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機關炮發展

機關炮發展

發布時間: 2020-12-10 05:17:53

① 激光炮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當外界普遍以為中國把武器發展的焦點集中在巡航導彈、海基導彈及先進戰機、回艦艇之時,中國軍答方一種足以和美國水平匹敵的尖端武器:激光炮(亦稱「死光炮」),也在悄悄地研製中,並名列「九九八國家安全系統工程」榜上。

有消息稱,中國軍方同時進行把激光炮列入其戰區導彈防禦系統計劃,抗衡美國的TMD系統。中國海軍今年六月初和去年八月,兩次在青藏高原區域測試激光炮,攔截低空飛行導彈。如果這套激光武器能成功搬到軍艦作戰,中國海軍艦艇目前防空、反導彈能力低下的現狀將不復存在。

用激光炮對付高速飛行的目標,最關鍵的技術是對目標進行精確定位。早在七十年代,中國國產的激光武器已經克服激光功率難關,當中國專家在加拿大表示能利用激光光束激發原子核釋放中子時,已經令美、加兩國的軍事專家十分吃驚。一九九六年,中國新一代超強激光裝置在上海光學機械研究所研製成功,中國的強激光技術又上新台階。如今「九九八國家安全系統工程」全力研究把激光炮配置在船艦上,顯示在精確定位方面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巡航導彈的精確度提高。

② 航空機關炮的特點是什麼

航空機關炮指安裝在飛機上的口徑在20毫米以上的自動射擊武器?簡稱航炮,口徑多為20~30毫米,最大射程約2000米?同地面火炮相比,它的射速高,結構緊湊,重量輕?航炮與機載火力控制系統?射擊裝置構成航炮射擊武器系統? 航炮可分為單管式?轉膛式和多管旋轉式?單管式由一個炮管和一個彈膛組成,利用火葯燃氣能量,完成自動工作程序,射速400~1350發/分;轉膛式由一個炮管和一個可旋轉的彈膛組組成,利用身管後座或導出的火葯燃氣能量,使鼓輪旋轉,依次對正炮管,進行擊發,射速1200~1800發/分;多管旋轉式由3~7個炮管和相應的彈膛組成,在外部能源作用下,炮管和轉輪高速旋轉,機心沿導槽運動,完成自動循環動作,射速1500~6600發/分? 1916年,法國首先在飛機上安裝使用37毫米的機關炮?1936年,前蘇聯製成20毫米「斯瓦克」航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炮成為主要的航空射擊武器? 20世紀50年代,由於裝備了空空導彈,航炮在一些飛機上被取消?60年代,經越南戰爭和中東戰爭實踐證明,航炮仍是不可缺少的航空近戰武器?航炮正向提高射速和初速的方向發展?

③ 什麼叫機炮

機炮也稱機關炮,是指口徑大於20mm、採用連續擊發機制的武器。雖然定義上版沒有指出該類權型武器的口徑上限,但連續擊發機制的高速使得該類型火炮的口徑都比較小,因為高速射擊時必須考慮炮管冷卻問題。所以機炮口徑通常都小於30mm

最常見的有美國20毫米火神機關炮和蘇聯的23毫米雙管航炮

④ 火炮的發展

火炮發展簡史

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已使用一種拋射機。公元10世紀火葯開始用於軍事後,這種拋石機便用來拋射火葯包、火葯彈。宋代在12世紀30年代,出現了以巨竹為筒的管形噴射火器——火槍;13世紀50年代,又出現了竹製管形射擊火器——突火槍。這種身管射擊火器的出現,對近代火炮的產生具有重要意義。

至遲在元代,中國已經製造了最古老的火炮——火銃。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元代至順三年(1332)製造的青銅鑄炮,重6.94公斤,長35.3厘米,炮口直徑105毫米,炮身上有「至順三年二月吉日綏追討寇軍第叄佰號馬山」等銘文。炮的尾部有兩個方孔,可裝耳軸。中國明朝政府設有「兵仗」、「軍器」二局,分造火器,僅在正德到嘉靖年間(1506~1566)製造的火炮就有數十種。「虎蹲炮」用鐵爪限制後坐,射擊時後坐不過五寸,能裝小鉛彈百個以上。「攻戎炮」裝在車上發射,便於騾馬挽曳,用鐵錨限制後坐。「無敵大將軍炮」重千斤,裝在車上,能裝鐵子500個,擊寬二十餘丈,「毒火飛炮」、「飛摧炸炮」能發射爆炸彈。這種炮彈為鐵鑄空心體,內裝火葯及其他葯劑,並裝有將葯線安放在竹管內的引信。發射時將彈丸裝入炮管,先點燃引信,後點燃炮管內發射葯,彈九到達目標後爆炸。

