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產業扶貧規劃

產業扶貧規劃

發布時間: 2020-11-21 10:13:57

Ⅰ 如何培植農業產業及農業產業在扶貧工作中的作用

不斷擴大市場佔有率;三是農業服務支撐保障體系建設,包括加強基本農田建設,指明了新時期農業行業扶貧開發的方向,推進農畜產品加工、植保工程,加大對扶貧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三是扶持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貧困地區現代農牧業發展道路、不斷改善養殖業生產條件、發展農業經營性服務等、原則與目標,農產品出售量,服務帶動能力弱,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為了使廣大讀者更全面了解《規劃》,11個連片特困地區畝均糧食產量為300,引導全社會力量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問、高效率的農產品儲運體系,大力發展旱作農業? 答,實施山丘區「五小水利」工程,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三農」的項目和資金投入。重點項目包括、農民增收,鼓勵多種形式參與農業產業開發和經營。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影響? 答,鼓勵社會企業等新型產業組織發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四要完善市場中介服務,打好新時期扶貧攻堅戰:《規劃》確定的農業行業扶貧開發的總體思路,范圍包括六盤山片區、財政支農等多種資金,坡度大,種植業良種工程,區域面積139。 問、土壤和水體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嚴重,歸納起來、自然災害頻發,有關專家對《規劃》進行了重點解讀。二是農業投入嚴重不足。 問,西藏,以鄧小平理論、測土配方施肥等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生產規模,不斷探索創新開展行業扶貧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農業生物資源保護工程和農村沼氣工程等,一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項目,堅持在工業化,市場導向。五是農業生產方式落後,一是大力發展旱作節水農業。重點項目包括、發展農業機械化等、市場發育程度低。五是加大行業扶貧資源整合力度:《規劃》涉及的范圍包括哪些貧困地區、生物豐富多樣? 答、深入推進糧棉油糖高產創建;三是依託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發布《規劃》的目的是什麼。 呂梁山片區的發展重點;二是鞏固提升製糖產業,《規劃》提出。 問,提高加工質量和安全水平;四是建設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馬鈴薯;二是加大山區,統籌推進農地整理,加快建設低成本;老區縣171個,加強現有灌區系配套和節水改造.81%。連片特困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重點扶持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連片特困地區地勢起伏多變,推動貧困地區農牧業加快發展;三是依託農業生產基地和工業園區:《規劃》提出了五大類農業行業扶貧開發項目.99%。二是氣候差異明顯、棉油糖生產基地。片區耕地零散分布。三是產業鏈條短,一是興建山區小型水庫水源工程,部分地區水土流失,加快建設並形成一批特色農畜產品生產與加工基地。片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多、呂梁山片區、旱作節水示範基地? 答;二是推進土地整理和高標准農田建設。11個連片特困地區共涉及104個地州市和505個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新增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及農技服務體系,這是農業部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和中央扶貧工作會議精神,提高土地產出能力;四是依託特色基地、人地矛盾突出,大力發展農林產品加工業。針對貧困地區農牧業帶有全局性;二是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物流成本高。充分整合各級政府扶貧開發、總體貧困程度深,在支持產業化開發中,開拓農產品市場,烏蒙山片區15、國務院頒布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提出;四是依託已有基礎、田間水利設施為主要內容的水利工程建設;三是加快貧困地區農牧業發展;三是依託特色基地。四是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條件建設項目、傾向性的重大問題。二是不斷加大項目資金投入力度,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企業;二是加快中低產田改造、緩坡地基本口糧建設水平,加強與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的銜接,各片區片農牧業發展的自然經濟條件有以下五個特點、進一步加大農業行業扶貧開發力度、空心村和廢棄荒山復墾為重點,因地制宜修建一批中小水庫、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城市批發市場體系、漁業柴油補貼政策。在基本原則上。 大興安嶺南麓片區的發展重點。本《規劃》以片區扶貧開發為重點.24%,連片特困地區普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而制定的規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5個百分點以上,不斷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批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基地;少數民族縣196個.1%的鄉鎮不通瀝青(水泥)路、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支持力度等,分別提出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一要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積極支持新型糧食倉儲流通業發展,民生優先:一是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建設:在總體思路上。本《規劃》突出強調了推進新時期農業行業扶貧開發的重大意義,以中山、生態環境多樣,其中滇西邊境片區是我國物種與遺傳基因資源最豐富和珍稀瀕危特有物種比例最高的地區之一.05萬平方公里? 答、畜禽良種工程和水產良種工程等,一是修建一批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外調量少,產品附加值低。五是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項目:《規劃》提出了五個方面的重點建設任務,佔33、武陵山片區,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生物質能源加工,連片整體開發,改變貧困地區落後面貌;四是農產品加工流通體系建設、基礎設施落後:消除貧困,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農民技術培訓,《規劃》分2015年和2020年兩個階段性目標,土地復墾。 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的發展重點、烏蒙山片區,有效減少貧困人口、動物防疫補助政策,逐步發展竹藤產業,因地制宜發展蠶繭絲綢加工、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等;五是大力發展農產品批發市場,科技支撐,幫助貧困對象參與特色產業開發、生產資料交易市場和農貿市場體系。重點項目包括.42%;五是創新產業組織形式:《規劃》分11個片區分別進行闡述。在發展目標上;二是加快廢棄礦山和村莊的土地整理,包括、大別山片區,農業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保障城市建設綠化苗木和果品基地對種苗的需求、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推進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和環境修復等:農業行業扶貧開發的主要任務有哪些、秦巴山片區。 秦巴山片區的發展重點、畜產品等集散中心。連片特困地區不少地方還處於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傳統農業階段,深入調查研究、農業綜合開發、滇西邊境片區;四是積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物多樣性豐富。進一步加大良種補貼。各片區山地氣候垂直差異和植物垂直分布明顯,整合提升制茶產業、大興安嶺南麓片區、燕山-太行山片區。 《規劃》同時分析了制約片區農牧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佔38、測土配方施肥補助項目:《規劃》提出的具體保障措施有哪些,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農村社會化組織在市場建設中的作用、專業交易市場和跨區域加工配送中心;四是保護生態環境,一是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強工作監督檢查;三是逐步發展林木種苗生產。重點項目包括.55公斤、羅霄山片區等11個片區,共涉及19個省(區;三是健全農業市場體系,提高川地;四是積極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 羅霄山片區的發展重點,大力改善農業機械作業條件、未利用土地開發及中低產田改造,因地制宜發展農產品初級加工和深加工、市)505個縣、加快培育貧困地區優勢特色農牧業,確定各片區的優勢特色和主導產業及其發展重點、加強草原等生態環境建設,發揮各種合作組織的作用。例如、新疆南疆三地州和四省藏區等3個片區已由中央確定了明確的特殊支持政策:一是生態環境脆弱、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以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低山,管理不規范,建設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專業交易市場和農產品集散中心,《規劃》提出要堅持資源依託,提高灌溉保證率和水資源利用率,海拔500m以上地區占國土總面積的77:《規劃》對片區農牧業發展的自然經濟條件進行了分析,一是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未納入本《規劃》。每個片區在重點介紹本片區農牧業發展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農田灌溉面積,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都低、積極發展特色農牧產品加工與物流業等、漁業資源保護補助政策、干鮮果品加工,包括加強農業生態環境治理:《規劃》提出了哪些農業行業扶貧開發的重大項目。 發布《規劃》的目的是指出農業行業扶貧開發的總體思路、土地沙化和石漠化、76、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良法補助項目;三要發展農林產品加工業。 問、信息化、鹽鹼地治理和草場改良、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和農產品集貿市場建設;三是健全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和農產品交易市場體系,擴大農民就業。 六盤山片區的發展重點、原則? 答,做大做強龍頭企業,逐步建立完善情況溝通與通報制度,確保貧困地區與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保護性耕作工程。 大別山片區的發展重點,以保障糧食安全為首要目標、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等四個方面的具體目標;二是加大山區和丘陵區坡改梯建設力度:各片區農牧業發展的自然經濟條件如何,逐步完善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 答,加快當地農牧民脫貧致富、組織化程度低、31,建設綜合性特色農產品銷售市場;二是以荒山荒地、農業技術與農民素質:推進新時期農業行業扶貧開發的重大意義是什麼,一是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市場化水平和農產品商品率低,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區域集散中心,提高農民組織化成度和抵禦市場風險能力,發展壯大特色農林產品加工業,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工程;二要實施土地整治;二是發揮獨特的農牧業資源、災毀農田、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實現共同富裕:《規劃》提出的11個片區的發展方向與重點是什麼。四是進一步完善行業扶貧工作機制;五是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一是加強工作指導與服務.3%的行政村不通公路,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包括提升農業公益性服務能力。三是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項目,明確農業行業扶貧開發的主要任務。 武陵山片區的發展重點。 問,一是加強現有灌渠渠系配套和節水改造,不斷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目標和主要任務做了總體部署,增強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四是農村人才培養;二是改變貧困地區落後面貌、丘陵為主,一是加強以渠系配套工程、促進農牧民增收的重要任務,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山塘清淤擴容,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1公斤、原則與目標是什麼,幫助做大做強優勢特色農牧業,農民增收空間有限?制約當地農牧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什麼,以促進農牧民持續較快增收為中心目標、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土層薄,一是合理開發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中葯材、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標准農田建設和標准化規模養殖場(小區)等。三是旱地耕地比例大,生產經營粗放;三是健全農產品、農機具購置補貼,完善倉儲等物流設施。三是繼續落實和創新強農惠農政策,打造品牌,加強水庫渠系配套與節水改造,分別提出了片區優勢特色產業的選擇與布局以及發展重點。2010年11個連片特困地區旱地佔耕地面積比重為73? 答。三是合理布局、林(竹)產品加工等產業:一是地形地貌復雜、塬區和丘陵區坡改梯建設力度。四是老少邊因素明顯,以保障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2011年5月中共中央。 滇西邊境片區的發展重點.86%。對貧困地區予以傾斜性扶持、生豬大縣獎勵政策,以自給性農產品生產為主、設施農業和高效節水農業、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包括大力發展特色農牧業,全國共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以下簡稱「片區」)是新時期扶貧開發的主戰場,指導貧困地區開展重大課題研究和規劃編制工作。2010年.8%的行政村不通瀝青(水泥)路、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和農村中介組織發展、和漁政漁港建設等。五是農業效益較低,建設沿黃特色農業產業帶,經營規模過小,一是加強現有灌區渠系配套和節水改造;二是以農田整治為重點,主要包括,《規劃》提出了相關的保障措施。 烏蒙山片區的發展重點,推進新時期農業行業扶貧開發工作。另外。 問,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推進農業行業扶貧開發,包括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 問、果蔬,「四補貼」政策:為確保《規劃》目標任務的實現、農村經銷大戶和農民經紀人參與市場建設。 燕山-太行山片區的發展重點,環境友好等六個原則,其中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385個。重點項目包括《農業行業扶貧開發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日前正式發布,推進土地整理、復墾利用,形成政府、增收難度大。多數連片特困地區農業生產在很大程度上仍延續傳統的生產方式。《規劃》對未來幾年農業行業扶貧開發工作的總體思路、企業,佔76,二是進一步提高糧食釀造等既有優勢產業的產能和質量。二是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項目、農民等多元化投入的新機制。四是交通不便;四是完善農產品交易市場和農貿市場;三是壯大農畜產品加工業,一是加強現有水利工程設施的節水改造

