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污染銳減
1. 全球10大環境問題是什麼
一、全球10大環境問題: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酸雨蔓延,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大氣污染,水體污染,海洋污染,固體廢物污染。
二、我國環境狀況
1、大氣污染屬煤煙型污染,以塵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劇。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及四川盆地。華中地區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庫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內陸河流和大型水庫外,污染成加重趨勢,工業發達城鎮附近的水域污染尤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長江、黃河、淮河、海灤河、遼河、松花江)中,黃河流域、松花江、遼河流域水污染嚴重。
5、大淡水湖泊總磷、總氮污染面廣,富營養化嚴重。
6、四大海區以渤海和東海污染較重,南海較輕。
7、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並呈加重趨勢。
8、城市環境污染呈加重趨勢。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嚴重,呈惡化趨勢。絕大多數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國2/3的河流和1000多萬公頃農田被污染。
(1)全球污染銳減擴展閱讀:
全球10大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法:
1.轉變經濟發展模式
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從本質上說,就是從黑色發展模式轉向綠色發展模式。它包含四個相互關聯和互補的方面:一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二是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三是大力提倡循環經濟;四是積極發展低碳經濟。特別是後者,既是新生事物,更是新的發展方式。
2.加強科學研究
這里所說的科學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環境問題的研究,是指對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程度以及對策等方面的研究;是對環境技術的研究,如清潔能源、新型材料以及在節能減排技術等方面。針對環境問題和環境技術的科學研究面臨三個方面的困難:一是資金問題;二是人員問題;三是技術轉讓和信息共享問題。
3.加強環保教育,改變人們的生活、消費觀念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貧困和過度消費導致人類無節制地開發和破壞自然資源,這是造成環境惡化的罪魁禍首。富裕的人們追求高消費,使環境污染加劇;貧困的人們一邊忍受著最惡劣的環境,一邊還要為改善基本的生活條件過度地開采地球的有限資源。人們首先需要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於是消費地球的生態環境資源.這一點無可厚非工業文明之前,人類的消費和地球的自我恢復能夠維持一個基本的平衡:進入工業文明之後,這一平衡被打破首先是因為人口不斷增加,其次是人類不滿足於基本生存需要,不斷追求更高級別的享受甚至奢侈的生活,人類和地球的供給平衡被打破,世界環境開始不斷遭到破壞 。
2. 一、全球10大環境問題 1、氣候變暖 2、臭氧層破壞 3、生物多樣性減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銳減 6、土地荒
全球10大環境問題
1、氣候變暖 2、臭氧層破壞 3、生物多樣性減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銳減 6、土地荒漠化 7、大氣污染 8、水體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體廢物污染。
3. 當今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哪些
第一,有些環境問題在地球上普遍存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環境問題在性質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如氣候變化、臭氧層的破壞、水資源短缺、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第二,雖然是某些國家和地區的環境問題,但其影響和危害具有跨國、跨地區的結果.如酸雨、海洋污染、有毒化學品和危險廢物越境轉移等。
當前,普遍引起全球關注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全球氣候變化、酸雨污染、臭氧層耗損、有毒有害化學品和廢物越境轉移和擴散、生物多樣性的銳減、海洋污染等。
還有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如水污染和水資源短缺、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減少等。
(3)全球污染銳減擴展閱讀
全球環境問題雖然是各國各地環境問題的延續和發展,但它不是各國家或地區環境問題的加和,因而在整體上表現出其獨特的特點:
全球化
過去的環境問題雖然發生在世界各地,但其影響范圍、危害對象或產生的後果主要集中在污染源附近或特定的生態環境中,其影響空間有限而全球性環境問題,其影響范圍擴大到全球。這是因為:
1、一些環境污染具有跨國、跨地區的流動性:如一些國際河流,上游國家造成的污染,可能危及下游國家;一些國家大氣污染造成的酸雨,可能會降到別國等。
2、當代出現的一些環境問題,如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等,其影響的范俐是全球性的,它們產生的後果也是全球性的。
3、當代許多環境問題涉及高空、海洋甚至外層空間,其影響的空問尺度已遠非農業社會和工業化初期出現的一般環境問題可比,具有大尺度、全球性的特點。
綜合化
過去,人們主要關心的環境問題是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問題。而全球環境問題已遠遠超過這一范疇而涉及人類生存環境和空間的各個方面,如森林銳減、草場退化、沙漠擴大、沙塵暴頻繁發生、大氣污染、物種減少、水資源危機、城市化問題等,已深入到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解決當代全球環境問題不能只簡單地考慮本身的問題,而是要將一區域、流域、國家乃至全球作為一個整體,綜合考慮自然發展規律、貧困問題的解決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循環利用、人類人文和生活條件的改善與社會和諧等問題,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解決好,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
社會化
過去,關心環境問題的人主要是科技界的學者、環境問題發生地受害者以及相關的環境保護機構和組織,如綠色和平組織等。而當代環境問題已影響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影響到每個人的生存與發展。因此,當代環境問題已絕不是限於少數人、少數部門關心的問題而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
高科技化
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由高新技術引發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多。如核事故引發的環境問題、電磁波引發的環境問題、雜訊引發的環境問題、超音速飛機引發的臭氧層破壞、航天飛行引發太空污染等、這些環境問題技術含量高、影響范圍廣、控制難、後果嚴重,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累積化