中國的火葯和火器西傳以後,火炮在歐洲開始發展。14世紀上半葉,歐洲開始製造出發射石彈的火炮。16世紀前期,義大利人N.塔爾塔利亞發現炮彈在真空中以45度射角發射時射程最大的規律,為炮兵學的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16肚紀中葉,歐洲出現了口徑較小的青銅長管炮和熟鐵鍛成的長管炮,代替了以前的臼炮(一種大口徑短管炮)。還採用了前車,便於快速行動和通過起伏地。16世紀末,出現了將子彈或金屬碎片裝在鐵筒內製成的霰彈,用於殺傷人馬。1600年前後,一些國家開始用葯包式發射葯,提高了發射速度和射擊精度。17世紀,伽利略的彈道拋物線理論和牛頓對空氣阻力的研究,推動了火炮的發展。瑞典王古斯塔夫二世在位期間(1611~1632),採取減輕火炮重量和使火炮標准化的辦法,提高了火炮的機動性。1697年,歐洲用裝滿火葯的管子代替點火孔內的散裝火葯,簡化了瞄準和裝填過程。17肚紀末,歐洲大多數國家使用了榴彈炮。

18世紀中葉,普魯士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和法國炮兵總監J.B。v.格里博沃爾曾致力於提高火炮的機動性和推動火炮的標准化。英法等國經多次試驗,統一了火炮口徑,使火炮各部分的金屬重量比例更為恰當:還出現了用來測定炮彈初速的彈道擺。19世紀初,英國採用了榴霰彈,並用空炸引信保證榴霰彈適時爆炸,提高了火炮威力。

從火炮出現到19世紀中葉以前,大炮一般是滑膛前裝炮,發射實心球彈,部分火炮發射球形爆炸彈、霰彈和溜霰彈。最初的線膛炮是直膛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前裝彈丸方便。這種火炮發射速度慢,射擊精度低,射程近。為了增大火炮射程,19紀初歐洲各國進行了線膛炮的試驗。1846年,義大利G.卡瓦利少校製成了螺旋線膛炮,發射錐頭柱體長形爆炸彈。螺旋膛線使彈丸旋轉,飛行穩定,提高了火炮威力和射擊精度,增大了火炮射程。在線膛炮出現的同時,炮閂得到了改善,火炮實現了後裝,發射速度明顯提高。

線膛炮的採用是火炮結構上的一次重大變革,直到現在,線膛炮身還被廣泛而有效地使用。滑膛炮身則為迫擊炮等繼續使用。

反後坐裝置的創制19世紀末葉前,炮身通過耳軸與炮架相連接,這種火炮的炮架稱為剛憐炮架。剛性炮架在火炮發射時受力大,火炮笨重,機動性差,發射時破壞瞄準,發射速度慢,威力提高受到限制。19世紀末期出現了反後坐裝置,炮身通過它與炮架相連接,這種火炮的炮架稱為彈性炮架。1897年,法國製造了裝有反後坐裝置(水壓氣體式駐退復進譏)的75毫米野炮,後為各國所仿效。彈性炮架火炮發時時,因反後坐裝置的緩沖,作用在炮架上的力大為減小,火炮重量得以減輕,發射時火炮不致移位,發射速度得到提高。彈性炮架的採用緩和了增大火炮威力與提高機動性的矛盾,火炮結構趨於完善,是火炮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

19紀末期,相繼採用纏絲炮身、筒緊炮身、強度較高的炮鋼和無煙火葯,提高了火炮性能。採用猛炸葯和復合引信,增大彈丸重量,提高了榴彈的破片殺傷力。20世紀初,一般75毫米野炮射程為6500米,105毫米榴彈炮射程為6000米,150毫米榴彈炮射程為7000米,150毫米加農炮射程為10000米,火炮還廣泛採用了周視瞄準鏡、測角器和引信裝定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對隱蔽目標和機槍陣地射擊,廣泛使用了迫擊炮和小口徑平射炮。為了對付空中目標,廣泛使用高射炮。飛機上開始裝設航空炮。隨著坦克的使用,出現坦克炮。機械牽引火炮和自行火炮的出現,對提高炮兵的機動性有重要的影響。騾馬挽曳火炮仍被大量使用。當時交戰國除大量使用中小口徑火炮外,還重視大口徑遠射程火炮的發展。一般採用的有203~280毫米榴彈炮和220~240毫米加農炮。法國1917年式220毫米加農炮,最大射程達22公里。德國1912年製成的420毫米榴彈炮,炮彈重1200公斤,最大射程9300米。各國還採用過在鐵道上運動和發射的鐵道炮。

