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Ⅰ 防止空氣污染的措施有哪些啊
防治
防治空氣污染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個人、集體、國家、乃至全球各國的共同努力,可考慮採取以下幾方面措施。
減少污染排放量
改革能源結構,多採用無污染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氣),對燃料進行預處理(如燒煤前先進行脫硫),改進燃燒技術等均可減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進入大氣之前,使用除塵消煙技術、冷凝技術、液體吸收技術、回收處理技術等消除廢氣中的部分污染物,可減少進入大氣的污染物數量。植物凈化法,我國利用植物源消毒滅菌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太陽能
自凈能力
氣象條件不同,大氣對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樣數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濃度便不同。對於風力大、通風好、湍流盛、對流強的地區和時段,大氣擴散稀釋能力強,可接受較多廠礦企業活動。逆溫的地區和時段,大氣擴散稀釋能力弱,便不能接受較多的污染物,否則會造成嚴重大氣污染。因此應對不同地區、不同時段進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工業區
廠址選擇、煙囪設計、城區與工業區規劃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氣過度集中,不要造成重復迭加污染,形成局部地區嚴重污染事件發生。
綠化造林
茂密的林叢能降低風速,使空氣中攜帶的大粒灰塵下降。樹葉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絨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飄塵。蒙塵的葉子經雨水沖洗後,能繼續吸附飄塵。如此往復攔阻和吸附塵埃,能使空氣得到凈化。
改變燃料構成
實行由煤向燃氣的轉換。同時,加緊研究和開辟其他新型的能源,如太陽能、氫燃料、地熱等。這樣也可以大大減輕煙塵的污染。
從自己做起
不要亂扔廢棄物;出行盡量乘坐公交車、地鐵,減少私家車使用;多參加植樹等綠化活動;私家車安裝尾氣處理裝置,使用潤滑油使燃油充分燃燒,減少有害氣體排放。
減少霧霾天氣外出(根據相關解釋,Ozone為臭氧,而PM2.5指的是直徑為2.5微米以下的細顆懸浮粒物,也叫可入肺顆粒物,這種懸浮顆粒是空氣中的 「健康殺手」。對呼吸系統、心臟及血液系統等造 成廣泛的損傷)。
出門戴口罩(口罩材質、使用壽命、技術水平等因素是界定口罩質量高低的標准,消費者如無特殊需要,不必搶購標有各種功效的「概念口罩」)。
室內適當的養殖一些吊蘭等綠色植物。
注意清潔(深層清潔毛孔的灰塵、細菌,保護人體防護的第一道防線—皮膚)。
補充營養,適當通過100微克補硒,硒元素是」天然解毒劑「,增強抵抗力。
Ⅱ 什麼是防治大氣污染的有效措施
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
1.應用技術。充分利用環保部和科學技術部聯合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先進技術匯編》的相關技術,如第六章,我國目前採用的工業無組織排放源處理關鍵技術為綜合抑塵技術,主要包括生物納膜抑塵技術(又稱生物納米抑塵技術)、雲霧抑塵技術以及濕式收塵技術等關鍵技術,適用於散料生產、加工、運輸、裝卸等環節,如礦山、建築、採石場、堆場、港口、火電廠、鋼鐵廠、垃圾回收處理等場所。
2.減少燃燒。集中供熱、限制汽車數量、杜絕燃化炮竹。
3.改進抑塵制劑,限制使用氟利昂製冷劑,使用無二次污染的生物納膜制劑。
4.治理腐敗,落實環保管理。變罰款為治理。只有根除環保腐敗,官員盡職盡責,我們的社會才會安康。
5.限制亂砍亂伐,指數造林。我國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為保護我們的大氣層,必須減少伐木,多植樹,讓溫室效應遠離我們,為我們大氣爭取一個健康的身體。最後我們出門盡量綠色出行,減少汽車尾氣。保護環境,減少污染從你我做起!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Ⅲ 大氣污染防治方法有哪些
1,減少燃燒。集中供熱、限制汽車數量、杜絕燃化炮竹(尤其是首先解決機關單位的煙花炮竹)。
2,改進製冷技術,限制使用氟利昂製冷劑。
3,治理腐敗,落實環保管理。變罰款為治理。
4,限制亂砍亂伐,指數造林。
Ⅳ 如何治理大氣污染