雖然人類已進入現代文明時期,進入後工業化、信息化時代,但歷史上不同階段所產生的環境問題,住當今地球上依然存在並影響久遠一同時,現代社會又產生了一系列新的環境問題。因為很多環境問題的影響周期比較長,所以形成了各種環境問題在地球上日積月累、組合變化、集中暴發的復雜局面。
政治化
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和全社會對環境保護認識的提高,各個同家也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因此,當代的環境問題已不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成為國際政治、各國國內政治的重要問題。其主要表現在:
1、環境問題已成為國際合作和國際交流的重要內容。
2、環境問題已成為國際政治斗爭的導火索之一,如各國在環境責任和義務的承擔、污染轉嫁等問題上經常產生矛盾並引起激烈的政治斗爭。
3、世界上已出現了一些以環境保護為宗旨的組織,如綠色和平組織等,這些組織存同際政治舞台上已佔有一席之地,成為一股新的政治勢力。
總之,環境問題已成為需要國家通過其根本大法、國家規劃和綜合決策進行處理的國家大事;成為評價政治人物、政黨的政績的重要內容;也已成為社會環境是否安定、政治是否開明的重要標志之一。
4. 當今世界,森林面積銳減,土地急劇沙惡,【大量的水土流失了,環境也被嚴重污染。】
【水土大量流失,環境嚴重污染。】
5. 全球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銳減、土地荒漠化等環境問題的出現說明了__
全球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銳減、土地荒漠化等環境問題的出現說明了_專A_環境污染是一個全球問題,屬環境保護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
(單選題)6、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的五大問題是人口、糧食、能源、資源和_C_環境
單選題)7、沙塵暴是一種風與沙相互作用的災害性天氣現象,它的形成與地球___、厄爾尼諾現象、森林銳減、植被破壞、物種滅絕、氣候異常等因素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B、表土流失
6. 威脅人類生存的十大環境問題是什麼
1、全球氣候變暖
由於人口的增加和人類生產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向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四氯化碳、一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導致大氣的組成發生變化。大氣質量受到影響,氣候有逐漸變暖的趨勢。
2、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臭氧層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並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生化學作用,臭氧層就會遭到破壞。
臭氧層被破壞,將使地面受到紫外線輻射的強度增加,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危害。
3、生物多樣性減少
近百年來,由於人口的急劇增加和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加之環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及其生態系統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生物多樣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
有關學者估計,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萬種生物物種滅絕,平均每天滅絕的物種達140個,估計到21世紀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損失可達其總數的15%~30%。
4、酸雨蔓延
酸雨對人類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會妨礙水中魚、蝦的成長,以致魚蝦減少或絕跡;酸雨還導致土壤酸化,破壞土壤的營養,使土壤貧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長,造成作物減產,危害森林的生長。
酸雨還腐蝕建築材料,有關資料說明,近十幾年來,酸雨地區的一些古跡特別是石刻、石雕或銅塑像的損壞超過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
5、森林銳減
地球上,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減少使其涵養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壞,造成了物種的減少和水土流失,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進而又加劇了溫室效應。
6、土地荒漠化
全球陸地面積佔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積29%。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成沙漠。經濟損失每年423億美元。全球共有乾旱、半乾旱土地50億公頃,其中33億遭到荒漠化威脅。致使每年有600萬公頃的農田、900萬公頃的牧區失去生產力。
7、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的主要因子為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鉛等。大氣污染導致每年有30-70萬人因煙塵污染提前死亡,2500萬的兒童患慢性喉炎,400-700萬的農村婦女兒童受害。
8、水污染
水是我們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觸最多的物質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險品。
9、海洋污染
人類活動使近海區的氮和磷增加50%-200%;過量營養物導致沿海藻類大量生長。海洋污染導致赤潮頻繁發生,破壞了紅樹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魚蝦銳減,漁業損失慘重。
10、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
危險性廢物是指除放射性廢物以外,具有化學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蝕性和其他對人類生存環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廢物。
7. 珠江環境形勢嚴峻,耕地銳減,什麼污染嚴重
1.1、大氣污染問題
2000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995萬噸,居世界第一位。據專家測算,要滿足全國天氣的環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現有基礎上至少削減40%。此外,2000年中國煙塵排放量為1165萬噸,工業粉塵的排放量為1092萬噸。大氣污染是中國目前第一大環境問題。 1.2、 水環境污染問題
中國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珠江、長江,其中42%的水質超過3類標准(不能做飲用水源),全國有36%的城市河段為劣5類水質,喪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庫)和城市湖泊水質普遍較差,75%以上的湖泊富營養化加劇,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1.3、 垃圾處理問題
