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工業污染
① 怎樣控制工業污染
工業污染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廢氣、廢水和固體排放物對環境的污染。污染主要是由生產中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及各種噪音造成的,可分為廢水污染、廢氣污染、廢渣污染、噪音污染。
控制水污染:
1.在生產和生活中大力提倡節約用水。首先不斷提高節水意識,積極採用先進的節水工藝設備,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其次是廣大居民和社會各界都要增強節水觀念,千方百計節約水資源。水的消耗減少了,廢水、污水自然減少了,廢水、污水處理問題也就相對容易一些。
2.推行清潔生產。清潔生產包括清潔的生產過程和清潔的產品兩個方面。清潔生產是國內外二十多年環境保護工作經驗的總結,它著眼於全過程的控制,具有環境和經濟雙重效益。推行清潔生產,是深化中國水污染防治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3.提高廢水處理技術水平。工業廢水處理正向設備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傳統的處理方法,包括用以進行沉澱和曝氣的大型混凝系統也在不斷地更新。近年來廣泛發展起來的氣浮、高梯度電磁過濾、臭氧氧化、離子交換等技術,都為工業廢水處理提供了新的方法。特別是目前廢水處理裝置自動化控制技術正在得到廣泛應用和發展,這在提高廢水處理裝置的穩定性和改善出水水質等方面將起到重要作用。
4.堅持分散治理和集中控制相結合。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污染源,如家庭污染源的污染物種類基本相同,有些污染源的污染物種類又有很大區別,如造紙廢水和電鍍廢水就大不一樣。對家庭這樣的污染源就應該採取集中治理的方法解決污染問題;而對於那些有特殊污染物的污染源,則必須採取分散治理的方法。當然,有些污染源,如造紙廢水,如果幾家造紙廠相距不遠,就可以幾家聯合投資建設一個污水處理廠,實施由分散治理到相對集中治理。
5.國家堅持有法必究和限期治理。對於水污染控制,環境保護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中都有明確的規定。一是堅持污染防治設施與生產企業的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同時」。只要真正堅持了「三同時」,許多污染物就會得到有效的控制,也就做到了預防為主。二是對原有污染進行治理,對於污染嚴重的,要依法進行限期治理,對限期治理不達標或拒不進行治理的企業,要依法責令其停產或關閉。
控制空氣污染:
1.工業布局合理:工廠不宜過分集中,以減少一個地區內污染物的排放量。
2.區域採暖和集中供熱:用設立在郊外的幾個大的、具有高效率除塵設備的熱電廠代替千家萬戶的爐灶,以消除煤煙。
3.減少交通廢氣的污染:改進發動機的燃燒設計和提高汽油的燃燒質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燒。
4.改變燃料構成:實行燃煤向燃氣的轉化,同時加緊研究和開辟其它新的能源,如太陽能、氫燃料、地熱資源等。
5.綠化造林:茂密的叢林能降低風速,使空氣中攜帶的大粒灰塵下降,樹葉表面粗糙不平,能吸附大量飄塵。
控制土地污染:
1.生物防治土壤污染物可以通過生物降解或吸收而凈化土壤。研究分離和培育新的微生物品種,以增強生物降解作用。這是提高土壤凈化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2.施加抑制劑
輕度污染的土壤施加某些抑制劑,可改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方向,促進某些有毒物質的移動,淋洗或轉化為難溶物質而減少作物吸收。常用的控制劑有石灰、鹼性磷酸鹽等。鹼性磷酸鹽可與土壤中的鎘作用生成磷酸鎘沉澱,在不能引起硫化鎘沉澱的弱還原條件下,磷酸鎘的形成對清除鎘污染具有重要意義。
3.增施有機肥,改良砂性土壤
有機膠體和粘土礦物對土壤中重金屬和農葯有一定的吸附力。因此,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砂性土壤,能促進土壤對有毒物質的吸附作用,是增加土壤容量,提高土壤自凈能力的有效措施。
4.改變耕作制
改變耕作制,改變土壤環境條件,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DDT和六六六在旱田中降解速度慢,積累明顯,殘留量大。改水田後DDT降解加快,僅1年左右土壤中殘留的DDT已基本消失。所以實行水旱輪作,是減輕或消除農葯污染的有效措施。
5.換土、深翻、刮土
被重金屬與難分解的農葯嚴重污染的土壤在面積不大的情況下,可採用換土法,這是目前徹底清除土壤污染的最有效手段,但是對換出的污染土壤必須妥善處理,防止次生污染。此外也可進行深翻,將污染的土壤翻到下層,掩埋深度應根據不同作物根系發育特點,以不致污染作物為原則。
控制雜訊污染:
同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不同,雜訊污染是一種物理性污染,它的特點是局部性和沒有後效的。雜訊在環境中只是造成空氣物理性質的暫時變化,雜訊源的聲輸出停止之後,污染立即消失,不留下任何殘余物質。雜訊的防治主要是控制聲源和聲的傳播途徑,以及對接收者進行保護。
