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黃河的污染

黃河的污染

發布時間: 2020-11-21 12:03:54

⑴ 黃河污染的資料

黃河流域水質污染日益加重,水污染形勢更為嚴峻。二00三年黃河流域地表水超三類水質標准(以下簡稱超標)河長達百分之七十八點六,與一九九四年的百分之六十八點八相比,有所上升。近十年間水質最差的年份為一九九七年及二00二年,其超標河長分別佔百分之八十及百分之八十點六。

與全流域水質情況相比,黃河幹流污染發展趨勢更為嚴重。二000年以後,水質急劇下降,至二00三年超標河長達百分之七十八點一。與一九九四年相比,超標河長上升幅度已達百分之二十點七。目前,黃河幹流污染最為嚴重的河段,主要集中在石嘴山至烏達橋、三湖河口至喇嘛灣以及潼關至三門峽等河段。

(1)黃河的污染擴展閱讀:

黃河污染的主要問題:

1、上游屬乾旱半乾旱區降水率級少,中游為主要補給區但水土流失嚴重、季節變化大,下游流域面積小,補給少;

2、流域內人口增長快,人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糧食增長率;

3、近幾十年來,隨著社會發展,黃河沿岸工業和城市用水量不斷增加,引黃灌溉面積不斷擴大;

4、水庫調節能力較低,水資源管理不統一;

5、水費低廉,低水價喚不起人們的節水意識,工農業用水浪費極大;

6、環境污染急劇降低黃河水的利用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河水質

⑵ 如何治理黃河污染

現代化黃河治理方法全面實施
黃河水利委員會關於「模型黃河」的工程規劃日前已獲水利部正式批准,至此,現代化治黃方略「原型黃河」、「數字黃河」、「模型黃河」規劃已全部得到批復,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按照「三條黃河」的現代治河思路,今後黃河治理將先通過對原型黃河現狀的分析,提出黃河治理決策的基本需求及物理參數,然後藉助現代化信息手段進行數學模擬,提出方向性方案,最後通過黃河模型反復進行實驗,為實際的黃河提供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理方案。

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姚文藝:舉個例子來講,在這個工程的優化設計中,通過模型實驗研究如果是優化減少一道壩的話,可以直接減少工程投資二、三百萬人民幣,再一個,每年通過洪水預演,了解哪個地方可能出現險情,在防洪預案中可以把這個堤段險情作為防汛重點,把老百姓轉移出去。

據了解,在2003年汛期部署指揮黃河防汛中,已經首次實現了「三條黃河」的聯動,並在防汛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按照「三條黃河」治理規劃,到2010年,將在黃河上形成較為完善的防洪減淤體系,確保標准內洪水防洪安全,使水資源得到有效管理,保證黃河在一般年份不斷流,使黃土高原面積達到12億平方公里,建成淤地壩16萬座,使入黃泥沙減少3億噸。

