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公共危機事件

公共危機事件

發布時間: 2020-11-21 11:42:44

A. 如何應對公共危機(危機事件處理)

首先說你的這個問題是目前學界都在廣泛研究的問題,有很深的內涵,不是一兩句就可說清楚的。危機事件處理、公共危機應對、突發事件處理等概念內涵基本相同,只是有公共部門和私人領域之分。在這里我們只說公共危機處理。有效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是各級政府一項重要的社會管理職能。
加強我國政府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應建立健全應急體制、預警機制、協調機制和應急保障機制;加強應對預案和應急救災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構建社會應對網路。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有逐步增多的趨勢,其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大。有效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是各級政府的重要社會管理職能。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治國實踐中積累了許多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經驗,但從總體情況看,應急工作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是一些領導幹部思想認識不夠,全民防災意識教育比較薄弱;二是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尚不健全,難以形成有效統一的協調機制;三是應急管理法律法規相對滯後;四是預測預警和協調聯動機制不健全,應急保障和快速處置能力有待提高。針對這些薄弱環節,加強我國政府應急管理能力建設需要重點解決以下五個問題:(1)健全應急體制,加強專業協作。在機構設置中,應充分整合現有資源,繼續發揮相關專業機構的作用,加強協調配合,理順相互關系,逐步形成分級響應、屬地管理的縱向機構體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協作的橫向協作體系。應提高地方政府「屬地管理、就地消化」的應急處置能力,把一部分決策權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工作重點應放在輻射范圍比較廣的大都市和縣市級政府上,幫助和推動其建立必要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應建立健全各級政府的應急管理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把應急能力評價納入政府和部門工作績效考核體系,強化各級領導幹部的應急管理職責
(2)加強預警機制,完善應急預案。完善的預警機制包括監測系統、咨詢系統、組織網路和法規體系,以保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科學識別、准確分級、及時響應和有效溝通。應抓緊建立綜合性、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收集網路,對有關危機風險源和危機徵兆等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保證危機信息
的時效性、准確性和全面性,為做好應對和處理工作提供可靠基礎。應進一步增強現有應急預案的完備性、可操作性和操作流程的合理性,並建立預案定期評估修訂機制,以便及時進行修訂和完善。
(3)健全協調機制,提高應對能力。突發公共事件產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發生過程也不是孤立的,其處置需要多個部門和地區的密切協作配合。因此,建立統一高效的應急協調聯動機制是應急管理工作的關鍵環節。應抓緊建立和完善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和協作機制,實現各部門間資源的整合共享與綜合利用,以協
調有序地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特別是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域的重特大事件。
(4)整合資源,加強應急保障。各級政府應合理地調整公共財政支出范圍,做到專款專用,確保有效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建議將應急管理的經費支出列入各級政府的年度財政預算,除加大原有的抗災減災方面的支出基數外,還應建立公共安全風險防範基金和穩定的應急管理經費投入渠道以及多元化的市場籌措方式,以保
證應急費用的足額、及時到位。同時,應加強應急處置專業隊伍建設,特別是專家咨詢隊伍的建設;建立健全國家重要應急物資監測網路、預警體系和應急物資生產、儲備、調撥及緊急配送體系,確保應急所需物資和生活用品的及時供應。
(5)加強宣傳教育,構建社會應對網路。加強對應急預案和應急救災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有利於有效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和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應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廣泛宣傳應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義,宣傳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及應急處置的規程;宣傳和普及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知識,增強公眾的應急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提高公眾應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高度重視突發公共事件中公眾的社會心理行為的預測、疏導和控制,通過科學的心理輔導和正確的輿論引導,及時幫助社會公眾梳理各種復雜信息,預防和克服危機中的恐慌心理。城市應急聯動與社會綜合服務系統,是在積累豐富的聯合審批、社保綜合服務、企業基礎信息交換、城市智能交通項目建設經驗之後,推出的全新系統。它可以幫助實現政府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使之聯動協調,從而提供面向社會的各種綜合服務。
另外,你還可看看危機管理方面的書籍,如我們國家的危機管理方面的權威薛瀾、胡百精等的著作,還有國家的總體應急預案等等。

B. 用創新思維來回答社會公共危機產生的原因

所謂「公共危機」,是指相對於企業危機與個人危機而言,對一個社會系統突然產生嚴重威脅,並因事件壓力很大,而必須對其做出快速決策的高端緊急事態。其在法理層面上,相當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的突發性公共事件,主要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1]這一定義,在概念架構上,包含了「公共」與「危機」兩個要素。