1.聲在傳播中的能量是隨著距離的增加而衰減的,因此使雜訊源遠離需要安靜的地方,可以達到降噪的目的。
2.聲的輻射一般有指向性,處在與聲源距離相同而方向不同的地方,接收到的聲強度也就不同。不過多數聲源以低頻輻射雜訊時,指向性很差;隨著頻率的增加,指向性就增強。因此,控制雜訊的傳播方向(包括改變聲源的發射方向)是降低雜訊尤其是高頻雜訊的有效措施。
3.建立隔聲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土坡、山丘),以及利用其他隔聲材料和隔聲結構來阻擋雜訊的傳播。
4.應用吸聲材料和吸聲結構,將傳播中的雜訊聲能轉變為熱能等。
5.在城市建設中,採用合理的城市防雜訊規劃。此外,對於固體振動產生的雜訊採取隔振措施,以減弱雜訊的傳播。
② 工業水污染治理措施有哪些
主要的工業水污染治理措施:
制定嚴格合理的工業污染管理制度,加強對工業的監督管理,嚴查嚴辦,大眾監督。
改進工業技術,在技術上實現降低污染和進行污染物的深度處理,達標排放。
改善污廢水收費制度,合理調控工業廢水的排污收費標准。
工業廢水的適當處理再回用。
此外,不同的工業廢水水質不同,需要具體分析
③ 工業污染對環境的影響和治理方案
為認真貫徹國務院領導同志來川視察指示精神,進一步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岷沱江污染治理的通知》(川府發[2003]4號),按照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監察部、國家工商總局、司法部、國家安監局等6部委局《關於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的通知》(環發[2004]57號)和省委工業工作會關於加快推進四川新型工業化的要求,省政府決定對岷江、沱江(以下簡稱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開展集中整治。現將有關工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原則
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行動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避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以查處和整治工業污染源為重點,促進工業污染源治理,使兩江流域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應堅持3個原則,一是堅持企業為主體的原則。企業是污染的主體,也是治理污染的主體,要做到「誰污染誰治理」,「誰違法誰負責」;二是堅持環境保護屬地化管理原則。落實環境質量區域責任制,明確各級政府對兩江水質分段治理的責任和對流域內工業污染源的整治監管責任;三是堅持法律、經濟、行政手段相結合的原則。依法行政,依法監管,加大對違法排污企業、超標排污企業進行經濟處罰和賠償的力度,促進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的整治,防止產生新的工業污染源。
二、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的對象
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的對象是岷江、沱江流域及其各級支流范圍內成都市、自貢市、瀘州市、德陽市、內江市、樂山市、眉山市、宜賓市、雅安市、資陽市、阿壩州11個市(州)的違法排污企業和超標排污企業。對其中431戶水污染物超標排放企業(名單見附件)的整治納入2004年省政府對有關市(州)政府的政務目標考核范圍;對431戶以外的企業,由各市(州)逐級進行考核。兩江流域以外的市(州)也要按照省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在行政區域內對違法排污和超標排污企業開展整治行為。
三、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的總體要求
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要做到「五個落實」,即責任落實、措施落實、時間落實、投入落實、監管落實。一是431戶企業要在限期治理期間採取措施做到達標排放,凡於2004年7月15日前不能實現達標排放的立即停產治理。二是431戶企業必須於12月31日前按規定完成整治任務並實現穩定達標排放,逾期未完成整治任務並實現達標排放的依法予以關閉,對其中治理達標無望的企業應立即予以關閉。三是通過整治行動逐步建立企業自我約束、政府有效監管和社會有效監督相結合的工業污染整治長效機制。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目標責任制。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工作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流域內各市(州)政府市(州)長與省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將主要目標任務分解下達到相關市(州),納入2004年政務目標考核。各市(州)要將目標任務分解下達至所屬各縣(市、區),省政府督查辦公室會同省經委、省環保局等部門對整治工作進展情況和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督查。各市(州)要在分解落實目標責任的基礎上加強督查督辦。