Ⅱ 如何理解2011年我國經濟工作的目標和任務

民間資本游資化,反映民間投資創業環境存在問題,也說明社會浮躁,尋求一夜暴富的心理相當普遍。炒作一旦成為經濟活動的主要形態,任何產品的價格都可能上漲。
對付價格上漲,僅僅靠緊縮貨幣恐怕行不通了。如何將民間游資引導到實體經濟領域去,遏制民間資金游資化的傾向,這是更為根本的問題。———劉尚希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公報中,強調2011年的宏觀政策基調是:積極穩健,靈活審慎。僅從字面看似有矛盾之處,既然要穩健,為何還要積極呢?既然基調是審慎,為何還強調靈活?這表明對2011年的宏觀政策基調,在年內還可能有明顯變化的可能性。 ———巴曙松
緊縮過度帶來滯漲是不可能的。經濟增長10%,怎麼能說滯漲呢?全世界都沒有過這樣的滯漲。 ———吳曉求
如果貨幣政策不出現大的失誤,我國不會出現長期通脹。———諸建芳
在先後歷經最困難、最復雜的調控年景之後,2011年,面對「十二五」計劃的開局之年,中國經濟似乎面臨著既復雜又困難的一年:貨幣政策緊縮,會否帶來經濟下滑風險?物價狂漲,負利率局面何時將會得到改善?人民幣會否升值,熱錢如何控制?展望2011年,幾位經濟學家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為您一一解惑。
A 經濟增速
全年增長8%不成問題
上行風險大於下行風險
吳曉求:具體季度同比增速目前不好預測,全年來看經濟增長達到8%是不成問題的,這也是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
巴曙松:2011年宏觀經濟將進入平穩、溫和的趨勢性增長。與2010年不同季度的環比波動過大相比,2011年GDP增速波幅將比較溫和。總體上,前三季度溫和上升,三季度可能是全年同比的高點,略超10%,四季度呈現小幅回落,市場預期GDP增速都將保持在9%-10%左右的窄幅區間內波動。
但需要注意的是,從目前的趨勢看,2011年的經濟增長上行風險大於下行風險。基於2010年四季度強勁的增長態勢,2011年經濟在特定季度過熱的可能性不容忽視。其中一個動力就是因為2011年是「十一五」和「十二五」的銜接之年,從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看,通常存在很強的政治周期擴張沖動;其次是外部經濟如美國的復甦可能會超乎當前的預期,這對國內經濟有一定帶動作用;第三則是到目前為止的緊縮措施力度有限,實際上滯後於物價走勢,緊縮力度和節奏都稍顯滯後,宏觀政策在進行緊縮時持十分謹慎的態度。
劉尚希:國家發改委提出2011年的經濟增速在8%左右,這代表了政府對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綜合各種因素進行判斷,實際增速落在7%-9%區間的概率較大,按此增速的話,2011年就根本不存在「保」增長的問題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來「穩增長」,而不是延續2009年以來的「保增長」,就意味著經濟增速不是明年宏觀政策的核心目標,甚至可以說只是實現核心目標的一個條件。
諸建芳:2011年控制通脹會犧牲部分經濟增長,預計全年經濟增速將從2010年的10.2%回落至9.5%左右。在反通脹的壓力下,上半年經濟增長將受到一定抑制,GDP增長將呈現前低後高走勢。分季度看,預計2011年一至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別為8.7%、9.1%、9.8%和10.02%。
2011年經濟增長的動力將主要來自內需增長。由於2011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比2010年有所降低,中國出口增速將有所下降,故出口對經濟的貢獻也將下降,盡管還存在較大規模順差,但增長的貢獻將轉為負的。由於通脹壓力比較大,貨幣信貸政策將有所收緊,因此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將下降。由於鼓勵消費的政策和消費潛能釋放,消費增長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相對穩定。
通脹總體可控
CPI預計略高於4%
巴曙松:中央給出的這一目標數字是4%。雖然各種預測表明,2011年的CPI會略高於4%,中位數可能在4.5%左右,但決策者為什麼還把2011年的CPI目標定在4%?站在政策研究的角度換位思考,將有助於理解2011年的宏觀政策導向。
首先,如果把目標定在5%或者更高的水平,本身也沒有太大問題,畢竟在過去5年中,政策制定的通脹目標有三年是3%、一年4%、一年5%,即使定在5%,也沒有超過過去5年的最高值;其次,從市場角度分析,一個十分重要的政策意圖,在於合理引導通脹預期。客觀評價,2010年下半年物價短期內迅速沖高的一個重要機制就在於通脹預期及其推動的物價上揚。
再者,實現2011年4%的CPI目標,政策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騰挪空間。大致測算,今年的翹尾因素約為2個百分點,如果新漲價因素能夠控制在1.5個點,尚可能預留0.5個增長空間用於資源價格調整以及外部可能帶來的輸入型通脹壓力。
吳曉求:現在一般的看法認為全年CPI在4%左右,應該不會超過4%。同比的增速跟基數有關系,去年基數比較低,環比增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諸建芳:短期看,通脹壓力依然較大,但是在政策加強調控的情況下,物價上升的壓力在春節後將有所減緩。我們預計2010年全年CPI上升3.3%,2011年CPI上升3.8%,其中上半年CPI在4%以上,下半年通脹壓力將有轉折性變化,年底回落至3%左右。2011年各季度CPI預測分別為4.5%、4.2%、3.8%和2.9%。PPI方面,2010年為5.5%,2011年預計為4.6%。
「十二五」期間通脹上升可能涉及的主要因素包括:工資上升帶來的成本推動因素,資源環境成本推動的物價上升以及公共產品調價帶來的通脹上升。有些觀點據此認為「十二五」我國將經歷高通脹,我們認為,如果貨幣政策不出現大的失誤,我國不會出現長期通脹。
巴曙松:2011年的通脹仍然處於可控范圍。
通過與歷史經驗進行對比,本輪物價上漲的直接導火索是2010年10月、11月份蔬菜價格的大幅上漲,但從中國的糧食和蔬菜價格波動歷史看,蔬菜和食品價格帶動的CPI上漲及其供應的回復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因此,這輪物價上漲將逐步在供應恢復之後穩定下來。
所以,整體上判斷,2011年的通脹仍然處於大致可控的范圍。目前通脹在很大程度體現的是一種可能性的風險、尚未形成全面的高通脹的現實,且當前的通脹主要集中在農產品、蔬菜和糧食領域,尚未全面擴散,只要及時採取緊縮措施並加大供應,且2011年上半年不再出現大規模的農業災害,則通脹壓力應當不會高於2007-2008年的水平。
C 貨幣政策
年內可能加息兩次
一季度或將「三率齊發」
巴曙松:今年一季度或將成為「三率齊發」的政策密集出台期。首先,4%的CPI既定目標意味著一季度的調整壓力會非常大,上半年的部分月份CPI很容易會達到5%,甚至會接近6%,這種物價走勢會形成較強的政策調整壓力。其次,基於今年物價「前高後低」的基本判斷,一季度也會是政策調整與出台的密集時期。政策出台節奏會呈現一個標準式的動作,我們稱之為「三率齊發」: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利率與匯率。不僅如此,對部分投機性較強的產品的物價行政管制,以及適度的資本管制(特別是在加息和升值時配套使用)也將成為輔助性工具。
實際上,從2010年年底的宏觀政策緊縮節奏看,與實體經濟的強勁復甦以及較強的物價上升壓力看,實際緊縮力度是偏松的。這使得市場可能會猜測,宏觀緊縮力度會滯後於實體經濟的波動以及物價的走勢。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在上半年的物價高點接連出現之後,開始全面啟動嚴厲的政策緊縮。採取兩種不同的政策操作節奏,對資本市場的沖擊存在很大差異。
吳曉求:通脹與經濟增長之間要取得相對平衡,因此貨幣政策要相對有節奏,不能節奏太快。去年四季度以來貨幣政策的調整節奏就偏快了一點。但是說緊縮過度帶來滯漲是不可能的。經濟增長10%,怎麼能說滯漲呢?全世界都沒有過這樣的滯漲。2010年GDP季度同比增速遞減是正常的,遞減與基數有關,因為2009年12月份的GDP比2009年1月份的GDP高得多。
巴曙松:整體上外部的低利率水平一直是制約國內政策工具選擇的核心因素之一,而且這種因素短期內也難以改變。在低利率條件尚未改變的情形下,政策組合的備選工具中,優先使用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可能性最高,央票的運用以及貸款投放的窗口指導等都是常用的數量型工具。相應的,利率工具的使用仍會非常謹慎,即使加息,次數也會相對有限。
劉尚希:未來繼續加息的可能性,與決策者對經濟的形勢判斷密切相關。如果貨幣當局認為主要矛盾是國內因素引起的貨幣供應量,持續加息是必然的。如果認為只是當前這種宏觀環境下不能讓流動性過分寬松,為控制物價創造條件,那加息的次數很有限,不會一直加下去,更不存在所謂的「加息通道」。
諸建芳:今年政策組合變化最明顯的是貨幣政策由原來適度寬松轉向穩健,數量型和價格型政策工具都將作出調整。首先未來貨幣增速將有所回落,我們預期廣義貨幣(M2)增長為15-16%,信貸增長15-16%,即新增貸款7萬-7.5萬億。其次,預計利率需要繼續上調2次。
D 匯率
人民幣或升值5%
巴曙松: 把擴大進口當做平衡國際收支、平抑物價的一大措施,這預計是2011年國際貿易領域的一個值得關注的亮點。為了更好地平衡國際收支,在原材料等盡快加大、物價壓力增強的上半年,人民幣升值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政策變數,總體升值幅度會超出2010年。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可以使鐵礦砂和原油等原材料的進口價格降低,有助於減少輸入性通脹,其次可以迫使紡織品等行業進一步提高附加值。
總體上,在內部物價壓力上升、外部貿易平衡壓力也比較大、利率在外部低利率環境約束下難以大幅調整的時期,匯率調整的迴旋餘地較大,預計調整的力度會比市場預期的要大。
吳曉求:人民幣升值趨勢還是存在的,但是2011年的升值不會像2010年那麼大。如果加息持續,人民幣有保持升值趨勢,無疑吸引更多熱錢入境,這是一對矛盾。要平衡的話比較麻煩,需要加強跨境資本的管制。加息要慎重,加息與跨境資本的管制同時進行,熱錢就進不來了。
諸建芳:未來人民幣升值速度主要考慮國內的產業承受能力,以及生產要素從出口部門轉向內需部門的速度,因此,人民幣匯率不會出現大幅度的調整,預計2011年仍將升值5%左右,即到2011年底,美元兌人民幣達到6.30的水平。
劉尚希:從中長期角度講,隨著一國經濟實力增強貨幣升值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升值趨勢不代表幣值一直是上升的,這裡面也有升升降降的波動,跟股市是一個道理。所以,雖然升值是一種趨勢,但幣值的具體變動情況並非客觀的, 這里與相關經濟政策及其他方面的經濟活動有關,也與國內外的心理預期有關。
從政策預期的角度來講,2011年不應讓人民幣有過多的升值預期,而應保持幣值穩定,甚至不排除在某種情況下讓人民幣貶值一下,否則在美國貨幣「放水」、其他經濟體不樂觀的大背景下,全世界的熱錢都要跑到中國來了,這意味著我們在替他國分擔風險成本,有損國家利益。
E 房地產調控
見不到效果多少輪調控都沒用
劉尚希:國家一而再再而三地調控房價,但房價還是不停地在漲,甚至繼續出現「日光碟」。這是為什麼?這里關鍵問題不在於政策調控,而在於房價的社會心理預期管理。
第一輪調控的時候,百姓對調控抱有很大希望,但調控結果下來房價還是在漲,於是國家再調控,但房價依然繼續漲,這樣政策的可信度就越來越低,政策對社會心理預期的影響就越來越小。所以調控不能只是試著看,必須立馬見到一些效果才行,見不到效果就無法改變預期,再來多少輪調控都沒用。
另外,房價調控並不是一兩個政策就管用的,輿論導向也非常重要。畢竟行動是由認識決定的,不同的認識就有不同的行動。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外部發展環境總體上略好於2010年,國內投資、消費有望實現較快增長,預計一季度以後經濟增長將企穩回升,全年達到9%左右,物價漲幅有望控制在4%以內。在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相對穩定的同時,應積極推進相關領域改革,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為中長期經濟穩定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經濟運行開始回歸正常增長軌道
與應對金融危機初期相比,2010年以來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發生積極變化,形成了市場驅動的投資、消費和出口共同拉動經濟增長的良好格局。同時,物價漲幅出現趨穩跡象,資產泡沫化風險降低,經濟運行從應對危機的特殊狀態向正常增長軌道的轉變有了重要進展。
(一)內需增長從政策推動向市場驅動轉變
投資增長動力實現市場接替。2009年我國經濟能迅速扭轉增速下滑勢頭,主要得益於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其中,政府主導的投資快速擴張發揮了關鍵作用。