污染源是防治大氣污染危害的根本措施,而治理途徑是多方面的,這里就其主要方法進行介紹。 (1).工業合理布局,以方便於污染物的擴散和工廠之間互相利用廢氣,減少廢氣排放量。 (2).實行區域集中供熱,以高效率的鍋爐代替分散的低矮煙囪群,以高效率的鍋爐代替分散的低矮煙囪排放方式。這是城市大氣污染防治的有力措施。 (3).改變燃料構成。如城市工業和民用煤氣、液化石油氣的發展,低硫燃料和新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等)的採用。要推行採煤,以除去煤中大部分硫(主要是硫鐵礦硫)。 (4).減少汽車廢氣排放。主要是改時發動機的燃燒設計和提高油的燃燒質量,加強交通管理。 (5).工業裝置排放的有毒氣體,要從工藝改革和回收利用方面予以控制。 (6).煙囪除塵。煙氣中二氧化硫控制技術分干法(以固體粉未或顆粒為吸收劑)和濕法(以液體為吸收劑)兩大類。 2、改變燃料構成,開發新能源要逐步推廣使用天然氣、煤氣和石油液化氣,選用低硫燃料,對重油和煤炭進行脫硫處理,開發和利用太陽能、氫燃料、地熱等新能源。 3、改革生產工藝,對廢氣進行治理工業排放的大氣污染物的治理,主要集中在除塵、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兩方面。 4、區域集中供暖供熱設立大的電熱廠和供熱站,實行區域集中供暖供熱,尤其是將熱電廠、供熱站設在郊外,對於矮煙囪密集、冬天供暖的北方城市來說,是消除煙塵的十分有效的措施。 5、高煙囪排煙煙囪越高越有利於煙氣的擴散和稀釋,一般煙囪高度超過100m效果就已十分明顯,過高造價急劇上升是不經濟的。應當指出這是一種以擴大污染范圍為代價減少局部地面污染的辦法。 6、控制廢氣的排放時間 7、交通運輸工具廢氣的治理
Ⅳ 大氣的大氣污染防治
《大氣污染防治先進技術匯編》涵蓋電站鍋爐煙氣排放控制、工業鍋爐及爐窯煙氣 排放控制、典型有毒有害工業廢氣凈化、機動車尾氣排放控制、居室 及公共場所典型空氣污染物凈化、柏美迪康環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無組織排放源控制、大氣復合污染 監測模擬與決策支持、清潔生產等八個領域的關鍵技術,入選技術大 多源於「十一五」以來相關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或自主創新的研究成果。 序號 技術名稱 技術內容 適用范圍 一、電站鍋爐煙氣排放控制關鍵技術 1 燃煤電站鍋爐石 灰石/石灰-石膏 濕法煙氣脫硫技 術 採用石灰石或石灰作為脫硫吸收劑,在吸收塔
內,吸收劑漿液與煙氣充分接觸混合,煙氣中的二氧 化硫與漿液中的碳酸鈣(或氫氧化鈣)以及鼓入的氧 化空氣進行化學反應從而被脫除,最終脫硫副產物為 二水硫酸鈣即石膏。該技術的脫硫效率一般大於
95% , 可達 98% 以上 ; SO2 排放 濃度一 般小於
100mg/m3 ,可達 50mg/m3 以下。單位投資大致為
150~250 元/kW;運行成本一般低於 1.5 分/kWh。 燃煤電站鍋爐 2 火電廠雙相整流 濕法煙氣脫硫技 術 利用在脫硫吸收塔入口與第一層噴淋層間安裝
的多孔薄片狀設備,使進入吸收塔的煙氣經過該設備 後流場分布更均勻,同時煙氣與在該設備上形成的漿 液液膜撞擊,促進氣、液兩相介質發生反應,達到脫 除一部分 SO2 的目的。該技術將噴淋塔和鼓泡塔技術 相結合,對提高脫硫效率、減少漿液循環量有顯著效 果,特別適用於脫硫達標改造項目。雙相整流裝置能 提高系統脫硫效率 20%~30%,整體脫硫效率可達 97% 以上;阻力為 600Pa~700Pa,單位投資大致為 3~6 元
/kWh,電耗降低約 250~850 kWh/h。 燃煤電站鍋爐 3 燃煤鍋爐電石渣
- 石膏濕法煙氣 脫硫技術 採用電石渣作為脫硫吸收劑,在吸收塔內,吸收
劑漿液與煙氣充分接觸混合,煙氣中的二氧化硫與漿 液中的氫氧化鈣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氣進行化學反應 從而被脫除,最終脫硫副產物為二水硫酸鈣即石膏。 該技術的脫硫效率一般大於 95%,可達 98%以上;SO2 排放濃度一般小於 100mg/Nm3,可達 50mg/Nm3 以下; 單位投資大致為 150~250 元/kW;運行成本一般低於
1.35 分/kWh。 燃煤電站鍋爐 4 循環流化床干法
/ 半干 法煙氣脫 硫除塵及多污染 物協同凈化技術 以循環流化床原理為基礎,通過物料的循環利
用,在反應塔內吸收劑、吸附劑、循環灰形成濃相的 床態,並向反應塔中噴入水,煙氣中多種污染物在反
應塔內發生化學反應或物理吸附;經反應塔凈化後的
煙氣進入下游的除塵器,進一步凈化煙氣。此時煙氣
中的 SO2 和幾乎全部的 SO3,HCl,HF 等酸性成分被 吸收而除去,生成 CaSO3·1/2 H2O、CaSO4·1/2 H2O 等副產物。該技術的脫硫效率一般大於 90%,可達
98%以上;SO2 排放濃度一般小於 100mg/m3,可達
50mg/m3 以下;單位投資大致為 150~250 元/kW;在
不添加任何吸附劑及脫硝劑的條件下運行成本一般 為 0.8~1.2 分/kWh。 燃煤電站鍋爐 二、工業鍋爐及爐窯煙氣排放控制關鍵技術 21 石灰石- 石膏濕 法脫硫技術 採用石灰石作為脫硫吸收劑,在吸收塔內,吸收