黃河治理方略
黃河對於中華民族的意義是包括長江在內的其它河流無法比擬的,她流經中國腹地,誕生了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既得益於黃河與黃土的哺育而生息繁榮,又受害於黃河與黃土相伴造成的黃河下遊河道「善淤、善決、善徙」而治水不止。在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史中,有很大的篇幅都與黃河治理有關。在歷朝歷代,治黃方略如何制訂均是我國安民的決策課題。倍受後人推崇的最早的治黃成功事例是傳說中的大禹治水。他改進了共工和鯀「 圍堵障水」的作法,採用「疏川導滯」之策,平息了水患。這一傳說,實際上是對先民治河的總結[1]。從周以後的文獻記載中,可證實防禦洪水的黃河大堤的雛形遠在春秋戰國時期以前即已存在。以後諸侯國家興起,可以組織更多的人力、物力,從一時一地出發,在大河兩側出現各自為政、甚至以鄰為壑的堤防。規模比較大的和比較長的就成為我國早期的長城了。文字記載十分確切的是在西漢漢哀帝即位之初賈讓提出的治河三策,是繼鯀、禹之後較早提出創見並且見於正史記載的重要治黃方略。賈讓當時面對的黃河下遊河道「河高出民屋」,已是「地上懸河」,堤防寬窄很不一致,布局更是混亂,所以他最不主張的下策是築堤治河。三策中的上策主張放棄舊有河道,人工改道北流。他認為「此功一立,河定民安,千載無患,故謂之一策。」中策主張開渠引水,分洪入漳。「此誠富國安民,興利除害,支數百歲,故謂之中策。」限於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賈讓三策均沒能認真實現。東漢王景的寬河行洪之策得到了大規模實施。他選定行河路線較優的線路,自滎陽東至千乘海口千餘里,修渠築堤,並利用沿河大澤進行放淤,取得了無重大改道變遷的成就,一直倍受後人贊賞。但是這種安瀾畢竟是相對的,大量的泥沙淤積,至少隋唐五代出現了泛濫決口,更不可能有「千年無恙」的史實。值得借鑒的是明朝潘季馴「束水攻沙」的治河理論與實踐。他主張南北兩岸「堅築堤防」,努力完善堤防系統,如用縷堤束水攻沙,用遙堤約束洪水泛濫,用格堤阻止灘區行洪並促進灘地落淤;為防禦大洪水,又修建滾水壩分泄水。並且在當時黃河南流的條件下,充分利用淮河之水,藉助洪澤湖的調節能力「蓄清刷黃」。潘季馴治河實現了由分流到合流,由治水到治沙兩個轉折,抓住黃河泥沙淤積這個根本問題,顯然這一點是很高明的。因此,在他之後的明、清治河舉措,多遵循他的治河原則。他的治河思想和方法甚至影響至今。但黃河河床仍繼續淤高,泥沙災害日益積累,以致於1855年發生了銅瓦廂決口改道的劇變。
黃河治理開發真正取得巨大進展是最近50年的事,黃河已開始變成為人們興利造福的河流。總結治黃成敗經驗和科學研究成果,認為採用「攔、排、放、調、挖,綜合治理」等措施,標本兼治,近遠結合,可以妥善解決泥沙問題;採取「上攔下排,兩岸分滯」的方針,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即形成一個防洪減淤的工程體系。顯而易見,如此治黃已將黃河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治理對策,人們對黃河的研究與治理實踐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昔日千瘡百孔的黃河大堤,而今變成了宏偉的「水上長城」,成為海河與淮河的分水嶺,在人們的努力下,取得了連續52年伏秋大汛不決口的奇跡和綜合治理開發的豐碩成果,治黃成就舉世公認。然而黃河畢竟是世界上最難治理的河流,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以來,歷經多少前輩的治河實踐,一直未能改變黃河這條泥龍恣意游盪的脾氣。史書上清晰出現著2600多年裡黃河泛濫1500次、改道26次的記載。下游決口泛濫范圍,北抵津沽,南達江淮,縱橫25萬km2。頻繁的決口改道,給兩岸群眾帶來了深重的災害。而今,隨著黃河流域人口急劇增長,經濟建設迅速發展和人類活動強度大大增加,母親河的憂患仍在。由於沖沙入海的水量大大削減,下遊河床不斷淤積抬高,行洪能力大大減弱,高灘灘面漫水機遇已與1855年銅瓦廂決口前的情況接近,河道已趨於預警高度,懸河形勢極為嚴峻;嚴重威脅著下游兩岸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另一方面,卻又生發出季節性斷流的災患,自1972年以來的27年中就有21年斷流,尤其90年代,年年出現斷流。影響到依靠黃河供水的城鄉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用水,不僅直接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還帶來了諸多的生態環境問題[2,3],如加重了河口地區土地鹽鹼化,河口濕地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使黃河三角洲日漸貧瘠。黃河斷流、洪澇災害的環境惡化相互交加,黃河安瀾中隱伏著危機,治黃事業無比艱巨又任重道遠。特別是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黃河的演變,對黃河治理和開發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治黃面臨著許多問題。如何使治黃事業更為符合客觀的自然規律和社會經濟規律,亟待於我們繼續探索和奮斗。本文在前人研究和實踐基礎上,就黃河的治理方略述一管見。

2 減少入黃沙量的治本之策

眾所周知,黃河難治的症結在於沙多,而沙多的原因是黃土高原地區嚴重的水土流失。該地區西為祁連山余脈,西北為賀蘭山,東至管涔山及太行山,北起陰山,南抵秦嶺,共有64萬km2,海拔1000~1500m,相對高差100~300m,這是世界上黃土覆蓋最深厚、黃土地形最典型的地區。特殊的邊界條件下,中游暴雨是黃土高原土壤強烈侵蝕以及水土嚴重流失的動力因素,「愈沖愈陡,愈陡愈沖」[4],使黃土高原被切割得支離破碎,溝壑縱橫,每年來自黃土丘陵溝壑區的泥沙達10億噸左右,土壤侵蝕模數可達20000t/(a·5km2),大量泥沙入黃,致使一些水庫湮廢失效,下遊河道不斷淤高,防洪壓力日趨加重。不少人認為,黃土高原歷史上曾經是植被良好的繁榮富庶之地,希望通過植樹種草,改變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從而達到根治黃河的目的。但是也應認識到,黃河塑造出的華北大平原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帶,黃河早在遠古時期就是一條多沙河流。《左傳》引用周詩:「俟河之清,人壽幾何!」表明更早的年代黃河已是相當渾濁,因為黃河沙多的自然現象應該比這句周詩要早得多。她所流經的中游地區,特別是現代界定的嚴重水土流失區中的大部分地區,自古即是自然條件極為嚴酷、水蝕風蝕最為嚴重的地區。這可以《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為證:「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萃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該詩生動地描繪了2000多年前大暴雨後山洪暴發時黃土高原土壤強烈侵蝕的自然景觀。再如《禹貢》中所稱:「禹別九洲, 隨山浚川」,表明當時黃土高原地區土壤侵蝕已十分嚴重,大量泥沙入黃,使黃河下遊河道淤積日益嚴重,人們才會產生「隨山浚川」(亦即隨著山去導滯,疏浚上游的河道)的設想。原始的或常規的生產方式很難保證植物生長有良好的立地條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因此,也就難以達到具有一定覆蓋度的植被狀況[5]。無論如何,對古代黃河中游地區植被狀況的估計一定要考慮自然氣候的制約影響。《詩經·大雅·雲漢》描述了周宣王時大旱多年的情景:「旱既大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