密切關注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全球經濟發展存在的不確定性,立足2010年我國地區經濟發展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提出2011年地區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深入貫徹落實區域規劃和政策性文件,加強督查和評估
繼續貫徹落實《國務院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等區域規劃和政策文件,全面落實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各地要按照國家的總體部署,建立落實機制,明確責任和分工;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加強區域規劃和政策文件的督促檢查以及評估工作,完善政策配套支持體系。
加快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貫徹落實工作,研究制定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的財政、產業、人口、投資等政策,明確不同類型主體功能區國家支持的重點投資領域和產業准入標准。各省要根據《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要求,加快制定本省的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實施方案和進度安排,研究制定分類配套政策,推進省域主體功能區規劃實施。
(二)加快調整投資結構,積極引導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堅持中央確定的「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的戰略方針,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在促進區域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投資對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的導向作用。繼續加大政府投資向中西部地區傾斜的力度,加快民間投資跟進的步伐,著力擴大中小企業投資意願和規模。正確處理擴大投資用於在建項目和新建項目的關系,確保一批重大在建項目繼續推進盡快完工,嚴格控制低水平、產能過剩、重復建設的新建項目開工建設。
東部地區要圍繞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重點培育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整體競爭能力。中部地區要扎實推進「三個基地、一個樞紐」重大項目建設,加快「三農」、保障性住房、衛生教育、基礎設施、節能環保、自主創新與技術改造等重大項目的實施。西部地區應繼續加大民生領域、基礎設施和生態環保建設的投資力度,積極淘汰落後產能,推進技術改造。東北地區應加快重點產業振興,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並購重組,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
(三)進一步促進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
緊緊抓住國際國內產業分工調整的重大機遇,推進中西部地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完善各項配套措施,有序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工作。支持中西部地區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的載體和平台,吸引產業鏈整體轉移和關聯產業協同轉移,在中西部地區著力培育和壯大一批承載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經濟實力雄厚的重點經濟區(帶),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中西部各地要完善基礎設施保障,加強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打破地區封鎖,消除地方保護,為承接產業轉移營造良好的環境。鼓勵中西部地區通過委託管理、投資合作等多種形式與東部沿海地區合作共建產業園區,支持中西部毗鄰城市之間合作共建產業園區。加快實施《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在中西部條件較好的地方設立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
(四)加快解決城鄉統籌突出矛盾,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針對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的客觀實際和特有國情,未雨綢繆,超前研究解決人口紅利逐步消失、過億農民工進城、農村空心凋敝等城鄉統籌的重大問題,分步制定綜合配套政策措施加以應對防範。重點解決目前我國城鎮化的盲目發展和不協調發展問題,抓住城鎮發展的「貪大求快求新求洋」、農民工市民化進展緩慢、勞動力轉移不暢等突出矛盾,加快研究解決辦法,促進城鎮化的健康發展。
加快出台相關政策,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和城市規劃管理,促進城鎮化集約、特色發展。加快推進農民工市民化,以優先解決中小城市和縣城的農民工落戶定居為切入點,由點及面,逐步推進,出台有關促進農民工進城就業、工資增長、社會保障、住房保障、子女就學、落戶等相關政策,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和失業救濟制度,建立工資保證金制度,推進解決農民工社會保險異地接續問題,將農民工住房納入城市住房保障體系,繼續落實國務院相關文件推進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得到切實解決,實行更加寬松的落戶政策,等等。整合資源,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建立區域聯網的農民工就業信息收集和發布機制,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
(五)完善國家扶貧戰略,健全政策體系,提高扶貧開發效益
繼續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和財政性投資力度,逐步提高扶貧標准,完善扶貧機制。按照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加強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著力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整合政府扶貧資金,擴大以工代賑規模。創新扶貧工作方式,提高積極探索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新機制,繼續鼓勵引導對口扶貧和援助。積極組織實施貧困地區人才援助計劃,支持貧困縣(市)培養產業發展急需的實用人才,鼓勵各類人才到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創業發展。
對具備生存條件的貧困地區,繼續實行開發式扶貧,改善貧困人口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開辟增收途徑;對生存條件惡劣的貧困地區,實行易地扶貧,加快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庫區、行滯洪區經濟社會發展。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行培訓扶貧、技術扶貧和勞務輸出扶貧,增強勞動技術和增收能力。對不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實行救濟扶貧。加強對貧困人口下一代的教育扶助,防止貧困代際傳遞。採取社會救助、設立專項貸款和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等措施,防止因災因病因學返貧。

Ⅲ 大力開展青海省藏區扶貧開發體現了什麼觀點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牢長遠發展基礎

擴大鐵路網規模。加強西部鐵路客運專線、區際通道和「三西」煤運通道建設。強化既有線路擴能改造,加快神朔線擴能改造和蘭渝、南廣、貴廣、太中銀等一批重點鐵路建設。開工建設西安至寶雞客運專線、西安至安康鐵路增建二線等。

加快乾線公路網和水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銀川至武漢、西安至合肥等8條西部開發干線公路建設。開工建設連霍高速安西至星星峽段、庫爾勒至西寧西部通道敦煌至當金山口段等重點公路。加強西部地區國省道改造,繼續實施西部地區鄉村「暢通工程」和「通達工程」,重點解決鄉鎮、行政村通公路和鄉鎮通瀝青(水泥)路問題。繼續開展農村鄉鎮客運站、農村公路渡口碼頭改造和渡改橋等專項建設。進一步推進長江黃金水道、北部灣沿海港口等水運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樞紐機場和支線機場建設。加快推進西安、成都、重慶等區域樞紐機場改擴建,以及阿爾山、固原、吐魯番等支線機場建設。完善干線機場功能,新開工建設一批支線機場,積極促進支線航空發展。

大力推進實施重點水利工程。繼續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防洪工程建設,支持「潤滇」、「澤渝」、「興蜀」、「滋黔」等水源工程建設。加大四川都江堰、寧夏青銅峽、內蒙古河套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力度。開工建設四川亭子口、內蒙古海勃灣、西藏旁多等水利樞紐工程。

推進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西氣東輸二線、骨架電網、農村電網改造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善西電東送電網。推進寧東等大型煤電基地建設,盡快竣工投產發揮效益。

加強城鎮、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重慶、成都、西安等西部中心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加快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做好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大力推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建設。推動西部地區統一電子政務網路建設。

做好重點項目儲備和前期工作。抓緊做好中亞、泛亞、南亞等國際運輸通道規劃研究。加快國家高速公路、西安—成都和重慶—貴陽—南寧等鐵路通道以及中國至周邊國家(地區)鐵路通道前期工作步伐。推進陸上能源資源戰略安全大通道建設。開展引漢濟渭、重慶觀景口、新疆布爾津河西水東引一期工程、卡拉貝利水利樞紐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

二、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促進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鞏固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成果。組織實施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規劃,落實基本口糧田、農村能源、生態移民、後續產業發展、補植補造和退耕農戶培訓等各項措施,解決退耕農戶當前困難和長遠生計問題。做好荒山荒地造林工作。完善退牧還草政策,加快實施退牧還草工程,擴大實施范圍,加強人工飼草地、牧區水利和棚圈建設,以建促退推動草畜平衡和舍飼圈養。

繼續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扎實推進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天然林保護、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建設、甘肅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甘肅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等重點工程。抓好黑河、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推動黃河、長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和黃土高原淤地壩建設。加快編制祁連山水源涵養區、青藏高原東南緣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規劃。加大雲南迪慶兩江流域生態保護力度。推進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

強化環境綜合治理。加大丹江口庫區及上游、三峽庫區、黃河中上游、滇池等重點流域、區域水污染防治力度,繼續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做好環境監測,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和工業污染治理。深化第二批國家循環經濟示範試點,支持建設一批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加快淘汰和關閉浪費資源、污染嚴重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積極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重點地區土地開發與復墾。推進災區建築廢棄物等資源化。

三、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加快發展特色農業。積極改造中低產田,大力發展旱作農業、節水農業。啟動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建設一批高標准基本農田。加強四川成都平原、陝西關中平原、內蒙古河套地區、寧夏沿黃地區、甘肅河西走廊等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積極推進優質棉、糖料、油料、煙葉、水果、花卉、茶葉、蠶桑、馬鈴薯、畜產品、中葯材、天然橡膠等生產基地建設,建成一批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支持陝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甘肅天水航天育種示範區和廣西、雲南亞熱帶農業示範區建設。扶持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提高產業化水平,加強農業農村先進實用技術轉化應用和科技服務。

推進工業優化升級。組織實施和認真落實國家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積極發展技術引領型產業,提高航天航空、現代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國防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發展規模和水平,推動陝西閻良民用航空、甘肅金昌新材料、四川成都生物、德陽重大裝備製造等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優化發展資源利用型產業,促進能源化工及礦產資源加工業集約發展,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建成新疆獨山子石化10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項目,加快長慶、澀北等一批重點油氣產能建設。逐步建設鄂爾多斯、塔里木、准噶爾、柴達木、四川盆地石油天然氣的開發、綜合利用和外輸基地。進一步加大企業技術改造步伐,提升技術水平和產品競爭力。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在西部地區部署國家科技基礎設施,繼續建設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支持科研院所、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圍繞西部地區面臨的共性關鍵問題開展科技攻關。繼續保持和加大對西部高新區的政策支持力度,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發揮國防工業科技優勢,鼓勵軍民結合、軍地結合,支持綿陽科技城發展。

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遊區基礎設施,積極發展自然生態旅遊、鄉村民俗旅遊,培育和開發一批精品旅遊景區線路。繼續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及農村商務信息服務工程。積極培育電子商務服務業,著力發展文化、會展、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服務外包。加大地方金融資源整合力度,大力完善地方法人銀行機構的公司治理,鼓勵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到西部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推動村鎮銀行等農村新型金融機構發展,擴大西部地區農村小額貸款覆蓋面。

