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株被污染
A. 菌落總數的計算
1、計數時應選取菌落數在30~之間的平板(SN標准要求為25~250個菌落),若有二個稀釋度均在30~300之間時,按國家標准方法要求應以二者比值決定,比值小於或等於2取平均數,比值大於2則其較小數字(有的規定不考慮其比值大小,均以平均數報告)。
2、若所有稀釋度均不在計數區間。如均大於300,則取最高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如均小於30,則以最低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乘稀釋倍數報告之。如菌落數有的大於300,有的又小於30,但均不在30~300之間,則應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
如所有稀釋度均無菌落生長,則應按小於1乘以最低稀釋倍數報告之。有的規定對上述幾種情況計算出的菌落數按估算值報告。
3、不同稀釋度的菌落數應與稀釋倍數成反比(同一稀釋度的二個平板的菌落數應基本接近),即稀釋倍數愈高菌落數愈少,稀釋倍數愈低菌落數愈多。
如出現逆反現象,則應視為檢驗中的差錯(有的食品有時可能出現逆反現象,如酸性飲料等),不應作為檢樣計數報告的依據。
4、當平板上有鏈狀菌落生長時,如呈鏈狀生長的菌落之間無任何明顯界限,則應作為一個菌落計,如存在有幾條不同來源的鏈,則每條鏈均應按一個菌落計算,不要把鏈上生長的每一個菌落分開計數。
如有片狀菌落生長,該平板一般不宜採用,如片狀菌落不到平板一半,而另一半又分布均勻,則可以半個平板的菌落數乘2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數。
5、當計數平板內的菌落數過多(即所有稀釋度均大於300時),但分布很均勻,可取平板的一半或1/4計數。再乘以相應稀釋倍數作為該平板的菌落數。
6、菌落數的報告,按國家標准方法規定菌落數在1~100時,按實有數字報告,如大於100時,則報告前面兩位有效數字,第三位數按四捨五入計算。固體檢樣以克(g)為單位報告,液體檢樣以毫升(ml)為單位報告,表面塗擦則以平方厘米(cm)報告。
食品的樣品稀釋度分別是1;10和1;100 結果是200和300 。則平板總數為2000cfu/ml。
1;10稀釋度菌落數是156.96?結果是1569.6 cfu/ml。
1;100稀釋度菌落數是34.42 ? 結果是3442 cfu/ml。
(1)菌株被污染擴展閱讀:
菌落總數 的作用:
菌落主要作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標志,也可以應用這一方法觀察細菌對食品被污染程序的標志,也可以應用這一方法觀察細菌在食品繁殖的動態,以便對被檢樣品進行衛生學評價時提供依據
菌落總數的危害
食品的菌落總數嚴重超標,說明其產品的衛生狀況達不到基本的衛生要求,將會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加速食品的腐敗變質,使食品失去食用價值。消費者食用微生物超標嚴重的食品,很容易患痢疾等腸道疾病,可能引起嘔吐、腹瀉等症狀,危害人體健康安全。
B. 做專利保藏的菌株可以接種回來嗎手頭的菌似乎污染了!謝謝!菌種保藏中心的電話總也打不通!
做專利保藏的菌株,應該可以取一點接種回來吧。保藏的菌種也需要定期進行復壯的。至於菌種保藏中心電話打不通。可以多打幾次。再一個可以親自跑一趟啊。
C. 多環芳烴菲在染料、殺蟲劑等生產過程中被廣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見的污染物之一.如圖表示科研人員從
(1)步驟①→③的培養過程中,需將錐形瓶放在搖床上振盪,目的有兩個,一方面使菌株與培養液充分接觸,提高營養物質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增加培養液中的溶氧量.
(2)步驟④用平板劃線法純化菌株Q過程中,由於線條末端細菌的數目比線條起始處要少,所以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後的劃線操作時,總是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採用固體平板培養細菌時要倒置培養的目的是防止冷凝後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養基上污染培養基.
(3)接種環在每次接種前和接種結束後都要通過灼燒來滅菌,所以完成步驟④中5次劃線操作前都要灼燒滅菌,接種結束後還需灼燒滅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見,完成步驟④共需灼燒接種環6次.
