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污染化學

污染化學

發布時間: 2020-11-20 15:38:31

㈠ 化學污染是什麼啊

污染雜質為化學物品而造成的水體污染。化學性污染根據具體污染雜質可分為:
(1)無機污染物質:污染水體的無機污染物質有酸、鹼和一些無機鹽類。酸鹼污染使水體的pH值發生變化,妨礙水體自凈作用,還會腐蝕船舶和水下建築物,影響漁業。
(2)無機有毒物質:污染水體的無機有毒物質主要是重金屬等有潛在長期影響的物質,主要有汞、鎘、鉛、砷等元素。
(3)有機有毒物質:污染水體的有機有毒物質主要是各種有機農葯、多環芳烴、芳香烴等。它們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質,化學性質很穩定,很難被生物所分解。
(4)需氧污染物質: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酚、醇等有機物質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分解。在分解過程中需要大量氧氣,故稱之為需氧污染物質。

㈡ 食物中的化學污染有哪些

一般來說,食品化學污染包括以下內容: 1.天然存在的化學物質。 如有毒菇類中含有劇毒的物質;存在於穀物中的黃麴黴毒素可以致癌。 2.人工添加的化學物質。 在食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過程中,人為加入的添加劑,如果超出國家有關標准規定的安全水平,對人體就有危害。 3.外來污染的化學物質。 農葯如殺蟲劑、殺真菌劑、除草劑等。 獸用葯品和植物激素。包括獸醫治療用葯、飼料添加用葯,如抗生素、磺胺葯、抗寄生蟲葯、促生長激素、性激素等,這些化學物質可以在動植物體內殘留。 工業污染化學物質。這主要指金屬毒物,如甲基汞、鎘、鉛、砷等。這些化學物質可以污染土壤、水域,進而污染植物、畜禽、水產品等。 食品加工企業使用的化學物質。如潤滑劑、清洗劑、消毒劑、燃料、油漆等。這些物質使用和管理不當,可能污染食品。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等帶來的食品污染問題也應引起重視。如PVC(聚氯乙烯)保鮮膜與食物接觸一同加熱可產生致癌物。

㈢ 化學污染有哪些造成的原因有哪些怎樣改善

光化學煙霧.酸雨.臭氧層空洞.
使用清潔能源.

光化學煙霧
氮氧化物(NOx)主要是指NO和NO2。NO和NO2都是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HC)在大氣環境中受強烈的太陽紫外線照射後產生一種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學煙霧,在這種復雜的光化學反應過程中,主要生成光化學氧化劑(主要是O3)及其他多種復雜的化合物,統稱光化學煙霧。
光化學由於化學品見光分解、轉變、聚合等現象
很簡單
光敏感反應或葯品在反應或存放時用黑色袋子罩住

酸雨
酸雨是造成全球性環境污染的又一個元兇。它是大氣污染後產生的酸性沉降物。因為最早引起人們注意的是含有這種沉降物,所以習慣上稱為酸雨。
酸雨的成因是一種復雜的大氣化學和大氣物理現象。酸雨中含有多種無機酸和有機酸,絕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業生產、民用生活燃燒煤碳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硫,燃燒石油以及汽車尾氣排放出來的氮氧化物,經過「雲內成雨過程」,即水氣凝結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結核上,發生液相氧化反應,形成硫酸雨滴;又經過「雲下沖刷過程」,即含酸雨在下降過程中不斷合並、吸附、沖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氣體,形成較大雨滴,最後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國的燃料結構主要是煤碳,以排放二氧化硫氣體為主,所以我國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硫和氮是營養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面中礦物質,供植物吸收。如酸度過高,pH值降到5.6以下時, 就會產生嚴重危害。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農作物枯萎;也會抑制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與土壤貧粒子結合的鈣、鎂鉀等營養元素,使土壤貧瘠化;還可以使湖泊、河流酸化,並溶解土壤和水體底泥中的重金屬進入水中,毒害魚類;加速建築物和文物古跡的腐蝕和風化過程;可能危及人體健康。我國重慶是受酸雨危害嚴重地區之一。重慶的嘉陵江大橋,銹蝕速度每年為0.16毫米,遠超過瑞典期德哥爾摩每年0.03毫米的速度。1982年6月8 日晚,重慶市下了一場酸雨,市郊2萬畝水稻葉片突然枯黃,好像火烤過一樣,幾天後局部枯死。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減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但怎樣防止排放二氧化硫呢?目前有三種辦法:一是利用低硫的燃料,比如把火爐改為煤氣爐;二是燃料脫離,清除石油和煤中的硫,變害為利;三是煙氣脫硫,把煙氣中的二氧化硫提取出來,變害為寶。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在我國和世界各地,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硫的現象依然大量存在,酸雨仍是個世界性的嚴重問題。誰能研究出簡便經濟的消除二氧化硫的方法,將會對全環境做出巨大的貢獻。