⑶ 黃河過去的污染程度

50多年來,治理和開發黃河的各種科學技術手段確實大大進步了,不論建壩、築閘、疏浚、揚水,都可以大規模地進行。在黃河上完成的許多業績,都有很高的現代科學技術水平,就單獨的一件事、一種要求,我們都可以辦到,如:以小浪底為代表的控制洪水和泥沙的樞紐,以龍羊峽為代表的大型水電站,以人民勝利渠為開端的下游大規模的灌區,下遊河道的整治工程以及水土保持中的許多創舉……但是,我們對黃河從整體上的認識,卻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以致一些措施互相發生矛盾,在治理開發過程中發生一些始料未及的問題,從整體上遭到自然的報復和懲罰。 從地質條件說,黃河流域的絕大部分是黃土高原,基本的地質過程是移山填海,沖刷黃土高原,塑造華北平原。黃河的功能,就是把流域內的水資源和泥沙資源,輸送到華北平原和大海。因此,黃河的自然條件決定了它的淤積過程,也決定了它必然是一條地上河。 在人類開發黃河上中游黃土高原的過程中,加劇了水土流失,在下游為了開發華北沖積平原,築堤束水,形成黃河下游在各個時期的流路。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必然造成這條河道「善淤、善決、善徙」的特點。通過長期實踐積累的經驗,人們在下游以「寬河固堤」、上寬下窄的河道和不用堤防束縛的河口,來盡量延緩它的淤積,盡量減少它的決口,盡量延長它的每一條流路的壽命。 隨著治理力度的加大,黃河泥沙有所減少,但黃河的水量也顯著減少,導致下遊河道的萎縮 黃河流域水資源形成的機制是:天然降水首先為天然和人工植被吸收,然後形成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為社會經濟用水消耗,最後剩下的才是進入河流的徑流。根據國內外資料,在半濕潤區,天然和人工植被(包括農作物)的年蒸騰量大約是300—400毫米,植物生長期內的降水量如在400毫米以內,很可能全被植物吸收,而不產生多少地表徑流。如遇連續乾旱年,多年生植物為維持其生長,往往吸收土壤內儲存的水分,形成較深的干土層,使以後年份的徑流系數減少。生態環境改善後,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的用水增加,這屬於人類活動的間接影響。 由於以上各種影響,近年來在進入黃河下游沙量減少的同時,徑流量也同時減少,特別在雨季降水量不太大的時候,徑流量的減少更為顯著,大大降低了發生中小洪水的機遇。 黃河一直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近年來黃河水土流失、斷流、污染等生態惡化狀況令人觸目驚心。西部地區是如何一個生態惡化的情形?黃河又是怎樣一種生命進入倒計時的窘態危境?人文生態的惡化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可怕的加速度導致了自然生態超常的惡化呢? 青藏高原是中華水塔,草場因為過牧和鼠害如同癩子頭一樣裸露著比比皆是的癍禿。牧草每每還來不及長大,便被飢不擇食的牛羊匆匆地啃噬掉。當地幹部卻說:這牧場還好得很哩!十數年前瑪多一隻羊只需30畝草場來養,更早一些瑪多的牧草,養一隻羊只需5畝草場,可是現在一隻羊竟要1000畝草場才養得活。這幾個數字多麼觸目驚心。 瑪多沒有樹,連一叢高大的蒿草也幾乎見不到。瑪多的草場退化了,氂牛群退化了,羊群也退化了,唯一沒有退化的動物竟是老鼠。鼠害猖獗的草場,根本不長草,而是長滿狼毒,狼毒不僅是毒草,還是一款警示草場退化的不祥的自然花朵,是造物主派來守護最後一道自然防線同時也監察人類德行的一位妖異的使者。黃河三個源頭有兩個斷流,連正源卡日曲,這些年也因為乾旱經常斷流,水量減少,已經沒有水或很少有水流入扎陵湖和鄂陵湖。 黃河源頭正在逐年下移。還有水注入黃河的只有扎陵湖與鄂陵湖。就連鄂陵湖與扎陵湖之間相接的黃河河道,1997年元月至3月黃河在國道214線黃河橋河段斷流,1998年10月20日至1999年6月3日黃河在扎陵湖與鄂陵湖之間再次出現斷流,且斷流時間長達半年。 1998年黃河流域甘肅段現有主要廢水排放企業239家,進入黃河的廢水年排放總量為36426.11萬噸,其中縣以上工業25469.35萬噸,主要污染行業為化學原料製品製造業、有色金屬冶煉業。除黃河幹流外,境內還有渭河、涇河、洮河、湟河等四個水系,加上黃河幹流,共五個水系,這五個水系縱貫甘肅省中部、東部地區。全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在甘肅境內有36條之多,都被不同程度污染。 黃河進入河南已經懸高27米,有10層樓那麼高。 長江是一個來自遠古的歌者,它頭戴著巍峨的銀冠,身穿著玄青的長袍,懷抱著造化的五弦琴,彈撥著山川萬物,歌唱著日月晨昏,播撒著生命和希望。