20世紀30年代,火炮性能進一步改善。通過改進彈葯、增大射角、加長身管等途徑增大了射程。輕榴彈炮射程增大到12公里左右,重榴彈炮增大到15公里左右,150毫米加農炮增大到20~25公里。改善炮閂和裝填機構的性能,提高了發射速度。採用開架式大架,普遍實行機械牽引,減輕火炮重量,提高了火炮的機動性。由於火炮威力增大,採用自緊炮身和活動身管炮身,以解決炮身強度不夠和壽命短的問題。高射炮提高了初速和射高,改善了時間引信,反坦克炮的口徑和直射距離不斷增大。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飛機提高了飛行高度,出現了大口徑高射炮、近炸引信和包括炮瞄雷達在內的火控系統。由於坦克和其他裝甲目標成了軍隊的主要威脅,出現了無後坐炮和威力更大的反坦克炮。

正當西方國家火炮技術得到迅速發展時,西方國家火炮製造上的先進技術也開始傳播到中國。在中國明代時期,火炮發展的規模和作戰效能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明以前的火炮多為前裝炮,這種炮身管短,口徑和彈葯沒有嚴格的標准,射程較近;發射和裝填速度都較慢,命中率低,威力小。明代開始換成了後裝炮,並且出現了巨型火炮,部分火炮安裝了炮架,能裝在特製的炮車上轉戰疆場,有些炮甚至已裝備了較為完善的瞄準裝置。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部分炮彈由實心彈刃發展為爆炸彈,炮彈彈種也呈現多樣化,發煙彈、毒氣彈、燃燒彈和爆炸彈等在作戰中相繼使用。經過改進後,加長了火炮炮管,增大了射程,加快了射速,火炮的威力和機動性能都明顯提高。明朝時期,明軍在加緊製造大炮的同時,也從西方開始購進火炮。明天啟三年(1623年)購買了26門火炮。因明廷官員稱荷蘭人為紅夷,又在聯系購買時誤認為是荷蘭人製造的,故而將西洋炮稱為紅夷炮。其實這26門火炮是英國在16世紀後期經過火炮改造和統一炮製後的一種早期加農火炮。該炮口徑為80~130毫米左右,有準星、照門,便於瞄準,中部增設了炮耳,架炮時可以保持炮身的平穩,高速射擊角度,控制火炮的射程,是當初威力最大的火炮。另外一種名為佛朗機炮的洋炮也是明軍在與侵犯廣東的葡萄牙人作戰時繳獲的。葡萄牙的佛朗機同當時明軍裝備的火炮相比,在結構和性能上更有優越性。佛朗機都安裝有照門和準星等瞄準裝具,因而提高了命中率。佛朗機的後部一般安有炮耳,以便將炮安置在架座上,轉動炮耳,可以調整火炮的俯射角,控制射程,並藉以提高命中率。而在此之前,中國古代早期的火炮通常不帶瞄準裝置。到從歐洲引進佛朗機後,才開始安裝瞄準具,從而使火炮的命中率大大提高。明朝時期,僅大型火炮就有天字炮、攻戒炮,葉公神銃、千子雷炮、百子連珠炮、紅夷炮、虎蹲炮、神飛炮、佛朗機炮等,數量多達幾十種。

到了清朝,火炮裝備經歷了由古炮到洋炮的變化。特別是洋務運動,使中國得以引進和生產了相當數量的洋炮,完成了向洋炮的轉變。中國火炮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從線膛炮到專用火炮的發展

19世紀開始,隨著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火炮迅速發展起來。最明顯的標志就是線膛炮的採用以及迫擊炮、自行火炮等專用火炮的產生。

