰落後的污染設備轉移給技術落後的企業,使被轉移地區
的環境嚴重受到污染。這種現象在全球范圍內都普遍存在,尤其是近年來,發達
國家和地區的環境標准越來越嚴格,使得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承受的環境治理
責任越來越多,企業為了逃避污染治理的負擔,把在發達國家或地區明令禁止使
用的技術和設備轉移至欠發達國家或地區。有的則在技術和設備更新以後,將淘
汰的設備廉價賣給其他沒有治理能力的企業。為防止污染轉嫁和轉移,保護環
境,我國制定了有關規定。所謂防止污染轉嫁或轉移制度,就是為防止污染轉嫁指國家之間轉嫁污染或將本國污染轉嫁到公海海域或南極、北極地區。,國內污染
轉嫁是指一國內不同行政區域間轉嫁污染或企業向社會轉嫁污染治理責任。(3)
按轉嫁對象不同,污染轉嫁可分為大氣污染轉嫁、水污染轉嫁、固體廢物污染轉
嫁等。此外還有顯性污染轉嫁和隱性污染轉嫁、污染本身轉嫁和污染抬理責任
轉嫁、擴散性污染轉嫁和非擴散性污染轉嫁、積極污染轉嫁和消極污染轉嫁等。
西方國家將其大量的垃圾和重污染設備轉嫁或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已是一個
十分嚴重的外交、政治和法律問題。以美國為例,根據有關報道②電碼,每年各地回
收的塑料袋和瓶子,大量輸往像中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這樣的欠發達國家。
根據港口資料,單在1995年,美國就輸出了超過2億噸的塑料廢料。接受這些
廢料的國家有阿根廷、巴西、智利、中國、印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等,而亞
洲國家是美國輸出塑料的最主要之國。1991年,超過1 500萬磅塑膠廢料運往菲
律賓,3 500萬磅運往印度尼西亞,逾7 500萬磅運往我國香港地區(其中大部分
被轉往我國內地)。除了將垃圾直接運抵我國外,許多外商投資於污染密集型產
業,也成為污染轉嫁的方式。污染密集型產業是指那些生產過程中若不加以治理
則會直接或間接產生大量污染物的產業。這些污染物對人類、動植物生命或健康
有害,促使環境惡化,影響生態質量。另外,在生產過程中,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曼到威脅或明顯受到影響。而根據1995年第三次工業普查資料③,外商投資於
污染密集產業的企業有16 998家,佔三資企業的30%左右;其中投資於高度污
染密集產業的企業有7 487家,佔13%左右。一些外商投資企業還直接參與將危
險廢物非法進口到中國的活動。
C. 如何控制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
這個話題太大了,涉及水體,大氣,固體廢棄物啊。一個個地問吧
D. 如何控制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
優化農村工業布局。針對鄉鎮企業「遍地開花」現象,可以根據區域環境容量和生產力布局,調整和優化村鎮工業布局,因地制宜地劃定工業區,建立工業園區,以便對污染源實行集中控制。新引進的工業企業項目合理規劃到工業園區,不通過環保部門的驗收堅決不能投入生產。
專項整治農村環境污染。開展農村工業污染源專項調查,摸清現狀和特點,對工業污染源進行整頓和清理,關停污染企業,淘汰落後的生產工藝。對現有企業加強督促檢查,在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遷至工業園,進行集中治理。
加強農村環境監管。建立鄉村工業污染源的長效監制機制,強化環境監管,做到監管全覆蓋,促進鄉村工業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加大環境監管執法力度,防止「十五小」和「新六小」企業在農村地區死灰復燃。結合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採用自查自糾、分組排查、明查暗訪、集中整治的方式,對城鄉結合部、鄉鎮、農村經常進行全方位拉網式檢查,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天#貓美國進口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健全鄉村環境管理機構。要想做好農村環保工作,首先要有管理環保工作的機構。當前,我國的環保機構大多都建立在縣一級以上,難以適應「進一步推進環保工作向鄉村延伸」的要求。因此應當在鄉鎮設立環保所或環保辦,具體負責所轄農村的環保工作。
強化環境宣傳。加強對鄉鎮幹部和農民群眾的宣傳,加大教育和培訓力度,提高人們保護農村環境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藉助科普知識下鄉、開辦農村環保課堂等活動,宣傳環境保護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性,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和環境維權意識,營造人人關心環境、個個參與環境保護的濃厚氛圍。
E. 通常政府轉嫁危機的手段是什麼
在人們通常的意識形態中,中國沒有發生過經濟危機,也不可能發生經濟危機,最多隻能算是經濟波動,而不能算是危機。但作者認為,中國不僅發生過經濟危機。而且中國自建國以來的六十年間,已經發生了8次經濟危機,而這些危機均與國家工業化階段性特徵有關:在 「城鄉」二元對立的基本體制矛盾約束下,工業化、城鎮化以及整個體制的改革所產生的制度成本均向「三農」轉嫁,因而城市的產業資本就可以實現「軟著陸」,原有體製得以維持;而不能直接向農村轉嫁的危機,就導致產業資本在城市「硬著陸」,引發政府財稅金融、乃至整個經濟體制的重大變革。
中國政府已經認識到「三農」問題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於是在2005年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國家戰略,連續增加數萬億投資以吸納數千萬「非農」就業的舉措,最後成功地應對了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實現了「軟著陸」。
主要觀點是:金融海嘯引發的全球危機,不僅是金融化泡沫經濟所引起的,也是由內含高成本上推機制的西方現代政體在累積了大量的國家負債後產生的,因此中國人應引以為戒,加深對資本主義危機規律及其引發的內部亂像和外部地緣政治法西斯化傾向的認識。只有復興生態文明,維持鄉土社會內部化來應對外部性風險的綜合性合作與自治,才是中國免於重蹈負債過高的現代化危機的合理選擇。
F. 論述我國污染防治立法中的防止污染轉嫁制度
環境污染轉嫁或轉移,是指一定區域內的人類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直接或
