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貧標志
① 你知道哪些慈善機構中華慈善總會的標志有什麼含義
中華慈善總會1994年成立 1994的變形 雙手捧起小禾苗(孩子) 四顆心捧一紅心,四顆心又組成了象徵永恆的蠟燭。
中國十大慈善機構
中華慈善總會
作為中國規模較大、業績較好的公益組織機構之一。自1994年4月在民政部老部長崔乃夫的倡導下成立,總會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幫助社會上不幸的個人和困難群體,開展多種社會救助工作。
按照總會章程,慈善總會最高權利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每界5年,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執行機構,每年召開一次。總會經費來源於會費、捐贈、政府資助、利息、核准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及其他合法收入,行政經費來源於創始基金增值部分、會費、行政經費專項捐贈、政府資助、捐贈款利息、興辦實體的收入等。按照國家規定,從捐贈款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項目管理經費。
目前,中華慈善總會共有團體會員108個,並與絕大多數團體會員合作開展多種慈善項目。據2002年一項資料顯示,總會成立7年多直接接受款物總計9.8億人民幣,其中,善款5.4億人民幣,捐贈物資摺合人民幣共計4.4億元。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有數據顯示,中國有6000萬殘疾人,這些人就是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服務的對象。
1988年3月15日成立,做為國家法律確認、國務院批準的各類殘疾人的全國性統一組織,她的全國代表大會是其最高領導機構。其下設主席團、執行理事會、評議委員會、專門協會和各類地方組織。
殘聯的章程規定,其資金來源有五部分:社會各界(國內外組織機構和個人)捐贈、政府資助、國際合作項目、創收和其它收入。據殘聯內部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資金主要來源還是殘聯先申報,然後國家有關部委撥款專項專用。
中國青少年基金會
1989年在北京正式成立的中國青少年基金會(簡稱中國青基會)是以促進中國青少年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社會福利事業和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為宗旨的全國性非營利社會團體。它所實施的項目包括人們所熟知的希望工程以及保護母親河行動、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公益信託基金、國際青少年消除貧困獎、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評選。
在這些項目中,最主要、最有影響力的是希望工程。這是一項被社會廣泛關注的公益事業,旨在通過籌款,資助中國農村貧困地區的少年兒童獲得受教育的機會。據統計,目前全國希望工程累計資助建設希望小學9000餘所,累計資助失學兒童樂250多萬名,援建希望網校130所。
中國扶貧基金
1989年3月成立時,中國扶貧基金是一個沒有基金的基金會。那時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沒有從事民間扶貧工作的經驗。通過多方聯絡,基金會努力爭取海內外各界人士對扶貧事業的理解和支持,動員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加入扶貧行列。
1996年——1999年,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發展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基金會主要採用扶貧到戶和開發式扶貧的工作模式實施了「貧困農戶自立工程」、「科技扶貧」、「教育及醫療設施援建」等項目。
從1999年下半年起,中國扶貧基金會進入了第三個發展階段。這一年也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第二個十年的開始,這一階段的工作方式是:通過項目援助、受援人參與等方式,幫助貧困社區的弱勢群體改善生產、生活和健康條件並提高其素質和能力,實現脫貧致富。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是經過中央人民銀行批准、在民政部登記注冊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它向國內外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募集資金和物質,旨在全面提高婦女素質,維護婦女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為婦女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該基金會的最高權利機構是理事會,由正會長、副會長、常務理事、秘書長及理事組成。理事會實行屆任制,每屆任期三年,每年召開一次會議,遇有特殊情況,也可以採用其他形式召開。
婦女基金會基金來源主要是第一,接納海內外熱心婦女事業的企業、社會組織、人士的捐贈;第二,國家政策允許的基金增值和服務收入;第三,利息及其他合法收入。基金的增值部分必須用於基金的任務范圍,基金的使用須根據與捐贈人、資助人約定的目的、對象方式合法使用。
中國紅十字會
中國紅十字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4年。當時正值清朝末年,為救助日俄戰爭中受害的我國同胞而成立。1912年,中國紅十字會正式成為國際紅十字會的成員,1993年全國人大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明確中國紅十字會是「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它的職責較以前有所擴大。
目前,中國紅十字會主要履行以下職責:開展救災的准備工作;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對傷病員和其他受害人進行救助;普及衛生救護和防病知識,進行初級衛生救護培訓;參與輸血獻血工作,推動無償獻血;開展紅十字青少年活動,參加國際人道主義救援工作等。
中國紅十字會的最高權利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一般情況下五年開一次,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理事會執行其決議,理事會閉會期間由常務理事會執行其決議。總會機關的常務理事組成執行委員會,對常務理事會負責。
中華環保基金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為獎勵首任國家環保局局長曲格平教授為環境保護作出的貢獻,特別頒發十萬美金作為獎金。這筆錢後來成為中國第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非營利性的專門從事環境保護事業的民間基金會——中華環保基金成立的基礎資金。
1993年4月,環保基金正式成立,其宗旨主要是通過資助和獎勵對中國環保事業作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推動中國環境保護的管理、科學研究、人才培訓及國際合作等各項環保事業的發展。基金會的基金來源主要有三種途徑:國內外熱心於環保事業的企、事業單位、團體的捐贈;其他組織、個人的捐贈;國內外有關組織和友好人士的捐贈。
基金會的最高權利機構為理事會。理事會設常務理事長一名、副理事長若干名、秘書長一名、常務理事和理事若干名。理事會聘請若干國內外著名人士擔任名譽理事長。
宋慶齡基金會
十大全國性慈善機構中,宋慶齡基金會是唯一以國家領導人名字命名的慈善機構。