(4)本實驗的目的是比較兩種菌株降解多環芳烴菲的能力.實驗設計需要遵循對照原則,對照組需加入等量無菌水;還需遵循單一變數原則,單一變數是菌種類比不同,即菌株Q菌液和突變株K菌液,所以實驗設計如下:
①取9隻錐形瓶均分成三組,編號A、B、C
②向9支錐形瓶中分別加入等量以多環芳烴菲為唯一碳源的培養液.
③向A、B、C三組培養液中分別加入等量的無菌水、菌株Q菌液和突變株K菌液.
④28℃恆溫培養3天後,測定錐形瓶中多環芳烴菲的降解率.
故答案為:
(1)增加培養液中的溶氧量(或增加培養液中的含氧量)
(2)線條末端細菌的數目比線條起始處要少(或能使細菌的數目隨著劃線次數的增加而逐步減少,最終得到由單個細菌繁殖而來的菌落)
防止冷凝後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養基上污染培養基(或避免培養基中水分的過快揮發)
(3)6
(4)②等量的以多環芳烴菲為唯一碳源
③等量的無菌水、菌株Q菌液和突變株K菌液
④錐形瓶中多環芳烴菲的降解率
D. 如何從污染環境中篩選得到高效脫氮脫磷的微生物菌株並獲得功能基因
從含氮、磷污染物豐富的地方取樣,經富集培養後,用鑒別性培養基進行稀釋分離培養,初步篩選後還需對所得菌落進一步進行效能鑒定等。
E. 有機磷化合物在農業生產中作為殺蟲劑被廣泛使用,長期以來因使用其量大、范圍廣,容易造成水體污染等諸多
解;(1)由題意可知,篩選甲胺磷的降解細菌,可以用以甲胺磷為唯一碳源(氮源)的培養基,這樣只有能分解甲胺磷的微生物生長,其他微生物因缺乏碳源(氮源)而不能生長.
(2)蛋白質合成的場所是核糖體;測定酶活性的方法是單位時間內反應物的減少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由於題目中不知道甲胺磷降解的產物是什麼,所以只能用單位時間內甲胺磷的減少量來表示酶的活性大小.
(3)由不同濃度甲胺磷溶液的吸光值的標准曲線可知,吸光值越大,對於的甲胺磷溶液的濃度越大,對於表格中的數據來說,吸光值越大,甲胺磷被降解的越少,所以細菌對甲胺磷降解率高的對應的吸光值小,因此吸光值在0.49時降解率最大=100-25/100=75%;如果甲胺磷自身也會分解,則計算的降解率數值會偏大.
(4)擴增菌株A的DNA可以用PCR技術.
(5)為了避免轉基因煙草的花粉對野生型煙草造成基因污染,可將ophc2基因導入煙草細胞葉綠體中.
故答案應為:
(1)以甲胺磷為唯一碳源(氮源) 選擇(2)核糖體 甲胺磷的降解量
(3)75% 偏大(4)PCR(5)葉綠體
F. 多環芳烴菲在染料、殺蟲劑等生產過程中被廣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見的污染物之一.下圖表示科研人員從
(1)因為菌株Q能降解多環芳烴菲,所以步驟①→③的培養過程中,培養液中加入多環芳烴菲作為唯一碳源,目的是篩選出菌株Q.
(2)步驟①→③的培養過程中,需將錐形瓶放在搖床上振盪,目的有兩個,一方面使菌株與培養液充分接觸,提高營養物質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增加培養液中的溶氧量.
(3)步驟④用平板劃線法純化菌株Q過程中,由於線條末端細菌的數目比線條起始處要少,所以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後的劃線操作時,總是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採用固體平板培養細菌時要倒置培養的目的是防止冷凝後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養基上污染培養基.
(4)接種環在每次接種前和接種結束後都要通過灼燒來滅菌,所以完成步驟④中5次劃線操作前都要灼燒滅菌,接種結束後還需灼燒滅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見,完成步驟④共需灼燒接種環6次.
(5)本實驗的目的是比較兩種菌株降解多環芳烴菲的能力.實驗設計需要遵循對照原則,對照組需加入等量無菌水;還需遵循單一變數原則,單一變數是菌種類比不同,即菌株Q菌液和突變株K菌液,所以實驗設計如下:
①取9隻錐形瓶均分成三組,編號A、B、C
②向9支錐形瓶中分別加入等量以多環芳烴菲為唯一碳源的培養液.
③向A、B、C三組培養液中分別加入等量的無菌水、菌株Q菌液和突變株K菌液.