臭氧層
大氣中的臭氧含量僅一億分之一,但在離地面20至30公里的平流層中,存在著臭氧層,其中臭氧的含量占這一高度空氣總量的十萬分之一。臭氧層的臭氧含量雖然極其微少,卻具有非常強烈的吸收紫外線的功能,可以吸收太陽光紫外線中對生物有害的部分(UV-B)。由於臭氧層有效地擋住了來自太陽紫外線的侵襲,才使得人類和地球上各種生命能夠存在、繁衍和發展。
1985年,英國科學家觀測到南極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並證實其同氟利昂(CFCs)分解產生的氯原子有直接關系。這一消息震驚了全世界。到「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面積已達2400萬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薄,歐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層平均減少了10%-15%,西伯利亞上空甚至減少了35%。科學家警告說,地球上臭氧層被破壞的程度遠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嚴重得多。
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物質是臭氧層破壞的元兇,氟利昂是本世紀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學性質穩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當作製冷劑、發泡劑和清洗劑,廣泛用於家用電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學品、汽車、消防器材等領域。80年代後期,氟利昂的生產達到了高峰,產量達到了144萬噸。在對氟利昂實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氣中排放的氟利昂已達到了2000萬噸。由於它們在大氣中的平均壽命達數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氣層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對流層,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層。在對流層相當穩定的氟利昂,在上升進入平流層後,在一定的氣象條件下,會在強烈紫外線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釋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會發生連鎖反應,不斷破壞臭氧分子。科學家估計一個氯原子可以破壞數萬個臭氧分子。

控制臭氧層破壞的途徑和政策
在現代經濟中,氟利昂等物質應用非常廣泛,要全面淘汰,必須首先找到氟利昂等的替代物質和替代技術。在特殊情況下需要使用,也應努力回收,盡可能重新利用。目前,世界上一些氟利昂的主要生產廠家參與開發研究了替代氟利昂的含氟替代物(含氫氯氟烴HCFC和含氫氟烷烴HCF等)及其合成方法,有可能用作發泡劑、製冷劑和清洗溶劑等,但這類替代物也損害臭氧層或產生溫室效應。同時,也在開發研究非氟利昂類型的替代物質和方法,如水清洗技術、氨製冷技術等。
為了推動氟利昂替代物質和技術的開發和使用,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許多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類是傳統的環境管制措施,如禁用、限制、配額和技術標准,井對違反規定實施嚴厲處罰。歐盟國家和一些經濟轉軌國家廣泛採用了這類措施。一類是經濟手段,如徵收稅費,資助替代物質和技術開發等。美國對生產和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實行了征稅和可交易許可證等措施。另外,許多國家的政府、企業和民間團體還發起了自願行動,採用各種環境標志,鼓勵生產者和消費者生產和使用不帶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材料和產品,其中綠色冰箱標志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1985年,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推動下,制定了保護臭氧層的《維也納公約》。1987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組織制定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對8種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簡稱受控物質)提出了削減使用的時間要求。這項議定書得到了163個國家的批准。1990年、1992年和1995年,在倫敦、哥本哈根、維也納召開的議定書締約國會議上,對議定書又分別作了3次修改,擴大了受控物質的范圍,現包括氟利昂(也稱氟氯化碳CFC)、哈倫(CFCB)、四氯化碳(CCL4)、甲基氯仿(CH3CCl3)、氟氯烴(HCFC)和甲基溴(CH3Br)等,並提前了停止使用的時間。根據修改後的議定書的規定,發達國家到1994年1月停止使用哈倫,1996年1月停止使用氟利昂、四氯化碳、甲基氯仿;發展中國家到2010年全部停止使用氟利昂、哈倫、四氯化碳、甲基氯仿。中國於1992年加入了《蒙特利爾議定書》。

