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扶貧驗收報告

扶貧驗收報告

發布時間: 2020-12-02 11:28:03

❶ 急求~扶貧系統人才工作情況匯報

扶貧工作情況匯報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市扶貧辦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導下,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市政府[2007]31號文件精神,按照制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標,發揚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全面開展以「走進貧困、關注民生、促進和諧」為主題的各項扶貧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工作職責

1、承擔市、縣欠發達地區的扶貧開發與全縣的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

2、牽頭協調市級機關與有關縣(市)、區的結對幫扶工作。

3、做好貴州省晴隆縣、麗水市蓮都區黃村鄉的對口幫扶工作。

二、近年來主要工作

(一)、深化調研,編制「十一五」期間的扶貧規劃。去年3月份,配合市扶貧辦為市政府出台政策調研的基礎上,利用1個月時間全面深入調查,編制「十一五」扶貧規劃。

(二)、同奔小康,積極有效開展下山移民。前幾年共下山移民3606戶,轉移人口10874人,拆除房屋58110間,涉及到62個行政村中的84個自然村,直接經濟補償3163萬元。

(三)、以人為本,著眼安居工程建設。近年來安居工程建設850戶,總投資760萬元,爭取市補資金460萬元,有力的推進了和諧社會建設。

(四)、統籌兼顧,改善環境求發展。

1、轉變扶貧方式,著力發展集體經濟。近年把扶貧資金重點轉向建設標准廠房、街面房、外來民工宿舍等。去年總投資900餘萬元,爭取市補助252萬元,為欠發達村村級集體經濟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2、加快資源型機耕路建設,提升山區資源的效益。近年新建與修建資源型機耕路65條,總投資1200萬元,爭取市補助資金400萬元,有力地促進了山區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了經濟效益。

3、加大自來水工程建設,改善飲用水質量。幫助26個村改造與新接自來水,總投資160萬元,爭取市補120萬元。

4、實施農村環境整治,提高欠發達村生活質量。改造村內道路30個行政村,硬化面積達75000平方米,總投資400餘萬元,市、縣補助100餘萬元。

5、因地制宜,發展高效特色經濟。近年來發展特色經濟林茶葉、毛竹、小水果、油茶等1萬余畝,改造內圍養殖塘500餘畝,使村戶經濟翻番增長。

(五)、牽頭協調,力求結對幫扶出成果。

2005年4月,根據市政府《關於調整掛鉤結對幫扶單位的通知》精神,市委宣傳部等市級機關及慈溪市、海曙區、鎮海區等36家單位結對我縣胡陳、桑洲等10個鎮鄉和片中的45個重點扶持村。三年來, 36家單位幫扶我縣資金達1141.36萬元,主要領導下村調研達300多人次。項目建設中道路硬化23個村、自來水改造工程16個村、環境整治22個村、村辦公樓建設7個村、老年活動中心建設2個村、培育發展經濟林基地24個。這些項目的實施,不僅改變了村容村貌,加強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而且增強了村級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

(六)、傳遞愛心、做好對口幫扶。

1、積極開展「和諧寧波、萬人助學」活動。近兩年結對貴州學生1852名,結對助學資金達到57.8萬元。

2、認真做好「甬黔攜手、圖書傳遞」活動。捐贈圖書102588冊,捐贈文具873094件計500餘箱,約計人民幣50餘萬元。捐贈校服543件,書包101隻,超額完成原計劃9萬冊任務。

3、拓展思路,認真做好對口幫扶。近兩年,投入對口幫扶資金近200萬元,幫扶晴隆縣新農村建設、科技種養與白果沖小學的教學樓建設。

三、上半年工作

為了進一步加快欠發達地區鎮鄉村的經濟發展,切實提高欠發達地區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辦按照年初計劃,結合欠發達地區實際,著力開展一系列農村扶貧工作。

(一)全面完成低收入農戶狀況調查,為實施奔小康工程提供了科學依據。

為了全面實施「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根據浙委辦傳[2008]9號和浙扶貧[2008]1號文件精神,縣委、縣政府及時制定下發了《關於開展低收入農戶狀況調查的實施意見》的文件,並結合春節前的訪貧問苦和年終慰問活動,全面開展了低收入農戶狀況調查工作。