者間接地對該區域外的環境造成污染損害,或將自己造成的環境污染的治理責任
推與他人,從而使自己不承擔或少承擔污染損害治理責任的社會行為。例如,經
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將污染嚴重的設備或技術轉移給沒有防治污染能力的地區,
技術較先進的企業將淘汰落後的污染設備轉移給技術落後的企業,使被轉移地區
的環境嚴重受到污染。這種現象在全球范圍內都普遍存在,尤其是近年來,發達
國家和地區的環境標准越來越嚴格,使得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承受的環境治理
責任越來越多,企業為了逃避污染治理的負擔,把在發達國家或地區明令禁止使
用的技術和設備轉移至欠發達國家或地區。有的則在技術和設備更新以後,將淘
汰的設備廉價賣給其他沒有治理能力的企業。為防止污染轉嫁和轉移,保護環
境,我國制定了有關規定。所謂防止污染轉嫁或轉移制度,就是為防止污染轉嫁指國家之間轉嫁污染或將本國污染轉嫁到公海海域或南極、北極地區。,國內污染
轉嫁是指一國內不同行政區域間轉嫁污染或企業向社會轉嫁污染治理責任。(3)
按轉嫁對象不同,污染轉嫁可分為大氣污染轉嫁、水污染轉嫁、固體廢物污染轉
嫁等。此外還有顯性污染轉嫁和隱性污染轉嫁、污染本身轉嫁和污染抬理責任
轉嫁、擴散性污染轉嫁和非擴散性污染轉嫁、積極污染轉嫁和消極污染轉嫁等。
西方國家將其大量的垃圾和重污染設備轉嫁或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已是一個
十分嚴重的外交、政治和法律問題。以美國為例,根據有關報道②電碼,每年各地回
收的塑料袋和瓶子,大量輸往像中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這樣的欠發達國家。
根據港口資料,單在1995年,美國就輸出了超過2億噸的塑料廢料。接受這些
廢料的國家有阿根廷、巴西、智利、中國、印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等,而亞
洲國家是美國輸出塑料的最主要之國。1991年,超過1 500萬磅塑膠廢料運往菲
律賓,3 500萬磅運往印度尼西亞,逾7 500萬磅運往我國香港地區(其中大部分
被轉往我國內地)。除了將垃圾直接運抵我國外,許多外商投資於污染密集型產
業,也成為污染轉嫁的方式。污染密集型產業是指那些生產過程中若不加以治理
則會直接或間接產生大量污染物的產業。這些污染物對人類、動植物生命或健康
有害,促使環境惡化,影響生態質量。另外,在生產過程中,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曼到威脅或明顯受到影響。而根據1995年第三次工業普查資料③,外商投資於
污染密集產業的企業有16 998家,佔三資企業的30%左右;其中投資於高度污
染密集產業的企業有7 487家,佔13%左右。一些外商投資企業還直接參與將危
險廢物非法進口到中國的活動。
G. 為何現在有部分專家認為治理環境污染應該從農村開始
因為農村人環保意識薄弱,整體素質偏低,存在很多污染環境的行為。農村生活是最接近大自然的,然而現在的農村空氣污染嚴重,沒有專業的人管理,這樣下去環境只會越來越差,治理環境污染必須從農村做起,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三,農村人沒有經過專業的環保培訓,缺乏環保意識。像我們我們受過教育的人,都會學到關於環保的專業知識,但是有很多農村老年人由於知識的局限性,他們無法接受更高的教育,對於環保意識也非常薄弱。治理環境從農村做起這種說法是非常合理的,也希望能夠早日實施,只有這樣才能有一個干凈整潔的農村。
H. 環境空氣污染直接導致的疾病怎麼防止的提案
為著力破解大氣環境污染這一制約寧波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難題,市大氣污染防治課題組赴各地開展了調研,通過座談研討和典型解剖,全面了解了各區域能源消耗,大氣污染重點企業的生產經營、污染物排放以及節能減排等情況,摸清了存在的主要問題,找到了影響大氣質量的根源,有針對性地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
一、大氣環境污染現狀及其主要成因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尤其是寧波臨港重化工業和能源基地的特色定位,在拉動GDP快速增長的同時,已顯現出持續發展的後勁不足,環境資源的壓力日趨沉重,大氣質量每況愈下。一是市區環境空氣優良率逐年走低。從2001年的97%下滑到2008年的近90%,I級優的天數從212天下降到78天,8年間減少134天。2006年起,II級以下天數的百分率連續3年突破10%,灰霾天氣逐年增多,表明寧波大氣污染物排放已經超過環境承載能力。二是酸雨污染日趨嚴重,酸雨率居高不下。2001年至今,酸雨率已經從73.1%上升到97.2%;1996年之前,寧波還有3個縣(市)屬非酸雨區;2001年之前,尚有奉化、寧海部分地區屬中度酸雨區;2005年之後,全市區域幾乎均為重酸雨區,且表現出硫酸與硝酸混合污染型特徵。三是區域個性化污染問題凸現,臭氧等復合污染態勢蔓延。特別是臨港區域石化企業較為密集,加上有機廢氣處理設施不正常運行,時常出現超標現象,惡臭氣體時常引發居民投訴。去年,臭氧超三級污染天氣比例增加了7%,達到15%,臭氧二次污染問題相當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能源消費結構比例失調,煤煙污染十分嚴重。寧波是典型的能源消費大市,經濟增長推動能源消費持續攀升。2008年,全社會能源消費達到
3062.68萬噸標煤,比上年增加9.6%,一次能源消費更是高達5777.56萬噸標煤,其中原煤消費3635.54萬噸,用於火電、供熱等中間消費為2794.05萬噸,用於終端消費為841.39萬噸。2006年以來,原煤消費總量增長過快,且終端消費占原煤消費總量的比例過大,分別為21.69%、22.01%、18.03%和23.1%,表現出原煤消費總量和終端低效、高排放的消費量雙雙持續攀升的現象。大氣污染與原煤消耗關聯度最高,並且隨原煤消耗量增加而大幅增長。這幾年,盡管採取了嚴格的節能減排措施,但大量中小鍋爐廢氣未經脫硫脫硝無序排放,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仍然居高不下。2006至2008年,全市工業企業的二氧化硫排放就分別達21.41、16.18和13.68萬噸,如果加上服務業和城鄉居民生活源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還要增加不少。
二是機動車保有量增長迅速,尾氣污染明顯加重。隨著機動車保有量迅速增加,機動車排氣已經成為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至2008年底,全市機動車已經突破60萬輛。經市環境監測中心實測研究和數模推算,