㈣ 簡述化學性污染的主要化學性質有哪七大類

化學性污染
污染雜質為化學物品而造成的水體污染。化學性污染根據具體污染雜質可分為6類:
(1)無機污染物質:污染水體的無機污染物質有酸、鹼和一些無機鹽類。酸鹼污染使水體的pH值發生變化,妨礙水體自凈作用,還會腐蝕船舶和水下建築物,影響漁業。
(2)無機有毒物質:污染水體的無機有毒物質主要是重金屬等有潛在長期影響的物質,主要有汞、鎘、鉛、砷等元素。 (3)有機有毒物質:污染水體的有機有毒物質主要是各種有機農葯、多環芳烴、芳香烴等。它們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質,化學性質很穩定,很難被生物所分解。 (4)需氧污染物質: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酚、醇等有機物質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分解。在分解過程中需要大量氧氣,故稱之為需氧污染物質。
(5)植物營養物質:主要是生活與工業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以及農田排水中殘余的氮和磷。
(6)油類污染物質:主要指石油對水體的污染,尤其海洋採油和油輪事故污染最甚。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cMmTIFWD2vcYc7q3J4RcZM-EUo9UVU3_U9wsXyUsRCjtQWGbgGlt1nQMtxe

㈤ 關於環境污染,關於化學

環境污染化學是環境化學的組成部分,又稱污染化學。它主要研究環境污染物在地球大氣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中遷移轉化的基本規律。

環境污染化學的研究內容包括污染物在環境中的來源、擴散、分布、循環、形態、反應、歸宿等各個環節。它的研究目的是為環境質量評價、分析監測和控制治理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依據。

環境污染化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的范疇還沒有公認的明確界限。一般可分為大氣污染化學、水污染化學、土壤污染化學、生態污染化學等部分,分別研究大氣、水體、土壤和生態系統等不同領域中的污染化學問題。

環境物質歷來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研究對象。環境污染問題出現後,人們開始研究污染物質。

起初,研究工作多集中於調查污染物的來源和排放狀況,著重於探求處理和控制技術。從60年代開始,人們逐漸發現,污染物進入環境後,環境對污染物的作用、污染物對生態系統的效應、二次污染物的生成、污染物的遷移轉化等等,都會對環境保護產生全局性影響。這些問題的提出促使環境污染研究面向自然環境,以便更深入地掌握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規律,這就推動了環境污染化學的形成和發展。

環境污染化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人類在生產和消費活動中向環境排出的污染物,例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煙塵、揮發性烴、耗氧有機物、氮磷營養素、重金屬、農葯、多環芳烴、鹵代烴、多氯聯苯、放射性物質等。

自然環境中有許多非污染性天然物質,如無機鹽類、金屬氧化物、粘土礦物、腐殖質等,以及各種物理因素(如光照、輻射)、氣象、水文、地質、地理條件等,還可能有污染性的天然物質,這是污染物存在的環境背景。這種環境背景或者與污染物直接作用,或者給污染物以間接影響。

因此,污染化學的研究對象實際應是由污染物及其環境背景共同構成的綜合體系。自然環境是一個開放性體系,時刻有能量流和物質流傳送所受的影響因素很多,而且經常變化,所以污染化學的研究對象是十分復雜的。

污染物會在環境中發生遷移和轉化。遷移包括來源、擴散、分布、循環等環節,轉化則包括形態、反應、歸宿等環節。表面看來,遷移好像只是變換空間位置的物理運動,而實際上它同污染物的轉化交織在一起,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包含著復雜的化學內容,同時,生物對污染物的遷移和轉化所起的作用,也都同化學反應過程密切相關。

例如,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在大氣中擴散遷移時,可被氧化成為三氧化硫,再遇到氨或金屬氧化物時就會形成硫酸鹽顆粒物。它隨降水落到地面,受徑流沖刷進入水體,成為沉積物。硫酸鹽處於水底缺氧條件下,作為受氫體經硫酸鹽還原菌作用,可以還原為硫化氫,再次進入大氣。