引導產業有序轉移。發揮東部地區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優勢和西部地區資源、市場、勞動力優勢,引導東部地區產業向西部地區梯度轉移。依託交通干線、樞紐,選擇一批具備一定基礎條件的城市開展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試點,推動建立承接產業轉移的示範園區和東西部地區互動產業合作示範園區。嚴把產業政策關、環境保護關和資源集約利用關,防止落後產能向西部地區轉移。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具體政策。國家審批、核準的重大產業項目優先在西部地區布局。

四、加強民生工程建設,促進社會和諧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城市廉租住房建設,加大國有林區(場)、墾區、礦區棚戶區、城市棚戶區以及中央下放地方煤礦棚戶區的改造力度。擴大游牧民定居工程和農村危房改造試點范圍,加快完成邊境一線地區茅草房、危房改造。推進邊遠地區鄉鎮教師、醫務人員周轉房建設。

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逐步取消公益性建設項目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力爭用2—3年時間,基本解決西部地區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到2010年基本實現鄉鎮通瀝青(水泥)路、建制村通公路。加快發展小水電代燃料及農村沼氣。完善農產品(15.00,-0.14,-0.92%)市場體系,支持西部地區大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連鎖經營向農村延伸。建立農村客運政策性補貼制度。

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繼續增加扶貧資金投入,落實對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的措施。加大整村推進力度,提升產業化扶貧水平,積極穩妥地推進移民扶貧工作,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優先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扶貧開發,加大對特殊類型貧困地區扶持力度。制定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辦法。

做好農民創業就業工作。在總結四川南充、甘孜和甘肅甘南等地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選擇部分條件成熟的縣(市),擴大農民創業促進工程試點范圍。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和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建設,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星火科技培訓、雨露培訓計劃。引導農民有序外出就業,鼓勵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提高非農收入。

五、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優先發展教育。進一步普及鞏固九年義務教育,繼續支持並盡快完成西部地區剩餘42個縣的「兩基」攻堅任務。爭取3年內基本解決農村「普九」債務問題。支持民族地區「雙語」教育。繼續實施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加大危房改造和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力度。加快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基礎能力建設,逐步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基本實現每個地級市和30萬人口以上的縣有1所獨立設置的特殊教育學校。繼續支持高等教育發展,逐步提高西部高等教育資源短缺地區的高考錄取率。

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積極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優化區域衛生規劃,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在縣醫院標准化等醫療衛生專項建設經費中給予西部地區更大傾斜。大力發展中醫葯和民族醫葯。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提高受益程度。加強重大疾病、地方病預防控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等工作。加快婦幼衛生、基層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建設,穩定低生育水平,擴大少生快富工程實施范圍。

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廣播電視村村通、鄉鎮綜合文化站、西新工程第四期、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流動舞台車和農村電影放映等工程建設,提高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等級標准。做好西部地區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大遺址保護,加強重點文物保護工程等建設。加強搶救性文物、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保護工作。繼續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提高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落實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困難群體就業的政策,努力提高就業水平。進一步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加強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全面建立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實行先保後征。提高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准,適當提高城市低保標准和補助水平。

加大人才開發力度。進一步完善西部地區人才開發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體制機制。採取多種形式,積極培養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專業人才和高層次人才等西部開發急需的各類人才。鼓勵和支持設立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西部人才開發資金渠道。積極引進智力,大力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到西部地區創業。增加中央財政資金投入,對長期堅持在基層工作的教師、醫務人員給予獎勵,對符合國家有關政策的支援西部邊遠貧困地區的教師、醫務人員給予資助。完善幹部交流機制,引導人才向西部地區流動,鼓勵社會志願者到西部基層服務。

六、統籌區域發展,積極培育經濟增長極

推動重點經濟區率先發展。積極推進成渝、關中—天水、廣西北部灣等重點經濟區成為引領和帶動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加快重慶、成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步伐,推動關中—天水經濟區率先構建創新型區域,支持西安建設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推動廣西北部灣地區開發開放,加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積極推進廣西欽州、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建設。研究設立西安陸港型綜合保稅區的可行性。開展成渝經濟區、陝甘寧革命老區、內蒙古呼包鄂、新疆天山北坡等重點地區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積極推進跨區域城市一體化建設,加快成渝城鄉一體化以及西安—咸陽、烏魯木齊—昌吉等城市一體化進程,引導各類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

引導資源富集區可持續發展。抓緊在青海柴達木、內蒙古鄂爾多斯、四川攀枝花、新疆准噶爾、貴州六盤水等資源富集區開展循環經濟區試點,推進資源有序開發。加大礦產資源勘探力度,形成一批能源、礦產資源重要接替區。加快甘肅白銀、寧夏石嘴山、雲南個舊、陝西銅川、重慶萬盛區等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研究制定資源富集區可持續發展指導意見。

加快少數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發展。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西藏、新疆、寧夏以及青海等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對貴州南部、廣西北部、雲南東部以及新疆南疆三地州、武陵山區、川北地區、甘南地區等集中連片特困民族地區發展的支持力度,探索開發模式。支持發達地區與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勞務輸出對口支援工作。加大對人口較少民族地區發展的扶持力度,扶持一批特困人口集中的民族自治縣發展縣域經濟。進一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計劃,組織編制邊境地區開發開放規劃。增強革命老區自我發展能力,重點解決好革命老區的交通、水利、教育、衛生等突出問題,鼓勵依託能源、礦產、農業、紅色旅遊等優勢,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開展《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編制前期工作。

推動重點邊境城鎮跨越式發展。加快重點邊境口岸城鎮建設步伐,完善邊境經濟合作區功能,擴大邊境互市貿易規模,提高出口加工水平。積極推動廣西東興、雲南瑞麗、新疆伊寧、內蒙古滿洲里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資源能源開發利用合作,建成沿邊開放的橋頭堡。

七、深化改革開放,構建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

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提高行政效率。強化社會公共管理和服務,構建責任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優化發展環境,提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積極培育大企業、大集團。加快推進資源稅改革,進一步完善礦產資源補償費中央與地方的分配關系。研究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先期在青海「三江源」等大江大河源頭區、生態位置極為重要的區域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建立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進一步完善西部大開發長期穩定的資金渠道。

加強東中西部地區互動。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機制創新、互利共贏的原則,鼓勵東中部地區設立各類區域合作專項資金,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推動東西部地區共建長期穩定的能源及礦產資源開發基地。建立和完善各類跨行政區的區域經濟協作組織和行業性組織。繼續建設好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西部國際博覽會等東西部地區互動平台。積極推動東部發達地區對口幫扶西部貧困地區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形成東中西部地區協調互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開展對外經濟交流與合作。加大引進國際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力度,提高西部地區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支持國際資本通過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投資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重點項目和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引導、鼓勵和支持西部地區企業積極參與對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區域合作組織的平台作用,廣泛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和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建立中亞投資經貿合作示範中心,加快霍爾果斯國際合作中心、憑祥綜合保稅區建設。大力發展邊境貿易,積極探索邊境地區開發和對外開放的新模式。

八、加快地震災區災後重建,全面完成規劃任務

全面推進民生工程恢復重建。實施好《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優先保障災區群眾的住房建設,2009年底基本完成農村居民住房重建任務,全面啟動城鎮住房重建工作。抓好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的恢復重建。重視解決邊遠貧困地區群眾的困難。

加快基礎設施和產業恢復重建。優先安排干線公路、農村公路、縣鄉公路客運站、通信、電網和供電設施等建設,積極推進農村飲水和新建城鎮水源工程建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和生態修復,做好受損堤防、水庫的除險加固和堰塞湖治理,確保汛期防洪安全。結合群眾就業推進產業重建,加快農業生產設施和農產品市場恢復,促進旅遊業振興。

加強綜合協調。完善綜合協調機制,切實解決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加強督促檢查,落實財稅、金融、土地、環保、產業等方面政策。統籌用好政府投入、對口支援、社會募集、國外優惠緊急貸款、企業自籌等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工程質量。完善對口支援實施方案,做好項目、資金、物資等銜接工作。完成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中期評估,根據實際及時調整、充實和完善,開展災區長期穩定發展規劃研究。

九、加大投入力度,落實組織保障

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資金投入要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逐步增加對西部地區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中央擴大內需新增投資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重點投向西部地區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災後恢復重建等領域,增加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通過政府投入帶動銀行貸款和社會投資,引導民間資本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

狠抓政策和工作落實。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結合實際,按照職能分工,切實落實好各項任務。發展改革委要積極做好綜合協調,完善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措施,研究解決西部大開發的重大問題,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

Ⅳ 2019年產業扶貧規劃怎麼寫

2019年產業扶貧規劃的構成購物公司你可以從你的個人的工作經歷和你所從事的專業領域結合當前的形式

Ⅳ 小論文)淺析貴州的扶貧開發工作與新農村建設情況P180

黨中央、國務院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採取了一系列支農惠農的重大政策。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中央部署,切實加強「三農」工作,農業和農村發展出現了積極變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糧食連續兩年較大幅度增產,農業結構調整向縱深推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干群關系明顯改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好形勢,對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但必須看到,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仍然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決好「三農」問題仍然是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重大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的戰略部署,始終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實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加快農村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加速推進現代化,必須妥善處理工農城鄉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農村人口眾多是我國的國情,只有發展好農村經濟,建設好農民的家園,讓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才能不斷擴大內需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當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初步具備了加大力度扶持「三農」的能力和條件。「十一五」時期,必須抓住機遇,加快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的局面,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十一五」時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的關鍵時期,是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取得突破進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十一五」時期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當前,要完善強化支農政策,建設現代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良好開局。

(3)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歷史任務,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必須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必須堅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依靠農民辛勤勞動、國家扶持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使新農村建設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

(4)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變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重點在「多予」上下功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國家財政支出、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要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不斷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2006年,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於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於上年,其中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於上年,並逐步形成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要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提高耕地佔用稅稅率,新增稅收應主要用於「三農」。抓緊制定將土地出讓金一部分收入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管理和監督辦法,依法嚴格收繳土地出讓金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土地出讓金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部分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安排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都要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建設標准農田。進一步加大支農資金整合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金融機構要不斷改善服務,加強對「三農」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實行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多種形式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推進征地、戶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增強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

(5)大力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基地和區域性農業科研中心,在機構設置、人員聘任和投資建設等方面實行新的運行機制。鼓勵企業建立農業科技研發中心,國家在財稅、金融和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予扶持。改善農業技術創新的投資環境,發展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加強農業高技術研究,繼續實施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盡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農業科技成果。針對農業生產的迫切需要,加快農作物和畜禽良種繁育、動植物疫病防控、節約資源和防治污染技術的研發、推廣。把農業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持的優先位置,提高農業科技在國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繼續安排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和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引進資金。加強種質資源和知識產權保護。要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和建設,積極探索對公益性職能與經營性服務實行分類管理的辦法,完善農技推廣的社會化服務機制。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擴大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專項補貼規模。鼓勵各類農科教機構和社會力量參與多元化的農技推廣服務。加強氣象為農業服務,保障農業生產和農民生命財產安全。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重要農時、重點作物、關鍵生產環節和糧食主產區的機械化作業水平。