1981年5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逝世,一年後,在宋慶齡逝世一周年的紀念日里,宋慶齡基金會成立。基金會成立後,宗旨集中體現為「和平、統一、未來」六個字,即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祖國統一,關注民族未來。
在機構上,基金會設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在領導人員上,基金會設名譽主席、主席、副主席,由理事會民主推選產生;秘書長為基金會法人代表。
募捐方法有三種:現金和現金支票,可以直接寄到基金會;股票、有價證券、產權契約,在住所住地的中國銀行辦理;各類物資,向基金會去信去電商處。
見義勇為基金會
作為指向性最強的基金會,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1993年6月由公安部、中宣部、中央綜治委、民政部、團中央等部委聯合發起成立。成立九年以來,該會同有關省市組織了大量表彰活動,募集見義勇為基金7000多萬元,發放獎勵撫恤、補助慰問和助學金2000餘萬元。
目前中華見義勇為基金的工作模式是:一,每兩年開一次全國性表彰大會,由中宣部、公安部、民政部等單位抽人員組成評審委員會,對各省上報的人員事跡進行評審;二,面對日常申請補助的見義勇為人員,由基金會辦公會進行研究,看夠不夠標准、夠哪一級標准,形成意見後報基金會會長或常務副會長審批,再對外發錢。
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共有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近千個市、縣設有見義勇為事業組織管理機構,從事見義勇為工作的人員近萬人。近十年來,各級見義勇為管理組織已募集基金十幾億元。
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
促進會是1994年4月為配合「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而發起的。以劉永好為代表的10位民營企業家在全國工商聯七屆二次常委會議上聯名倡議「讓我們投身到扶貧的光彩事業中來」,進而在中共中央統戰部、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中國民間商會)發起下成立促進會。她是光彩事業的組織機構,是經由國家民政部注冊的非營利社團法人組織,享有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特別咨商地位。她以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民營企業為參與主體,包括港澳台僑工商界人士共同參加。
促進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理事會,下設常務理事會。促進會的經費來源一是會費,二是有關社會團體、企業人士的贊助,三是其他資助。
②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以下提法正確的是(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以下提法正確的是( )
A.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B.健全公共服務、建設基礎設施、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C.重點解決好深度貧困問題,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做好中央單位定點幫扶
D.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選擇一項或多項:A BC D
反饋
你的回答不正確
正確答案是:A, B, C, D
③ 什麼是精準扶貧七大戰役,四個硬仗
1.精準扶貧七大戰役:
(一)大抓農村「組組通」公路建設;
(二)大抓產業脫貧攻堅;
(三)大抓易地扶貧搬遷;
(四)大抓農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
(五)大抓旅遊扶貧和農村電商發展;
(六)大抓教育扶貧和農村勞動力全員培訓;
(七)大抓精準醫療扶貧。
2.四個硬仗:
(1)打好基礎設施建設硬仗;
(2)打好易地搬遷扶貧硬仗;
(3)打好產業扶貧硬仗;
(4)打好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仗。
3.「六個精準、四個施策、五種渠道,十項工程」,就體現出精準扶貧中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和更加的行動。貧窮是一種系統性弊病,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都要提高精準度,找到「貧根」,對症下葯,靶向治療,扶到點上、根上,才能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3)健康扶貧標志擴展閱讀:
8月7日,為期兩天的貴州全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推進大會在貴陽落幕,會議以電視電話形式開到縣,共2萬餘人參會。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貴州將打好「基礎設施建設硬仗」、「易地搬遷扶貧硬仗」、「產業扶貧硬仗」、「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仗」,堅決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中國官方將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在全國范圍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作為中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按照部署,貴州把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統一抓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舉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集中優勢兵力打好攻堅戰、啃下硬骨頭。此次大會上,貴州明確將深度貧困地區分為深度貧困縣、極貧鄉鎮和深度貧困村三個層次。根據定性定量劃分,貴州省列出深度貧困縣14個、極度貧困鄉鎮20個、深度貧困村2760個。
「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群眾不富,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貴州省委書記、省長孫志剛在此次大會上說出了貴州決戰深度貧困的誓言,也道 出了決心。孫志剛表示,貴州要重點打好打好基礎設施建設硬仗、易地搬遷扶貧硬仗、產業扶貧硬仗、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仗。按照規劃,貴州將同步打好農村公路「組組通」三年大決、產業扶貧三年行動計劃等「七大戰役」。
「七大戰役」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是:到2020年,貴州省深度貧困地區穩定實現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一達標、二不愁、三保障」,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貴州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國子監皮省平均水平。確保現行標准下深度貧困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4個深度貧困縣全部摘帽,20個極貧鄉鎮全部退出,2760個深度貧困村全部出列,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會上,貴州9位省領導根據所分管的工作,提出了貴州在不同領域擺脫深度貧困的具體做法。貴州9市、州的主政官員月立下「軍令狀」堅決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④ 扶貧都干什麼的