從火炮出現到19世紀中葉以前,火炮一般是滑膛前裝炮,發射實心球彈,部分火炮發射球形爆炸群、霰彈和溜霰彈。最初的線膛炮是直膛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前裝彈丸方便。這種火炮發射速度慢,射擊精度低,射程近。為了增大火炮射程,19世紀初歐洲名國進行了線膛炮的試驗。1846年,義大利G·卡瓦利少校製成了螺旋線膛炮,發射錐頭柱體長形爆炸彈。螺旋膛線使彈丸旋轉,飛行穩定,提高了火炮威力和射擊精度,增大了火炮射程。在線膛炮出現的同時,炮閂得到了改善,火炮實現了後裝,發射速度明顯提高。

在火炮的發展史,線膛炮的採用是火炮結構上的一次重大變革,直到現在,線膛炮身還被廣泛而有效地使用。滑膛炮身則為迫擊炮等繼續使用。

19世紀末葉前,炮身通過耳軸與炮架相連接,這種火炮的炮架稱為剛性炮架。剛性炮架在火炮發射時受力大,火炮笨重,機動性差,發射時破壞瞄準,發射速度慢,威力提高受到限制。19世紀末期出現了反後坐裝置,炮身通過它與炮架相連接,這種火炮的炮架稱為彈性炮架。1897年,法國製造了裝有反後坐裝置(水壓氣體式駐退復進機)的75毫米野炮,後為各國所仿效。彈性炮架火炮發射時,因反後坐裝置的緩沖,作用在炮架上的力大為減小,火炮重量得以減輕,發射時火炮不致移位,發射速度得到提高。彈性炮架的採用緩和了增大火炮威力與提高機動性的矛盾,火炮結構趨於完善,是火炮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

19世紀末期,相繼採用纏絲炮身、筒緊炮身、強度較高的炮鋼和無煙火葯,提高了火炮性能。採用猛炸葯和復合引信,增大彈丸重量,提高了榴彈的破片殺傷力。20世紀初,一般75毫米野炮射程為6500米,105毫米榴彈炮射程為6000米,150毫米榴彈炮射程為7000米,150毫米加農炮射程為10000米,火炮還廣泛採用了周視瞄準鏡、測角器和引信裝定機。

20世紀初,隨著一代又一代專家的研製,火炮的品種逐步增加,出現了專用火炮。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對隱蔽目標和機槍陣地射擊,廣泛使用了迫擊炮和小口徑平射炮。為了對付空中目標,廣泛使用了高射炮。飛機上開始裝設航空炮。隨著坦克的使用,出現坦克炮。機械牽引火炮和自行火炮的出現,對提高炮兵的機動性有重要的影響。騾馬挽曳火炮仍被大量使用。當時交戰國除大量使用中小口徑火炮外,還重視大口徑遠射程火炮的發展。一般採用的有203~280毫米榴彈炮和220~240毫米加農炮。法國1917年式220毫米加農炮,最大射程達22公里。德國1912年製成的420毫米榴彈炮,炮彈重1200公斤,最大射程9300米。各國還採用過鐵道上運動和發射的鐵道炮。

20世紀30年代,火炮性能進一步改善。通過改進彈葯、增大射角、加長身管等途徑增大了射程。輕榴彈炮射程增大到12公里左右,重榴彈炮增大到15公里左右,150毫米加農炮增大到20~25公里。改善炮閂和裝填機構的性能,提高了發射速度。採用開架式大架,普遍實行機械牽引,減輕火炮重量,提高了火炮的機動性。由於火炮威力增大,採用自緊炮身和活動身管炮身,以解決炮身強度不夠和壽命短的問題。高射炮提高了初速和射高,改善了時間引信。反坦克炮的口徑和直射距離不斷增大。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飛機提高了飛行高度,出現了大口徑高射炮、近炸引信和包括炮瞄雷達在內的火控系統。由於坦克和其他裝甲目標成了軍隊的主要威脅,出現了無後坐炮和威力更大的反坦克炮。

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工藝的改進,火炮在射程、射速、威力和機動性各方面都有明顯提高。被譽為「戰爭之神」的火炮進入了一個更為輝煌的發展時期。