上海是長江之樹梢頂端結出的一枚最多姿多彩的果子,而守著大江大河卻沒有水喝的情形正在大踏步地向更多的城市和鄉村走來。 中上游和下游各區段的長江是帶狀的,至少在寬度上,是可以望斷的,而尾閭上的長江,卻呈煙波浩盪的湖泊狀。也就是說,它除了長得沒遮沒攔,還寬得沒邊沒沿。 中國每年有將近20個天然湖泊悄無聲息地消失,有多少個湖泊經得起這樣迅速的消失呢?由於多年盲目開發,圍湖造田,流域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淤積湖區,江西鄱陽湖的容積已由過去的370億立方米縮小至現在的298億立方米。一化纖廠的漿帛分廠,每天有7000噸腐蝕性極強的污水,通過地下管道直接排放到鄱陽湖中。鄱陽湖區的周遭,究竟有多少個大大小小的企業在向湖裡排污,這還是個謎。白鰭豚和江豚,還有白鶴之類的瀕危物種,還能在鄱陽湖存活多久?這也是個謎。連風景名勝之地廬山也會遭遇污染,一片蔥蘢之中大煞風景地冒出一根根煙囪…… 湘江是流貫湖南全省的一條大江,是魚米之鄉。如今湘江遭到工業廢水廢渣的污染,看不到「碧透」的清流,也嘗不到「淺底」的鮮魚了。大量城市生活污水直排湘江。幾個主要城市均分布在湘江沿岸,形成上游排、下游喝的局面。群眾怨聲載道;喝不上一口清潔水,這日子怎麼過?全國3000家重點工業污染企業,湖南省佔217家,其中分布在湘江流域的佔150多家,大量污水排入湘江。 洞庭湖原為古雲夢澤的一部分。雲夢澤面積曾達到4萬平方公里。抗戰時洞庭湖夏秋水漲時面積尚有約5000平方公里;1941年出版的《中國地理基礎教程》中還明確地說我國的湖泊中最大的是洞庭湖。解放後洞庭湖每年縮小約88.6平方公里。據不完全統計,淤積在洞庭湖裡的泥沙已達59億多噸。「四水」干支流河床普遍淤積,流失特別嚴重的河流或河段成了地上懸河。江漢平原的湖泊數量由20世紀初的1066個減少至80年代的309個,面積從8330平方公里減少到2980平方公里,基本斷絕了荊江平原與長江的水利聯系……湖南作家彭見明痛心地說,為什麼20世紀80年代後長江平均每兩年發一次洪水?有時甚至連續幾年不間斷地發洪水?1998年那場大洪水有千餘人喪生,直接經濟損失達1600億元。說明我們這些年把長江真的給逼急了,它不得不對我們進行報復啊!社會繁榮昌盛了,可是自然生態環境卻貧窮了? 長江1951年—1999年平均年輸沙量5億噸,居世界第四位。湖北的荊江河灣異常彎曲,比降小,水流慢,加上長江上游森林越來越少,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在荊江段沉積,使河床逐年淤高抬升。通洞庭湖的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三口洪道(調弦口已堵塞),分、泄洪能力日趨降低,每秒僅能安全通過流量6萬立方米,而汛期來自宜昌以上的洪水,自19世紀以來,流量超過6萬立方米每秒的已有25次。1870年洪峰流量達到10.5萬立方米每秒。荊江大堤一旦潰決,兩湖平原盡成澤國,洪水還將直接危及武漢安全…… 長江水土保持局的胡甲均告訴筆者:黃河流失比是1比1,而長江是3比1,侵蝕大於流失。如果說長江流域也像黃河流域那樣侵蝕一噸往長江流失一噸,那長江早就比黃河還要黃河了。北方缺水你可以南水北調,南方缺土,你卻沒有可能北土南調吧? 雪上加霜的是水污染。耗費數年之久的2000年《長江片水資源公報》顯示,長江流域廢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河流水質呈下滑趨勢,水質不斷惡化。長江流域工業、生活廢污水排放量為233.9億噸,比上年增加27億噸,劣於Ⅲ類水標准河長占總評價河長的26%,比1999年增加5%;整個流域的河流水質呈下滑趨勢,大量湖泊富營養化,排污量名列前5位的是湖北、江蘇、江西、四川、上海。長江幹流沿岸共有取水口近500個,都已不同程度地受到岸邊污染帶的影響,目前長江流域工業、城鎮生活用水量約600億噸,主要取自岸邊,由於找不到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源地,不少城市被迫採用江心取水辦法以改善飲用水質量。若改從江心取水,需比原投資增加數十億元。北方是功能性缺水,南水北調尚可聊濟一時之急,可南方的這種水質性缺水和大量的水資源的浪費現象,比功能性缺水更加可怕。 中華環保世紀行記者團從上海出發,溯長江而上,中途跨13個省,歷時108天,行程兩萬多公里,實地考察了長江的生態狀況,直抵長江源頭沱沱河。一路上沿長江喝不到一口可以捧起來直接飲用的清水,源頭水總應該可以喝吧?可是沱沱河的當地居民卻說,你們還覺得沱沱水少?前些天這里剛剛下過一場雪的,要不然,河裡的水比現在還要少,不光少,淌的還是泥水。以前我們喝這個水,近些年不敢喝了!我們平時喝的水,都是開著拖拉機去十幾公里以外的「九十道班」礦泉水廠去買,一百公升五元錢。守著沱沱河可大家都是花錢買水吃。沱沱河的水硬得很,人喝了要生病,牲畜喝了都不長膘。