(二)各級政府部門各司其職,協同配合。政府有關部門要在政府領導下依據各自行政職能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加強對企業的監督和協調服務,抓好工業污染源整治行動方案制訂、措施落實和達標驗收等具體工作。環保部門負責對企業環境行為的統一監督管理,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及時發現和查處環境違法問題;經濟主管部門負責監督檢查應淘汰的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並依法提請同級人民政府予以取締、關閉;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要督促兩江流域的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按照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搞好污染整治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協助執行政府對違法企業下達的取締關閉決定,依法注銷或吊銷其營業執照,對無照經營的不法企業依法取締;監察部門負責對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環境行為進行監察,對違反環保法律法規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責任。對地方政府出台的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政策、規定、辦法和做法,依法予以糾正;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組織環保法制的宣傳與教育活動,為開展工業污染源整治行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對群眾維護環境權益的行為提供必要的法律幫助;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強對企業安全生產的監管,促使企業完善安全生產條件,以防止或減少因生產安全事故引發的環境污染。
(三)加強宣傳和輿論監督,為整治行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尤為關注。加大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力度,大力宣傳兩江流域環境保護的嚴峻形勢和搞好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的重要性,喚起全社會對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的參與和關注意識。建立和完善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制度,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給違法排污、超標排污企業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給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增加搞好工業污染整治的動力,為工業污染源整治行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四)加強執法,強化監管,保證整治行動順利進行。各市(州)要進一步加大環境執法力度,認真履行監管責任,督促企業按照省的統一部署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工業污染治理設施建設並投入正常運行實現達標排放。省和各市(州)環保、司法、工商、監察等執法監督部門要設立舉報電話,讓社會群眾直接參與監督。按國家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對環境違反國家環保法律法規的企業採取停產整頓、限期治理、取締關閉等手段進行依法處理;對決定取締、關閉的企業按照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委局《關於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治行動的通知》(環發[2004]57號)精神,採取停止供應生產用電、用水等強制措施堅決予以取締、關閉;對執法不力、把關不嚴導致產生新的工業污染源要追究審批人的責任。對環境違法案件涉及的責任人和知法犯法、執法犯法的當事人要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五)加快兩江流域工業結構調整,從源頭上治理工業污染。