劑漿液與煙氣充分接觸混合,煙氣中的二氧化硫與漿 液中的碳酸鈣(或氫氧化鈣)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氣進 行化學反應從而被脫除,最終脫硫副產物為二水硫酸 鈣即石膏。該技術的脫硫效率一般大於 95%,可達
98%以上;SO2 排放濃度一般小於 100mg/m3,可達
50mg/m3 以下;單位投資大致為 150~250 元/kW 或
15~25 萬元/m2 燒結面積;運行成本一般低於 1.5 分
/kWh。 工業鍋爐/鋼鐵 燒結煙氣 22 電石渣- 石膏濕 法煙氣脫硫技術 採用電石渣作為脫硫吸收劑,在吸收塔內,吸收
劑漿液與煙氣充分接觸混合,煙氣中的二氧化硫與漿 液中的氫氧化鈣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氣進行化學反應 從而被脫除,最終脫硫副產物為二水硫酸鈣即石膏。 該技術的脫硫效率一般大於 95%,可達 98%以上;SO2 排放濃度一般小於 100mg/Nm3,可達 50mg/Nm3 以下; 單位投資大致為 150~250 元/kW;運行成本一般低於
1.35 分/kWh。 工業鍋爐 23 白泥- 石膏濕法 煙氣脫硫技術 採用白泥作為脫硫吸收劑,在吸收塔內,吸收劑
漿液與煙氣充分接觸混合,煙氣中的二氧化硫與漿液 中的碳酸鈣(或氫氧化鈉)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氣進行 化學反應從而被脫除,最終脫硫副產物為二水硫酸鈣 即石膏。該技術的脫硫效率一般大於 95%,可達 98% 以上;SO2 排放濃度小於 100mg/Nm3,可達 50mg/Nm3 以下;單位投資大致為 150~250 元/kW;運行成本一 般低於 1.35 分/kWh。 工業鍋爐 24 鋼鐵燒結煙氣循 環流化床法脫硫 技術 將生石灰消化後引入脫硫塔內,在流化狀態下與
通入的煙氣進行脫硫反應,煙氣脫硫後進入布袋除塵 器除塵,再由引風機經煙囪排出,布袋除塵器除下的 物料大部分經吸收劑循環輸送槽返迴流化床循環使 用。該技術脫硫率略低於濕法,吸收劑利用率高,結 構緊湊,操作簡單,運行可靠,脫硫產物為固體,無 制漿系統,無二次污染,脫硫塔體積小,投資省,不 易堵塞。煙氣中的 SO2 和幾乎全部的 SO3,HCl,HF 等酸性成分被吸收而除去,生成 CaSO3·1/2H2O、 CaSO4·1/2 H2O 等副產物。該技術的脫硫效率一般大 於 95% ,可達 98% 以上;SO2 排放濃度一般小於
100mg/m3,可達 50mg/m3 以下;單位投資大致為 15~20 萬元/平方米;在不添加任何吸附劑及脫硝劑的條件下 運行成本一般低於 5~9 元/噸燒結礦。 鋼鐵燒結煙氣 25 新型催化法煙氣 脫硫技術 採用新型低溫催化劑,在 80~200℃的煙氣排放溫
度條件下,將煙氣中的 SO2、H2O、O2 選擇性吸附在 催化劑的微孔中,通過活性組分催化作用反應生成 有色、石化化
工、工業鍋爐/
爐 窯(含 民 三、典型有毒有害工業廢氣凈化關鍵技術 41 揮發性有機氣體
(VOCs)循環脫 附分流回收吸附 凈化技術 採用活性炭作為吸附劑,採用惰性氣體循環加熱
脫附分流冷凝回收的工藝對有機氣體進行凈化和回 收。回收液通過後續的精製工藝可實現有機物的循環 利用。該技術對有機氣體成分的凈化回收效率一般大 於90%,也可達95%以上。單位投資大致為9~24萬元/ 千(m3h-1),回收有機物的成本大致為700~3000元/噸。 石油化工、制 葯、印刷、表 面塗裝、塗布 等 42 高效吸附- 脫附
-(蓄熱)催化燃燒
VOCs 治理技術 利用高吸附性能的活性碳纖維、顆粒炭、蜂窩炭
和耐高溫高濕整體式分子篩等固體吸附材料對工業 廢氣中的VOCs進行富集,對吸附飽和的材料進行強 化脫附工藝處理,脫附出的VOCs進入高效催化材料 床層進行催化燃燒或蓄熱催化燃燒工藝處理,進而降 解VOCs。該技術的VOCs去除效率一般大於95%,可 達98%以上。 石油、化工、 電子、機械、 塗裝等行業 43 活性炭吸附回收
VOCs 技術 採用吸附、解析性能優異的活性炭(顆粒炭、活
性炭纖維和蜂窩狀活性炭)作為吸附劑,吸附企業生 產過程中產生的有機廢氣,並將有機溶劑回收再利 用,實現了清潔生產和有機廢氣的資源化回收利用。 廢氣風量:800~40000m3/h,廢氣濃度:3~150g/m3。 包裝印刷、石
油、化工、化 學葯品原葯制 造、塗布、紡 織、集裝箱噴 四、機動車尾氣排放控制關鍵技術 59 汽油車尾氣催化 凈化技術 採用優化配方的全Pd型三效催化劑,以及真空吸
附蜂窩狀催化劑的定位塗覆技術,制備汽車尾氣凈化 器核心組件。真空塗覆技術可以精確控制催化劑塗覆 量,有效提高產品的一致性。全Pd催化劑配方根據發 動機型號不同其Pd含量約在1~3g/L范圍內,較同種發 動機上用的普通Pd-Pt-Rh三效催化劑成本可降低50% 以上。利用該催化劑及塗覆技術生產的凈化器對汽車 尾氣中CO、HC和NOx的同時凈化效果可大於95%, 催化劑壽命超過10萬公里,達到相當於國VI以上的尾 氣排放標准要求。 汽車尾氣污染 物處理 五、居室及公共場所典型空氣污染物凈化關鍵技術 64 中央空調空氣凈 化單元及室內空 氣凈化技術 針對不同場所,採用風盤或/和組空不同的中央空
調系統,設置過濾器和凈化組件,集成過濾、吸附、