中國全國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達8.2億噸,綜合利用率約46%。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1.4億噸,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裝物和農膜導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國各地。 1.4、 土地荒漠化和沙災問題
目前,中國國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佔國土陸地總面積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積還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長。中國每年遭受的強沙塵暴天氣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內蒙古一些地區的居民被迫遷移他鄉。 1.5、 水土流失問題
中國全國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達50多億噸,每年流失的土壤養分為4000萬噸標准化肥(相當於全國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來,中國水土流失毀掉的耕地總量達4000萬畝,這對中國的農業是極大損失。 1.6、生物多樣性破壞問題
中國是生物多樣性破壞較嚴重的國家,高等植物中瀕危或接近瀕危的物種達4000-5000種,約佔中國擁有的物種總數的15%-20%,高於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聯合國《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列出的640種世界瀕危物種中,中國有156種,約占總數的1/4。中國濫捕亂殺野生動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動物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屢禁不止。 二、我國主要環境問題的危害和治理對策。。 2.1、大氣污染的危害和治理對策。
大氣污染對人類及其生存環境造成的危害與影響,已逐漸為人們所認識,歸結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一)、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二)、對生物的危害。(三)、對物品的危害。(四)、造成酸性降雨,對農業、林業、淡水養殖業等產生不利影響。(五)、破壞高空臭氧層,形成臭氧空洞,對人類和生物的生存環境產生危害。(六)、對全球氣候產生影響,如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增多會導致地球大氣變曖,導致全球天氣災害增多,又如煙塵等氣溶膠粒子增多,使大氣混濁度增加,減弱太陽輻射,影響地球長波輻射,可能導致天氣氣候異常。
防治大氣污染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個人、集體、國家、乃至全球各國的共同努力,可考慮採取如下幾方面措施:
(一)、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多採用無污染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改革能源結構,用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氣)、對燃料進行預處理(如燒煤前,先進行脫硫)、改進燃燒技術等均可減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進入大氣前,使用除塵消煙技術、冷凝技術、液體吸收技術、回收處理技術等消除廢氣中的部分污染物,可減少進入大氣的污染物數量。 (二)、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氣自凈能力。氣象條件不同,大氣對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樣數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濃度便不同。對於風力大、通風好、湍流盛、對流強的地區和時段,大氣擴散稀釋能力強,可接受較多廠礦企業地逆溫的地區和時段,大氣擴散稀釋能力弱,便不能接受較多的污染物,否則會造成嚴重大氣污染。因此應對不同地區、不同時段進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8. 全球環境問題
全球十大環境問題當前,威脅人類生存的十大環境問題是:
(一)全球氣候變暖
由於人口的增加和人類生產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向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導致大氣的組成發生變化。大氣質量受到影響,氣候有逐漸變暖的趨勢。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對全球產生各種不同的影響,較高的溫度可使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將升高6厘米,因而將使一些海岸地區被淹沒。全球變暖也可能影響到降雨和大氣環流的變化,使氣候反常,易造成旱澇災害,這些都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和破壞,全球氣候變化將對人類生活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二)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並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生化學作用,臭氧層就會遭到破壞。臭氧層被破壞,將使地面受到紫外線輻射的強度增加,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能破壞生物蛋白質和基因物質脫氧核糖核酸,造成細胞死亡;使人類皮膚癌發病率增高;傷害眼睛,導致白內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類、蔬菜等的生長,並穿透10米深的水層,殺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從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鏈和自由氧的來源,影響生態平衡和水體的自凈能力。
(三)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樣性公約》指出,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它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新的物種,同時,隨著生態環境條件的變化,也會使一些物種消失。所以說,生物多樣性是在不斷變化的。近百年來,由於人口的急劇增加和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加之環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及其生態系統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生物多樣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有關學者估計,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萬種生物物種滅絕,平均每天滅絕的物種達140個,估計到21世紀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損失可達其總數的15%~30%。