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教育扶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教育扶貧

發布時間: 2020-12-13 19:40:06

Ⅰ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以下提法正確的是(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以下提法正確的是( )
A.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B.健全公共服務、建設基礎設施、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C.重點解決好深度貧困問題,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做好中央單位定點幫扶
D.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選擇一項或多項:A BC D
反饋
你的回答不正確
正確答案是:A, B, C, D

Ⅱ 青少年能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什麼貢獻

青少年在脫貧攻堅任務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學好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將來為建成小康做出自己的貢獻。

Ⅲ 精準扶貧這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何重大意義

看待精準扶貧的意義,首先要看到在經濟增長對剩餘貧困人口很難形成自動的拉動作用條件下,需要採取一種直接的更有效的干預方式。精準扶貧恰好是在現有制度和政治優勢條件下,能夠解決剩餘人口脫貧問題最有效的方式。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在內容上包括從精準識別扶貧對象、精準診斷致貧原因,到精準安排扶貧項目、精準計劃和使用資金、精準選擇到戶扶貧措施、因人因村精準選派幫扶人員、最後精準考核和認定脫貧成效的過程。

這是針對中國脫貧攻堅時期脫貧時間緊、任務重的特殊需要,利用中國獨特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採取集中資源、瞄準扶貧對象、實現扶貧對象精準脫貧的一整套戰略和實施安排。在某種意義上,精準扶貧戰略是對近三年來國家出台的一系列扶貧開發政策、重大措施的統稱。

(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教育扶貧擴展閱讀

扶貧的方法

1、要注重思想扶貧。所謂思想扶貧,就是要革除貧困者因貧守舊的貧窮思想文化,用先進價值觀念改造舊的、迂腐的思想文化觀念;用先進思想文化充實扶貧內涵,提升群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養。

2、 要注重教育扶貧。教育扶貧理應要緊緊抓住「技能扶貧」這個關鍵點。讓更多貧困群眾掌握和精通一技之長,並以此為基礎培養他們未來的職業能力,為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實現個人脫貧帶動家庭脫貧。

3、要注重文化扶貧。一些村鎮長期處於封閉落後環境之中。這些村鎮公共文化效能往往較為低下。因此,我們一定要以貧困村鎮的文化基礎建設作為重點,築牢貧困村鎮的文化陣地,把更多精力、資金投向貧困村鎮,不斷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生活化、本土化。

Ⅳ 論文 精準扶貧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性 要1500字

你是西南石油大學的吧,不可以作弊的哈,結課論文自己寫

Ⅳ 小康社會的農村教育什麼樣兒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而農村教育將在這一進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農村教育發展的路徑、重點和目標是什麼?在兩會召開之際,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馬敏和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汪明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暢談農村教育發展之路。

【訪談嘉賓】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馬敏

發展農村教育是縮小城鄉差距根本途徑

記者:我們該如何看待農村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地位和意義呢?

馬敏: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奮斗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重點、難點可能都在農村。從基本的國情來看,我們國家還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還占據著比較大的比例,只有使農村地區全面實現小康,中國才能真正建成小康社會。

而要把農村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是要提升農村的整體經濟水平、人口素質、文化環境。只有推進良好的農村教育,才能夠全面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發展了,才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良好基礎。同時,搞好農村教育,才能夠為農村社會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推動科技創新,提高國家的軟實力和綜合國力。歸納一下,農村教育的重要意義體現在3個方面:

第一,加強農村教育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也就是解決所謂「三農」問題的一個戰略舉措。

第二,加強農村教育是縮小城鄉差距、實現社會公平的根本途徑。我們要實現公平教育,首先要縮小城鄉差距。

第三,完善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必須加強農村教育。

汪明: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建成小康。如果按到2020年我國人口城鎮化率上升到60%左右計算,屆時仍有40%的全國總人口,也就是5億多人在農村生活和居住。這個龐大群體能否實現全面小康,對於我國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意義。

實現農村的全面小康,發展農村教育是根本。發展農村教育,是開發農村人力資源的根本手段,對於實現由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轉變、農村人口潛在優勢向現實優勢的轉化,對於推進新農村建設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農村教育是否「小康」達標要看五方面

記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的農村教育該是什麼樣的?應該從哪些角度去衡量?請給我們描繪一下小康社會背景下的農村教育圖景。

馬敏:小康社會下的農村教育,應該是在建設美麗鄉村的基礎上,發展高質量、多元化的農村學校,使農村學校成為「三個中心」,即鄉村教育中心、鄉村文化中心、鄉村信息傳播中心。農村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協調發展,農村人口各方面的素養,包括政治素養、文化素養、科學素養都得到普遍提升。