各市(州)政府和省發展改革委、省經委、省國資委等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技術政策,以這次集中清理整治行動為契機,推進兩江流域工業結構調整,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鼓勵發展資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高新技術產業。將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與技術改造、技術創新、資產重組和招商引資相結合,提高企業效益,推動工業污染源治理,防止產生新的工業污染。
(六)增加投入,加大工業污染源治理的力度。企業作為污染的主體,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要承擔治理污染、實現達標排放的責任。企業要按照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行動的總體要求,積極籌措治理資金,開展對污染的治理,通過實施技術改造,推行清潔生產,減少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搞好「三廢」綜合利用,標本兼治,實現達標排放。各級地方政府針對企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要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加強協調服務,解決企業在污染治理方面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促進企業按時完成治理工程實現達標排放。各級地方政府從企業徵收的排污費和超標排污費要按照有關規定用於企業污染治理項目
④ 工業用地污染能治理嗎
可以治理的,這應該涉及到土壤修復,具體要看是什麼污染物。不過土壤修復起來比較困難,花費也比較大,要請專業的人來做。
⑤ 治理工業污染的應用價值
工業污染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廢氣、廢水和固體排放物對環境的污染。污染主要是由生產中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及各種噪音造成的,可分為廢水污染、廢氣污染、廢渣污染、噪音污染。
《大氣污染防治先進技術匯編》涵蓋電站鍋爐煙氣排放控制、工業鍋爐及爐窯煙氣 排放控制、典型有毒有害工業廢氣凈化、機動車尾氣排放控制、居室及公共場所典型空氣污染物凈化、柏美迪康環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無組織排放源控制、大氣復合污染監測模擬與決策支持、清潔生產等八個領域的關鍵技術,入選技術大多源於「十一五」以來相關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或自主創新的研究成果。
⑥ 工業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措施一:污染源源頭治理措施
將煙霧、粉塵、顆粒物等污染物排放量較大的專行業作為屬工業污染源治理的重點,包括:火電、冶金、建材、石油化工、合成材料、制葯、塑料加工、表面塗裝、電子產品與設備製造、包裝印刷等。工業污染源的污染防治,應參照燃煤二氧化硫、火電廠氮氧化物和冶金、建材、化工等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中的具體內容,加強對各類污染源的監管,確保污染治理設施穩定運行,落實企業環保責任。
措施二:從生產工藝治理措施
採用低能耗、低污染的生產工藝,提高各個行業的清潔生產水平,降低污染物產生量。對於排放細顆粒物的工業污染源,應按照生產工藝、排放方式和煙(廢)氣組成的特點,選取適用的污染防治技術。工業污染源無組織排放的顆粒物,宜採取雲霧抑塵、濕式收塵等高效柏美迪康抑塵技術.
措施三:排放前凈化治理措施
對於排放前的工業污染源,應採取相應的治理技術。例如,在工業生產中有焊接,激光等工藝,排放廢氣中的含有的煙霧、粉塵、揮發性有機物可以應用工業凈化設備,對其進行凈化,然後再排放。
⑦ 工業園區規劃如何治理環境污染
工業園區已佔到如此大的經濟體量,但行政管理機制仍然模糊——對上分屬於科技部、商務部、工信部、環保部等多個部門管理,對下沒有執法權,只是機構而非機關,這是導致環境管理難的根源。
已有的工業園區相關制度主要圍繞產業發展和土地利用展開,涉及這兩類問題的措施具體且系統。而直接針對環境管理的政策較少,且呈現出較為顯著的管制型特徵,表現為「自上而下」的管制和「結果導向」的考查。
2018年伊始,一組工業園區數據引人注目。根據環保部通報,截至2018年1月底,全國共有涉及廢水排放的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2356家,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的完成率分別為94%和91%。
這是一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的成績單,大限是2017年底。逾期未完成的,將一律暫停審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並依照有關規定撤銷其園區資格。