年初以來,我辦為抓好調查工作的落實,先後分別召開了各鎮鄉街道分管領導會議、工作骨幹業務培訓會、調查工作形勢分析會等,並適時下基層檢查指導調查工作的進展情況。通過近三個月的努力,到3月12日,全面完成低收入農戶狀況調查,所有農戶調查資料已全部錄入電腦,在全市率先完成了低收入農戶狀況調查的前期工作。通過這次調查,我縣在2500元以下的低收農戶共有19069戶,44757人,其中,低收入農戶(1500-2500元)有14823戶,絕對貧困戶(1500元以下)有2410戶,五保戶有341人(全縣實際五保戶有721人,部分集中供養的五保戶未被列入其中),低保戶有6297戶,殘疾人有3471人。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6個鎮鄉2個片中,收入在2500以下的有10474戶,占低收入農戶總戶數的55%,共27797人,占總人數的62%,其它鎮鄉共8595戶佔45%,有16960人占總人數的38%。全縣絕對貧困戶(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中,由於各種原因,尚有169戶未被例入最低生活保障,目前正在協調民政部門落實低保。通過低收入農戶狀況調查,為「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提供了科學依據。

結合春節前市委、市政府領導訪貧問苦和年終慰問活動,我辦落實桑洲鎮里季山村為慰問村,並做好低收入農戶調查與慰問項目的前期工作,為里季山村爭取市扶貧項目慰問資金50萬元。為改善當地農民的生活質量,扎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增強「造血」功能,打下良好基礎。

(二)抓緊實施各項扶貧項目,努力推進欠發達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

1、扎實推進下山移民,帶動山區群眾致富奔小康。在完成前四批下山移民3606戶的基礎上,今年第五批下山移民計劃完成600戶,卻按各鎮鄉上報需完成750戶。對此,年初以來,我辦組織力量,在全縣貧困山區農村進行調查摸底,走村串戶,了解實情。今年下山移民共涉及8個鎮鄉,19個行政村中的29自然村,共2175人。目前,有關村的原房屋照片,移民花名冊、戶籍證明等前期工作已完成,並已拆遷200餘戶。

2、抓實住房救助項目,改善貧困群眾居住條件。幫助農村貧困群眾解決住房困難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我們做到三到位:一是組織到位。各鎮鄉街道專門成立工作小組,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做到事前有計劃,事中有檢查,完工有驗收。二是程序到位。安居對象必須由村兩委會或村民代表會議推薦,農戶本人提出申請,鎮鄉街道逐戶審查後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對每個無房戶登記造冊,拍攝新老房屋照片,建立檔案。三是資金到位。今年落實安居工程建設500戶,按照每戶補助10000元的標准,市、縣按6:4的比例,總補助資金500萬元,其中市補資金300萬元,縣里配套200萬元。至5月初,項目計劃已上報,老房屋照片已拍好整理歸檔。各鎮鄉村的安居房正在建設中,經統計已完成100餘戶。

3、建設資源型機耕路,合理開發利用山區資源。資源型機耕路為我縣欠發達地區茶葉、毛竹、水果、養雞、養羊等種養殖業的規模效益提供了發展基礎,通過前兩年的實施,效益明顯。今年計劃新建與修建21條機耕路,涉及到12個鎮鄉(街道)21個村,共55.4公里,總投資360萬元,爭取市級補助資金173萬元。至目前,每一條機耕路已核實並上報,各村已開始機耕路的修建工作。

4、轉變扶貧模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對於被市級確定的80個經濟薄弱村著力實施重點幫扶。在去年幫扶13個村建設標准廠房、街面房、農民工公寓的同時,今年爭取市級補助410萬元,幫扶17個經濟欠發達村建造標准廠房、街面房等,力求「十一五」末欠發達村集體經濟達到5萬元以上。

5、加快村內道路硬化,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同時,重視欠發達村的環境整治工作,把部分扶貧資金用於村內道路建設。年初以來,採取適當集中資金,集中扶持,突出重點的辦法,經過逐村核實,認真篩選,確定上報了我縣今年村內道路硬化的項目。今年實施村內道路建設的有欠發達鎮鄉片中的15個村,修建面積78700平方米,總投資620萬元,其中,市級補助63萬元。

