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與依法治教
❶ 如何將法治思想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
增強法治意識,運用法治思維,充分發揮法律規章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規范和保障作用。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一方面,大學生思想素質的形成本身需要充分發揮政策法律規章制度的導向和約束作用,要通過科學的法治實踐推動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養成,用有效的制度機制來規范學生的行為,使符合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受到鼓勵,使違背核心價值觀的現象受到制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也需要常態化長效化的制度保障,以讓工作持續推進,以讓成效不斷深化,進而在全社會特別是高校中營造一種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
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根據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總體要求,聚焦主要矛盾和關鍵環節,搞好各項規章制度的配套銜接,使各項法律規定和制度在政策取向上彼此呼應、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我們將整體設計和推動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建立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長效機制,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到學校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之中。研究制定關於加強和改進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的意見,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重點,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統一起來,推動基層黨建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積極探索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積極推動破解學校安全、學生權益保護等教育重點、難點問題,以法律制度建設為引領,利用各方面力量,建立以法治為基本原則的學校安全風險防控體系,積極構建在法治框架內妥善解決學校糾紛,保障學生安全和權益的體制機制。
堅持德育為先,推進法治教育,切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青年學生法律素養的高低,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基礎性工程,要把培養具備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合格公民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方面,將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思想政治素質要求融入日常教育各方面,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要大力推進普法教育,創新大學生法治教育的內容與形式,以多種形式推進學校法治文化建設,促進法治觀念的養成和法律知識的普及。要健全法治教育考核制度,將法律素質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要加強道德引領,以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不斷增強大學生厲行法治的道德底蘊,同時要充分考慮大學生成長規律和日漸多元多樣的個性化差異化成長需求,准確把握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和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對大學生的影響,積極探索和創造更多貼近性、對象化、接地氣的有效載體,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現科學性,彰顯實效性。要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深入實施「高校實踐育人共同體建設計劃」,加強實踐育人基地建設,建立健全大學生志願服務制度,將志願服務納入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切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好學雷鋒和道德模範、各行各業先進模範校園巡講等活動,發揮大學生年度人物等青年榜樣的示範帶動作用,引導大學生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❷ 如何加強法治教育訓練,強化官兵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維
《決定》強調,要加大軍事法規制度執行力度,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回法必究,使厲行法治、嚴肅答軍紀成為鐵律。要健全完善軍隊法治工作體制,強化軍隊法治工作專門機構職能作用。要強化官兵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維,深入開展法治教育訓練,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廣大官兵要把法治內化為政治信念和道德修養、外化為行為准則和自覺行動。要充分發揮法治引領、推動和規范作用,堅持重大改革依法決策,堅持改革與立法銜接協調,確保改革在法治軌道上積極穩妥推進。要貫徹從嚴治黨要求,運用法治手段糾風肅紀,以剛性的制度規定和嚴格的制度執行,實現作風建設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
❸ 是法制教育,還是法治教育什麼時候用法治,什麼時候用法制
應該是法制教育吧。「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法治」是主張嚴格依照法律治理國家的原則;是一種與「人治」相對應的治理社會的理論、原則、理念和方法。
❹ 依法治教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意義有哪些
有利於提升從教者自身素質,促進專業能力提升
有利於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使教育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有利於促進新時代人才的培養和新課標理念的體現
提升從教者和受教育者法律意識,促進建設法治型國家
❺ 依法治教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意義有哪些
(1)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國方針在教育領域的體現;(2)是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自身不斷發展的需要;(3)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法律關系的日趨復雜化的必然要求。
❻ 依法治教和以法執教區別
依法治教是按照法律治理教育行業的不正之風,依法執教是按照法律發展教育事業。
❼ 為什麼要依法治教
加強教育法制,推進依法治教
的重 悻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的時候,依
法治教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實行依法治教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和國家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
礎上,把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提到重要日程,並提出「依法治
國」、「行業依法而治」,國家管理的法制化,要求教育也要依
法而治。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實行依法治教是由學校教育在我國社會主義現
代化建設中所處的重要地位決定的。在我國,社會主義現
代化建設能否成功,關鍵要看學校教育能否培養出堅持社
會主義方向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必須用法律手段來
保證教育事業的發展,保證學校事業的發展;堅持應用法律
手段來加強對教育的宏觀管理與調控,加強對學校辦學行
為的指導與監督,依法保護教育領域各種行為主體的合法
權益,把對學校的行政管理納入法制化的軌道。
再次,依法治教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發展教育事業的
一條基本經驗。
❽ 為什麼說依法治教既是落實了教育
讓法治成為人民的信仰、國家的信仰,是法治教育的核心。要實現從法治意識到法治思維、到法治信仰的法治教育目標,全面提高全體人民的法治素質,必須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構建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教育體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做出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製度框架,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法治保障,具有重大的劃時代意義。深入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教育改革發展的實際,從依法治國到依法治教,真正把會議精神落實到教育事業方方面面的實處,是擺在教育實踐工作者和研究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務。
把握《決定》精神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從依法治國到依法治教,必須首先全面准確地把握全會和依法治國《決定》的精神。