盡管這只是硫在環境中循環途徑之一,但每一步驟都往往包含有物理化學或生物化學的反應。大氣中二氧化硫的氧化包含著復雜的光化學反應,形成各種激發態,進行自由基反應,並存在非均相的界面吸附和催化過程。

環境中污染物的循環常歸納為各種元素的循環。如碳、氧、氮、硫、磷以及各種金屬等,都是以多變的形態和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組成循環體系,通常稱為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在污染化學研究中有相當一部分工作側重在污染物的形態和分布方面。污染物的存在形態包括價態、化合態、結構態、結合態等。不同形態的污染物在環境中有不同的化學行為,並表現出不同的污染效應。

例如,六價鉻有強烈毒性,而三價鉻毒性較弱;有機汞如甲基汞的毒性遠遠超過無機汞;666有七種異構體,而其中γ型有最強殺蟲力;多環芳烴的致癌活性與其化學結構有相應關系;痕量污染物與不同載體的結合態往往決定其在環境中的遷移狀況等等。

污染物的分布,不只是指在環境空間的濃度分布,而且還指污染物不同形態、不同相態之間的分配。因為只根據污染物的總量,並不能確切掌握環境污染的實質。

以汞為例,大氣中的汞污染物主要來自含汞燃料的燃燒、含汞礦物冶煉和利用汞為原料進行生產的工廠的排放、還有來自土壤或水體中汞的揮發。它們以金屬汞和氯化汞蒸汽、一甲基汞、二甲基汞以及顆粒態汞等形態存在。

水體中的水溶性汞,不但有不同價態,而且能同多種無機和有機配位體形成絡合物,在一定條件下又會生成硫化汞等沉澱物。汞還能同粘土礦物、腐殖質、金屬水合氧化物等結合為顆粒態汞。在微生物或物理化學作用下,無機汞可轉化為甲基汞。水生生物還能在體內蓄積汞,各種生物高分子常以巰基與汞結合。環境中汞的總量按一定比例在各種形態之間分配。闡明汞在環境中的分布,往往要涉及十幾種甚至幾十種不同的形態。

為了掌握污染物在環境中轉化的機理,需要闡明其化學的反應過程。自然環境中的影響因素復雜多變,只用一般的化學規律很難揭示反應的實質和全貌,在污染化學發展過程中,已陸續提出和探索了許多新的課題。例如,大氣中的光化學反應和二次污染物的生成以及酸雨的形成,水體中溶液化學平衡和不平衡體系土壤和底泥中的界面化學反應,有機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降解和生物氧化,有毒污染物在生物體內的酶化學反應等。污染物在均相或多相的環境體系中轉移,經歷各種物理化學過程,例如擴散、蒸發、凝結、吸附、離子交換、凝聚、絮凝、沉積、生物濃縮等,這些過程對污染物的空間位置或相態的變化都發生重要作用。

在環境這個開放性體系中,污染物和背景物大多並不處於平衡狀態,至多處於一種穩態,因而只用化學熱力學是不能確切描述它們的反應過程的。

化學動力學是污染化學的重要基礎,大氣中氮氧化物向硝酸鹽氣溶膠的轉化,農葯和有機化學品的化學氧化和光氧化,重金屬在還原性水體中的甲基化,氣溶膠和水溶膠的脫穩和絮凝等,都涉及化學動力學過程或催化過程。

環境污染物的反應常在空氣和水這些流動介質中進行,不可避免要受到流體狀態的影響。近年來出現了一門新的學科——環境化學動態學,專門研究污染物在環境流體中的遷移轉化歷程,標志著污染化學日益走向理論化和模式化。

污染化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直接測定、理論推算、模擬實驗三種,每一種方法都不能充分反映環境體系的真實狀況,因而總是互相補充,綜合運用。污染化學的發展趨勢,在深入分析方面可歸納為微量、微觀、微粒,在綜合推斷方面可歸納為模型、模式和模擬。