6、強化信息建設,推進扶貧項目公開化。年初以來,隨著寧波市扶貧網的開通,扶貧信息工作的地位得到有力提升。為加強我縣扶貧信息建設,我辦在人員緊缺的情況下,派專人負責扶貧信息工作,並為各鎮鄉街道培訓專門的扶貧信息員。由於欠發達鎮鄉經濟條件的不足,缺乏硬體設施,制約了扶貧信息工作的開展,我辦領導積極籌措資金,經多方協調,為6個欠發達鎮鄉2個片配備了電腦、列印機和照相機,總投資6萬多元。通過信息化建設,今年我縣開展的扶貧項目全部在網路上公開,增加了扶貧項目的透明度。

7、尋求增效項目,探索發展之路。加強水蜜桃、茶葉、楊梅、毛竹、油茶等8個特色經濟林項目的開發與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做到開發一個項目帶動一片。在被寧波市列入6個欠發達鎮鄉和2個片中予以重點扶持,努力培育扶貧示範基地,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從利用資源,保護生態、全面提升項目效益出發,切實開發下山移民後退宅還耕的土地,做到成片規模發展,在深圳、茶院、岔路等鎮鄉引種彌猴桃、錦秀黃桃、油茶,以求效益的最大化。

8、全力做好市級掛鉤結對幫扶單位的調整工作。我縣的扶貧工作,多年來一直受到市級機關和兄弟縣市區的大力支持。今年市政府對掛鉤結對單位進行調整,實施新一輪的幫扶。縣老區辦通過座談調研,並多次到市有關單位協調,爭取到40個市級機關幫扶我縣49個欠發達村,比上屆增加5個市級機關,幫扶村增加4個,為推動欠發達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全面做好對口幫扶工作,努力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我縣對口幫扶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創新工作思路,很抓項目落實,把對口幫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在我縣和市交通局的共同幫扶下,晴隆縣的教育、衛生、通迅、飲水等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種養殖業得到快速發展。2008年財政列支幫扶資金60萬元,幫助睛隆縣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今年來,在市扶貧辦的組織下,我辦已兩次派人赴睛隆縣考核驗收07年扶持項目和確定08年幫扶項目。

1、以新農村示範村為抓手,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口幫扶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結合晴隆縣實際,積極探索對口幫扶有效途徑。以新農村示範村建設為基礎,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圍繞蓮城鎮和大田鄉的新農村建設成果,努力向四周拓展,力爭使新農村建設連網成片。通過調查研究,確立今年村級基礎設施建設的幫扶項目:村寨道路硬化2700米,改造經濟路3000米,總投資38萬元;修建通組公路3000米,總投資12萬元;茅草房改造10幢,每幢面積60平方米以上,改廁34戶,總投資14萬元。努力改善村民生活環境,提高扶持項目的社會效益。

2、以科技扶持為重點,強化農民實用技術知識培訓。加大科技扶持力度,提高對口幫扶地區人民群眾生產自救,脫貧致富的根本能力。重點幫助晴隆縣做好農村致富帶頭人、農業技術人員和普通勞動力的教育培訓工作,建立相對穩定的培訓基地,開展適用農業技術培訓、非農就業技能培訓和經營管理培訓。今年確定在睛隆縣范圍內培訓幹部50人次,農民實用技術培訓500人次,總投資20萬元。

3、以發展種養業為龍頭,優化產業結構帶動農民增收。在扶持波爾山羊養殖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分利用我縣技術、信息和經營管理優勢,結合晴隆縣自然資源特點,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經濟效益好,適合當地環境的主導產品。通過實地考察、項目分析等可行性論證,今年扶持睛隆縣烤煙種植和甘蔗種植共1100畝,修建烤煙房70幢,總投資36萬元,為農民增收打下扎實基礎。

在06、07兩年開展萬人助學的基礎上,今年還將繼續開展結對睛隆貧困學生助學活動和「甬川攜手,萬人助學」活動。我辦在做好貴州睛隆縣、浙江麗水蓮都區黃村鄉幫扶工作的同時,還將做好對口幫扶單位來寧海培訓、學習、考察的安排、接待工作。