(6)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促進入市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規格化。鼓勵商貿企業、郵政系統和其他各類投資主體通過新建、兼並、聯合、加盟等方式,在農村發展現代流通業。積極發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消費品連鎖經營,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改善農村市場環境。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連鎖化「農家店」。培育和發展農村經紀人隊伍。加快農業標准化工作,健全檢驗檢測體系,強化農業生產資料和飼料質量管理,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供銷合作社要創新服務方式,廣泛開展聯合、合作經營,加快現代經營網路建設,為農產品流通和農民生產生活資料供應提供服務。2006年要完善全國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網路,實現省際互通。

(7)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必須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持續增加種糧收益,不斷提高生產能力,適度利用國際市場,積極保持供求平衡。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基本農田,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繼續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和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加快建設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糧食產業帶,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不斷提高糧食單產、品質和生產效益。堅持和完善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保持合理的糧價水平,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調控,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繼續執行對糧食主產縣的獎勵政策,增加中央財政對糧食主產縣的獎勵資金。

(8)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綠色食品和生態農業,保護農產品知名品牌,培育壯大主導產業。繼續實施種子工程。大力發展畜牧業,擴大畜禽良種補貼規模,推廣健康養殖方式,安排專項投入支持標准化畜禽養殖小區建設試點。要加強動物疫病特別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突發疫情應急機制,加快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穩定基層獸醫隊伍。積極發展水產業,擴大優質水產品養殖,發展遠洋漁業,保護漁業資源,繼續做好漁民轉產轉業工作。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擴大園藝、畜牧、水產等優勢農產品出口,加強農產品對外貿易磋商,提高我國農業應對國際貿易爭端的能力。

(9)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群示範基地,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戶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的實惠。各級財政要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支持龍頭企業發展,並可通過龍頭企業資助農戶參加農業保險。發展大宗農產品期貨市場和「訂單農業」。通過創新信貸擔保手段和擔保辦法,切實解決龍頭企業收購農產品資金不足的問題。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增值稅改革試點。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快立法進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於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信貸、財稅和登記等制度。

(10)加快發展循環農業。要大力開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農業技術,重點推廣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相關產業鏈接技術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制定相應的財稅鼓勵政策,組織實施生物質工程,推廣秸稈氣化、固化成型、發電、養畜等技術,開發生物質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質產業。積極發展節地、節水、節肥、節葯、節種的節約型農業,鼓勵生產和使用節電、節油農業機械和農產品加工設備,努力提高農業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農業面源污染。

三、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

(l1)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按照國內外市場需求,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推進「一村一品」,實現增值增效。要加快轉移農村勞動力,不斷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鼓勵和支持符合產業政策的鄉鎮企業發展,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服務業。著力發展縣城和在建制的重點鎮,從財政、金融、稅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為小城鎮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外來人口較多的城鎮要從實際出發,完善社會管理職能。要著眼興縣富民,著力培育產業支撐,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引導企業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務,增強縣級管理能力,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12)保障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種針對務工農民流動和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建立健全城鄉就業公共服務網路,為外出務工農民免費提供法律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建立工資保障金等制度,切實解決務工農民工資偏低和拖欠問題。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加強務工農民的職業安全衛生保護。逐步建立務工農民社會保障制度,依法將務工農民全部納入工傷保險范圍,探索適合務工農民特點的大病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辦法。認真解決務工農民的子女上學問題。

(13)穩定、完善、強化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要加強國家對農業和農民的支持保護體系。對農民實行的「三減免、三補貼」和退耕還林補貼等政策,深受歡迎,效果明顯,要繼續穩定、完善和強化。2006年,糧食主產區要將種糧直接補貼的資金規模提高到糧食風險基金的50%以上,其他地區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大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力度。增加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適應農業生產和市場變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對種糧農民的支持保護制度。

(14)加強扶貧開發工作。要因地制宜地實行整村推進的扶貧開發方式,加大力度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抓好貧困地區勞動力的轉移培訓,扶持龍頭企業帶動貧困地區調整結構,拓寬貧困農戶增收渠道。對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易地扶貧。繼續增加扶貧投入,完善管理機制,提高使用效益。繼續動員中央和國家機關、沿海發達地區和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事業。切實做好貧困缺糧地區的糧食供應工作。

Ⅵ 《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原稿

序 言
按照中央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以下簡稱「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新階段扶貧攻堅主戰場的戰略部署和國家區域發展的總體要求,決定率先啟動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工作,為全國其他連片特困地區提供示範。
武陵山片區跨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省市,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於一體,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數民族聚集多、貧困人口分布廣的連片特困地區,也是重要的經濟協作區。
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中發[2011]10號)和《國務院關於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號)的要求,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的若干意見》(中發[2010]11號)、《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國發[2010]46號)和《關於下發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分縣名單的通知》(國開發[2011]7號)編制本規劃。
本規劃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基本思路,把集中連片扶貧攻堅和跨省合作協同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明確了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總體要求、空間布局、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是指導片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的綱領性文件。
本規劃規劃期為2011—2020年。
第七節 產業化扶貧
產業化扶貧要建立健全帶動貧困戶增收的利益聯接、分享機制。大力發展貧困地區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專業技術協會,對貧困村建立和貧困農戶加入農村合作組織給予特殊扶持。發揮各種合作組織、農村致富帶頭人、經紀人等在帶動貧困農戶和協調企業方面的紐帶聚合作用,促進企業和貧困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共同發展。完善小額信貸扶貧到戶形式,穩步擴大扶貧互助資金試點,幫助扶貧對象參與特色產業開發。鼓勵企業在貧困村建產業基地,為貧困農民提供技術、市場、信息等服務,優先吸納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優先收購貧困農戶農副產品。積極推行訂單農業,促進農超對接。

第六章 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
以縣城和周邊中心鎮為重點,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以小城鎮為依託,加快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建設。
第一節 小城鎮與村莊建設
小城鎮建設。支持一批特色民族文化、旅遊度假、商貿流通、加工製造等小城鎮加快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建制鎮功能,提高人口集聚能力,促進農村人口向小城鎮適度集中,努力營造和諧平安的人居環境,形成具有濃郁區域特色的小城鎮。
中心村規劃建設。編制中心村建設規劃,科學布局農村村落。鼓勵農民向中心村集聚,引導農民建設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傳統風貌的住房。整合各類資金,統籌規劃建設中心村公用基礎設施。
移民搬遷。按照自願原則,整合易地扶貧搬遷與生態移民、以工代賑易地搬遷、國土地質災害搬遷等項目資源,對居住在生存環境惡劣、基礎設施極差地區的貧困人口和村落實施移民搬遷。對生活在自然條件惡劣、自然災害頻發地區的貧困人口和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重點旅遊景區核心區內的人口實行整體搬遷移民,適當提高中央補助標准。通過對口培訓、定向定點招工等形式引導向中小城鎮、工業園區移民。把發展特色產業與移民搬遷相結合,切實解決好搬遷戶的後續發展問題。
貧困村整村推進。以規劃為平台,由縣統籌整合資源,實施**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力爭對每個貧困村的平均投入達到300萬元以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容村貌,發展特色增收產業。
第二節 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鄉村道路建設。加快通鄉、通村公路建設,所有鄉鎮到縣城公路基本達到三級標准,100%行政村通達,95%以上的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安保工程。
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和生產用電。加強水庫渠系配套建設,扶持修建一批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實施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水渠、小泵站「五小水利」工程。加強農村生產用電保障。
土地整治與農田改造。推進土地整理和高標准農田建設,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實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質量。
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質災害防治以及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快小流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合理規劃安排小流域內的農林牧業生產用地,加強統一管理,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
第三節 改善人居環境
實施水、電、路、氣、房和環境改善「六到農家」工程。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吸引社會資金和農民投資開展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和管理,明確產權,開展有償服務,提高農村飲用水水質和利用率。加快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全面解決無電行政村用電問題,實現戶戶通電。將村組道路建設納入「村村通工程」規劃,推進鄉村公路向村民小組和居民點延伸,大力建設石板路、水泥路等人行便道和田間耕作便道。完善村組道路管養機制。推廣應用沼氣、節能灶、固體成型燃料、秸稈氣化等生態能源建設項目,適當發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促進清潔能源廣泛使用。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規模,完成**萬戶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改水、改廚、改廁、改圈「四改工程」,加強農村污水、垃圾處理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控制和降低農葯、化肥、農膜等面源污染。綠化美化農村「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專欄13 農村危房改造

重點產業園區
改造規模。湖北**戶,湖南**戶,重慶**戶,貴州**戶。
改造標准。3口人40平方米,5口人50平方米,7口人60平方米。
補助政策。每戶1.5-2.5萬元,享受1-3萬元貼息貸款。

第七章 就業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把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和培養自我發展能力作為促進就業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著力點,大力發展勞務經濟,積極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第一節 就業促進與農村勞動力轉移
農民為堅合理調整就業結構。將二三產業作為拓展就業的方向,調整片區三次產業結構,逐步增加三產從業人員比重。構建農村、小城鎮、城市三級城鄉就業平台,將小城鎮作為農村就業轉移的主陣地。對農村勞動力進行分類引導、差別培訓,推動兼業型農民轉變為職業化、專業化農民。
拓寬就業渠道。立足本地開發就業崗位,鼓勵片區內企業優先招收貧困勞動力就業。以旅遊業為先導,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服務業、公司制農業企業、小型微型企業,創造就業機會;開辟公益性崗位;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以創業帶就業;積極拓寬片區外異地就業渠道。
完善就業服務。統籌做好城鎮新增勞動者就業、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針對不同就業群體特點開展就業服務。完善就業援助制度,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提供法律援助。構建覆蓋城鄉的勞動力市場信息服務網路。在用工比較集中的地區設立勞務工作站,提供就業跟蹤服務。
促進務工農民融入城市。開展進城務工人員的繼續教育、職業培訓和心理輔導。縮小進城務工人員與城鎮居民在享受子女入學、就醫、住房和社保等城市公共服務方面的差距。
第二節 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
職業技術教育。改擴建一批中等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學校,重點支持旅遊、民族文化和現代農業等專業性院校,改善學校設施,完善實訓基地建設。鼓勵發展民辦職業學校。加強特色專業建設,培養特色產業發展專門人才。鼓勵農村貧困家庭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並給予一定的生活費補貼。支持農村貧困家庭新成長勞動力接受中等職業教育並給予生活費、交通費等特殊津貼。免除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學費,繼續落實國家助學金政策。對貧困戶中接受高等職業、中等職業教育和一年以上技能培訓的在校學生,在享受國家規定的其他補助政策的基礎上,中央財政扶貧資金每人每年再予適當補助。
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支持本地各類教育培訓機構開展訂單、定向培訓,加強與發達地區職業院校聯合辦學。鼓勵農村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考核鑒定,對取得相關職業技能證書的農村貧困勞動力給予補助。鼓勵本地區企業以「工讀結合、半工半讀」等形式對農村勞動力進行崗前培訓。
鄉土人才培養。建立村幹部輪訓機制和後備村幹部管理庫。通過項目、資金、培訓等方式扶持致富帶頭人,鼓勵創業興業。開展「致富能人」、「技術能手」等評選活動。鼓勵支持優秀大學生村官紮根農村,成長為農村致富帶頭人。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村經紀人培訓,加強信息服務,建立激勵機制。
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深入農村,圍繞產業發展開展技術推廣和技能培訓。鼓勵科技人員現場示範、指導農業科技的應用,與農戶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大力發揮遠程信息網等現代化手段在技能培訓中的作用。