⑷ 黃河水污染現狀

世界環境日前夕,寧夏回族自治區環保部門發布了2002年環境狀況公報。公報說,與2001年相比,2002年黃河幹流寧夏段水質綜合污染指數下降7%,水質有所好轉。盡管有所好轉,但離國家規定的黃河水的標准仍有極大距離。去年,黃河寧夏段各監測斷面水質為4至5類水體,均未達到功能水體要求。入境斷面有7項污染物超標,主要污染物是化學需氧量;出境斷面12項污染物超標,主要污染物是總磷、氨氮和揮發酚。黃河被污染,其支流亦未能倖免。黃河寧夏段一級支流清水河監測斷面水質為劣5類,距功能水體3類的要求相差尚遠。寧夏對二級支流茹河的監測表明,除古城監測斷面水質較好,達到2類水質要求外,水文站斷面水質為4類,亦未能達到功能水體的要求。 母親河的污染源來自何方?在寧夏,造紙企業被公認為污染大戶,據統計,每年排入黃河的工業廢水多達6007.2萬噸,占寧夏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52.1%,其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的年排放量約6.57萬噸,占寧夏排放總量的79%,污染「貢獻率」居各行業之首。氨氮同樣成為黃河不可小覷的殺手,氨氮來自哪裡?來自於農田施用的化肥和噴灑的農葯。「九五」期間,寧夏化肥、農葯使用量比「八五」期間分別增長了35.6%和11.6%,這些農葯或化肥在給農作物提供養分或保護的同時,又通過不同方式流入黃河,對母親河造成污染。據環保專家介紹,在寧夏境內,氨氮對黃河的污染,甚至大過工業廢水對黃河的污染。 母親河在哭泣! 短時間內黃河蘭州連續發生兩次油類污染黃河事件,國務院總理就此作出批示。事故責任人已得到處理,而被污染的黃河水又如何處理? 今年4月22日和5月18日,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黃河蘭州段竟然連續兩次發生油類污染黃河事件。這不僅使黃河蘭州段的水質極度惡化,而且使黃河寧夏段的水質深受其害。 4月22日上午,黃河蘭州段出現大面積污染,河面上漂浮著令人作嘔的黑油。到當天下午,被污染的黃河水面已長達近90公里。而造成這種「壯觀」景象的,是蘭州的個別工業企業毫無顧忌地向黃河大肆排污。排污者似乎知道他們的做法是不道德的,是見不得人的事情,白天排污不「方便」,就趁著夜深人靜之時悄悄排放,致使黃河大面積污染。受污染的黃河水以每小時4公里左右的流速向黃河寧夏段游來,在寧夏幹部群眾中引起不小的震動。 5月18日,黃河蘭州段再次發生油類污染。5月19日,甘肅環保工作人員確認排污單位是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公司,污染原因在於該公司陳官營緩沖池液面下降,造成含油浮渣隨污水外排,導致油污染事件發生。此次油類污染黃河事件比上次更為嚴重,據環保人員對排污口水樣檢測,5月19日21時石油類超標2.1倍,5月19日18時超標1.7倍;排污口下游約1公里的包蘭橋黃河斷面5月19日17時超標2.4倍;下游約7公里的黃河蘭州段出境斷面,19日16時30分超標1.4倍。20日,包蘭橋和安平橋斷面超標均為0.4倍油污干管石油類超標3.5倍。21日,包蘭橋和安平橋斷面分別超標0.4和0.2倍,油污干管石油類超標2.7倍。

⑸ 黃河的污染情況

從1972年起黃河經常出現斷流的情況。斷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全球變暖——隨著近年來全球變暖情況的加劇,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發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熱量,造成內陸局部氣溫低於往常,減小了內陸和海洋之間的溫差,進而造成季風減弱,缺少季風從海面帶進內陸的水汽。雖然全球變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卻抵消不了蒸發量的提高和季風減弱的影響效應。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減少。
2. 植被破壞——黃土高原地區植被破壞嚴重,缺少植被涵養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發量變高,土地乾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經河道才能補充。
3. 灌溉方式落後——黃河中上游流經的多為經濟較不發達的老少邊窮地區,缺少節水灌溉的技術和資金,多為大水漫灌,黃河水浪費嚴重。
①上游屬乾旱半乾旱區降水率級少,中游為主要補給區但水土流失嚴重、季節變化大,下游流域面積小,補給少;
②流域內人口增長快,人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糧食增長率;
③近幾十年來,隨著社會發展,黃河沿岸工業和城市用水量不斷增加,引黃灌溉面積不斷擴大;
④水庫調節能力較低,水資源管理不統一;
⑤水費低廉,低水價喚不起人們的節水意識,工農業用水浪費極大;
⑥環境污染急劇降低黃河水的利用率。