四、存在問題與建議

1、下山移民西部推進難。

(1)西部的下山移民農戶都居住在深山、高山,要遠離故土難以生存。

(2)、現在仍然居住在深山、高山村的農戶多數是弱勢群體。

(3)、移民下山後宅基地難以解決。

(4)、補助標准偏低,每戶1萬元既不能購房,更不能新建。

(5)、鎮、村幹部民本意識不強,畏難情緒大,沒有把下山移民工作提到議事日程。

2、部分安居戶工程實施難。

安居工程的主要對象是住房困難的低收入農戶,低收入農戶往往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無資金積累,辦事能力差,在建築材料、人工工資上漲後,1萬元難以建造。村班子換屆後少數村幹部又不重視,由此進度不快。

3、建議:

(1)、提高下山移民村推宅還耕的補助標准,達到市裡統一規定的每畝7—7.5萬元的標准。

(2)、在鎮鄉所在地或中心村規劃宅基地,統一用於下山移民安置。

(3)、縣里盡快出台加強欠發達鎮鄉村和低收入農戶扶持的政策。

五、下步打算

2008年下半年扶貧工作,以新農村建設和增加村、戶收入為重點,努力促進欠發達地區集體經濟的增長,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當好參謀盡快制定幫扶政策。根據甬政發[2007]31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低收入農戶狀況調查的實際情況,當好縣政府參謀,制定出台寧海縣《關於進一步扶持欠發達鎮鄉村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我縣扶貧機制,落實扶貧政策。

(二)、繼續抓緊各類扶貧項目實施。深入基層,深入扶貧項目,全面抓好下山移民、安居工程、重點村項目、資源型機耕路等項目的落實。做好低收入農戶「一戶一冊一項目」的幫扶工作。

(三)、深化扶貧項目考核驗收,著力發揮資金使用效益。在往年考核驗收的基礎上,細化今年扶貧項目的考核驗收,並積極配合市扶貧辦對我縣各類扶貧項目的驗收與績效考評工作。按照縣財政局的要求,加強對扶貧資金管理使用的監督,對2007年扶貧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認真檢查。

(四)、積極牽頭協調,推進新一輪掛鉤結對。市政府已下發了甬政辦發[2008]152號文件,對此,要積極主動地做好牽頭協調,當好「紅娘」,及時搞好市級機關與鎮鄉村的對接活動,促使結對幫扶工作及時開展,努力提高幫扶的效果。

(五)、認真做好對口幫扶工作。繼續做好貴州省晴隆縣、麗水市蓮都區黃村鄉的對口幫扶工作,督促檢查有關項目的展開與落實情況,抓緊做好各類資金的到位。結合今年四川汶川地區發生的特大地震,積極開展「甬川攜手,萬人助學」活動,廣泛開展社會宣傳,確保助學活動順利進行。並及時根據上級有關部門的要求,做好針對四川省的其它結對扶貧工作。

❷ 扶貧開發辦怎麼申請項目

按照「四到縣」和「誰審批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和「精準投入,突出重點」的原則,嚴格執行「鄉鎮申報、縣級審批、鄉村實施、鄉鎮初驗、縣級驗收、鄉級報賬」的工作機制。
在鄉鎮規劃和到村前期工作充分情況下,申報程序為:村+駐村工作隊向鄉鎮申請→鄉鎮+幫扶部門向縣扶貧辦申報→縣扶貧辦組織評審→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批→公示→正式下達資金計劃。
管理程序為:下達資金計劃→編制方案→批復實施方案→錄入貴州●扶貧雲→提交開工報告請款→實施→鄉級報賬→鄉級驗收→八有資料→縣級驗收。

❸ 扶貧包括那些項目

精準扶貧十大工程分別為:幹部駐村幫扶、職業教育培訓、扶貧小額信貸、易地扶貧搬遷、電商扶貧、旅遊扶貧、光伏扶貧、構樹扶貧、致富帶頭人創業培訓、龍頭企業帶動。這其中,既包括幹部駐村幫扶、職業教育培訓等「傳統項目」,也包括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構樹扶貧等新手段新方法。

政府幫助貧困地區加大人才開發、完善農民工人才市場。臨時工基本待遇,建立發展工農業企業、促進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對貧困農村實施規劃,旨在幫扶改善貧困戶生活生存條件和扶助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