扶貧是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
基本內容
扶貧的基本內容與特點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並有為實現規劃要求而制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為主。
第二,不僅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解決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
第三,把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調動起來,互相配合,共同為貧困戶和貧困地區開發提供有效的幫助。
經歷階段
階段一,多種形式的生產自救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貫徹生產自救方針,採取發放救濟款資助生產和「以工代賑」等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改變農村面貌,保障貧困戶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階段二,個案型的扶貧階段。1978年以後,適應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形勢,有組織、有計劃地扶持貧困戶從發展生產和商品經濟入手,依靠國家、集體力量和群眾互助,採取幹部分工負責、富裕戶扶助貧困戶、逐戶落實等辦法,幫助貧困戶發揮自身潛能,達到擺脫貧困的目的。
階段三,社區型的以經濟開發為主的扶貧階段。1983年起,國家在繼續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產的同時,投入更大力量對貧困地區實行經濟開發。在政府的領導和幫助下,各有關部門、機關、團體積極配合支持,幫助貧困地區發揮當地優勢,挖掘資源潛力,開辟生產門路,實行多種經營,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從根本上擺脫貧困,逐步走上致富道路。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
政策調整
我國第一次大規模扶貧開發政策的調整始於1986年,從上到下正式成立了專門扶貧機構,確定了開發式扶貧方針,確定了劃分貧困縣的標准,並劃定了273個國家級貧困縣。後來將牧區縣、「三西」項目縣加進來,到1988年增加到328個國家級貧困縣。 第二次調整是在1994年,國家啟動「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經過重新調整,國家級貧困縣增至592個。 第三次調整發生在2001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時年出台,綱要取消了沿海發達地區的所有國家級貧困縣,增加了中西部地區的貧困縣數量,但總數不變,同時將國家級貧困縣改為扶貧開發重點縣。以此為標志,我國扶貧開發工作進入下一階段。
扶貧對象
當今世界多數國家大多是以人們的收入狀況來確定貧困線。中國的貧困線主要以是否達到溫飽為標准來確定。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1985年農民的消費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 150元人民幣以下者為貧困型。以後各地實行的標准有些上升為 200元,有的發達地區多至1000元。列入貧困線內的扶貧對象分為兩類:第一類,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國有18個片,包括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這類地區生活條件差,生產力發展緩慢,經濟、文化落後,部分農民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第二類,零星的貧困縣和貧困戶。造成貧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勞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產和生活資料。
扶貧標准
我國在2008年前有兩個扶貧標准,第一個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絕對貧困標准,該標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熱量的最低營養需求為基準,再根據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費結構來進行測定。第二個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標准。2008年,絕對貧困標准和低收入標准合一,統一使用1067元作為扶貧標准。此後,隨著消費價格指數等相關因素的變化,標准進一步上調至1196元。
2011年11月19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宣布,根據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適應我國扶貧開發轉入新階段的形勢,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准,這個標准比2009年1196元的標准提高了92%,對應的扶貧對象規模到今年年底約為1.28億人,占農村戶籍人口比例約為13.4%。
標准變化
2007年,按絕對貧困標准年人均收入低於785元,按低收入標准年人均收入低於1067元。 2008年,絕對貧困標准和低收入標准統一為年人均收入低於1067元。
2009年,年人均收入低於1196元。
2010年,年人均收入低於1196元 。
2011年,年人均收入低於2300元。
方式
第一,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
第二,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第三,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系,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
第四,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採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脫貧措施
2016年11月23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規劃》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從8個方面實化細化了相關路徑和措施:
一是產業發展脫貧,主要包括農林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方面,提出了13項產業扶貧工程或具體措施;
二是轉移就業脫貧,主要從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和促進轉移就業等方面,提出了6項就業扶貧行動;