根據通報,北京、天津、山西、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西、四川等9省份已全部完成任務。其餘22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計208家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未按時全部完成。
自1979年第一個蛇口工業區掛牌以來,中國工業園區種類繁多,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出口加工區、保稅區等多種類型。
「十二五」期間,工業園區作為產業集聚地,貢獻了中國GDP的近50%。東部沿海地區的工業產值超過50%來自園區,西部地區的新增產值50%來自園區。
規劃環評未完成、超標排放……快速、粗放的發展背後,工業園區逐漸淪為污染集中區,中央環保督察中頻被點名。筆者統計2011-2015年間環保部公布的環境案件中,由於工業園區內企業造成的環境污染案件數量逐年遞增,在所有案件中佔比由20%上升至34%。
閉合性的內部管理
工業園區是通過行政手段劃出的一塊區域,聚集各種生產要素,工業集約化,企業享有園區內的特殊政策,也具有共同的排污特徵。
——地理區域性。企業地處同一園區,共享公共基礎設施,例如集中供熱、供電、污水納入公用管網,執行相同的環境質量和污染排放標准。
——同行業屬性。企業若處於同一行業內,如紡織、汽車行業等,其原輔料使用、工藝使用、特徵污染物等具有相似性。
——供應鏈的關聯性。若企業產品或工藝存在上下游關系,污染物會在企業之間傳遞,上游企業的污染易轉至下游企業的管理成本。
可見,園區內的企業在治理污染中,「單打獨斗」較難達到最佳目標,需要藉助企業之外的環境管理,但相對應的園區環境管理機構卻不盡完美。
目前工業園區主要包括管委會、企業型和混合型三大類體制,且絕大多數採取的是管委會模式。
在管委會模式中,園區管理機構作為當地政府派出機構,具有較大的經濟管理許可權和相應行政管理職能,但不具備處罰企業的職能。大部分園區沒有專門負責環保工作的獨立隊伍,在調研過程中發現,有的只由三四個人兼職管理環保。
2018年5月,《江蘇省開發區條例》將施行,這是中國第一部省級「園區法」。而國家級獨立的開發區法律法規仍然缺乏,這導致管委會沒有相應的監督權和執法權,也就沒有相應的執法隊伍。
另一方面,園區管理者直接對接各級政府部門,得到授權較大,全權處理區域事務,從而表現為:閉合性——管理決策內部化;集中性——除了主要領導由城市政府或更高一級機構任命外,一般管理人員由園區自己決定;矛盾性——園區市場的盈利性和作為管理者的公共性之間的矛盾。
理論上,園區規劃可以指導工業園區選址、定位和發展趨勢。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的管理機構對園區環境規劃的准入條件缺乏認識,為了滿足經濟發展,千方百計引入各種企業甚至降低環境准入標准,突破了當地環境容量
不少工業園區已經逐漸提高環境准入標准,但由於產業轉移,仍有園區管理者對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開綠燈。從環評的執行率看,根據環保部2015年對全國162個工業園區的督查,規劃環評編制率和項目環評「三同時」執行率分別只有50%和61%。
而且,由於對中小型廢棄物利用的企業扶持政策較少,園區對於配套的中小廢棄物企業重視不足,導致園區內未形成有效的循環經濟,一些循環經濟園區名不副實。
最終,園區內部缺乏專門機構、閉合性和集中性的管理又導致信息公開缺乏,第三方平台和公眾難以參與,近年來引發了眾多環境群體性事件。
「自上而下」「結果導向」的外部政策
中國對工業園區的環境管理並不算晚,並伴隨環保問題越發重視而不斷完善。
早在1993年,當時的國家環保局即對工業園區的區域環評和污染物控制提出了目標。2013年,「十八大」將建設生態文明作為「五位一體」治國思路,多個部門都參與到園區的綠色化建設中。查閱環保部等各部委網站及相關年鑒,到2015年,筆者選取了64項關於工業園區的代表性環保政策進行分析。
分析發現,相關制度主要圍繞產業發展和土地利用展開,涉及這兩類問題的措施具體且系統。而直接針對環境管理的政策較少,且呈現出較為顯著的管制型特徵,表現為「自上而下」的管制和「結果導向」的考查。
一般來說,環境政策工具類型分為命令控制型、經濟激勵型和自願型,這64份文件中,三者佔比分別為64.1%、31.9%和4%。
這與國內環保注重管制型思路一致。64份文件中,命令控制型工具中以目標規劃和指標體系類最多,比如「法規」「環評」「規劃」等詞彙的出現頻次達到30%。
雖然這有助於管理人員完成既定目標,但與園區內的產業環境管理發展過程等結合不夠。
比如,大部分環境政策針對的是末端控制,中間產品或副產品的管理沒有控制。即使提及也大都是定性考察,更沒有重要性的排序。
同時,過於偏重宏觀性的政策管理,例如規劃、理念、計劃等,忽視了園區作為地區性經濟聚集區的特性,對於「園區與地方政府的關系」「園區政策與上層政策之間的協調性和包容性」等問題少有提及,這就造成了在園區的實際管理過程中,諸如「產城矛盾」等問題,無法在園區內部解決,也難以與當地的環境行政主管部門聯動。
經濟激勵型政策佔31.9%,比例不算低,但主要是用於環境質量改善稅收的補貼政策,若把關不嚴,容易造成部分企業以「綠色」或「新能源」的招牌進園而「騙補」。