環境污染研究初期,主要關心的是含量較多的污染物。隨著對污染效應的認識不斷深入,注意力逐漸轉向微量和痕量污染物,如化學致癌物、重金屬、農葯、富營養化物質等。

對污染物的微觀研究,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進行鑒定、分析、觀察,探索其形態結構、反應機理、轉化過程和中間產物等。對污染效應的研究,是在分子生物學水平上,從分子結構方面以量子化學方法定量判斷污染物的毒性或致癌規律。在微觀研究中,廣泛採用了紅外光譜、x射線衍射、氣相色譜—質譜聯用、電子顯微鏡、電子能譜、激光探測等手段。

研究表明,微量、痕量污染物大都是同環境中微細顆粒物(微粒)相結合,以微粒為載體而遷移,在微粒表面上轉化。環境微粒物質在大氣中的如飄塵、金屬粉末,在水體中的如粘土礦物、金屬水合氧化物、腐殖質、水藻、細菌等,構成各種分散體系。對這些微粒與微量污染物的相互作用進行界面膠體化學研究,成為污染化學的重要方面。

近年來,對環境污染現象的宏觀綜合研究,首先是建立某種模型,把內在作用的化學機理以物理圖象或方框圖簡明地表述出來。模型反映出的是定性關系,可據以判斷環境污染現象的方向趨勢,如果進一步用數學定量關系表達出來,就成為模式。

污染化學模式除了用污染物濃度和環境條件等一般參數外,還常用分配系數、平衡常數、電化學位能、生成自由能、動力學常數等實驗求定值。大氣化學模式和水質化學模式的研究都已取得很大進展,成為污染化學研究的重要方向。

為了確證提出的模型和模式,除直接觀測外,還大量採用了模擬研究方法,主要有實驗室模擬和電子計算機模擬,有時也進行現場模擬實驗。目前,為模擬實驗已研製出各種設備儀器系統、感知元件,並利用同位素示蹤、熒光顯示、激光測試等技術。

此外,光化學煙霧室、環境風洞、水體水質模擬系統,以及綜合的微宇宙生態系模擬實驗場等成套設施均已問世。計算機模擬也提出了以漸近法綜合求解多種物理化學反應的固定模擬程序。環境污染體系的模擬研究已成為十分活躍的領域

㈥ 化學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http://hi..com/%BD%CC%CA%DA%CD%F5/blog/item/8db5e050a73fd15c1038c22c.html

㈦ 什麼是化學性污染

污染雜質為化學物品而造成的水體污染。化學性污染根據具體污染雜質可分為6類:
(1)無機污染物質:污染水體的無機污染物質有酸、鹼和一些無機鹽類。酸鹼污染使水體的pH值發生變化,妨礙水體自凈作用,還會腐蝕船舶和水下建築物,影響漁業。
(2)無機有毒物質:污染水體的無機有毒物質主要是重金屬等有潛在長期影響的物質,主要有汞、鎘、鉛、砷等元素。
(3)有機有毒物質:污染水體的有機有毒物質主要是各礎嘩壁狙撰繳辯斜菠鉚種有機農葯、多環芳烴、芳香烴等。它們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質,化學性質很穩定,很難被生物所分解。
(4)需氧污染物質: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酚、醇等有機物質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分解。在分解過程中需要大量氧氣,故稱之為需氧污染物質。
(5)植物營養