三是易地搬遷脫貧,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四是教育扶貧,主要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降低貧困家庭就學負擔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措施,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逐步消除因學致貧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五是健康扶貧,主要從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貧工程,加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效緩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六是生態保護扶貧,主要從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個方面,提出了11項重大生態扶貧工程和4項生態保護補償方式,使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現脫貧;
七是兜底保障,主要從社會救助、基本養老保障、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會保障兜底措施,通過築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解決好特殊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的脫貧問題;
八是社會扶貧,主要從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幫扶、企業幫扶、軍隊幫扶、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幫扶,以及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措施和要求。
⑤ 2020年所有貧困人口脫貧什麼時候提出
2015年12月15日提出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今日表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目標。這個目標的主要內容是,到2020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是「兩個確保」。「兩個確保」就是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5)健康扶貧標志擴展閱讀: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看貧困老鄉能不能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目標。這個目標的主要內容是,到2020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是「兩個確保」。
「兩不愁」就是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兩個確保」就是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二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到2014年底,全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到2020年全部脫貧的目標,每年要減少1000多萬人。經過多年的努力,容易脫貧的地區和人口已經基本脫貧了。
剩下的貧困人口一般說來,貧困程度較深,自身發展能力比較弱,越往後脫貧攻堅成本越高、難度越大。以前出台一項政策、採取一項措施就可以解決成百萬甚至上千萬人的脫貧,現在減貧政策效應遞減。
而且到2020年只有5年,時間緊迫,沒有退路,如果不能完成這個任務,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果採用常規思路和辦法,按部就班推進,也難以完成任務。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三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脫貧攻堅的基本方略。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必須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改革現行扶貧思路和方式,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變「輸血」為「造血」,變重GDP為重脫貧成效,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的一系列問題。
四是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保障。打贏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鬆鬆一沖鋒就能解決的,必須立足國情,發揮優勢,堅持黨的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群眾主體。
黨的領導是脫貧攻堅最大的政治優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脫貧攻堅的根本保證,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要落實黨政一把手的政治責任。中央決定,脫貧攻堅任務重的省區市的黨政一把手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向中央作出承諾。
中央要求,層層落實責任,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扶貧。向貧困村派出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建設好村「兩委」,把脫貧攻堅任務落實到「最後一公里」。因為我們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都在村裡,村是脫貧攻堅的第一線,縣是指揮部。
政府主導是脫貧攻堅的中國特徵。經濟增長不能自動實現減貧,政府在脫貧攻堅中責無旁貸,必須發揮主導作用。要制定有利於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脫貧規劃,要組織動員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的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做到扶貧項目優先安排,扶貧資金優先保障,扶貧工作優先對接,扶貧措施優先落實。
社會參與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華民族素有扶貧濟困、人心向善的傳統美德。東西部扶貧協作,東部率先發展的省市結對幫助西部省區市脫貧,黨政軍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定點扶貧,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積極參與。
是中國特色的社會扶貧體系,要不斷完善,形成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無論何種形式的社會扶貧,都要突出精準扶貧這個核心,實現精準脫貧這個目標。