(3)扶貧驗收報告擴展閱讀

方式:

1、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

2、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3、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系,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

4、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採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❹ 農村鄉鎮扶貧項目如何申報、公示、實施、監督及驗收

你到當地政府去問一下,需要哪些資料和你要問的一連串問題,會有人給你解釋的。

❺ 中國現有標准下脫貧 現行標準是什麼標准

1、農村貧困人口精準脫貧原則標准:《扶貧剛要》規定:2020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即: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貧困戶 「八有」:一是有安全住房;二是有安全飲水;三是有基本農田;四是有增收產業;五是至少一人有技能資質證書;六是有基本社會保障;七是實現家裡有餘糧;八是實現手頭有餘錢。

2、具體經濟指標標准:我國現行脫貧標準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為2300元,2014年現價脫貧標准為2800元。綜合考慮物價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現價計算的標准。

按每年6%的增長率調整測算,2020年全國脫貧標准約為人均純收入4000元。折算成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

3、貧困戶按五個一批脫貧標准:

(1)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全面提升,每戶都有一項以上增收致富的主業,掌握一門以上就業創業技能。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2)移民搬遷安置一批。有安全穩固住房,人均安全穩固住房面積等於或大於25平方米。

(3)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每人每年保障性收入超過同期國家扶貧標准。

(4)醫療救助扶持一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以上;就醫報銷比例提高10%以上;降低貧困戶大病保險起付線,提高大病保險報銷比例;加大醫療救助力度,提高醫療救助標准;貧困人口享有更加均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5)教育培訓幫扶一批。適齡兒童接受9年義務教育;兩後生技校專業就讀;主要勞動力接受了技能培訓。

3、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指標達到小康水平。道路通達,出行方便;飲用安全水,有條件的接通自來水;有簡易衛生廁所;有安全的農村電網,有通訊設備,有線廣播電視入戶,接通互聯網。


(5)扶貧驗收報告擴展閱讀:

兩大指標:年純收入標准指標和「兩不愁、三保障」標准指標。

年純收入標准指標:我國最新的脫貧年純收入指標為年人均純收入2855元,該標准系2015年發布。2855元的標準是我國目前的最低扶貧標准。各省可根據實際制定高於這個標準的地方扶貧標准。目前有12個省市制定了高於國家標準的地方標准,一般在4000元左右,高的到了6000元以上。

截至目前,我國一共六次制定和發布扶貧標准收入數字,分別是:1986年,我國第一次制定國家扶貧標准,為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06元,2000年,625元, 2001年,865元, 2010年,1274元, 2011年,2300元, 2015年,2855元。

按購買力平價方法計算,相當於每天2.2美元,略高於1.9美元的國際極端貧困標准。 2020年全國脫貧標准約為人均純收入4000元。「兩不愁、三保障」標准指標:兩不愁:吃、穿不愁。三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註:國家的社會扶貧、行業扶貧、專項扶貧所有支持資金都要統計進入幫扶資金收入。

❻ 求~!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的試運行報告!!!

為進一步做好我區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作,學習、借鑒兄弟省區試點經驗,9月10日至21日,由我處和辦公室牽頭組織百色市、平果縣、隆林縣、天峨縣、天等縣等發展改革系統同志赴青海、甘肅兩省(以下簡稱「兩省」)學習考察和調研。此次學習考察採取現場觀摩、交流的形式,現將學習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青海省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5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0個。2004-2008年累計搬遷人口1.37萬戶、6.68萬人。搬遷項目總投資8.4億元,其中國家安排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4.4億元。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以解決貧困群眾溫飽為中心,努力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積極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多方拓展貧困群眾增收渠道。經過多年努力,到2008年底,貧困人口從2000年的197.67萬人下降到75.7萬人。安置方式主要有集中安置、自主安置和跨縣安置三種方式。

(二)甘肅省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43個。2008年國家安排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2.7億元,搬遷人口6.13萬人。自2001年組織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以來,國家累計投入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專項資金14.6億元,搬遷人口34萬多人。主要安置方式:1.從山樑溝壑區及地質災害嚴重地區向交通便利、基礎條件較好的水川地及塬台地建點集中安置。2.依託中小型水利工程,通過合法開發荒地或利用農場閑置地集中安置。3.依託縣城、小城鎮、中心村集中安置。

