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體系文件
㈠ 我國近幾年最新頒布的內部控制體系
最近幾年?2008年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內2010年,五部委又聯合容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應用指引,評價指引和審計指引),2010年7月財政部會計司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講解》;自2011年1月1日期在境內外同時上市公司實行,2012年1月1日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公司施行。
2012年5月,國資委68號文件要求所有國有企業加快推進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工作。
上述為近幾年我國內控相關規范及實施范圍,時間要求等信息,忘題主採納。
㈡ 內控制度和質量管理體系控製程序
兩者最好不要綁在一起,最好是並存,各搞各的。因為:
內部控制制度是利用單位內部分工而產生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方法、措施、程序,是一個有機聯系的體系。說白點,它並不是一個單獨的制度,是許多相關制度中的、有關內部控制內容的統稱。但也有的企業把內部控制專門形成一個單獨的制度,可這樣的制度一般都比較粗獷,無法具體執行。如果把這個制度太細化了,那就與其它制度重復了,也沒必要。
由於大多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不是一個單獨的制度。而質量管理體系則又是組織內部建立的、為實現企業質量目標的質量管理模式。其所謂的「內部控制」也是對質量方面的控制,而不是常說的「內部控制制度」的控制,兩者根本不是一個概念。所以說,強行嫁接在一起,至少不會利於操作。應該並存,最好不要整合在一起。
現在許多專家(而不是企業管理者)也討論將質量管理體系與內部控制體系進行整合。暫且不說這種整合是否對企業管理有益,單說形式上也會將內部控制制度捆綁得中不中,洋不洋的。這不但加大了質量體系認證工作的難度,同時也會使條理清晰的各項制度變得教條,未免有點形而上學了。
至於編碼的問題,你們可以將質量管理體系中涉及到有關「內部控制制度」的內容,加上一個編碼就行了,以便受控和認證。平時在其它「內部控制」修改時也較容易,不會象質量體系文件修改時那麼麻煩。
這些完全是我自己的看法,現想現寫,有點亂,也不太成熟。而且這樣做也難免讓人看著有點投機思想,所以僅供參考。
㈢ 內部控制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制定內控體包括的內容:職責分離、授權批准、相互制約、監督檢查,企業建立與實施內控體系應當遵循的五項原則:全面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制衡性原則;適應性原則;成本效益原則。
(3)內控體系文件擴展閱讀:
企業的內控體系應當貫穿於企業經營活動的決策、執行和監督的各個階段、各個層級,涵蓋了營管企業每一項經理活動的過程始終,體現了內部控制的全面、全員、全過程式控制制的特性。
內部控制體系是為合理保證單位經營活動的效益性、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規的遵循性,而自行檢查、制約和調整內部業務活動的自律系統。
參考資料:網路-內控體系
㈣ 關於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四個方面,以及21個規范性文件
內部控制的基本內容
1.內部會計工作管理制度。明確會計人員的崗位職責,提高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性。
2.內部會計檢查制度。會計檢查制度應主要包括會計工作檢查和會計信息質量檢查。
3.資金控制制度。消除資金收支與保管中的弊病,保證經營戰略的實施,是對內部會計控制有效的補充。
4.內部審計稽核制度。建立內部審計組織,充實稽核人員,不斷提高稽核人員素質,使其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能長期滿足稽核工作的需要。
5.風險預警制度。相關的預警財務指標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的特徵:第一,必須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第二,應當屬於危機初步產生時的先兆性指標,而非業已陷入嚴重危機狀態時的結果性指標。第三,與危機生成過程的密切關聯性。
6.風險責任會計制度。以權、責、利相統一的原則,把各個機構和部門劃分為責任中心,圍繞責任中心將會計信息與經濟責任、會計控制同業績考核相結合,明確規定各個部門、崗位的風險責任和相應處罰措施。