農村教育是不是搞好了,是不是達到了小康社會的標准,我覺得有5個方面很重要。

一是農村教育要實現多樣化發展。所謂多樣化發展,就是不管是教學點、村小、中心學校、鄉鎮學校,都屬於農村教育的體系,都要達到國家辦學的硬體標准,同時要在開齊課、開足課、開好課的基礎上,達到國家要求的教學標准,這個標准應該和城市是一樣的。各種類型的學校都能夠因地制宜地在鄉土辦好學。

二是鄉村學校教師的待遇要有大幅度提升。據我們了解,現在鄉村教師待遇普遍有所提高,但是還要繼續不斷提高,而不是過多強調教師要奉獻、要犧牲。越是艱苦的地方,教師待遇越要提高。

三是農村家庭對農村教育的滿意度要提高。現在隨著父母進城打工,出現大量「兒童移民」。我們應該讓農村的孩子在家鄉也能受到很好的教育。

四是農村教育的數字化水平要提高,要通過信息化來提高農村教育的水平。要把互聯網接入農村的每一個教學點,讓優質教育資源在農村得到很好的利用。

五是城鄉教育一體化要有新進展、新發展。城市要帶動鄉村,使城市的教師和鄉村的教師能夠攜手發展;使得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的水平能夠得到提高,同時在城市的帶動下,鄉村的教師素質能夠得到提高。

汪明: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教育戰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下的農村教育,應當是「普及水平更高,公平程度更高、教育質量更高」的教育。具體說,在普及水平方面,基本普及學前教育,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在公平方面,建成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確保農村孩子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在質量方面,教育質量整體提升,農村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廣大農村孩子接受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滿足。

農村教育發展的短板在「軟體」

記者:馬書記,您是師范大學的黨委書記,而且您經常到農村、邊遠地區深入調研。據您了解,最近幾年農村教育出現了一些什麼樣的變化,又存在什麼突出的問題呢?

馬敏:我在四川、湖北做了很多調查。在四川我調查了最窮的涼山地區,那是個少數民族地區,我在那裡上山下鄉過,也當過代課老師。我去湖北咸安區進行調研,跑了7個教學點,我發現變化很大。一個突出變化是現在農村學校的硬體設施已經得到改善,「兩免一補」和「改薄工程」使鄉村的校捨得到了很好的建設;另一個變化是農村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一些很偏僻的地方,互聯網、寬頻都有了。還有就是城鄉學校的交流在加強,城鄉學校一體化的進程在加快。

存在的問題,就是城市發展更快,城鄉教育水平差距還在擴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第一,是農村教師的結構性缺編,而且農村教師年齡偏大,他們的知識結構也比較舊。從學歷來說,大中專學歷比較多,學歷普遍偏低,接受專業培訓也較少。

第二,農村教師待遇在改善,但總的來說,農村教師待遇還是不高,社會地位還是偏低,職業吸引力不強。

第三,農村教育信息化總的來說經費還是不足。有了硬體,優質的教育資源沒有跟上,可持續的投入保障機制還沒有建立。

第四,農村留守兒童的比例還是偏高。據我們國家發布的信息,在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大概有2000多萬人,佔全國兒童總數的14.5%。怎樣讓留守兒童更加健康、陽光地發展,值得關注和思考。

我們觀察到的、農村教育存在的這些問題,也是農村教育今後需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汪明:近年來,我國農村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農村中小學面貌煥然一新。但農村教育的改革發展,特別是在規劃學校布局、健全保障機制、促進質量提升等方面仍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

突出表現為:一是農村中小學布局還不夠合理。由於過度追求資源整合、集中辦學,農村地區孩子上學不便、鎮區學校「大班額」現象比較突出。二是農村教育的條件保障還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硬體和軟體兩個方面,以教學儀器設備配置水平為例,義務教育學校教學儀器設備配置水平不斷提升,但城鄉差距仍然非常明顯。同時,義務教育教師學歷合格率保持在較高水平,城鄉差距並不明顯,但在義務教育教師學歷層次提升方面,城鄉差距依然較大。三是相對於城市而言,農村教育的質量提升面臨更大挑戰。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例,由於受到經費和師資等方面條件的制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仍面臨較大困難。

發展農村教育要做好「精準扶貧」

記者:在您看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的農村教育,路該怎麼走?在發展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馬敏: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定要大力發展農村教育,讓城裡的孩子和農村的孩子,能夠在同一片藍天下接受公平的、高質量的教育,這是我們努力的總方向。

第一,要注重教育公平。在城鎮化的大背景下,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要讓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傾斜,保障這些弱勢群體受教育的機會,甚至給他們創造同等的受教育機會。