㈧ 空氣污染與化學

化學與空氣污染 出處:網站 更新時間:2009-7-7 14:36:11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所探求到的知識層面也更深入,化學也一步步的走進並影響人們的生活,但同時化學又是一柄雙刃劍,同時也對環境污染造成了一定影響。 室內裝修,有毒氣體外泄,燃放煙花爆竹,工業生產等等都對空氣造成了污染。 新年之際人們燃放煙花爆竹,在娛樂的同時也釋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二氧化硫是近年來重要的大氣污染物之一,它可以在硫磺燃燒的條件下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溶解在水中會形成亞硫酸進而形成酸雨。酸雨有很大的危害,能直接破壞農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還會加速建築物、橋梁、工業設備、運輸工具及電信電纜的腐蝕。此外,二氧化硫易被濕潤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亞硫酸、硫酸。對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會引起呼吸道疾病,嚴重時會使人死亡。由此可見,化學不但可以污染空氣,還影響著人們日常的生命活動。 其次,汽車尾氣的排放也是化學污染空氣的又一大實例。在機動車內燃機中燃燒燃料產生的高溫條件下,空氣中的氮氣往往也參與反應,從而產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又易氧化生成的二氧化氮是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而且二氧化氮是形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酸雨的來源之一,也是主要的大氣污染物之一,對空氣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尾氣中還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碳氫化物在一定氣象條件下受太陽紫外線作用,產生出一種具有刺激性淺藍色煙霧,稱為光化學煙霧,這種物質也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然而,汽車尾氣不僅對人產生危害,對植物也有毒害作用,尾氣中的二次污染物臭氧、過氧乙酯基硝酸脂,可使植物葉片出現壞死病斑和枯斑。乙烯可影響植物的開花結果。汽車尾氣對甜菜、菠菜、西紅柿、煙草的毒害更為嚴重。公路兩側的農作物減產與汽車尾氣的污染明顯相關。 最貼近身邊的那要說是室內裝修對空氣的污染了。裝修使用的油漆等材料都是通過化學成分的混合反應製取而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污染物是甲醛、苯等。 甲醛具有強烈氣味, 吸入高濃度甲醛後,會出現呼吸道的嚴重刺激。皮膚直接接觸甲醛,可引起皮炎。經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 苯是一種無色、具有特殊芳香氣味的液體。長期吸入苯能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 並且根據調查,我國每年由室內空氣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數已達11萬,裝修的空氣污染已經被列入對公眾危害最大的五種環境因素之一。我國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萬-5萬人,約50%是兒童。據一家兒童醫院血液科統計,接診的白血病患兒中,90%家庭在半年之內曾經裝修。看來化學污染已經是不可逃避的話題。 由以上種種可見化學對空氣污染的嚴重性和對人體的危害。我們生存的空間無一樣離開了化學,化學為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污染著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所以,正確的運用化學去解決我們身邊的問題,減少對空氣的污染,才是應該繼續探求的道路。

滿意請採納

㈨ 食物中的化學污染有哪些

一般來說,食品化學污染包括以下內容:
1.天然存在的化學物質.如有毒菇類中含有劇毒的物質;存在於穀物中的黃麴黴毒素可以致癌.
2.人工添加的化學物質.在食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過程中,人為加入的添加劑,如果超出國家有關標准規定的安全水平,對人體就有危害.
3.外來污染的化學物質.農葯如殺蟲劑、殺真菌劑、除草劑等.獸用葯品和植物激素.包括獸醫治療用葯、飼料添加用葯,如抗生素、磺胺葯、抗寄生蟲葯、促生長激素、性激素等,這些化學物質可以在動植物體內殘留.工業污染化學物質.這主要指金屬毒物,如甲基汞、鎘、鉛、砷等.這些化學物質可以污染土壤、水域,進而污染植物、畜禽、水產品等.食品加工企業使用的化學物質.如潤滑劑、清洗劑、消毒劑、燃料、油漆等.這些物質使用和管理不當,可能污染食品.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等帶來的食品污染問題也應引起重視.如PVC(聚氯乙烯)保鮮膜與食物接觸一同加熱可產生致癌物.

㈩ 化學品污染有哪些

化學品通過事故或通過直接應用的途徑進入環境;也通過廢氣、廢渣、廢液的排放進入環境。像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氧化氮和多環芳香烴類主要來自廢氣;江河湖海里的重金屬主要來自廢水、廢渣;還有在職業環境中的接觸也是化學品危害人體的主要途徑。總之,為了保障勞動、環境的安全,已經提出了500多種化學品的最大允許濃度。但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往往會發生一些事故和悲劇。

70年代,歐洲發生一起最大的化學毒物污染環境的事件,是在義大利北部的塞爾索市。1976年7月10日,該市一家生產除草劑的化工廠的三氯苯酚反應罐破裂,噴出至少含有2公斤二氧蒽的毒霧。二氧蒽是一種劇毒物質。爆噴時,居民聞到了強烈的辛辣味,感到劇烈的頭疼、惡心和皮膚疼痛。有1萬居民受到影響,其中5000人有中毒症狀,40人當即住院,同時還有幾百頭牲畜中毒死亡。鑒於二氧蒽毒物的致畸胎作用,一些遭到污染的孕婦進行了墮胎手術。