2008年THC(總碳氫)、CO、PM10、氮氧化物排放總量至少達到6.70、36.64、0.18和3.15萬噸。此外,對氮氧化物排放總量貢獻最高的是重型柴油車和輕型汽油車,2008年,寧波港的貨物吞吐量超過3.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箱,運輸這些集裝箱的進出港車輛,單輛廢氣排放強度比小汽車高出近百倍,疊加起來數量很大。
三是污染減排指標缺失,氮氧化物污染日趨嚴重。由於歷史的原因,「十一五」期間國家對主要污染物減排僅提出了COD和二氧化硫兩個約束性指標,在實施燃煤鍋爐脫硫的同時,沒有同步實施脫硝,造成二氧化硫排放量明顯下降,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續上升且高位運行,在某種程度上抵消了二氧化硫的削減效果。據污染源普查統計,2007年全市僅工業企業氮氧化物排放量就高達17.86萬噸,已經超過二氧化硫排放量,加上機動車、三產服務業和城鄉居民的廢氣排放,氮氧化物排放總量至少在25萬噸以上。而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全市氮氧化物的環境容量僅為16.17萬噸,已經遠遠超出環境容量。如果不採取措施加以控制,隨著燃煤消耗和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未來氮氧化物排放仍將持續上升。
二、氣環境污染防治的主要問題與困難
顯然,寧波的大氣污染已經具有煤煙型和機動車排氣型雙重復合的特徵,主要污染物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這些污染物本身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有嚴重損害,同時又在光照、氣流擾動、降雨降雪等混合作用下產生二次污染,不同時段表現出灰霾天氣、臭氧污染、酸雨和酸沉降等現象,危害已相當嚴重。一是灰霾天氣危害。灰霾天氣的重要因子是可吸入顆粒物(PM2.5),PM2.5是一種由固體粒子和液態粒子混合組成的、粒徑小於2.5微米的細粒子,對人體呼吸系統具有刺激、致敏等有害作用,還會攜帶細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質侵入人體肺部。二是臭氧污染危害。臭氧作為強氧化劑幾乎能夠與任何生物組織反應,當空氣中臭氧濃度超標時,可導致呼吸道疾病惡化和肺功能下降,臭氧也是造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三是酸雨危害。酸雨對人體健康、生態系統和建築設施都有直接和潛在的危害,還會造成農作物減產,病蟲害加重;當酸雨的PH值小於3.5時,將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和植物的正常生長,而寧波酸雨的PH最低值已經低於3.5。因此,防治寧波大氣污染已經時不我待,但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依然不少。
(一)環境意識有待加強,大氣保護缺乏宏觀的戰略籌劃
這幾年,各地的生態環保意識有所加強,但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大氣環境保護缺乏宏觀的戰略籌劃與總量控制,缺乏長三角區域周邊城市之間的協同控制,缺乏從能源消耗源頭、廢氣產生過程和排放終端三個方面進行全程式控制制。問題的根源在於:一是少數地方和部門還沒有真正樹立起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高速度,單純關注GDP,忽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和生態環境的同步改善,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高,給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損害。二是企業循環利用、清潔生產和集約發展的意識不強。一些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既不通過技術改造推動產業升級,也不通過節能減排提高競爭能力,資源能源浪費嚴重,污染物偷排、漏排現象頻繁,甚至不擇手段向城市周邊和農村轉移落後產能,將污染轉嫁。三是節能與減排沒有形成統籌互補的局面,存在「兩張皮」現象。經發部門關注的是項目投資及經濟效益,不太重視能源的消耗強度;能源管理部門主要控制的是能耗,而不太關注消耗的是原煤,還是燃氣、油料。但恰恰是消耗什麼能源、消耗多少,對減排意義重大。四是建設生態文明還沒有成為全市人民的自覺行動。節能減排仍處在政府推動、政策支持和重污染企業強制實施的階段,生態低碳、綠色投資、綠色消費等還處在理念培育階段。
(二)公共投入不足,大氣污染防治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
大氣污染防治投入同其他環保投入一樣,也處於「杯水車薪」的困境。一是大氣污染防治歷史欠賬較多。寧波個私企業比例較大,技術裝備尤其是環保裝備比較落後,單個企業規模雖小,但數量眾多,集合起來污染相當嚴重。二是城市集中供熱設施覆蓋率較低。寧波不少地區集中供熱設施建設進展緩慢,有些地方雖建了熱電廠,但供熱管網的覆蓋面較小。一方面造成集中供熱設施閑置,另一方面大量中小燃煤鍋爐廢氣依然直排。三是技術研發投入不足。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和裝備水平還不能滿足有效治理的需求。尤其在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方面,基本上還是空白。
(三)政策扶持不夠,大氣污染防治缺乏有力的激勵機制
有效的政策具有強大的激勵和引導作用。當前,大氣環境污染防治政策存在三個方面的不足。一是對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天然氣、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清潔型煤等清潔能源生產和使用成本較高,現行的政策性補貼標准過低,有的還難以落實;支持政策體系還不夠完整,表現為支持的對象不夠明確、環節不盡合理,整體效用不高。導致綠色能源產品缺乏價格優勢,清潔能源消費動力不足,原煤消費比例過大,某種程度上加重了大氣污染。二是綠色能源市場保障機制沒有真正建立。綠色能源產品推廣初期,由於缺乏市場開拓,沒有建立保障機制,項目運行後難以為企業帶來合理利潤,對投資資本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三是排污費徵收標准太低,企業「寧交費、不治理」。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廢氣的排污費徵收標准多年未作調整,排污收費杠桿作用不大,企業投入意願不強,甚至不惜付出被處罰的代價違法排污。