(光)催化、抗菌/殺菌等多種凈化技術,實現室內溫 度和空氣品質的全面調節。 居室及公共場 所室內空氣凈 化 65 室內空氣中有害 微生物凈化技術 研製層狀材料為載體負載銀離子的抗菌劑,在保
持很好的抗菌性能的同時解決了銀離子在高溫使用 時變色的問題。研製有機無機復合抗菌噴劑,對室內 常見的有害微生物,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白色念珠菌,軍團菌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對枯草芽孢 桿菌也有很好的抑製作用。 居室及公共場 所室內空氣凈 化 六、無組織排放源控制關鍵技術 69 綜合抑塵技術 主要包括生物納膜抑塵技術、雲霧抑塵技術及濕式收塵技術等關鍵技術。生物納膜是層間距達到納米 級的雙電離層膜,能最大限度增加水分子的延展性, 並具有強電荷吸附性;將生物納膜噴附在物料表面, 能吸引和團聚小顆粒粉塵,使其聚合成大顆粒狀塵 粒,自重增加而沉降;該技術的除塵率最高可達99% 以上,平均運行成本為0.05~0.5元/噸。雲霧抑塵技術 是 通過 高 壓離 子 霧 化 和 超 聲 波霧 化 , 可 產 生1μm~100μm的超細干霧;超細干霧顆粒細密,充分增 加與粉塵顆粒的接觸面積,水霧顆粒與粉塵顆粒碰撞 並凝聚,形成團聚物,團聚物不斷變大變重,直至最 後自然沉降,達到消除粉塵的目的;所產生的干霧顆 粒,30%~40%粒徑在2.5μm以下,對大氣細微顆粒污 染的防治效果明顯。濕式收塵技術通過壓降來吸收附 著粉塵的空氣,在離心力以及水與粉塵氣體混合的雙 重作用下除塵;獨特的葉輪等關鍵設計可提供更高的 除塵效率。 適用於散料生 產、加工、運 輸、裝卸等環 節,如礦山、 建築、採石場、 堆場、港口、 火電廠、鋼鐵 廠、垃圾回收 處理等場所 七、大氣復合污染監測、模擬與決策支持關鍵技術 71 大氣揮發性有機 物快速在線監測 系統 環境大氣通過采樣系統採集後,進入濃縮系統,
在低溫條件下,大氣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在空毛細 管捕集柱中被冷凍捕集;然後快速加熱解吸,進入分 析系統,經色譜柱分離後被FID和MS檢測器檢測,系 統還配有自動反吹和自動標定程序,整個過程全部通 過軟體控制自動完成。系統主要特點有:自然復疊電 子超低溫製冷系統、自主研發的溫度測量技術、雙通 路惰性采樣系統、去活空毛細管捕集、雙色譜柱分離、 FID和MS雙檢測器檢測。系統可以用於在線連續監 測,也可以用於應急檢測(采樣罐現場采樣)。該系 統一次采樣可以檢測99種各類VOCs(碳氫化合物、 鹵代烴、含氧揮發性有機物),在較長時間內可以滿 足我國環境空氣中VOCs的監測要求。 大氣環境監測 72 大氣細粒子及其 氣態前體物一體 化在線監測技術 利用多種快速介面組合,設計開發出具有自主知
識產權的「大氣細粒子及其氣態前體物一體化的在線 監測系統」,實現細粒子水溶性化學成分及其氣態前 體物的同步在線監測,包括:氣態HCl、HONO、HNO3、
H2SO4,氣溶膠中F-、Cl-、NO2 、NO3 、SO4 以及WSOC
- - 2-
的分析,實現大氣細粒子中多種元素快速在線檢測。 設計開發出能夠進行不同粒徑段的細粒子樣品成分 分析裝置,用於解析大氣細粒子的來源與轉化過程, 為大氣污染區域協同控制提供基礎數據,為區域大氣 細粒子污染調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學基礎和監測技 術。 大氣環境監測 73 大氣中NOx及其 光化產物一體化 在線監測儀器及 標定技術 利用光解技術和表面化學方法研發准確測量NO2
的技術,與常規化學發光技術結合開發能夠准確測定 NO、NO2、PAN和PPN的技術系統。集成所研製的動 態零點化學發光法測NO模塊,光降解NO2模塊和鉬催 化轉化模塊,製造一體化樣機,樣機可同時在線精確 測量大氣樣品中的NO、NO2、NOy。為評估含氮大氣 活性成分對O3產生貢獻的准確測算和其產物的進一 步演化提供可靠的技術方法和適合國情的儀器設備 產品。 大氣環境監測 74 大氣細粒子和超 細粒子的快速在 線監測技術 針對區域大氣顆粒物立體在線監測的技術需求,
開展大氣復合污染中細粒子及超細粒子物化特性的 原位快速測定技術研究,基於「稱重法」的振盪天平 顆粒物質量濃度監測儀,完成大氣PM2.5質量濃度的實 大氣環境監測 八、清潔生產關鍵技術 88 水煤漿代油潔凈 燃燒技術 水煤漿代油潔凈燃燒技術是把煤磨成細粉與水
和少量添加劑混合成懸浮狀高濃度漿液,像油一樣采 用全封閉方式輸送和儲存,用泵輸送,並用噴嘴噴入 鍋爐爐膛霧化懸浮燃燒,燃燒效率高,它是一種以煤 代油的新技術。在制漿過程中要對煤凈化處理,處理 各 種電站 鍋 爐、工業鍋爐、 工業窯爐
Ⅵ 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大氣污染的綜合防治措施,有以下8個方面:
1、全面規則,合理布局(環境規劃);
2、選擇有利排放方式(合理排放);
3、區域集中供暖、供熱;
4、改變燃料構成;
5、限制汽車擁有量——這一點,交通部門完全可以平衡的;
6、綠化造林——這一點可以大量的集中每個人的力量!