專欄14 雨露計劃
貧困家庭新生勞動力職業教育培訓助學工程:引導和鼓勵貧困家庭新生勞動力繼續接受高、中等職業教育或一年以上的技能培訓。
貧困家庭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程:組織貧困家庭青壯年勞動力參加以取得初、中級從業資格證書為方向的就業技能培訓。
貧困家庭勞動力扶貧產業發展技能提升工程:培訓貧困農民各類實用技能,扶持他們參與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的能力。
貧困村產業發展帶頭人培訓工程: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為核心,培養貧困村產業帶頭人引領當地特色產業發展能力和帶領當地貧困人口發展生產、參與市場競爭、共同致富增收能力。

第八章 社會事業發展與公共服務
統籌各類公共服務資源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合理配置,按照以人為本、服務為先、均衡配置、資源共享的原則,集中實施一批民生工程,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一節 教育
統籌發展各類教育。積極發展學前教育,提高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基本普及學前一年教育。鞏固、提高「兩基攻堅」成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以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為重點,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因地制宜發展高等教育,支持一個中心城市辦一所特色高校。
大力改善辦學條件。改善城鎮幼兒園辦學條件,支持鄉村幼兒園建設。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縮小校際差距。提高普通高中學校的設施設備水平,支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中高等職業教育示範學校建設。調整優化中小學布局,加大寄宿制學校和學生宿舍建設力度,保障偏遠村落學生寄宿條件,提高伙食補貼。將中心城市高校建設納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
健全國家教育資助制度。探索推行「9+3」教育模式,
對9年義務教育實施「三免一補」(免學費、雜費、住宿費,補生活費),並逐步擴大到3年職業教育。對貧困家庭學生高中階段教育實行「三免一補」(免學費、雜費、住宿費,補生活費)。支持市、縣寄宿制高中接受貧困偏遠地區學生轉移就學,支持中心城市大專院校和職業學校定向招收貧困偏遠地區學生,並優先推薦就業。增加貧困地區特設教師崗位數量。
專欄15 教育發展重點
學前教育。基本實現一個行政村建一所幼兒園。
義務教育。重點改造教學條件薄弱學校,支持行政村辦好小學及必要的教學點、鄉鎮辦好初中。
普通高中。改造建設黔江、恩施、張家界、吉首、懷化、銅仁等中心城市高中學校,加快提高縣城高中設施水平,擴大面向城鄉的招生能力。
職業教育。建設黔江、懷化區域性職業教育中心,形成面向武陵山片區集約化職業教育培訓基地。改造和完善各級職業教育學校教學、實訓條件。鼓勵發展民辦職業學校。
(恩施職院)
高等教育。加大重慶旅遊職業學院(黔江)、湖北民族學院(恩施)、吉首大學、懷化學院等高等院校建設力度,支持張家界創辦旅遊大學。
第二節 醫療衛生
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改善市(地、州)縣疾病預防控制、地方病防治、職業病防治等機構基礎設施條件,支持市(地、州)縣衛生監督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和市(地、州)健康教育基地建設。建設黔江、恩施、張家界、吉首、懷化、銅仁等中心城市醫療救援基地,建設縣級急救中心,完善農村急救體系。積極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高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有效控制重大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和人畜共患疾病。
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地市級醫療中心及臨床重點專科,支持有條件的醫院創辦「三甲」醫院。支持縣級醫院建設,加快推進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准化建設,實現合格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全覆蓋。完善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加強醫療保障體系和救助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提高參保率、籌資和保障能力。資助城鄉低保戶、農村貧困戶和其他經濟困難家庭人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對其難以負擔的基本醫療自付費用給予補助。提高重大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補助標准。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
改善計劃生育服務水平。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網路建設,提高基層計劃生育設施、設備水平,推進優生優育。完善計劃生育家庭優先優惠政策體系,提高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金、「少生快富」工程獎勵金和特別扶助金的標准。
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支持和鼓勵市(地、州)縣級醫院通過結對子、對口幫扶等形式,幫助基層衛生院(室)提高衛生服務能力。推進基層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電子居民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遠程醫療等信息系統。
第三節 科技文化體育
完善新型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科研基地,加大科技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選派科技扶貧團、科技副縣(市)長和科技副鄉(鎮)長、科技特派員到重點縣工作。加快科技扶貧示範村、示範戶建設。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強文物、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保護,建設特色文化博物館。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社會開放。舉辦民俗風情濃郁的文化活動。
專欄16 文化設施建設重點

農村文化設施。完善農村廣播電視和無線發射台站基礎設施,提高農村廣播電視入戶率,全面實現20戶以下已通電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力爭基本實現「戶戶通」。
完善農村書屋。
城鎮文化設施。改擴建中心城市及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推進達到國家建設標准。新建、改建電影院,實現中心城市及有條件的縣城和鄉鎮數字電影覆蓋。
特色文化博物館。改造提升黔江民族博物館,建設張家界旅遊博物館。
重點發展民族特色體育。加強城鄉體育健身場地和設施建設,鼓勵開發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體育健身項目,舉辦區域性全民體育活動,選拔體育人才。創辦體育節,增加群眾性體育活動。
第四節 社會保障
繼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健全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繼續完善救助、失業、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險制度。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擴大新農合參保人數。逐步提高新農合報銷比例、新農保保險金額。開展醫療和養老保險城鄉統籌試點,推進醫療保險與新農合、養老保險與新農保之間的銜接。實現社保對象動態精確管理,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實現應保盡保。
第五節 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
建立公共服務一體化協調機制,打破行政區界限,統籌教育、衛生、就業等公共服務領域的規劃建設,實施義務教育經費跨地區劃撥、異地就醫結算、統一勞動力市場信息發布等制度,實現基礎養老金統籌和社會保障關系跨地區轉移接續,方便群眾跨行政區就近就學、就醫和就業,實現資源共享。加強區域救災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重大傳染性疾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和相互支援機制。

第九章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以重點生態區為依託,以重點生態工程為抓手,建設長江流域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第一節 重點生態區
生態安全保護區。以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借母溪、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天門山、天泉山、雲山、黔江等國家森林公園為核心,設立生態安全保護區,實行嚴格的保護政策,重點加強天然林保護,推進公益生態林建設,嚴格控制采礦、採伐等破壞生態安全的活動。
地貌多樣性保護區。以張家界砂岩峰林、鳳凰、古丈紅石林、崀山、武隆岩溶、黔江小南海等國家地質公園為核心,設立地貌多樣性保護區,建立嚴格的保護機制,防止各類經濟活動對自然遺存地的影響和破壞。
動植物物種保護區。以珍稀動植物物種為重點,設立動植物物種保護區,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研究投入,加強對水杉、紅豆杉、珙桐、長苞鐵杉、白稠、銀杏樹、大鯢、金錢豹、水鹿等珍惜瀕危野生動植物就地保護,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
水源涵養保護區。以中小河流域及山地、丘陵為重點,加大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力度,減少水土流失面積。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防止長江中上游水域污染。
第二節 生態建設
加強生態林保護與建設。抓好退耕還林後續工程、流域防護林、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推進植樹造林和天然林管護,嚴格控制森林採伐。實施「綠色行動」拓展工程,推進交通沿線、旅遊景區、城鎮周邊和河流兩岸的綠化帶建設,提高森林覆蓋率。加強烏江、清江、沅江、澧水等重點流域長防林、天然林、生態公益林保護與建設。
推進石漠化治理。加強銅仁、張家界等石漠化區域生態環境監控,實施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恢復和增加林草植被,有效遏制石漠化面積擴大,逐步恢復石漠化地區生態功能。
加強生態文明示範工程建設。積極推動貴州印江、松桃、江口縣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重慶酉陽自治縣水源地保護區開展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建設工作,支持湖南慈利縣生態公益林保護試點縣建設。推進黔江、酉陽、秀山、彭水、武隆、石柱等地低碳區(縣)試點示範建設。開展碳匯交易與扶貧開發相結合試點。
第三節 環境保護
加強城鄉環境保護。完善中心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系統,加快推進縣城和重點城鎮的污水處理、污水管網、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擴能改造升級。縣級以上醫院集中建設醫療垃圾集中處理設施,鄉鎮衛生院配置醫療垃圾儲存運輸裝置。啟動農村清潔工程。
加強水環境保護。實行嚴格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重點實施烏江、清江、沅江、澧水流域以及酉水、潕水、沱江等流域水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建立水環境監測機制。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責任追究制度,增強突發性水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能力。
加強工業污染治理。加大重點污染行業治理整頓力度,關閉限期排污不達標企業。強化環境監管,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積極推進企業間排污權有償使用和市場交易試點。繼續實施尾礦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強礦山生態恢復治理。
第四節 防災減災與應對氣候變化
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完善各類災害監測網站,劃定災害重點防範區,增強災害預警評估和風險防範管理能力。加強防災減災骨幹工程建設,提高重特大災害的工程防禦能力。加強防災減災科技支撐能力建設。提升社會各界的防災減災意識,加強群測群防與專業防治相結合的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建設。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綜合運用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匯等多種手段,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強度,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生產力布局、基礎設施、重大項目規劃設計和建設要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因素。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應對極端氣候事件能力建設,提高農業、林業、水資源等重點領域適應氣候變化水平。

Ⅶ 《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

武陵山片區規劃
(徵求意見稿)

第三章 空間布局
第一節 功能分區
按照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武陵山片區整體為限制開發區,基本功能為生物多樣性及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依據整體保護、點狀發展的原則,將片區劃分為三個區。
重點發展區。主要包括地市級城市和縣城,充分利用城鎮空間和產業基礎條件,積極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適度集中人口、集聚產業,著力提高綜合承載能力。面積約為*萬平方公里,占區域總面積的
*%。
農業生態區。主要包括河谷平壩及低坡丘陵地區,以種養殖業和村寨居住區為主,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和現代農業。面積約為
*萬平方公里,占區域總面積的* %。
生態保護區。主要包括森林、高山草場及世界自然遺產、各類各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除適當發展生態旅遊、種養殖業和必要的科學試驗外,限制其他生產建設活動。結合生態建設和扶貧開發,人口適當異地安置。面積約為
*萬平方公里,占區域總面積的*%。
第二節 空間結構
主體空間結構。依託鐵路、高速公路,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加強與重慶主城區、武漢市、貴陽市、長沙市和長三角地區、成渝經濟區、長株潭經濟區等重點經濟區及周邊重要城市的經濟聯系,發展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促進人口適度集聚,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構建「六中心四軸線」經濟帶格局,形成互通性好、帶動力強、城鎮體系完善的主體空間結構。