第二,要注重提升農村教育質量。學校硬體改善了,但是教育質量如何?能不能趕上城市?這個差距至少不能越來越大,這是比硬體更為重要的事情。農村教育的質量怎麼提高呢?我覺得關鍵還是要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他們的待遇,改善教師結構。要有一些青年教師、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教師到農村去,提升農村教師隊伍的水平,同時推進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的協調發展。

第三,要做好精準的教育扶貧,補上短板。就是要找到農村教育的短板和問題所在,精準施策。比如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開不齊課,開不足課,開不好課。我們一定要針對這樣的瓶頸問題,或者叫做農村教育的「最後一公里」,實行精準的教育扶貧。

最近我們在湖北咸寧、恩施等很多地方,正在做這個事,通過信息化進行精準扶貧,就是通過建立信息化的數字學校,通過信息化手段來裝備農村教育。我們給他們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我們在咸安有30個扶貧點,全部實現了中心校帶村小,村小帶教學點。要把教育信息化和農村精準扶貧結合起來,融合起來,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解決教育精準扶貧的問題,補上資源不足的短板。這項工程我覺得應該在全國大力推廣。

汪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的農村教育,必須走內涵發展、質量提升之路,也就是不僅要讓農村孩子「有學上」,還要讓農村孩子「上好學」。從本質上看,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一樣,要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每個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

在新形勢下,提高農村教育質量要緊緊抓住關鍵環節,在轉變認識與觀念、改善條件與師資、推動改革與創新等方面下更大氣力,探索出一條新的農村教育發展之路。

讓鄉村教師職業有尊嚴有吸引力

記者:去年國家出台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政策,一個是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另一個是提出中小學教師的退出機制。這兩項政策引起了社會的很大關注,對這兩個文件,二位有什麼看法?

馬敏:我覺得這兩個文件的出台都很及時,但是關鍵是要真正落實。在落實方面,首先,要真正意識到提高鄉村教師工資待遇的重要性。根據我們的調查,好多農村教師每個月收入不到2000元,這是很低的一種生活水平。我覺得必須要提高他們的待遇,要略高於城市,才有吸引力,才能體現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提高他們的尊嚴。其次,要擴大農村教師的補充渠道,通過特崗計劃、支教計劃等向他們傾斜,讓一批老師能夠下得去、待得住、留得下,要培養一專多能的本土化教師,總之就是要加強教師的補充機制。再其次,要加大農村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的培訓,提高他們使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以彌補教育資源的不足。

第四,現在很多地方實行縣管校聘制度,老師屬於縣里管,可以定期交流。通過這樣的制度實行學區一體化的管理,建立起學校聯盟、對口支援結對幫扶的機制,使鄉村教師能夠流動起來。

對於將要開始實行的中小學教師定期注冊制度,我覺得這是應該的。不適合在農村學校任教的教師,需要有一個退出機制讓其退出,同時要建立補充機制,使農村教師隊伍能夠新陳代謝。這項工作一定要穩妥,要做好相應的思想工作和相應的安置,保持教師隊伍的穩定性。要通過政策的引導,進一步完善鄉村教育的結構、教師隊伍的結構。

汪明: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普遍存在數量短缺、學科結構失衡、年齡結構老化、學歷層次偏低和職稱比例失調等諸多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亟須從政策和制度層面提供保障。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無疑為改變鄉村教育面貌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包括進一步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提高鄉村教師待遇、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等在內的政策,對於打造鄉村教師隊伍、改變鄉村教育面貌具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還需加大投入

記者:新課改帶來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比如慕課、翻轉課堂、雲課堂,新高考改革也帶來「走班制」等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擔心由於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城鄉之間教育差距會進一步拉大。您怎麼看,您覺得農村中小學該如何應對?

馬敏:正是因為存在這些問題,我們更要加強農村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比如剛才你提到的慕課,還有很多課程會誕生,農村孩子如果學不到,就會拉大這個差距,但是如果他們也能學到,就可以縮小這個差距。

我們要採取得力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現在國家也意識到了,所以國家繼續實施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計劃,這個對農村是有利的,而且這個計劃現在還在不斷增加名額,給農村學生開了一些特殊的通道。

我們還要加強地方師范大學的建設,地方師范大學是直接給農村提供師資的,包括華中師大這樣的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有免費師范生,而免費師范生去向就是到農村,我們可以源源不斷地給農村提供一些好的師資,通過這些師資給他們一些好的教育。所以我覺得盡管有拉大城鄉差距的可能,但是通過我們的努力,通過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執行,我覺得是可以克服的。我們有信心使農村的教育質量得到提升,使農村的孩子受到好的教育,考上好的大學。