「公共」要素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其一,在邊際范圍上,「公共」是相對於「私人」而言公開的共同空間,按照沃爾多的觀點,公共作為一個與私人相對的概念,表示的是國家、政府及其它公共組織的職能及活動范圍;表示一個眾人的事務領域。[2]這一角度,突出了公共領域的危機與私人部門的危機之間的區別。

其二,在價值取向上,「公共」體現為一種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目標,羅森布羅姆十分強調公共行政的「公共性」,認為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就是要增進公共利益。公共行政應以增進公共利益為目標,維護和增進社會的公共利益是政府的義務。[3]這一角度既明確了政府作為公共危機核心主體的必要性,又強調了「公共」對社會公平及和諧穩定公共秩序的價值追求。

其三,從牽涉的利益相關方來講,「公共」意味著「與多數人利益相關,有較多的社會公眾參與」 [4],且利益博弈關系復雜。因此,既要避免自利行為將社會帶入無序的深淵引發新的危機,又要避免某一缺乏制約的強勢力量凌駕於其他利益相關者利益之上。

「危機」作為一種客觀現象,牽涉認識與立場,還可能有社會建構的一面。目前,學術界對於「危機」認知的界定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作為事件的危機認知」,即僅僅將危機看作是一次非常態的帶有威脅的事件。這一方向的代表人物是烏里爾·羅森塔爾,他認為,危機就是對一個社會系統的基本價值和行為准則架構產生嚴重威脅,並且在時間壓力和不確定性極高的情況下,必須對其作出關鍵決策的事件。[5]他將危機看作是一個事件,認為危機是一個決策者在特殊情境下必須要加以干預的關鍵事件或者突發緊急事件。

二是將危機看作是做一種「狀態」。這一邏輯路徑下,美國學者C.F.赫爾曼提出,作為情景狀態的「危機」,其決策主體的根本目標受到威脅,在改變決策之間可獲得的反映時間有限,其發生也出乎決策主體的意料。[6]這種情境狀態或許是由緊急事件或突發事件引起,但並不僅僅局限於事件的發展,而強調從事前到事後的整體態勢。

在這里,筆者認為既可以從狹義上,將「危機」定義為一個高端的突發緊急事件,又可以從廣義上,將其視作一個長期動態變化的過程。正如國內學者張成福所言:「所謂危機,它是這樣一種緊急事件或者緊急狀態,它因多重要素出現和爆發,同時嚴重影響社會的正常運作,對生命、財產、環境等造成威脅損害,超出了政府和社會常態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會採取特殊措施加以應對。」[7]這一認知沒有對「危機」的「事件」與「狀態」作出明顯區分,但卻明確了危機的損害性、不確定性、突發性和漣漪性。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認知「危機」的特徵,從而理解和把握其概念的本質規定。

C. 高考頂替事件是否屬於公共危機管理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第10條照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單位應當立即責令暫停其負責的招生工作,由有關部門是集情節輕中,依法給予相應的處分或者其他處理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機關進行處理。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第10條照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單位應當立即責令暫停及負責的招生工作,由有關部門是情節輕重依法給予相應的處分或者其他處理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機關進行處理。
那麼違規更改考生報名志願資格分數錄取等信息的。對已經錄取學生違規變更錄取學校或者專業的。這個當然就是存在的一種冒名頂替的一種行為。
那麼將會在他這個階段發現以後取消他的錄取資格,而且那一定要在入學前發現的呢,取消入學資格之後,並取消他的若奇的一些那麼將會在他這個階段發現以後取消他的錄取資格,而且呢一定要在入學前發現等到取消入學資格之後,並取消他的入籍。
所以呢,這種情況當然是屬於危害了公共危機的管理范疇,因為他佔用了其他人上學的基本權利。

D. 如何理解公共危機與突發事件的關系

危機公關是因組織管理不善與競爭者影響,以及遭到惡意攻擊或特殊事件影響給組織及其形象在社會公眾層面造成的危機,甚至是不可控、不可預測的意外突發事件引起的負面影響,進而針對危機採取的公共關系自救行為,以求達到避免或消除危機所帶來的影響、恢復組織形象,並在危機中學習與總結教訓增強預防和應對措施。