7、擴大水域和濕地面積;
8、發展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大氣污染物由人為源或者天然源進入大氣(輸入),參與大氣的循環過程,經過一定的滯留時間之後,又通過大氣中的化學反應、生物活動和物理沉降從大氣中去除(輸出)。
如果輸出的速率小於輸入的速率,就會在大氣中相對集聚,造成大氣中某種物質的濃度升高。當濃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直接或間接地對人、生物或材料等造成急性、慢性危害,大氣就被污染了。
(6)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擴展閱讀:
凡是能使空氣質量變差的物質都是大氣污染物。大氣污染物已知的約有100多種。
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災、火山爆發等)和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生活燃煤、汽車尾氣等)兩種,並且以後者為主要因素,尤其是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所造成的。主要過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氣傳播、人與物受害這三個環節所構成。
影響大氣污染范圍和強度的因素有污染物的性質(物理的和化學的),污染源的性質(源強、源高、源內溫度、排氣速率等),氣象條件(風向、風速、溫度層結等),地表性質(地形起伏、粗糙度、地面覆蓋物等)。
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越高,污染就越重,危害也就越大。污染物在大氣中的濃度,除了取決於排放的總量外,還同排放源高度、氣象和地形等因素有關。
污染物一進入大氣,就會稀釋擴散。風越大,大氣湍流越強,大氣越不穩定,污染物的稀釋擴散就越快;反之,則污染物的稀釋擴散就慢。
在後一種情況下,特別是在出現逆溫層時,污染物往往可積聚到很高濃度,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事件。降水雖可對大氣起凈化作用,但因污染物隨雨雪降落,大氣污染會轉變為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
Ⅶ 大氣污染產生的原因及如何防治
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一、環境意識薄弱對可持續發展戰略認識回不足
二、能源答、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費嚴重
三、大氣污染防治的資金投入不足
四、執法不嚴,監督管理力度不夠
主要還是:汽車、工業等廢棄的排放造成的。
防治方法,就是提倡綠色環保、節能低碳的生活方式,政府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工業管理。
Ⅷ 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10條措施
國務院關於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
國發〔2013〕3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大氣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當前,我國大氣污染形勢嚴峻,以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為特徵污染物的區域性大氣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損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影響社會和諧穩定。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推進,能源資源消耗持續增加,大氣污染防治壓力繼續加大。為切實改善空氣質量,制定本行動計劃。
總體要求: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出發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配合、區域協作與屬地管理相協調、總量減排與質量改善相同步,形成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大氣污染防治新機制,實施分區域、分階段治理,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經濟增長質量提高,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多贏,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奮斗。
奮斗目標:經過五年努力,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重污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力爭再用五年或更長時間,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氣,全國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具體指標: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一、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減少多污染物排放
(一)加強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加快推進集中供熱、「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建設,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的燃煤鍋爐,禁止新建每小時20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其他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建每小時10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在供熱供氣管網不能覆蓋的地區,改用電、新能源或潔凈煤,推廣應用高效節能環保型鍋爐。在化工、造紙、印染、製革、制葯等產業集聚區,通過集中建設熱電聯產機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鍋爐。
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工程建設。所有燃煤電廠、鋼鐵企業的燒結機和球團生產設備、石油煉制企業的催化裂化裝置、有色金屬冶煉企業都要安裝脫硫設施,每小時20蒸噸及以上的燃煤鍋爐要實施脫硫。除循環流化床鍋爐以外的燃煤機組均應安裝脫硝設施,新型干法水泥窯要實施低氮燃燒技術改造並安裝脫硝設施。燃煤鍋爐和工業窯爐現有除塵設施要實施升級改造。
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在石化、有機化工、表面塗裝、包裝印刷等行業實施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在石化行業開展「泄漏檢測與修復」技術改造。限時完成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的油氣回收治理,在原油成品油碼頭積極開展油氣回收治理。完善塗料、膠粘劑等產品揮發性有機物限值標准,推廣使用水性塗料,鼓勵生產、銷售和使用低毒、低揮發性有機溶劑。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要於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燃煤電廠、燃煤鍋爐和工業窯爐的污染治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完成石化企業有機廢氣綜合治理。
(二)深化面源污染治理。綜合整治城市揚塵。加強施工揚塵監管,積極推進綠色施工,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應全封閉設置圍擋牆,嚴禁敞開式作業,施工現場道路應進行地面硬化。渣土運輸車輛應採取密閉措施,並逐步安裝衛星定位系統。推行道路機械化清掃等低塵作業方式。大型煤堆、料堆要實現封閉儲存或建設防風抑塵設施。推進城市及周邊綠化和防風防沙林建設,擴大城市建成區綠地規模。
開展餐飲油煙污染治理。城區餐飲服務經營場所應安裝高效油煙凈化設施,推廣使用高效凈化型家用吸油煙機。
(三)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加強城市交通管理。優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規劃,推廣智能交通管理,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實施公交優先戰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強步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根據城市發展規劃,合理控制機動車保有量,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要嚴格限制機動車保有量。通過鼓勵綠色出行、增加使用成本等措施,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
提升燃油品質。加快石油煉制企業升級改造,力爭在2013年底前,全國供應符合國家第四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油,在2014年底前,全國供應符合國家第四階段標準的車用柴油,在2015年底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重點城市全面供應符合國家第五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在2017年底前,全國供應符合國家第五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加強油品質量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不合格油品行為。
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採取劃定禁行區域、經濟補償等方式,逐步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到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基本淘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的500萬輛黃標車。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國范圍的黃標車。
加強機動車環保管理。環保、工業和信息化、質檢、工商等部門聯合加強新生產車輛環保監管,嚴厲打擊生產、銷售環保不達標車輛的違法行為;加強在用機動車年度檢驗,對不達標車輛不得發放環保合格標志,不得上路行駛。加快柴油車車用尿素供應體系建設。研究縮短公交車、計程車強制報廢年限。鼓勵計程車每年更換高效尾氣凈化裝置。開展工程機械等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的污染控制。