五是當前脫貧攻堅的有關工作安排。目標已經明確,措施已經出台,號角已經吹響,關鍵是要抓好落實。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將盡職盡責,加強對各地區各部門的工作指導和監督檢查,落實好中央的決策部署。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後半個月的時間里,扶貧領導小組連續召開會議,對革命老區脫貧攻堅、易地扶貧搬遷、東部地區率先脫貧和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央單位定點扶貧等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下一步,將認真編制並組織實施「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分解細化年度目標任務。
在落實中,將搭建五個工作平台,開展六項扶貧行動,實施十項精準扶貧工程。
⑥ 國奶扶貧的奶粉可靠嗎
正常情況下國奶扶貧的奶粉屬於可靠的。
「國奶扶貧工程—貧困家庭嬰幼兒公益奶粉行動」四川省捐贈及啟動儀式在成都舉行。有媒體報道稱,該項目計劃為四川省2萬建檔立卡貧困戶0至3歲的嬰幼兒捐贈價值2億的嬰幼兒配方奶粉。
所捐奶粉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抽驗檢查,產品合格率達到100%。據四川省扶貧基金會理事長翁蔚祥介紹,國奶扶貧工程項目目前已在山西、海南、河南、河北、重慶、廣東、湖北、湖南、江西、廣西、貴州等多個省市開展。
(6)健康扶貧標志擴展閱讀:
國奶扶貧的介紹如下:
國奶扶貧工程四川啟動儀式,則是「四川省扶貧基金會在四川省市場監督局的支持下,攜手北京某健康扶貧基金會在四川全省范圍內推出的公益項目」。
2018年12月6日,在湖南省新化縣「國奶扶貧工程」項目啟動儀式上,10名貧困家庭嬰幼兒家長代表現場領取了由北京聯慈健康扶貧基金會捐贈的國產嬰兒奶粉,標志著「國奶扶貧工程」項目在新化正式啟動。
⑦ 產業扶貧聚焦干什麼,怎麼干,誰干
扶貧是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
基本內容
扶貧的基本內容與特點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並有為實現規劃要求而制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為主。
第二,不僅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解決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
第三,把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調動起來,互相配合,共同為貧困戶和貧困地區開發提供有效的幫助。
經歷階段
階段一,多種形式的生產自救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貫徹生產自救方針,採取發放救濟款資助生產和「以工代賑」等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改變農村面貌,保障貧困戶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階段二,個案型的扶貧階段。1978年以後,適應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形勢,有組織、有計劃地扶持貧困戶從發展生產和商品經濟入手,依靠國家、集體力量和群眾互助,採取幹部分工負責、富裕戶扶助貧困戶、逐戶落實等辦法,幫助貧困戶發揮自身潛能,達到擺脫貧困的目的。
階段三,社區型的以經濟開發為主的扶貧階段。1983年起,國家在繼續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產的同時,投入更大力量對貧困地區實行經濟開發。在政府的領導和幫助下,各有關部門、機關、團體積極配合支持,幫助貧困地區發揮當地優勢,挖掘資源潛力,開辟生產門路,實行多種經營,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從根本上擺脫貧困,逐步走上致富道路。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
政策調整
我國第一次大規模扶貧開發政策的調整始於1986年,從上到下正式成立了專門扶貧機構,確定了開發式扶貧方針,確定了劃分貧困縣的標准,並劃定了273個國家級貧困縣。後來將牧區縣、「三西」項目縣加進來,到1988年增加到328個國家級貧困縣。 第二次調整是在1994年,國家啟動「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經過重新調整,國家級貧困縣增至592個。 第三次調整發生在2001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時年出台,綱要取消了沿海發達地區的所有國家級貧困縣,增加了中西部地區的貧困縣數量,但總數不變,同時將國家級貧困縣改為扶貧開發重點縣。以此為標志,我國扶貧開發工作進入下一階段。
扶貧對象
當今世界多數國家大多是以人們的收入狀況來確定貧困線。中國的貧困線主要以是否達到溫飽為標准來確定。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1985年農民的消費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 150元人民幣以下者為貧困型。以後各地實行的標准有些上升為 200元,有的發達地區多至1000元。列入貧困線內的扶貧對象分為兩類:第一類,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國有18個片,包括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這類地區生活條件差,生產力發展緩慢,經濟、文化落後,部分農民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第二類,零星的貧困縣和貧困戶。造成貧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勞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產和生活資料。
扶貧標准
我國在2008年前有兩個扶貧標准,第一個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絕對貧困標准,該標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熱量的最低營養需求為基準,再根據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費結構來進行測定。第二個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標准。2008年,絕對貧困標准和低收入標准合一,統一使用1067元作為扶貧標准。此後,隨著消費價格指數等相關因素的變化,標准進一步上調至1196元。
2011年11月19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宣布,根據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適應我國扶貧開發轉入新階段的形勢,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准,這個標准比2009年1196元的標准提高了92%,對應的扶貧對象規模到今年年底約為1.28億人,占農村戶籍人口比例約為13.4%。
標准變化
2007年,按絕對貧困標准年人均收入低於785元,按低收入標准年人均收入低於1067元。 2008年,絕對貧困標准和低收入標准統一為年人均收入低於1067元。
2009年,年人均收入低於1196元。
2010年,年人均收入低於1196元 。
2011年,年人均收入低於2300元。
方式
第一,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
第二,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第三,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系,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