二、主要做法

從「兩省」考察情況看,遷出區生態環境得到恢復和保護,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安置區基礎設施完善,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部分遷入區主導產業初步形成,通過實施搬遷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脫貧步伐加快,致富空間進一步拓寬。「兩省」試點工程主要做法有:

(一)加強組織領導,部門密切配合。省級黨委和政府加強領導,成立了易地扶貧開發項目領導小組,指定分管領導,落實工作責任,明確部門工作分工。在市、縣政府領導下,發改、扶貧、國土、建設、水務、教育、衛生、農業、林業、交通、電力等多部門協調配合。在協調一致的基礎上,採取調配、置換等方法重點為搬遷解決土地困難問題。對確需跨村安置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按相關規劃要求統一徵用安置地。同時積極開展對原居住點的土地整理,實現了占補平衡。注重做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遷入地的水、電、路、文、教、衛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二)注重規劃指導,做好項目前期工作。結合新時期新農村建設規劃和村級規劃,對每個項目遷入地的土地、水源、水質及上學、就醫等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經過多方案比選,選擇無地質災害,地勢平坦,交通方便,有水源地,經濟社會發展環境良好的地區。實施的每個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做到入戶調查、實地察看,組織召開座談會,了解群眾願望,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為項目順利實施打好基礎。為組織開展易地扶貧效益評估和易地扶貧規劃編制,今年上半年青海省在省級財政預算內安排專項資金。

(三)加強資金整合,強化項目管理。在項目建設實施過程中統籌考慮生態環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後續產業發展、社會事業完善等各項內容,在扶貧整村推進、產業貼息扶持、農村勞動力培訓、以工代賑等方面,結合新農村建設多方籌集資金,集中技術、人才、物資及各方力量。「兩省」特別注意加強計劃管理和計劃銜接,凡上報國家計劃不再隨意變動,按當年計劃來盡早開工項目。在國家計劃資金未到的情況下,市縣農戶和工程隊預先墊付,重點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例如甘肅省2009年的計劃到10月止已實施完成60%,有50%農戶今年底可以遷入新居。大多數地區能按有關規定做好項目前期工作,按批復和下達的項目投資計劃組織項目實施和驗收,積極組織群眾參與工程建設。

三、考察體會

通過考察、參觀比較,考察組成員對易地扶貧搬遷有了更直觀、更深層次地了解和認識。大家深深地感到:試點工程的實施有效解決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地區貧困人口脫貧和發展問題。此項工程確實是一項民心工程、惠民工程、群眾滿意工程,是一項造福群眾的「德政工程」,也是一項復雜的社會性系統工程,更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要將其實施好並達到預期目標必須付出加倍的艱辛。

(一)以產業發展定搬遷規模,是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作千頭萬緒,但最重要是應解決產業發展問題。有了產業支撐,搬遷後生計就能得以解決。青海和甘肅兩省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高度重視產業發展,所有安置點都以產業為依託,並根據各自情況,宜農則農、宜牧則牧。搬遷群眾生活越過越好。以產業發展推動搬遷、帶動搬遷的做法,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也是我們這次學習考察感受、體會最深的一個問題。

(二)科學規劃布局,統籌開發建設,做好項目前期准備工作是實施好項目的前提和基礎。在項目實施前,首先要認真學習和領會國家有關易地扶貧搬遷的方法、政策,深入遷出村鎮,了解農民搬遷意願,積極宣傳易地搬遷的政策、補助標准等,並深入細致地做好搬遷群眾的思想動員工作,使搬遷群眾對享受的權利和政策心中有數,調動他們參與搬遷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合理確定搬遷范圍和對象。其次,由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對本區水土資源進行普查、評估、論證,選擇環境容量許可,水土資源、社會條件好,產業開發潛力大,承載容量大的土地進行規劃,確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的地點和規模,在此基礎上,精心編制實施方案。

(三)加強領導,明確責、權、利是實施好項目的關鍵。易地搬遷工程投資大,建設任務重,工程實施過程中有許多難題需要下大力氣去解決,只有加強組織領導,明確項目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做到機構落實、領導落實,人員落實、任務分解落實,一級抓一級,各負其責,各司其職,才能保證工程建設的有序進行。