汪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包括微課、慕課、翻轉課堂、雲課堂等在內的網路化教育新模式不斷涌現,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產生了巨大影響。面對城鄉教育之間巨大的數字鴻溝,人們有這樣的擔憂是正常的。在新課改和新高考背景下,促進農村教育質量提升,同樣離不開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要把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作為擴充優質教育資源的一種重要方式,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

目前各地大力推進農村學校「校校通」「班班通」工程,建成集教學、教師研訓、教育資源庫、辦公自動化、信息發布為一體的現代遠程教育平台,取得了積極效果。此外,以「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為抓手,充分利用數字教育資源開展信息化教學,並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匯聚、形成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這種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對農村教育的輻射帶動作用非常明顯,有利於農村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

記者:現在發展農村教育,我們強調要加大投入,2012年教育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超過了4%,您覺得4%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我們是不是還有繼續加大投入的空間?

馬敏:這4%只是個起碼的水平,從世界發展的水平來看,4%不算高。但是中國大,我們畢竟還處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做到這點已經非常不簡單了,這是經過多年呼籲,政府下了很大決心才做到的。但是我們還要繼續加大投入,特別是要加大一些薄弱學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再就是還要提高農村地區學生生均信息化的水平,要提高農村地區學生的生均信息化經費。這個投入不光是靠中央,還有地方,包括省一級、縣一級的投入,還要想辦法吸引社會資金,讓有志於發展農村教育的企業參與進來。

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脫貧攻堅面臨怎樣的形式與任務

「十三五」時期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徹底解決全國目前尚未脫貧的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的貧困問題。

確保完成農村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須使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5000萬人左右通過產業扶持、轉移就業、易地搬遷、教育支持、醫療救助等措施實現脫貧,其餘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行社保政策完成脫貧。

當前,我國扶貧開發工作任務依然繁重,貧困人口規模仍然龐大,扶貧脫貧難度越來越大,我國扶貧工作也出現一些新轉變、新特點和新要求,同時也面臨新挑戰。

因此,「十三五」時期扶貧工作要適應新形勢、採取新思路、運用新機制、激發新動力,完成扶貧攻堅重大任務,補「三農」工作短板,促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

(6)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教育扶貧擴展閱讀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還不同程度存在。全面從嚴治黨、加強作風建設促進了脫貧攻堅良好氛圍的形成,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急躁和厭戰情緒以及消極腐敗現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有的還很嚴重,直接影響脫貧攻堅有效推進。

有的地方存在扶貧產業選擇上閉門造車、扶貧項目設計上好大喜功、工作開展上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勢必影響脫貧攻堅目標的如期實現,甚至會損害黨和政府形象。

脫貧內生動力有待增強。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脫貧內生動力的重要性愈發凸顯,而對於如何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探索與研究仍顯不足。有的地方對於缺乏內生動力的貧困群眾,簡單貼上「等靠要」、觀念落後保守的標簽。

這不但不能激發出他們脫貧的動力,反而可能強化其既有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如何打破束縛貧困群眾發展的觀念枷鎖、激發其脫貧的內生動力,亟須進行深入探索和實踐,需要更加廣泛深入的宣傳和引導。

Ⅶ 打贏脫貧攻堅戰,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什麼影響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目標。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標志性指標,是中國「十三五」時期的重大戰略任務。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重承諾。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是全面的,是要惠及十幾億人口、收入差距縮小、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的,是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社會公平正義等取得顯著進步的。與這些目標要求比,目前一些方面還存在著差距。

(7)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教育扶貧擴展閱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消除貧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不能一邊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標准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大力實施精準扶貧,不斷豐富和拓展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不斷開創扶貧開發事業新局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定決心和強大信心。

Ⅷ 我媽媽加了一個網上的微信群,以國家的名義說是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扶貧國家有這樣的扶貧政策嗎

國家政策哪有微信群,,想都不用想,假的。。。。現在說不要錢,回頭會說辦手續要錢,各種理由讓你媽媽交錢。。。身份證和銀行卡都給出去了,對方估計能直接提現了,就等收網了。。

Ⅸ 14.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在全國范圍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攻堅克難的關鍵一年。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三年行動指導意見,堅持脫貧攻堅目標和現行扶貧標准,堅持大扶貧工作格局,進一步聚焦突出問題,強化責任落實,把防止返貧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確保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左右,實現300個左右貧困縣摘帽,基本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建設任務,為2020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9)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教育扶貧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經過改革開放37年來的努力,我們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使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這個成就,足以載入人類社會發展史冊,也足以向世界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