第四,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採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脫貧措施
2016年11月23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規劃》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從8個方面實化細化了相關路徑和措施:
一是產業發展脫貧,主要包括農林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方面,提出了13項產業扶貧工程或具體措施;
二是轉移就業脫貧,主要從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和促進轉移就業等方面,提出了6項就業扶貧行動;
三是易地搬遷脫貧,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四是教育扶貧,主要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降低貧困家庭就學負擔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措施,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逐步消除因學致貧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五是健康扶貧,主要從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貧工程,加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效緩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六是生態保護扶貧,主要從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個方面,提出了11項重大生態扶貧工程和4項生態保護補償方式,使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現脫貧;
七是兜底保障,主要從社會救助、基本養老保障、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會保障兜底措施,通過築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解決好特殊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的脫貧問題;
八是社會扶貧,主要從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幫扶、企業幫扶、軍隊幫扶、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幫扶,以及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措施和要求。
⑧ 開展扶貧工作從憲法的角度來說的原因是什麼
開展扶貧工作從憲法的角度來說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國家重視開展扶貧工作是因為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的憲法原則,它要求各級國家機關樹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理念,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然而貧困是人權的最大障礙,中國的減貧行動是我國人權事業進步的最顯著的標志。國家全面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通過發展產業如農林、旅遊、電商等,通過開展職業培訓,異地搬遷,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保護扶貧等切實幫助貧困人群脫貧致富。
(8)健康扶貧標志擴展閱讀:
我國尊重和保障人權採取的措施:
1、把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立法活動的基本要求,法律明確規定公民享有的權利。
2、行政機關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依法行政。
3、監察機關、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從嚴執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權利。
4、國家加大法治宣傳教育,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圍努力將人權理想變為現實。
⑨ 解決人體缺碘的辦法有哪些
2019年5月15 日是我國第二十六個「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題是「科學補碘益智,健康扶貧利民」。
碘是影響智力發育的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人體缺碘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導致發生碘缺乏病,乃至殘疾。
碘缺乏病是一種世界性疾病。全世界110個國家共有16億人生活在缺碘地區,每年有3萬人因缺碘造成死胎,12萬新生兒智力和身體發育遲緩,5.66億人是地方性甲狀腺腫。有600多萬人患有克汀病,3億人患有腦功能受損病。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簡稱IDD)是由於自然環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糧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機體碘的攝入不足而導致的一系列損害,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種地方病。我國是世界上碘缺乏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涉及地域廣,威脅人口多。原病區人口4.25億,約佔世界病區人口的40%,占亞洲病區人口的60%。
現仍有700萬重度地方性甲狀腺疾病患者和19萬克汀病患者,還有539萬名14歲以下智力殘疾兒童。
中國現有智力殘疾人1017萬,其中80%以上是因缺碘造成,如不採取防治措施,每年還將有數量相當可觀的智殘兒出生。
為什麼需要碘?
碘和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一樣,都是人體必須的營養素。
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一旦缺乏,就會造成身體甲狀腺激素合成不足,導致一些臨床或亞臨床症狀,如:無力、精力(體力和腦力)不足、精神不集中、易疲勞、工作效率下降等。碘缺乏最主要的危害是影響胎兒和0-3歲嬰幼兒腦發育和體格發育,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自然環境為什麼缺碘?
人體所需的碘主要來自食物。由於食物鏈的作用,土壤和水(不包括海水)缺碘導致植物(粗糧或蔬菜)和動物缺碘。人們吃碘含量低的食物,導致碘攝入量不足。自然環境中的缺碘實際上是指土壤和水中的缺碘。
⑩ 談談對健康中國2030的認識
這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健康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健康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