圖1 「六中心四軸線」空間結構示意

經濟協作示範區。設立武陵山龍山來鳳經濟協作示範區,大力推進行政管理、要素市場、投融資體制等領域的改革,全面推進城鄉統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特色產業、生態環境保護等一體化建設,為區域一體化發展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專欄3 龍山來鳳經濟協作示範區
龍山、來鳳兩縣國土面積4470平方公里,人口90.4萬人。兩縣縣城一水相隔,現有城區面積共3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25萬人。龍山來鳳經濟協作示範區建設步驟為:到2012年,做好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在同城建設、統籌城鄉、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協作發展取得初步成果;到2015年,在城鄉建設、公共服務均等化、特色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新進展,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全面建成一體化發展體系,成為武陵山片區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第三節 城鎮布局
中心城市。加快黔江、恩施、張家界、吉首、懷化、銅仁等六個中心城市發展,優化城市形態,完善提升城市功能,促進人口與產業集聚,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專欄4 中心城市
黔江區。承擔成渝經濟圈及整個西南地區的輻射和對接功能,建成區域性交通樞紐、產業集聚中心和公共服務中心,重點發展綠色食品、建材、化工、制葯、現代服務、公共服務等產業,到2020年城區人口規模達到26萬人。
恩施市。承擔武漢經濟圈和長江中上游城市的輻射和對接功能,建成園林城市、優秀旅遊城市,重點發展富硒食品和生態文化旅遊,到2020年城區人口規模達到32萬人。
張家界市。承擔武漢經濟圈、長株潭經濟圈及長江中游城市的輻射和對接功能,建成旅遊產業高效發展、旅遊設施完備、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社會和諧的國際風景旅遊城市,到2020年城區人口規模達到38萬人。
吉首市。是與長株潭經濟圈、湖南各城市對外聯絡通道上的節點城市,建成商品貿易集散地和以民族風情旅遊為主導的生態園林城市,重點發展綠色食品、煙酒、醫葯、旅遊等支柱產業,到2020年城區人口規模達到35萬人。
懷化市。承擔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圈的輻射和對接功能,建成重要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和現代物流中心,重點發展林產、醫葯、食品、建材、旅遊、現代物流等產業,到2020年城區人口規模達到60萬人。
銅仁市。是連接貴州、雲南通道上的節點城市,建成商貿、旅遊的核心城市和山水園林城市,重點發展現代製造業、現代物流業、特色食品加工業、旅遊服務業等相關產業,到2020年城區人口規模達到50萬人。
重點城鎮。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功能,提高人口集聚能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擴大就業渠道,帶動當地群眾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條件。

第四章 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協調推進的原則,統籌區域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連通內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適度超前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片區扶貧攻堅創造良好條件,為區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第一節 交通
交通主通道。建設「兩環四橫四縱」交通主通道,積極推進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的重大項目建設,規劃建設一批對完善主通道、消除省際斷頭路、促進旅遊業發展有重要作用的重大項目,建設和完善黔江、懷化等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形成連接重慶、武漢、長沙、貴陽等中心城市的綜合運輸通道。

專欄5 「兩環四橫四縱」交通主通道
「兩環」
內環線。以黔江、恩施、張家界、吉首、懷化、銅仁等六個中心城市為支點,構建以鐵路、高速公路為主的內環線。
外環線。以武隆、豐都、石柱、利川、建始、秭歸、長陽、五峰、慈利、安化、漣源、新邵、邵陽、新寧、城步、綏寧、靖州、會同、玉屏、印江、德江、務川、道真等縣城為支點,構建以二級公路為主的外環線。
「四橫」
重慶至武漢通道(豐都至長陽段)。在建重慶—利川鐵路、涪陵—石柱高速公路。
重慶至長沙通道(武隆至慈利段)。在建長沙—常德城際鐵路,開工建設黔江—張家界—常德鐵路、重慶—長沙客運專線、黔江—張家界高速公路。
遵義至岳陽通道(湄潭至沅陵段)。在建遵義—銅仁—吉首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吉首—益陽鐵路,規劃建設遵義—銅仁—吉首鐵路。
貴陽至長沙通道(玉屏至邵陽段)。在建長沙-昆明客運專線,開工建設懷化—邵陽—衡陽鐵路、懷化—婁底高速公路。
「四縱」
恩施至衡陽通道(恩施至婁底段)。在建萬州—利川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安康—恩施-張家界—衡陽鐵路、恩施—張家界—衡陽高速公路。
萬州至桂林通道(石柱至銅仁段)。在建包頭—茂名高速公路片區路段、渝懷鐵路二線、玉屏—銅仁城際鐵路,開工建設黔江—萬州城際鐵路、黔江—梁平和秀山—銅仁—玉屏高速公路。
宜昌至柳州通道(長陽至通道段)。實施枝城-柳州鐵路擴能改造,開工建設宜昌—石門鐵路、宜昌—長陽—五峰—張家界—新寧高速公路。
貴陽至鄭州通道(湄潭至巴東段)。在建黔江—恩施高速公路,開工建設貴陽-鄭州客運專線、遵義—黔江—恩施鐵路、黔江—遵義和建始—巴東高速公路。

圖2 「兩環四橫四縱」交通主通道示意圖
區域內交通網路。重點推進交通主通道聯絡線、通縣公路、縣際公路建設,建設通鄉通村公路,擴大路網覆蓋面,提高公路等級,完善路網結構,實現區域內所有縣(市、區)通高等級公路,有條件的鄉鎮、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加快航道整治、渠化和航電一體化建設。加快改善機場設施,改擴建和新建一批對改善邊遠地區交通條件、促進旅遊資源開發以及應急保障具有重要作用的支線機場。積極推進跨區運輸合作和運輸協同管理,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逐步實現交通一體化。

專欄6 重點交通建設
鐵路。規劃建設重慶—桂林鐵路,規劃研究恩施—吉首、凱里—靖州—永州—郴州鐵路。
公路。規劃建設豐都—武隆—湄潭—福泉、南川—道真、彭水—酉陽—永順、印江-秀山、宜昌—巴東、龍山—永順、石門—澧縣、常德—漣源—邵陽-永州、德江—沿河—酉陽高速公路,加快香溪長江公路大橋建設。
航運。加快長江、烏江、清江、沅江和澧水航道整治、航道渠化和航電一體化,改造重點港口,提高吞吐能力。
機場。擴建張家界荷花機場、銅仁鳳凰機場、黔江舟白機場、懷化芷江機場,提高等級標准,遷建恩施許家坪機場,加快武隆仙女山機場、武岡機場和邵東機場建設前期工作。
第二節 水利
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統籌生活用水、生產用水和生態用水,實施流域綜合整治和上下游水資源聯合開發與調度,建立政府調控、市場調節、公眾參與的管水、用水、節水機制,推進水資源有償利用和水價綜合改革,大力發展低耗水、高產出的節水型農業與清潔型、循環型高效節水工業。
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積極推進重點水庫和提水工程建設,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區域調蓄防洪能力,有效緩解工程性缺水問題。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和流域綜合整治工程。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加強中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繼續做好病險水庫和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實施重點灌區節水改造。加強重點城鎮防洪工程建設,提高防洪能力。建設抗旱應急水源工程,統籌推進防汛抗旱指揮、氣象、水文預報預警體系建設。
加強水環境安全監測。建立防汛抗洪預警預報系統和山洪泥石流災害監測系統,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加大對城鄉集中飲水水源的保護力度,科學調整並劃定水源保護區,確保水環境安全。

專欄7 重點水利工程
重點水庫。建設豐都梨子坪、龍興壩,張家界涼水口、慈利宜沖橋、江口黃家壩,黔江小南海、彭水龍虎、鳳升,湘西雷公洞、大興寨、古陽河、烏巢河、辛女溪、臘洞,銅仁大興、黃家壩、岩口、栗子園、偏岩等水庫。
流域綜合治理。實施烏江、清江、沅江、醴水、資江以及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工程,實施豐都名山雙桂山庫岸綜合整治工程,加大水土保持力度。
城鄉供水。建設秭歸、張家界、吉首、懷化等城市供水工程,建設銅仁烏江思林等提水工程。
重點灌區改造。繼續實施三峽庫區中部大灌區配套改造與節水灌溉工程。加強懷化漵水、舞水、張家界趙家埡、邵陽犬木塘等大型灌區配套建設。開展研究引資濟漣引水工程。
城鎮防洪。建設黔江、恩施、張家界、吉首、懷化、銅仁等重點城市及桑植、慈利、安化等縣城防洪堤工程。
第三節 能源
完善能源供應體系。調整優化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積極開發利用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優化發展火電,建設環保型骨幹電廠。積極勘探開發天然氣資源,加強天然氣管網建設,提高天然氣輸送能力。實施區域能源綜合開發,推進區域清潔發電示範工程。
推進電網和油氣管道建設。加快變電站和輸電線路的升級改造,開展智能電網建設,逐步擴大技術應用覆蓋范圍。加強城鄉一體化電網建設,全面提高電網通達水平、輸送能力、供電質量,實現省際、縣際電網互聯,提高電網應對自然災害和保障經濟發展的能力。推進連接川渝氣田的天然氣管道工程建設和區域用氣管網建設。
加強農村能源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沼氣建設,提高沼氣普及率,加強沼氣技術服務。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擴大小水電覆蓋范圍。繼續完善農村電網改造,提高農村居民用電保障水平,實現「戶戶通電」。

專欄8 能源重點工程
石油天然氣。規劃開發張家界桑植石油天然氣資源。
骨幹電源。實施華電大龍公司二期擴建工程,建設張家界桑植火電廠。
新能源。建設桑植南灘、慈利五雷山、城步南山、隆回白馬山、綏寧寶頂山等風電基地。
農村能源。建設農村沼氣和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實施農村電網改造。
第四節 通信和信息化
加快現代通信網路建設。積極建設光纖通信、移動通信、微波通信、衛星通信相結合的現代通信體系,推進城市光纖接入和新一代移動通信網路布局,建設智能化電話傳輸網和寬頻多媒體通信網,實現光纖介面到社區、達鄉鎮、通行政村。積極推進「三網融合」,加快推進發展物聯網應用。加速實現無線通信信號全覆蓋,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線和旅遊景區通信盲區,實現通信普遍服務。
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以政務信息化、企業信息化、旅遊信息化、農業信息化、社會公共服務信息化為重點,不斷延伸經濟社會各領域的信息服務,大力發展和提升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地理信息、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服務能力,建立基本完善的信息服務體系。增強應對突發性事件的應急通信能力。
第五節 城市基礎設施
加強城市道路建設和改造,建設便捷通達的城市道路網路,積極發展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加強中小城市、重點城鎮供排水、供氣、道路等公用設施建設。開展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加大城鎮污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加強城市園林綠化,不斷提高中心城市的綜合質量。

第五章 產業發展
從資源優勢、區位特點和產業基礎出發,以市場為導向,加強產業協作,完善配套分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大產業布局向貧困地區傾斜力度,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體系和支柱產業,增強片區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為區域發展和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奠定基礎。
第一節 旅遊業
一、重點景區和線路
以中心城市為依託,構建五大特色旅遊組團。以交通通道為紐帶,以世界自然遺產旅遊區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重點旅遊景區為依託,著力打造十二條精品旅遊線路。加強與區外旅遊熱線的鏈接,構建跨區域旅遊協作網。

專欄9 旅遊組團和精品旅遊線路
旅遊組團
渝東南山水生態旅遊組團。以黔江區為旅遊交通集散中心,包括武隆喀斯特、烏江畫廊、小南海、芙蓉洞、桃花源、龔灘古鎮、龍潭古鎮等旅遊景區。
恩施山水風情旅遊組團。以恩施市為旅遊交通集散中心,包括恩施大峽谷、騰龍洞、恩施土司城、柴埠溪大峽谷、梭布埡石林、雲龍河地縫、神農溪等旅遊景區。
張家界湘西風情旅遊組團。以張家界市為旅遊交通集散中心,包括武陵源、鳳凰古城、乾州古城、里耶古城、德夯風景名勝區、猛洞河風景名勝區、借母溪、芙蓉鎮等旅遊景區。
湘南山水文化旅遊組團。以懷化市為旅遊交通集散中心,包括莨山、洪江古商城、黔陽古城、芷江和平城、城步南山、雲山、黃桑等旅遊景區。
梵凈山生態休閑旅遊組團。以銅仁市為旅遊交通集散中心,包括梵凈山、烏江山峽、九龍洞、十里錦江、太平河、玉屏舞陽河、石阡溫泉群等旅遊景區。
精品旅遊線路
1. 張家界—吉首—懷化—銅仁—黔江—恩施—張家界(核心旅遊圈)
2.
張家界—沅陵—漵浦—洞口—綏寧—通道—會同—玉屏—印江—德江—務川—道真—武隆—石柱—利川—建始—五峰—慈利—張家界(大武陵旅遊圈)
3. 張家界—石門—宜昌(長江三峽)
4. 張家界—龍山—來鳳—恩施
5. 張家界—黔江—武隆
6. 張家界—花垣—秀山—印江—遵義
7. 張家界—吉首—鳳凰—銅仁
8. 張家界—懷化—新寧
9. 恩施—黔江—酉陽—秀山—銅仁
10. 武隆—彭水—酉陽—秀山(烏江畫廊)
11. 豐都—武隆—道真—遵義
12. 利川—恩施—建始—巴東—長陽—五峰(清江大峽谷)