要全面准確把握四中全會的重大意義,全面准確把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全面准確把握以建設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規范體系為內容的「五大體系」,全面准確把握以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為內容的「三個依法」,全面准確把握以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為內容的「三個法治」,全面准確把握以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為內容的「五大原則」等。
只有全面准確把握好全會和《決定》精神,才能自覺有效地把依法治國的理念、思想、精神、要求,全面、扎實地貫徹到教育改革發展的方方面面,實現依法治教。而依法治教就是依法治國在教育領域的最好貫徹和體現。尤其是四中全會和《決定》提出的新觀點、新舉措,例如依憲治國、拓寬人民參與立法的途徑、重大決策終身負責、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把法治建設納入政績考核等,內涵深刻,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對教育領域有著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加快教育法治建設
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從依法治國到依法治教,必須加快教育法治建設。加快教育法治建設包括建立完備的教育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教育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教育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教育法治保障體系等;包括各級教育部門轉變職能,簡政放權、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包括各級各類學校依法辦學、依法治校,把教育改革發展納入法治軌道,使任何改革發展有法律依據,獲得法律保障。
教育是涉及千家萬戶切身利益、關系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和發展的神聖事業,只有堅持依法治教,才能使教育改革發展走上合乎教育規律、合乎國家和人民需要的、科學有效的道路。
關於依法治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強調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法律法規,根據需要,修訂教育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制定考試、學校、終身學習、學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這些目標要求正在逐步落實,為依法治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有力的保障。特別是有關完善督導制度和監督問責機制的要求,為貫徹四中全會的有關精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應該與推進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緊密結合起來,在推進依法治教過程中,實現教育改革發展的偉大目標。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從依法治國到依法治教,必須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教育既是實現依法治國的有力途徑和手段,又是依法治國建設的重要方面。教育改革發展的方方面面涉及法律問題,例如教育公平問題、教育管理體制和辦學體制問題、考試招生制度問題、人才培養模式問題以及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關系問題等,這些問題既涉及各種教育法律法規問題,需要用法治思維和方法解決,同時又制約著社會法治進程的全面推進。所以,教育必須全面加快推進綜合改革,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教育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在依法治國中發揮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近些年來,在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的過程中,教育綜合改革不斷拓展、推進,特別是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包括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學校章程等,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毋庸置疑,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還存在著進展不快、成效不大的問題,例如義務教育不均衡,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對接不緊密,高等教育整體水平不高,繼續教育體系不健全、不完備,辦學體制開放性、多元性不足,尤其是民辦教育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等,原因可能與教育綜合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階段,不可急於冒進有關,更與對這些問題涉及的法治研究和實踐不夠直接相關。面對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新形勢、新要求,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教育的任務顯得格外迫切。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以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加快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教育的過程中,為建設法治國家做貢獻。
加強法治教育
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從依法治國到依法治教,必須加強法治教育。加強法制教育,全社會有責,但教育具有最直接、最集中,最系統、最有效的作用,在加強法治教育中扮演著無可比擬的重要角色。一方面是對教育工作者和學習者的法治教育,培養現代法治人才。教育工作者必須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做依法治國、依法治教的表率,這樣才能肩負起培養合格法治人才的重任。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導向,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和模式,培養造就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建設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於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另一方面是對全體人民的法治教育,提高全體人民的法治素質。在這一方面,教育同樣肩負重要職責。全體人民法治素質的提高,既能為建設法治國家奠定基礎,更能為建設法治教育創造環境條件。
進行法治教育,要從培養法治意識開始。法治意識是對法律法規和法治制度等的理性認識和把握,是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行為動力。培養法治意識,一方面靠學習,一方面靠行動鍛煉,做到知行結合。為此,學校教育要與社會法治機構協同合作,共同做好法治教育與宣傳。進行法治教育,要把培養法治思維作為重點。法治思維是一種運用法治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如果說法治意識使人有觀念、有動機,自覺想到用法治來解決和處理問題的話,那麼法治思維使人有方法、有能力做到用法治解決和處理問題。法治思維是在法治意識基礎上形成的,而一旦法治思維形成,堅持依法治國、依法治教的行為就有了全面實現的理性基礎。進行法治教育,要把法治信仰作為核心。四中全會強調「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也就是真正樹立起法治信仰。《韓非子》曰:「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這就是強調法治信仰。信仰是相信和敬仰的結合體,是法治精神的最高境界。
相信法治,就能做到解決、處理問題一心一意依靠法治,而不是企求別的路徑和方法,表現出了對法治的堅定信任;敬仰法治,就能做到對法治的敬畏、嚮往,不惜代價堅持、維護、保護法治,在法律面前不敢碰「高壓線」、不敢越「底線」。這是對人的法治思想和行為的最高指揮棒。因此,讓法治成為人民的信仰、國家的信仰,是法治教育的核心。要實現從法治意識到法治思維、再到法治信仰的法治教育目標,全面提高全體人民的法治素質,必須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在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中納入法治教育的內容,構建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形成以學校教育為主體,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法治機構共同參與的全面的法治教育體系。
❾ 法治教育與法制教育有何區別
1、法制教育是一種錯誤的用法,正確的是應該是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加強版民主與法治教權育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艱巨的任務。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法治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的重要位置。首先從穩定局勢看,需要深入普法,進行法治教育。當前,我們全國各地政治形勢、經濟形勢是穩定的,社會治安也是基本穩定的,這是主流,是必須充分肯定的。
2、法治和法制的區別:法制相對於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治則相對於人治;法制內涵是指法律及相關制度,法治內涵則相對於人治的治國理論、原則和方法。法治的實施必須建立在法制上。與法治相比,法制側重在法律的使用上。
❿ 誰的頒布標志著我國開始重視依法治教並邁開了建設教育法制的步伐
11995年3月1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2《教育法》的頒布,標志著中回國教育工作進入全答面依法治教的新階段,對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以及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