醫葯品往往潛伏著化學品的毒性。60年代初期,英國的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出生了過多的畸形嬰兒。這些嬰兒不僅五官不正,四肢不全,甚至短缺內臟。這給許多父母造成了憂傷和不幸,也引起社會的不安。經過醫學界的調查發現,畸形嬰兒的母親中有很多人曾服用過一種安眠葯——塞利多米,長期服用此葯才知其後果。又如,曾經被稱為「奇跡的胃潰瘍良葯」——甲脛咪胺,從1976年起被正式批准投入市場,已有1400多萬人服用。但在1978年初步證實,這種葯容易導致胃癌。因為,服用此葯後,在患者的胃裡的亞硝胺致癌物質明顯增多。葯能治病,但同時會有程度不同的副作用。這些事件使人們得到一個教訓,即對一種葯物僅僅進行毒物實驗,是難以得出安全評價的,還必須同時進行致畸形、致突變、致癌的實驗。近幾年來,隨著合成技術的不斷提高和使用,原料的日益廣泛,這個問題便越來越突出了。

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食物添加劑事業廣泛發展,食品也是化學品污染危害的一條重要途徑。在食品的生產和加工過程中,要使用好多種添加劑,如殺蟲劑、防腐劑或殺菌劑、抗氧化劑、營養劑、調味劑、甜味劑、乳化劑、可塑劑、凝固劑、安定劑、調色劑、香精等等,五花八門,多達數千種。據統計,在西方一些國家每年每人通過飲食攝入的化學添加劑物質達1500克左右。但有些添加劑被證明對人體健康極為有害,有的則被認為是致癌物質。許多國家或命令禁用,或嚴格控制。日本在1974年宣布禁止使用防腐劑AF-2,這種防腐劑是人工合成為糠醯胺類化學品,1968年有人寫了一本《危險的食品》,指出AF-2有毒,呼籲禁用,並於1971年向檢察機關上告。1973年9月,國立遺傳研究所公布了論文,指出AF-2有很強的致突變性,證實日本40歲以上的肝癌死亡率同AF-2攝取量有關。日本各階層群眾聯合發起了全國性運動,提出「不吃加工食品,吃自然食品」的口號。直到1974年8月,日本衛生部才宣布全面禁止使用添加劑AF-2。

由於管理不善,制度不嚴,造成多氯聯苯污染的事例也不少。1973年,在美國發生的一樁家畜誤食多溴聯苯事件就很有代表性。多溴聯苯是一種阻火劑,常用於生產耐火的硬質塑料。1973年夏,一列貨車車廂內裝有十幾袋多溴聯苯和多袋飼料添加劑——氧化鎂。貨物運到飼料廠後,因口袋標記的顏色錯混,誤把大量的多溴聯聯苯當作氧化鎂添加劑加入飼料中出售,以致使大量飼養動物食用中毒。人吃了多溴苯污染的豬肉後,劇烈頭疼,嚴重倦怠,腸胃難受,關節僵硬或腫脹等等。這次事故至少損失了3萬頭牛,6000頭豬,1500隻羊,150萬只雞;其他如雞蛋、乳酪、奶油、奶製品和飼料報廢數量更加驚人。在日本,多氯聯苯污染也對人類造成了很大威脅。1968年3月,日本九洲、四國等地有幾十萬只雞突然死亡。經檢驗發現飼料有毒。不久,在北九洲的愛知縣以西一帶的居民中,發現一種奇怪的病。一開始只是眼皮腫脹、手掌出汗,全身起紅疙瘩,繼之出現嘔吐,惡心,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等症狀,有的竟醫治無效而死亡。這種病來勢兇猛,患者很快就達到1400多人,並蔓延到北九洲23個府縣。7、8月份達到高峰,患者增加到5000多人,其中16人死亡。實際受害者13000多人,使整個日本西部陷於恐慌之中。經調查研究發現,北九洲一家食用油廠生產米糠油時,因生產管理不善,使脫溴的熱載體多氯聯苯泄漏混入米糠油中,人畜食用後中毒,造成了當時轟動一時的「米糠油事件」。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