加快推進低速汽車升級換代。不斷提高低速汽車(三輪汽車、低速貨車)節能環保要求,減少污染排放,促進相關產業和產品技術升級換代。自2017年起,新生產的低速貨車執行與輕型載貨車同等的節能與排放標准。
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公交、環衛等行業和政府機關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車,採取直接上牌、財政補貼等措施鼓勵個人購買。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中新能源和清潔燃料車的比例達到60%以上。
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四)嚴控「兩高」行業新增產能。修訂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行業准入條件,明確資源能源節約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標。有條件的地區要制定符合當地功能定位、嚴於國家要求的產業准入目錄。嚴格控制「兩高」行業新增產能,新、改、擴建項目要實行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
(五)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和環境質量狀況,進一步提高環保、能耗、安全、質量等標准,分區域明確落後產能淘汰任務,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按照《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指導目錄(2010年本)》、《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的要求,採取經濟、技術、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前一年完成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21個重點行業的「十二五」落後產能淘汰任務。2015年再淘汰煉鐵1500萬噸、煉鋼1500萬噸、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億噸、平板玻璃2000萬重量箱。對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務的地區,嚴格控制國家安排的投資項目,暫停對該地區重點行業建設項目辦理審批、核准和備案手續。2016年、2017年,各地區要制定范圍更寬、標准更高的落後產能淘汰政策,再淘汰一批落後產能。
對布局分散、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工業企業進行全面排查,制定綜合整改方案,實施分類治理。
(六)壓縮過剩產能。加大環保、能耗、安全執法處罰力度,建立以節能環保標准促進「兩高」行業過剩產能退出的機制。制定財政、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支持產能過剩「兩高」行業企業退出、轉型發展。發揮優強企業對行業發展的主導作用,通過跨地區、跨所有制企業兼並重組,推動過剩產能壓縮。嚴禁核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
(七)堅決停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在建項目。認真清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在建項目,對未批先建、邊批邊建、越權核準的違規項目,尚未開工建設的,不準開工;正在建設的,要停止建設。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督檢查,堅決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
三、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八)強化科技研發和推廣。加強灰霾、臭氧的形成機理、來源解析、遷移規律和監測預警等研究,為污染治理提供科學支撐。加強大氣污染與人群健康關系的研究。支持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推進大型大氣光化學模擬倉、大型氣溶膠模擬倉等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脫硫、脫硝、高效除塵、揮發性有機物控制、柴油機(車)排放凈化、環境監測,以及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等方面的技術研發,推進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九)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對鋼鐵、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屬冶煉等重點行業進行清潔生產審核,針對節能減排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採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裝備,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到2017年,重點行業排污強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推進非有機溶劑型塗料和農葯等產品創新,減少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積極開發緩釋肥料新品種,減少化肥施用過程中氨的排放。
(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鼓勵產業集聚發展,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推進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促進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式發展、產業循環式組合,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推動水泥、鋼鐵等工業窯爐、高爐實施廢物協同處置。大力發展機電產品再製造,推進資源再生利用產業發展。到2017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2年降低20%左右,在50%以上的各類國家級園區和30%以上的各類省級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主要有色金屬品種以及鋼鐵的循環再生比重達到40%左右。
(十一)大力培育節能環保產業。著力把大氣污染治理的政策要求有效轉化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市場需求,促進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產品的創新開發與產業化應用。擴大國內消費市場,積極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節能環保企業,大幅增加大氣污染治理裝備、產品、服務產業產值,有效推動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鼓勵外商投資節能環保產業。
四、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
(十二)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制定國家煤炭消費總量中長期控制目標,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通過逐步提高接受外輸電比例、增加天然氣供應、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強度等措施替代燃煤。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新建項目禁止配套建設自備燃煤電站。耗煤項目要實行煤炭減量替代。除熱電聯產外,禁止審批新建燃煤發電項目;現有多台燃煤機組裝機容量合計達到30萬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則建設為大容量燃煤機組。
(十三)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利用。加大天然氣、煤制天然氣、煤層氣供應。到2015年,新增天然氣干線管輸能力1500億立方米以上,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優化天然氣使用方式,新增天然氣應優先保障居民生活或用於替代燃煤;鼓勵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項目,限制發展天然氣化工項目;有序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原則上不再新建天然氣發電項目。
制定煤制天然氣發展規劃,在滿足最嚴格的環保要求和保障水資源供應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氣產業化和規模化步伐。
積極有序發展水電,開發利用地熱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到2017年,運行核電機組裝機容量達到500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3%。
京津冀區域城市建成區、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區域要加快現有工業企業燃煤設施天然氣替代步伐;到2017年,基本完成燃煤鍋爐、工業窯爐、自備燃煤電站的天然氣替代改造任務。
(十四)推進煤炭清潔利用。提高煤炭洗選比例,新建煤礦應同步建設煤炭洗選設施,現有煤礦要加快建設與改造;到2017年,原煤入選率達到70%以上。禁止進口高灰份、高硫份的劣質煤炭,研究出台煤炭質量管理辦法。限制高硫石油焦的進口。
擴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逐步由城市建成區擴展到近郊。結合城中村、城鄉結合部、棚戶區改造,通過政策補償和實施峰谷電價、季節性電價、階梯電價、調峰電價等措施,逐步推行以天然氣或電替代煤炭。鼓勵北方農村地區建設潔凈煤配送中心,推廣使用潔凈煤和型煤。
(十五)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嚴格落實節能評估審查制度。新建高耗能項目單位產品(產值)能耗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用能設備達到一級能效標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新建高耗能項目單位產品(產值)能耗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積極發展綠色建築,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築、保障性住房等要率先執行綠色建築標准。新建建築要嚴格執行強制性節能標准,推廣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光伏建築一體化、「熱—電—冷」三聯供等技術和裝備。