㈤ 請問資料做成內控文件是什麼意思什麼是企業內控文件
內控文件應該是指流傳范圍有所限制的文件,內控人員的范圍多大,內控文件的傳閱人群就有多大,不能私自泄露。
㈥ 如何建立品控體系,應包括哪些內容和文件
一、量力而行
審核認證對於任何企業來說都不是想當然的,必須具有一定的管理和經濟實力為基礎。有的企業為了拿到認證證書而參與貫標認證,到頭來功虧一簣,不但沒有拿到證書,反而造成人力與物力的損失;也有的企業以拿到證書為目的,通過了認證,但並沒有規范管理,從而大大增加了企業內耗,使領導和廣大員工對質量體系產生抵觸情緒,證書也就形成了一張廢紙。
二、 領導作用
中、小企業的領導對質量和貫標工作的觀念、態度直接左右貫標工作的進程,可以說領導的重視是一個企業質量體系創建、保持並規范運行的基石和後盾。經驗證明很多企業審核認證半途而廢或認證後質量管理滑坡都是與領導的不夠重視分不開的。貫標工作伊始,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十分重視,把貫標工作作為全年工作計劃的頭等大事,投入了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對質量體系文件加深理解,以身作則,同時也制訂了嚴格的獎懲制度,在整個企業內營造了積極的貫標氛圍。這也是企業能一次性通過認證注冊的重要原因。取得證書後,很多企業最高管理者往往對貫標工作的關注日趨減弱,主要源於貫標初期的重視是對拿到證書的認識,而非對建立質量體系的重要性的認識。公司"管理者推動方式"與"收益者"(主要是顧客)雙重推動的模式是通過認證後最高管理者重視貫標工作的一個明顯標志。最高管理者在認證後制訂了貫標工作的長遠規劃,確定持續改進的目標、基本方向與途徑,在整個企業內倡導改進的做法,培養持續改進的意識和價值觀,防止認證後各級管理人員產生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錯誤思想。
三、 全員意識
有了管理層的重視只是貫標工作的基礎,必須依靠全體員工的參與和支持,如果質量體系只有領導的重視,沒有基層人員的認真執行,那麼質量體系將形同虛設。如何提高全體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合作性是體系是否有效運行的關鍵。貫標伊始,公司領導全面負責,把握大局,正確引導,為認證工作掌舵領航,公司各部門及各級人員一絲不苟,團結一致,努力做好各項工作,尤其在不合格項控制和糾正預防措施控制上,一改過去沿襲幾年的老思想,老方法,老傳統,採用符合ISO 9001質量標准要求的管理程序,使運作程序規范、合理、可操作,為認證付出了辛勤汗水。
四、 重在貫徹落實
很多通過認證的企業都會有同樣的感觸 -----文件好編執行難。一開始就重視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對程序文件可操作性進行了兩次修訂,並且在編制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的時候,上上下下進行反復的論證和修改,方方面面進行有效的溝通。在制訂目標時,公司管理層經過多次研究,徵求多方面建議,使質量方針簡潔、易記;質量目標盡可能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為日後質量體系的貫徹落實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在保證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在符合標准前提下,突出實用性,盡量達到執行起來順暢,沒有被套住、別扭的感覺;對可執行性文件(企業內控標准、工藝技術操作規程、管理制度和計劃、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等外來文件)進行了較為客觀的界定,對企業內控標准和工藝操作規程進行了重新修訂,刪除繁瑣的條款,並將成熟的操作經驗以簡明的敘述融入其中,使其操作時易於執行,對質量記錄盡量採用表格的方式,在設計表格時,突出重點,做到不漏項,無多餘項,保證了在記錄過程中便於操作。以上幾個方面保證了質量體系在貫徹落實中的簡捷、易行。帶動了執行人員的積極性,沒有把記錄填寫和執行質量體系做為一項包袱來看待。
在質量體系培訓的基礎上加大管理力度,要求公司的各級人員嚴格按ISO 9001質量管理標准執行,對有令不行或違反操作規程的給予懲罰,從另一方面保證了質量體系和各項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
五、認證後對企業的促進作用
1.分工明確