⑹ 黃河是如何被污染的

目前,黃河流域水污染問題依然相當嚴重,污水排放總量已由上個世紀80年代每年平均20億噸多一點激增至現在年排放達到40億噸上下,幾乎增加了一倍;每年化學需氧量的排放量是140萬噸上下,氨氮的排放量每年是十三四萬噸,分別超過了黃河水環境容量的1/3左右和2.5倍左右;黃河五類、劣五類水質所佔比重居高不下,因水質惡化而造成的事故時有發生。 特別是在水資源十分匱乏的黃淮海地區,劣五類水體佔到四成至五成,這就更加劇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據水利部介紹,目前我國缺水城市有300多座,受影響人口在1億以上;農村有3億多人飲水不安全,其中約1.9億人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6300多萬人飲用高氟水,200萬人飲用高砷水,3800多萬人飲用苦鹹水。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是很突出的問題,並有增加的趨勢,致使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受到影響,身體健康受到威脅。總的看,在部分地區和流域,水污染已經呈現出從支流向幹流延伸、從城市向農村蔓延、從地表向地下滲透、從陸地向海洋發展的趨勢。 ——隨著經濟發展、經濟總量增加,廢水排放總量增長迅速,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水環境容量,尤其在一些人口密集、企業密布或重污染企業分布較多的區域,以及一些跨省的流域區域,這一問題尤其突出,污染防治任務十分艱巨: ———水質超標現象比較普遍,部分重點流域區域水質惡化問題已經比較突出;飲用水水源地有機污染日漸嚴重,飲用水安全問題已經顯現,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受到影響。淮河流域的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重視,其他一些重點流域區域,我們也要重視,環保總局要聯合有關部門,加強重點流域區域的環境管理工作。 ———部分重污染行業的水環境污染問題仍然比較嚴重,有些行業,比如造紙、印染、化工等等,往往是一個企業污染一片地區,甚至一條河流,社會影響比較大。雖然針對某些行業,目前已經出台了一些規定,但是如何全面徹底地解決重污染行業的水環境污染問題,仍然有待於深入研究。 ———環境突發事故時有發生,環境隱患增加,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而相應的水污染事故

⑺ 黃河為什麼會受到污染

黃河是西北、華北地區的生命之泉。前不久,記者從青海省出發,途經甘肅、寧夏,到達內蒙古,行程3000多公里,親眼目睹了黃河中上游水污染的現狀和日益加劇的危害。調查中記者發現,盡管黃河流域各地都採取了一些治污措施,但目前黃河仍面臨著工業污染治理舉步艱難,生活污水和農業退水污染加重的狀況,污染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苦水」幹流:近40%河段的水質基本喪失水體功能120多萬市民只能飲用苦水

今年年初,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組織專家組,對黃河水污染的狀況及危害進行了量化分析,發現黃河幹流近40%河段的水質為劣五類,基本喪失水體功能。隨著經濟發展,黃河流域廢污水排放量比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多了一倍,達44億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斷發生。黃河上游的絕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幾乎所有支流水質長年處於劣五類狀態,支流變成了「排污河」。

烏梁素海總排干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境內通向黃河的一條主要排污渠道。記者看到在這條總排乾的沿線分布著許多造紙、焦化等企業,這些高污染企業規模大小不一,一旦環保設施停運或本身就無處理設施,大量污染物就會直排入黃河,影響下游供水安全。

今年年初,黃河包頭段遭遇空前嚴重的以揮發酚為代表的污染,揮發酚、氨氮等超標幾倍到幾十倍,由於包頭市生產生活的主要水源來自黃河,120多萬市民只能硬著頭皮飲「苦水」。記者在包頭市環保局上報國家局的信息中看到,造成這次黃河揮發酚污染的主要來源是烏梁素海總排乾的排放,而氨氮的污染主要來自寧夏和包頭。

「禍首」沿黃:重點污染源偷排現象仍比較嚴重「十五小」、「新五小」企業點多面廣,很難根除

工業污染一直是黃河水污染的「禍首」。從青海,經甘肅、寧夏,至內蒙古,黃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屬、造紙等高污染的工業企業林立,產生出了包括COD(化學需氧量)、氨氮、重金屬、高錳酸鹽指數以及揮發酚等在內的大量污染物。由於環保設施投入大,運轉成本高,沿黃重點污染源偷排現象仍比較嚴重,而一些「十五小」、「新五小」企業點多面廣,很難根除。

在甘肅白銀市采訪時,當地環保部門的幹部引導記者查看了橫穿城區直入黃河的東大溝,這條天然排洪溝現在成了排污溝。人還未下車,溝里的污水散發出的惡臭撲面刺鼻,河道里的紅色酸性廢水緩緩流淌著,旁邊的支岔小溝還不時注入小股綠色的水流,河溝灘上的土壤被污水侵蝕,呈現出了金屬銅色。白銀市環保局的幹部介紹說,東大溝的沿線有八九家污染企業,包括生活污水在內,每天有近5萬立方米廢水排入黃河,其中最大的污染源來自於白銀有色金屬公司冶煉廠,這家運轉了40多年的銅冶煉老企業,設備嚴重老化,雖經國家、甘肅省有關部門多次限期治理,至今沒有效果,現在每天還有8000多立方米的酸性廢水直排黃河,廢水中銅、鉛、鋅、砷等重金屬含量超出國家標准幾十倍到上千倍。「白銀區原來最主要的居民飲用水水源地位於東大溝下游,距離入黃口僅有200多米,現在這里的水因為凈化後水質難以達標,已經停止向城市供水。」環保幹部憂郁地說。