在人、財投入方面,相關政策佔比僅為5.1%和4.7%,容易導致頂層設計上有很好的制度框架,但缺乏配套的人財實施計劃,政策落地難。排污權交易可以提高企業的主動性,目前工業園區內替代政府進行環境資源交易市場組織者和中介的機構還較為缺乏,配套的政策也不多。
像入園前簽訂環保協議等自願型政策更少,僅佔比4%。這導致實現企業主動性不夠,且難以培育環境監測、「環境醫生」第三方環境服務市場。
一園一策,量身定製
工業園區的管理之難,根源在於園區的管理過程缺乏有效管理,在政策設計層面沒有進行有效分析。加強工業園區的環境管理,有以下建議。
首先,要完善園區環境管理的統籌性,突出園區環境管理的個性化。為了避免多部門管理造成的責任主體模糊,建議國家層面設立專門統一的園區協作平台,統籌政策的制定主體,環保部、水利部、工信部等專業主管部門能信息共享、職能協作。
另外,園區一直沒有專項法律依據,建議逐步從法律法規、技術細則、行業管理等層面完善整個政策體系,一園一策,設立園區量身定製的規范標准。
其次,優化工業園區的政策類型,弱化行政強制,引導經濟激勵型政策,深化經濟杠桿作用。例如推進排污權交易制度在園區的運用,培育園區環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市場,對違規運營企業進行信息公開,引進第三方環保服務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主性,變「園區-企業」為「園區-行業協會-企業」的管理,從而下沉管理重心,賦予企業更大的自治自由。
再次,要以數據為抓手,強化全過程管理和跟蹤。將企業基礎信息如經營數據資料、環境信息網路資源等資料庫,在過程管理中分時間段、分行業不斷進行歷史數據的對比,作為後續動態管理的參考。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此前的政策文本分析中,從未出現對園區環境管理收益測評和工業園區管理成本的指標,這可能造成為達標而成本過大,或是引入了所謂不相乾的「綠色企業」以創建「綠色園區」。所以,分析「成本」有效性,在園區環境管理中非常迫切。
⑧ 為什麼要治理工業廢氣
若果工業廢氣不治理抄:
大氣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氣以維持生命。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約2萬多次,吸入空氣達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氣對人體健康有直接的影響。
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是呼吸道疾病與生理機能障礙,以及眼鼻等粘膜組織受到刺激而患病。
比如,1952年12月5~8日英國倫敦發生的煤煙霧事件死亡4000人。人們把這個災難的煙霧稱為"殺人的煙霧"。據分析,這是因為那幾天倫敦無風有霧,工廠煙囪和居民取暖排出的廢氣煙塵彌漫在倫敦市區經久不散,煙塵最高濃度達4.46毫克/米3,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濃度竟達到3.83毫升/米3。二氧化硫經過某種化學反應,生成硫酸液沫附著在煙塵上或凝聚在霧滴上,隨呼吸進入器官,使人發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
由上例可知,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很高時,會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狀惡化,甚至在幾天內奪去幾千人的生命。其實,即使大氣中污染物濃度不高,但人體成年累月呼吸這種污染了的空氣,也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及肺癌等疾病。
⑨ 工業生產造成的大氣污染該怎樣治理
達奇環境的新型催化法脫硫脫硝技術,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嘗試一下
⑩ 治理工業污染青少年該怎麼做
①必須加強資源和環境法規、資源和環境知識的學習、宣傳,提高保護資源和回環境的意識.(②要全面規劃答,科學布局,保持生態平衡,防治環境污染.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方法.)③樹立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同人口、資源和環境的關系.④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應高度重視和警惕生態環境惡化所引起的問題,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A、提高環保意識;B.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守法,同破壞資源、環境的行為做斗爭;C、落實環保行動,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環境,珍惜資源,(舉例)守護好我們共有的家園.
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