通過認證對企業的促進作用最明顯的一個特徵,不但解決了各崗位的職、責、 權,而且構成了相互關聯的網路,為"追求完美,為用戶提供期望的工程和服務"構 建了質量保證機制,任何工作和責任及相互關系皆用文件形式確定下來,其標准化程 度是過去從未達到過的,改變了以前好事有人爭,錯事互相推諉;質量保證變成了有 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的統一,規范與操作的一致。產品(包括 產品和服務)質量能夠起到有效的追溯,一件不合格品(產品、材料、服務)很容易 追溯到責任人,查明不合格的原因。
2.拓寬市場,增強市場競爭力
增強企業的整體實力,(包括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管理體系、公司信譽及資源配 置)才能夠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創立品牌戰略。ISO 9001正是在積累和總結世界發達 國家先進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由國際TC技術委員會制定的統一國際標准。它有利於提 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產品(產品和服務)質量,能夠向顧客和第三方提供足夠的保證 和信任,公司的管理水平、產品質量、服務意識和專業技能等 綜合實力明顯加強。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能拓寬市場,增強了 市場競爭力。
六、企業通過認證後應注意的問題
通過認證只證明企業的質量體系符合ISO 9001 國際質量標准,而保證質量體系是否能夠持續有效的運行才是企業認證的根本。如何保證企業的質量體系持續有效的運行呢?下面就從三個方面予以簡述:
1.持續有效的開展質量體系審核
企業通過質量體系認證只能表明這個企業的質量體系符合和滿足GB/T19000- ISO9000族標准中某一質量保證模式的基本要求。實踐證明,即使企業通過了質量體 系認證,質量體系在實際運行中,總是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不斷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不斷改善和不斷改進的機制,就會出現各種影響質量體系運行 的問題,逐漸使質量體系運行困難,就會出現企業管理滑坡。最終導致質量體系名存 實亡。因此,為防止認證後出現管理滑坡,公司明確了內部質量審核和管理評審等文 件化體系。持續有效地開展質量審核,對質量體系運行做出正確診斷,對發現的不合 格或潛在的不合格,實施糾正/預防措施,使質量體系步入良性循環,完善不斷改進的 機制。持續有效的開展內審,領導重視是關鍵,全員參與是基礎,內審員是機制改進 的保障。如何開展審核,不斷地發現問題和監督落實糾正措施使其有效。
1) 設置專職內審員,賦予內審員相當的許可權,並充分肯定內審員的工作成果,激勵內審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 管理者代表親自過問質量審核工作,審批質量審核計劃、協調審核中遇到的重大問題,督促糾正措施的落實,強調審核的重要性和實效性。
3) 反對"報告滿天飛,不能實際解決問題"的作法,內審員要主動處理問題,日常事務要自己解決,不能任何問題都向領導匯報。對於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必須由領導解決時方向其及時匯報。對於潛在的問題要有敏銳的預見性,將引發不良後果的原因、過程、解決方案等及時向領導層報告,以便決策。只有這樣,內審員的重要性和作用才能體現。
4)反對"能力"不強或管理知識睏乏的人擔任領導職務,對人的管理及能力的評價不要以做了多少事,而應是做成了多少事為評價原則。以免使下屬員工產生抵觸心理。
在質量體系檢查的方法上採取"三結合",定期審核與日常監督審核相結合、專 題審核與專業審核相結合、要素審核與部門審核相結合。上述方法的結合使質量體系 檢查的內容和范圍更全面更有代表性,真正能夠做到審核橫到邊、縱到底。
質量問題不能夠在措施上得到落實,久而久之評審就會走過場,貫標成果就難以鞏固,企業管理就會滑坡,內審員的業務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改進的 機制也會消弱。我們採取的較為有效的措施是:
1) 審核的結果與公司經濟責任掛鉤,獎懲兌現。我們把質量體系審核(日常監督審核、專題審核、管理評審等)、產品質量審核、過程質量審核分別納入考核,佔一定的考核分。對不合格或糾正措施的實施整改情況,由公司品管部負責跟蹤到底,問題得不到落實、得不到改良決不罷手,並向管理者代表直接匯報問題的整改情況。
2) 將審核出的問題進行量化分解,對重復出現的不合格項進行重點跟蹤閉合,對責任人進行處罰和教育。
3) 注意內審員業務能力的培訓和考核。要求內審員注重自身業務能力的培養。如果一名內審員對專業知識不刻苦鑽研,不及時掌握內審的好方法,不了解質量管理的新要求,就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審核任務。為此,派出內審員參觀培訓或聘請專家來公司講學指導。同時,公司組織內審員一起交流經驗互相學習。為了掌握內審員的業務能力,企業組織對內審員的業務能力進行跟蹤考核。