「消亡」現狀:生活污水和「農業污染」呈現加重趨勢烏梁素海湖已經瀕臨消亡

在沿途調查中記者發現,除工業污染外,生活污水和過量施用化肥、農葯造成的「農業污染」目前也呈現加重趨勢,所佔比例不斷上升。同時,沿黃一些城市沿河亂堆、亂倒生活垃圾,加劇了黃河河段的污染。

日趨嚴重的黃河水污染,嚴重破壞了黃河生態系統,導致河道中的水生物瀕臨滅絕。上世紀五十年代蘭州市雁灘灘邊遍布紅柳、蘆葦,棲息斑頭雁、高原山鶉等十幾種水鳥,如今這些鳥種已沒有了蹤跡。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黃河甘肅段生長的魚類大大減少,有些已經絕跡。就連蘭州人引以為自豪的蘭州特產青白石白蘭瓜,近年來也因澆了受污染的黃河水而品質下降。

據甘肅省環保局統計,黃河甘肅段年排放廢水2.37億噸,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已達到了1.41億噸,佔到廢水排放總量的59.5%。黃河流經甘肅四座城市,目前僅有蘭州市有4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僅有15.8萬噸。而且蘭州市徵收的污水處理費只有每立方米0.2元,全市所收的污水處理費也只能維持一座日處理10萬噸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甘肅省環保局局長趙偉民介紹說,作為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目前蘭州市的污水管網普及率只有12.2%。較小的污水處理和收集能力遠不足以處理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排放量,致使黃河沿岸排污管、排污溝密布,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黃河。記者發現,這一問題許多沿黃城市都普遍存在。

污染加重的黃河,不僅影響了沿河地區的工農業生產,更為嚴峻的是直接危及了生態環境和沿黃百姓的飲水安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境內的烏梁素海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現在每年有5億立方米的廢水注入湖區,其中排入黃河有0.5億立方米。記者在烏梁素海看到,水體已呈現醬黑色。由於工業廢水,特別是農葯、化肥含量很高的農業退水注入湖區,使水域的富營養化加劇,水草、蘆葦瘋長,湖區明水面萎縮,湖底抬升加快。

巴彥淖爾市環保局局長楊介中介紹說:「烏梁素海水質目前基本處於劣五類,昔日的漁場現在已有19種魚類滅絕。2002年,找到的一條最大的魚還不足3兩重。如果不盡快採取措施治理,不僅危及黃河,而且這塊重要的濕地也會在20到40年間消亡。」

「毒水」水質:近百畝小麥引溉了污水後被燒死村民飲水後常拉肚子

湟水河是黃河上游的一條重要支流,在青海省境內流長約300公里,流域集中了青海省60%以上的人口和大部分的工農業生產。然而,由於近年來工業廢水和城鎮生活廢水的排放量逐年加大,年排放量已達到近2億立方米,湟水河的水質污染急劇惡化。特別是進入西寧市後的各河段,枯水期水質基本在五類或劣五類。2002年,青海省海東地區平安縣東庄村的近百畝小麥,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後被活活燒死。正在田頭澆地的東庄村村民王成發告訴記者:「現在引湟水澆地,先要看河道里的水,水多了才敢澆,水少了灌進地里,苗子准燒死。」

在甘肅省靖遠縣靡灘鄉,村民們長期飲用的是經過簡單沉澱的黃河水。村民們說,鍋里經常有白色的沉澱物,飲過水後常拉肚子,洗過臉後皮膚龜裂起皮。「這個水鹹得人吃不成,沏出來的茶鹹得喝不成。河流里漂著黑乎乎的東西,看著像有油。」村民陶國才說。

記者在寧夏石嘴山市黃河水廠采訪時了解到,從2001年開始由於黃河水質急劇下降,水廠的處理難度不斷加大。水裡的氨氮、揮發酚等含量過高,消耗了大量用於殺菌的氯,水廠不得不將加氯量由原來的處理每升水使用0.15毫克增加到4毫克左右,而用於澄清、處理有機物的葯料也在成倍增加。去年和今年春天這家水廠還曾兩次被迫停止處理。水廠副廠長張玉和說:「枯水期最嚴重的時候,感覺就是在處理污水,即使目前處理過的水,口感還是比較差,有時還有些怪味。現在大約有7萬多人在飲用這樣的水,今後水廠的供水范圍還將不斷擴大。」

黃委會寧蒙水文水資源管理局局長鈔增平說,黃河污染問題也到了應引起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高度重視的地步了。