三、大氣環境污染防治的對策與建議
清潔的空氣不但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而且是衡量人民生活質量與水平的重要標志。任何超越環境承載能力,單純一味地追求經濟快速增長的模式將是不可持續的。唯有在符合環境承載能力的前提之下優化經濟社會發展,才是我們的最佳選擇。為此,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依據區域環境容量,制定適合寧波實際的發展戰略
1.進一步明確區域發展的戰略定位,均衡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寧波的特點在於臨港、瀕海,工業經濟應該是主流。「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寧波作為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華東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國際樞紐港的戰略定位是十分正確的,關鍵是要抓住產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性機遇,變革現有的發展方式,調整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按照「穩定一產,優化二產,發展三產」的思路,做大做強做優臨港大工業,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全面提升傳統優勢產業。
2.調整優化工業結構,貫徹「環境優化」原則,有所取、有所棄。近年來,寧波火電、石化、鋼鐵等五大高能耗、重污染行業產值年均增長30%以上,遠高於全市平均增長水平,能源消費量佔全部工業的72.1%,其單位產值能耗均超過全部工業平均值的2倍,同時帶來煤炭消耗量的劇增。以能源行業的四大電廠為例,2008年煤耗高達2212.4萬噸,佔全市工業煤耗量的70%以上,而合計產值僅為178.42億元,對全市工業總產值的貢獻度只有1.63%。根據在建臨港大項目投產計劃,到「十一五」末,全市火電用煤將達到3100萬噸,工業煤耗達到4500萬噸,佔全省工業用煤的38%。巨大的煤耗量產生的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將導致環境急劇惡化。因此,必須從區域能源資源供應安全、生態環境容量、對GDP及地方財稅的貢獻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有所取捨,切實把原煤消耗總量作為一條硬杠子和項目取捨的決策依據,促進工業結構的調整優化。
3.堅定不移地走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之路。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可循環」的原則,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綠色消費等融為一體。充分利用優良的臨港石化資源,注重產業鏈的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寬,配套發展深加工項目,打通關聯產業,完善輔助產業,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扶持綠色經濟、環保新能源產業,以綠色發展帶動產業優化升級。
(二)大力開發利用清潔能源,統籌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1.著力提高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清潔能源的消費比例。我國天然氣資源有限,供需矛盾突出,近年來進口總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要從根本上改變現有不合理的能源結構,必須發揮寧波的人文、地理兩大優勢,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實行能源多元化戰略,抓好天然氣資源引進,建設LNG接收站。這應是寧波未來能源供應的重要戰略選擇。
2.充分利用農林廢棄物開發生物質成型燃料。當前,在太陽能、風能發電成本高昂的制約下,寧波應優先發展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以生物質燃料替代煤炭,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大幅降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對大氣的污染,減輕酸雨和酸沉降程度。根據區域農業結構特點,可採用分散的小型化加工和集中規模化生產相結合的方式,為市場提供商品化的清潔燃料。
3.加大對風能、太陽能開發利用的投入,搶占清潔能源的制高點。開發利用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是未來能源發展戰略的大趨勢,根據寧波的資源條件和技術水平,可把重點放在太陽能、風能的開發利用上,在人力、財力上適當加大投入,為盡早進入實用性階段創造條件。
(三)大力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實施多種污染物協同控制
1.在繼續加強對大型燃煤鍋爐脫硫的同時,加大脫硝力度。隨著二氧化硫減排工作的不斷深入,二氧化硫排放量得到大幅削減,但氮氧化物排放量隨著煤耗的增加而增加,已超過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來源主要是火力發電,約佔74%。按現行技術水平,燃煤發電機組實施煙氣脫硝後,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可降低2/3左右。下一步,應加強氮氧化物控制策略研究,率先對燃煤電廠、熱電聯供企業的脫硝作出具體規劃。
2.對中小型燃煤鍋爐,主要實施清潔能源替代計劃。多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實踐證明:對於小型燃煤鍋爐,如果單純應用除塵和煙氣脫硫脫硝技術設備,有可能陷入「既治不起,也治不凈」的困境。只有從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和大氣環境防治協同優化的角度入手,採用清潔燃料替代,才有可能「簡便、經濟、環保、高效」地控制住這部分中小鍋爐燃燒帶來的大氣污染。應大力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城區以天然氣為主,城郊、鄉鎮以使用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和潔凈型煤為主。