⑤ 航空機關炮有什麼特性

航空機關炮指安裝在飛機上的口徑在20毫米以上的自動射擊武器。簡稱航炮,口徑多為20~30毫米,最大射程約2000米。同地面火炮相比,它的射速高,結構緊湊,重量輕。航炮與機載火力控制系統、射擊裝置構成航炮射擊武器系統。航炮可分為單管式、轉膛式和多管旋轉式。單管式由一個炮管和一個彈膛組成,利用火葯燃氣能量,完成自動工作程序,射速400~1350發/分;轉膛式由一個炮管和一個可旋轉的彈膛組組成,利用身管後座或導出的火葯燃氣能量,使鼓輪旋轉,依次對正炮管,進行擊發,射速1200~1800發/分;多管旋轉式由3~7個炮管和相應的彈膛組成,在外部能源作用下,炮管和轉輪高速旋轉,機心沿導槽運動,完成自動循環動作,射速1500~6600發/分。1916年,法國首先在飛機上安裝使用37毫米的機關炮。1936年,前蘇聯製成20毫米「斯瓦克」航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炮成為主要的航空射擊武器。20世紀50年代,由於裝備了空空導彈,航炮在一些飛機上被取消。60年代,經越南戰爭和中東戰爭實踐證明,航炮仍是不可缺少的航空近戰武器。航炮正向提高射速和初速的方向發展。

⑥ 艦艇火炮是怎樣發展的

火炮是海軍艦艇傳統的作戰兵器。在古時候,最早出現在艦船上的是一種從炮口裝彈的前裝火炮,發射的也多是石彈或金屬實心彈。到後來,由於工業的發展,科學的進步,逐步出現了後裝炮,並可以發射榴彈、穿甲彈和燃燒彈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艦、巨炮在海戰中更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如日本大和戰列艦上的主炮口徑已達到了460毫米。

近些年,隨著艦用導彈的大量使用,大型艦炮已退居到了次要的地位。美國4艘裝有口徑406毫米艦炮的「依阿華」級戰列艦也在前幾年退役了。但在現代海軍艦艇兵器裝備導彈化、自動化、電子化比較發達的時期,艦艇火炮仍然有它的用武之地.

因為它發射率高,持續性長,射擊精度好,彈葯比較便宜,而且又可以較長時間的使用。特別是在當前反擊來襲的對艦導彈方面,密集高速的多管小口徑艦炮還有著它極為獨特的作用,甚至是目前艦艇自身防護的重要兵器之一。

所以,艦炮不僅將長期留在艦艇上,而且將與導彈兵器一起取長補短、相互配合,共同擔負攻擊與自衛的任務。

艦炮一般是由炮身、炮鞍、炮架和炮座組成的。炮身又分為炮筒和炮尾兩部分。

炮筒內叫炮膛,刻有膛線,可以使炮彈在飛行中急速旋轉以保持飛行的穩定。

炮尾的主要部件是炮閘,它可以封閉炮的葯膛,使送葯燃燒的氣體全部向前推進炮彈,進而使炮彈高速射出炮筒。

炮鞍是托住和固定炮身的部件,上面有炮耳、瞄準器架和制退復進裝置。

炮架是支撐炮身、炮鞍和各種操縱機械的部件,它落坐在與甲板緊固在一起的炮座上,並能靈活的左右轉動。

早期的艦炮裝彈、瞄準、擊發多為人工操縱,而現代的艦炮自動化程度很高,並在裝有雷達、激光、紅外、電視、光學等探測設備和由電子計算機為中心組合起來的火炮射擊指揮儀的控制下,進一步提高了艦炮的攻擊能力。

艦艇上裝備的艦炮按口徑的不同,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口徑在203毫米以上的為大口徑艦炮,在100毫米至180毫米的為中口徑艦炮,85毫米以下的為小口徑艦炮。

我國海軍「051」型導彈驅逐加上,裝備了我國製造的雙聯裝130毫米口徑半自動艦炮。根據國外同類產品性能介紹,這類艦炮最大射程為28000米。

我國海軍053H型導彈護衛艦上裝有單管口徑100毫米半自動艦炮。這種炮射程為16000米,射高9500米,每分種射速15發,是一種比較落後的艦炮。

後來,在053HI型和053HII型導彈護衛艦上又裝備了我國生產的雙聯裝100毫米高平兩用艦炮,有自動供彈系統和自動瞄準系統。該炮性能穩定可靠,射擊精度良好而且可以全天候工作。

在我國051型導彈驅逐艦相037型反潛護衛艇上裝備了我國生產的雙聯裝57毫米半自動艦炮。它是從57毫米高射炮基礎上改型設計而來的。這種炮在1975年捍衛西沙群島主權的海戰中,作戰性能良好,立下了戰功。