⑻ 關於黃河的污染問題

黃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間(黃河流域仰韶文化時期至安陽殷墟)的地理環境適宜於植被的生長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開展,高出約2℃的氣候環境為農作物和植被的發展創造了優良的條件。在這一時期,黃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澤、大野澤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記載黃河流域「草木暢茂,禽獸繁殖」,關中平原直到中國戰國時期依然有著「山林川穀美,天才之力多」(《歷史時期黃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戰國以後隨著鐵農具的廣泛使用和秦國經濟中心向關中遷移,黃河流域與黃土高原的植被開始遭到破壞。由於黃河流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中國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國歷史地理學》,藍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國重農輕牧的現象,黃河流域植被破壞成為長期、大量的現象。隨著公元11世紀氣候轉冷的開始,伴隨著中國經濟中心的南遷,黃河流域的生態破壞開始減少,然而森林覆蓋已經難以恢復到公元前3世紀的狀況。並隨著植被的破壞,黃土高原開始受到黃河的侵蝕而被捲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據科學家研究,黃河發生變化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後,黃土高原氣溫轉寒,暴雨集中。加上黃土本身結構鬆散,很容易受侵蝕和崩塌,助長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進入黃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長,無限制地開墾放牧,使森林毀滅,草原破壞,綠色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黃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護層,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黃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噸寶貴的土壤被侵蝕掉,相當於一年破壞耕地五百五十萬畝!更嚴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顯著下降,造成農作物大量減產。越是減產,人們就越要多開墾荒地:越多墾荒,水土流失就更嚴重。這樣越墾越窮,越窮越墾,黃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黃河決口、改道的次數也就越來越頻繁。把黃河治理好,關鍵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讓它隨心所欲地流入黃河。新中國成立後,科學家已經為治理黃河設計了方案。他們認為黃土高原地區應堅持牧、林為主的經營方向。一定要保護好森林資源,使失去的植被盡快恢復。要使人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破壞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殺行為:要合理規劃利用土地,同時還要大量修築水利工程。這樣數管齊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黃河變好的夢想一定能成為現實。

⑼ 黃河被污染的原因有那些

造成黃河流域水環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大致
有下述幾個方面。

(1)流域內一些大中城市均傍河而立,一些大的工礦企業
也多分布在河流沿岸。90年代初,流域內城鎮人口2000萬
,其中2/3以上集中在這些城市和工礦區。它們多以河水為供
水水源,同時又將廢污水、廢棄物排入河道或沿岸堆放,勢必對
河流水環境造成巨大危害。而黃河流域的水資源又十分匱乏,時
空分布很不均勻,水環境容量非常有限,極易遭受污染破壞。

(2)流域內工業生長技術落後,管理水平低,原材料消耗
大,萬元產值廢污水排放量80年代平均為430噸以上,嘸0
年代初雖有較大幅度下降,但按1980年可比價格計算仍在2
20噸左右,比同期全國平均水平值高處1/3。同時,廢污水
處理率不高,80年代初不足20%,目前還不到50%,均低
於同期全國平均水平。這就加重了水環境的點源污染。

(3)農業生產方面,農葯、化肥施用量過大,加之流域內
土壤疏鬆,水土流失嚴重,隨暴雨徑流進入河流的泥沙,往往帶
有大量氮、磷元素,影響河流水質,這就是通常所說得面源污染


(4)黃河天然徑流量利用率居全國較高水平,但河川徑流
的調蓄能力還比較低。按照治理水污染的要求,蘭州河段的最小
流量應不低於400立方米/秒,包頭河段應不低於200立方
米/秒,花園口河段應不低於250立方米/秒,可是僅靠現有
的龍羊峽、劉家峽、三門峽等水庫的調控能力是難以滿足的。

(5)與全國相比,黃河流域屬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
高,1990年流域內人均工農業產值2310元,比全國人均
2763元低16.4%。目前仍有部分地區連溫飽問題還沒有
根本解決。在此情況下,要想投入較多資金治理環境污染,顯然
是有很大困難的。

(6)流域內鄉鎮企業發展迅猛。據不完全統計,90年代
初,全流域鄉鎮企業已逾130萬家,其中半數以上在河南省境
,且集中分布於三門峽至花園口區間,年產值約450億元,廢
污水排放量8億噸左右,約占流域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廢水排放量
的1/4。這些企業常點分散,治污能力差,往往是無組織排放
,甚至用滲井、滲坑等方式將廢污水注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
害生態環境。

(7)在社會、經濟發展模式上,人們還缺乏協調發展意識
,往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社會、經濟的發展。加之受資源
、生態、環境無價論的影響,促使人們任意取用和浪費自然資源
。特別是在水資源問題上,錯誤地認為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的。因此,在農業生產中採用大水漫灌,工業生產過程中大量
耗用新鮮水,重復利用率很低,浪費驚人,這就加劇了水資源的
供需矛盾和水環境的惡化。

(8)在宏觀管理上,流域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職責范圍不明
確,在處理有關流域水資源保護實質性問題時,又多以「協同」
、「參與」、「配合」等角色出現,對全流域的水資源保護工作
缺乏強有力的精度管理。

⑽ 黃河污染原因有哪些

造成黃河流域近十年水質污染逐漸加重的原因是,近年來流域生產和生活用水量急劇增加,廢污水排放量也隨之增大,而污染治理嚴重滯後,部分企業未實現達標排放,加之農業耕作大量使用化肥農葯,導致每年排入黃河的廢污水量不斷增加。同時,由於黃河流域生態環境退化、降水減少、水量偏枯,水體稀釋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下降,引起流域水質變差。
專家指出,來水量少是導致黃河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與多年平均來水量相比,2013年上半年黃河來水量偏少32%—50%。由於降水量少,2014年以來,黃河出現罕見的全流域性乾旱。今年五六月,黃河干支流普遍來水偏少,來水量為50年來的最低點。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