3.加大城區集中供熱基礎設施建設。據節能部門測算,大型供熱鍋爐熱效率可達80%-90%,比小型鍋爐高30%左右,尤其在現有大型燃煤電廠實施集中供熱,可以大幅提高能效。由此看來,大型電廠實施集中供熱是「節能、減排、增效」的有效途徑,應率先在電廠與城區距離相對較近、煤耗強度特大的北侖、鎮海兩區實施,抓緊制定電廠供熱規劃,創新體制機制,消除部門利益障礙,取締集中供熱覆蓋區內的其他鍋爐,實現節能減排的雙重目的。
4.積極推廣清潔燃燒技術和潔凈型煤生產技術。目前,煤炭只有在大型電廠使用,才能做到高效利用和清潔燃燒,而中小型鍋爐、工業爐窯是很難做到的。下一步,電力發展應重點在「控制數量、提升技術、增強能效、降低排放」上下工夫,通過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電力項目採用最新、最先進的清潔發電技術,以此來提高能效、減少污染排放。
(四)加強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嚴格控制廢氣排放總量
1.加快城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立法進程。寧波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起步較晚,應加快立法進程,從行政執法主體、廢氣排放標准、環保標志管理、尾氣排放檢測、不達標車輛治理、外地車輛監管、油品質量控制以及相應的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規范,制定出台實際可操作的地方性法規,為開展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法律法規依據。
2.制定切實可行的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城區機動車增量主要集中在私家車上,控制住這些機動車的排氣污染,就扭住了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的龍頭。下一步,應明確工作目標,劃定實施范圍,界定責任分工,穩步加以推進;建立市場准入制,嚴格排放標准,禁止不達標車輛的銷售;建立檢查維護制度,控制因系統故障而超標高排放的車輛行駛,嚴格按照機動車排氣標准,依法強制淘汰污染嚴重的車輛。
3.鼓勵、支持和推廣使用清潔能源車輛。清潔燃料動力汽車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據專家估計,如果寧波將當地的公交車、計程車全部改成以天然氣作為燃料,僅此一項就可減少污染物排放40萬噸以上,替代成品油50萬噸。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及維護保養等相關支出給予適當補助。這是鼓勵生產清潔能源汽車,優先發展城市綠色公交的有效舉措,對此寧波應有所計劃。
4.優化集裝箱運輸路徑。隨著寧波港航班和集疏運腹地的拓展,港口輻射能力的提升,集裝箱吞吐量還將繼續快速增長,港口作業引起的大氣污染不容忽視。要大力開拓國際中轉、水水中轉、水鐵中轉模式,大力扶持集裝箱海鐵專線聯運模式,減少集裝箱公路轉運帶來的集疏運壓力及其對大氣環境的影響;優化現行的集裝箱運輸路徑,建設專用高速直達集疏通道,減少城區空氣污染。
(五)倡導綠色消費,出台利於節能減排的環境經濟政策
1.提高排污收費標准,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杠桿作用。排污收費作為國家對環境進行行政管理的經濟手段之一,應發揮其經濟杠桿作用,要盡快按照國務院節能減排方案確定的時間表,提高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物排污費徵收標准。同時,按照生態補償的原則,視各區域的面積、人口、受害程度不同給予合理補償,專項用於大氣污染防治。
2.建立健全綠色清潔能源消費的財政補助政策。鑒於綠色清潔能源尚處在發展初期,政府必須發揮行政指導作用,加大必要的投入,實施強有力的政策引導,培育綠色能源消費市場,促進綠色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當前,應重點理順各種能源發電、供熱的價格關系,合理確定各種電力、熱力的價格補助,特別要對生物質、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給予更大力度的扶持,確保企業保本微利。
3.綠色補助政策應從項目投入環節逐步向實際生產和消費環節轉變。按照全成本定價辦法,將硫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排放的環境成本與經濟成本一樣予以內部化,按核定的差額對生產和使用清潔燃料環節給予補貼,作為綠色能源環境價值的生態補償,形成綠色消費的市場導向。通過實施能源差別價格政策,增強清潔能源的市場競爭力。
I. 要向政府反應公共廁離住房太近所造成的空氣環境污染的書面性要怎樣寫
為著力破解大氣環境污染這一制約寧波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難題,市大氣污染防治課題組赴各地開展了調研,通過座談研討和典型解剖,全面了解了各區域能源消耗,大氣污染重點企業的生產經營、污染物排放以及節能減排等情況,摸清了存在的主要問題,找到了影響大氣質量的根源,有針對性地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
一、大氣環境污染現狀及其主要成因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尤其是寧波臨港重化工業和能源基地的特色定位,在拉動GDP快速增長的同時,已顯現出持續發展的後勁不足,環境資源的壓力日趨沉重,大氣質量每況愈下。一是市區環境空氣優良率逐年走低。從2001年的97%下滑到2008年的近90%,I級優的天數從212天下降到78天,8年間減少134天。2006年起,II級以下天數的百分率連續3年突破10%,灰霾天氣逐年增多,表明寧波大氣污染物排放已經超過環境承載能力。二是酸雨污染日趨嚴重,酸雨率居高不下。2001年至今,酸雨率已經從73.1%上升到97.2%;1996年之前,寧波還有3個縣(市)屬非酸雨區;2001年之前,尚有奉化、寧海部分地區屬中度酸雨區;2005年之後,全市區域幾乎均為重酸雨區,且表現出硫酸與硝酸混合污染型特徵。三是區域個性化污染問題凸現,臭氧等復合污染態勢蔓延。特別是臨港區域石化企業較為密集,加上有機廢氣處理設施不正常運行,時常出現超標現象,惡臭氣體時常引發居民投訴。去年,臭氧超三級污染天氣比例增加了7%,達到15%,臭氧二次污染問題相當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能源消費結構比例失調,煤煙污染十分嚴重。寧波是典型的能源消費大市,經濟增長推動能源消費持續攀升。2008年,全社會能源消費達到