61式雙聯裝37毫米半自動艦炮主要裝備在護衛艇、掃雷艦和部分護衛艦、驅逐艦上。根據公開發表的資料:它最大射程8500米。最大射高6700米,有效射高4000米,炮管俯仰負10度到85度,單管射速每分鍾160~180發。

新型雙聯裝37毫米艦炮有功能完善的自動供彈系統和自動瞄準系統。該炮初速大,射速高,威力大,而且一炮多用,可以作小型艦艇的主炮,也可以作護衛艦的副炮。

雙聯裝37毫米遙控全自動機關炮是一種具有反導彈能力的艦用速射炮,它主要裝備在我國新型導彈驅逐艦、新型導彈護衛艦、大型導彈艇和導彈護衛艇上。

69式雙聯裝30毫米全自動速射炮是我國1973年定型的封閉式全自動遙控艦炮。它主要裝備在導彈艇上,有效射程4000米。

61式雙聯裝25毫米半自動艦炮是我國1964年定型的小口徑艦炮。一般裝備在護衛艇、反潛護衛艇、魚雷艇、緝私艇、登陸艦艇、導彈艇和驅逐艦上,有效射程2500米。

⑦ 如何評價美國的M134轉管機槍和機炮發展

如何評價美國的M134轉管機槍和機炮發展?夠強,夠好,夠用

在口徑縮小到7.62mm後,它終於可以塞上直升機啦,並且在越南戰爭中包餐了一波又一波步兵的鮮血,而且在後來悍馬以及美軍的各種載具上逗可以見到它的身影,標准射速每分鍾2200發,可手動調整電機功率提升至每分鍾6000發,在這種恐怖的射擊速度下,可以完全摧毀一個區域內的軟目標,加上各種載具提供的機動性,可以說是所到之處寸草不生了,唯一要擔心的可能只是自己有沒有帶夠彈葯。而且由於其分攤了射擊後的熱量,其在如此高的射速下槍管壽命也可達到60萬發。所以m134夠強,夠好,而且就目前來看,夠用。望採納