要想正確處理公共危機事件,就必須將其納入法制化軌道,通過明確責任使其能夠有效運作。當前,我國應對公共危機事件的法律機制還不健全,主要表現為缺少專門的機構對公共危機管理進行研究,立法,規劃和監督,現有的法律,法規對公共危機管理規律的總結不夠深刻,不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4)公共危機事件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未有上級明確指示之前,事發地縣(市)區政府和專項指揮部應在第一時間內採取應急響應措施。這里容易挖空選擇先期處置單位,需要注意,各地政府和專項指揮部應盡最大的努力來應急響應,先做好對疫情的初步控制措施以及對各方信息的初步匯總核實為之後的工作奠定基礎。

應急響應一般以事發地的省級人民政府為主,成立應急指揮部。注意響應主體。疫情防控期間也看到多個省份宣布一級響應,後來又調整為二級或三級響應,都是以省級政府為主根據本區域的不同風險程度,來分區分級進行精準防控。

E. 公共危機與突發事件的不同

公關危機主要是指在公共領域出現群體遭受一種威脅性、破壞性的事實狀態和異化價值。而突發事件指的是發生在意料之外的事件,是人們正常預期的中斷。

F. 處理公共危機必須堅持哪些原則

要遵循以下原則:
戰略先行危機管理原則。
制度保障危機管理原則。
預防第一危機管理原則。
全局利益危機管理原則。
積極主動危機管理原則。
勇於擔責危機管理原則。
下面是是對公共危機管理的介紹:
公共危機管理,也稱政府危機管理,是指政府針對公共危機事件的管理,是解決政府對外交往和對內管理中處於危險和困難境地的問題。即政府在公共危機事件產生、發展過程中,為減少、消除危機的危害,根據危機管理計劃和程序而對危機直接採取的對策及管理活動。

G. 公共危機損失評估包括哪些內容

公共危機管理是指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組織在現代風險和危機意識以及危機管理理念的指導下,依法制定公共危機管理法規和應急方案,與社會其他組織和公眾協調互動充分合作,對可能發生的公共危機事件實施有效預測、預警、預報、監控和防範,並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對已經發生的公共危機事件進行應急處置,化解危機和進行危機善後或經濟社會運行與秩序重建工作的全過程。
公共危機管理的理念有三層含義:其一,由於自然的不可抗力、對自然認識的未知和不確定因素的存在及其挑戰性,以及社會利益與信念的過度分散與對由此產生的矛盾和沖突進行協調的難度,出現各種公共危機的不同程度的可能性是客觀存在,必須予以正視;其二,對公共危機的認識和管理必須秉持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其三,治理公共危機不僅是政府的職責也不能僅依靠政府,而是要在政府的主導下,動員和整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合作共治。
[編輯]

公共危機管理的特徵[2]
(一)緊迫性和長期性
危機是一種緊張無序態勢,其發生往往具有突然性,對社會產生巨大負面影響且難以有效准備。因此,對這類事件的管理屬於一種緊急狀態和有限時間壓力下的行為選擇。同時,這類事件的出現往往並非偶然和孤立的,其產生一般存在各種自然和社會誘因。對某一單個誘因或其直接誘因的解決並不意味著危機的全面化解,而必須從其全局性、結構性方面找根源進而尋求整體性解決方案。
(二)不確定性
危機發生前,人們的預測一般具有不確定性;即使危機發生之後,人們的判斷也常常是不確定的,對事件處理往往很難准確把握。比如在SARS爆發之初,由於無法判斷其具有的影響和後果,就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社會的流言傳聞、人們的心理恐慌、企業的聲譽損失、國家的資產損失等。
(三)鏈條效應
危機往往會引起鏈條反應,形成危機的「蝴蝶效應」,這就要求對危機的反應速度要越快越好,堅持第一時間反應原則。所以,對時間的把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危機處置的有效性。比如,「非典」危機就不僅是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內爆發的公共衛生事件,而是一種全球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時任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的布倫特蘭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也說,「非典」是「21世紀第一場全球性傳染病,需要全球通力合作,採取必要的行動以防止「非典」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慢性傳染病和人類的負擔」。
(四)權變性
導致危機發生的誘因很多,而且在發生過程中表現出的側重點也各不相同。危機的規模、強度和持久性等結構性因素是因各種環境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人們很難找到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法則來應對危機,即使人們已經發現了解決它們的一些基本准則,也必須考慮到「死守規則無異於窒息自己的創造力」。因此,這就意味著危機管理的方式方法必須要隨著危機情勢的變化而變化。
(五)心理約束性
在危機狀態下,事件的參與者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的心理狀態之下,往往表現為擔心、焦慮、恐慌、畏懼,甚至發生劇烈的內心矛盾沖突。這種心理狀態會影響事件決策者的認知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進而影響到對危機事件的反應和控制能力;對其他利害關系人而言,可能造成個人理性判斷的喪失,集體感性占上風,進而出現一些盲動、盲從行為,甚至一些極端暴力行為。可見,危機管理對決策者和事件利害人的心理要求是極其重要的。
(六)博弈性
危機不僅僅是單方面作出的行為。危機狀態下,事件雙方或多方存在一個相互博弈的動態過程,各方都會選擇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策略,最終形成一個各方都願意改變現有選擇的行動集合。因此,危機管理的結局不僅僅取決於某一方面的選擇,而往往取決於雙方或多方的策略選擇。在各方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目標下,交易或者討價還價就始終貫穿於危機管理的全過程。