(四)嚴格制度管理是實施好項目的保障。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涉及工程建設、群眾搬遷安置、土地調整、政策協調、戶籍管理等多方面問題。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制訂切實可行的工程和資金管理制度,既可保證工程建設有章可循和工程建設質量,又能促使資金按時到位,此外建立完善的移民管理制度,對保證安置區社會穩定和生產生活的正常進行至關重要。

(五)加大項目監督與檢查是提高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牽涉許多單項工程,工程質量的優劣,關系廣大搬遷群眾的切身利益和試點工作的成敗,此外,試點工程政策性很強,在實施過程中,將會產生許多不可預料的困難和問題,綜合管理部門和有關職能部門必須對項目實施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確保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

四、工作建議

為確保我區試點工程建設取得實效,結合試點工作前期開展情況,借鑒外省試點經驗,下一步我們還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發展主導產業,加強搬遷群眾培訓。搬遷群眾從原居住地搬遷到安置區,對新安置點的生產生活方式還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各工程實施縣(市、區)要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依靠搬遷廣大群眾,努力發展經濟,解決搬遷群眾生產生活的困難和問題。隨著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土地價格不斷上升,集中安置的難度越來越大,因此要選准搬遷點和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可以實行一主多副的辦法,確保產業有較好發展。要通過舉辦培訓班,安排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傳、幫、帶等措施,使搬遷群眾掌握實用技術,提高生產技能。同時各地要依託安置區資源優勢,圍繞龍頭企業和區位優勢,面向市場,培育和發展主導產業,並按照農牧結合和集約化經營等思路發展生產,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拓寬增收渠道,使搬遷群眾能夠依靠產業脫貧、致富。

(二)加強監督、檢查、指導工作。縣(市、區)發展改革部門應加強易地扶貧扶貧搬遷試點工程全程管理,組織相關部門做好搬遷對象審查、搬遷農戶管理卡和搬遷人口資格審查表及安置區土地調配確權情況登記表填制、施工技術指導、工程質量檢查、資料整理和進度報表上報等工作。對工程定期進行檢查,及時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設、資金到位以及資金使用等情況,協調解決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對工程質量不合格,資金使用不合規以及實施內容與批復方案不符的,要嚴肅處理,及時整改。自治區易地搬遷辦公室將根據各地上報工程實施情況對試點工程進行檢查、指導。

(三)切實做好項目整合工作。在試點工程中,由於國家投入資金有限,要在短期內解決搬遷群眾生活及發展問題,還有一定難度。要堅持生產、生活並重,充分考慮拓寬搬遷群眾增收渠道、扶持後續產業發展等問題,要完善安置區農技推廣、農畜產品流通體系、農業信息服務體系、醫療、衛生、教育服務體系建設,只有加大力度整合相關部門資金,通過多部門綜合扶持,才能盡快幫助搬遷戶實現穩定脫貧。因此,要積極引導交通、農林水牧漁、國土整治、基層政權建設、教育、衛生等項目資金,在保持原有的管理渠道不亂、資金使用性質不變的前提下,以縣為單元,以項目為支撐,以規劃為基礎,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則,做好項目整合工作。縣(市、區)政府發揮統籌全局、領導和協調各方作用,組織相關部門按各自業務范圍做好實施方案中單項工程設計方案和項目的對口報批工作,保證項目落到實處,發揮資金的整體效益。

❼ 精準扶貧工作匯報 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新時期扶貧開發的基本方略,是推動扶貧工作提質增效的重大舉措。要按照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六個精準」的要求,選准問題、精準發力。

一要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扶持誰」是一個首當其沖的問題,也是基礎性的問題,一定要解決好。調研中發現,一些鄉鎮(場)對貧困戶、人口數根本沒有調查清楚,貧困標准把握不準,家中有轎車、拖拉機的也定為貧困戶,鄉鎮扶貧辦只滿足於村委上報的數據,稀里糊塗。因此,我們要牢牢把握「遵循標准、逐戶核查、公示公告、分級確認、動態調整」的原則,要在去年建檔立卡的基礎上,全面開展「建檔立卡大回訪」活動,切實把「回頭看」「擠水分」工作做實做細,確保符合標準的一戶不漏,不符合標準的一戶不進,真正把貧困人口的底數摸清,把貧困程度、致貧原因搞准,做到一戶一本台賬、一戶一個脫貧計劃、一戶一套幫扶措施,掛圖作戰。對弄虛作假、數據信息不實的,將嚴肅追究所在鄉鎮黨政主要領導的責任。要建立縣、鄉、村建檔立卡網路信息平台,與自治區、地區扶貧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實行精準化動態化管理。