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加快北方採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新建建築和完成供熱計量改造的既有建築逐步實行供熱計量收費。加快熱力管網建設與改造。
五、嚴格節能環保准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十六)調整產業布局。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合理確定重點產業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重大項目原則上布局在優化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所有新、改、擴建項目,必須全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未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一律不準開工建設;違規建設的,要依法進行處罰。加強產業政策在產業轉移過程中的引導與約束作用,嚴格限制在生態脆弱或環境敏感地區建設「兩高」行業項目。加強對各類產業發展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
在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實施差別化的產業政策,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出更高的節能環保要求。強化環境監管,嚴禁落後產能轉移。
(十七)強化節能環保指標約束。提高節能環保准入門檻,健全重點行業准入條件,公布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名單並實施動態管理。嚴格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是否符合總量控制要求作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前置條件。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以及遼寧中部、山東、武漢及其周邊、長株潭、成渝、海峽西岸、山西中北部、陝西關中、甘寧、烏魯木齊城市群等「三區十群」中的47個城市,新建火電、鋼鐵、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企業以及燃煤鍋爐項目要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各地區可根據環境質量改善的需要,擴大特別排放限值實施的范圍。
對未通過能評、環評審查的項目,有關部門不得審批、核准、備案,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批准開工建設,不得發放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排污許可證,金融機構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有關單位不得供電、供水。
(十八)優化空間格局。科學制定並嚴格實施城市規劃,強化城市空間管制要求和綠地控制要求,規范各類產業園區和城市新城、新區設立和布局,禁止隨意調整和修改城市規劃,形成有利於大氣污染物擴散的城市和區域空間格局。研究開展城市環境總體規劃試點工作。
結合化解過剩產能、節能減排和企業兼並重組,有序推進位於城市主城區的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冶煉、水泥、平板玻璃等重污染企業環保搬遷、改造,到2017年基本完成。
六、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完善環境經濟政策
(十九)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作用。本著「誰污染、誰負責,多排放、多負擔,節能減排得收益、獲補償」的原則,積極推行激勵與約束並舉的節能減排新機制。
分行業、分地區對水、電等資源類產品制定企業消耗定額。建立企業「領跑者」制度,對能效、排污強度達到更高標準的先進企業給予鼓勵。
全面落實「合同能源管理」的財稅優惠政策,完善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推行污染治理設施投資、建設、運行一體化特許經營。完善綠色信貸和綠色證券政策,將企業環境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嚴格限制環境違法企業貸款和上市融資。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
(二十)完善價格稅收政策。根據脫硝成本,結合調整銷售電價,完善脫硝電價政策。現有火電機組採用新技術進行除塵設施改造的,要給予價格政策支持。實行階梯式電價。
推進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比價關系。
按照合理補償成本、優質優價和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合理確定成品油價格,完善對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成品油價格改革補貼政策。
加大排污費徵收力度,做到應收盡收。適時提高排污收費標准,將揮發性有機物納入排污費徵收范圍。
研究將部分「兩高」行業產品納入消費稅徵收范圍。完善「兩高」行業產品出口退稅政策和資源綜合利用稅收政策。積極推進煤炭等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符合稅收法律法規規定,使用專用設備或建設環境保護項目的企業以及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
(二十一)拓寬投融資渠道。深化節能環保投融資體制改革,鼓勵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項目的信貸支持。探索排污權抵押融資模式,拓展節能環保設施融資、租賃業務。
地方人民政府要對涉及民生的「煤改氣」項目、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淘汰、輕型載貨車替代低速貨車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重點行業清潔生產示範工程給予引導性資金支持。要將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建設及其運行和監管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在環境執法到位、價格機制理順的基礎上,中央財政統籌整合主要污染物減排等專項,設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對重點區域按治理成效實施「以獎代補」;中央基本建設投資也要加大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七、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嚴格依法監督管理
(二十二)完善法律法規標准。加快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步伐,重點健全總量控制、排污許可、應急預警、法律責任等方面的制度,研究增加對惡意排污、造成重大污染危害的企業及其相關負責人追究刑事責任的內容,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建立健全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研究起草環境稅法草案,加快修改環境保護法,盡快出台機動車污染防治條例和排污許可證管理條例。各地區可結合實際,出台地方性大氣污染防治法規、規章。
加快制(修)訂重點行業排放標准以及汽車燃料消耗量標准、油品標准、供熱計量標准等,完善行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
(二十三)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完善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環境監管體制,加強對地方人民政府執行環境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監督。加大環境監測、信息、應急、監察等能力建設力度,達到標准化建設要求。
建設城市站、背景站、區域站統一布局的國家空氣質量監測網路,加強監測數據質量管理,客觀反映空氣質量狀況。加強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體系建設,推進環境衛星應用。建設國家、省、市三級機動車排污監管平台。到2015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部建成細顆粒物監測點和國家直管的監測點。
(二十四)加大環保執法力度。推進聯合執法、區域執法、交叉執法等執法機制創新,明確重點,加大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對偷排偷放、屢查屢犯的違法企業,要依法停產關閉。對涉嫌環境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落實執法責任,對監督缺位、執法不力、徇私枉法等行為,監察機關要依法追究有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
(二十五)實行環境信息公開。國家每月公布空氣質量最差的10個城市和最好的10個城市的名單。各省(區、市)要公布本行政區域內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在當地主要媒體及時發布空氣質量監測信息。
各級環保部門和企業要主動公開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企業污染物排放、治污設施運行情況等環境信息,接受社會監督。涉及群眾利益的建設項目,應充分聽取公眾意見。建立重污染行業企業環境信息強制公開制度。
八、建立區域協作機制,統籌區域環境治理
(二十六)建立區域協作機制。建立京津冀、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由區域內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參加,協調解決區域突出環境問題,組織實施環評會商、聯合執法、信息共享、預警應急等大氣污染防治措施,通報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研究確定階段性工作要求、工作重點和主要任務。
(二十七)分解目標任務。國務院與各省(區、市)人民政府簽訂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將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地方人民政府和企業。將重點區域的細顆粒物指標、非重點地區的可吸入顆粒物指標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構建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目標責任考核體系。