H. 公共關系危機的危機分類

從不同的角度劃分,公共關系危機有以下的類型:

1、存在的狀態

一般性危機:一般性危機主要是指常見的公共關系糾紛。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共關系糾紛還算不上真正的危機,它只是公共關系危機的一種信號、暗示和徵兆。只要及時處理,做好工作,公共關系糾紛就不會轉向公共關系危機,甚至於造成危機局面。

重大危機:所謂重大危機,主要是指企業的重大工傷事故、重大生產失誤、火災造成的嚴重損失、突發性的商業危機、大的勞資糾紛等。它是公共關系從業人員面臨的必須及時處理的真正危機。如產品或企業的信譽危機、股票交易中的突發性大規模收購等,公關人員必須馬上應付處理,最好在平時就有所准備。

2、危機同企業的關系程度以及歸咎的對象

內部公關危機:發生在企業內部的公共關系危機稱為內部公關危機。內部公關危機發生在企業之內。或者,這種危機的發生主要是由該企業的成員直接造成的,危機的責任主要由該企業內部的成員承擔。

外部公關危機:外部公關危機是與內部公關危機相對而言的。它是指發生在企業外部,影響多數公眾利益的一種公關危機。本企業只是受害者之一。

3、危機給企業帶來損失的表現形態

有形公關危機。這種危機給企業帶來直接而明顯的損失,憑借肉眼即可觀測到這些損失。如房屋倒塌、爆炸、商品流轉中的交通事故等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1989年6月,成都市最大百貨商場成都人民商場被燒毀,造成上億元損失。成都人民商場遇到的危機就屬於有形危機。

無形公關危機。給企業帶來的損失表現得不明顯的危機,稱為無形公關危機。給任何一個企業的形象帶來損害的危機,皆屬於無形公關危機。如果不採取緊急有效的措施阻止,已受損害的企業形象將使企業蒙受更大的損失。

(8)公共危機事件擴展閱讀:

危機公關的基本原則主要有以下八個方面:

1、保證信息及時性

危機很容易使人產生害怕或恐懼心理,因此保證信息及時性,讓受眾第一時間了解事件的情況,對危機公關至關重要。

2、保證受眾的知情權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公眾對話語權的訴求越來越強烈。當危機發生時,所有危機受眾都有權利參與到與之切身利益相關的決策活動。危機公關的目的不應該是轉移受眾的視線,而是應該告訴受眾真相,使他們能夠參與到危機管理的工作中來,表現出積極合作的態度。

3、重視受眾的想法

危機發生時,受眾所關注的並不僅僅是危機所造成的破壞或是所得到的補償,他們更關心的是當事方是否在意他們的想法,並給予足夠的重視。如果他們發現當事方不能做到這些,就很難給予當事方以信任,化解危機也就變得更加困難。

4、保持坦誠

始終保持坦誠的態度,面對危機不逃避,敢於承擔責任,就容易取得受眾的信任和諒解。危機公關的首要目的也就在於此,保持坦誠是保證危機公關得以有效實施的基本條件。

5、保證信源的一致性

危機公關中最忌諱的就是所傳遞的信息存在不同,這樣很容易誤導公眾和破壞危機中所建立起來的信任。如果當事方不能保證信息的一致性,那麼危機管理將無從談起。

6、保證與媒體的有效溝通

媒體在危機公關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既是信息的傳遞著,也是危機事件發展的監督者,所以保證與媒體的有效溝通直接影響了危機公關的走向和結果。

7、信息要言簡意賅

在危機公關過程中,受眾和媒體沒有興趣去聽長篇大論,他們需要的是言簡意賅的核心內容,實時掌握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還要通俗易懂,有利於傳播。

8、整體策劃

危機公關雖然是因某個事件而發起的,具有不確定性,但制定危機公關方案時,需要站在整體的角度進行全面縝密的策劃,才能保證危機公關的有效性。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公共關系危機

網路-公關危機

I. 最近的公共危機事件有哪些

該回答涉及敏感詞彙!已被屏蔽!