④28℃恆溫培養3天後,測定錐形瓶中多環芳烴菲的降解率
故答案為:
(1)篩選出菌株Q
(2)增加培養液中的溶氧量
(3)線條末端細菌的數目比線條起始處要少防止冷凝後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養基上污染培養基(或避免培養基中水分的過快揮發)
(4)6
(5)②向9支錐形瓶中分別加入等量以多環芳烴菲為唯一碳源的培養液
③向A、B、C三組培養液中分別加入等量的無菌水、菌株Q菌液和突變株K菌液
G. 「雞樅菌」人工種植方法。
「雞樅菌」人工種植方法:
1、棚內溫度應保持在25℃~30℃之間,晝夜溫差控制在10℃左右,地溫控制在25℃~27℃之間,空氣濕度保持在90%左右。
2、當給予一定量的散射光時,光強控制在300勒克斯左右。
3、溫度過高時,打開排氣扇降溫,溫度過低,降低保溫被子以提高棚內溫度,當細菌床乾燥時,可在菌床與細菌床之間的過道上澆水,以增加細菌床的濕度。
4、雞樅菌通常在六月至十月在夏季及秋季產生。溫度控制在24℃-28℃是合適的.溫度高時,棚頂增厚,遮陽,溝淺,蓄水,棚內空間早晚噴,保持空氣濕潤。此外,還可以增加晝夜溫濕度差,提高細菌質量。
(7)菌株被污染擴展閱讀:
人工栽培雞㙡菌袋生產60天成熟,每平方米產鮮菌4.85公斤。人工栽培雞樅技術操作簡單,原材料來源廣泛,生育期短,產出率高,可開發加工油雞樅等產品,市場前景好。
雞樅菌的生長發育與土白蟻的活動有密切關系。白蟻一旦棄巢他去,此巢就不會再長雞㙡菌。人工栽培很難成功。
雞樅菌與大白蟻共生的雞菌是人們的珍稀佳餚,是飼養大白蟻的一項重要收入。每年5月下旬至10月上旬為雞樅菌的生長期,可經常採摘側枝較大的雞菌。當菌蓋破膜開傘達八成、未展平,蓋面有鱗裂但蓋邊未出現撕裂時,即及時採收。
H. 食物發霉高溫加熱後還能吃嗎
食物發霉,抄高溫加熱後也不能食用。霉變食物中含有黃麴黴毒素,其主要成分是脂溶性的而非水溶性的,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且裂解溫度為280℃以上,一般的水洗和烹調加工溫度不能將其破壞。
1993年,黃麴黴毒素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機構劃定為一類致癌物,有很強的毒性與致癌性,其毒性比砒霜大68倍,對肝臟器官損害嚴重,容易對食品造成污染,從而危害人類的健康。黃麴黴素主要存在於霉爛的穀物、玉米、花生中,該菌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易於生長繁殖,這種因素是導致亞洲、非洲某些地區癌腫高發的重要原因。
黃麴黴毒素(AFT)是黃麴黴和寄生麴黴等某些菌株產生的雙呋喃環類毒素。其衍生物有約20種,分別命名為B1、B2、G1、G2、M1、M2、GM、P1、Q1、毒醇等。其中以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強。動物食用黃麴黴毒素污染的飼料後,在肝、腎、肌肉、血、奶及蛋中可測出極微量的毒素。黃麴黴毒素及其產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有些菌株產生不止一種類型的黃麴黴毒素,在黃麴黴中也有不產生任何類型黃麴黴毒素的菌株。黃麴黴毒素主要污染糧油及其製品,各種植物性與動物性食品也能被污染。
I. 如何篩選或選育抗某種雜菌的新菌株來預防 污染發生
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抑菌圈法,把雜菌當做指示菌,制備指示菌平板,打孔器打孔,將疑似有抑制效果的新菌發酵液加入孔中,形成抑菌圈的就是抗雜菌菌株。
J. 我有紅薯澱粉很多年了沒變質很好還能吃嗎
紅薯澱粉跟麵粉,米粉一樣多有保質期的,況且澱粉裡面含有微量水份,專你放在再乾燥再屬密閉的容器里,它本來的微量水份,放的時間長了好幾年了肯定會有黴菌產生,肉眼看不到和鼻子聞不到不能確定澱粉沒有霉變,萬一霉變了產生黃麴黴素,那是很毒的,建議你還是不要再食用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