國務院制定考核辦法,每年初對各省(區、市)上年度治理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2015年進行中期評估,並依據評估情況調整治理任務;2017年對行動計劃實施情況進行終期考核。考核和評估結果經國務院同意後,向社會公布,並交由幹部主管部門,按照《關於建立促進科學發展的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機制的意見》、《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辦法(試行)》、《關於開展政府績效管理試點工作的意見》等規定,作為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二十八)實行嚴格責任追究。對未通過年度考核的,由環保部門會同組織部門、監察機關等部門約談省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有關負責人,提出整改意見,予以督促。
對因工作不力、履職缺位等導致未能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的,以及干預、偽造監測數據和沒有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監察機關要依法依紀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環保部門要對有關地區和企業實施建設項目環評限批,取消國家授予的環境保護榮譽稱號。
九、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
(二十九)建立監測預警體系。環保部門要加強與氣象部門的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到2014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要完成區域、省、市級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其他省(區、市)、副省級市、省會城市於2015年底前完成。要做好重污染天氣過程的趨勢分析,完善會商研判機制,提高監測預警的准確度,及時發布監測預警信息。
(三十)制定完善應急預案。空氣質量未達到規定標準的城市應制定和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並向社會公布;要落實責任主體,明確應急組織機構及其職責、預警預報及響應程序、應急處置及保障措施等內容,按不同污染等級確定企業限產停產、機動車和揚塵管控、中小學校停課以及可行的氣象干預等應對措施。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演練。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要建立健全區域、省、市聯動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體系。區域內各省(區、市)的應急預案,應於2013年底前報環境保護部備案。
(三十一)及時採取應急措施。將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納入地方人民政府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實行政府主要負責人負責制。要依據重污染天氣的預警等級,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引導公眾做好衛生防護。
十、明確政府企業和社會的責任,動員全民參與環境保護
(三十二)明確地方政府統領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大氣環境質量負總責,要根據國家的總體部署及控制目標,制定本地區的實施細則,確定工作重點任務和年度控制指標,完善政策措施,並向社會公開;要不斷加大監管力度,確保任務明確、項目清晰、資金保障。
(三十三)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協調力量、統一行動,形成大氣污染防治的強大合力。環境保護部要加強指導、協調和監督,有關部門要制定有利於大氣污染防治的投資、財政、稅收、金融、價格、貿易、科技等政策,依法做好各自領域的相關工作。
(三十四)強化企業施治。企業是大氣污染治理的責任主體,要按照環保規范要求,加強內部管理,增加資金投入,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治理技術,確保達標排放,甚至達到「零排放」;要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接受社會監督。
(三十五)廣泛動員社會參與。環境治理,人人有責。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普及大氣污染防治的科學知識。加強大氣環境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倡導文明、節約、綠色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引導公眾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全社會樹立起「同呼吸、共奮斗」的行為准則,共同改善空氣質量。
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氣污染防治任務繁重艱巨,要堅定信心、綜合治理,突出重點、逐步推進,重在落實、務求實效。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企業要按照本行動計劃的要求,緊密結合實際,狠抓貫徹落實,確保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如期實現。
Ⅸ 簡述大氣污染的綜合防治措施
1、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實施跨區送電項目,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推廣使用潔凈煤。促進車用成品油質量升級,2014年年底前全面供應國四車用柴油。
2、發揮價格、稅收、補貼等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對煤層氣發電等給予稅收政策支持。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2014年安排100億元人民幣,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實行「以獎代補」。
3、落實各方責任。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責任考核。健全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環境監管體制。完善水泥、鍋爐、有色等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規范環境信息發布。
(9)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擴展閱讀:
大氣污染的危害
1、可吸入顆粒物:這是一種大氣懸浮物中小於10微米的微小固體顆粒。他的產生是因為工業煙塵、建築塵土、毀林毀草所造成的沙塵天氣。這種污染物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大的危害,它破壞人體免疫功能、會引發傳染病、長期吸入會得「塵肺病」等等。
2、酸雨:酸雨是由於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所造成的。它會使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生物死亡,生物多樣性減少、危及人類健康、腐蝕建築物和文物古跡。對於酸雨的防止應當減少認為SO2以及氮氧化合物的排放、要發展潔凈煤技術、全球合作防治酸雨。
3、光化學煙霧:由太陽紫外線作用,產生淺藍色煙霧。它會刺激人的眼睛、咽喉、氣管和肺,嚴重可以導致死亡;危害動植物;降低大氣能見度。
Ⅹ 防治大氣污染的舉措有哪些
大氣污染的防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個人、集體、國家,乃至全球各國的共同努力,在大氣污染的防治中,可考慮採取如下幾方面措施:
(一)減少污染物排放直接的方法可以改造鍋爐、改進燃燒方法。從根本上改革能源結構,多採用無污染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氣)。
地熱能是當今世界發展較快的清潔能源之一。地熱能量相當於地球上全部煤貯量的1.7億倍,而且地熱電站一般不需要龐大的燃料運輸設備,也不排放煙塵。地熱蒸汽發電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量遠低於燃氣、燃油、燃煤電廠。但地熱電站釋放的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對大氣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其含鹽廢水、噪音以及因其而造成的地面沉降(雖不嚴重)等,也形成了一定的危害。
(二)消除燃料中硫的污染工廠排放的煙、塵是大氣污染最重要的來源。因此,防止大氣污染的重點是消除工廠的煙塵。消除黑煙可以通過充分燃燒的途徑解決。鍋爐是燒煤的主要熱工設備。因此,關鍵是改進鍋爐結構和燒煤方法。
環境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並行燃料中的硫對大氣造成的污染很嚴重,常用的方法有兩種:①對燃料進行預處理,如燒煤前先進行脫硫;②在污染物未進入大氣之前,使用除塵消煙技術、冷凝技術、液體吸收技術、回收處理技術等消除廢氣中的部分污染物,可減少進入大氣的污染物數量,如從排煙中除去二氧化硫。
(三)控制汽車排氣和生產無公害汽車
1972年美國已有約85%的汽車裝上了凈化裝置。1975年西方國家鉑產量的1/10已用於美國汽車排氣控制系統。日本對汽車廢氣主要採取延遲點火時間的方法,使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30%~40%。1970年法國已開始使用電動汽車。美國將大量生產鎳鋅電池作能源的汽車,盡量減少汽車排放的有害氣體。
(四)綠化造林綠化造林是防治大氣污染較為經濟而有效的措施,因為植物具有過濾各種有害氣體、凈化大氣、減弱雜訊、調節氣候、美化環境的功能。森林植被不但可以提供木材,而且還能防止水土流失,預防風沙、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
綠化造林綠色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氣。通常10000平方米闊葉林,在生長季節,一天大約能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同時放出730毫升氧氣。正常成年人,每分鍾呼吸16~18次,若每次呼出或吸入空氣500毫升,吸入的空氣中約含氧氣21%、二氧化碳0.03%;呼氣中約含氧氣16%,二氧化碳3.4%~4.4%。如果按每人每小時吸入氧氣約31.5克,排出二氧化碳約38克,每天呼吸需吸入氧氣0.75千克、排出二氧化碳0.91千克計算,那麼一個人只要有10平方米森林綠化面積就能把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並供給所需要的氧氣。生長良好的草坪,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每平方米草坪一小時能吸收1.5克二氧化碳,因此如果有25平方米的草坪,也能把一個人在一小時呼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
總之,綠色植物具有製造氧氣、吸收有害氣體、阻留粉塵、殺滅病菌的功能,對人體健康有良好的影響。所以植樹造林是科學而又經濟的防治大氣污染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