在中國,由於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壓力,對生物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壞,生物多樣性所遭受的損失也非常嚴重,大約已有200個物種已經滅絕;估計約有5000種植物在近年內已處於瀕危狀態,這些約佔中國高等植物總數的20%;大約還有398種脊椎動物也處在瀕危狀態,約佔中國脊椎動物總數的7.7%左右。因此,保護和拯救生物多樣性以及這些生物賴以生存的生活條件,同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氣降水中酸鹼度(ph值)低於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這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酸雨對人類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會妨礙水中魚、蝦的成長,以致魚蝦減少或絕跡;酸雨還導致土壤酸化,破壞土壤的營養,使土壤貧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長,造成作物減產,危害森林的生長。此外,酸雨還腐蝕建築材料,有關資料說明,近十幾年來,酸雨地區的一些古跡特別是石刻、石雕或銅塑像的損壞超過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區。我國華南酸雨區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銳減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們的綠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減少使其涵養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壞,造成了物種的減少和水土流失,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進而又加劇了溫室效應。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陸地面積佔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積29%。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成沙漠。經濟損失每年423億美元。全球共有乾旱、半乾旱土地50億公頃,其中33億遭到荒漠化威脅。致使每年有600萬公頃的農田、900萬公頃的牧區失去生產力。人類文明的搖籃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由沃土變成荒漠。中國的the yellow river ---黃河,水土流失亦十分嚴重。
(七)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的主要因子為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鉛等。大氣污染導致每年有30-70萬人因煙塵污染提前死亡,2500萬的兒童患慢性喉炎,400-700萬的農村婦女兒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們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觸最多的物質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險品
(九)海洋污染
人類活動使近海區的氮和磷增加50%-200%;過量營養物導致沿海藻類大量生長;波羅的海、北海、黑海、東中國海等出現赤潮。海洋污染導致赤潮頻繁發生,破壞了紅樹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魚蝦銳減,漁業損失慘重。
(十)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
危險性廢物是指除放射性廢物以外,具有化學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蝕性和其他對人類生存環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廢物。美國在資源保護與回收法中規定,所謂危險廢物是指一種固體廢物和幾種固體的混合物,因其數量和濃度較高,可能造成或導致人類死亡率上升,或引起嚴重的難以治癒疾病或致殘的廢物。
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基本原則
(1)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發展的關系。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既不能離開發展,片面地強調保護和改善環境,也不能不顧生態環境的隨能力而盲目地追求發展。尤其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講,只能在適度經濟增長的前提下,尋求適合本國國情的解決環境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2)明確國際環境問題主要責任。目前存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主要是發達國家在過去一兩個世紀中追求工業化造成的後果。他們對全球環境問題負有不容失掉的主要責任,也理應承擔更多的義務。
(3)維護各國資源主權,應遵循不幹涉他國內政的原則。1972年第一次環境做大會通過的[《斯德哥爾摩宣言》第21條也明確規定,各國對其自然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是各國的內部事務。
(4)發展中國家的廣泛參與是非常必要的。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事務中,存在著忽視發展中國傢具體困難的傾向,他們的呼聲得不到充分反映,因此,有必要採取措施,確保發展中國家能夠充分參與國際環境領域中的活動與合作。
(5)應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特殊情況和需要。發展中國家還面臨一些更為迫切的局部環境問題,既有因資金短缺、技術落後和人口增長所造成的諸如土地退化、沙漠化、森林銳減、水土流失等自然生態惡化問題,也有因工業發展引起的環境污染、酸沉降、水資源短缺等問題。
9. 求翻譯成英文:據我所知道的例子、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過度捕撈魚、並造成污染、導致魚群數量銳減、所
According to some examples, and people who I know, for their own interests, the fish fishing, and pollution, the school of fish of sharp decline and not much left.
10. 貝加爾湖中的海豹數量已經從1994年的10.4萬頭銳減到目前的6.7萬頭。導致它們銳減的主要原因有什麼
貝加爾湖的野生動物,最為引人注目的當數淡水海豹了。它數量特別多,喜版歡成群結隊活權動。如今,每年仍可捕獲近5000頭。但是,貝加爾湖海豹是怎樣來到這個湖中定居的,眾說紛紜,至今還是個謎。一年中,貝加爾湖面盡管有5個月封凍約90厘米厚,冬季氣溫平均零下38攝氏度。但陽光卻能透過冰層將熱能輸入湖水,形成「溫室效應」,使冬季湖水接近夏天水溫,有利於浮游生物繁殖,從而直接或間接地為其他各類水生物提供了食物,促進水生物發育成長。
貝加爾湖中的海豹數量已經從1994年的10.4萬頭銳減到目前的6.7萬頭。如不採取切實的保護性措施,5~7年後貝加爾湖海豹家族中的環斑海豹將瀕臨滅絕。海豹數量銳減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工業污染,特別是貝加爾紙漿造紙聯合企業對湖水的污染,致使動物中毒、免疫力下降;二是偷獵行為,獵殺一頭海豹平均傷及三頭,受傷的海豹大多活不了多久就會死亡。此外,獵殺者往往不擇手段地獵殺幼小海豹,致使海豹群體的構成老化。
專家們為此向政府提出嚴格禁止商業性捕殺貝加爾湖海豹的建議,希望遏制住這種破壞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