J. 如何應對公共危機(危機事件處理)

首先說你的這個問題是目前學界都在廣泛研究的問題,有很深的內涵,不是一兩句就可說清楚的。危機事件處理、公共危機應對、突發事件處理等概念內涵基本相同,只是有公共部門和私人領域之分。在這里我們只說公共危機處理。有效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是各級政府一項重要的社會管理職能。 加強我國政府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應建立健全應急體制、預警機制、協調機制和應急保障機制;加強應對預案和應急救災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構建社會應對網路。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有逐步增多的趨勢,其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大。有效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是各級政府的重要社會管理職能。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治國實踐中積累了許多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經驗,但從總體情況看,應急工作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是一些領導幹部思想認識不夠,全民防災意識教育比較薄弱;二是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尚不健全,難以形成有效統一的協調機制;三是應急管理法律法規相對滯後;四是預測預警和協調聯動機制不健全,應急保障和快速處置能力有待提高。針對這些薄弱環節,加強我國政府應急管理能力建設需要重點解決以下五個問題:(1)健全應急體制,加強專業協作。在機構設置中,應充分整合現有資源,繼續發揮相關專業機構的作用,加強協調配合,理順相互關系,逐步形成分級響應、屬地管理的縱向機構體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協作的橫向協作體系。應提高地方政府「屬地管理、就地消化」的應急處置能力,把一部分決策權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工作重點應放在輻射范圍比較廣的大都市和縣市級政府上,幫助和推動其建立必要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應建立健全各級政府的應急管理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把應急能力評價納入政府和部門工作績效考核體系,強化各級領導幹部的應急管理職責。 (2)加強預警機制,完善應急預案。完善的預警機制包括監測系統、咨詢系統、組織網路和法規體系,以保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科學識別、准確分級、及時響應和有效溝通。應抓緊建立綜合性、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收集網路,對有關危機風險源和危機徵兆等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保證危機信息 的時效性、准確性和全面性,為做好應對和處理工作提供可靠基礎。應進一步增強現有應急預案的完備性、可操作性和操作流程的合理性,並建立預案定期評估修訂機制,以便及時進行修訂和完善。 (3)健全協調機制,提高應對能力。突發公共事件產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發生過程也不是孤立的,其處置需要多個部門和地區的密切協作配合。因此,建立統一高效的應急協調聯動機制是應急管理工作的關鍵環節。應抓緊建立和完善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和協作機制,實現各部門間資源的整合共享與綜合利用,以協 調有序地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特別是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域的重特大事件。 (4)整合資源,加強應急保障。各級政府應合理地調整公共財政支出范圍,做到專款專用,確保有效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建議將應急管理的經費支出列入各級政府的年度財政預算,除加大原有的抗災減災方面的支出基數外,還應建立公共安全風險防範基金和穩定的應急管理經費投入渠道以及多元化的市場籌措方式,以保 證應急費用的足額、及時到位。同時,應加強應急處置專業隊伍建設,特別是專家咨詢隊伍的建設;建立健全國家重要應急物資監測網路、預警體系和應急物資生產、儲備、調撥及緊急配送體系,確保應急所需物資和生活用品的及時供應。 (5)加強宣傳教育,構建社會應對網路。加強對應急預案和應急救災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有利於有效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和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應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廣泛宣傳應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義,宣傳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及應急處置的規程;宣傳和普及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知識,增強公眾的應急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提高公眾應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高度重視突發公共事件中公眾的社會心理行為的預測、疏導和控制,通過科學的心理輔導和正確的輿論引導,及時幫助社會公眾梳理各種復雜信息,預防和克服危機中的恐慌心理。城市應急聯動與社會綜合服務系統,是在積累豐富的聯合審批、社保綜合服務、企業基礎信息交換、城市智能交通項目建設經驗之後,推出的全新系統。它可以幫助實現政府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使之聯動協調,從而提供面向社會的各種綜合服務。 另外,你還可看看危機管理方面的書籍,如我們國家的危機管理方面的權威薛瀾、胡百精等的著作,還有國家的總體應急預案等等。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