二要解決好「誰來扶」的問題。根據上級要求,縣委、政府承擔主體責任,這對我們是壓力,更是挑戰。有關部門單位要按職履責,做到扶貧項目優先安排、扶貧資金優先保障、扶貧工作優先對接、扶貧措施優先落實。縣委農辦、扶貧辦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主動工作,不斷提升工作水平。「訪惠聚」工作組要堅持所在村不脫貧不脫鉤,切實幫助解決資金、信息、技術、人才、管理等實際困難。要進一步大力拓展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援疆扶貧「四位一體」扶貧模式。多年來的扶貧實踐表明,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土地承包大戶、養殖大戶、離退休老幹部、在外沙雅籍企業家和社會各界人士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生力軍,積極鼓勵並高效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可以實現多贏局面。大家要轉變扶貧觀念,凝聚一個共識:脫貧攻堅是全黨的事,全社會的責任,不能把脫貧攻堅只當作是政府的事、幹部的事,需要發動我們社會力量、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來做。產業扶貧和教育扶貧是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優勢所在,希望廣大社會各界人士繼續發揚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主動融入全縣的扶貧脫貧工作機制當中,積極為脫貧攻堅和家鄉建設出力,做貢獻;要充分發揮金融企業的作用,探索政府與金融企業風險共擔參與脫貧的辦法,用政府的「小」資金帶動金融「活」資金,撬動社會「大」資金,進一步深化定點扶貧,創新參與方式,廣泛調動各方力量,推動形成全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

三要解決好「怎麼扶」的問題。堅持因地制宜、因戶而異、因人而異、因貧原因和類型施策,按照「七到村七到戶七到人」的要求,制定幫扶措施,一戶一策,對症下葯。大力實施「五個一批」工程: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脫貧一批。在「怎麼扶」的問題上,我想請大家注意幾點。一是脫貧要形成合力,發動縣級領導、鄉鎮領導、「訪惠聚」工作組、定點包村聯戶幫扶牽頭單位、機關事業單位和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土地承辦大戶、種養殖大戶等社會力量九個層次來對接,攻堅難度要分類,合理均衡配置扶貧資源和力量。脫貧任務最艱巨、難度最大的村由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包聯,情況稍好一點的常委包聯。同時,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力量全部組織起來,集少成多,匯聚到一處形成大力量。二是脫貧工作要跳出以往的老路子,懂得創新思維,選擇的脫貧方式一定是能脫貧的方式,不能一味爭項目、要資金,對於有條件的貧困戶,由政府協調,通過免租費、拉貸款等優惠政策,真正增強貧困戶的自生動力,白給錢的事情不要干,逐步將「輸血」變為「造血」。

四要解決好「如何退」的問題。要建立健全貧困村、貧困戶有序退出機制。堅持嚴格評估,科學設定時間表、合理有序退出,嚴格脫貧驗收辦法,實現有進有出、動態管理。無論是貧困戶脫貧還是貧困村摘帽,都要和脫貧攻堅總要求、總任務對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對表,既要積極而為,又不能急躁冒進,每年退出多少要精準到村、到戶、到人,成熟一個摘帽一個,脫貧一戶銷號一戶。對弄虛作假、矇混過關,以及玩數字游戲、搞數字扶貧的,一經查實,嚴肅追責。貧困村摘帽後需要培育和鞏固自我發展能力,要留出緩沖期,在一定時間內摘帽不摘政策;對提前完成脫貧任務的鄉鎮(場)要給予獎勵,保證苦幹實干先脫貧的不吃虧。對貧困戶脫貧後,幫扶措施要再保留一段時間,做到不穩定脫貧不脫鉤,確保真脫貧、不返貧。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