⑧ 機炮的機炮發展

當美軍一再因為沒有機炮而喪失擊墜機會後,終於1964年決定在F-4上加裝機炮,其利用SUU-16型機炮吊艙、提供-6120MM機炮的火力,然而這並不是沒有代價。機炮吊艙會增加相當多的阻力與重量,而且必須掛在機腹與機翼內側3個掛架的其中之一,最好是在機腹;而機腹掛架一般用來掛600加侖副油箱,於是加裝機炮吊艙的F-4不只是要增加阻力、還得減少一個600加侖副油箱。另外機炮吊艙的機炮軸線相當難校正,故需在航艦上操作的海軍完全放棄這個構想;即使校正正常,外掛機炮也比內載機炮要承受更多的晃動,故其炮彈彈道不可能像內載機炮那樣精確。不過有趣的是,許多F-105飛行員抱怨其內載機炮的彈道太直,使其在快速運動的空戰中的命中機率不高;相反地,許多F4的飛行員認為機炮吊艙的晃動可以增加命中敵機的機率。於是,美國空軍的F-4四機編隊中,除了在兩翼外側各掛一個375加侖副油箱、右機翼內側掛載對抗地面防空火力用的電戰吊艙之外,兩架二機領隊1號與3號機)在機腹掛機炮吊艙,而兩架僚機(2號與4號機)則在機腹掛600加侖副油箱。雖然僚機多掛了一個副油箱,不過編隊飛行時僚機需要不斷改變油門以緊跟著長機,故需消耗更多的油料,經過實驗發現,如此搭配的長機與僚機的續航距離約略相等。這種編隊戰術成果相當成功,相對於空對空飛彈一出擊就出錯,外掛機炮的F-4在一開始的8次射擊機會就擊落4架。比較起空對空飛彈可靠性不佳的電子零件,炮彈完全沒有類似的故障可能,而且一出炮口也沒有任何外界力量可以引誘它遠離目標,故這種低科技的武器反而有極高的可靠性。
但機炮空戰也不是完美的。當戰機以高G運動時,射出去的炮彈卻不受向心力控制,故在瞄準時應該往航線內側修正,同樣地速度、重力、角度都影響機炮射控,當時F-105上的光學瞄準器會藉由陀螺儀的校正與雷達測距來補償所需的提前量;但當時F-105的光學瞄準器也同時負責俯沖轟炸時的瞄準,切換到空對空模式的作業非常復雜,使其完全不可能在飛行中實行。既然F-105的最重要任務是對地轟炸,絕大部分F-105的光學瞄準器便均設在對地模式而不能提供對空射控。而為飛彈設計的F-4更是完全沒有可計算前置量的機炮射控系統,故美軍飛行員的射擊方法可說是完全遵循古老的空戰教條:「等敵機占滿座艙視野才開火。」然而美軍對滾雷行動的檢討報告指出,F-105的140次機炮攻擊中擊落了20架敵機,擊墜率為13%,和飛彈差不多。但若思及這是F-105無法使用對空機炮射控系統的情況,則其成就仍值得欣慰;再考慮到部分不需掛炸彈的F-105戰機(例如防空壓制的鐵手機只掛反輻射飛彈),會將瞄準器調整在機炮射控模式以協助空優任務,其在40次有射控的機炮攻擊中,擊落了10架敵機,命中率為25%,這高於任何一種飛彈。
空軍發展空軍型的F-4D時也加人了機炮射控能力,而滾雷行動中F-4D、加上固定式機炮瞄準器(fixedgunsight)的F-4C以及設定為對空機炮瞄準模式的F-105共發動了148次機炮攻擊,擊落24架敵機,擊墜率達16%,高於麻雀飛彈、略等於響尾蛇飛彈。滾雷行動後,空軍總結之前的慘痛教訓,改良F-4到E型,其中最大的改進便是加裝內載機炮,並有整合的機炮射控系統。而北越的MiG-17的主要武裝便一直只有1門37公釐以及2門23公釐機炮,不過其機炮也不太適合纏斗作戰,雖然單發命中的破壞力驚人、可以重創大型飛機,但其射速過低使其在快速纏斗中的命中機率相當小,故其原始設計仍是對付戰略轟炸機的核戰思想,此外更糟的是其機炮射控系統並不精確,故綜合而言仍不是空戰中可依賴的武器。例如在1972年5月10日,一場可能是噴射機時代中最激烈的空戰,由TopGun出身的美軍飛行員Cunningham駕駛的F-4對決北越傳說中最強飛行員Tomb所駕駛的MiG-17(據傳其死前擊落13架敵機,為越戰最高紀錄,但北越官方記錄中完全沒有此人資料,因此有人推測這是因為他不是北越人)。在激烈的垂直剪形動作中,低速性能優異的MiG-17加上Tomb的超人技藝,使其至少有三次機會開火射擊、然而卻無一命中,終究反而被Cunningham以響尾蛇飛彈擊落。
如此優秀飛行員的機炮命中率還如此低,則一般飛行員更不用說。但MiG-17機炮全部開火的景象還是非常嚇人,炮口火光之大甚至可以遮住機身,而且其炮彈飛至5000尺外仍相當具有殺傷力;所以就算沒有命中,心理上的威脅還是足以迫使美軍飛行員拋棄彈葯逃跑。MiG-19的武裝可能較為適當,3門30毫米機炮的射速高於MiG-17(2秒鍾射出90發,相對於MiG-17的69發),而且還有空對空飛彈。MiG-21也有1門30毫米機炮,不過其武裝仍以空對空飛彈為主,機炮主要用在彌補飛彈的最小射程限制;但其機炮射控系統仍然只適合射擊直線飛行的目標,而且戰機本身運動超過3G時,機炮射擊造成的劇烈震動使前置量的計算完全失常(F-8也有類似的問題)。

⑨ 航炮和機關炮有什麼區別

航炮就是裝在戰機上的機關炮

⑩ MK-108航空機炮的發展過程

該武器的開發最早為製造商在1940年的私人行為,之後應帝國航空部(RLM)在1942關於應對盟軍專轟炸機的重型航空屬武器的招標要求,該武器的設計被提交給帝國航空部(RLM)進行測試。測試中MK-108完美的達到了招標要求,僅需4發高爆彈葯就可以擊落諸如B-17和B-24等重型轟炸機,而擊落一般戰斗機只需一發。作為對照,MG-151/20則平均需要25發才能擊落B-17。
隨後MK-108迅速進入量產並裝備多種納粹德國空軍戰斗機,並於1943年秋季安裝在Messerschmitt Bf 110和Messerschmitt Bf 109上首次參加戰斗。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