3062.68萬噸標煤,比上年增加9.6%,一次能源消費更是高達5777.56萬噸標煤,其中原煤消費3635.54萬噸,用於火電、供熱等中間消費為2794.05萬噸,用於終端消費為841.39萬噸。2006年以來,原煤消費總量增長過快,且終端消費占原煤消費總量的比例過大,分別為21.69%、22.01%、18.03%和23.1%,表現出原煤消費總量和終端低效、高排放的消費量雙雙持續攀升的現象。大氣污染與原煤消耗關聯度最高,並且隨原煤消耗量增加而大幅增長。這幾年,盡管採取了嚴格的節能減排措施,但大量中小鍋爐廢氣未經脫硫脫硝無序排放,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仍然居高不下。2006至2008年,全市工業企業的二氧化硫排放就分別達21.41、16.18和13.68萬噸,如果加上服務業和城鄉居民生活源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還要增加不少。
二是機動車保有量增長迅速,尾氣污染明顯加重。隨著機動車保有量迅速增加,機動車排氣已經成為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至2008年底,全市機動車已經突破60萬輛。經市環境監測中心實測研究和數模推算,
2008年THC(總碳氫)、CO、PM10、氮氧化物排放總量至少達到6.70、36.64、0.18和3.15萬噸。此外,對氮氧化物排放總量貢獻最高的是重型柴油車和輕型汽油車,2008年,寧波港的貨物吞吐量超過3.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箱,運輸這些集裝箱的進出港車輛,單輛廢氣排放強度比小汽車高出近百倍,疊加起來數量很大。
三是污染減排指標缺失,氮氧化物污染日趨嚴重。由於歷史的原因,「十一五」期間國家對主要污染物減排僅提出了COD和二氧化硫兩個約束性指標,在實施燃煤鍋爐脫硫的同時,沒有同步實施脫硝,造成二氧化硫排放量明顯下降,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續上升且高位運行,在某種程度上抵消了二氧化硫的削減效果。據污染源普查統計,2007年全市僅工業企業氮氧化物排放量就高達17.86萬噸,已經超過二氧化硫排放量,加上機動車、三產服務業和城鄉居民的廢氣排放,氮氧化物排放總量至少在25萬噸以上。而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全市氮氧化物的環境容量僅為16.17萬噸,已經遠遠超出環境容量。如果不採取措施加以控制,隨著燃煤消耗和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未來氮氧化物排放仍將持續上升。
二、氣環境污染防治的主要問題與困難
顯然,寧波的大氣污染已經具有煤煙型和機動車排氣型雙重復合的特徵,主要污染物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這些污染物本身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有嚴重損害,同時又在光照、氣流擾動、降雨降雪等混合作用下產生二次污染,不同時段表現出灰霾天氣、臭氧污染、酸雨和酸沉降等現象,危害已相當嚴重。一是灰霾天氣危害。灰霾天氣的重要因子是可吸入顆粒物(PM2.5),PM2.5是一種由固體粒子和液態粒子混合組成的、粒徑小於2.5微米的細粒子,對人體呼吸系統具有刺激、致敏等有害作用,還會攜帶細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質侵入人體肺部。二是臭氧污染危害。臭氧作為強氧化劑幾乎能夠與任何生物組織反應,當空氣中臭氧濃度超標時,可導致呼吸道疾病惡化和肺功能下降,臭氧也是造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三是酸雨危害。酸雨對人體健康、生態系統和建築設施都有直接和潛在的危害,還會造成農作物減產,病蟲害加重;當酸雨的PH值小於3.5時,將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和植物的正常生長,而寧波酸雨的PH最低值已經低於3.5。因此,防治寧波大氣污染已經時不我待,但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依然不少。
(一)環境意識有待加強,大氣保護缺乏宏觀的戰略籌劃
這幾年,各地的生態環保意識有所加強,但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大氣環境保護缺乏宏觀的戰略籌劃與總量控制,缺乏長三角區域周邊城市之間的協同控制,缺乏從能源消耗源頭、廢氣產生過程和排放終端三個方面進行全程式控制制。問題的根源在於:一是少數地方和部門還沒有真正樹立起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高速度,單純關注GDP,忽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和生態環境的同步改善,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高,給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損害。二是企業循環利用、清潔生產和集約發展的意識不強。一些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既不通過技術改造推動產業升級,也不通過節能減排提高競爭能力,資源能源浪費嚴重,污染物偷排、漏排現象頻繁,甚至不擇手段向城市周邊和農村轉移落後產能,將污染轉嫁。三是節能與減排沒有形成統籌互補的局面,存在「兩張皮」現象。經發部門關注的是項目投資及經濟效益,不太重視能源的消耗強度;能源管理部門主要控制的是能耗,而不太關注消耗的是原煤,還是燃氣、油料。但恰恰是消耗什麼能源、消耗多少,對減排意義重大。四是建設生態文明還沒有成為全市人民的自覺行動。節能減排仍處在政府推動、政策支持和重污染企業強制實施的階段,生態低碳、綠色投資、綠色消費等還處在理念培育階段。
(二)公共投入不足,大氣污染防治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