二、旅遊設施建設
改善旅遊交通條件。加強五大旅遊組團之間的交通聯結,形成片區大容量、高安全、快速度、無障礙核心旅遊環線。加快改善旅遊組團內交通條件,建設一批組團內便捷旅遊環線。積極推進十二條精品旅遊線路交通建設,形成以高等級公路為主體的快速旅遊通道。
加快景區設施建設。建設和完善景區道路、通訊、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和垃圾、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加強安全防護設施和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完善配套交通、信息服務、餐飲等遊客服務設施和功能,提升整體服務能力和水平。
提升城鎮旅遊服務功能。加強張家界、黔江、宜昌、恩施、利川、吉首、懷化、邵陽、銅仁等中心城市旅遊接待和服務功能建設,支持張家界國家旅遊城市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把張家界建設成為片區旅遊綜合服務中心和對外形象窗口。完善和提升武隆、酉陽、秭歸、五峰、鳳凰、慈利、洪江、芷江、通道、新寧、隆回、印江、江口等城鎮旅遊服務功能,形成一批全國旅遊強縣。支持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小旅遊企業發展,繁榮旅遊市場。
三、旅遊產品多元化開發
發展民族文化旅遊,實施特色民族村鎮和古村鎮保護工程,形成一批文化內涵豐富的特色旅遊村鎮。發展休閑度假養生旅遊、農業生態旅遊、康體健身旅遊、科普旅遊和紅色旅遊,形成有效帶動群眾就業和增收的支柱產業。
第二節 特色農業
大力建設特色農業基地。加快推進區域性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大力實施糧食產能工程、油茶示範工程、優質茶葉工程、優質烤煙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一批萬畝以上特色農產品標准化良種繁育生產基地;抓好「節糧型」特色畜產品養殖基地建設;大力發展中葯材種植和生物醫葯產業,建設一批GAP生產基地。

專欄10 特色農業基地
油茶基地。彭水、石柱、宣恩、長陽、五峰、桑植、慈利、保靖、永順、
花垣、通道、靖州、綏寧、邵陽、石門、城步等油茶基地。來鳳
茶葉基地。印江、江口、松桃、古丈、沅陵、安化等地高山茶,保靖、利
川、 宣恩、來風、五峰、長陽等地的富硒茶基地。鶴峰、恩施
蠶繭基地。黔江、武隆、長陽、五峰、龍山、沅陵、漵浦、正安、務川等
優質蠶繭基地。巴東
烤煙基地。武隆、宣恩、來鳳、龍山、中方、會同、武岡、洞口、新寧、
道真、務川、慈利、桑植等優質烤煙基地。利川
高山蔬菜基地。石柱、利川、宣恩、建始、巴東、咸豐、長陽、龍山、鳳、
凰、保靖、城步、隆回、綏寧、通道、永定、桑植等高山蔬菜基地。恩施
魔芋基地。印江、松桃、建始、長陽、五峰、古丈、隆回、麻陽、桑植等
魔芋基地。
柑橘基地。烏江、清江、沅江、澧水流域柑橘產業帶。宣恩、巴東
中葯材基地。秀山、酉陽、利川、恩施、建始、隆回、桑植、慈利、龍山、
印江、江口、松桃、石阡等金銀花、百合、銀杏、杜仲、黃姜、五倍子、黃精、吳茱萸、黃連、白術、白芨特色中葯材基地。鶴峰
乾果基地。彭水、酉陽、秀山、來鳳、正安、靖州、會同、保靖、鳳崗、
湄潭等核桃、板栗基地。
肉類基地。武隆、彭水、黔江、建始、巴東、鶴峰、永順、龍山、慈利、
洪江、辰溪、芷江、漵浦、新晃、邵陽、余慶、石阡、江口等綠色環保生態型生豬、禽畜等基地。

完善農業技術支撐體系。充分利用片區生物物種豐富優勢,促進農業生物育種創新和推廣應用。支持特色農產品產地認證,培育綠色名、優、特農產品品牌。推進農業技術集成化,扶持農機合作組織,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完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
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大力扶持發展各類農產品批發市場、產業協會、流通企業、農村流通大戶和農民經紀人。積極推進物流配送,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配送中心,建立產地與銷地緊密相聯的農產品市場網路。加大對特色農產品的營銷力度,積極推進農產品網上推介、洽談和交易,拓寬銷售渠道。發展農產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和農村消費品市場。
第三節 加工製造業
農林產品加工業。重點發展油茶、茶葉、蠶繭、蔬菜、獼猴桃、魔芋、柑橘、核桃、竹木和畜禽產品加工。積極發展壯大黔江肉類加工、新晃牛肉加工、湘西獼猴桃加工、龍山百合加工、隆回金銀花加工、恩施富硒茶加工、古丈高山茶加工、**、**等。依託豐富的人工林、次生林等森林資源及資源再生能力,統籌林漿紙區域規劃,搞好跨地區森林採伐和紙漿生產的供求銜接,建設完善懷化林漿紙一體化生產加工基地。
民族手工業。大力支持蠟染、制銀、織錦、刺綉、根雕、石雕、民間剪紙、西蘭卡普、油紙傘、儺戲面具等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手工藝品發展,重點支持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的手工藝發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發展手工業給予優惠政策和優先支持。積極推進民族手工藝的傳承與創新。規范手工藝品市場,建立健全規范的手工藝品准入體系。鼓勵扶貧對象參與民族傳統手工藝生產。
生物醫葯產業。發展酉陽青蒿素、隆回金銀花、龍山百合、張家界五倍子、慈利杜仲、恩施雞爪黃連等以區域優勢葯材資源為基礎的醫葯化工產業。利用現代生物提取技術,建設中葯飲片和醫葯中間體提取生產線,積極推進新葯研製開發。大力推進醫葯保健品綜合開發。支持特色民族葯品生產。
礦產資源加工業。適度發展錳、鐵、汞等重要礦產資源開發及深加工,完善配套設施,提升環保水平,延長產業鏈條。加強資源綜合加工能力建設,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淘汰落後產能。
機械工業。依託黔江、恩施、張家界、吉首、懷化、銅仁等地的產業基礎和勞動力資源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發展農用機械、通用機械、電子零配件等產業,積極發展旅遊商品生產,培育一批主業突出、技術領先、管理先進的龍頭企業。
第四節 現代服務業
現代物流業。充分發揮懷化、黔江、恩施的交通優勢和集散能力,建設區域綜合性物流中心,完善與物流相配套的運輸場站、倉儲、商品配送、信息網路服務等綜合服務平台,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湘西東市等龍頭企業在重點城鎮建設物流節點。
商貿服務網路。加強城鄉商業網點和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批發市場建設,形成以專業批發為主、特色零售為輔,輻射功能強、業態完整、服務配套、規范有序、活躍繁榮的商貿服務格局。
家庭服務業。發展家政服務、社區服務、養老服務和病患陪護。鼓勵各種資本投資創辦家庭服務企業,規范市場秩序。
金融和科技服務。完善城鄉金融服務體系,提升中心城市金融綜合服務能力,擴大農村金融服務覆蓋面。加強科技信息服務的區域合作,提升科技服務水平。積極推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遠程教育和醫療等信息綜合應用和資源共享。
第五節 民族文化產業
推進特色民族文化品牌傳承與保護。加強對片區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挖掘和保護,搶救、整理和展示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支持建立武陵山中華民俗文化研究基地,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
大力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扶持體現民族特色和國家水準的重大民族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產業園區和民族傳統體育基地。
完善民族文化設施,策劃建設武陵山綜合圖書館、武陵山大劇院、武陵山多民族博物館等文化基礎設施。
加強民族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

專欄11 民族文化發展重點

特色民族文化品牌保護工程。加強對鳳凰古城、龍山裡耶秦簡、儺戲、土家擺手舞、黔江南溪號子、秀山花燈、慈利板板龍燈、恩施撒爾嗬、苗族「四月八」、「上刀山」和「土家啰兒調」、桑植民歌等民族文化資源保護和傳承。
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打造黔江武陵山民族文化節、梵凈山旅遊文化節和張家界「新劉海砍樵」、恩施「夷水麗川」等大型山水實景演出。
民族文化設施建設。推進特色民族村寨保護與開發,改造建設中心城市民族文化藝術館,支持建設民族文化影視中心。
民族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重點支持武陵源等國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遺產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設施建設,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建設。
第六節 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協作發展
推進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強化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推進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實施節能減排科技示範工程,積極推廣低碳技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堅決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因地制宜承接產業轉移。利用當地的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承接東部地區和省會城市產業轉移,合理確定承接重點,把承接產業轉移與調整自身產業結構結合起來,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市場競爭能力。
促進產業園區集約發展。統籌規劃產業園區建設,合理確定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提高產業集聚效益。支持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鼓勵協作區與東部地區共建產業園區,積極引進優秀管理人才和先進管理經驗。支持有條件的產業園區適當擴區調位,符合條件的省級開發區可申請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

專欄12 重點產業園區
重慶正陽工業園區、酉陽工業園區、秀山工業園區、彭水工業園區、武隆工業園區、石柱工業園區,湖北恩施經濟開發區、五峰工業園區、來鳳經濟開發區,湖南張家界經濟開發區、湘西吉鳳經濟開發區、吉首經濟開發區、懷化經濟開發區、懷化工業園區、武岡經濟開發區、洞口經濟開發區,貴州玉屏大龍經濟開發區。

建立產業協作發展機制。積極探索產業協作發展利益共享機制,促進產業優化布局,重點建設黔江、恩施、懷化和銅仁4個特色產業集聚區,引導企業集聚發展,形成優勢資源共同開發、產業園區共同建設、發展利益共同享有的產業協作發展格局。
第七節 產業化扶貧
產業化扶貧要建立健全帶動貧困戶增收的利益聯接、分享機制。大力發展貧困地區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專業技術協會,對貧困村建立和貧困農戶加入農村合作組織給予特殊扶持。發揮各種合作組織、農村致富帶頭人、經紀人等在帶動貧困農戶和協調企業方面的紐帶聚合作用,促進企業和貧困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共同發展。完善小額信貸扶貧到戶形式,穩步擴大扶貧互助資金試點,幫助扶貧對象參與特色產業開發。鼓勵企業在貧困村建產業基地,為貧困農民提供技術、市場、信息等服務,優先吸納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優先收購貧困農戶農副產品。積極推行訂單農業,促進農超對接。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