2.注重內部溝通
質量體系運行過程中,對公司各部門、員工之間存在的質量問題,由公司組織召 開碰頭會、專題會及質量分析會進行討論解決,消除了部門壁壘和責任推諉,使質量 體系的自我改進機制不斷得到加強。
3.管理新思路、新科學
取得ISO 9001審核認證只是常宏公司提高管理水平邁出的第一步。 將"卓越領導、顧客導向、不斷改進及全員參與"的全面優質管理理念貫穿在ISO 9001 質量體系運行的各個過程中,使公司的質量體系融進了新思想、新文化、使質量體系 更具企業自己的特色,運行更具靈活性和可操作性。
㈦ 企業怎樣建立內控制度體系文件
根據自查出來的崗位職責、部門業務流程等各項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等問題,緊緊圍繞以「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六要素和「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授權審批控制、會計系統控制、財產保護控制、預算控制、運營分析控制和績效考評控制」等七項控制措施為重點,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組織架構、發展戰略、人力資源、社會責任、企業文化、資金活動、采購業務、資產管理、銷售業務、研究與開發、工程項目、擔保業務、業務外包、財務報告、全面預算、合同管理、內部信息傳遞和信息系統等內容的內部控制體系,並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及其配套辦法,制定本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並組織實施。
通過實施內部控制工作,完善和規范如下管理工作:
(1)運用信息技術加強內部控制。建立與經營管理相適應的信息系統,促進內部控制流程與信息系統的有機結合,實現對業務和事項的自動控制,減少或消除人為操縱因素。
(2)建立內部控制實施的激勵約束機制。將各責任部門、車間和全體員工實施內部控制的情況納入績效考評體系,促進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
(3)編制常規授權的許可權指引制度。規范特別授權的范圍、許可權、程序和責任,嚴格控制特別授權。企業各級管理人員應當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企業對於重大的業務和事項,應當實行集體決策審批或者聯簽制度,任何個人不得單獨進行決策或者擅自改變集體決策。
(4)規范會計工作。會計系統控制要求企業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准則制度,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
(5)建立財產安全保護機制。建立財產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採取財產記錄、實物保管、定期盤點、賬實核對等措施,確保財產安全。嚴格限制未經授權的人員接觸和處置財產。
(6)建立預算控制機制。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明確各責任單位在預算管理中的職責許可權,規范預算的編制、審定、下達和執行程序,強化預算約束。
(7)建立運營分析機制。建立運營情況分析制度,經理層應當綜合運用生產、購銷、投資、籌資、財務等方面的信息,通過因素分析、對比分析、趨勢分析等方法,定期開展運營情況分析,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查明原因並加以改進。
(8)建立完善績效考評機制。建立和實施績效考評制度,科學設置考核指標體系,對企業內部部門、車間和全體員工的業績進行定期考核和客觀評價,將考評結果作為確定員工薪酬以及職務晉升、評優、降級、調崗、辭退等的依據。
(9)建立風險預控和應急機制制度。根據內部控制目標,結合風險應對策略,綜合運用控制措施,對各種業務和事項實施有效控制。建立重大風險預警機制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明確風險預警標准,對可能發生的重大風險或突發事件,制定應急預案、明確責任人員、規范處置程序,確保突發事件得到及時妥善處理。
(10)建立內部審計與監督機制,形成合理適用的審計與監督制度。在內部控制實施過程中,要明確和完善內部審計部門和其他內部部門在內部監督中的職責許可權,規范內部監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對內部控制規范管理工作實施監督。
㈧ 怎樣區分iso程序文件與內控文件
一二級文件都是受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