大氣污染防治投入同其他環保投入一樣,也處於「杯水車薪」的困境。一是大氣污染防治歷史欠賬較多。寧波個私企業比例較大,技術裝備尤其是環保裝備比較落後,單個企業規模雖小,但數量眾多,集合起來污染相當嚴重。二是城市集中供熱設施覆蓋率較低。寧波不少地區集中供熱設施建設進展緩慢,有些地方雖建了熱電廠,但供熱管網的覆蓋面較小。一方面造成集中供熱設施閑置,另一方面大量中小燃煤鍋爐廢氣依然直排。三是技術研發投入不足。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和裝備水平還不能滿足有效治理的需求。尤其在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方面,基本上還是空白。
(三)政策扶持不夠,大氣污染防治缺乏有力的激勵機制
有效的政策具有強大的激勵和引導作用。當前,大氣環境污染防治政策存在三個方面的不足。一是對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天然氣、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清潔型煤等清潔能源生產和使用成本較高,現行的政策性補貼標准過低,有的還難以落實;支持政策體系還不夠完整,表現為支持的對象不夠明確、環節不盡合理,整體效用不高。導致綠色能源產品缺乏價格優勢,清潔能源消費動力不足,原煤消費比例過大,某種程度上加重了大氣污染。二是綠色能源市場保障機制沒有真正建立。綠色能源產品推廣初期,由於缺乏市場開拓,沒有建立保障機制,項目運行後難以為企業帶來合理利潤,對投資資本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三是排污費徵收標准太低,企業「寧交費、不治理」。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廢氣的排污費徵收標准多年未作調整,排污收費杠桿作用不大,企業投入意願不強,甚至不惜付出被處罰的代價違法排污。
三、大氣環境污染防治的對策與建議
清潔的空氣不但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而且是衡量人民生活質量與水平的重要標志。任何超越環境承載能力,單純一味地追求經濟快速增長的模式將是不可持續的。唯有在符合環境承載能力的前提之下優化經濟社會發展,才是我們的最佳選擇。為此,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依據區域環境容量,制定適合寧波實際的發展戰略
1.進一步明確區域發展的戰略定位,均衡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寧波的特點在於臨港、瀕海,工業經濟應該是主流。「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寧波作為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華東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國際樞紐港的戰略定位是十分正確的,關鍵是要抓住產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性機遇,變革現有的發展方式,調整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按照「穩定一產,優化二產,發展三產」的思路,做大做強做優臨港大工業,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全面提升傳統優勢產業。
2.調整優化工業結構,貫徹「環境優化」原則,有所取、有所棄。近年來,寧波火電、石化、鋼鐵等五大高能耗、重污染行業產值年均增長30%以上,遠高於全市平均增長水平,能源消費量佔全部工業的72.1%,其單位產值能耗均超過全部工業平均值的2倍,同時帶來煤炭消耗量的劇增。以能源行業的四大電廠為例,2008年煤耗高達2212.4萬噸,佔全市工業煤耗量的70%以上,而合計產值僅為178.42億元,對全市工業總產值的貢獻度只有1.63%。根據在建臨港大項目投產計劃,到「十一五」末,全市火電用煤將達到3100萬噸,工業煤耗達到4500萬噸,佔全省工業用煤的38%。巨大的煤耗量產生的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將導致環境急劇惡化。因此,必須從區域能源資源供應安全、生態環境容量、對GDP及地方財稅的貢獻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有所取捨,切實把原煤消耗總量作為一條硬杠子和項目取捨的決策依據,促進工業結構的調整優化。
3.堅定不移地走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之路。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可循環」的原則,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綠色消費等融為一體。充分利用優良的臨港石化資源,注重產業鏈的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寬,配套發展深加工項目,打通關聯產業,完善輔助產業,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扶持綠色經濟、環保新能源產業,以綠色發展帶動產業優化升級。
(二)大力開發利用清潔能源,統籌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1.著力提高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清潔能源的消費比例。我國天然氣資源有限,供需矛盾突出,近年來進口總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要從根本上改變現有不合理的能源結構,必須發揮寧波的人文、地理兩大優勢,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實行能源多元化戰略,抓好天然氣資源引進,建設LNG接收站。這應是寧波未來能源供應的重要戰略選擇。
2.充分利用農林廢棄物開發生物質成型燃料。當前,在太陽能、風能發電成本高昂的制約下,寧波應優先發展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以生物質燃料替代煤炭,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大幅降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對大氣的污染,減輕酸雨和酸沉降程度。根據區域農業結構特點,可採用分散的小型化加工和集中規模化生產相結合的方式,為市場提供商品化的清潔燃料。
3.加大對風能、太陽能開發利用的投入,搶占清潔能源的制高點。開發利用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是未來能源發展戰略的大趨勢,根據寧波的資源條件和技術水平,可把重點放在太陽能、風能的開發利用上,在人力、財力上適當加大投入,為盡早進入實用性階段創造條件。
(三)大力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實施多種污染物協同控制
1.在繼續加強對大型燃煤鍋爐脫硫的同時,加大脫硝力度。隨著二氧化硫減排工作的不斷深入,二氧化硫排放量得到大幅削減,但氮氧化物排放量隨著煤耗的增加而增加,已超過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來源主要是火力發電,約佔74%。按現行技術水平,燃煤發電機組實施煙氣脫硝後,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可降低2/3左右。下一步,應加強氮氧化物控制策略研究,率先對燃煤電廠、熱電聯供企業的脫硝作出具體規劃。
2.對中小型燃煤鍋爐,主要實施清潔能源替代計劃。多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實踐證明:對於小型燃煤鍋爐,如果單純應用除塵和煙氣脫硫脫硝技術設備,有可能陷入「既治不起,也治不凈」的困境。只有從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和大氣環境防治協同優化的角度入手,採用清潔燃料替代,才有可能「簡便、經濟、環保、高效」地控制住這部分中小鍋爐燃燒帶來的大氣污染。應大力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城區以天然氣為主,城郊、鄉鎮以使用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和潔凈型煤為主。
3.加大城區集中供熱基礎設施建設。據節能部門測算,大型供熱鍋爐熱效率可達80%-90%,比小型鍋爐高30%左右,尤其在現有大型燃煤電廠實施集中供熱,可以大幅提高能效。由此看來,大型電廠實施集中供熱是「節能、減排、增效」的有效途徑,應率先在電廠與城區距離相對較近、煤耗強度特大的北侖、鎮海兩區實施,抓緊制定電廠供熱規劃,創新體制機制,消除部門利益障礙,取締集中供熱覆蓋區內的其他鍋爐,實現節能減排的雙重目的。
4.積極推廣清潔燃燒技術和潔凈型煤生產技術。目前,煤炭只有在大型電廠使用,才能做到高效利用和清潔燃燒,而中小型鍋爐、工業爐窯是很難做到的。下一步,電力發展應重點在「控制數量、提升技術、增強能效、降低排放」上下工夫,通過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電力項目採用最新、最先進的清潔發電技術,以此來提高能效、減少污染排放。
(四)加強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嚴格控制廢氣排放總量
1.加快城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立法進程。寧波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起步較晚,應加快立法進程,從行政執法主體、廢氣排放標准、環保標志管理、尾氣排放檢測、不達標車輛治理、外地車輛監管、油品質量控制以及相應的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規范,制定出台實際可操作的地方性法規,為開展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法律法規依據。
2.制定切實可行的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城區機動車增量主要集中在私家車上,控制住這些機動車的排氣污染,就扭住了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的龍頭。下一步,應明確工作目標,劃定實施范圍,界定責任分工,穩步加以推進;建立市場准入制,嚴格排放標准,禁止不達標車輛的銷售;建立檢查維護制度,控制因系統故障而超標高排放的車輛行駛,嚴格按照機動車排氣標准,依法強制淘汰污染嚴重的車輛。
3.鼓勵、支持和推廣使用清潔能源車輛。清潔燃料動力汽車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據專家估計,如果寧波將當地的公交車、計程車全部改成以天然氣作為燃料,僅此一項就可減少污染物排放40萬噸以上,替代成品油50萬噸。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及維護保養等相關支出給予適當補助。這是鼓勵生產清潔能源汽車,優先發展城市綠色公交的有效舉措,對此寧波應有所計劃。
4.優化集裝箱運輸路徑。隨著寧波港航班和集疏運腹地的拓展,港口輻射能力的提升,集裝箱吞吐量還將繼續快速增長,港口作業引起的大氣污染不容忽視。要大力開拓國際中轉、水水中轉、水鐵中轉模式,大力扶持集裝箱海鐵專線聯運模式,減少集裝箱公路轉運帶來的集疏運壓力及其對大氣環境的影響;優化現行的集裝箱運輸路徑,建設專用高速直達集疏通道,減少城區空氣污染。
(五)倡導綠色消費,出台利於節能減排的環境經濟政策
1.提高排污收費標准,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杠桿作用。排污收費作為國家對環境進行行政管理的經濟手段之一,應發揮其經濟杠桿作用,要盡快按照國務院節能減排方案確定的時間表,提高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物排污費徵收標准。同時,按照生態補償的原則,視各區域的面積、人口、受害程度不同給予合理補償,專項用於大氣污染防治。
2.建立健全綠色清潔能源消費的財政補助政策。鑒於綠色清潔能源尚處在發展初期,政府必須發揮行政指導作用,加大必要的投入,實施強有力的政策引導,培育綠色能源消費市場,促進綠色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當前,應重點理順各種能源發電、供熱的價格關系,合理確定各種電力、熱力的價格補助,特別要對生物質、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給予更大力度的扶持,確保企業保本微利。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3.綠色補助政策應從項目投入環節逐步向實際生產和消費環節轉變。按照全成本定價辦法,將硫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排放的環境成本與經濟成本一樣予以內部化,按核定的差額對生產和使用清潔燃料環節給予補貼,作為綠色能源環境價值的生態補償,形成綠色消費的市場導向。通過實施能源差別價格政策,增強清潔能源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